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1--3章检测题及答案课件资料

时间:2019-05-11 22:04: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育学1--3章检测题及答案课件资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育学1--3章检测题及答案课件资料》。

第一篇:教育学1--3章检测题及答案课件资料

智圣教育 细心审题 认真答卷 教育学单元检测试题

(一)参考答案: 姓名 成绩(第1--3章)2016、3、18(满分120分,时间10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0.5分,共40分)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A.教育方针和教育经验 B.教育问题和教育方针 C.教育经验和教育问题 D.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 2.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建立始于()。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斯宾塞 D.裴斯泰洛齐 3.标志着现代教育思想问世的著作是()。A.《学记》 B.《普通教育学》 C.《大教学论》 D.《民主主义与教育》 4.首次把教育学列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是()A.夸美纽斯《大教学论》B.培根《论科学的价值与发展》 C.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D.卢梭《爱弥儿》 5.在世界教育史上被认为是“科学教育学奠基人”的是()。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杜威 D.梅伊曼 6.夸美纽斯一生教育活动与教育思想的核心是()。A.泛智教育 B.自然教育思想 C.要素教育思想 D.心理学化思想 7.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A.《学记》 B.《论演说家的教育》 C.《大教学论》 D.《普通教育学》 8.“长善救失”、“教学相长”的教学思想是由()首先提出的: A.《论语》 B.《孟子》 C.《学记》 D.《劝学篇》 9.“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出自()A.《学记》 B.《师说》 C.《论语》 《春秋》 10.苏联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是()。A.认知结构的教育理论 B.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理论 C.范例教学的理论 D.教学最优化的教育理论 11.赫尔巴特提出“四段论”的教学模式强调的是()A.教师系统传授知识 B.学生从活动中学习C.问题的解决 D.学生自学

12、我国近代教育史上,被毛泽东称颂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教育家是 A.陶行知 B.杨贤江 C.徐特立 D.蔡元培 13.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A.教育的社会属性 B.教育的本质属性 C.教育的阶级属性 D.教育的政治属性 14.“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这一思想反映的是教育的()A、历史性 B、时代性 C、阶级性 D、生产性。15.在古代社会,学校教育几乎不具有的功能是()。A.经济功能 B.政治功能 C.文化功能 D.个体发展功能 16.()的提出标志着在教育问题上开始转向科学解释。1 智圣教育 细心审题 认真答卷 A.神话起源说 B.生物起源说 C.心理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 17.没有固定的教育者,也没有固定的受教育者,与生活过程,生产过程浑然一体的教育是一种()A.非形式化教育 B.形式化教育 C.制度化教育 D.大众化教育 18.我国最早的小学产生的时代是()。A.夏朝 B.殷周 C.三国 D.秦朝 19.西欧进入封建社会之后,形成了两种著名的教育体系即教会教育和()。A.文化教育 B.商人教育 C.骑士教育 D.武士教育 20.哪个社会的教育具有与生产劳动相脱离的特点()。A.原始社会 B.古代社会 C.资本主义 D.社会主义 21.“以僧为师”、“以吏为师”是古代()的教育特征。A.中国 B.希腊 C.埃及 D.罗马 22.世界上最早颁布义务教育法的国家是()。A.美国 B.英国 C.日本 D.德国 23.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是“知识社会的根本原理”的教育思想是()。A.民众教育 B.信息教育 C.全民教育 D.终身教育 24.当代最具影响力的两大教育理念是()。A.教育终身化和教育全民化 B.教育全民化和教育民主化 C.教育终身化和教育民主化 D.教育全民化和教育整合化 25.实现教育平等的基础是()的平等。A.教育过程 B.教育结果 C.教育机会 D.教育内容 26.从教育功能作用和性质划分,教育功能可分为()。A.筛选功能和协调功能 B.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 C.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 D.基本功能和派生功能 27.全民教育主要倾力于()。A.普及教育 B.全民教育 C.继续教育 D.民主教育 28.某班教师为了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动机,开展了一系列学习竞赛活动。结果如教师所料,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成绩明显提高。但没有想到的是,学生之间相互猜忌、隐瞒学习资料等现象日趋严重。上述事实表明教育()。A.既有正向显性功能,又有正向隐性功能 B.既有负向显性功能,又有负向隐性功能 C.既有正向隐性功能,又有负向隐性功能 D.既有正向显性功能,又有负向隐性功能 29.人的身心发展的程度和状态称为()A.发展 B.成熟 C.成长 D.生长 30.小学阶段教学多运用直观形象方式,中学以后可进行抽象讲解,这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特点。A.顺序性 B.个别差异性 C.不平衡性 D.阶段性 31.维果茨基认为教育教学的作用就在于创造“最近发展区”()。A.教育应与儿童发展同步 B.教育应适应儿童发展C.教育应超前于儿童发展 D.教育应跟随儿童发展。32.在人的发展过程中,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A.感知成熟在先,思维成熟在后,情感成熟更后; B.思维成熟在先,情感成熟在后,感知成熟更后 2 智圣教育 细心审题 认真答卷 C.情感成熟在先,感知成熟在后,思维成熟更后; D.思维成熟在先,感知成熟在后,情感成熟更后 33.个体人身体的发展遵循着从上到下、从中间到四肢的规律,心理的发展总是从机械记忆到意义记忆、由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等,这是指个体身心发展规律的()。A.差异性 B.阶段性 C.顺序性 D.不平衡性 34.心理学家提出的人的发展关键期和最佳期的概念,是根据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提出来的。A.阶段性 B.不平衡性 C.个别差异性 D.顺序性 35.教育之所以能促进儿童发展,根本在于儿童发展上具有()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可塑性 36.在—个人的发展过程中,有的方面在较低的年龄阶段就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有的方面则要到较高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成熟的水平。这反映人的身心发展具有()A 顺序性 B 阶段性 C 差异性 D不均衡性 37.就目前整体而言,儿童身心发展呈现()的特点。A.生理成熟超前、心理成熟滞后 B.生理成熟滞后、心理成熟超前 C.生理成熟与心理成熟同步发展 D.生理成熟与心理成熟各自发展 38.墨子在教育学生时注意“子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这体现的教育原则是()A.循序渐进 B.因材施教 C.全面发展 D.自主探究 39.少年期学生表现出“成人的身体,儿童的心理”的特征,说明了其身心发展具有()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40.个体的生物遗传素质()A.在儿童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B.是儿童身心发展的动力 C.为儿童的发展提供了现实性 D.为儿童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41.英国教育家洛克提出了“白板说”,认为外部的力量决定了人的发展,这是一种()A.外铄论的观点 B.内发论的观点 C.综合论的观点 D.多因素说的观点 42.格赛尔双生子爬楼梯的试验说明了()。A.遗传的重要性 B.成熟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C.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D.教育的重要性 43.“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 这句话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人发展的影响()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44.下列哪一种做法不利于教育发挥促进儿童发展的主导作用?()。A.教育在成熟的基础上引导发展 B.教育始终在整体发展的基础上促进个性发展 C.教育始终要顺应儿童的成熟,反映儿童已有的发展 D.教育过程中始终要尊重和发挥儿童的主体性 45.教师对学生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A.自由发展 B.自愿发展 C.自主发展 D.自动发展 46.依据“最近发展区”理论,教学应当()A.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 B.与学生发展同步 C.跟在学生发展的后面 D.不受学生发展制约。3 智圣教育 细心审题 认真答卷 47.由特定社会领域和特定的社会层次的需要所决定,也因受教育者所处学校的级别而变化的是教育目的中的()。

A.培养目标 B.教育目的 C.教育方针 D.课程目标 48.教育目的的功能在于()。

A.导向规范和权威功能 B.激励评价和规定功能 C.导向、激励和评价功能 D.规范引导和评价功能 49.我国教育目的的性质和任务是()。

A.培养劳动者 B.全面发展 C.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D.机器大生产 50.在对儿童的教育问题上,家长的愿望与国家的教育目的()。

A.完全一致 B.完全不一致 C.有时不一致 D.都不是 51.《学记》提出“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它所反映的教育目的论是()。A.神学教育目的论 B.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C.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D.教育无目的论 52.特别反映一个国家教育的根本性质、总的指导思想和教育工作的总方向等要素的是()A.教育目的 B.教育目标 C.教育政策

D.教育方针 53.下列表述中,属于教育目的特性的是()。

A.行政命令性 B.政策指向性 C.实践操作性 D.核心指导性 54.全面发展的人是指()的人。

A.体力劳动与智力劳动相结合 B.德智体等方面均衡发展

C.智力和体力和谐、自由的发展和运用 D.语文、数学、音乐等各科成绩都优秀 55.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法律规定,义务教育和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教育必须做到“两个全面”是()。

A.“全面教育”与“全面发展” B.“全面发展”与“面向全体” C.“全面教育”与“面向全体” D.“全面教育”与“全面落实” 56.美育又称()。

A.美术教育

B.音乐教育 C.文学艺术教育

D.审美教育

57.体育的根本任务是()

A.通过体育队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B.增强学生的体质

C.向学生传授体育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D.向国家输送优秀的运动员 58.素质教育的重点是()。

A.面向全体学生 B.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C.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D.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59.新技术革命使得传统工业的标准化、规格化转向非标准化和多样化,培养目标的()更加受到关注。

A.个别化 B.全面化 C.全民化 D.个性化 60.广义的教育制度是指()

A.学校教育制度 B.高等教育制度 C.社会教育制度

D.国民教育制 4 智圣教育 细心审题 认真答卷 度

61.我国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

A.癸卯学制 B.壬寅学制 C.壬戌学制 D.六三三学制 62.义务教育最本质的特征是()。

A.普遍性 B.基础性 C.强制性 D.公共性 63.下列现象中。可以说明教育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的是()A.班级授课制为普及义务教育提供了便利

B.普及义务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机器大生产对劳动力的要求 C.僵化的制度化教育导致社会拒绝学校毕业生

D.学校发展指导制度促进了学生学业、生涯、个性及社会性的发展

64.教育与社会发展相互制约的规律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教育与生产力的相互制约;二是()。A.教育与社会制度相互制约 B.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相互制约 C.教育与社会文化相互制约 D.教育与人口发展相互制约 65.教育在发展中与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并不同步,这是教育具有()的表现。A.能动性 B.可控性 C.超前性 D.相对独立性

66.“今天的教育是明天的经济。教育的消费是明显的消费、潜在的生产;是有限的消费、扩大的生产;是今日的消费、明日的生产。”这一认识表明现代教育具有()的特征。A.科学性 B.价值性 C.生产性 D.未来性 67.自然科学的教学内容之所以不可能在古代社会学校中占主导地位,主要是因为古代社会()A.教育规模的限制 B.学生数量的限制 C.教师水平的限制 D.生产力水平的限制 68.决定教育性质的主要因素是()。

A.社会意识形态 B.民族文化传统 C.政治经济制度 D.生产力发展水平69.人的发展总是受到社会的制约,这意味着()。

A.教育要坚持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 B.教育要充分考虑社会发展的需要 C.教育目的的确定不应从个人出发 D.教育要为社会生活做准备 70.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舒尔茨提出的人力资本理论深刻地说明着()。

A.教育的经济功能 B.教育的文化功能 C.教育的自然功能 D.教育的道德功能

71.一个国家教育经费投入的多少最终取决于()。

A.文化传统 B.受教育者的需求 C.生产力水平D.教育的规模 72.报刊、书籍、影视对教育的影响属于()。

A.政治对教育的影响 B.经济对教育的影响 C.文化对教育的影响 D.环境对教育的影响 73.现阶段我国教育的根本性质是()

A.教书育人 B.以人为本 C.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D.社会主义 74.孔子“删诗书,定礼乐、修春秋”,整理并发展了殷周以来的中华文化,体现出教育的()。

智圣教育 细心审题 认真答卷 A.文化传承功能 B.文化交流功能 C.文化选择功能 D.文化创新功能 75.学校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

A.精神文化 B.物质文化 C.制度文化 D.规范文化 76.人口质量的量化指标一般是以()来表示的。

A.受教育程度 B.职业素质 C.劳动能力 D.身体素质 77.教育的优先发展,首先应是()的优先发展

A.高中阶段教育 B.义务阶段教育 C.高等教育 D.职业教育

78.涂尔干说:“教育是成年一代对社会生活方面尚未成熟的年轻一代所施加的影响。其目的在于,使儿童的身体、智力和道德状况都得到激励与发展,以适应整个政治社会在总体上对儿童的要求,并适应儿童将来所处的特定环境的要求。”这种论断正确地指出了()A.教育具有社会性 B.教育是社会复制的工具 C.教育要促进人的个性化 D.儿童对成人施加的影响不是教育 79、即使人们对长大后的狼孩进行再好的教育,也很难令其用人类的语言进行顺畅交流。这反映了个体身心发展具有()A.阶段性 B.差异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80、教育与政治经济发展进程之间的关系是()A、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发展状况 B、教育常常与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 C、教育超前于政治经济发展 D、教育滞后于政治经济发展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2分。多选错选漏选均不得分)1.古希腊对后世影响较大的教育家主要有()。A.苏格拉底 B.昆体良 C.柏拉图 D.亚里士多德 E.夸美纽斯 2.西方古代第一本专门论述教育的著作是()。A.《大教学论》 B.《普通教育学》 C.《论演说家的教育》D.《民主主义与教育》 E.《雄辩术原理》 3.下列哪些有关教育的论述出自《论语》()。A.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B.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C.教,上所施,下所效也 D.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E.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4.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学派的主要观点可以归纳为“三个中心”,即()。A.教师中心 B.活动中心 C.儿童中心 D.课堂中心 E.书本中心 5.下列属于洛克教育思想的是()A.白板说 B.自然与自由 C.绅士教育 D.“泛智”思想 E.发现法 6.苏格拉底的教学法包括()。A.定义 B.思索 C.苏格拉底讽刺 D.助产术 E.启发 7.教育学独立时期的教育家有()。A.夸美纽斯 B.杜威 C.柏拉图 D.卢梭 E.赫尔巴特 8.以下与杜威有关的是()。A.五步教学法 B.教育即经验 生活即教育 社会即学校 E.教学做合一 9.广义教育的构成有()。6 智圣教育 细心审题 认真答卷 A.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 C.社区教育 D.社会教育 E.自我教育 10.教育要素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为()A.教的主体与学的主体之间的联系 B.教育活动的主客体之间联系 C.教师与社会的联系 D.学生与社会的联系 E.教育内容与社会的联系 11.人的教育活动和动物的“教育活动”的本质区别是()A.模仿性 B.意识性 C.规律性 D.社会性 E.复杂性 12.学校教育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有()。A.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B.社会出现了剩余产品 C.国家的出现 D.文字的产生 E.私学的出现 13.义务教育中,以下各方必须履行一定的义务的是()。A.国家 B.社会 C.家庭 D.学校 E.儿童 14.教育的三个面向是指教育要()A.面向现代化 B.面向学生 C.面向未来 D.面向21世纪 E.面向世界 15.现代教育所独有的功能是()A.政治功能 B.人口功能 C.文化功能 D.生态功能 E.科技功能 16.教育的社会属性主要指教育具有()。A.永恒性 B.历史性 C.阶级性 D.相对独立性 E.综合性 17.教育在人的发展中发挥着主导作用,但影响这一主导作用的发挥的主要条件是()A.教育者的自身状况 B.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调动 C.家庭环境 D.社会发展状况 E.地理环境 18.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财富 E.能力 19.西欧中世纪教会学校分为下列三个层次()。A.文士学校 B.僧院学校 C.教区学校 D.大主教学校 E.社区学校 20.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影响要通过()才能实现。A.个体的主观努力 B.教育 C.遗传 D.社会实践活动 E.个体发展 21.外铄论的代表人物有()。A.孟子 B.荀子 C.威尔逊 D.洛克 E,华生 22.教育的社会属性主要指教育具有()。

A.永恒性

B.历史性 C.阶级性 D.相对独立性

E.综合性 23.近代社会的发展引起了教育的巨大变化,其变化包括()。

A.教育的世俗化 B.教育的国家化 C.教育的终身化 D.教育法制化 E.教育整合化 24.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是通过()来实现的

A.再生产劳动力 B.再生产科学技术 C.传播一定社会的思想意识 D.构成文化本体 E.促进政治的民主化 25.生产力水平决定着教育的()

A.规模 B.领导权 C.受教育权 D.结构 E.方法 26.发展先进生产力的第一要务是()。

智圣教育 细心审题 认真答卷 A.素质教育 B.“科教兴国”C.实施全民教育 D.“人才强国” E.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27.教育目的的层次包括()。

A.国家的教育目的 B.学生的学习目的 C.各级各类学校培养目标 D.教师教学目标 E.社会价值取向 28.下列选项中,以日本学制为蓝本的学制有()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E.六三三学制

29.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经历的过程有()。

A.前制度化教育 B.义务教育 C.普及教育 D.制度化教育 E.非制度化教育 30.素质教育的基本任务是发展学生的()

A.身体素质 B.创新能力 C.心理素质 D.社会素质 E.实践能力

31.下列表述中,属于教育方针的特性的是()。

A.政策指向性 B.核心指导性 C.行政命令性 D.概括统一性 E.具体多样性 32.美育的内容主要包括()

A.艺术美 B.心灵美 C.社会美 D.科学美 E.自然美

三、判断题(说明理由。每小题1分,判断出对与错得0.5分,说明理由得0.5,共6分。)

1、《学记》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教育学专著。()错。《学记》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

2、根据教育的正规程度,可将教育分为制度化教育和非制度化教育。()错。根据教育的正规程度,可将教育分为非形式化教育、形式化教育、制度化教育。

3、一个顽皮的孩子偶然把手指伸到火苗上,被灼伤,并由此获得火的有关知识,这一过程就是教育。()错。这个孩子所获得的是自我的感性认识和经验,不是教育。

4、现代教育是教育机会均等的教育,但并不意味着必须让所有儿童接受同一种教育。()对。教育机会均等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因材施教,不是让所有儿童接受同一种教育。

5、小明在学校里经常受到个别同学的欺负,父母针对小明懦弱的个性设法训练小明如何以牙还牙报复欺侮者。小明受到的就是教育。()错。教育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在道德上可以接受的、积极向善的精神影响。父母对小明的训练不是现在社会所提倡的积极向善的精神影响,因而不是教育。

6、陶行知师承杜威,其教育思想与杜威完全相同。()错。陶行知师承杜威,但其教育思想与杜威的教育思想正好翻了个个。

四、问答题(共13分)

1、试述终身教育思想对当代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意义(8分)8 智圣教育 细心审题 认真答卷 终身教育思想认为:教育必须贯穿于人的一生,同时教育要满足人各个层面的学习需求。教师的专业化则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指教师个体从一名新手逐渐成长为一名具有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态度的成熟教师及其可持续专业发展的过程;二是指教师职业整体从非专业性职业、准专业性职业向专业性职业发展提高的进程。(1分)终身教育思想的提出,对当代教师专业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7分)首先,它使教师专业化发展获得了新的诠释。终身教育主张教育应贯穿于人一生的各个年龄阶段,改变了过去将人的一生截然划分为学习期和工作期两个阶段的概念。对教师专业化发展来说,这一理念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对教师个体来说,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过程,就是一个终身学习、不断提高的过程;对教师职业整体来说,就是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一体化,从非专业性职业、准专业性职业向专业性职业提高进步的过程。教师专业化发展是一个过程,没有终点,只有永远。其次,它开辟了一条促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新途径。终身教育思想将教育扩展到人类社会的整个空间,要求构建一个无人不学、无处不学、无时不学的学习型社会;对教师专业化发展来说,这也具有重要意义。教师的专业化,不是在学校中就能实现的,必须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学习,做到教学相长,从而实现自己的专业化发展。再次,它引发了教师专业化内容的革新。终身教育主张教育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而是应贯彻人的全面发展精神,培养个体适应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各种能力。对教师专业化发展来说,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学习相应的专业知识,还要有现代教育理念,更要有相应的专业能力和专业智慧,在本专业领域,要具有权威性的发言权和行动权,这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实质性内容。最后,它指出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方向。终身教育强调评价标准的多元性,多元化价值标准为学习者提出了一条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崭新之路。教师专业化发展是一个过程,没有最后的标准,只有不断的追求。教师在专业化发展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完善自己,从而实现教师的人生价值和人格价值。——选自《学记》(5分)(1)解释上文中“豫、时、逊、摩”的含义 豫:预防;时:及时;逊:顺序;摩:研讨。(1分)(2)解释这段文字的含义 大学施教的方法:在学生的错误没有发生时就加以防止,叫做预防;在适当的时机进行教育,叫做及时;不超越受教育者的才能和年龄特征而进行教育,叫做合乎顺序;互相取长补短,叫做相互研讨。这四点,是教学成功的经验。(2分)(3)联系当前教育现实,谈谈你对上文的理解。《学记》一文中,提出了取得教学成功的四条经验:对学生的错误,要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抓住适当的关键期进行教育,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顺序和学生认知事物的规律开展教学活动,做到循序渐进;学习中,提倡合作探究,取长补短,更是现代学习的优秀品质。这些教育教学思想,对我们现在的教育教学仍然具有指导意义。(2分)9

2、“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 智圣教育 细心审题 认真答卷

五、论述分析题(24分)

1、试述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有哪些不同?(12分)(1)指导思想不同:

素质教育是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进而提高国民素质,反映了现代先进的教育思想;应试教育是为了应付升学考试,以追求升学率为目的的教育,是选拔式、淘汰式的陈旧落后的教育。(2)教育目的不同:

素质教育是是根据社会进步和人的发展需要,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创造和学会审美的教育;应试教育是是为适应上一级学校的选择需要,以应试训练为目的的教育。(3)教育对象不同: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重在“普及”,促使每个学生充分发展的“通才教育”。应试教育是面向少数学生,重在“提高”的淘汰式“英才教育”。(4)教育内容不同:

素质教育是从学生身心发展出发,使受教育者全面发展的全面教育;应试教育是围绕考试要求,考什么就教什么、学什么,是一种畸形的教育。(5)教育方法不同:

素质教育是重视双基、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生动、活泼的主动发展。应试教育是被动学习、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6)评价标准不同:

素质教育是确立科学的、多元化的评价尺度,淡化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强化评价的促进和发展功能,应试教育是以分为导向,以考为法宝,以此来评价学生、老师和学校。

2、试用所学知识分析如下观点或说法(12分)(1)、“树大自然直,人大自然长”。(3分)上述说法,体现的是关于人的发展的动因问题中的内发论的观点,认为人的身心发展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人的身心发展也像小树的长大一样,会自然而然的得到发展。内发论的关注点是人的“自然生长”以及成长的规律和成熟机制对人身心发展的影响,看到了人的内在需要,成熟机制对人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这是其理论的合理成分。但内发论忽视了社会环境、教育等外在因素对人的发展的重大影响,否定了后天学习和教育的作用,这是其理论的缺陷。(2)、有的人“少年得志”、有的人却“大器晚成”。(3分)答题思路:(1)体现的规律;(2)内涵解释;(3)具体分析。上述现象,体现了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人的发展具有不均衡性和差异性表现在人在同一方面发展上,在不同年龄阶段发展是不均衡的;在不同方面的发展上也是不均衡的;并且不同的人存在着个体差异性。有人“少年得志”,有的人“大器晚成”,突出表现了不同个体在身心发展的不同时间、不同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性。10 智圣教育 细心审题 认真答卷(3)、在恶劣的环境中,有的人“出淤泥而不染”;而在优良的环境中,有的人却成了“纨绔子弟”(3分)。上述现象,突出表现了个体主观能动性在发展中的重要乃至决定性作用。人的发展是在一定的环境中完成的。环境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性,同时也对人的发展做出了一定限制。上述现象说明,环境是推动人身心发展的外在动力,但不能决定人发展。人对环境的反应是能动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的发展的根本内因和决定性因素是人自身的社会实践活动。(4)、我国著名平民教育家晏阳初在20世纪30年代曾提出过“教育救国”的理论。他认为中国落后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当时农民存在贫、愚、弱、私四大病害,只要我们的教育工作者、仁人志士深入到广大农村推行相应的四种教育,即生计教育、文艺教育、卫生教育和公民教育,这样就可以克服上述四大病害,中国自然就富强了。但实践证明,这种设想只是善良的愿望,并未成功,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教育救国”,唤来唤去还是一句空话。

试从教育与社会的关系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理解和认识(3分)教育对社会生产力、政治经济制度等方面的发展具有巨大的反作用,但不可能决定社会发展的方向,社会发展方向是由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决定的,教育在这种矛盾运动中只起加速或延缓作用。因此,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它不能决定政治经济发展的方向,不能成为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

晏阳初等仁人志士的“教育救国论”,出于良好的愿望,企图在不触动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前提下从改造教育入手,实行清明政治,富国强民,实际是行不通的。我国历史上出现的教育救国论皆以失败而告终,“教育救国”,唤来唤去还是一句空话。

六、综合运用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编辑同志: 今天我冒昧地给你们写信,目的是想说一说我的困惑。回忆我刚参加工作时,学生大多比较听话,能配合老师的工作,上学不迟到、不早退,上课专心听讲,放学后能主动帮家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如今,我国的学校教育正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教育科研单位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实验,其目的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摆脱过重的课业负担。这一系列的举措不但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也减轻了部分家长的负担。按道理,也应该减轻了老师们的负担和工作压力才对。可是相反,某些孩子负担减轻后,却变得更难教了。请运用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基本理论进行分析上述现象。11 智圣教育 细心审题 认真答卷 答题思路:(1)简述当今社会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2)论述社会发展对教育、对人才的新要求;(3)论述社会、学生发展对教师的要求;(4)综述上述现象的原因和改进。当今社会,教育与社会的发展关系越来越密切。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教育,教育的实施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教育所培养的人才规格,必须深刻把握当代生产力发展的趋势与要求,与社会发展相适应。当前,我国正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克服传统应试教育的弊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与过去传统的应试教育相比,实施素质教育不是对学生学习要求的降低,而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有了更高、更新的标准。学生不仅学习书本知识,更要创新知识;不仅要听从教师的教育和指导,更要有自己的独立意识和自主精神;不仅要在学校里努力学习,更要走向社会,关注人类的发展。社会的发展要求学生改变过去读死书、死读书的现状。不是被动任由教育对自己进行改造,而是主动利用教育让自己更好的发展。表面看课业负担减轻了,但思维更开阔了,视野更扩展了,学习的内容也更广泛了,发展的方向更多元了。与此相对应,对教师的要求也更高了。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现成的知识,更要求教师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促进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的形成,不仅要重视课堂教学,还要指导学生的社会实践。为此,教师要有现代教育观念,掌握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具有现代教育教学能力和技能,要做一个专家型的教育者。唯有如此,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要求。12

第二篇:教育学考试真题1-5章(DOC)

教育与教育学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2015上半年真题】

1、国外最早的教育学著作是()

A.《理想国》

B.《政治学原理》

C.《论雄辩家》 C.《论演说家的教育》

【2015上半年真题】

2、在近代教育史上,反对思辨,主张用实证方法研究知识价值,提出教育的任务是教导人们为完美生活做准备的教育家是()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斯宾塞 D.卢梭

【2015上半年真题】

3、教育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最根本的区别在于()A.是否有目的的培养人 B.是否促进人的发展

C.是否促进社会发展

D.是否具有组织性和系统性 【2015上半年真题】

4、古希腊斯巴达教育目的是培养()A.演说家 B.智者

C.军人和武士

D.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2014下半年真题】5.在人类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是教育问题的著作是()A.《学记》 B.《论语》 C.《论演说家的教育》 D.《理想国》 【2014下半年真题】5.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任何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都离不开教育,这表明教育具有()

A.永恒性 B.依附性 C.时代性 D.独立性

【2014上半年真题】6.人类的教肓活动与动物的教肓活动存在本质区别,这主要表现为人类的教肓具有()

A.延续性

B.模仿性

C社会性

D.永恒性

【2013下半年真题】7.世界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是()。A.《论语》

B.《大学》

C.《学记 》 D.《孟子》 【2013下半年真题】8.最早在大学里讲授教育学的学者是()。

A.梅伊曼

B.赫尔巴特

C.洛克

D.康德

二、判断分析题

【2013上半年真题】1.凡是能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活动都是教育。

教育与社会发展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2015上半年真题】1.在当代,教育被人们视为一种投资,一种人力资本,这是因为教育具有()

A.政治功能

B.经济功能

D.文化功能

D.人口功能

【2014下半年真题】2.教育可以“简化”文化,吸取其基本内容,教育可以“净化文化”,消除其不良因素,这体现了教育对文化具有()

A.选择功能

B.发展功能

C.传递功能

D.保护功能

【2014下半年真题】3.在影响教育的诸多因素中,制约教育发展规模和速度的根本因素是()

A.人口分布

B.生产关系

C.政治制度

D.生产力水平【2014上半年真题】4.决定教肓领导权和受教肓权的主要因素()A.社会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

B.社会人口数量和结果 C.社会文化传统

D.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2013下半年真题】5.教育能够把潜在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这体现了教育的什么功能?()A.经济功能

B.育人功能

C.政治功能

D.文化功能

二、判断分析题

【2013下半年真题】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性质,因此教育没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性。

教育与人的发展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2015上半年真题】1.“唯上智与下想不移”、“中而知之”等反映了影响人的发展因素的哪一理论()

A.环境决定论

B.遗传决定论

C.教育万能论

D.儿童学理论 【2014下半年真题】2.高一(2)班班主任王老师在班主任教育教学过程中,从来不采取“一刀切” 的办法,因为他深刻的认识到人的身心发展具有()A.阶段性 B.连续性 C.差异性 D.顺序性

【2014上半年真题】3.当代教肓家苏霍姆林斯基在他曾经担任校长的帕夫雷什中学创立了几十个兴趣小组作为选择,这反映了教肓必须适应人身心发展的哪一个特点()

A.顺序性

B.稳定性

C.可变性 D.个别差异性

【2013下半年真题】4.人的身心发展有不同的阶段,“心理断乳期”一般发生在()。

A.幼儿阶段

B.青少年阶段 C.成年阶段

D.老年阶段

【2013上半年真题】5.对童年期的学生来说,在教学内容上应多讲一些比较具体的、浅显的知识,在教学方法上多采用直观教具,这体现了教育要适应儿童身心发展的哪一个特点?()

A.稳定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个别差异性

【2013上半年真题】6.在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诸因素中,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

A.决定作用 B.动力作用 C.主导作用 D.基础作用

二、判断分析题

【2013上半年真题】1.遗传素质决定能力发展水平。

三、简答题

【2014下半年真题】1.简述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四、材料分析题

【2014上半年真题】1.尼克•胡哲天生没有四肢,并且很自卑和孤独,但在老师和父母的指导下,有了很大的成就。

问:请结合材料分析影响人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其作用。(18分)

教育目的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2014下半年真题】1.在教育目的价值取向上,存在的两个典型对立的理论主张是()

A.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

B.国家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 C.全面发展论与个性发展论

D.国家本位论与个人本位论

【2014下半年真题】2.马克思主义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是()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B.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 C.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 D.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

【2014上半年真题】3.德国教肓家凯兴斯坦纳曾提出过:“造就合格公民”的教肓目的,这种教肓目的论属于()

A.个人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集体本位论 D.个别差异性

【2013上半年真题】4.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A.体育课

B.课外体育锻炼

C.体育竞赛 D.运动队训练

二、判断分析题

【2015上半年真题】1.教肓目的和培养目标是同一概念。

判断分析题答案

【2013上半年真题】1.凡是能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活动都是教育。

错误。本题考查广义教育的概念,题干将广义教育的概念外延扩大了,因此有误。教育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各类活动对人身心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之分,只有起积极影响的活动我们才称之为教育。因此,这句话是片面的。

【2013下半年真题】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性质,因此教育没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性。

说法错误。教育除了受制于社会生产力、政治与经济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外,具有相对独立性。具体表现在:(1)教育是一种转化活动 ;(2)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

(3)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及生产力发展具有不平衡性(教育落后于政治经济制度;教育先于生产力发展).【2013上半年真题】1.遗传素质决定能力发展水平。

错误。本题考查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四个因素以及每个因素在人的身心发展中所起的不同作用。能力的发展受遗传、环境、教育和个人主观能动性等方面的影响,遗传只是为个人能力的发展提供了生理前提和物质基础。因此,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2015上半年真题】1.教肓目的和培养目标是同一概念。

【参考答案】错。教育目的是一个国家对其各级各类学校总体要求,即不论初等、中等、高等教育,还是理、工、农、医、师等,都要按照这个总的要求培养人。而培养目标是根据教育目的制定的某一级或某一类学校或某一个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是国家总体教育目的在不同教育阶段或不同类型学校,不同专业的具体化,二者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四、材料分析题

【2014上半年真题】1.尼克•胡哲天生没有四肢,并且很自卑和孤独,但在老师和父母的指导下,有了很大的成就。

问:请结合材料分析影响人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其作用。(18分)

答:(1)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概括起来有遗传、环境、学校教育及个体的主观能动性。(2)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但遗传素质仅为人的发展提供生理前提,而不能决定人的发展。尼克虽然没有手脚,但他的五官是正常的,并且具有大脑,这为他能够正常接受教肓提供了可能性。

(3)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环境在为人的发展中提供了现实条件,人是在与环境相互作用中发展起来的,环境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对象,手段和机会。但不能决定人的发展。尼克的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都非常好,这为他能够取得成就提供了现实条件。

(4)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与促进作用,因为学校教育具有特殊性,主要表现在:第一,学校教育具有明确的目的性、计划性、组织性和系统性;第二,学校教育由专业教师来施教;第三,基础教育处在人的身心发展的关键年龄阶段。但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也不能起决定作用。

第三篇:2008教育学真题及答案

1.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是()的发展。

A.教育规律

B.教育价值

C.教育现象

D.教育问题

2.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

A.培根

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

D.赞可夫

3.“我们敢说日常所见的人中,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这一观点出自洛克的()

A.《大教学论》

B.《教育漫话》

C.《爱弥儿》

D.《普通教育学》

4.学校的中心工作是()

A.教学工作

B.公共关系

C.行政工作

D.总务工作 考试大

5.“活到老学到老”是现代教育()特点的要求。

A.大众性

B.公平性 C.终身性

D.未来性

6.学校管理的目标和尺度是()

A.经济收入

B.良好的公共关系

C.学校绩效

D.政治影响

7.学校管理的基本途径是()

A.教学法 B.沟通

C.教劳结合D.协调

8.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规律的反映。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考试大

9.()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

A.教育方针

B.教育政策

C.教育目的D.教育目标

10.学校德育对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影响的功能即指()A.发展性功能

B.个体性功能

C.教育性功能

D.社会性功能

11.美国各门课程中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日本的综合活动时间反映出对()在课程中地位的重视。

A.知识

B.能力

C.直接经验

D.间接经验

12.欧洲中世纪的宗教神学课程和工业革命后的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的课程属于课程类别中的()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综合课程

D.融合课程

13.教学活动的本质是()

A.认识活动

B.实践活动

C.交往活动

D.课堂活动

14.“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某老师把学生的回答的分12个馒头的计算板书出来:12÷3=4(人)12÷2=6(人),12÷1=12(人),12÷0.5=24(人),这一做法体现了()

A.巩固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15.布鲁纳认为,无论我们选择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依此而建立的课程理论是()

A.百科全书式课程理论

B.综合课程理论 考试大 C.实用主义课程理论

D.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16.把两个及其两个年级以上的儿童编在一个班级,直接教学与布置、完成作业轮流交替进行,在一节课内由一位教师对不同年级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是()A.分层教学

B.合作学习

C.小班教学

D.复式教学

17.罗杰斯的“以学生为本”、“让学生自发学习”、“排除对学习者自身的威胁”的教学原则属于()

A.非指导教学模式

B.结构主义课程模式

C.发展性教学模式

D.最优化教学模式

18.最早在教学理论上提出班级授课制思想的是()

A.泰勒

B.夸美纽斯

C.裴斯塔洛齐

D.凯洛夫 19.“矮子里找高个”、“水涨船高”是一种()

A.相对评价

B.绝对评价

C.定性评价

D.定量评价

20.从评价的功能上区分,中小学教育评价的类型可分为()

A.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

B.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

C.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D.正确评价和错误评价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10分)

1.学校文化的内容有()

A.教育的理想和追求

B.对学校功能及社会责任的理解

C.对个性的理解

D.对学习、工作的态度

E.对集体的看法 考试大收

2.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互配合的方法有()

A.互访

B.民主评议

C.家长会

D.家长委员会

E.校外指导 3.现代教育的特征主要有()

A.公共性和生产性

B.公益性和免费性

C.科学性

D.国际性

E.终身性和未来性

4.沟通对于学校管理来说,有如下功能()

A.作出判断评价

B.信息传递

C.控制

D.激励

E.情感交流

5.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措施有()

A.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重视学生自学能力培养

B.重视学生主体参与课堂,获得体验

C.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针对性教育

D.教育目标要反映社会发展 E.在成熟的基础上引导发展

6.聘任教师的形式有()

A.招聘

B.续聘

C.解聘

D.不聘

E.辞聘 7.教育目的的功能有()

A.导向功能

B.强制功能

C.调控功能

D.示范功能

E.评价功能

8.参观教学法可分为()

A.可行性参观

B.准备性参观

C.现实性参观

D.并行性参观

E.总结性参观 考试大s

9.班级组织机构微观建制的形式有()

A.委员会制

B.直线式

C.参谋制

D.职能式

E.直线职能式

10.咨询活动的基本原则有()

A.改变现实、追踪效果

B.积极关注和信任来访学生 C.注重来访学生的主动参与

D.充分支持和鼓励来访学生 E.严格为来访学生保密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学校

2.儿童个体发展

3.教育目的4.德育

5.讲授法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学习教育学有什么样的价值? 2.简述当代儿童发展观的基本内容。

3.泰勒的课程设计模式。

4.简述美育的任务。

5.我国教育法体系的几个基本层次。

五、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联系实际谈谈一个合格的教师的职业素质。

2.试述决定课程的进步和发展的内部基本矛盾(基本关系)。教育学试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D 2.B 3.B 4.A 5.C 6.C 7.B 8.B 9.C 10.D 11.C 12.A 13.A 14.C 15.D 16.D 17.A 18.B 19.A 20.C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ABCDE 2.ACD 3.ACDE 4.BCDE 5.ABC 6.ABCE 7.ACE 8.BDE 9.BDE 10.BCDE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学校:是一种古老的、广泛存在的社会组织,它始于人类知识及其传播的专门化要求,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场所,是现代社会中最常见、最普遍的组织形式。2.儿童个体发展:指儿童在其成长过程中,伴随着生理的逐渐成熟与社会生活经验增长的相互影响,其心理和生理能力不断提高的变化过程。3.教育目的:是教育主体对于其所希望达成的结果的设定,即教育活动所要培养人才的总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考试大

4.德育:是教育工作者组织适合德育对象品德成长的价值环境,促进他们在道德、思想、政治等方面不断建构和提升的教育活动。

5.讲授法: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可分为讲述、讲读、讲解三种方式。

四、简述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1)启发教育实践工作者的教育自觉,使他们不断地领悟教育的真谛。

(2)获得大量的教育理论知识,扩展教育工作的理论视野。

(3)养成正确的教育态度,培植坚定的教育信念。

(4)提高教育实际工作者的自我反思和发展能力。

(5)为成为研究型的教师打下基础。

2.略 考试大整理

3.泰勒,美国著名的课程理论家,1944年出版了《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提出了关于课程编制的四个问题,即泰勒原理:

(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 4.(1)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

(2)培养和提高学生鉴赏美的能力。

(3)培养和提高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4)培养和提高学生追求人生趣味和理想境界的能力。

5.(1)教育法

(2)部门教育法

(3)教育行政法规

(4)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和教育行政规章。

五、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1)文化素养与学科专业知识(2分)①所教学科全面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②广博文化科学知识与多方面的兴趣和才能。

(2)教育理论知识与技能

①教育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

②观察儿童能力和教研能力

③教学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④教育机智

(3)职业道德素养

①忠诚教育事业

②热爱学生

③严于律己,为人师表

2.课程的进步和发展要受制于政治、经济因素和自身成长发展的特殊规律,其基本问题(关系):

(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

(2)知识与能力

(3)分科与综合(4)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

第四篇:教育学课件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节、教育与教育学概念

1、教育:有意识的以影响人身心发展为首要和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广义)(8)

2、狭义教育:即学校教育,由专门教育机构承担,有专门教职人员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首要和直接目标的教育活动。(9)

3、教育学: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社会科学。它的任务在于揭示教育的规律。(15)

第二节、教育及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一、教育的产生和发展和学校教育的出现

1、教育的产生(神话起源说、生物起源说、心理起源说、劳动起源说)(15)

2、教育的发展:

原始社会教育

古代教育(学校教育开始出现)

近代教育

现代教育(20世纪后的教育)

3、学校教育制度

二、教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1、古代教育思想的产生和教育学萌芽(22)补充(8)

2、西方教育学思想(23)补充(9)

3、近现代教育思想发展和教育学的形成(26—31)教育学的建立(补10—11)补充

4、当代教育学发展(12)

5、教育学研究方法(13)

第二章:人、教育、社会

第一节: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人与社会)(对立统一的关系,既有矛盾又有一致性)

一、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矛盾性

1、矛盾性是指人认识、适应、改造社会的现有力量与社会发展的现实水平和未来趋势对人的素质要求之间的差异。(p34)

2、矛盾表现:[1]社会发展方向力图规定人的发展方向

(p35)

[2]社会发展水平制约人的发展水平(人的发展水平往往落后社会发展水平)

[3]社会的各级各类结构制约人才的各级各类结构

[4]社会的发展需要和可能性与人的发展需要和可能性存在着不一致的矛盾

[5]社会发展的状况和特点影响和制约人的身心发展特点

二、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一致性

1、一致性是指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是一致的,二者互为条件、互为因果、相辅相成、相互决定。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产物,社会发展是人发展的结果。人的社会实践是二者互动的中介。(p36)

2、一致性表现:(p36)[1]社会发展决定人的发展(社会历史条件是怎样的,人的发展状态大体就是怎样的)[2]人的发展也决定社会的发展(人有主观能动性,人也在改变环境,社会历史是人发展的结果,随人的发展而发展。)

小结: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是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二者是互相制约、互相促进、互相转化、互为因果的辩证关系。因此,人的发展必须立足社会现实,又应该力图超越社会现实和自身现实。

第二节: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人与教育)(p38)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存在着矛盾,而这种矛盾的解决最基本最有效的途径在于教育,教育在调和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矛盾方面起着中介转化的作用。

一、教育在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矛盾中的地位(p38)

1、教育的中介转化地位

教育能够有目的、有选择、有规范地把社会发展对人的发展要求转化为人的素质,把人的素质提高到社会发展所要求的水平上,实现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互相促进转化。

2、教育的基本着眼点(p39)教育在解决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矛盾过程中,基本着眼点是人和人的发展。人是教育的出发点。只有通过把人的发展提高到社会发展要求的水平上,才能促进矛盾的解决。

二、学校教育在人发展中(身心发展)的作用(p39)补充:

1、人身心发展的概念:个体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别是向积极方面变化的过程。(p34)

2、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内发论、外铄论、多因素相互作用论(p34)

3、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整体性(p35)书上:(p39—49)

4、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个体的先天性素质(遗传、成熟)、社会环境(学校教育)和个体活动(主观能动性)

5、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引导、培养和塑造功能(学校教育有较强的目的性,系统性,选择性,专门性,基础性)加速个体发展功能

即时的价值和延时的价值

6、学校教育的制约性(内部制约和外部制约)(p49)

内部:首先,学校教育的目的性、系统性、选择性、专门性、基础性的实现程度。

其次,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教师能否尽职爱业,能否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再次,教师能否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外部:社会影响与学校教育影响一致性的程度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配合程度

第三节、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教育与社会)

一、教育的社会功能:经济功能、政治功能、文化功能、科学技术功能

1、经济功能:劳动者再生产的基本手段、科学知识再生产的重要条件(p49—53)

2、政治功能:促进年轻一代的政治社会化、促进政治民主化、制造政治上的舆论和思潮(p54—56)

3、文化功能:传承文化、改造文化、创造和更新文化(p57-58)

4、教育与科学技术(补):完成科学知识再生产、推进科学体制化、本身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推进科学技术研究的功能(p23)

5、教育社会功能的联系与特点(p59--61)联系:内在地联系在一起,是一个有机整体(互相依存、互惠互利);各功能之间有矛盾性(人们对教育功能的期望不同,希望发生功能的方面就不同)

特点:间接性(教育的功能通过人来实现的)、隐含性(社会功能比较隐蔽,其提供的精神性力量很难发现与度量)、潜在性(教育功能在实现之前是潜在的,滞后的)、迟效性(“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不能立竿见影)、超前性(人才培养的周期较长,教育发展与社会发展不一致,有时会超前)

第四节、教育的社会制约性和教育的人的制约性

1、教育的社会制约性(经济、政治、文化、科学技术)

经济:生产力制约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制约人才培养的规格;制约教育结构;制约教育的内容和手段(65—66)

政治:政治制约教育领导权;制约教育的权利和机会;制约教育目的和教育目的的性质以及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67--70)

文化:不同的价值观对教育的影响与制约(重功利轻发展、重共性轻个性、重服从轻自主、重认同轻创造)(71—72)

补充:(26--27)

学校文化概念、核心、特点 校园文化概念、核心 学生文化特征

科学技术:改变教育者的观念;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响应教育的内容、方法手段(23)

2、教育的人的制约性

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对教育的制约(73—75)

第三章:教育规律、教育原则和教育艺术

第一节、教育规律

1、概念:教育系统在运动发展过程中内部要素之间、教育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的一种本质或必然的联系。(81)

2、分类:教育结构规律、教育功能规律、教育发展规律(87)

3、按教育规律办事:不意味着教育主体在教育规律面前无能为力,而是要求教育主体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科学地认识和利用教育规律。(91)

认识教育规律:学习教育科学理论;向实践学习;向同行学习;向教育对象学习。(91)利用教育规律:创造条件使一定教育规律得以实现;注重多种教育规律协同发生作用服务一定的教育目的;利用教育规律加速或延缓教育系统某方面发展的进程;把教育规律理论转化为行动指南。第二节、教育原则(95)

1、概念:人们在总结教育经验的基础上,根据一定教育目的和对教育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育的根本性准则。

2、现代教育的一般原则:人道性原则、个性原则、活动性原则、创造性原则、民主性原则

3、教育艺术特点:情感性;双边性;创造性;审美性

第四章:教育目的 第一节、教育目的的概念

一、什么是教育目的

1、教育目的:依据一定社会需要和对人的认识而形成的关于教育对象的总体发展规格的预期设想或规定。它以观念或思想的形式存在并发挥作用。(116)补充:

2、广义的教育目的: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各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产生怎样的结果。(国家,社会教育机构,家长,亲友,教师等对新一代的期望)(46)

3、狭义的教育目的: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才的总的要求。(47)

4、教育目的的层次: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教师的教学目标(47)

5、教育目的的意义:它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对一切教育工作有指导意义。(47)

6、教育目的的作用:导向作用、激励作用、评价作用(47)

7、教育目的的制约因素:受制于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还要依据人自身发展需要(48)

8、教育目的的特点:历史性、时代性、社会性、在阶级社会具有鲜明阶级性。(48)

二、教育目的和教育方针、培养目标、教学目标(117)

1、教育方针:教育工作的宏观指导思想,是国家或政党根据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要求,为实现一定时期的教育目的而规定的教育工作的总方向。(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中核心和基本内容)

2、培养目标:不同级别、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专业教育的具体目标,它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

3、教学目标: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在教学活动中的进一步具体化。

4、关系:具体与抽象的关系。第二节、教育的基本理论

一、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1、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教育目的的最基本的理论基础。(117)

2、人的全面发展:人的素质的多方面、多层次、多样化的发展,最根本的是指人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即智力体力尽可能多的自由统一发展。(124)

3、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学说:(122)

(1)人的发展与人的活动是一致的(2)旧分工是造成人片面发展的根源(3)机器大生产提供了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可能(4)实现人全面发展是有条件的(自由时间是重要条件、生产劳动与教育相结合是早就人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5)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

二、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

1、个人本位论:主张教育目的应以个人需要为根本或出发点,强调以个人自身完善和发展需要为主来制定教育目的和组织教育活动。(古希腊智者学派“人是万物的尺度”、卢梭“个人的价值高于社会的价值”)(126)

2、社会本位论:主张教育目的应以社会需要为根本或出发点,强调以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主来制定教育目的和组织教育活动。(柏拉图“教育按照国家的需要来造就人”、荀子“人本恶,需要以礼仪教化”、孔德“功利主义”)(127)

第三节、20世纪教育目的观:人文主义、科学主义、科学人文主义(130—141)第四节、我国的教育目的理论与实践

1、我国的教育目的是建立在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基础之上的。

2、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及基本精神(51)(142)

3、我国教育目的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片面追求升学率(143)补充

4、素质教育(52—53)

第五节、全面发展的教育(五育)(144--146)

第五章、教育改革

第一节:教育改革理论

1、教育改革:改变教育方针和教育制度或革除陈旧的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等对教育除旧布新的一种社会性活动。(148)

2、教育改革理论:有关各个门类和层次的教育除旧布新、良性发展的知识体系。(151)

3、人力资本理论:核心概念是人力资本,它是指人所拥有的如知识、技能及类似的可以影响从事生产性工作的能力,是未来薪金和偿付的源泉。人力资本理论认为人力资本是现代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甚至是首要因素。而这些因素是人力投资,特别是教育投资的结果。舒尔茨是奠基者。(156)

4、人力资本理论的双重效应:(157-161)

(1)促进人力资本的优化(2)是国家教育改革的重要理论基础,使教改朝着适应和推动经济发展的方向发展。(3)促进国家和经济界对教改的干预(4)投资和效应的研究规定了教改的重点(5)为国际机构对发展中国家教育援助提供了依据。(正面)(1)过分强调教育的经济价值,未能科学说明教育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2)教育经济功能过分夸大,其它功能遭到漠视,教育目标极为功利,成为培养经济人。(3)过于强调从事生产性工作的能力,致使政府超越现实需要,扩大教育规模,导致教育供给大于需求。(负面)

第二节、教育改革实践概览 各国教育改革的趋势:教改目的不仅是局限于对现代教育制度的修补,还要从整体上改变教育与生活、学校与社会、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创造出适合个体、社会、国家和全人类未来生存和发展要求的新教育。(187)

第五篇:教育学二三六八九章

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经济对教育的作用:①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②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结构和布局。

③经济发展水平通过人才和知识的需要制约着教育目标的设定。

④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学校的教育内容、方式方法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2 政治对教育的作用:

①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的性质和目的。②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事业的领导权。(国家政权力量、经济力量、意识形态)

③政治制度决定着社会成员的受教育权利。④政治制度决定着部分教育内容。3 文化对教育的影响:

①文化影响着教育的价值取向。②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③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④文化影响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4科技对教育的作用: ①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变着人们关于知识、学习和教育的观念 ②科学技术的发展变革着现代教育的课程设置和内容体系 ③科学技术的发展变革着现代教育手段、方式和方法

④科学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科学化、个性化、自主化和民主化提供了平台

(1科学技术促进了教育的科学化;2信息技术的智能化,为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提供了条件;3信息技术实现了人机互动模式,根据学习者的目标、选择和努力程度给予不同的反馈,给予象征性的奖励和惩罚;4信息技术将促进师生关系的民主化)

教育在科技中的作用:①教育具有传播科学技术的功能 ②教育具有创新科学技术的功能。总之,科技与教育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5 教育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①教育为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基础。②教育再生产劳动力。③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④教育促进现代经济的发展。(1995年就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在美国经济学第73届年会上提出了“人力资本理论”)6 教育在政治发展中的作用:

①教育促进人的政治社会化。②教育培养专门的政治人才。③教育促进现代政治民主化。7 教育在文化发展中的作用:

①教育具有传递—保存文化的功能。②教育具有传播—交流文化的功能。③教育具有选择—提升文化的功能。④教育具有创造—更新文化的功能。8 教育现代化的内容:

①教育观念现代化。②教育目标现代化。③教育内容现代化。④教育方法、手段的现代化。⑤教师队伍现代化。⑥教育管理现代化。⑦教育设备现代化。⑧教育制度现代化。9试述教育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①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地位。教育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处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A教育在社会发展中具有先导性的作用;B教育在国家和民族生存、发展中具有全局性地位;C教育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基础性因素;D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目标的根本途径

②切实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对此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A提高各级党政主要领导对教育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战略地位的认识。B把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作为发展先进生产力的第一要务;C加大政府对教育的投入;D进一步动员社会资源,建立多元化教育投资体制;E建立和完善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大力发展农村义务教育;F加快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形成。

③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教育现代化就是基于传统教育,积极吸收国外优秀教育成果,创造现代教育的历史

传、环境对人的发展影响,必须通过受教育者的主体实践活动和主观能动性来实现)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生理前提或物质前提。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大部分。

9.遗传素质作用的性质:遗传素质是人发展的物质前提,但是对人的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环境是人的发展的现实基础,主动能动性指人的主观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和能动作用。主观能动性是人发展的直接动力,是人发展的内因

10环境作用的性质与特点:1环境的影响具有自发性、随机性和复杂性2环境对人的发展虽然起着重大的影响作用,但不能决定人的发展 11辨析遗传决定论。

遗传素质是人发展的物质前提,但是对人的发展不起决定作用。因为:①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的是可能性而不是现实性;②遗传素质随着环境和人类实践活动的改变而改变。由此可知,遗传素质是人发展的胜利前提,但是对人的发展不起决定作用。因此,片面夸大遗传素质的作用,认为人的发展是有遗传素质决定的,是不正确的,就会陷入“遗传决定论”的错误之中。

12环境对人发展的影响。① 社会环境对人发展作用的表现:A环境是人发展的现实基础,如孟母三迁的故事就说明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的作用很大。B环境为人的发展提供对象、手段、资源和机遇等。C人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的。

②主要社会环境对人身心发展的影响:A家庭环境对人身心发展的影响。B大众传媒对人身心发展的影响。一方面个人们带来丰富的信息,开阔人的视野,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也给人们带来负面的影响。13学校教育在人发展中起主导和促进作用

一、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和促进作用,这是由学校的特殊性决定的。

①学校教育具有明确的目的性、针对性、组织性和系统性。②学校教育有专业教师来施教。

③基础教育是人身心发展的关键年龄阶段的教育。

二、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促进作用。

①加速人的发展 ②发掘人的潜力。③提升人的价值。④健全人的个性。14教育发挥主导和促进作用是有条件的:

①只有遵循人的发展规律,教育才能促进人的发展。

②只有正确处理超内因和外因的关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育才能产生积极地成效。③要正确处理教育与遗传素质、环境因素的关系,发挥各自的作用。

15辨析教育万能论,此框架还适合遗传素质、环境、主观能动性等话题。

教育万能论对教育作用的高度评价,对认识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具有一定的意义。但是,把教育是视为人发展的决定因素,就夸大了教育的作用。因为人的发展并不是单纯由教育决定的,而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和人的结果。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主导与促进作用是相比较而言的,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如果没有遗传为之提供相应的生理前提,没有环境的积极配合,没有社会发展作为物质基础,没有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调动,教育要发挥他的主导与促进作用也是不可能的。16如何把握人的发展中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关系?

在同样的智力水平与环境、教育条件下、不同的个体发展不一样,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个人主观能动性不同:主观能动性是人的发展的直接动力,是人发展的内因,环境与教育是人发展的外因,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愿望,再好的条件,多不会对他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在教育中如何让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就显得很重要,这也是教育起主导作用的一个重要条件。17家庭教养方式的类型:过度保护型、过分干涉型、严厉惩罚型、温暖理解型 第六章 教师与学生 1681年,法国基督兄弟会神甫拉萨尔在兰斯创立了世界上第一所师资培训学校,成为师范教育的开端。

③教师要懂的思想指导、行为指导、心理辅导的知识和方法,改变课堂教学的满堂灌模式,采用多样化教学模式。④建立学习、生活与心理辅导的机制

⑤ 教师自己要善于自主学习,努力保持心里的健康和身心快乐,在指导时才有说服力和示范性。10教师如何才能成为好的研究者?

教师要成为好的研究者,需要发挥优势,弥补劣势。具体说,要学习和掌握教育科研的程序和方法,注意收集与研究有挂的文献资料,注意研究过程和使用方法的规范性,尽可能与专家合作开展研究,或者争取专家的指导,结合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开展研究,这样就能逐步成为教育研究者。11教师为什么要成为协调员?

教师之所以要成为协调员,主要是由教育是个系统工程。教育活动不只局限于学校的范围,而是家庭、学校、社区及其他社会机构共同的事业。在这个系统中,教师由于是教育专业人员,受过专门训练,因此他应该成为各种教育的中心人物,成为教育共同体的协调员,发挥主要作用。12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教师个体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集体说,是教师根据专业发展的目标与规划,通过专业发展的活动和途径,提高专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能力水平,更新教育观念,从一个成长阶段不断进入更高成长阶段的过程。具体包括以下三点:

A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自觉的有意识的过程,是在明确发展目标,做出发展规划的情况下进行的,教师专业发展应是一个自主的过程。

B教师专业发展是通过若干活动和途径实现的。

C教师专业发展的实现,体现在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发展阶段的递进。13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有哪些?

教师参加工作后,可通过以下途径实现专业的发展:

A参加培训。B专业阅读:读书阅报仍是教师学习的主要方式。C网络学习D参加学术团体与学术活动 E教育考察与观摩F校本教研与培训 G行动研究 14学生的本质特点:①发展性②差异性③主张性④独立性 15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客体)

二、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①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②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也具有了一定的素质,可以进行自我教育。③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主要表现在自觉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三个方面。16为什么说学生是教育的客体?

首先,从教师方面说,由于教师是教育过程的组织者、领导者,学生就是教育实践活动的作用对象,是被教育者、被组织者、被领导者。其次,从学生自身特点来看、学生具有可塑性、依附性和向师性。为什么说学生是教育的主体?

1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2学生在接受教育过程中,也具有了一定的素质,可以进行自我教育;3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

17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表现在哪里?

A自觉性,也称主动性,这是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最基本的表现 B独创性,也称自主性,这是自觉性进一步发展的表现。C创造性,这也是主观能动性的最高表现。

18辨析在教育史上,关于学生地位的两种不同观点

持教师中心论的人,认为学生必须无条件的服从教师的指挥,这种观点是片面的,它只是强调学生作为教育的客体,忽略了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过分扩大了教师的作用。持儿童中心论的人,观点也是片面的,他强调了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忽略了学生也是教育的客体,忽略了教师的主导地位,过分扩大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关系是指师生完成一定的教育任务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为完成一定的教育任务而进行的

9论述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教学活动是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以获得间接的经验为主,以直接经验为辅。一方面,学习间接经验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基本途径,由于个人能力有限,必须以学习经验为主借助间接经验认识世界,是认识上的捷径,这也是由学生的特殊任务决定的,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继承已有的认识成果,把他人的转化为自己的,要完成这一任务,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以接受间接经验来实现。另一方面,学习间接经验要与获得直接经验相结合,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直接经验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书本知识,同时还要重视引导学生在生活中通过考试、学习参观等实践方法,获得直接经验。总之,我们既不能只重视书本知识,忽视直接经验;也不能只强调学生的直接经验,而忽视间接经验,要坚持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10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在教学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相互依存的,互相促进、辩证统一的。

一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A他是教学活动的领导者、组织者,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学习质量的检查者,他能够引导学生沿着社会所期望的方向发展;B教师受过专门训练,具有较高的文化知识、思想修养,而且了解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懂得如何组织进行教学,能够发挥主导作用;C青少年正处于成长时期,思想行为尚不成熟,缺乏人生经验。

另一方面,学生是学习的主体:A学生是有主动性、积极性的人,他们能够反映客观事物;B教师是外因,学生是内因,只有通过学生的观察、思考练习,才能把老师所传授的变成是自己的。总之,我们既不能只重视教师的作用,也不能只强调学生的作用,要把两者结合起来。11论述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教学既是掌握知识的过程也是发展智力的过程,两者是相互统一的,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知识为智力活动提供了具体的素材;发展智力又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掌握知识的速度与质量,依赖于一定的智力水平。

知识和智力是有区别的,要使知识的掌握真正促进智力的发展是有条件的:

(1)从传授知识的内容看,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应该是规律性的知识,使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2)从教学活动结构看。重视学生的活动和参与,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3)从传授知识的方法上看,采用启发式教学。(4)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贯彻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既不能只强调教学训练的思维形式,也不能只重视向学生传授实际有用的东西,在教学中,应该把这两者结合起来。12论述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提高思想品德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具体体现是:

(1)知识是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基础,科学文化知识的掌握有利于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首先,科学的世界观和先进的思想都需要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做基础;其次,学习知识本身是一项艰难的劳动,通过知识的学习过程可以锻炼培养学生的优良道德品质。

(2)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发展又为他们积极的学习知识奠定了基础;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过程,是一个能动的认识过程,他们的思想品德状况对学习的积极性起着重要作用。

(3)坚持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要防止两种倾向:一是脱离知识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二是只强调传授知识,忽视思想品德教育。在教学中,要注意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13 教学原则:是有效地进行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 教学原则与教学规律的关系:教学原则不是凭空产生的,它的提出有一定的依据。首先教学原则是根据教育目的和教学规律制定的。其次,教学原则还受哲学、心理学和生理学等相关学科发展的影响。教学原则与教学规律既有区别,又有联系。15我国中小学常用的基本教学原则:①直观性原则 ②启发性原则 ③巩固性原则 ④循序渐进原则 ⑤因材施教原则 ⑥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16论述教学的直观性原则。

3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1练习法2实验法3实习作业法

4以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美国的布鲁纳倡导的“发现法”就是这类方法)5以情感陶冶为主的教学方法:1欣赏教学法2情境教学法

讲授法:是指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一种方法。

讲授法的优点:①可以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短时间内就能获得大量系统地科学知识;②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有利于系统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缺点:没有充分的机会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及时作出反馈,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不易发挥。

运用讲授法的基本要求:①讲授的内容,要有系统性、科学性、思想性,讲清难点,突出重点;②讲授的方式方法,要有启发性,不是简单灌输;③讲授的语言,要生动、通俗、形象、要清晰、准确、精炼、有条理,语速适当。

以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

一、发现法。①引起学生兴趣,形成探究动机 ②分析、比较并提出探究动机 ③从事操作,验证假设

二、运用发现法的基本要求 ①教师要设计适当,并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资料和学习条件;②教师对学生的不断提问要在思路上给予引领,并耐心等待;③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发现结论,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手段:是教师对学生开展教学活动、相互传递信息的重要工具。第九章 德育 德育:是指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具体来说,它指的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要求和受教育者的个体需要及品德形成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主动的内化与外化,促进其养成一定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德育的组成部分包括四个基本方面: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法纪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3简述德育的重要意义:

A德育是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条件

B德育在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中起主导作用,是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的条件

C德育是学校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保证。德育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素质教育中起到灵魂和核心的作用,是起决定作用的主导成分,是照亮一切的光源。

4德育的任务:①培养学生初步树立坚定正确地政治方向 ②引导学生逐步树立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 ③逐步使学生养成社会主义的基本道德、法纪观念和文明行为习惯 ④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品德能力和品德心理 5德育过程是以形成受教育者一定思想品德为目标,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参与的教育活动过程 6德育过程的要素:1教育者2受教育者3德育内容4德育方法

7德育过程:是一系列矛盾运动过程,矛盾是其运动的动力。在德育过程中存在三个矛盾:①学校教育影响与一般社会影响之间的矛盾;②教师提出的德育目标要求与受教育者现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③受教育者的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之间的矛盾。

8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①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得培养提高的过程;②德育过程四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过程,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统一的过程;③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的过程;④德育过程是长期的和反复的过程 9主要的德育原则:①方向性原则 ②知行统一原则 ③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④教育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⑤从学生实际出发因材施教的原则 贯彻知行统一原则的要求:①加强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用马列主义基本观点和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来武装学生,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②组织和引导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促使他们在接触社会的实践活动中加深认识,增强情感体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③对学生的评价和要求要坚持知行统一原则;④教育者要以身作则,严于律己,言行一致。

11德育的途径:①教学 ②社会实践活动 ③课外活动 ④团队活动与集会活动 ⑤班主任工作 ⑥志愿者活动 12中小学常用的德育方法:①说服教育 ②榜样示范 ③指导实践 ④陶冶教育(陶冶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艺术陶冶)⑤品德评价

下载教育学1--3章检测题及答案课件资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育学1--3章检测题及答案课件资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检测题和答案

    题目和答案1.在_________ 的启发和教育下,保尔懂得了许多关于革命工人阶级和阶级斗争的道理。2.保尔救出了朱赫来后,被贵族的儿子_______出卖,被白匪关押起来。3.红军攻下了小城谢......

    陈情表检测题答案

    万爱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 《陈情表》答案 《陈情表》文言知识归纳 给加点字注音。 险衅(xìn)夙遭闵凶(mǐn)愍(mǐn)终鲜(xiǎn)祚薄(zuò).....外无期(jī)功强(qiǎng)近之亲僮......

    三峡练习题及答案(免费)课件资料

    三峡练习题 一.回答题 1. 课文写出了三峡景物的哪些特点?试找出相关语句加以说明。 答:先写山高峡深,连绵不断。“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是写两岸山峰连绵不断。“......

    教育学概论习题1-4章(配答案)

    - 1 《教育学概论》习题1—4章 9.曾作为我国古代科举考试标准的四书的编撰者是(C)。P6 A、孔子 B、孟子 C、朱熹 D、王阳明 10.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所采用的选士制度是(B)。P7 A、......

    教育学概论习题1-4章(配答案)

    一.判断题 1.教育一词最早出现于《孟子尽心上》。()P1 2.教育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而《教育学》上所谈的教育主要指狭义的教育。()P2 3.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

    心理学和教育学2012真题及答案

    教育学专业教育心理学科目模拟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1~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选出最佳答案。 1.将学习看成是......

    教育学单项选择100题答案

    教育学单项选择100题答案1.杜威所主张的教育思想被称作是A.存在主义教育思想;B.要素主义教育思想;C.实用主义教育思想;D.永恒主义教育思想2.在17世纪,对班级授课制给予了系统......

    教育学课后题答案 论述

    第三章 1、试述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及对教育的启示 。 (1) 顺序性 → 循序渐进 (2)阶段性 → 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选择不同的 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 (3)不平衡性 → 个体身心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