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的运行时间评课稿[精选5篇]

时间:2022-08-23 04:56: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卫星的运行时间评课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卫星的运行时间评课稿》。

第一篇:卫星的运行时间评课稿

卫星的运行时间评课稿

卫星的运行时间评课稿1

聆听了崔老师执教的四年级数学课——《卫星的运行时间》(三位数乘两位数)。感触颇深,真可谓是受益匪浅,值得我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很多,下面就谈一下自己的几点感受:

一、课堂语言精准且具激励性

数学语言的特点是严密、准确、精练、逻辑性强。崔老师在课堂上做到了没用的话不说,与本节课的知识内容无关的话不说,做到了用最少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内容。同时教学语言具有亲切感、有激励性,能“抓住”学生,缩短师生的心理距离,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主动的探究状态,是数学课堂大容量、快节奏、高效率的最好诠释。

二、注重估算能力的培养

估算,是数学学习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生活不可缺少的一种技能,是学生逻辑思维的凝结与浓缩。崔老师在出示主题图提出数学问题之后精心设计了估算的环节,问道:“你能先估计一下卫星的运行时间吗?”在估算交流活动中不仅让孩子们体会到如何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同时也让孩子们体会到他们所学习的内容不是枯燥、刻板的,而是有趣的、富有生气的,这时候他们的思维是活跃。灵活地运用估算,对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构建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都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注重算理的表述

算理是计算的理论依据,而算法则是依据算理提炼出来的`计算规律和方法,它是算理的具体体现,算理和算法是相辅相成的。课堂上崔老师特别注重学生对算理的表述,让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没有算理的理解,就没有算法的真正掌握。

四、为学生提供充足时空

崔老师的课不管是新知探究环节还是巩固应用环节。教师都能大胆放手,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去思考,去发现,去探究,去交流。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启发,互相补充,课堂形成了一个良好的互动空间。老师只在关键处点拨、重点处强调、难点处引导,把课堂还给了学生。

作为一名教师,任何一次研讨活动,都是学习的大好机会,这次活动使我受益匪浅,我将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博采众长,努力缩短与优秀教师的差距。

卫星的运行时间评课稿2

听了崔老师执教的《卫星运行时间》这节课后,感受颇多。

本节课崔老师通过“有关人造卫星的知识”引入一些有关人造卫星运行的数据,让学生学会能对较大的数进行估算,并在具体活动情境中探索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

崔老师创设情境后,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放手让学生讨论、探究;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自己解答。让学生求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21圈,需要多长时间。学生很快列出了算式114×21=,因为上学期学习过两位数乘两位数,所以可以利用知识的迁移,让学生试着做。本节课是一节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课,崔老师将重点主要放在计算方法的探究上,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然后再具体讨论;从而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并让学生说一说每一步计算的算理。适时的引导,循序渐进,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与求异、探究能力,使学生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不断探求新知,最终能够运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现实问题。催老师这节课注重算法多样化,是一节很朴实的课。

我对本节课的建议是:

1、崔老师组织上有缺失,已经有三个小组展示完了,仍有小组在黑板上写,根本没听其他小组的展示。

2、催老师应要求学生语言的严密,有个学生说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数位对齐就可以了。

3、练习设计没有坡度。

卫星的运行时间评课稿3

崔老师展示的《卫星运行的时间》一课,让我感受颇多。

这是一节计算课教学,许多年来,计算课很少被当成公开课,这也足以说明上计算课不是件很容易的事,也说明县教育局领导对计算课,特别是计算算理的重视和对学生对计算算理是否理解的关注程度。传统的计算教学常常通过机械重复、大题量的训练,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只重视计算的结果,不重视计算法则的形成过程和计算方法的概括。而这一节课后,我发现教学中,崔老师始终坚持以教师的引领为主线,充分利用数学知识这个“载体”,让学生通过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学习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因此,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的教学时,没有满足于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学会计算,着重关注学生是否主动参与算理、算法的探索过程,注重转化、建模等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从而把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作为数学教育的根本途径。

反思这几节课,我们认为有以下几方面的优点:

一、重组课时教学内容,扩大了学生的自由探索空间。

重组并不是把几块内容简单的相加或相减,而是要抓住“两位数乘两位数”这一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作为主线,先让学生复习以前学过的知识:“两位数乘一位数24×2”和“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24×10”,通过这样的学习,使学生对于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所要用的知识作了很好的铺垫,在这些旧知识的基础上去学习新知识,使学生很容易接受。在此教师在要求学生计算24×12,这时学生就很容易的用各种方法进行计算。教师在引入阶段通过现实数学情境的创设,采取忆旧引新的方法,从复习到引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说明教师充分依据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复习旧知来为学习新知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二、提倡算法的多样化,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算法多样化是问题解决策略多样化的一种重要思想,它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基础。新课标指出:笔算教学不应仅限于竖式计算,应鼓励学生探索和运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同一道计算问题,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认知水平和认知风格存在着差异,常常会出现不同的计算方法和解题策略,这正是学生具有的不同个性的体现。在本节课教学24x12时,放手让学生试算,学生出现了多种不同的计算方法,又根据口算的方法来计算的;有把因数拆成两个一位数,利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来计算的;有直接列竖式进行计算的;在学生独立思考解决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倾听同学的解法,进行小组内交流,这样的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创新能力。有利于学生间的数学交流。而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每一个学生都获得了成功的愉悦,使不同的人学到了不同的数学。同时在这堂课中也让学生进行了估算的练习,因为这是我们平常生活中最有用的方法。在计算教学中,我们教师同样需要注意尊重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的必要的发展。提倡计算方法多样化,是计算教学中实施因材施教的有效途径。

我的思考:

1、能否让探究更具实效性?

在组织学生自主探究24×12=?时,教师先让学生进行“估算”,再要求学生进行“口算”,最后再放手让学生进行“笔算”。本着层层递进、步步为营的思路显然也有一定的设计意图,但是在学生出现的几种算法中,真正属于“口算”范畴的只有一种,即“可以先算24 ×10=240元,得出买10本书的钱,再算24 ×2=48元,算出的是买2本书的钱,然后把两部分的钱加起来,240+48=288元,就是一套12本书的钱。”这恰恰就是进行“笔算”的思路。但是由于在课堂上,学生还出现了例如:“可以先算24 ×6=144元,得出买6本书的钱,再算144×2=288元,就是一套12本书的钱。”这会不会造成学生进一步探索“用竖式计算”时的困惑呢?还处于后一种思维的学生是不是都是按照教师的思路依据第一种方法去列竖式呢?是否有学生先列出24乘6的一个竖式,再列出144乘2的一个竖式呢?如何让探究更具实效性?我们想是不是可以先让学生对几种不同的思维方式进行比较,在体会算法多样化的同时突出算法的最优化呢?当大多数学生都认可前一种口算方法时,再组织学生利用这种口算思路去探索“用竖式计算”的方法,也就水到渠成了。

2.计算教学中究竟需要怎么样的教学情境?

现在的计算课有像应用题教学的味道,都非常重视情境的创设,呈现出: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独立列式——思考算法——交流反馈算法——自主选择算法——优化算法,这样一个流程。因此,有许多的课不是从“逛商场”开始就是从“买东西”结束,新课标中强调的“要提供丰富的现实背景”,这个现实背景既可以来源于生活,也可以来源于数学本身。那么我们在计算教学中究竟需要怎么样的教学情境,是否能合理有效的使用教学情境?计算教学怎么样与我们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创设的教学情境是否符合现实生活的实际?

第二篇:卫星运行时间说课稿

《卫星运行时间》说课稿

马家中心校 赵荣

一、教材分析

《卫星运行时间》一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3——34页的内容。本课是第三单元的第一课时,主要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这是在以往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这一基础上的进一步拓展。教材结合“人造地球卫星”的情境,提出数学问题并列式计算。重点是使学生理解为什么列乘法算式,以及列竖式计算乘法的算理。这也将为后续的乘法学习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三位数乘两位数积的范围。2.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3.能利用乘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

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特别是竖式计算方法。

四、教学难点: 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

五、教法、学法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我选择了以学生操作为主,辅以谈话启发、引导发现、讲练结合等方法的优化组合,有效突破教学重点、难点,充分发挥教师的点拨作用,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去学习、探索,从而达到训练思维、培养能力的目的、在学法上,选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相结合的学习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学习。

六、教学过程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本节课从四个环节设计了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30÷6 72÷8 11×8 360÷9 13×3 40×6 240÷4 35×2

2、估算

28×3 11×71 在具体的情境中先给学生一点思考时间,估算一下。在交流不同策略的同时确定得数的取值范围。通过研讨和实践,我们一致认为数学计算不但关注结果,更要关注估算的策略与过程,估算同时也为解决问题提供了多种策略。

(二)、探究新知

1.出示卫星图。问:从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114代表什么意思,关于卫星你还知道什么。

2.如果我们让卫星绕行三周她需要多少时间,你能快速的估计一下,说说你是怎么估计的,准确的时间是多少呢?你是怎么算的。114×3=342 3东方红1号卫星是我国在1970年发射的第一课人造地球卫星,那时候刚好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1周年,如果卫星刚好绕行21周,卫星一共需要多少时间呢?你能估计一下吗?说说你是怎么估计的,那这个估计对不对呢?大家估算出来的结果有不一样的吗,有什么方法呢?我们去验算一下,具体的算出来看看准确的答案是多少?114×21=2394 4说说你的方法,鼓励学生多种方法解决。A:重点介绍用竖式计算

5.引导梳理过程:第一步算什么? 第二步算什么? 最后一步算什么?

6、引导归纳“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法则”

(三)、应用拓展

1、竖式计算:

135×45:这是三位数乘两位数里面的进位乘法,同样讲明要满十进一。

54×312:此题的设立主要是让学生明白在用竖式计算的时候一般将数位多的那个数写在上面,可以通过事先准备的两个算式让学生进行比较分析,找出最优方案及理由。408×25:此题中间有“0”,应该重点讲解,当遇到“0”的时候怎么处理,是不是都为“0”或者进位要不要写在这里。

47×210:本题主要让学生可以从当中找到比较简单的计算方法,当未位有“0”时,可以先将“0”省去,看成两位数乘两位数,最后在答案后面加“0”回去。

2、纠错(针对上题现的问题纠错)

3、解决实际问题(先估计,在列竖式计算)

一个没关紧的水龙头,每天要浪费112千克水,照这样计算,一个月(按31天算)要浪费多少千克水?

(四)、课堂小结

1、课你有那些收获?你觉得自己表现怎样?

2、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卫星运行时间 114×21=2394(分)114 × 21 ————

→114×1 228 →114×20 ————

2394→114+228 答:绕地球21圈需要2394分。

第三篇:卫星运行时间教案

卫星运行时间教案

----三位数乘二位数

马家中心校 赵荣

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三位数乘两位数积的范围。2.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3.能利用乘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教学重点:

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特别是竖式计算方法。教学难点: 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30÷6 72÷8 11×8 360÷9 13×3 40×6 240÷4 35×2

2、估算

28×3 11×71

二、探究新知

1.出示卫星图。问:从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114代表什么意思,关于卫星你还知道什么。

2.如果我们让卫星绕行三周她需要多少时间,你能快速的估计一下,说说你是怎么估计的,准确的时间是多少呢?你是怎么算的。114×3=342 3东方红1号卫星是我国在1970年发射的第一课人造地球卫星,那时候刚好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1周年,如果卫星刚好绕行21周,卫星一共需要多少时间呢?你能估计一下吗?说说你是怎么估计的,那这个估计对不对呢?大家估算出来的结果有不一样的吗,有什么方法呢?我们去验算一下,具体的算出来看看准确的答案是多少?114×21=2394 4说说你的方法,鼓励学生多种方法解决。A:重点介绍用竖式计算

5.引导梳理过程:第一步算什么? 第二步算什么? 最后一步算什么?

6、引导归纳“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法则”

三、应用拓展

1、竖式计算:

135×45:这是三位数乘两位数里面的进位乘法,同样讲明要满十进一。

54×312:此题的设立主要是让学生明白在用竖式计算的时候一般将数位多的那个数写在上面,可以通过事先准备的两个算式让学生进行比较分析,找出最优方案及理由。

408×25:此题中间有“0”,应该重点讲解,当遇到“0”的时候怎么处理,是不是都为“0”或者进位要不要写在这里。

47×210:本题主要让学生可以从当中找到比较简单的计算方法,当未位有“0”时,可以先将“0”省去,看成两位数乘两位数,最后在答案后面加“0”回去。

2、纠错(针对上题现的问题纠错)

3、解决实际问题(先估计,在列竖式计算)

一个没关紧的水龙头,每天要浪费112千克水,照这样计算,一个月(按31天算)要浪费多少千克水?

四、课堂小结

1、课你有那些收获?你觉得自己表现怎样?

2、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卫星运行时间 114×21=2394(分)114 × 21 ———— 114 →114×1 228 →114×20 ———— 2394→114+228 答:绕地球21圈需要2394分。

第四篇:《卫星运行时间》说课稿

《卫星运行时间》说课稿

《卫星运行时间》说课稿1

今天我为大家说课的题目是《卫星运行时间》,首先我对本节课的教材来做一些分析。

一、说教材结构与内容简析

本节课内容是北师大版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乘法中的第一课时,是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教学,位于书本的第33页到34页。

卫星运行时间是学生在三年级上册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延伸。根据课程标准具体内容要求,对乘法的整数计算只要求是三位数乘两位数。在引导学生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帮助学生理解运算意义的同时还要鼓励学生运用多种策略解决实际问题,并进行充分的交流。

而教材中呈现的情境虽然离学生生活比较远,但是学生通过媒体、网络和书籍已经了解了许多相关的知识,通过情境教学能更好地激起学生的兴趣。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简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掌握竖式计算的技巧和算理。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运用多种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数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及竖式计算。

难点:掌握竖式计算的技巧和算理。

四、说教法和学法

为了讲清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我对本节课的理解。

教法:

《卫星运行时间》一课是学生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与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的基础上来进一步拓展的。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与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学习本课对学生来说难度不大,学生完全有能力通过讨论、交流来获得新的知识。所以在教法上,我采取自主探索、观察的教法来进行,同时结合实际操作、思考等辅助教学方式。

学法:作为学生在目前阶段已有的知识机构,对竖式计算的方法已经能够掌握。因而在学法上,我将采取引导及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模式。

五、说教学过程

最后,我来具体谈谈这节课的教学过程。

1、复习

提问: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乘法运算?接着让学生帮忙解决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与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算式,从而使得已学的竖式计算方法得到复习和巩固,为新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2、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提供书上的主题图:围绕“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绕地球一圈需要114分与绕21圈”这两个信息,让学生非常明确地提出问题:21圈要多少时间?并列出算式:114×21。

这样的设计,减少了学生在此时提出与本课无关的问题。通过这样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分析信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提出问题能力。

3、估算

让学生先估算一下“卫星绕地球21圈大约需要多少时间?”

在具体的情境中,鼓励学生进行估算,用自己对数及数量关系的理解,培养数感并对计算结果进行把握,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同时也为下面解决问题提供了多种策略。

4、自主探究114×21的计算方法114×21如何解决这道乘法题的计算,是学生面临的新问题前面的估算环节就为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计算提供了多种策略。所以在教学中学生完全可以自主探究产生不同的计算方法。如学生提出:114×20+114×1,114×3×7和竖式计算等。将学生反馈的计算方法进行充分的交流与反思。通过观察发现各种不同的计算方法中算理与竖式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学习竖式计算,重点讲解竖式计算的算理。让学生在评价和倾听的过程中,发现、感悟,从而得到提升。

5、形成性练习

算一算书本34页练习第一题。

在学生计算时,教师针对学生出现的错误和疑问作为纠错题,再次让学生自己出诊,找出病因,提高运算能力。

针对学生学习实际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作为改错题,更有指向性和针对性。

然后,引导学生说一说,通过刚才的计算,在计算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并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情况。

6、巩固性练习

集体独立计算书本34页练一练第三题。

数学课是做数学而不是说数学,加强学生的计算练习,从中找到计算的技巧和计算时应注意的地方,也可以进一步让学生掌握计算算理。

7、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通过这样的提问有利于学生巩固本节课的重难点,培养学生的小结能力和自信心,激励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

《卫星运行时间》说课稿2

各位老师:

晚上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卫星运行时间》,首先我就具体教材内容作如下分析:

一、教材简析

《卫星运行时间》位于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4——35页。本课是第三单元的第一课时,主要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这是在以往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这一基础上的进一步拓展。教材结合“卫星运行时间”的情境,引出卫星绕地球一圈的时间,并提出“绕21圈需要多长时间”的数学问题并列式计算。在精确计算前,教材安排了估一估环节,组织学生估算并交流方法。接着,和学生一起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鼓励算法多样化。教材提供了口算、表格算法、竖式计算等几种不同的方法。重点是使学生重点是讨论竖式计算,了解列竖式计算乘法的算理。通过课后的试一试,练一练,解决问题中巩固拓展,这也为后续乘除法后续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熟练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与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本节课是将已有知识迁移到两、三位数乘法的计算学习中。计算上难度不是很大,所以应该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计算方法。但学生可能会在估计积的范围和建立各种算法间内在联系上出现问题,特别是算法中出现的表格法要让学生建立与其他方法的联系上会比较难。

三、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两、三位数乘法的积的范围。

2.探索两、三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并乐于与同伴交流算法。

3.培养计算兴趣和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利用乘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四、教材处理

在理解尊重教材的基础上,适当整合并创造性使用教材:

1、在情境创设中加入翟志刚的视频图片。

2、变基础练习试一试“先估后算“为”先算后估“。【课件出示】

五、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重点掌握竖式计算法。

2、教学难点

有效交流中深入理解竖式在情境中的算理及与各种算法间的联系。

六、教法和学法

教法:因这个内容是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基础上的进一步拓展延伸。所以在教法上,我采取自主探索、观察比较的同时结合实际操作、思考等辅助教学方式。

学法:从学生目前阶段已有的知识结构看,对竖式计算的方法已经能够掌握。因而在学法上,我将采取引导及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模式。

七、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课件、实物投影、作业纸、板帖卡片、直尺。

学生准备教材、练习本、笔、尺

八、教学流程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我从四个环节设计了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出示阅兵式方阵图,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为新知学习做好热身铺垫。

2、出示主题图和翟志刚的视频图片,引出课题——卫星运行时间。围绕“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绕地球一圈需要114分,让学生根据信息提出用乘法解决的数学问题,从而引出卫星绕21圈需要多少时间。

预设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如:1、(圈数为一位数或整十数)需要多少时间?【可直接解决,引导学生再次体会乘法意义,并口算结果。】

2、绕156圈需要多少时间?……【本节课不能解决或是不适合这节课解决的,暂时放入问题银行。等等】

如学生提不出我们所需要的数据时,可以及时的将所需解决的问题直接由教师提出!但一定要先处理三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并板书副标题——三位数乘两位数。

(二)、自主探究,构建新知

1、结合情境进行估算。

2、具体计算,探索计算方法。

(1)独立计算。

(2)同桌交流。

(3)全班共享

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算法:

①口算(乘法分配律)114×20=2280114×1=1142280+114=2394

②口算(分解乘数)114×21=114×7×3=798×3=2394

【如果把21换成23,不能分解成两个一位数相乘的形式,引导理解要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

③竖式笔算

学生介绍,教师适时指导学生表达并辅助板书。理解列竖式计算的思路。

④表格口算

如出现这种算法的,教师引导学生表达,表格中每一个数据的来源。

【对于这种方法不要求全部的学生都掌握,这样学起来就不会很吃力了。】

(4)自读教材

如果教材中呈现的四种方法没有全部出现时,教师引导学生看书自学,再由看懂的同学来汇报介绍,这样不仅充分的利用了教材,让学生有了看书的机会,又同时培养了学生自学的能力。

⒊对照比较,总结方法。

通过比较优化算法。比较竖式与口算、表格计算法,发现计算道理一样,但竖式又具有书写简洁的`特点,适用于所有的乘法,建议学生一定要认真学习竖式的方法。

(三)、巩固练习,应用提升。

基础练习

1、先算一算,再估一估(书上34页试一试中的两道题)。

2.竖式计算。(书上练一练的第1题)

3、我是森林医生。

提高练习

①练一练第3题

②P34练一练第4题

(四)、总结收获,拓展延伸。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新的收获?你认为自己哪里掌握的比较好?哪里还需要加强?能说一说乘法竖式计算要注意什么吗?

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对自己计算的准确性和速度有更高的期望,提高计算技能。

九、板书设计

恰当的板书设计有利于学生把握本课知识的重、难点。虽然课件基本清晰地呈现了竖式计算的过程,表明了算理,但规范的竖式书写板书及课题仍是必不可少的。再是例题中获得的信息,也要以简明的形式呈现在黑板上,有利于学生把握提问与解答的关键。

附板书设计:

卫星运行时间——两、三位数乘法

人造卫星绕地球一圈需要114分绕地球21圈需要多长时间?(2200——2400)

114x21=2394(分)

114×20=2280114114×3×7

114×1=114×21=342×7

2280+114=2394————=2394

114

228

————

2394

答:绕地球21圈需要2394分。

《卫星运行时间》说课稿3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乘法中的《卫星运行时间》即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教学。由于我是开学刚刚接触这样的新教材,所以更想利用这个机会能得到专家、评委、与教师们的帮助。

一、说课标:

《数学课程标准》对计算这块知识提出了新的要求:计算教学,应减少单纯的技能训练,避免繁杂的计算和程式化的叙述算理,鼓励算法多样化,将运算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等。基于以上内容,我对教材进行了分析.

二、说教材

《卫星运行时间》一课是学生在第一学段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根据课程标准具体内容要求,对乘法的整数计算只要求是三位数乘两位数。引导学生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运算意义的同时还要鼓励学生运用多种策略解决实际问题,并进行充分的交流。

三、说学情

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熟练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学习本课对学生来说难度不大,学生完全有能力通过讨论、交流来获得新知。教材中呈现的情境虽然离学生生活远些,但学生通过媒体、网络和书籍了解了许多,情境能激起学生的兴趣。

四、教学目标定位

1、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掌握竖式计算技巧。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运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数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教学重难点

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及竖式计算,并掌握竖式计算技巧

六、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提供书上的主题图:围绕“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绕地球一圈需要114分,与绕21圈”这两个信息,让学生非常明确地提出问题21圈要多少时间?并列出算式:114×21。减少了学生在此时提出与本课无关的问题。通过这样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分析信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提出问题能力。

2、估算

让学生先估算一下卫星绕地球21圈大约需要多少时间?

在具体的情境中鼓励学生进行估算,用自己对数及其关系的理解,培养数感并对运算结果进行把握,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同时也为下面解决问题提供了多种策略。

3、自主探究114×21的计算方法

114×21如何解决这道乘法题的计算,是学生面临的新问题。前面的估算环节就为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计算提供了多种策略。所以在教学中学生完全可以自主探究产生不同的计算方法,如学生提出:114×20+114、100×21+24×21、114×3×7、110×1+4×1+110×20+4×20、10×1+4×1+110×20+4×20、竖式计算等,并进行充分的交流与反思。通过观察发现各种不同算法中算理与竖式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学习竖式计算。让他们在评价与倾听的过程中去发现,去感悟,去提升。

4、形成性练习:

算一算书上34页练习第一题。

这样的练习意在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对竖式计算有一定的把握 。

在学生计算时,教师针对学生出现的错误和疑问做为纠错题,再次让学生自己会诊, 提高运算能力。纠错题我没有单独设计习题,而是针对学生学习实际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做为生成性资源,这样更有指向性。

然后引导学生说一说通过刚才的计算在计算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呢?并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

5、集体独立计算课本上34页练一练的第三题中的6道题。

意在数学课是做数学而不是说数学,加强学生的计算练习,从中找到计算的技巧和计算注意的地方。

6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我将书中34页的第四题,以情境的形式出现,同时将这道题进行了两处改编,一处是将其分步呈现,目的是让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其中。 第二处是将题中的80改成了85,目的是将本节课的内容更好的融入其中,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在具体情境进行综合实践,再次提高认识,巩固与掌握运算技巧

7、学习评价

师:这节课我们研究了哪些问题?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自己表现得怎样?

引导学生从各方面对自己进行客观的评价,相信自己“我能行”!

八、说反思。

反思自己参赛的这节课,融入了网友的关注与帮助,总结自己的收获可以用几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只有我们教师深度地把握好教材,定好位,我们的学生就会有好生成。

通过聆听陶文中教授的讲座,与辉煌老师、王昌胜老师、雨霖老师的交流中把自己心中的疑问解开了,明确了本节课的重点并不是算法多样化,而是通过多种方法,让学生从中明白竖式的计算的算理来自同学们算法多样化之中。这也使我找到了本节课教学的切入点。同时也深深地感到网络教研互动给我插上了成长的翅膀。

计算教学是比较单调的,本节课的教学我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自主地探索为主线。学生每说出一种方法后引导学生通过交流、评价活动来激活学生的思维,在评价中进行反思。老师把学习时空及主动权还给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往往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卫星运行时间》说课稿4

今天我讲课的内容是:北师大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乘法中的《卫星运行时间》即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教学。

一、说课标:

《数学课程标准》对计算这块知识提出了新的要求:计算教学,应减少单纯的技能训练,避免繁杂的计算和程式化的叙述算理,鼓励算法多样化,将运算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等。基于以上内容,我对教材进行了分析.

二、说教材

《卫星运行时间》一课是学生在第一学段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根据课程标准具体内容要求,对乘法的整数计算只要求是三位数乘两位数。引导学生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运算意义的同时还要鼓励学生运用多种策略解决实际问题,并进行充分的交流。

三、说学情

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熟练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学习本课对学生来说难度不大,学生完全有能力通过讨论、交流来获得新知。教材中呈现的情境虽然离学生生活远些,但学生通过教师简单介绍,创设的情境能激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爱科学、爱祖国教育。

四、教学目标定位

1、能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三位数乘两位数积的范围,并逐步养成估算的习惯。

2、能结合已有知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并能进行正确计算。利用乘法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通过对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爱科学、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笔算方法并理解算理。

教学难点:正确笔算

五、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提供书上的主题图:围绕“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绕地球一圈需要114分”这个信息,让学生提出问题,?并列出算式。通过这样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分析信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提出问题能力。

2、估算

让学生先估算一下卫星绕地球21圈大约需要多少时间?在具体的情境中鼓励学生进行估算,用自己对数及其关系的理解,培养数感并对运算结果进行把握,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同时也为下面解决问题提供了多种策略。

3、自主探究114×21的计算方法

114×21如何解决这道乘法题的计算,是学生面临的新问题。前面的估算环节就为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计算提供了多种策略。所以在教学中学生完全可以自主探究产生不同的计算方法,如学生提出:114×20+114、100×21+24×21、114×3×7、110×1+4×1+110×20+4×20、10×1+4×1+110×20+4×20、竖式计算等,并进行充分的交流与反思。通过观察发现各种不同算法中算理与竖式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学习竖式计算。让他们在评价与倾听的过程中去发现,去感悟,去提升。

4、形成性练习:

(1)、305x28=

(2)、森林医生

(3)、笔算

(4)、解决实际问题

第五篇:《卫星运行时间》说课稿

《卫星运行时间》说课稿5篇

《卫星运行时间》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

《卫星运行时间》一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3——34页的内容。本课是第三单元的第一课时,主要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这是在以往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这一基础上的进一步拓展。教材结合“人造地球卫星”的情境,提出数学问题并列式计算。重点是使学生理解为什么列乘法算式,以及列竖式计算乘法的算理。这也将为后续的乘法学习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三位数乘两位数积的范围。

2、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能利用乘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

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特别是竖式计算方法。

四、教学难点:

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

五、教法、学法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我选择了以学生操作为主,辅以谈话启发、引导发现、讲练结合等方法的优化组合,有效突破教学重点、难点,充分发挥教师的点拨作用,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去学习、探索,从而达到训练思维、培养能力的目的、在学法上,选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相结合的学习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学习。

六、教学过程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本节课从四个环节设计了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30÷6 72÷8 11×8 360÷9 13×3 40×6 240÷4 35×2

2、估算

28×3 11×71在具体的情境中先给学生一点思考时间,估算一下。在交流不同策略的同时确定得数的取值范围。通过研讨和实践,我们一致认为数学计算不但关注结果,更要关注估算的策略与过程,估算同时也为解决问题提供了多种策略。

(二)、探究新知

1、出示卫星图。问:从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114代表什么意思,关于卫星你还知道什么。

2、如果我们让卫星绕行三周她需要多少时间,你能快速的估计一下,说说你是怎么估计的,准确的时间是多少呢?你是怎么算的。114×3=342 3东方红1号卫星是我国在1970年发射的第一课人造地球卫星,那时候刚好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1周年,如果卫星刚好绕行21周,卫星一共需要多少时间呢?你能估计一下吗?说说你是怎么估计的,那这个估计对不对呢?大家估算出来的结果有不一样的吗,有什么方法呢?我们去验算一下,具体的算出来看看准确的答案是多少?114×21=2394 4说说你的方法,鼓励学生多种方法解决。 A:重点介绍用竖式计算

3、引导梳理过程:第一步算什么?第二步算什么?最后一步算什么?

4、引导归纳“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法则”

(三)、应用拓展

1、竖式计算:

135×45:这是三位数乘两位数里面的进位乘法,同样讲明要满十进一。

54×312:此题的设立主要是让学生明白在用竖式计算的时候一般将数位多的那个数写在上面,可以通过事先准备的两个算式让学生进行比较分析,找出最优方案及理由。 408×25:此题中间有“0”,应该重点讲解,当遇到“0”的时候怎么处理,是不是都为“0”或者进位要不要写在这里。

47×210:本题主要让学生可以从当中找到比较简单的计算方法,当未位有“0”时,可以先将“0”省去,看成两位数乘两位数,

最后在答案后面加“0”回去。

2、纠错(针对上题现的问题纠错)

3、解决实际问题(先估计,在列竖式计算)

一个没关紧的水龙头,每天要浪费112千克水,照这样计算,一个月(按31天算)要浪费多少千克水?

(四)、课堂小结

1、课你有那些收获?你觉得自己表现怎样?

2、布置作业板书设计:

卫星运行时间114×21=2394(分)114 × 21

114 →114×1 228 →114×20

2394→114+228答:绕地球21圈需要2394分。

《卫星运行时间》说课稿2

今天我讲课的内容是:北师大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乘法中的《卫星运行时间》即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教学。

一、说课标:

《数学课程标准》对计算这块知识提出了新的要求:计算教学,应减少单纯的技能训练,避免繁杂的计算和程式化的叙述算理,鼓励算法多样化,将运算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等。基于以上内容,我对教材进行了分析.

二、说教材

《卫星运行时间》一课是学生在第一学段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根据课程标准具体内容要求,对乘法的整数计算只要求是三位数乘两位数。引导学生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运算意义的同时还要鼓励学生运用多种策略解决实际问题,并进行充分的交流。

三、说学情

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熟练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学习本课对学生来说难度不大,学生完全有能力通过讨论、交流来获得新知。教材中呈现的情境虽然离学生生活远些,但学生通过教师简单介绍,创设的情境能激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爱科学、爱祖国教育。

四、教学目标定位

1、能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三位数乘两位数积的范围,并逐步养成估算的习惯。

2、能结合已有知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并能进行正确计算。利用乘法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通过对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爱科学、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笔算方法并理解算理。

教学难点:正确笔算

五、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提供书上的主题图:围绕“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绕地球一圈需要114分”这个信息,让学生提出问题,?并列出算式。通过这样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分析信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提出问题能力。

2、估算

让学生先估算一下卫星绕地球21圈大约需要多少时间?在具体的情境中鼓励学生进行估算,用自己对数及其关系的理解,培养数感并对运算结果进行把握,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同时也为下面解决问题提供了多种策略。

3、自主探究114×21的计算方法

114×21如何解决这道乘法题的计算,是学生面临的新问题。前面的估算环节就为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计算提供了多种策略。所以在教学中学生完全可以自主探究产生不同的计算方法,如学生提出:114×20+114、100×21+24×21、114×3×7、110×1+4×1+110×20+4×20、10×1+4×1+110×20+4×20、竖式计算等,并进行充分的交流与反思。通过观察发现各种不同算法中算理与竖式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学习竖式计算。让他们在评价与倾听的过程中去发现,去感悟,去提升。

4、形成性练习:

(1)、305x28=

(2)、森林医生

(3)、笔算

(4)、解决实际问题

《卫星运行时间》说课稿3

今天我为大家说课的题目是《卫星运行时间》,首先我对本节课的教材来做一些分析。

一、说教材结构与内容简析

本节课内容是北师大版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乘法中的第一课时,是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教学,位于书本的第33页到34页。

卫星运行时间是学生在三年级上册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延伸。根据课程标准具体内容要求,对乘法的整数计算只要求是三位数乘两位数。在引导学生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帮助学生理解运算意义的同时还要鼓励学生运用多种策略解决实际问题,并进行充分的交流。

而教材中呈现的.情境虽然离学生生活比较远,但是学生通过媒体、网络和书籍已经了解了许多相关的知识,通过情境教学能更好地激起学生的兴趣。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简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掌握竖式计算的技巧和算理。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运用多种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数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及竖式计算。

难点:掌握竖式计算的技巧和算理。

四、说教法和学法

为了讲清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我对本节课的理解。

教法:

《卫星运行时间》一课是学生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与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的基础上来进一步拓展的。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与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学习本课对学生来说难度不大,学生完全有能力通过讨论、交流来获得新的知识。所以在教法上,我采取自主探索、观察的教法来进行,同时结合实际操作、思考等辅助教学方式。

学法:作为学生在目前阶段已有的知识机构,对竖式计算的方法已经能够掌握。因而在学法上,我将采取引导及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模式。

五、说教学过程

最后,我来具体谈谈这节课的教学过程。

1、复习

提问: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乘法运算?接着让学生帮忙解决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与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算式,从而使得已学的竖式计算方法得到复习和巩固,为新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2、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提供书上的主题图:围绕“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绕地球一圈需要114分与绕21圈”这两个信息,让学生非常明确地提出问题:21圈要多少时间?并列出算式:114×21。

这样的设计,减少了学生在此时提出与本课无关的问题。通过这样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分析信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提出问题能力。

3、估算

让学生先估算一下“卫星绕地球21圈大约需要多少时间?”

在具体的情境中,鼓励学生进行估算,用自己对数及数量关系的理解,培养数感并对计算结果进行把握,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同时也为下面解决问题提供了多种策略。

4、自主探究114×21的计算方法114×21如何解决这道乘法题的计算,是学生面临的新问题前面的估算环节就为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计算提供了多种策略。所以在教学中学生完全可以自主探究产生不同的计算方法。如学生提出:114×20+114×1,114×3×7和竖式计算等。将学生反馈的计算方法进行充分的交流与反思。通过观察发现各种不同的计算方法中算理与竖式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学习竖式计算,重点讲解竖式计算的算理。让学生在评价和倾听的过程中,发现、感悟,从而得到提升。

5、形成性练习

算一算书本34页练习第一题。

在学生计算时,教师针对学生出现的错误和疑问作为纠错题,再次让学生自己出诊,找出病因,提高运算能力。

针对学生学习实际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作为改错题,更有指向性和针对性。

然后,引导学生说一说,通过刚才的计算,在计算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并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情况。

6、巩固性练习

集体独立计算书本34页练一练第三题。

数学课是做数学而不是说数学,加强学生的计算练习,从中找到计算的技巧和计算时应注意的地方,也可以进一步让学生掌握计算算理。

7、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通过这样的提问有利于学生巩固本节课的重难点,培养学生的小结能力和自信心,激励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

《卫星运行时间》说课稿4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乘法中的《卫星运行时间》即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教学。由于我是开学刚刚接触这样的新教材,所以更想利用这个机会能得到专家、评委、与教师们的帮助。

一、说课标:

《数学课程标准》对计算这块知识提出了新的要求:计算教学,应减少单纯的技能训练,避免繁杂的计算和程式化的叙述算理,鼓励算法多样化,将运算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等。基于以上内容,我对教材进行了分析.

二、说教材

《卫星运行时间》一课是学生在第一学段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根据课程标准具体内容要求,对乘法的整数计算只要求是三位数乘两位数。引导学生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运算意义的同时还要鼓励学生运用多种策略解决实际问题,并进行充分的交流。

三、说学情

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熟练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学习本课对学生来说难度不大,学生完全有能力通过讨论、交流来获得新知。教材中呈现的情境虽然离学生生活远些,但学生通过媒体、网络和书籍了解了许多,情境能激起学生的兴趣。

四、教学目标定位

1、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掌握竖式计算技巧。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运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数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教学重难点

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及竖式计算,并掌握竖式计算技巧

六、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提供书上的主题图:围绕“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绕地球一圈需要114分,与绕21圈”这两个信息,让学生非常明确地提出问题21圈要多少时间?并列出算式:114×21。减少了学生在此时提出与本课无关的问题。通过这样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分析信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提出问题能力。

2、估算

让学生先估算一下卫星绕地球21圈大约需要多少时间?

在具体的情境中鼓励学生进行估算,用自己对数及其关系的理解,培养数感并对运算结果进行把握,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同时也为下面解决问题提供了多种策略。

3、自主探究114×21的计算方法

114×21如何解决这道乘法题的计算,是学生面临的新问题。前面的估算环节就为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计算提供了多种策略。所以在教学中学生完全可以自主探究产生不同的计算方法,如学生提出:114×20+114、100×21+24×21、114×3×7、110×1+4×1+110×20+4×20、10×1+4×1+110×20+4×20、竖式计算等,并进行充分的交流与反思。通过观察发现各种不同算法中算理与竖式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学习竖式计算。让他们在评价与倾听的过程中去发现,去感悟,去提升。

4、形成性练习:

算一算书上34页练习第一题。

这样的练习意在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对竖式计算有一定的把握 。

在学生计算时,教师针对学生出现的错误和疑问做为纠错题,再次让学生自己会诊, 提高运算能力。纠错题我没有单独设计习题,而是针对学生学习实际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做为生成性资源,这样更有指向性。

然后引导学生说一说通过刚才的计算在计算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呢?并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

5、集体独立计算课本上34页练一练的第三题中的6道题。

意在数学课是做数学而不是说数学,加强学生的计算练习,从中找到计算的技巧和计算注意的地方。

6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我将书中34页的第四题,以情境的形式出现,同时将这道题进行了两处改编,一处是将其分步呈现,目的是让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其中。 第二处是将题中的80改成了85,目的是将本节课的内容更好的融入其中,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在具体情境进行综合实践,再次提高认识,巩固与掌握运算技巧

7、学习评价

师:这节课我们研究了哪些问题?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自己表现得怎样?

引导学生从各方面对自己进行客观的评价,相信自己“我能行”!

八、说反思。

反思自己参赛的这节课,融入了网友的关注与帮助,总结自己的收获可以用几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只有我们教师深度地把握好教材,定好位,我们的学生就会有好生成。

通过聆听陶文中教授的讲座,与辉煌老师、王昌胜老师、雨霖老师的交流中把自己心中的疑问解开了,明确了本节课的重点并不是算法多样化,而是通过多种方法,让学生从中明白竖式的计算的算理来自同学们算法多样化之中。这也使我找到了本节课教学的切入点。同时也深深地感到网络教研互动给我插上了成长的翅膀。

计算教学是比较单调的,本节课的教学我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自主地探索为主线。学生每说出一种方法后引导学生通过交流、评价活动来激活学生的思维,在评价中进行反思。老师把学习时空及主动权还给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往往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卫星运行时间》说课稿5

各位老师:

晚上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卫星运行时间》,首先我就具体教材内容作如下分析:

一、教材简析

《卫星运行时间》位于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4——35页。本课是第三单元的第一课时,主要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这是在以往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这一基础上的进一步拓展。教材结合“卫星运行时间”的情境,引出卫星绕地球一圈的时间,并提出“绕21圈需要多长时间”的数学问题并列式计算。在精确计算前,教材安排了估一估环节,组织学生估算并交流方法。接着,和学生一起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鼓励算法多样化。教材提供了口算、表格算法、竖式计算等几种不同的方法。重点是使学生重点是讨论竖式计算,了解列竖式计算乘法的算理。通过课后的试一试,练一练,解决问题中巩固拓展,这也为后续乘除法后续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熟练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与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本节课是将已有知识迁移到两、三位数乘法的计算学习中。计算上难度不是很大,所以应该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计算方法。但学生可能会在估计积的范围和建立各种算法间内在联系上出现问题,特别是算法中出现的表格法要让学生建立与其他方法的联系上会比较难。

三、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两、三位数乘法的积的范围。

2、探索两、三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并乐于与同伴交流算法。

3、培养计算兴趣和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利用乘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四、教材处理

在理解尊重教材的基础上,适当整合并创造性使用教材:

1、在情境创设中加入翟志刚的视频图片。

2、变基础练习试一试“先估后算“为”先算后估“。【课件出示】

五、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重点掌握竖式计算法。

2、教学难点

有效交流中深入理解竖式在情境中的算理及与各种算法间的联系。

六、教法和学法

教法:因这个内容是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基础上的进一步拓展延伸。所以在教法上,我采取自主探索、观察比较的同时结合实际操作、思考等辅助教学方式。

学法:从学生目前阶段已有的知识结构看,对竖式计算的方法已经能够掌握。因而在学法上,我将采取引导及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模式。

七、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课件、实物投影、作业纸、板帖卡片、直尺。

学生准备教材、练习本、笔、尺

八、教学流程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我从四个环节设计了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出示阅兵式方阵图,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为新知学习做好热身铺垫。

2、出示主题图和翟志刚的视频图片,引出课题——卫星运行时间。围绕“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绕地球一圈需要114分,让学生根据信息提出用乘法解决的数学问题,从而引出卫星绕21圈需要多少时间。

预设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如:

1、(圈数为一位数或整十数)需要多少时间?【可直接解决,引导学生再次体会乘法意义,并口算结果。】

2、绕156圈需要多少时间?……【本节课不能解决或是不适合这节课解决的,暂时放入问题银行。等等】

如学生提不出我们所需要的数据时,可以及时的将所需解决的问题直接由教师提出!但一定要先处理三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并板书副标题——三位数乘两位数。

(二)、自主探究,构建新知

1、结合情境进行估算。

2、具体计算,探索计算方法。

(1)独立计算。

(2)同桌交流。

(3)全班共享

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算法:

①口算(乘法分配律)114×20=2280114×1=1142280+114=2394

②口算(分解乘数)114×21=114×7×3=798×3=2394

【如果把21换成23,不能分解成两个一位数相乘的形式,引导理解要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

③竖式笔算

学生介绍,教师适时指导学生表达并辅助板书。理解列竖式计算的思路。

④表格口算

如出现这种算法的,教师引导学生表达,表格中每一个数据的来源。

【对于这种方法不要求全部的学生都掌握,这样学起来就不会很吃力了。】

(4)自读教材

如果教材中呈现的四种方法没有全部出现时,教师引导学生看书自学,再由看懂的同学来汇报介绍,这样不仅充分的利用了教材,让学生有了看书的机会,又同时培养了学生自学的能力。

⒊对照比较,总结方法。

通过比较优化算法。比较竖式与口算、表格计算法,发现计算道理一样,但竖式又具有书写简洁的特点,适用于所有的乘法,建议学生一定要认真学习竖式的方法。

(三)、巩固练习,应用提升。

基础练习

1、先算一算,再估一估(书上34页试一试中的两道题)。

2、竖式计算。(书上练一练的第1题)

3、我是森林医生。

提高练习

①练一练第3题

②P34练一练第4题

(四)、总结收获,拓展延伸。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新的收获?你认为自己哪里掌握的比较好?哪里还需要加强?能说一说乘法竖式计算要注意什么吗?

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对自己计算的准确性和速度有更高的期望,提高计算技能。

九、板书设计

恰当的板书设计有利于学生把握本课知识的重、难点。虽然课件基本清晰地呈现了竖式计算的过程,表明了算理,但规范的竖式书写板书及课题仍是必不可少的。再是例题中获得的信息,也要以简明的形式呈现在黑板上,有利于学生把握提问与解答的关键。

附板书设计:

卫星运行时间——两、三位数乘法

人造卫星绕地球一圈需要114分绕地球21圈需要多长时间?(2200——2400)

114x21=2394(分)

114×20=2280114114×3×7

114×1=114×21=342×7

2280+114=2394————=2394

114

228

————

2394

答:绕地球21圈需要2394分。

下载卫星的运行时间评课稿[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卫星的运行时间评课稿[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合理安排时间》评课稿

    数学广角《合理安排时间》评课发言稿 罗丽萍 《合理安排时间》是一节数学活动课。刘芳老师通过生活中的事例,让学生尝试从优化的角度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的方案,......

    《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

    《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三位数乘两位数积的范围。 2、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能利用乘法运算解......

    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

    《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能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三位数乘两位数积的范围。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进行正确计算。能利用乘法运算解决一......

    《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

    《卫星运行时间》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小学学科:数学 2、课时:1 3、学生课前准备 (1)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和竖式计算 (2)查阅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的有关知识 (3)......

    “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

    《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 大连市沙河口区 中心小学 毕春霞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33页。 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两位三位数乘法的计的......

    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

    卫星运行时间 包头市蒙古族学校 曹汇茹 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两、三位数乘法的积的范围。 2.探索两、三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并乐于与同伴交流算法。 3.......

    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

    《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能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三位数乘两位数积的范围。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进行正确计算。能利用乘法运算解决一......

    《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

    《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三位数乘两位数积的范围,并逐步养成估算的习惯。 2、能结合已有知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