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窑系统课件
<一>、入窑生料喂量如何稳定 ⑴入窑斗提的收尘微负压要保证
⑵入窑分格轮漏风处理以及分格轮锁风效果和间隙不能过大 ⑶倒库用的二通阀要用手动闸板来控制
⑷保证入窑斗提运行稳定不跑偏,斗提底部无积灰要保证跑偏装置真实可靠
⑸入入窑斗提斜槽要定期检查透气帆布磨损情况风机进风口要安装防护网
⑹冲板流量计落机点直管道尽量延长成坡面角度下料减缓冲击波下料
⑺冲板流量计密封加固好后,小袋收尘对冲板流量计的收尘只要做到不冒灰微负压即可,常期保证称刀兴,传感器无积灰、无杂物、小管收尘一定要定期检查,维护好非常重要。
⑻气动流量二合一阀建议更换史密斯(进口)流量阀。
⑼仓重和仓压的正常范围控制、仓重、仓压流速成正比例关系,减少正弦波或负弦波影响流量阀的开度波动,2500生产线仓重设计55-60T按40 T控制实际量库空1.2米左右,3200T以上生产线按仓重设计量70~80%*控制实际量库空1.5米左右,小仓底部仓压控制在40~45Kpa ⑽出小仓(称重仓)短斜糟冲刷,磨损快,一定要在透气层上方加薄钢板做成盲板孔覆盖,减少短斜槽故障率
⑾小仓(称重仓)要定期清理(只要有停窑的机会)充气箱斜糟透气层情况低于出料口的生料水份大是垫层料一定要清干净,有损坏、磨损、透气布一定要更换
⑿下料小区要定期检查、电磁阀(改用进口)堵塞不下料,确保换区畅通具备兴义西南均化下料料条件就一定要在程序上去摸索。⒀小仓(称重仓)仓重一定要做到自动进料保证仓重稳控在正负1T范围
⒁流量阀开度大于70%就说明小仓出料口,短斜糟流量阀处有杂物堵塞现象,上述现象没有就是仓重、仓压过低
⒂库底罗茨风机不允许打开放风阀,对气流产生扰动影响气压不稳,连通并联切换阀门不能串风相互干扰。
<二>、窑系统重要温度和压力的范围控别
⑴窑头罩负压(双向负压)要求在窑头罩上中侧面取三个点的环向取压才能综合体现真正的微负压-20~-50Pa以内,实际观察窑头密封不冒灰即可为实际看标准。
⑵作为窑焊负压尽量是高温风机抽风形成的负压这样使火焰很顺畅烧进窑内,窑头排风过大形成的窑头罩负压严重时会让火焰反卷,窑前很亮,但窑电流会慢慢下滑,火焰没有烧进去。
⑶当窑内还原气氛严重时,窑头煤燃烧严重缺氧时,要放空窑头罩负压-50~-100Pa让篦冷机利于空气量补充窑头煤供氧燃烧。⑷二次风温控制在1100℃~1200℃较为合理,三次风温在二次风温的合理温差在150℃以内超过150℃要检查三次风管保温、漏风、三次风管内积料飞砂过多,三次风门过小都会影响温差过大。
⑸窑尾烟室温度正常范围2500、3200窑型,烧烟煤在1100℃以内(1050℃~1100℃)无烟煤在1150℃以内,正确的温度显示低于正常范围值,说明窑的温度和热还不够,超过正常范围就综合判断头焊过多,后燃,分解炉温度控制过高,饱合比发生变化易燃性变好,结皮包裹热电偶,窑内通风过大,结圈造成窑内风速过快,窑尾烟室温升突变,说明窑头窑尾跑煤立即检查头、尾送煤压力及分解炉温度,C5温度变化来综合判断。
⑹分解炉及C5温度控制正常范围,分解炉中温度850~900℃分解炉出口850~900℃ C5下料温度850~880℃常规故障只分解炉与C5温度倒挂,首先要观察炉内、烟室C5下料管道内无明显火星炉内必须是暗焰燃烧,不能出现明火和局部高温,系统抽风过大煤质太差,细度太粗,分解炉喷煤点布局不合理有可能选煤管单边堵塞,送煤压力不稳定,送煤能力不够滞留,造成煤粉爆燃C5翻板阀和分解炉缩口,烟室漏风严重,三次风门开度过小造成炉内缺氧都会导到分解炉与C5温度分布不合理,C4下料、洒料不均匀,洒料台损坏造成煤料的入窑生料混合不均匀,上述现象都会造成倒挂现象关键是要学会综合分析,逐一排查来解决问题,工艺故障很少有单一问题出现,都是连锁反映。
⑺C3下料温度的正常范围控制在680℃以内C3下料温度超过680~700℃以上说明C3锥部漏风严重、或者低量时间过长最容易造成C3锥部堵塞。⑻C1出口温度的正常范围300℃~330℃ O2 含量在2%左右超出正常温度压力压力范围,说明系统总风量偏大,能耗上升。
⑼窑尾烟室负正常2500T、3200T生产线压力范围在-150~250pa范围内,超过-250pa说明窑内阻力过大有结皮、结圈现象,三次风负压在-500pa到-800pa左右,超过-800pa表示阻力过大,三次风门开度过小。
⑽C1出口压力超过-6000Pa以上,都视为系统阻力偏大,都要按照西南成都降本手册来制定下一步降阻的方案。
第二篇:窑系统漏风的原因及危害(范文模版)
新型干法窑系统漏风的原因分析及危害
漏风原因: 1.预热器系统内漏风
各企业不同程度地存在窑尾预热器,从Ⅰ级到Ⅴ级下料管各道翻板阀出现闪动不灵,或不动,或动作不到位,使阀板始终处于开状态,下一级的热风随料路直接进入上一级预热器内,出现风路短路,此种现象平时不易被发现,可用手试验感觉压力的大小。1.1阀板处于常开状态
重锤轻,始终处于常开状态,有的是重锤位置不合适,力矩太小,造成阀板压力小。1.2翻板阀压力杆被吊起
岗位操作人员人为地用铁丝将压杆吊起,使翻板处于常开状态。为什么为出现这种状况呢?说明此窑况常出现锥体堵料现象,预热器每次出现结皮堵塞,处理起来耗时较多,严重时会停窑处理,本窑况液相易过早出现,下料管下料不畅,在翻板阀处易出现堵料,若将其吊起,虽然出现漏风,但此处堵塞的机率大大减小,习惯了,大家对此现象默认了,管理者对此形成了一种意识,只要不发生大的工艺故障,即便是存在一点内漏风,热耗高一点,不会出现大的工艺故障,对系统没有大妨碍,总比出事好,久而久之形成习惯。
另一种原因是预热器系统常出下掉落浇注料块,耐火砖,磨损的内挂片,脱落的大块结皮,被卡在翻板阀处,出现块状物料的卡堵,为防止大块物料堵塞下料管,采取用铁丝吊起翻板阀杆,使翻板阀处于常开状态。这种将翻板阀杆吊起使阀板处于常开状态的做法是不符合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煅烧工艺要求的。必须树立正确的理念,杜绝内漏风的出现,其它方面有问题,要想办法去解决。比如是配料方面的原因,要从配料上找原因进行分析解决,若是浇料量砌筑方面上的问题,如材料问题,浇注施工工艺问题,养护问题,耐火砖质量,砌筑问题等,从各个方面去找,但不能采用吊起翻板阀来缓解这种问题,甚至掩盖问题,其后果使系统恶性循环。1.3轴承坏,或轴套缺油
翻板阀的轴承磨损,被卡死,转动不灵活,或轴承缺油,由于常期不对转轴进行检查,加油不及时,轴承磨损加快。1.4轴承进灰
轴承密封性不好,在窑尾预热器上,环境较差,有飘浮的粉尘进入,进入的粉尘与油结合成为油泥,干燥后固定,轴不转动,使转轴卡死。1.5阀板磨损或掉落
阀板经过长期的磨损,特别是在较高温度下被料冲刷,头部有磨损,关闭时不严,出现漏风现象,或有的阀板断裂,部分掉落,造成阀风不严。1.6轴与阀板分离
翻板阀经过长时间的使用,阀板阀的轴与阀板的套子发生松动,或紧固螺栓松动,使板的轴动而板不动,翻板阀不能与轴联体进行同时转动,不起锁风作用。1.7内漏风的危害
翻板阀开关不灵活,阀板关闭不到位,引起内漏风,会使下一级预热器的高温气体发生短路,不是沿正常的气体路径进入出气管道,对生料进行热交换,而直接从下一级预热器随料管进入上一级预热器,其路径短,少了与生料进行热交换的过程,这样低温生料得不到合理的预热,使物料预热效果差,废气温度升高,预热器的废气热利用率低,入窑生料的分解率降低,窑的热负荷增加,烧成带温度升高,熟料质量变差,窑及预热器系统的热耗增加,使熟料煤耗升高,最终导致出一级预热器气体温度升高。对高温风机及废气处理系统的设备不利。总之,内漏风会使熟料质量差,产量低,热耗高,设备承受热负荷增加,不利于高温设备的使用寿命。加强管理,形成制度,定期检查加油、维护保养,形成记录是解决内漏风的有效措施。2.外漏风
外漏风是指窑及预热器系统以外,环境温度下的自然空气,通过不正常的渠道进入到窑及预热器系统内,使窑及预热器系统热工制度发生变化,内部气体温度下降,热耗增加,窑及预热器系统气量不足,为满足系统用风,导致窑尾排风机负荷加大,使系统内总废气量增加,使系统煤耗、电耗增加。主要是系统的窑门、观察孔、捅料孔、检查孔、窑头及窑尾密封不严、管道法兰连接不实、壳体磨窜等引起的外界风进入到系统内,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1窑头罩漏风
窑门与窑头罩之间漏风,窑门内衬被烧损掉落,外壳直接与高温气体接触,受热力影响,窑门金属壳体变形,使窑门与窑门罩间的间隙发生变化,中间缝隙加大,长期运转,高温气体更易接触窑门罩壳体,使高温腐蚀加剧,变形加大,没有其它密封填充,会有大量的冷空气进入窑内,降低了窑前温度,使窑二次风温,三次风温都降低,影响到煤粉的燃烧,使高温带烧成温度提不起来,增加头煤喂煤量。2.2窑头密封漏风
窑头密封方式有石墨块密封、米宫式密封、柔性密封、鱼鳞片密封等形式,但材料被磨损,压紧装置不进行调整,使冷风套与窑头罩间产生缝隙,有的是钢丝绳松动,有的是鱼鳞片被磨损,或变形不起密封作用,有的是重锤轻,起不到下锤的作用,都会使其产生间隙,有冷空气进入其内,造成入窑二次风、三次风温度下降。2.3窑口变形
窑护口铁是安装在窑胴体上,靠近窑内部及端部,都有浇注的耐火浇注料,其目的是使窑护口铁与高温气体及出窑熟料隔开,不进行直接热传递,防止窑口胴体变形。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由于抢烧,盲目追求设备运转率,甚至为完成某月或某季度生产任务,当窑口浇注料脱落,甚至大面积护口铁裸露在高温环境下,窑口胴体出现被烧红,仍坚持带病运转,胴体高温腐蚀,变形,头部胴体变薄,强度下降,在高温下变形严重,几经周折,窑口胴体出现喇叭形,检修后,不能每次都更换窑口前部胴体,只好重新打浇注料,窑口胴体外形失圆,成了不规则的喇叭状,而窑口四周的窑头罩是规整的圆形,因此两者间产生缝隙,出现漏风现象。2.4检查孔、洞关闭不严
窑头罩窑门观察孔、检查孔关闭不严,在生产运行过程中往往为了方便,人为地开了原设计没有的小孔,加盖采用简易的方式,用钢管及钢筋焊制简单的转动轴,四周不进行密封,有的检查孔关闭不严,加上没有内衬,在高温下变形,产生间隙,漏风严重,更有甚者,为了操作方便,捅料完不进行关闭,造成人为漏风现象。2.5窑尾密封漏风
窑尾的密封方式与窑头密封相似,大部分是石墨块、米宫式、鳞片式、柔性密封方式,由于窑尾密封靠近烟室,受窑尾负压的变化,下料管冲下的料在负压变化时,向外溢料的可能性较大,用螺栓顶紧石墨块式密封,丝扛受高温影响,积存料粉,丝扛不易调节,当石墨块磨损有较大间隙需要调整丝扛时,不能调整,如果对丝扛平时加上润滑脂,因粉尘飘落,同样是不能紧固调整,对于柔性密封,若磨损后,外层钢丝绳松动或金属片被磨损,要随时调整紧固,不论哪种密封方式,一但出现漏风现象,都要及时调整,但有的厂家不够重视漏风问题,视而不见,听之任之,感觉到漏一点风不是大问题,不会影响运转,对产量、质量没有大影响。这种观点是错误的,窑尾漏风,会使窑系统用风失去平衡,使窑尾烟室温度下降,增加用煤量,系统煤耗增加,同时窑尾风机负荷增大,不利于节能降耗。破坏了窑系统热工制度的稳定。同时窑尾漏风,冷空气突然进入窑尾,会使窑尾生料面子急刷降温,易出现结皮堵塞现象。2.6窑尾烟室捅料孔,检查孔密封不严
窑尾烟室捅料孔经常被打开,进行捅料检查窑尾烟室结皮堵塞情况,但由于常开,在关闭时不够严密,有时检查门盖浇注料脱落,外壳出现过热颜色变暗,有的变形,关闭时不严密,出现漏风,由于此处负压在-300pa左右,一但密封不严,产生漏风量较大,使窑尾烟室料温急剧下降,易产生结皮,越易结皮,捅堵的频次越需要增加,打开的次数越多,出现恶性循环。冷风随上升烟道进入分解炉锥体,此处易产生结皮,这是锥体及缩口出现结皮的原因之一。2.7各级预热器的检查孔,捅料孔关闭不严
新型干法窑预热器系统检查孔平时是关闭密封的,但在捅堵检查后,关闭不严,四周变形,浇筑料脱落,检查门在关闭后,产生缝隙,出现漏风。有时捅堵后,不进行密封,越靠上的预热器,负压越大,漏风越严重,此处温度较高,物料经预热后受漏入冷风的影响,温度下降会硬化出现结皮堵塞。2.8预热器点火烟囟漏风
预热器点火烟囱漏风,点火烟囱在刚点火升温时进行打开,向外排出预热器系统的废烟气,防止点火初期系统一氧化碳超标,引起窑尾收尘发生爆炸,系统中的水蒸汽能够直接排出,一但投料进入生产后,要对其进行关闭,防止系统漏入冷空气,此处阀门有的是用电动推杆,有时关闭不到位,或电动执行机构发生故障,不能关闭严密,也有的需人工关闭,关闭不严,产生漏风,还有的直接在进风口上方盖一大铁板,上部用钢丝吊起,手拉葫芦进行开关,没有软性密封材料,盖板四周漏风。2.9增湿塔底部检查孔,锁风绞刀漏风
增湿塔底部有长方形检查孔,是用来清理增湿塔底部积料甚至增湿塔湿底成泥,方形孔洞用法兰螺丝连接盖板,四周用石棉绳进行密封,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增湿塔经常出现积料,或积泥,需要清理,但在检查后盖上盖板,密封不严,有的螺丝拧的不紧,有的螺丝不全,只拧部分螺丝,有的不上螺丝,直接用铁丝简单地拧一下,造成螺孔漏风,法兰四周漏风严重,为了下次清理检查方便,将盖简单地一上,绞刀端部下料溜子处为防止外界风从溜子处漏入,在此安装了双道翻板阀进行锁风或分格轮锁风,但有的单位直接不用,有的是电机带动分格轮转动的传动轴脱接,电机转,而分格轮不转,起不到锁风作用,有的直接将分格轮进行拆除,还有的增温塔底部料外放口在没有外放时,不进行密封堵漏,造样有风漏入。这是漏风的关键,因增湿塔靠近窑尾排风机最近,负压较大,漏风最为严重,直接影响到窑系统拉风量,造成窑内及炉内用风不足,而窑尾排风机负荷加大,影响到熟料煅烧质量,使熟料烧成煤耗、电耗升高。
2.10 各级预热器出气管道焊缝不严
各级预热器出气管道焊缝不严,甚至开焊,出现漏风现象。特别是一级预热器出气管道开焊,因有外保温,内部焊口氧化脱开,造成漏风不易发现,只有在窑高温风机未开时系统呈正压时表现明显,平时呈负压只有沙沙的漏风声,出预热器管道与旋风筒四周周围,有间隙,旋风筒周围浇注料开裂,有漏风现象。
2.11入窑生料在一级管道处生料下料处锁风装置失效
在预热器顶部,入窑生料在一级管道下料处有分格轮进行锁风,分格轮长期磨损,间隙变大,更换不及时,不起锁风作用,有漏风现象。2.12 过于频繁使用空气炮
空气炮的使用与窑操的操作水平有很大关系,有的操作精细严格的高手,将空气炮定为间歇使用,根据生产实际窑况随时用,但在保证不出事的情况下,尽量减少空气炮的使用次数,减少冷空气的进入窑系统量,起到节能的作用。但对于一般的操作选手,对系统的判断达不到一 定程度,不要求达到如此的精细程度,以定时清理不出现工艺故障为主。
3.漏风的原因分析
窑及预热器系统出现漏风现象较为普遍,只不过是轻重有别,为什么会有的单位眼看着漏风而不去处理呢?首先是意识问题,没有从理性上搞明白漏风的原因及危害,意想不到其存在的带来的影响,就不会引起重视,形不成一种理念,久而久之便视而不见,司空见惯。从窑煅烧熟料质量及熟料能耗上分析,任何一个漏风点都不能忽视,否则会积少成多,因小失大,随着漏风点的增多,漏风量增加,对窑及预热器系统的影响会随着量的变化与积累上升到很重要的程度,由一般的漏风问题变成大的工艺故障隐患。如某企业点火烟囱风门关闭不严,已时间较久,没有人处理,仅此一个小小的漏风点,关闭后现场观察使窑尾风机负压减小500pa,总风量减少10%,可见其节能效果。将漏风认为是小事,对漏风量没有量的测量,不知道漏风点的存在带来损失的量化程度,自然不会引起人们的重视。目前管理好的企业,都在做密封堵漏的细节工作,从细微入手,加强精细化的操作。系统漏风的原因其次是从管理上不到位,存在漏洞,管理结点不闭合,没有精细化操作方案,执行不到位,检查问题没发现,发现问题没有整改方案,既便是有方案没有人去跟踪落实,措施落实不到位,作为管理不形成闭合,时间长了习以为然;从技术上分析,没有认识到漏风带来的危害,没认识到影响程度,管理者、执行者没有形成上下统一的治理漏风的意识。
4.外漏风带来的危害
4.1热损失增加,熟料烧成热耗升高
窑及预热器系统任何一个漏风点,都会使系统的热损失增加,熟料电耗升高。外界冷空气的进入,由于内、外系统气体温差大,要达到系统内的温度,需吸入大量热量,热量的来源最终还是熟料煅烧煤的燃烧而带入的,由于冷风的参入,使用煤量增加,窑尾废气的总排量增加,废气带走的总热焓增加,熟料煤耗显然升高。4.2熟料烧成电耗增加
熟料煅烧所用热量是靠燃料燃烧放出的,而煤燃烧需要一定的空气量,系统热耗的增加,会使用煤量增加,无疑要增加用风量,窑及预热器系统漏风,会使窑内及分解炉内用风不足,因熟料煅烧过程中煤燃烧必须的用风量是一定的,但是由于系统漏入冷风,没有参与煤燃烧化学反应,因此要使窑及分解炉内煤化学燃烧充分,需氧量不能减少,因此要增加煤的供氧量,增加排风,窑尾风机排风负荷增加使系统电耗升高。
4.3系统的温度降低,影响熟料煅烧质量
窑及预热器系统漏风,使窑及预热器内温度下降,破坏了原有系统热平衡,使熟料预热、生料分解、熟料煅烧温度降低,影响熟料烧成质量,特别是烧成带温度,由于窑前漏风,入窑二次风温降低,煤在窑前的燃烧速度降低,高温带火力不够集中,使熟料在高温带煅烧的温度降低,熟料烧结程度下降,熟料硅酸盐矿物的含量不尽合理,熟料的游离氧化钙烧不下来,分解炉温度不高,生料分解率低,增加了熟料烧成的热负荷,影响到熟料质量。4.4入窑风温低,风量减少
窑系统漏风,特别是窑前漏风,对入窑风量与风温产生较大的影响。由于漏风,使二次风、三次风温降低,因冷却熟料的高温风在进入窑之前参入冷空气,温度降低,同时,在窑尾排风机风量不增加的情况下,吸入的热风量相应减少。二次风温降低,煤粉进入窑内升温慢,燃烧速度慢,火力在烧成带不够集中,造成窑烧成温度不高,熟料的烧结程度受到影响,烧成带火焰拉长,窑尾温度升高,整个系统热力平衡受到影响。三次风温降低,使入炉煤粉燃烧速度慢,分解炉温度降低,入窑生料在炉内的分解率低,为保证其入窑分解率,势必要多加煤,来提高炉内温度。4.5窑尾预热器系统结皮堵塞
窑尾预热器及其管道漏风,使内部温度急剧下降,高温物料受急冷的影响,物料被硬化化,产生结皮,附在预热器内壁及管道内壁,减小通风面积,特别是管道漏风处易积料,如转弯处,积料达到一定程度,会影响系统通风,使系统通风不畅,造成恶性循环,加剧结皮堵塞现象的发生。.措施
加强管理,形成检查、整改、验收、督促、检查、落实制度。对任何一漏风点不放过,不让系统带着漏风隐患运转,加强密封堵漏,可用岩棉板、石棉绳堵塞,用薄铁皮外包,或发保温涂料等,这是节能降耗的一项措施。如某企业,日产5000t/d的新型干生产线,投产近10年,为加强节能降耗,降低生产成本,采取了各种措施进行降低熟料热耗,如钢渣配料、粉煤灰代粘土配料、加强操作等多项措施,有了较大进步,但与其他好的企业比起来,煤耗还有差距,通过外出到其它企业参观发现,相比较之下系统密封还有差距,还存在漏风环节,于是下决心进行窑系统密封,采取措施,对窑头、窑尾进行一系列的密封,仅此一项降低煤耗近1.3kg/t标煤,达到窑头、窑尾不冒尘。通过本次中控操作大比武,所到企业都有共同感触,事后也进行了全系统的密封堵漏,防止系统漏风的出现,提高了热能的利用率,降低了熟料的烧成热耗,收到较好的节能效果。
第三篇:消防八大系统课件
建筑消防八大系统课件
一: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是由触发器件、火灾报警装置、火灾警报装置以及具有其它辅助功能的装置组成的火灾报警系统。它能够在火灾初期,将燃烧产生的烟雾、热量和光辐射等物理量,通过感温。感烟和感光等火灾探测器变成电信号,传输到火灾报警控制器,并同时显示出火灾发生的部位,记录火灾发生的时间。一般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室内消火栓系统、防排烟系统、通风系统、空调系统、防火门、防火卷帘、挡烟垂壁等相关设备联动,自动或手动发出指令、启动相应的装置。
触发器件
在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中,自动或手动产生火灾报警信号的器件称为触发件,主要包括火灾探测器和手动火灾报警按钮。火灾探测器是能对火灾参数(如烟、温度、火焰辐射、气体浓度等)响应,并自动产生火灾报警信号的器件。
按响应火灾参数的不同,火灾探测器分成感温火灾探测器、感烟火灾探测器、感光火灾探测器、可燃气体探测器和复合火灾探测器五种基本类型。不同类型的火灾探测器适用于不同类型的火灾和不同的场所。手动火灾报警按钮是手动方式产生火灾报警信号、启动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器件,也是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之一。
火灾报警装置
在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中,用以接收、显示和传递火灾报警信号,并能发出控制信号和具有其它辅助功能的控制指示设备称为火灾报警装置。
火灾报警控制器就是其中最基本的一种。火灾报警控制器担负着为火灾探测器提供稳定的工作电源;监视探测器及系统自身的工作状态;接收、转换、处理火灾探测器输出的报警信号;进行声光报警;指示报警的具体部位及时间;同时执行相应辅助控制等诸多任务。是火灾报警系统中的核
心组成部分。探测器类型
在火灾报警装置中,还有一些如中断器、区域显示器、火灾显示 盘等功能能不完整的报警装置,它们可视为火灾报警控制器的演变或补充。在特定条件下应用,与火灾报警控制器同属火灾报警装置。
火灾报警控制器的基本功能主要有:主电、备电自动转换,备用电源充电功能,电源故障监测功能,电源工作状态指标功能,为探测器回路供电功能,控测器或系统故障声光报警,火灾声、光报警、火灾报警记忆功能,时钟单元功能,火灾报警优先报故障功能,声报警音响消音及再次声响报警功能。
火灾警报装置
在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中,用以发出区别于环境声、光的火灾警报信号的装置称为火灾警报装置。它以声、光音响方式向报警区域发出火灾警报信号,以警示人们采取安全疏散、灭火救灾措施。
根据现行国家标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规定,火灾自动报系统的基本形式有三种,即:区域报警系统、集中报警系统和控制中心报警系统。我们现在服务的社会单位都是使用控制中心报警系统。
二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自动喷淋灭火系统的组成部件。
有五种
1、湿式喷水灭火系统,室内温度不低于4摄氏度且不高于70摄氏度。在报警阀的上下管道都充满压力水。湿式报警阀的喷头在易受到碰撞损坏的位置应该向上布置。
2、干式喷水灭火系统,室内温度低于4摄氏度,或高于70摄氏度。一般地下室(车库),在报警阀的上下管道都充满有压气体。管网容积不应大于1500升,设有排气装置时也不应超过3000升。
3、预作用喷水灭火系统,不允许有水渍损失的建筑物。平时管网没有水。预作用报警阀系统是和报警系统进行联动的,当烟感、温接到报警型号后,报警主机打开预作用报警阀上的电磁阀,并打开管道末端的电动自动放气阀,这时水通过预作用报警阀进入到管网,喷头爆破后管道中的水流出开始灭火。充水时间不应大于3分钟
4、雨淋喷水灭火系统,严重危险等级的建筑物。易燃品仓库等
5、水幕系统,需要进行水幕保护或防火隔断的部位,要设置水幕系统,例如舞台等,保护建筑物门窗洞口等部位。
最常用的湿式喷水灭火系统,最关键的部件是湿式报警阀组。
湿式报警阀是一种只允许水单向流入喷水系统并在规定流量下报警的一种单向阀。作用为接通或关断报警水流,用于接收水流动作信号,驱动水力警铃和压力开关,并联动消防水泵的设备.一组湿式报警阀可以安装800个喷淋头,根据喷淋头的数量决定湿式报警阀的数量
橙色:57,红色:68,黄色:79,绿色:93,灰色:100,天蓝:121。根据建筑物的危险等级,喷淋头的水平间距和最大保护面积不同,水平间距为2.3米到4.6米 最大保护面积为5.4平方米到21平方米。信号碟阀的作用是在阀门关闭的时候给消防控制主机一个信号
三:室内外消火栓系统
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通常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1、消防供水设备。包括:自动供水设备——消防水箱;主要供水设备——消防水泵;临时供水设备——水泵接合器。
2、室内消防给水管网。包括:进水管、水平干管、消防竖管等。
3、室内消火栓灭火设备。包括:消火栓、水带、水枪以及消防水喉。
4、系统的安全设备。包括:消防阀门、屋顶消火栓等。
5、消防供水水源。包括:市政给水管网、消防水池、天然水源。
室外消火栓是给消防车补水用的,而且也可以直接连接水袋进行室外火灾扑救 水泵接合器是在室内管网压力不足的情况下,消防车直接连接水泵接合器,给室内管网内补压。
水泵接合器根据建筑物的用水量决定数量,一般不少于2个,减压孔板,安装在直径不小于50mm的水平管段上,孔口直径不应小于安装管段直径的50%
四:防排烟系统概述
高层建筑的防烟设施可分为机械加压送风的防烟设施和可开启外窗的自然排烟设施两种。高层建筑的排烟设施可分为机械排烟设施和可开启外
窗的自然排烟设施等两种。排烟方式分为自然排烟、机械加压送风防烟和机械排烟。
机械加压送风防烟是使用风机加压送风,使楼梯间和前室或合用前室保持正压,从而阻 止烟气的侵入,保证人员安全疏散与避难。主要用于高层民用建筑的封闭避难层、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前室和两者合用前室等部位。
机械排烟是利用排烟风机强行将烟气抽走,从而降低被保护区的烟气浓度,它 由挡烟壁(活动或固定式挡烟壁)、排烟口(或带有排烟阀的排烟口)、防火排烟阀门、排烟道、排烟风机和排烟出口组成。
1)对于一类高层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32m的二类高层建筑的下列部位应设排烟设施:
1、长度超过20m的内走道
2、面积超过100m,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房间。
3、建筑物的中庭和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下室。2)机械加压送风和机械排烟的风速,应符合下列规定:
1、采用金属风道时,不应大于20m/s
2、采用内表面光滑的混凝土等非金属材料风道时,不应大于15m/s
3、送风口的风速不宜大于7m/s;排烟口的风速不宜大于15m/s 五:防火卷帘门系统
防火门除具备普通门的作用外,具有防火、隔烟、抑制火灾蔓延、保护人员疏散的特殊功能,广泛应用于高层建筑、大型商场等人员密集的场合。
防火门是指在建筑物中能不同程度上能阻止火灾蔓延或延缓火灾蔓延的门。防火卷帘门按照2009年1月1日实施的标准,隔热防火门A类,部分隔热防火门B类 非隔热防火门 C类
甲级1.5h 乙级1.0h 丙级 0.5h 甲级防火门,耐火极限1.2小时,乙级防火门,耐火极限0.9小时,丙级防火门,耐火极限0.6小时,防火门其实有很多种类的,比如按材料分,有木制防火门、钢制防火门等;
给一个烟感下降到1.8米,温感报警降到底。
六:应急照明及疏散指示标志系统
安全出口和疏散出口指示标志宜设在靠近其出口一侧的门上方或门洞两侧的墙面上,标志的下边缘距门的上边缘不宜大于30cm。在远离安全出口的地方,应将“安全出口”和“疏散通道方向”标志联合设置,箭头必须指向最近的安全出口。
在疏散走道或主要疏散路线的墙面或地面上设置的疏散导流标志,应符合下列要求: 设置在地面上时,宜沿疏散走道或主要疏散路线的中心线布置; 2 设置在墙面上时,其中心线距地面高度不应大于50cm; 疏散导流标志宜连续布置,标志的宽度不宜小于8cm,长度不宜小于30cm; 4当间断布置时,蓄光型疏散导流标志间距不应超过1m;电光源型疏散导流标志间距不宜大于2m,不应超过3m; 当疏散导流标志遇到的门不是疏散出口或安全出口时,宜在该处的地面连续指示。
3.4.3 疏散走道上的消防安全疏散指示标志(不含设置在地面上的消防安全疏散指示标志或疏散导流带)宜设在疏散走道及其转角处距地面高度1.0m以下的墙面或地面上,且应符合下列要求: 当设置在墙面上时,其间距不应大于10m; 2 当设置在地面上时,其间距不应大于5m; 当与疏散导流标志联合设置时,其底边应高于疏散导流标志上边缘5cm; 4 当联合设置电光源型和蓄光型标志时,灯光型标志的间距应符合本规定第3.3.1条的规定,蓄光型标志的间距应符合视觉连续的要求。
3.4.4 设置在顶棚下的疏散指示标志,应采用电光源型消防安全疏散指示标志,其下边缘距地面的高度不应小于2.0m,且不宜大于2.5m,间距不应大于20m。疏散指示标志的正面或其邻近不宜有妨碍公众视读的障碍物。若无法避免时,应在障碍物上增设标记。
3.4.5 安全出口、疏散出口或通向安全区域、避难区域的门,宜在门扇距地面1.1m~1.5m范围内,设置“推开”标志。安全出口、疏散出口或疏散通道中的门为单向时,必须在顺疏散方向一面的门上设置“推开”标志,在其反面设置“拉开”标志。
3.4.6 安全出口或疏散通道中的门扇应设置“禁止锁闭”标志,并宜设“推开”标志。室内疏散走道或室外通道的醒目处应设置“禁止阻塞”的标志。
3.4.7 在电梯及自动扶梯入口处,应设置明显的电光源型或蓄光型指示警告标志,标示火灾时不得使用。
3.4.8 消防安全疏散标志的尺寸应与疏散人员的观察距离相适应,并应符合表3.4.8的要求:....DBJ 01-611-2002 消防安全疏散标志设置标准 疏散通道方向标志和疏散出口标志
气体灭火系统分类:
1.七氟丙烷(HFC—227ea)灭火系统
特点:七氟丙烷(HFC—227ea)自动灭火系统是一种高效能的灭火设备,其灭火剂HFC—ea是一种无色、无味、低毒性、绝缘性好、无二次污
染的气体,对大气臭氧层的耗损潜能值(ODP)为零,是目前替代卤代烷1211、1301最理想的替代品。
2.混合气体自动灭火系统
特点:混合气体灭火剂是由氮气、氩气和二氧化碳气体按一定的比例混合而成的气体,这些气体都是在大气层中自然存在的,对大气臭氧层没有损耗,也不会对地球的“温室效应”产生影响,而且混合气体无毒、无色、无味、无腐蚀性、不导电,既不支持燃烧,又不与大部分物质产生反应,是一种十分理想的环保型灭火剂
3.二氧化碳自动灭火系统
特点:二氧化碳灭火剂具有毒性低、不污损设备、绝缘性能好、灭火能力强等特点,是目前国内外市场上颇受欢迎的气体灭火产品,也是替代卤代烷的较理想型产品。
气体灭火系统主要用在不适于设置水灭火系统等其他灭火系统的环境中,比如计算机机房、重要的图书馆档案馆、移动通信基站(房)、UPS室、电池室、一般的柴油发电机房等。
一般在启动灭火系统时,控制系统会启动灭火程序经过30秒钟启动灭火装置进行灭火。当然在开始延时是会启动气体保护区内外的声光报警器,提示人员需要在30秒钟之内撤离。所以当声光报警器发出声光报警时,必须立即撤离气体保护区。如果气体保护区内确定并没有火灾发生时(控制系统误动作),可以立即按钮保护区外面(移动基站(房)的按钮都在保护区内)的紧急停止按钮撤销灭火程序。
4.气溶胶自动灭火系统
特点:气溶胶灭火产品是一种有效具有最小影响的灭火剂,具有系统简单、造价低廉;无腐蚀、无污染、无毒无害、对臭氧层无损耗、残留物少、高速高效、全淹没全方位灭火、应用范围广等优点,已被众多专业人士认定为哈龙产品的理想替代品。
气溶胶是指以固体或液体为分散相而气体为分散介质所形成的溶胶。也就是固体或液体的微粒(直径为1üm左右)悬浮于气体介质中形成的溶胶。气溶胶与气体物质同样具有流动扩散特性及绕过障碍物淹没整个空间的能力,因而可以迅速地对被保护物进行全淹没方式防护。
气溶胶的生成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物理方法即采用将固体粉碎研磨成微粒再用气体予以分散形在气溶胶,另一种是化学方法;通过固体的燃烧反应,使反应产物中既有固体以有气体,气体分散固体微粒形成气溶胶。它具有下列特点:(1)灭火效能高:单位体积灭火用量是卤代烷灭火剂(哈龙)的1/4~1/6,是CO2灭火剂的1/20。(2)灭火速度快:从气溶胶释放至达到灭火浓度的时间很短,1m3试验容器内灭汽油火小于10S。(3)对臭氧层的耗损能值(ODP)为0,温室效应潜能值(GWP)为0,完全符合环保要求,属绿色环保产品。(4)无毒无害无污染,不改变保护区内氧
气的含量,对人体无害。(5)气溶胶释放的气体不导电,低腐蚀对电子电力设备无影响。(6)反应前的灭火剂为固态,不会泄漏,不会挥发,不会衰变,可在常温常压下存放,易储存保管。
适用范围:
1、气体灭火系统适用于扑救下列火灾: 电气火灾; 固体表面火灾;
液体火灾; 灭火前能切断气源的气体火灾。
注除电缆隧道(夹层、井)及自备发电机房外,K型和其他型热气溶胶预制灭火系统不得用于其他电气火灾.2、气休灭火系统不适用干扑救下列火灾: 硝化纤维、硝酸钠等氧化剂或含氧化剂的化学制品火灾; 3 钾、镁、钠、钦、错、铀等活泼金属火灾; 3 氢化钾、氢化钠等金属氢化物火灾; 过氧化氢、联胺等能自行分解的化学物质火灾; 5 可燃固体物质的深位火灾
A类火灾:指固体物质火灾。如木材、棉、毛、麻、纸张及其制品等燃烧的火灾; B类火灾:指液体火灾或可熔化固体物质火灾。如汽油、煤油、柴油、原油、甲醇、乙醇、沥青、石蜡等燃烧的火灾。
C类火灾:指气体火灾。如煤气、天然气、甲烷、乙烷、丙烷、氢气等燃烧的火灾。
D类火灾:指金属火灾。如钾、钠、镁、钛、锆、锂、铝镁合金等燃烧的火灾。E类(带电)火灾:指带电物体的火灾。如发电机房、变压器室、配电间、仪器仪表间和电子计算机房等在燃烧时不能及时或不宜断电的电气设备带电燃烧的火灾。
第四篇:多媒体课件制作系统
多媒体课件制作系统
1.0前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深入,全国教育界正演绎着一场课件与粉笔的较量,各学校陆续建立多媒体电子备课系统,开展丰富多彩的信息化教学并予以高度重视。电子备课是教师利用网络资源与软件工具备课的现代教育形式之一,根据自己的创意把用文字、图形、图像、视频、音频及动画等多媒体素材在时间和空间两方面进行集成,制作成生动形象的交互性多媒体课件,为教师备课提供方便,活跃教学气氛,提高教学质量。
多媒体课件是用计算机应用软件制作的多媒体手段用大屏幕投影方式辅助教学的现代化程序性教具。1.1多媒体课件特点
丰富的表现力,多媒体课件可以更加自然、逼真地表现多姿多彩的视听世界,还可对宏观和微观事物进行模拟,对抽象、无形的事物进行生动、直观地表现,对复杂过程进行简化再现等,原本艰难的教学活动充满魅力;
良好的交互性,多媒体课件不仅可提供良好的交互控制,还可运用适当的教学策略指导学生学习,更好地体现出“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教学”;
无限的共享性,网络技术的发展与信息的自由传输,满足教育在全世界交换、共享的需求;以网络为载体的多媒体课件,提供教学资源的共享,多媒体课件改善了教学媒体的表现力和交互性,促进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的全面优化,提升教学效果。1.2多媒体课件的现实意义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传统教学手段枯燥无味,没有直观形态供学生了解,多媒体课件教学使古板变生动了,抽象变形象了,深奥变浅显了,沉闷变愉悦了,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习情绪,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有利学生的理解; 训练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多媒体课件能把语言文字所描绘的情境直观、形象、逼真地展现出来,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同时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转变教师观念,随着信息化教学普遍进入课堂,教育工作者树立了终身教育的观念,教师主动接受继续教育,对提高教学水平有很大帮助,部分老师尤其是多学科老师感到课件制作压力大,可到找一些相关课件进行修改,互联网的普及创造了各种条件,让教师有学习、实践、创新机会,才能让学生接受更好的教育;
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课件普及后,教师生动的语言加上有声有色的课件,使学生掌握知识更加容易,普遍提高学生家长对教师的信任;
节约时间,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学生清晰透彻地了解掌握知识,并能灵活运用; 1.3系统简介
多媒体课件制作系统是一套适用于教学领域的专业多媒体课件与教案制作工具,针对教学中的各种实际需求提出的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强大的核心,精心的设计,为教学质量的飞跃提供无比动力。
本系统是电子备课系统核心子系统,利用现有校园网络,结合协作式电子备课平台系统、教学资源库系统、试题库与组卷系统搭建学校电子备课系统,旨在解决现阶段备课方式单
一、备课工作效率低、可参考资料欠缺、年轻教师备课无人协助指点而进步困难以及教师备课与授课环节中软件使用脱节、多家软件并举而衔接不方便等诸多应用问题,提供多种面向用户个人管理的机制,实现教师个性化的备课管理,提供宽松的备课环境、可探讨交流的畅谈空间、可接受名师高人指点的氛围,同时系统具有丰富的备课原始素材和优秀范例的资源后台。系统引进多种资源共建的激励政策,倡导多人合作、多人共建、多人协作的思想。在交流探讨等模块设定多人探讨、一对一交流沟通等模式,保证信息既可公开又可保密。2.0系统方案介绍 2.1系统应用结构
2.2系统组成
整个系统由课件制作系统、课件浏览器以及支持从外部应用程序浏览课件的插件组成;
课件制作系统是整个系统的核心,是制作课件的平台;课件浏览器用于展示浏览已制作完成课件;浏览器插件是课件浏览器的另一种形式,支持从浏览器及PowerPoint、Authorware等外部应用程序中浏览课件。2.3系统功能
系统具备以下特色功能 2.3.1易用性强
简单易学,摆脱其它专业多媒体制作工具“学习周期长”的束缚,符合一线教师的实际情况,具备计算机使用经验的用户只需几个小时学习即可掌握系统使用;
操作方便,力求以最简单方式实现各种操作,提高工作效率;提供“搭积木”式制作方式,仅需简单的鼠标拖拽与点击即可完成一个漂亮的课件,系统对象支持任意旋转、缩放等操作;
学科对象灵活且有针对性,系统预制各种专业的学科对象200余种,语文学科提供小学语文教学中用到的汉字笔划笔顺书写对象等;数学学科提供各种坐标系,可根据输入的参数方程、极坐标方程和显函数方程自动绘制出函数曲线等,提供任意正多边形、各种立方体、几何图形等;物理学科提供力学、电学、运动学、热学、电磁学、光学等对象;化学学科提供烧瓶、烧杯、曲颈甄、铁架台、原子结构示意图等各种学科对象,盛放液体的容器支持半透明、液面显示、液体颜色;每种对象均具备灵活的可调节性,降低了制作过程的工作强度; 2.3.2整合功能强 多媒体整合功能,系统内置人物、动物、植物、办公用品等几百个对象等常用资源,支持插入丰富的外部多媒体资源,图片类支持bmp、jpg、gif、svg矢量图等十几种图形格式;媒体类支持wmv、wav、mid、mp3、avi、asf、dat、mpg、rm等音视频格式及ico、cur、Flash格式的swf等,此外通过OLE可插入Flash的fla文件等,可根据需要导入各种形式文件,提供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 Office文档全面支持,通过系统提供的OLE功能,可轻松实现Office文档排版与嵌入,可在课件中通过公式编辑器编辑及嵌入公式; 2.3.3功能强大
强大的动画制作功能,系统提供集成动画制作环境,可制作图像渐变、对象位置移动、大小变化等简单动画,还可制作对象旋转、加速运动、正弦运动、抛物线运动等较复杂动画,甚至可制作出相对运动及多个动画共存的复杂动画,所有制作过程仅需简单设置和操作即可实现,此功能可形象、直观、准确地表现各种实验及运动过程,丰富课件内容,增强教学效果;
高效的模板功能,系统提供页面模板、工程模板、对象组合模板三种模板概念,并预制一定数量的各类模板,通过模板可大大减少制作的工作量;用户可随时将自己制作的页面、工程、对象组合保存为模板,系统提供模板导入、导出、电子邮件发送等功能,模板交流非常简单,对象组合模板使得用户具备自行扩张对象库的能力;
灵活的交互功能,系统提供交互对象(按钮、输入框、文字、文档、图片、热区等)及事件处理概念,在制作中加入交互功能,并根据交互结果设计不同处理方案,实现播放过程中的交互,可在课件播放过程中控制课件的播放效果、播放顺序及动画和文件的打开、播放与停止;
编程功能,提供编程环境,编程语言为JavaScript的子集,通过脚本语言编程可制作更为复杂、精美、灵活多样的课件; 突出的计算功能,系统提供强大的计算功能,通过书写简单的脚本语言可实现复杂的计算功能及自定义的程序功能;
优秀的文字处理能力,系统提供的文字处理功能与Microsoft Word兼容,可使用习惯的操作方式进行文字处理,制作出复杂的排版内容,系统提供的文字对象提供标注、旋转等效果;
强大的扩展功能,系统以模块为基础,模块中包含若干对象,可随意增加或减少模块;系统提供独立的矢量作图工具,系统没有提供的对象,可自行绘制以扩展“积木库”,并以文件形式整合到教案或课件中,同时也使得系统升级更新更方便; 2.3.4管理功能
简洁而高效的管理,每个页面的内容(视频文件除外)均可自动打包成art文件并被高效快速压缩,无复杂的目录结构,便于管理;系统提供文档备注、密码保护、搜索等管理功能;
有效的工程支持,每个工程可管理大量页面,可打包成arf文件,可直接发布,被课件浏览器浏览,每个工程对应一个目录,简洁明了;
素材资源管理,系统提供的资源管理器可将本地或网络上不同位置的目录统一集约化管理,按图片、声音、视频、文档等进行分类,方便地实现资源共享及合理利用; 2.3.5艺术性
优化的图形效果,系统采用高效的高质量作图方式,制作出来的教案、课件令人赏心悦目;
丰富的艺术效果,页面间可加入艺术切换效果,系统供选择的切换效果多达二十余种,让教案、课件更具艺术性; 图像功能,图像支持除正常显示外,还支持图片透明显示、背景融合显示、图片与图片融合显示等特效功能,大大提高表现能力; 2.3.6应用模式
灵活使用,制作的教案、课件可通过系统提供的播放器展示,可输出HTML格式,制作的动画可输出成avi文件;系统提供的控件可把制作的文件插入PowerPoint、Authorware等其它软件中运行演示;工程或者页面可直接输出EXE文件完全脱离系统运行,或者打包成比EXE小的arf文件,通过系统的课件浏览器播放;
小而精致,结合紧密网络教学,制作的内容文件容量小,可能小至几K,方便携带与发布,适合通过Internet下载与浏览,尤其适合构造网络教学中的教学内容;
电子邮件功能,系统制作的页面、工程、模板等都可通过电子邮件直接发送,为网络传输提供简洁的操作方式,实现信息交换与资源共享;
支持检索与重用,便于校本资源库建设,系统制作的课件支持检索,可作为资源库建设的前端工具,确保资金投入与智力投入能得到有效长久应用; 网络版共享,除单机版外,系统还提供支持跨网段及路由的网络版本,校园网内一套软件即可满足所有教师的需要。2.4系统优势 实现目标
可在备课室中轻松地查找到息需要的资源。
利用课件开发工具,结合教师的课程思想,运用已有资源开发出丰富的课件,课件制作过程简单易用。
将已开发的课件,用良好途径传递给学生。面向教师设计 个性化的课件制作
体现教师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教学风格; 每位教师均可搭建个性化的专用素材库; 备课只需轻松点击、拖放鼠标即可完成; 图文混排的编辑功能;
生成超文本(HTML)格式教学课件,符合Internet网络传输要求; 树型结构的素材库管理与课件制作方式 素材库管理结构清楚、方便;
课件制作大纲化、树型化、层次分明,编辑调整方便; 支持多环境的素材搜索 支持局域网素材搜索 支持Internet素材搜索 设计思想先进
基于积件(Integrable ware)思想设计 基于Internet基础平台的应用系统 具有良好的通用性、开放性和可移植性。
系统采用Internet与多媒体技术,实现动态课件组合制作功能。内容丰富
在严格遵循教学大纲要求的基础上,精心制作和收集了大量的相关资料,集中了众多教育专家和优秀教师的科研成果和教学方法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和必要的手段。技术先进性
融合了当今国际最新的网络技术与多媒体技术,实现了与校园网操作系统的链接与集成,模块功能更加丰富灵活。支持丰富的素材类型
文本类:普通文本、HTML文本等 图片类:JPG、GIF、BMP等 动画类:MPG、AVI、FLASH等 声音类:WAV、MDI等
其他:WORD文档、POWERPOINT文件、EXCEL表格等 开放性、可操作性
开放的素材资源库,学校与教师能自由扩充;
开放的知识点体系,学校可按自己的需求设置新的学科和知识点; 学校可根据自己的需求重新编排具有本地特色的教材大纲; 系统应用软件基于IE浏览器,其界面友好、直观、操作简单; 更加方便教师的教学科研活动,提供《WORD学科符号库》;
完善教师教学反馈手段,进一步减轻教师工作负担,提供《试卷自动生成系统》; 丰富教师备课素材,提供《教学插图库》;
便于灵活制作粒度适中的课件单元,提供课件制作工具。
第五篇:管理系统课件习题
练习题
1.信息(a)。
a.是形成知识的基础
b.是数据的基础
c.是经过加工后的数据
d.具有完全性 2.关于客观事实的信息()。
a.必须全部得到才能做决策
b.有可能全部得到
c.不可能全部得到
d.是不分主次的
3.信息管理正在向(c)。
a.决策管理发展
b.数据管理发展
c.ERP发展
d.知识管理发展 4.数据(d)。
a.就是信息
b.经过解释成为信息
c.必须经过加工才成为信息
d.不经过加工也可以称作信息 5.作业信息系统由以下几部分组成(b)。
a.办公自动化系统、决策支持系统、电子数据处理系统
b.业务处理系统、过程控制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
c.执行信息系统、业务处理系统、信息报告系统
d.战略信息系统、电子数据处理系统、业务处理系统
6.信息()。
a.不是商品
b.就是数据
c.是一种资源
d.是消息 7.计算机输入的是(c)。
a.数据,输出的还是数据
b.信息,输出的还是信息
c.数据,输出的是信息
d.信息,输出的是数据
8.按照不同级别管理者对管理信息的需要,通常把管理信息分为以下三级(d)。
a.公司级、工厂级、车间级
b.工厂级、车间级、工段级
c.厂级、处级、科级
d.战略级、策略级、作业级 练习题----判断题
信息、数据和知识是一回事。
MIS是一个社会技-术系统,主要靠技术,由计算机专业人才来完成即可。 MIS主要解决结构化问题,而DSS可以解决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问题。 MIS信息系统失败的原因主要在于不能提供信息,而不是不能支持决策。 MRPⅡ是MRP的第二个版本 本章小结
管理信息系统作为计算机应用的重要领域,其特点主要表现在它是面向管理决策的、对组织管理业务进行全面管理的综合人机系统,是现代管理方法与手段相结合的信息系统,是多学科交叉形成的边缘学科。
MIS是对组织的全部管理职能和整个管理过程进行综合管理的信息系统。按照管理任务的层次,可以将其结构分为战略管理、管理控制、运行控制和业务处理四个层次;按照管理职能的不同可以分为销售与市场、生产、物资供应、财务和会计、人事、高层管理、信息处理等功能子系统。
以MRPII和ERP为代表的管理信息系统主要支持企业内部管理业务,正与CRM、SCM等系统功能整合,向着支持决策制定和整个供应链优化的方向发展。 1 什么是诺兰模型,有什么实际意义?
2 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开发策略各有何优缺点? 3 简述各种系统开发方法的基本思想? 4 比较各种系统开发方法的优缺点? 什么是BPR?为什么说BPR不仅涉及技术,而且涉及人文因素?人文因素体现在哪里? BSP方法主要包含哪些步骤? 名词解释:BSP
CSF
关键成功要素
原型 1 对大型系统开发应采用()。
A.生命周期法
B.原型法
C.面向对象法
D.前3种方法结合 2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又涉及社会问题。
A.经济问题
B.组织问题
C.技术问题
D.环境问题 3 大型系统的开发,一般采用()的开发策略。
A.“自下而上”
B.“自上而下”
C.“自上而下规划,自下而上实现”
D.“自下而上规划,自上而下实现” 4 原型开发中的原型是指()。
A.设计方案
B.系统早期可运行的一个版本
C.用户要求
D.目标系统 5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技术问题和()。
A.社会问题
B.科学问题
C.管理问题
D.组织问题 有一定的管理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及编程人员,但开发队伍力量较弱,希望通过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建立完善和提高自己的技术队伍,便于系统维护工作,这样的单位应选择()。
A.委托开发方式
B.用户自行开发方式
C.合作开发方式
D.直接购买方式 7
BSP是一种()的方法论。
A.结构化
B.面向对象
C.原型化
D.CASE化 8 BPR保护4个关键特性,即“根本性”、“关键性”、“戏剧性”和()。
A.任务
B.工作
C.结构
D.过程 9()是MIS规划的核心。
A.战略规划
B.业务流程规划
C.信息系统总体结构规划
D.项目实施与资源分配规划 信息资源配置规划不包括()。
A.系统人员总体方案的规划
B.数据存储总体方案规划
C.计算机软、硬件配置方案的规划
D.系统总体逻辑方案的规划 11 U/C矩阵中的“U”和“C”的含义是()。
A.“U”表示哪个流程使用该数据,“C”表示哪个流程产生该数据 B.“U”表示哪个流程产生该数据,“C”表示哪个流程使用该数据 C.“U”表示该数据产生该流程,“C”表示该数据使用该流程 D.“U”表示该数据不用该流程,“C”表示该数据不产生该流程
10、管理信息系统规划的核心是()
A、战略规划 B、业务流程规划 C、总体规划 D、项目实施
11、下列哪个不是管理信息系统的战略规划方法()
A、BSP
B、BPR
C、SSY
D、CSF •
12、BSP是一种()的方法论
A、结构化
B、面向对象
C、原型化
D、CASE方法
13、企业管理者意识到计算机的使用超出控制,投资增长快、效益不理想,因此企业从整体上开始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发展;在客观上要求加强组织协调、统筹规划、解决数据共享问题。说明该企业处于诺兰模型的哪个阶段()
A、蔓延
B、控制
C、集成 D、数据管理
14、BSP法的分析工具是()。
A、业务流程图
B、组织结构图
C、U/C矩阵
D、判断表
15、原型开发中的原型是()
A 设计方案
B 系统早期可运行的一个版本
C 用户要求
D 目标系统
16、对于大型系统开发应采用()
A 生命周期法
B 原型法
C 面向对象方法
D 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方法
17、大型系统的开发一般采用()
A 自上而下
B 自下而上
C 自上而下规划,下而上实现
D自下而上规划,自上而下实现
• 判断
• 诺兰模型是根据具体条件作出有针对性规划的前提,某企业可以从诺兰模型的蔓延阶段直接过渡到集成阶段。
• 管理信息系统规划需要高层领导的参与,但是决策者是系统开发人员。
• BSP法的优点在于利用它能保证系统功能独立于企业的组织结构,也就是能够使系统具有对环境变更的适应性。
MIS建设失败的原因
• 系统建设与组织发展和战略不匹配
• 已建成的系统解决问题的有效性低,即系统建成后对管理与业务状况并无显著改善 • 不能适应环境变化和组织变革的需要
• 组织结构陈旧、管理落后,企业主要业务流程效率与效益低下 • 系统使用人员素质较低
• 系统开发还环境落后,技术方案不合理 • 系统开发及运行维护的标准、规范混乱 • 资金短缺、投入少,对系统的期望过高
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很多,其中主要原因是:人们更多的关心怎样建设一个信息系统,而对于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信息系统却注意不够;对于系统的具体方案考虑较少,对总体方案与发展战略问题不够重视。总之系统建设中,往往缺乏科学的、有效的系统规划。练习题
单选题
1 描述信息系统逻辑模型的主要工具是()。
A 业务流程图
B 组织结构图
C数据流程图
D 系统流程图
2 可行性分析是系统能够分析阶段的第二项活动,其研究内容包括技术、经济、目标和方案可行性和()等。
A 软件可行性
B 硬件可行性
C 营运可行性
D人员可行性
3 系统分析活动主要包括()。
A 初步调查
程序编写
人员安排
B 可行性分析
详细调查
用户需求分析
C 用户需求分析
系统结构设计
系统测试
D
系统规划
系统调查
用户需求分析
4 常用于描述数据处理逻辑的工具不包括()。
A 决策树
B 判断表
C 结构化语言
D
数据流程图
多选题 详细调查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A 调查会
B 调查表
C
面谈
D 参加业务实践 6 描述新系统逻辑模型的工具有()。
A 组织结构图
B 业务流程图
C 数据流程图
D 数据字典
E 数据处理逻辑描述 初步调查活动的主要内容如下().A 组织概况
B 员工态度与认识
C 当前系统运行情况
D 组织结构
E 人力 物力 财力等资源情况
F 组织对外关系
1.下面哪种不是代码设计的目的。()
A.加快数据输入
B.减少出错率
C.节省存储空间
D.便于记忆
2.系统设计阶段的主要目的是()。
A.设计新系统的目标
B.程序设计
C.代码设计
D.将系统逻辑方案换成物理方案
3.系统设计的主要活动是()。
A.系统设计说明书的编写
B.系统实施进度和计划的确定
C.系统总体结构设计、详细设计
D.上述各条
4.对系统()的充分理解是系统设计成功的关键。
A.逻辑功能
B.计算过程
C.结构
D.实施
5.代码设计工作应在()阶段就开始。
A.系统分析
B.系统规划
C.系统设计
D.系统实施
7.邮政编码是一种()。
A.缩写码
B.助忆码
C.顺序码
D.区间码
8.系统设计阶段的工作不包括()。
A.程序设计
B.文件设计
C.输入输出设计
D.设计说明书编写
9.系统设计阶段的成果是()。
A.系统实施进度与计划的确定
B.处理过程设计
C.计算机硬件方案的选择与设计
D.设计说明书
1 教材186页 案例分析题
2 简述系统实施的内容和原则。
3 程序员编写程序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4
名词:系统实施、系统维护、系统评价、软件测试
简述系统切换的方法及其优缺点。
6 简述系统日常运行管理与维护的主要工作内容 7 简述系统维护的几种类型。
1 系统实施工作是以()为依据的。
A 系统分析文档资料
B 系统设计文档资料
C 数据流程图
D 程序设计说明书
2 系统实施阶段的主要内容之一是()。
A 物理配置方案的设计
B 程序设计
C输入设计
D 输出设计
3 新系统投入运行后,原系统仍有一段时间与之并行工作,称为()。
A 跟踪测试
B 跟踪检验
C平行转换
D 直接转换
4 培训操作和使用人员是()阶段的工作。
A 系统分析
B 系统设计
C 系统规划 D
系统实施
5 系统测试的目的就是在系统投入生产性运行之前,尽可能多地发现系统中的()。
A、过程
B、优点
C、错误
D、程序
6 扩充系统功能属于()。
A、正确性维护
B、适应性维护
C、完善性维护
D、预防性维护
7 系统测试是将软件、硬件和网络等部分()起来,对整个系统的功能性能等方面进行测试。
A、拆分
B、连接
C、对立
D、等同
1.下面哪种不是代码设计的目的。()
A.加快数据输入
B.减少出错率
C.节省存储空间
D.便于记忆
2.系统设计阶段的主要目的是()。
A.设计新系统的目标
B.程序设计
C.代码设计
D.将系统逻辑方案换成物理方案
3.系统设计的主要活动是()。
A.系统设计说明书的编写
B.系统实施进度和计划的确定
C.系统总体结构设计、详细设计
D.上述各条
4.对系统()的充分理解是系统设计成功的关键。
A.逻辑功能
B.计算过程
C.结构
D.实施
5.代码设计工作应在()阶段就开始。
A.系统分析
B.系统规划
C.系统设计
D.系统实施
7.邮政编码是一种()。
A.缩写码
B.助忆码
C.顺序码
D.区间码
8.系统设计阶段的工作不包括()。
A.程序设计
B.文件设计
C.输入输出设计
D.设计说明书编写
9.系统设计阶段的成果是()。
A.系统实施进度与计划的确定
B.处理过程设计
C.计算机硬件方案的选择与设计
D.设计说明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