课程整体教学设计要求
一、课程整体教学设计模板
见附件
二、基本要求
1.教学设计必须认真研究学生的学习需求,要体现:工学结合、职业行动导向;突出能力目标;项目任务载体;能力实训;学生主体;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教学。
2.公共基础课要体现为专业培养目标服务,课程教学设计要有针对性,体现专业培养目标的特色。
3.对于学生素质培养,如自学能力、与人交流能力、与人合作能力等要渗透到所有的课程教学活动中。
4.课程的能力目标不是来自课本,而是以职业岗位需求为准。用具体、可检验的语言,准确描述课程的能力目标:“能用××做××”。
5.课程内容必须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课程的实例、实训和主要的课堂活动,都要紧紧围绕职业能力目标的实现,尽可能取材于职业岗位活动,以此改造课程的内容和顺序,从“以知识的逻辑线索为依据”转变成“以职业活动的工作过程为依据”。
6.以项目为课程能力训练载体。项目选择要综合考虑实用性、典型性、覆盖性、综合性、趣味性、挑战性、可行性。
7.知识、理论、能力训练和实践应当尽可能一体化进行:时间、地点、教师尽可能不是分离的。
8.课程考核设计要突出突出能力目标,考核要全面和综合评价,要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考核项目涵盖学生能力、知识、态度。各考核项目分值合理,比例适当。在能力考核中体现单项能力与综合能力考核。知识考核以对知识运用的考核为主。
三、说明
1.批准人一般为教研室主任。
2.课程类型。表述为**专业的专业课(专业基础课)或公共课。
3.授课对象应表述为**专业*年级学生。公共课可表述某大类专业的*年级学生,也可为全院*年级学生。
四、课程整体教学设计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
权重
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定位准确,能体现工学结合6
课程基本信息清晰,明确。
课程目标明确、具体,以能力目标为核心,可观测、可检验。
体现能力本位思想,课程实践性教学内容比例合理,理论部分必需、够用;
课程内容融入行业企业标准或职业资格证书标准。
教学内容模块选取符合高职学生认知规律和能力培养规律。项目设计顺序遵循由简单到复杂。
课程内容由职业活动为导向,取材于职业岗位活动和实际工作流程。
教学组织形式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能实现教学做一体。
能根据学习内容创设以学生实践为主线的学习活动。
项目设计能激动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职业岗位任职要求选取教学内容,学时分配合理。
能力训练项目或任务,符合教学目标,项目选取与安排合理。
项目实施效果可检验。
第一堂课的设计能提高学生对课程学习兴趣和期待,使学生对课程有整体印象。
建立了体现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考核标准
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6
注:此标准仅适用专业课,公共基础课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