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必修三检测题答案
高二历史必修三检测题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 ACABA6——10:DCDDC11——15:DDABA
16——20:BDBDD21——25:ABABA26——30:BADDC31、(1)以德治民、仁。(2分)
(2)董仲舒主张“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的思想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要求。(4分)
(3)朱熹;“存天理、灭人欲”;(2分)
(4)命运:维新运动,孔子被康有为看做改革的先师,推动维新变法运动;(1.5分)袁世凯提倡尊孔复古;(1分)新文化运动,孔子被视为旧文化旧道德的代表遭到批判,走向衰落。(1.5分)
32、(1)①瓦特:蒸汽机。(1分)②蔡伦:改进造纸术。(1分)
③国家统一;国力强盛;社会繁荣;政策开放;科举考试的促进。(2分,答出其中2点即可得2分)④宋朝(1分)
⑤封建制度衰落;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扩大;宋元话本奠定了基础。(3分,答出其中3点即可得3分)
⑥人们对资产阶级启蒙思想推崇的“理性王国”感到失望,寻求新的精神寄托。(1分)⑦现实主义(1分)⑧《格尔尼卡》(1分)
(2)认识: 文学艺术作品具有时代性,是一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2分,其他言之成理,亦可得分。)
33.(15分)⑴追求财富是人的本能;要以合乎道德的途径获得富贵;道德比富贵更重要(仁是道德的根本,要坚守仁)(3分)
⑵思想:知识即美德(或强调教育对成就人的道德的重要性)(1分)
因素:伴随生产力的发展,新兴阶层(地主、工商业奴隶主)财富增长,社会地位提高; 文化教育的发展,文人(知识分子)队伍壮大;相对宽松的社会环境,思想活跃(任答2点,4分)
⑶变化:由肯定人性及合理的财富追求,到否定人性,否认财富的作用,追求纯粹的义理道德(2分)
影响:重视气节品德,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1分);压抑扼杀人的自然欲求,维护专制统治,产生了消极影响。(1分)
⑷现象:人们对财富和地位的崇拜超过对知识和美德的崇拜(拜金主义盛行),造成社会道德败坏。(1分)
认识:财富与道德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和精神基础,是人类社会文明的体现;抛弃道德片面追求财富,或压抑人性片面追求道德都是不可取的。(2分,言之成理即可)
第二篇:必修三专题四检测题
历史专题四测试题
命题人:江红梅 审题人:杨大天
一、选择题(50分)
1.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其正式提出于()
A.兴中会成立时 B.中国国盟会建立时 C.《民报·发刊词》中 D.临时总统誓词中 2.三民主义中民族主义的主要含义不包括()
A.以革命暴力推翻清王朝的统治 B.把反清与建立资产阶级的民族国家结合起来 C.突出反满反清 D.将反清与反帝结合起来 3.三民主义的核心是民权主义,因为民权主义主要解决了()
A.夺取和建立政权的问题 B.用革命手段推翻清朝封建统治的问题 C.怎样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关键问题 D.实现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根本途径
4.三峡工程是世界上最宏伟的水利工程之一,孙中山先生最早提出了开发三峡水利的设想,这主要体现了他的()
A.民族主义 B.民主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权主义 5.下列关于三大政策和新三民主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国民党“一大”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B.新三民主义是实现三大政策的唯一途径
C.新三民主义是三民主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续与发展 D.新三民主义具有鲜明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
6.新三民主义在民族主义方面,比三民主义的进步性表现在()
A.反对清王朝专制 B.反对帝国主义 C.自由、平等、博爱 D.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 7.毛泽东曾指出:“新三民主义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三民主义。没有三大政策,或三大政策缺一,在新时期,就都是伪三民主义,或半三民主义。”下列理解最准确的是()A.新三民主义是三大政策的代名词 B.新三民主义是反帝反封建的纲领 C.新三民主义蕴含了三大政策的精神 D.新三民主义有局限性,不可能实现 8.1920年11月,孙中山指出:“有人说推翻清室后,民族主义可以不要了,这话实在错了,即如我们住的租界,外国就要用治外法权来压制中国人,这还是前清造成的恶果,现在清廷虽然不能压制我们,但各国还是压制的„„所以我们还是三民主义缺一不可的。”这番话表明孙中山()A.仍坚持原来的三民主义 B.明确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 C.在反帝问题上模糊不清 D.仍不敢提出反对帝国主义 9.假如你是一位高考阅卷老师,在试卷中,有这样一道题:“对新三民主义进行评价。”某考生答题要点概括如下,你认为其中不该给分的是()
A.新三民主义是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B.新三民主义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 C.新三民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典范 D.新三民主义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10.毛泽东在下列哪篇文章中明确指出农民阶级是中国无产阶级最广大和最忠实的同盟军()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B.《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C.《中国革命战争中的战略问题》 D.《新民主主义论》 11.1927年9月,毛泽东创作了《西江月·秋收起义》:“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这首词创作时毛泽东已()
A.批判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 B.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C.发表了《新民主主义论》 D.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 12.毛泽东从理论上阐述中国革命道路的文章是()
①《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②《井冈山的斗争》 ③《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④《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13.毛泽东在延安时期对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任务、动力和前途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系统的论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第一步是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 B.新民主主义的发展前途必然是社会主义
C.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武装斗争的主体是工人阶级
D.区别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是无产阶级领导权的问题 14.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思想集中体现在()
①《论人民民主专政》②《论十大关系》③《井冈山的斗争》④《新民主主义论》 A.①② B.②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15.中共七大将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其依据是()
①毛泽东对中国革命的巨大贡献②毛泽东思想是中国民主革命正确经验的总结③毛泽东思想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④毛泽东思想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指导作用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③ 16.毛泽东曾说:“我们„„是先生教出来的学生,应当高明些,后来者居上嘛!” 中共“高明些”的表现有()
①工农武装割据②一国两制③大跃进运动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⑤科学发展观 A.①④ B.①③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⑤ 17.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发展到新的高度的理论成果有()
①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②中国革命的动力与前途问题
③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的提出 ④正确处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8.真理标准问题讨论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这里的“解放”指的是()
A.纠正了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 B.打破了长期以来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 C.使全党认识到经济建设是全党工作的重心 D.使全党认识到“文革”是错误的
19.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式开辟,其依据有()①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②以邓小平为核心的领导集体的形成③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④正式确立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20.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包含的内容有()
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②社会主义的本质理论 ③人民民主专政 ④新民主主义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1.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是()
A.邓小平的南方谈话 B.中共十四大 C.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五大 22.邓小平理论主要解决了什么历史课题()
A.“中国的革命性质是什么,中国怎样进行革命” B.“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C.“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 D.“姓资还是姓社” 23.下列不符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是()
A.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B.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C.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D.始终代表农民阶级的根本利益 24.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者共同的本质特征是()A.一脉相承而且与时俱进
B.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C.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D.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
25.关于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理论的关系,正确的理解有()
①前者是后者的思想渊源和理论先导 ②后者是前者的继承和发展 ③都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④后者取代前者成为党的指导思想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本卷共3小题,共5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
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公举,议会以国民公奉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材料二
在《遗嘱》中,孙中山总结数十年的革命经验:“必须唤起民众,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他指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的是三民主义的哪一内容?在三民主义的指导下制定的宪法是什么?该宪法确立了怎样的资产阶级政体?(3分)
(2)根据材料二回答,孙中山晚年的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5分)
(3)简述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历史影响。(5分)
27.中国农业人口众多,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都不能背离这一国情。(15分)
材料一
在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前十年,中国还存在一种“另类”的乡村政权,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红色苏维埃政权 中国的苏维埃政权虽然始终在农村,来源却很洋气,是直接从苏俄引进的。苏维埃运动在中国农村的开展以及农民对这个运动的理解,暗示了中国革命的列宁主义趋向以及这种趋向的中国化命运
——张鸣《苏维埃乡村追求》
材料二
1978年11月24日,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户农民神情隐秘而带悲壮地签订了一份契约:“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 如此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全年上交和(的)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杀头也干(甘)心。大家也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活到18岁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一中“这种趋向的中国化命运”主要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5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和影响。(5分)
(3)聆听历史,是一种智慧。综合上述问题,谈谈你的认识。(5分)
28.国庆大阅兵是中华民族逐步崛起并走向现代化历程的阶段总结和历史见证。(22分)
材料一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阅兵式隆重举行,鸣响的28响礼炮,象征中
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的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游行群众高声欢呼“毛主席万岁”,则饱含对领导自己翻身解放、当家作主的共产党人的无限尊敬。开国大阅兵见证了新中国的诞生,谱写了民族崛起的序曲。
材料二
1959年10月1日中国举行建国10周年阅兵。参加国庆游行的群众抬着各种炼钢高炉模型,手捧公共食堂做的食品,高呼“为用十年左右时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赶上英国而奋斗”、“人民公社万岁”等口号。这次阅兵是那个狂热浪漫的神话年代的鲜明体现。
材料三
1984年国庆35周年盛大阅兵,是新中国结束了长达十年的灰暗岁月后举行的第一次国庆大阅兵。参加游行的100万各族群众欢欣鼓舞地展示着自己的工作成果和丰收果实,也将中国5年来的巨大变化展现在世界面前。游行队伍中打出的“小平,您好”的横幅则充分表达了人民的心声。
——以上材料均摘自《新民网》 材料四
2009年的60周年国庆大阅兵上。在阅兵典礼结束后的群众游行方队中,以回顾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的奋斗史、创业史、改革开放史为主线,以“我与祖国共奋进”为主题,按照高举旗帜、展示成就和面向未来展开设计,分为“思想篇”“成就篇”“未来篇”三大篇章和七个部分,其中“思想篇”包括第一至第四部分《奋斗创业》《改革开放》《世纪跨越》和《科学发展》……
阅读材料,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材料一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是怎样领导人民“翻身解放、当家作主”的?(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作答,6分)
(2)结合史实指出,在那个“神话年代”“狂热浪漫”的表现有哪些?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5分)
(3)“小平,您好”表达了人民群众怎样的心声?结合史实分析这一“心声”产生的原因。(5分)
(4)结合所学知识,“思想篇”体现了哪些重大思想理论成果?(6分)
高二历史专题四测试题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
1-5.C D A C B 6-10B C B C A 11-15.A B C B B 16-20.D D B B A 21-25.B B D C B
二、非选择题 26.(1)民权主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三权分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国。(3分)(2)提出了新三民主义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变化的原因:孙中山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屡次失败;十月革命胜利的影响;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国
际的帮助。(2+3分)
(3)它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核心;既具有鲜明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时代内容,又具有浓厚的爱国主义的民族特色,成为当时先进政治思想的主流和反帝反封建革命纲领。(5分)27.(1)“中国化命运”: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原因:中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农民占人口的绝大多数;城市武装斗争的失败教训。(2+3分)
(2)原因:“左”倾思想的影响;人民公社化体制的阻碍;农民生活困难。
影响:揭开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农村开始了历史性的变革。(3+2分)
(3)认识:中国革命和建设要符合农业大国的实际;农民在民主革命和改革开放中作出了巨大贡献;全社会都要关注“三农”。(5分)
28.(1)理论上: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实际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实践上: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揭开了中华民族的新篇章。(3+3分)(2)表现: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影响: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生态环境严重破坏;严重挫伤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2+3分)(3)心声:对领袖的尊敬爱戴;对改革开放的拥护。
原因:主持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改革开放的国策;开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提出一国两制方针,推进祖国统一大业。(2+3分)
(4)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6分)
第三篇:高二政治必修三第一课检测题
高二政治(必修三)第一课检测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2012年的春晚背景设计很“亲民”,体现了一种创新,张扬了一种龙的精神,不奢侈、不豪华,张扬了一种民族艺术氛围、中国特色风格、时代精神风貌、公民理想情感。看节目,读背景,如在相守一道时代文化盛宴。对于“文化”的理解,下列说话正确的是()
①文化就是文学艺术,是小品、相声、音乐、舞蹈等各种艺术的总称②文化离不开人们的实践活动,是人们实践活动的产物③文化来源于文艺工作者的创新④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并不仅限于文学艺术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2.2011年10月15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强调,当代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要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里的“文化”是()①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②人类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其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 ③指科学知识或受教育的程度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①2008年6月12日,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陈云林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江丙坤在北京钓鱼台5号楼紧紧握手,两会领导人直接启动了双方中断九年多的商谈。②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0级大地震 ③晨练、下棋、唱歌、扭秧歌等社区活动 ④某校为迎接高考的到来,在全校师生中开展“共铸诚信”征文活动⑤书法协会、美术协会、读书俱乐部等社团活动⑥2008年6月17日至18日,第四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在美国马里兰州安纳波利斯举行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③④⑤ D.②③⑥
4.第十三届CffIN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决赛共分美声、民族、流行、原生态、合唱五个演唱类别。这反映出()A.人人都有自己的文化生活 B.文化现象无处不在 C.文化表现形式具有多样性 D.文化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5.在都市,有繁华的文化景观;在乡镇,人们利用农闲时间、集市和民间传统节日,开展各种生动活泼的文化活动;在人口分散、交通不便的边远地区,文化活动更具有特有的乡土气息。以上材料说明()A.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自然环境,也有不同的文化环境 B.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C.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D.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6.2011年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最美妈妈”吴菊萍的颁奖辞是:“危险裹胁生命呼啸而来,母性的天平容不得刹那摇摆。她挺身而出,接住生命,托住了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传统美德”这表明()
①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②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是天生的③通过人的活动可以透视人们的文化素养④有文化知识才会有崇高的道德境界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7.我们阅读书籍,欣赏艺术品,参观历史文物,都可以从中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这说明()A.文化需要一定的物质载体表现出来 B.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C.人们文化素养的提高,不需通过社会实践活动 D.文化离不开政治和经济 8.冼星海在抗日战争时期创作了《黄河大合唱》等名曲,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这表明()
A.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 B.文化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 C.文化的发展与社会实践同步 D.文化创造的主体是知识分子
9.徐悲鸿偏爱画马,听马蹄得得,看马迎风奔驰,他觉得是一种精神享受,心仿佛在和马一同驰骋。这表明,作为对世界的一种反映形式的艺术作品()
A.受到艺术家生活环境的深刻影响 B.源自于艺术家的技艺和艺术天分 C.离不开艺术家的生活感悟和情感 D.取决于艺术家的执着努力和勤奋
10.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说,北京奥运会会徽“直接明确地传达着在中国人民和文化中世代传承的无与伦比之美和宏大的精神力量”。关于精神力量,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①市场经济越发达,精神力量越不重要②调动积极的精神力量,会有力地推动社会进步③精神力量可以脱离物质因素而存在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可使中国人民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11.抗战初期,毛泽东所著的《论持久战》,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抗战的决心和信心,为中国人民最终夺取抗战胜利起到了巨大的指导作用。这说明()
A.文化作为物质力量能够决定社会的发展 B.文化作为精神力量对社会的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C.文化作为精神力量对社会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D.文化作为物质力量对社会的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12.右面漫画反映的观点是()A.文化是一种物质力量 B.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C.知识力量就是文化力量 D.文化发展的实质是文化创新
13.2013年3月5日,是毛泽东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发表50周年纪念日,全国各地的志愿者们开展了“学雷锋”便民服务活动,通过一份小小的善行,一份恒久的支持,践行雷锋精神,向社会传递青春正能量。这说明()①人的文化素养是在参与文化活动中培养起来的②透过物质载体可以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活动③文化是精神力量,能够转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④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为人类社会所特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一位哲学家曾做过这样的比喻:政治是骨骼,经济是血肉,文化是灵魂。下列对经济、政治和文化之间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A.没有文化,政治和经济就不能存在 B.经济和政治是由人类创造的,文化是由上帝创造的 C.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D.经济由政治、文化所决定.又对政治和文化有重大影响
15.“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这段歌词表明()
A.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 B.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C.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 精神世界 D.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16.《阿凡达》是一部运用3D技术制作的电影,目前已创造了超过27亿美元的全球票房,并带动了3D相关产业的发展。这体现了()①文化对经济的重大影响②文化是政治经济的反映③文化生产力的日趋重要④文化以经济发展为基础 A. ①② B. ①③
C.②④
D.③④
17.近年来,英国文化产业平均发展速度是整个经济增长率的近两倍,年产值近600亿英镑,从业人员占全国总就业人数的5%,每年的出口额达80亿英镑,很大地促进了英国经济的发展。这段话说明()
A.文化是第一生产力,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B.文化产业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中心环节 C.文化对经济有反作用,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D.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18.创意产业是文化与经济全面融合的产物,知识经济出现以后,文化和艺术经济开始成为全世界发展的新趋势。2011年9月22日,上海市统计局公布了2010年上海文化创意产业统计数据。数据显示,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对上海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14%,占上海生产总值的9.75%。已成为上海市的支柱产业。上海市力争文化创意产业2015年占全市生产总值12%,成为重要支柱性产业。这说明()①文化与经济、政治融为一体,不可分割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③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④文化总是能够极大地促进经济、政治的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19.长期以来,标榜“客观”、“公正”的某些西方媒体报道中国问题时,或由于思维定式或价值观念的差异,或出于某种特殊的需要,在很多时候、很多场合都持有固执的取舍与评判标准。这警示我们()A.不同的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响不同 B.不同的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不同
C.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的发展道路 D.文化与国际政治相交融,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20.某些发达国家借助跨国公司,通过向世界各国输出产品、以产品为载体的文化和附加条件的科技等手段,在全球推行“软征服”,以达到影响或改变其他国家国民价值观的目的。该材料告诉我们()①文化与经济、政治是相互交融的②世界多极化发展充满 了矛盾斗争③必须警惕国际交往中的文化霸权主义④跨国公司促进了资源在全球范围内流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1.台湾果农为提高水果附加值,把冰激凌灌入柿饼中,使之有双重口味,并别出心裁地将其取名为“你柿我的冰激凌”。由于加入了文化元素,该商品推向市场后受到消费者热捧。这体现了()A.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B.文化创新决定社会实践的发展 C.文化总能推动经济的发展 D.文化发展要以经济发展为基础
22.为支持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创业,充分发挥引进人才的作用,国家有关部门作出“千人计划”决定,要求并支持用人单位为引进人才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2010年7月28日至8月3日,受党中央、国务院邀请,70位国家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千人计划”的入选专家到北戴河休假。国家的行为再次向社会宣示了“知识和人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宝贵。国家这样做()①说明了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国家越来越重视劳动者素质的提高②能够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科学、尊重知识的氛围,有利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③能够激发这些专家们的爱国热情,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④说明了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具有决定性作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3.开发原生态文化资源、发展旅游经济的成功经验表明()①原生态文化具有普遍的积极价值②原生态文化具有传播和发展的价值③文化与经济相互联系、相互交融④文化的价值在于能否创造经济价值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4.每当中华民族处于重大困难的当头,中华文化的力量就会突显出来。在外寇入侵时中华民族就会团结一致,用血肉筑起新的长城。在遭受巨大洪涝灾害或“非典”时,中华民族就会“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并最终夺取胜利。这表明()
A.文化是人所创造的 B.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C.文化力量决定综合国力 D.文化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25.2013年3月6日,文化部文化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在京召开。会议讨论并通过《2013年文化系统体制改革工作要点》及其《分工实施方案》。我国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目的是()
A.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心任务 B.把文化力作为综合国力的基础 C.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D.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根据材料回答问题,50分)
26.材料1:《人民日报》报道,我国文艺演出引进和派出每场收入比为10:1,出版类引进与输出比为6.84:1,中外文化贸易额相差更是高达10倍之多。我国的文化逆差正在制约着中国成为世界强国。
材料2:冷战结束以后,西方发达国家利用其科技和经济优势,将西方文化和价值观念大量渗透到发展中国家,潜移默化地模糊着这些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身份与特征。国外敌对势力也加紧对我国进行文化渗透,以实现西化、分化我国的政治图谋。因此,维护我国的文化安全显得更加重要。(1)材料1和材料2分别反映了什么问题?(6分)
(2)两则材料对我国提高综合国力有何启示?(11分)
27.辨析题(仅作判断不说明理由者不得分。)
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据此,有人认为,只要经济上去啦,物质条件好了,精神文化自然就发展了,物质条件差一点,精神文化就不可能搞好。(15分)
28.2013年1月4日至5日,2013年全国文化厅局长会议在北京举行。文化部党组书记、部长蔡武出席2013年全国文化厅局长会议并作工作报告。他强调,文化系统必须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着力在坚持文化的科学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4个方面狠下功夫、狠抓落实,切实担当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文化责任,全面推动文化改革发展。
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谈谈文化系统之所以要切实担当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文化责任,全面推动文化改革发展的原因。(18分)
高二政治必修三第一课测试题
参考答案
1——5 BBCCA 6——10 AAACC
11——15 BBBCA
16——20 BCBDB 21——25 AABDC
第Ⅱ卷 非选择题
26(1)材料1体现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我国文化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不强。材料2体现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我国面临严峻的文化安全问题。(6分)
(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文化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4分)我们应该激发全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4分)防止国外文化侵略,维护我国文化安全。(3分)
27.从整体上讲,经济是基础,经济的发展决定文化的发展。但又不能认为文化与经济的发展是绝对同步的,二者的发展既有同步性的一面,也有不同步的情况。(判断3分)
(1)一方面,经济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强调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水平。从这种意义上说,观点是有一定道理的。(6分)
(2)另一方面,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的发展同步。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的独立性。文化的某些方面可以超越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如诗词歌赋的发展、书画的发展,并非与经济发展呈正相关关系。从古到今,文化的发展都有超越经济制约而相对独立发展的事例。那种认为只要物质条件好了,精神文化自然而然地就会好起来,物质条件差一点,精神文化就不可能搞好的观点,不符合历史发展的事实,是不正确的。(6分)
28.(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6分)
(2)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先进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因此文化系统要切实担当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文化责任,全面推动文化改革发展。(6分)
(3)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的竞争日益激烈,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因此文化系统要切实担当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文化责任,全面推动文化改革发展。(6分)
第四篇:离散数学三、四章检测题及答案
天津理工大学中环信息学院《离散数学》第三、四章检测题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40分)
1.若集合A的基数为n,则AP(A)。n2n
2.设A={{,{}}},则A×P(P())=。其中P(A)表示集合A的幂集.{{,{}},,{,{}},{}}
3.设A{{a,{b,c}}},则P(A)=。其中
P(A)表示集合A的幂集.{,{{a,{b,c}}}}
4.设A={1,2,3},A上的二元关系R={1,1,1,2,1,3,3,3},则关系R具有性。反对称,传递。
5.设R是集合A上的二元关系,则S(R)=,t(R)=。RR1;
i1R i
6.设R是集合A上的具有自反性、对称性、反对称性和传递性的二元关系,则
10(IA,R=,R的关系矩阵是。001000或单位矩阵)1
7. 在偏序集A,中,其中A={1,2,3,4,6,8,12,14},≤是A中的整除关系,则集合B={2,3,4,6}的极大元是 4,6,极小元是2,3,最大元是无,最小元是无,上确界是12,下确界是1。
8.设A{{},},}1{0,B, 所有从A到B的双射函数是f
1{,0,{},1,f2{,1,{},0。
9.设f是A到B的函数,如果对x1,x2A,x1x2,都有f(x1)f(x2),则称f为,如果ran(f)B,则称f为 f,则称f为双射。当f为双射时,f
f11是B到A的函数,且ff1f=。(单射,满射;既是单射又是满射; IB; IA)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设R1和R2是集合A上的任意两个关系,则下列命题为真的是().(1)
(1).若R1和R2是自反的,则R1R2也是自反的;(2).若R1和R2是非自反的,则R1R2也是非自反的;(3).若R1和R2是对称的,则R1R2也是对称的;(4).若R1和R2是传递的,则R1R2也是传递的.
2.集合A上的关系R为一个偏序关系,当且仅当R具有()。(2)(1).自反性、对称性和传递性;(2).自反性、反对称性和传递性;(3).反自反性、对称性和传递性;(4).反自反性、反对称性和传递 3.集合A上的关系R为一个等价关系,当且仅当R具有()。(1)(1).自反性、对称性和传递性;(2).自反性、反对称性和传递性;
(3).反自反性、对称性和传递性;(4).反自反性、反对称性和传递性
4.集合A上的等价关系R,其等价类的集合{aRaA}称为().(3)
(1).A与R的并集,记为A∪R;(2).A与R的交集,记为A∩R;(3).A与R的商集,记为A/R;(4).A与R的差集,记为A-R.
5.设集合A{0,1,2,3},R={<0,0>,<0,2>,<1,2>,<1,3>,<2,0>,<2,1>,<3,3,>}是A上的二元关系,则R的关系矩阵MR是()。(2)
11(1).00
0100
1001
0100(2).11
10
0010
1100
00
11(3).00
11
0011
0101
11
00(4).01
01
1000
1101
0
110
6.设A{1,2,3,4,5,6},B{a,b,c,d,e},以下哪一个关系是从A到B的满射(2)。
(1).R{a,2,b,3,c,4,d,5,e;(2).R{e,2,d
3,c,4,b,5,a,6,e;
(3).R{a,2,b,3,c,4,a,5,b,6,c ;(4).R{a,2,b,3,c,4,d,5,e,b .
7.设A{a,b,c},集合A上的等价关系R所确定的A的划分的是{{a},{ b, c }},则
R=(1)
(1). {< a, a>,,
(3).{< a ,b>,,
(1).是入射不是满射;(2).是满射不是入射;(3).既非入射也非满射;(4).是双射. 9.设f,g,h是集合A上的任意函数,下列哪个命题是真命题().(3)
(1). fggf ;(2).fff;(3).f(gh)(fg)h;(4).fgh.10.设A{1,2,3},B{a,b},下列二元关系R为A到B的函数的是(1)
(1).R{a,2,a,3,a ;(2).R{a,2,b;
(3).R{a,b,2,a,3,a ;(4).R{a,1,b,2,a,3,b .
三、简答题(共30分)
1.(6分)设A={1,2,3,5,6,10,15,30},“/” 为集合A上的整除关系。〈A,/〉是否为偏序集?若是,画出其哈斯图;
解:〈A,/〉是偏序集。其哈斯图为:
2.(12分)对下图所给的偏序集A,,求下表所列集合的上(下)界,上(下)确界,并将结果填入表中。
3.(6分)设 A
={1,2,3,4,5,6},集合A上的关系
R={〈1,3〉,〈1,5〉,〈2,5〉,〈4,4〉,〈4,5〉,〈5,4〉,〈6,3〉,〈6,6〉}。(1)画出R的关系图,并求它的关系矩阵;(2)求r(R),S(R)及 解:(1)R的关系图为
t(R)。
R的关系矩阵为
M
R
0
00000
000000
10000
1000110
110100
0
00
0(2分)01
(2)r(R)R{1,1,2,2,3,3,5,5,(1分)
S(R)R3,51, ,(31,分)6 }t(R)R1,4 5}2分),5(4.设Z是整数集,R是Z上的模3同余关系,即R{x,yx,yZ,xy(mod3)},试根据等价关系R决定Z的一个划分。答案:由R决定的Z的划分为:{
0R,1R,2R},其中:
0R{,9,6,3,0,3,6,9,}1R{,8,5,2,1,4,7,}
2R{,7,4,1,2,5,8,}
四.证明题(共10分)
1.设a,bR,ab, 定义f:[a,b][0,1]为 f(x)
其逆映射。
证:1)先证明f是入射(2分)
xaba,证明:f是双射,并求出
对任意的x1,x2a,b,若f(x1)f(x2),则有
x1aba
x2aba,从而有
x1x2,故
f是入射。
2)再证明f是满射(2分)
对任意的y0,1,都存在x(ba)yaa,b,使得f(x)y,从而f是满射。
综合(1)、(2)知f是双射。f
1
:[0,1][a,b]为 f
1
(x)(ba)xa,对任意
x0,1。(1分)
第五篇:必修5质量检测题及答案 2012.11
高二数学必修5质量检测题(卷)2012.11 命题:吴晓英(区教研室)审题:马晶(区教研室)本试卷分 22222
7.若a0,1b0,则有
A.aababB.ababa
C.abaabD.ababa 2222
1,则ABC的外接圆半径为 2
A.23B.43C.D.3 28.在ABC中,若a3,cosA
9.下列函数中,最小值为2的为 11B.ylgx(1x10)lgxx
1xxC.yaa(a1)D.ycosx(0x)cosx2
10.Sn为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S5S6,S6S7,S7S8,以下 A.yx给出了四个式子:
① 公差d0;②a70;③S9S4; ④Sn的最小值有两个.其中正确的式子共有
A.1个B.2个C.3个D.4个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注意:把本大题答案填在第Ⅱ卷对应位置.11.不等式(2x5)(x3)(x4)0的解集为
12.已知数列20, 11,2,-7,…
13.安装在一根公共轴上的三个皮带轮的直径成等差数列,其中最大和最小的皮带轮的直径分别是200 mm和120 mm,则位于中间的皮带轮的直
径为.14.若函数f(x)lg[x2(1k)x3k]的定义域为R,则实数k的取值范围是.15.一个各项均正的等比数列,从第三项开始,每一项都等于它前面的相邻
两项之和,则该数列的公比q的值为.16.若4件A种商品与5件B种商品的价格之和不小于22元,而2件
A种商品与1件B种商品的价格之和不大于8元,则2件A种商
品与1件B种商品的价格之差的最大值为.高二数学必修5质量检测试题(卷)2012.1
1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三、解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解关于x的不等式x(2m1)xmm0
18.在梯形ABCD中,AB∥CD,∠ABD=, ∠ACD=,AC,=5,求BD的长.64AD
叙述并证明余弦定理.19.20.设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已知a1+2a2+3a3+…+nan=(n-1)Sn
+2n(n∈N*).
(1)求a2,a3的值;
(2)求证:数列{Sn+2}是等比数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