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好“三度”,提高沟通效果
作为班主任教师,与学生、家长、任课教师的沟通确实是一门学问,如果沟通的好,则工作顺畅,事半功倍。反之,则出力不落好,会受到各方埋怨,工作费时费力。我主张在沟通工作中把握好“三度”,即温度、角度、深度。
首先,交流沟通双方要保持“温度”相当,态度端正,谦和,不暴风骤雨。沟通双方保持温度相当,就是不要产生“温差”从而产生暴风骤雨(激烈争吵)。这是前提,看似这一点不难做到,但在实际工作中却往往容易忽视,特别是在学生出现严重违纪现象、家长在自己最繁忙的时候急着会见、任课教师不顾实际情况对班主任进行抱怨时,往往不注意这一点,结果沟通变成了争吵,效果很差。这时候需要班主任冷静一下,静等十五秒,然后再开始沟通交流,从而使沟通双方保持同样的温度,避免过大的温差。靠自己厚实的学术功底和宽厚的人格底色去感染学生、家长和任课教师。
第二,交流沟通双方要“角度”相同,朝着同一个方向走。沟通双方都不能只强调自己这一方的合理性,从而忽视对方的合理性,班主任与学生、家长、任课教师沟通之前,需要简单确定一下本次沟通的主要目标,比如,是单项反馈情况还是双向反馈情况,有什么问题需要共同想办法解决等。这样有利于双方避免不必要的争吵,从而提高沟通的效果。
第三,交流沟通双方要把握好“深度”。这就是说沟通交流是为了解决问题的,但不要寄希望一次沟通就能把问题解决好(当然,一次沟通能解决更好),有时候确实需要多次沟通,这就需要实现确定好每次沟通到何种程度为止,不要盲目的增加深度,有时候,深度的增加会增强分歧和不愉快,或者跑题(活跃气氛的跑题不算)。班主任在与学生、家长、任课教师沟通过程中,往往会为了尽快解决问题而刻意去增加深度,把本不该属于本次谈话的内容也一块儿谈出来,效果往往不好。
总之,希望每一位班主任老师都能够做好对学生、家长、任课教师的沟通交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