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成熟是接纳父母对我们的伤害课件
在原生家庭中,父母对我们的影响会伴随终生。
我们的亲密关系、与子女的关系,都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我们与父母关系的投射作用。
孩童时期没有从父母那里得到足够多爱的人,内心深处会感到匮乏和不安;
长大后,这些阴影也会投射到此人的家庭生活里。
然而,我们还要为了父母无心的伤害责备他们多久?谁来为我们的幸福负责?
如果一直处于受害者模式,你注定余生都要活在仇恨和痛苦的牢笼里。
所以,请放下伤害,提高自己的觉察力,做一些事情去赢得父母的尊重,这样才是对自己负责。
与原生家庭父母的关系,会决定我们的人生吗? 很多书上都说,和父母的关系会影响我们的亲密关系,更会影响到我们和子女之间的关系,所以,原生家庭对人生的影响非常重大。是这样吗?
走上修行成长的道路之后,最让我惊奇的就是发现原生家庭—— 尤其是父母——对我们的一生有非常重大的影响,大到令人意想不到的地步。
这主要与我们的内在小孩有关。
和父亲之间的关系会影响我们对物质世界的看法。我的父亲非常爱我,虽然他年轻的时候爱玩,很少花时间在家里,但在我的印象中,父亲总是一回来就对我又抱又亲,而且始终无条件地支持我、爱我。
所以,我一直觉得这个世界很安全,即使是害我的人,最后也会帮我。
果然,这个世界呈现在我眼前的就是这样的面貌,而且我对金钱没什么匮乏感,虽然从小家境算得上清贫,出国留学时连保证金都拿不出来,可是我一直觉得钱不是问题,只要我想要,就会有。果然,我跟金钱的关系总是很顺畅,这都得力于我父亲的爱与支持,让我对物质世界很有安全感。
我后来注意到,有些朋友可能因为父亲早逝或离家,或者即使在家却毫不关心孩子,或不知道如何表达对孩子的爱,让他们很没有安全感,从而对这个世界充满怀疑,对金钱的匮乏感也比较强烈,而且跟金钱的关系不太顺畅(即使赚了很多钱也会挥霍掉,或是把到手的钱往外推)。
至于母亲,有些时候则会影响我们和所有人的相处模式,也就是“人际关系”。
我观察到我和人相处时出现的问题,很多都源自我和母亲的互动关系。
我更注意到,太强势且占有欲很强的母亲特别容易养出内在懦弱的儿子,因为在成长过程中,母亲夺取了他的能量,没有尊重他应有的成长历程。
这种内在懦弱的男人找对象时还偏偏喜欢强势的女人。结婚之后,有些人当然过得幸福愉快,因为他们找到与自己母亲相似的女人,所以很有安全感,相处起来也很容易——如果对方可以提供这些有恋母情结的男人所要的东西的话。但有些人的结局却不是很好,因为有的“小男人”会不自觉地把对母亲的愤怒发泄在伴侣身上。
所以,当你嫁给这种男人时,就要觉知到你可能不幸成了代罪羔羊。
请记住,每个人都要先管好自己的情绪和反应,不要指着丈夫的鼻子骂他:“我又不是你妈,你那么气我干吗!”
其实,你永远不是因为你认定的理由而生气。
每一件让我们愤怒的事情都有渊源,都是因为内在的旧伤痛被触动了。
所以,每个人都要处理好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在心里真诚地对父母说:“谢谢你,对不起,请原谅我,我爱你。”
请把生命的责任扛在自己身上,用最大的爱与包容去对待自己的父母,然后你会发现,你的福报会增加很多!
每一段关系都是灵性上的关系。首先,我们选择了某两个人作为父母,父母也选择我们作为子女,这是双向的。
第二,我们父母的角色是为了这一世而选的(也就是说,你面对的是在今生扮演你父母的灵性存有),也许上一世你是他们的父母,现在你们的角色变了。
而最糟糕的业力是你和今生扮演你父母的人之间在上一世有很大的问题——
比如他们是你最痛恨的敌人——但你并没有把问题解决,这一世他们成了你的父亲或母亲,你还是要处理好这段关系;
如果这一世依然没有解决,问题就会被带到下一世。
一旦了解这一点,至少对我来说,我会有较多动力在这一世更努力地解决我的问题,因为永恒之中无处可逃。
有人会说“下一世再解决这个问题吧”,不过也许下一世这个问题会变得更糟。
所以,如果你和父母之间真的有问题,例如你痛恨父母,可能就是你从前世带来的,希望你能从中学习、成长,并把这个问题解决。你和父母之间也许有冲突,因此第一步就是要问自己:“我要如何处理这些冲突?我能从冲突中学到什么吗?
我是不是要想办法聊一聊和父母之间的冲突?
我需不需要找到接受父母的方法,并且不要让他们的所作所为触发我的情绪?”
我从我母亲那里学到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我不应该让她所做的任何事影响我。
比方说,我母亲非常爱抱怨,是扮演受害者的专家,非常善于让人产生罪恶感。
我爱她、尊敬她,但不会被她影响。
这不仅对我和她的关系,也对我和其他人的关系有帮助,因为她是我遇见的其他受害者的原型。
当我因为母亲认为自己是受害者而憎恨她时,我也对其他自认是受害者的人抱持批判的态度;
而当我接受母亲本来的面目、接受她是由业力和教育等因素所造就的一个人时,我也能接受其他有同样受害者心态的人了。因此,想办法利用你和父母的关系来让自己成长并变得更强大,是很重要的事。
此外,要为了父母亲在你的生命中扮演父母的角色而尊敬他们。
有时候,你必须原谅他们对你所做的事——或你认为他们对你所做的事;
有时候,你得为你加在他们身上的事寻求原谅。这些事情很重要。
没有人打从心底真正恨父母,潜意识里,每个人都非常爱自己的父母亲,这是我们的本性,你无法否认。
如果你说你恨自己的父母,或者不喜欢他们,那是因为你受的伤多到让你感觉不到对他们的爱。每个人小时候都迫切需要父母的爱,如果得不到,我们会觉得自己的生命受到威胁,毕竟我们那么弱小、无助,如果被丢到外面的世界,是无法靠自己生存下去的。
我常常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人们没有被要求必须考取执照才能为人父母? 这很有意思。在当今社会,做什么事都需要执照,有驾驶执照、行医执照、会计师执照等等,要从事某项专业工作就需要执照。
但为人父母如此重要,是影响下一代命运的大事,竟然不需要执照,甚至连“职前教育”都没有!
那些心理不健康的人都可以成为父母,担负起养育下一代的责任,这真是太草率了!
世上的确有很多不称职的父母,那我们无疑就是受害者了。但事情已经是这样了,父母对我们的伤害已经形成,抱怨会改变这一切吗?
重要的是,你想以受害者的身份度过余生吗?
想要快乐,就必须改变自己,放弃自己是受害者的想法,这是唯一的路;
如果处于受害者模式,你注定余生都要活在受害者的牢笼里。
然而,你是可以走出受害者模式的,就像马丁纳一样,虽然他的父亲很冷漠,从不表达对他的爱,母亲则在情绪上虐待他,他几乎肯定会成为受害者,但他还是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自问:“我能从中学到什么?我要改变什么?我必须处理哪些事情?”这就是负责任的态度。
[如何放下父母对我的伤害?]
我小时候父母离异,母亲将我寄养在外婆家。
我从没见过父亲,母亲也经常不在家,虽然外婆很爱我,但我心里依然有无法弥补的缺憾。
长大以后,我和母亲的关系非常疏离,她再婚,有了其他的孩子。
我觉得母亲根本不爱我,也痛恨她。
我知道应该孝顺父母,可是我的父母这样对我,叫我如何爱他们,原谅他们对我的伤害呢?
无法放下对父母的怨恨,对你和父母来说,尤其是对你自己,没有一点儿好处。
你是否曾经承诺或承担自己力所不能及的事,却做得很糟糕呢?
考虑到你父母当时的生活状况和知识能力,你觉得你会是一个比他们更好的父母吗?
你这一辈子都不会犯下和他们同样的错误吗?
天下的确有不够格的父母,但你要相信,每个人时时刻刻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最大的努力,很多人自顾不暇,甚至完全无力顾及他人,即使是自己的孩子。
所以,如果你能站在旁观者的角度看待你的父母,就会了然于心。
你说不喜欢自己的父母,其实是违反天性的。我并不是说你不对,而是你压抑了对父母的爱。
没有哪个孩子生下来就不爱自己的父母,爱父母是人类的天性。
不过,小孩子并不知道如何爱自己,通过与他人(通常是父母和小时候照顾他们的人)的互动,才渐渐学会看待自己、对待自己和爱自己。
这方面你可能有所欠缺,所以潜意识中,你不知道如何爱自己。
而由于失望,你否认了对父母天生的爱慕和渴望—— 在这种压抑和否定的情绪中,你怎么可能成为一个快乐的人? 内在的平安喜悦要由自己负责,你还是可以在内心平静理解的情况下知道父母当年的所作所为对你是不好的,在这种状态下与他们互动,会比心里带着怨恨去尽义务好得多;
也就是说,区分是非不必和负面情绪掺杂在一起。
然而人生的秘密是,你越是能与自己的源头和睦相处、就越能爱他们,你的人生就会越顺遂。做不到没关系,但要察觉自己没做到。
不要以别人的作为当借口,要为自己的人生负起全责。
你现在已经不是那个渴望父母呵护的孩子,而是个成熟的大人了,但你内心深处还住着一个缺乏关爱、非常不满足、不快乐的内在小孩。
请你在每次察觉到他的时候安抚他——你可以成为自己想要的那种父母,关爱、接纳并包容你的内在小孩。
而面对父母,你要知道,他们怎么对待你是他们的事,但你如何对待他们则取决于你。孝顺父母天经地义,因为是他们把你带到这个世界,光是为了这一点,你就该感激他们。
追本溯源,尊重自己的源头,会为你的生命带来意想不到的丰富。试试看吧!
认为自己的父母很糟糕是一种舒适区,一种你赖以生存的心理模式。
你在内心编造了一出父母害你受苦的戏,这样你就能不停地重复播放,然后利用它作为借口,说你的生命被困住了。
你到底还要为了自己的不快乐怪罪父母多久?这一切必须有个停止的时候。
大部分人都会回顾过去,为自己现在的不幸找个借口: 如果过去一切都好,如果我接受适当的教育,我就会很快乐; 如果我没有遭受情绪上的虐待,一切都会很完美。我不认为世界上有很多人接受过完美的教养,因此,也许这种养育环境上的不完美、父母的不完美和你的不完美,对灵性而言正是完美的设计。
至于父母的问题,我们在成长过程中都需要父母的爱,而这种对父母的爱的需求,最终必须被爱自己的需求取代。如果把对于父母的爱的需求,替换成对孩子、伴侣、家人或朋友的爱的需求,我们就把力量移到自己之外,交给其他人了。
即使面对神,如果你只要神爱你,却忘记寻找让自己更爱自己的方法,你依然在寻求外部力量。
所以在某一刻,你必须开始成为自己的父母,成为你想要的那种父母。
事实上,我们是自己的坏父母,所以别再责备父母亲了,你应该看看我们是怎么批判自己、打击自己、说自己坏话的。即使在大庭广众之下,我们也会贬低自己、愚弄自己、不尊重自己,变成自己的坏父母,这样更糟。
你可以怪罪父母不完美,但你没有借口不成为自己的完美父母,不成为自己最好的朋友——那个始终爱你、给你忠告、安慰你、支持你的好朋友。
我从我父母那里学到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我不能依赖他们,而必须依靠自己,成为自己的父母。
因此,我停止怪罪他们,不再当个受害者。我原谅了我的父母亲,因为我从灵修中了解到,父母对我的生命目的而言是完美的,我选择了这两个灵性存有,而基本上,他们就应该是现在这个样子。
所以,我最终能够找到自己的生命道路,而父母是我计划中完美的一部分。
我认为大多数人都要充分地了解到,我们现在必须转变自己的角色了。
此外,当我们为人父母时,要接受自己不可能完美,也不该完美,没有任何事物应该完美——死的时候你就完美了,而在那之前,你必须找到方法持续练习。
小时候我们弱小无力,所以觉得父母无所不能,“应该”有能力对我们好——我们的怨恨就是从这里来的: “既然生了我,就应该对我好(这句话是真的吗?); 你有能力对我好,却不这么做(这真是个美丽的误会,我们都太高估父母了)。”
我们必须看见自己内在有个无辜、柔弱、幼稚的小孩,这个孩子一直想得到爱,然而,他总是会失望,因为他将希望寄托在一对无法付出爱的父母身上。
所以,我们应该对自己的成长负责。
我们会将父母的声音内化,变成自己内在的批评者。如果仔细听就会发现,那些批判自己的声音,和父亲或母亲在批评我们、指使我们的声音很像,连语气和用词都一样。
因此,我们必须培养内在成人,也就是我们理想中的父母,如此一来,每当感觉很糟时,内在成人就会出现。
我们的内在父母会批判我们,内在成人则会出来调解。
别忘了,我们还有个受伤的内在小孩,他一撒野,内在父母就会出来管教,于是我们会因为内在的冲突而感觉很糟。
这时,内在成人会出来调解,要内在小孩别无理取闹,要内在父母别那么严厉,这样就能确保内心的和谐。
所以,我们要试着成为自己理想中的父母,培养内在成人。方法其实很简单:如果你最爱的孩子在哭泣,而你处于自己最好的状态,你会如何安慰他?
请你就用这种方式来安慰自己,做自己的父母。
【父母身上的缺点让人难以接受,怎么办?】
我的母亲是个想法非常负面、总是爱抱怨的人,我觉得自己很难爱她,她身上的许多缺点都让我难以接受,因此我很容易和她吵架。
这是我自己的问题吗?我该怎么做?
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
你只要随时管好自己就行,可是这真的不容易。
下次再和母亲共处时,你可以试着保持高度警觉,如果她又说了一句负面的话,让你想发火,请把注意力转回自己身上,感受一下究竟是哪个身体部位不舒服,再把呼吸带到那个部位,轻轻地安抚它。
这样做可以帮助你回归自己的中心,而不会随他人的脚步起舞。然后,你可以平静地告诉母亲:“谢谢,我觉得这样比较好。” 如果你既温柔又坚定,对方通常会给你留点余地,也就是空间,这是你在这段母子关系中最需要的。
我们永远不可能改变对方,可是在人际关系中,我们常常只看到对方该如何,却很少问自己能做什么。
一味容忍是没有用的,最终还是会爆发,只有把注意力从他人那里移回自己身上,并作出改变,你们的双人舞才有可能发生变化,跳出不同的舞步。
一段关系的维持不需要两个人,只要一方有所改变,另一方原有的舞步就跳不下去了。
我建议可以多看看个人成长与灵性发展的书,逐步改变自己,到时你就会发现,当你的内在改变时,外在的人事物也会跟着产生变化;
原来很费力的事,现在也可以轻松过关了。
不必强迫自己去爱父母。
你一心希望拥有一对完美的父母,却没有意识到父母对你的生命目的而言,其实已经很完美了。如果可以了解这一点,一切都会发生变化。
对我来说,是父亲改变了我。
当我明白是我自己同意父亲扮演冷漠的角色,同意他不表达爱、不触摸妻儿、不散发温暖时,我就学会爱他那些特质,爱他坚守和我的灵性约定,爱他坚持做自己,爱他让我从他身上学到的功课及美好事物。我们偶尔会忘记,即使不喜欢父母,也不代表所发生的一切都是坏事,还是会有些好事,有些值得感恩的事,有些从父母身上学到、对我们有益的功课,但有时我们只因为无法接受大多数的事,就把一切丢掉。
以我为例,如果没有我父亲,如果他不是那么严厉、那么有纪律,我肯定会长成另一个完全不同的人,也许会变得很不受约束。
我这种个性其实需要在严厉的管教下成长,否则长大后可能会去作奸犯科。
小时候我因为父亲的严厉管束而不快乐,但现在我对此觉得很满意。
其实,父母身上让你难以忍受的缺点,通常你自己也有,而且是从父母那里继承来的。我知道这很难让人接受,而且往往是我们的盲点(阴影)所在。
然而,想要成为一个健全、快乐的人,你一定要看到自己的盲点,接纳自己的阴影,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了解到,父母身上令你讨厌的特质,其实你自己都有,从而知道大家都是平等的、都会有缺点。
请从父母身上收回你的投射,这样你会快乐许多,和父母的相处也会变得更容易。
当然,你的亲密关系也会有所改善。
同时,针对这类问题,我们也要了解到,父母并不是完美的,而这不是他们的错,他们是我们人生计划的伙伴,是来帮助我们学习生命的功课的。
在头脑层次上,我们可以接受这个道理,但在心中,我们有时仍然很痛苦,觉得成为受害者比承担起所有责任容易得多。因此,我经常说我们要有内在力量。
马丁纳,你对于锻炼内在的“灵性肌肉”,以拥有更多空间和力量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对许多人来说,找到自己尊敬的榜样是很有帮助的。比方说,许多人被甘地所鼓舞,我本人则深受南非前总统曼德拉和马丁·路德·金的激励。
榜样不一定非得是大师,但一定有你崇拜的某些特质,而人之所以会崇拜别人的特质,表示他自身没有。所以出于崇拜,现在你必须去做一些实际的事,并在做之前先自问:“我的榜样(例如佛陀)会怎么做?”
另一种方法基本上是去观察某些人,看看自己想拥有他们的哪些特质,然后就开始每天花几分钟去“下载”那些特质,比如“尊重和自己意见不同的人”。
就从特蕾莎修女下载了很多“耐心”——视她为耐心与爱的榜样。
而下载了自己想要的特质之后,你就可以辨识它们,然后将之吸收到自己的系统中。
一旦觉得自己体内的所有细胞都吸收了你下载的特质,感受到细胞和它们一起振动时,下一步就是如何运用的问题了。
你可以将那些特质运用在生活中的许多情境,之后就开始活出那些特质。这就是信念和特质的区别。你可以有非常重要的信念,但特质却是你行动的一部分,你会实际活出特质,还要真正想象自己生活在其中。
这对于改变我的生命有极大的帮助。许多人会问:“耶稣会怎么做?”
这还是有些把焦点放在自己之外;
但如果你问:“我想从耶稣那里获得什么样的特质?” 然后开始下载,你会真正感受到那些特质,并开始行动,这就变得比较“内在”了。
如果每天花几分钟练习,用不了几个星期,你就会开始注意到不同之处,因为那些特质成了你身份的一部分、你行为的一部分。
这是一个能让我们变强大、给我们力量的好方法,而发现人的头脑可以做到些什么真是太神奇了。
《我们到底知道什么?》(WhattheBleepDoWeKnow?)这部电影提到,大脑不知道现实和想象之间的区别,而我发现,道教人士在练气功、按摩五脏时,也会运用观想和想象的技巧。
比方说,练阳气时要想象从太阳那里收集阳性能量、收集热; 而想要冷静下来时,就想象从月亮那里收集阴性能量。接着,想象气从头顶进入身体,经由中脉或所有脉轮一路往下,通过全身。
有时候,我们会按摩五脏来平衡阴阳。这整个过程都透过观想和想象的技巧完成。
“下载法”,利用想象和观想来下载我们想要的特质,这真是个好主意。
比方说,我有许多爱我的读者,他们觉得我有很多美好的特质,其实我也许没有,但只要他们非常信任我、非常爱我,就可以想象从我这里下载了那些特质,然后,那些特质就会成为他们的,而不再是我的。
总之,找个自己可以信赖、亲近的榜样,效果会比较好。其实每个人出生时都具备了这些特质,但因为缺乏练习,便逐渐荒废了。
事实上,我们和耶稣、佛陀没有任何区别,你的本性是平安和爱,就像太阳一样,现在只不过被后天的许多习气遮住了,如同云挡住了太阳。然而,我们就是无法相信这一点,因为觉得接触不到自己内在的力量。
我们从小被训练、制约,已经不相信自己拥有这些特质了。
在想象的过程中,我们能取得头脑(特别是左脑)认为我们没有的信息,所以下载特质是非常好的练习,对生活的改变非常大,非常有帮助,这个方法绝对有效,无论是想要写书,想变得更有耐性、更有爱心、更愿意付出、更能宽恕,还是针对你想要改变的任何面向,它都能提供帮助。
下载特质时,最重要的就是要处于放松状态。
你可以播放一些音乐,坐在舒服的椅子上,至少花5分钟让身体和头脑平静下来,然后专注于呼吸,并告诉身体要放松,慢慢地吸气、吐气。
接下来,你就可以创造一个想象的系统,某些比较有技巧的人甚至会把大脑想象成计算机。
在下载特质时,我发现最好把右手抬起来,张开手指,想象这是天线,想象你正以“无线”的方式和对方联结,并且问他:“我可以从你身上下载我想拥有的特质吗?” 记得要把那些特质说出来。
而对方总是会答应你,然后你会开始感觉到指尖的振动。这时,请想象这股振动传到了大脑细胞,又从大脑细胞传到全身。
请持续想象,直到你觉得自己所有的细胞都像海绵一样吸收了那些特质,并和那些特质产生共振为止。
一旦你的身体感受到这一切,你就可以将自己置入你想使用那些特质的情境中,并“看见”自己正在运用。
第一次下载会花你20分钟,之后你只要每天花5分钟来想象自己在运用那些特质就行了。
第二篇:父母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
父母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从一个孩子呱呱落地的那一刻起,他们的生命就倾注了父母的爱与祝福。或许,父母不能给我们奢华的生活。但是,他们给予了一个人一生中任何事物都不可替代的——生命。
父母为子女撑起了一片爱的天空。当你受伤时、哭泣时、忧郁时、难过时,你可以随时回到这里,享受父母的爱。这,便是他们的幸福了。感恩父母,哪怕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只要让他们感到一丝欣慰,这就够了。我记得央视播过一篇感人的广告:一个大眼睛的小男孩,吃力地端着一盆清水,天真地对妈妈说:“妈妈,洗脚。”就是这样的一部广告时至今日,仍在热播。动人的原因,不是因为演员当红,而是它的感情动人心肺,不止感染了天下多少的有情人,很多人为其感动。不止为了可爱的小男孩,也为了那一份至深的爱和发自内心的感恩。这样的事,每个人都能够做到,却又不愿去做。试问:你们的感恩都到哪里去了呢? 连没有思维的生物,都懂得感恩。落叶在空中盘旋,谱写着一曲感恩的乐章,那是大树对滋养它大地的感恩。连没有生命的事物,都懂得感恩,白云在蔚蓝的天空中飘扬,绘画着那一幅幅感人的画面,那时白云对哺育它的蓝天的感恩。因为感恩才会有这个多彩的社会;因为感恩才会有真挚的友情。因为感恩才让我们懂得了生命的真谛。既然这样,我们又将怎样做呢?
感恩是发自内心的。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更何况父母呢?父母为你付出的不仅仅是“一滴水”,而是一片“汪洋大海”。你是否在你父母劳累后递上一杯暖茶;你是否在他们过生日时,递上一张卡片;在他们失落时奉上一番问候与安慰?他们往往为我们倾注了心血、精力,而我们有何曾记得他们的生日,体会他们的劳累,又是否察觉到那缕缕银丝、那丝丝皱纹?记得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位老师在母亲节到来的前一天问同学们;“你们的父母都知道你们各自的生日吗?同学门都异口同声地说;“知道。”老师又说;“那你们的父母都会送你们礼物吗?”同学们说;“会。”等老师说完第四个问题时,整个教室里鸦雀无声、甚至连一根针掉到地上也能听到。老师又问了一句;“有谁知道?”还是没人说:一个个都低着头,脸红红的。老师又一连问了几遍,还是无任何回音。老师其实问了一个十分简单的问题:你知道你父母的生日吗?送过礼物吗?仅仅这样一个小小的问题,这样一个小小的事情,全班竟然没有一个同学做到。这说明了什么?这充分说明了我们太自私了,太以自我为中心了。感恩是要靠真心去报答的、去体会的。仔细想想,自己在七八岁时,有没有路过一家玩具店,明明家里已经有一大堆玩具,但仍要买,父母不买就哇哇大哭、抱着腿撒娇、不走。但现在想想,可能是因为父母没带钱,还有可能是因为质量不好等多种原因,而你却毫不领会、毫不替别人考虑,当时父母心里是怎样的感受,你体会过吗?但父母却没有丝毫怨言。而你呢?只因为父母好意给你买了件衣服,你却挑三拣四,说这也不好,那也不好,自己的一个举动会给父母造成多少伤害,自己又计算过吗?白天笑脸迎你上学、放学。遇到烦心事,还要自己解决。有什么坏事、糟事,都不敢告诉你,怕你学习分神,自己扛着。这些事你又都知道吗?是的,你不知道。你也许有亿万个理由可以不知道,但是你没有亿万个理由不必知道啊!在父母笑脸的背后有多少辛酸,你或许永远都不会知道,但我相信你不会不知道孝、更不会不知道感恩。
父爱与母爱不同,母爱是温柔的、体贴的、周到的,甚至还有一些溺爱。而父爱是严厉的,有时一点小小的毛病,在父亲眼里就是一个天大的错误。但无论是怎样的爱,都体现了父母对自己的爱。以前,在小学课本上我曾经学过这样一篇作文,题目叫“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讲的是有一位小男孩精心写了一首诗,拿给他妈妈看,他妈妈说:“精彩极了。”小男孩得到了很大的鼓励,满怀自信地拿给他爸爸看,而他爸爸却说:“糟糕透了。”这使小男孩吃了一惊,从悬崖之顶一下子掉到了深谷之底,他失落地跑到床上痛哭起来。三十年后,这个小男孩也有了自己的儿子,他无意识的发现了自己小时侯写的那首诗,不那么好也不那么差,但当时父母为什么要那样说呢?同一首诗、同一个人的两位家长,为什么观点会有如此差距呢?差距就是一位是母亲一位是父亲,两种截然不同的爱,使作者成长的小船可以一直平稳,既不被表扬而冲昏头脑,也不被批评而消磨信心,一直在父母无形的爱中健康成长。还有一个故事,名字叫“走一步再走一步”讲的是:一个小男孩爬到山上,却下不来了。他的好朋友把他的爸爸叫来,他本以为父亲会把他抱下来,然而父亲走到山脚却停了下来,指挥小男孩自己下来。”试想:如果是一位母亲的话,她一定不会让孩子自己走下那么陡的山的。不知你有没有看到过这样一个镜头:一个刚刚会走的小孩摔倒了,母亲的第一反映就是赶紧心疼地抱起来,而父亲则是引导孩子自己爬起来。这就是父亲和母亲最大的区别。但无论是哪种爱,都是父母对你无限的关怀;无论是哪种爱,都是父母对你永久的期盼。无论你做出多少回报,只要你快乐父母就感到无限的幸福;无论你做出多少回报,只要你幸福父母就感到无限的欣慰。
人世间如果缺少了颗感恩的心,那将是一个凄惨、冷漠的地方。唱一首《感恩的心》送给上苍,“我来自偶然,像一粒尘土,------苍天知道我不认输,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珍惜”。歌罢泪眼朦胧,我们该感恩的对象是父母,该唱首感恩的歌送给他们:“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我原想捧起一簇浪花,你却给了我整个海洋;我原想撷取一枚红叶,你却给了我整个枫林;我原想亲吻一朵雪花,你却给了我整个银色世界。”
我想对父母说:“为了我们这些不知道感恩的孩子们,您们保重!”我还想对自己说:“为了这些感恩的父母,我们也需要感恩
同一天,在一个电视栏目里,看到一个截然不同的震憾人心的亲情故事:一个年迈的母亲躺在病床上,消瘦的像一株即将枯萎的植物,细小、皱缩、干瘪,但眼神中流露出对生命的强烈渴求。老母亲的中年儿子,举全家之力,除了生活必要的开支,其余的钱全部留给母亲看病,并为母亲捐出了自己的一侧肾。这是对人间逐渐疏远亲情的感召!这是对父母感恩之心的无限倾泻!
也许在更多的人心里,有这样或那样的想法,父母身体还硬朗,长大赚钱了以后再好好孝敬父母;有人想,父母是天底下最无私的,他们对我们的爱不求回报。但我认为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要趁早,因为,父母只能陪我们走一段路,等到人去楼空,回天无力之时,再去后悔那也无济于事。感激不需要惊天动地,只需要你的一句问候,一声呼唤,一丝感慨。
出门上学的你不要头也不回的离去,记住转身向父母挥挥手,那是一种对父母的致敬;父母牵挂的你要常常与他们聊天,向他们倾诉学习、生活的感受,让他们不会感到孤独,那是给父母的欣慰;父母生病时,你为他们端的一杯水,说的一句话,那是对父母的最大的感恩。总之,能让父母高兴就是一种感恩的方法
我们的人生之路总是阳光明媚,晴空万里,到底哪一缕阳光最耀眼?有人说是优异的学习成绩,有人说是给予别人帮助„„而我认为在我们的人生路上最灿烂的阳光应该属于知恩图报。
感恩,它虽说是一个行为动词,但它不止需要行动,更重要的是需要做到真心实意。简单地说,感恩便是感激,发自内心的感激。
感谢自然,给予我们享受生活中的斑斓;感谢父母,给予我生命中爱的呵护;感谢所有有生命的或者无生命的,给予我生命中不同的感受。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看待社会,看待父母,看待亲朋,你将会发现自己是多么快乐,放开你的胸怀,让霏霏细雨洗刷你心灵的尘垢。学会感恩,因为这会使世界更美好,使生活更加充实。
第三篇:我们是父母心中永远的小孩
我们是父母心中永远的小孩
(学生通讯员俞烨敏戴玉兰李梦麟)9月伊始,又有一批准大学生踏上入学的征程。而在浩浩荡荡的入学新生旁边,还有一个群体颇为引人关注,这就是“送学”到校的家长们。他们不辞辛苦,帮着孩子扛行李,打扫寝室,办入学手续,恨不得为孩子打理好一切。更有甚者,一个学生有让全家出动之势。那么,孩子考上大学家长到底要不要送?该不该送?记者随机采访了一部分学生和家长,他们对此表达了不同的看法。
儿行千里母担忧
13级法语班的尹熙权同学来自吉林省延吉市,从他家到宜春市要经过60多个小时的遥远路程,在父母的陪同下小尹终于来到期盼已久的学校。在安排好的宿舍里,尹妈妈为儿子收拾床铺,尹爸爸在一旁收拾行李。尹妈妈说:“儿子第一次离家这么远,以前都是我们给他打点一切的,现在离家这么远,真的有些不放心,所以我们就送他过来了。希望他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能够更加独立,好好照顾自己。”而尹爸爸则期望他能够好好学习,将来能够找到一个好工作,为社会多做贡献。
笔者认为:孩子出门家长相送,并非这个时代独有的风景,朱自清的《背影》就是这一场景的经典描写,儿行千里母担忧,倚门相望,十里相送,伴随着一代代国人的生命历程,这种中国式的浓郁亲情,也是我们这个民族赖以生生不息的精神支柱。客观看待这种血脉相连的陪伴,比冰冷的风言风语更能直面人心。
独立自主新气象
家住奉新县的许同学是文传学院2013届新生,因为家里有事,在九月一日报到程序完成后就带着弟弟回家去了,留下表姐陪她适应这个新的生活环境。
由于表姐已经订好九月二号上午返校的火车票,一大早许同学就送表姐去火车站。途中,许同学告诉笔者:“其实我从小到大都没有离开过家,现在进入大学,不能常常回家,还真是有点不适应,昨天我父母走的时候我就特别伤心,还好有表姐陪我,帮我尽快熟悉大学生活,今天表姐也要走了,可是我觉得我并没有完全适应这里的生活。”而其表姐则笑着拍拍她的肩说:“没事的,没有人会这么快就适应一个全新的环境,以后我们不在你身边你会学得更快的,咱们家离学校也不是特别远,有小假期还是可以回去的!”
当笔者问道表姐对送新生入学这件事的看法时,她坦言:“其实严格来讲,我并不是专门来送表妹上学的,只是我第二天刚好要在市区坐车,还有我有同学在宜春学院就想来跟她聚聚。我觉得没有必要送新生入学的,让新生一个人应对报到程序会让他们更快地适应新环境,让他们更快的成长。我大学是在外省读的,但是我没有让父母送我,离开父母,每个人都会更加独立和坚强。”
孩子考上学是每个家长都开心的事,送孩子上大学也能让全家人都感到高兴,但是送完孩子后要回家的家长总是悲喜交加,既为孩子的新起点感到高兴,有确实不放心他们独自在外求学。然而,家长不可能就一直陪着孩子,他们终究要有自己的新生活,让孩子得到真正的锻炼,笔者真心地希望这些离开了父母的孩子们能迅速地成长起来。
第四篇:我们是一家人主题班会教案课件
《我们是一家人》 701班主题班会
一、活动目的:
通过本次班会活动,培养同学们团结友爱的精神,激发热爱班集体的情感,受到集体主义教育。
二、活动准备
1、活动前召开班干部会议,收集班中有关热爱班集体的好人好事或是破坏班集体团结的事件,尤其是比较典型的几个事件,掌握第一手资料。
2、班委同学在其他同学的帮助下提前将教室布置妥当。
3、排练小品等。
4、准备歌曲《相亲相爱》、相关PPT、相关道具。
5、确定主持人两名,男女各一名。
三、活动过程: 主持人:
甲:蓝蓝的天空是白云的家; 乙:清清的小河是鱼儿的家; 甲:绿绿的草原是牛羊的家,乙:茂密的森林是小动物们的家。合:而我们的家,是701班这个班集体。甲:这个家,有你、有我、有他。乙:有33位伙伴共同生活在这个家里。乙:我们班的口号是:
全班同学齐喊:“放飞梦想、向前扬帆”
甲:构建温馨、和谐、优秀的大家庭是我们共同的追求,合:《我们是一家人》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甲:要使我们这个大家庭幸福快乐、温馨和谐,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乙:首先请同学欣赏石吉诗为我们带来的《钉子的故事》,大家欢迎。
(一)、感悟小故事
有一个坏脾气的小男孩,每天发脾气,摔摔打打,特别任性。但他并不在意,甚至不觉得自己脾气不好。
爸爸把他拉到后院的篱笆旁,给他出了个主意,“孩子,你每发一次脾气,就往篱笆上钉根钉子。过上一个月,看你发了多少脾气。”
小男孩:“那就看看吧。”以后,他每嚷嚷一通,就自己往篱笆上敲一根钉子。
第一天,男孩钉了37根钉子。后面的几天,他学会了控制自己的脾气,每天钉的钉子也逐渐减少了。他发现,控制自己的脾气,实际上比钉钉子要容易的多。一个月后,自己突然发现:“哎呀,一大堆钉子!”他自己觉得非常不好意思。
终于有一天,他一根钉子都没有钉,他高兴的把这件事告诉了爸爸.爸爸说:“从今以后,如果你一天都没有发脾气,就可以在这天拔掉一根钉子”。
日子一天一天过去,最后,钉子全被拔光了。小男孩高兴得不得了,忙请爸爸来参观自己的成果。爸爸看后意味深长的说:“孩子,你做得很好,可是看看篱笆上的钉子洞,这些洞永远也不可能恢复了。就象你和一个人吵架,说了些难听的话,你就在他心里留下了一个伤口,像这个钉子洞一样.” 主持人甲:同学们,听了这个故事,看着这篱笆上的钉洞,你有什么想说的呢?
乙:联系我们的班级生活,下面请几位同学来谈谈他们的感想? 学生1:我们应该管好自己的言行,不要伤害别人。学生2:我们应该学会克制自己,这样才能与人友好相处 学生3:我们应该学会宽容,学会与同学友好相处。学生4:当我们想发脾气的时候,应该想想会不会伤害别人。学生5:发脾气就像是插一把刀子在一个人的身体里,再拔出来,伤口就难以愈合了。无论你怎么道歉,伤口总是在那儿。
学生6:身体上的伤口和心灵上的伤口一样都难以恢复,所以我们要控制自己的脾气,与同学宽容相处。
主持人甲:同学们说的很对。我们同处一个班级,我们是一家人,我们应该学会互相宽容。
乙:宽容是一种修养,是一种处变不惊的气度;
甲:宽容是一种美德,是从自觉中认识的,不能施加于人。合:请多提醒自己,且慢下手,莫钉钉子!甲:宽容是一种理解,一种体谅。
乙:在茫茫人海中,能走到一起,本身就是一种缘分;珍惜缘分就会少一份计较!
甲:宽容是一种品格,一种境界。乙:要宽容别人,有时就得委屈自己。
合:为自己的宽容喝彩吧,它可以给自己和别人带来快乐!
主持人甲:接下来,请欣赏姚洪允、苏贵川带来的 “碰撞小**”A剧,看看当中是否有你的影子? 大家欢迎。
(二)、小品欣赏。
请看校园情景AB剧:“碰撞小**”A剧 A剧:
郑同学考试考差了,心情非常沮丧,哭丧着脸抱着一大捆书跑过去撞上了另一位迎面走来的黄同学,书撒落一地,郑、罗同学都撞倒了,这时罗同学破口大骂:“你怎么不长眼睛啊?”,郑同学火冒三丈,与罗同学发生了争执,两个人都挂了彩,不欢而散。
主持人甲:看了这则情景剧,你觉得这两位同学的行为可取吗? 生:不可取
主持人乙:如果是你被别人撞倒了,你会怎么办? 生1:会宽容别人。生2:我会原谅他。
主持人甲:同学们说的很对。宽容是一种风度,可以将矛盾冲淡为和平,把急躁之火冷却;
乙:除了宽容,我们还能做什么吗?接下来,让我们来欣赏B剧中的两位同学是怎样做的。请岑国锐和谢康泽同学我们带来“碰撞小**”B剧。
“碰撞小**”B剧
黄A同学考试考差了,心情非常沮丧,哭丧着脸抱着一大捆书跑过去撞上了另一位迎面走来的B同学,书撒落一地,A、B同学都撞倒了,这时B同学从地上爬起来,面带微笑,关心地问黄同学:“同学,你没事吧。”
黄同学看着曹同学阳光般的笑容,心情还是很沉重,黄同学有关切地问:“你怎么了,心情不开心吗?说出来我可以帮助你的。”
黄同学看着曹同学关切的眼神,心结慢慢打开了,对曹同学说:“对不起,我不该跑这么快。我考试考砸了,心里难受。”
曹同学拍拍黄同学的肩膀说:“不要难过,我可以帮你,你哪里不懂可以问我。”
黄同学心情顿时开朗了很多,两位同学的手紧紧握在了一起。
主持人甲:同学们,看了上面二则小品,你觉得我们与同学相处时应该注意什么呢?
生1:宽容别人的错误 生2:真心地去关心同学
生3:团结同学,从心底里去帮助同学 生4:理解同学,从同学的难处去考虑。
乙:同学们说得很对。我们33个伙伴朝夕相处,难免会发生摩擦和误会。当误会产生的时候,请让“宽容”二字及时出现,它会让你变得更加高尚!合:愿701班的全体同学们都能记住,宽容、友爱永远是我们班的主题,是人生的主题。
甲:接下来我们进行一个小小的互动:请每位同学站起来,手拉着手,跟你的左右桌前后桌同学真诚地说:“我们是一家人,你是我的好朋友。”
(三)、相声(学生表演)
主持人甲:只有播种友爱才能收获友谊,只有播种文明才能收获温馨。乙:愿我们班每一个人都能做文明的传播者,把我们的班级建设成一个温馨和谐的大家庭,接下来请欣赏孙先航、杨金波同学为我们带来的相声《文明——从我做起》
(四)瞎子和跛子的故事和游戏
主持人甲:有这么一个故事:一个瞎子和一个跛子,被大火围在一座楼房里,眼看只有坐以待毙,但四肢健全的瞎子和眼睛明亮的跛子,聪明地组合成一个完整的”身体”,瞎子背起跛子,跛子指路,终于从大火中死里逃生。
乙:我们每个人难免在某些时候或是“瞎子”或是“跛子”,都需要与他人合作以弥补我们自身的缺陷。
甲:接下来让我们来玩一个 “瞎子背跛子”的游戏,来体验合作的精神。瞎子背跛子游戏:
每组2位代表,男女组合,男生背女生,男生被蒙住双眼扮演瞎子,女生扮演“跛子”,“跛子”在背上负责指引道路。被蒙住双眼的队员在“跛子”指引下按照比赛设定的路线与要求前行。绕过路障,达到终点,最早到达者,为赢。其中路障设置可摆放椅子,须绕行;汽球,须踩破;鲜花,须拾起,递给背上的跛子。
主持人甲:恭喜第X组的同学获胜。
乙:一个优秀班集体的建设,需要全班同学精诚合作。事情愈难,就愈显群体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甲:接下来请欣赏王金熠同学的《我爱我们班集体》表演:
(五).《我爱我们班集体》表演 班是个好集体,大家生活在一起,《行为规范》牢牢记,共同进步多欢喜。爱我们班集体,团结友爱好风气,班级事儿主动做,互相帮助记心里。爱我们班集体,文明礼貌不忘记,勤奋学习又守纪,课间一同做游戏。爱我们班集体,劳动锻炼数第一,人人为班争荣誉,个个心中有集体。
(六)、我为我家出份力
甲:一滴水珠,只有加入大海,才能发出欢快的歌唱,乙:一粒石子,只有相互扭结,才能站成巍峨的山峰。
甲:是的,班集体是一棵大树,(教师出示一棵光秃秃的树干)
乙:这棵树就是我们班集体,现在他还是光秃秃的,没有枝叶,但是只要我们每个成员伸出一双手、付出一颗真心,每天努力一点、进步一点,我们就能让他变成一棵枝繁叶茂的一棵大树。
甲:让我们一起来为我们的家出份力吧。说说哪些同学为我们班集体或同学做过哪些好事?把他们做的好事写在小树叶上,贴到树干上。
主持人收集同学们写的绿树叶,贴在我努力我进步栏目中相应的同学上。主持人挑几张树叶读一读。
甲:瞧,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班级树变绿。这还不够,我们还要继续努力,把他变成参天大树。说说今后你要为我们班集体或我们班的同学做哪些好事?
请几位同学来说说。
乙:等你实现你要做的好事后,再把树叶贴在树干上,让我们的班级树变得更茂盛。
甲:大树枝叶紧相连,班级同学共呼吸!
乙:同学们,让我们心连心,让我们手牵手,一起努力,使这棵大树更加枝繁叶茂!
甲:接下来请我们的班主任杨老师为我们讲几句话。
(七)班主任总结
各位同学,今天看到你们的表现,我身为班主任感到十分欣慰,我看到了你们每一个同学都在成长。人与人之间,就像星星与星星,不是互相排斥,而是互相照耀。正像歌中所唱:有缘才会相识,有心才会珍惜。是啊,我们有缘走到一起,希望大家珍惜这难得的缘分,一起创建一个友爱、温暖的大家庭,在这个大家庭中快乐成长!请相信我,只要我们每个人都努力了,我们会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会是最优秀的班集体!让我们加油吧!
乙:谢谢,杨老师的勉励。最后让我们共同唱响主题班歌《相亲相爱》 合:701班我们是一家人主题班会到此结束。附:《文明——从我做起》相声
甲: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我是常无礼,赫赫有名气。乙:大家都知道,就是经常不讲道理,没有礼貌呗。
甲:哎,为这个名字我是从出生一直郁闷到现在。你说,我爸妈怎么给我起个这名字。
乙:别只怨名字了,想想你平时的言行是不是也总是常无礼。甲:你呀,是不了解我,我这个人特热爱班集体。乙:说说看。
甲:我看到我们班包干区有片垃圾,赶快偷偷用脚踢到其他班里;倒剩饭也从不报我们班,报成其他班级。
乙:这样热爱班集体呀,这叫损人利己。甲:我爱护关心同学,为朋友两肋插刀。乙:说来听听。
甲:谁敢欺负我们班同学,我立马挥舞着拳头打将过去,打他个昏天黑地。乙:啊,你这叫江湖义气,不可取。甲:还有,我时时为同学着想,助人为乐。乙:是吗,我不信?
甲:一放学,我像飞剑似的冲上班车,一个人占十个人的车座,分给我们班同学。这就是助人为乐。乙:歪理,强占座位还说是助人为乐。
甲:哎,你和他们怎么说的是一样一样的。有谁能理解我,我心里好难过。有谁能听到我内心的述说。
乙:你是得好好反思反思了。
甲:还别说,学校提出《文明——从我做起》之后,老师耐心的教育我,同学认真的帮助我,我终于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我决定洗头换面。
乙:不是洗头换面,是洗心革面。甲:哎,给点面子好不好。乙:嘿,嘿,嘿。甲:首先我换了一个名字。乙:什么名字? 甲: 常知礼。
乙:恩,好名字,讲文明,懂礼仪,以理服人,以礼待人。甲:我在行为上变化也不小呢。乙:是吗?说来听听。
甲:见到老师先问好,遇到同学点头笑。乙:好好好。
甲:吃饭乘车排好队,互相谦让这才对。乙:对对对。
甲:课间文明不追跑,安全游戏记得牢。乙:别忘掉。
甲:不打架来不骂人,团结友爱做得到。乙:很重要。
甲:见到垃圾就弯腰,遇到废纸不放掉。
乙:重环保。
甲:告诉你一个好消息,自从我把陋习抛,文明礼仪做的好,老师表扬同学夸,我还评上文明之星了。
乙:祝贺你啊。甲:承让,承让。
乙:嘿,给你点儿阳光你就灿烂。
甲:同学们,霓南义校是我家,老师同学都爱他。希望大家向我学,遍地都开文明花。
合:遍地都开文明花。
第五篇:父母对孩子严厉是弊大于利
1家长老师反对是因为有的同学的自控能力不好,但是着只是一部分,并不是全部的,所以说这个利弊关系也只是片面的,根本就不全面,所以说上网对于有的人来说是有好处的,但是有的就是有坏处的,但是这个并不是代表着利大于弊,如果说我们的自控能力好的话就不会 2父母的严厉会疏远与孩子之间的感情 3过度严格会改变孩子的一生,使其不能正常成长,没有独自思考和自我判断的能力难道以后你们(父母)七老八十了,还要让你们去下决定。使孩子产生某些心理极端:轻者违反犯罪去监狱住个十来八年或终身监狱里生活(看过度严格的情况而定)重则:自杀。。4影响亲子感情
5打孩子会导致孩子恨父母 使亲子感情疏远:孩子以后不管遇到什么事情,尤其是做错了事后,都不敢跟父母讲。7伤害自尊心
8造成懦弱、自卑的性格:孩子做事时,因为害怕可能会遭到父母的惩罚,所以会思前想后、畏首畏脚;在他人面前时,也会因为害怕做错了会招致父母的责备,不敢流露自己的真性情。导致拘束、紧张情绪 :孩子在父母面前放不开,不敢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9学会撒谎 :因为害怕挨骂,很多孩子想方设法掩盖自己的过失,费尽心思为自己的过失寻找理由,于是就有可能学会撒谎。
10父母只是单纯的想让自己的孩子替自己完成未完成的梦想,所以才会对子女严格要求的。如果真要谈坏处嘛,那就是孩子的空间会少一点哦,也许有的孩子明白父母的苦心,可是有的孩子会不理解,所以。第二个就是有的孩子心理会有压力,慢慢的就会在心里积淀的越来越多。后果会很糟糕,我就不说了。
11会使孩子无形中具有暴力倾向,长大后为人处事呆板刻薄,卜具有幽默细胞,无法和谐友好与他人相处,导致后果严重,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上述仅是我的见解,父母严厉也还是会有那么些优点的。
12孩子就会有逆反心里
一、家长过于严厉,孩子出门后自我放纵 案例一:
多年前,我有个男学生,(我们暂叫他“小章”)父母都是工厂的工人。这孩子长相好,脑子接受能力也不错,常常让初次接触他的人喜欢上。然而时间接触长了之后,你会发现每当打上课铃后,他常常是头发湿漉漉地进教室,不是水,全是汗。起先以为是男孩子调皮,就多次劝告,然而收效不大。随着年级的升高,他活动时的危险动作也就越来越多。有一次,他突然在楼梯上将另一男同学推到,导致那位同学后脑有淤血。当我到他家家访时发现,他家住厂公房(平房),很小。与家长和邻居的交谈中知道,这是一个在家非常听话的孩子,不高声说话,甚至说话还有些结巴。与他奶奶的交谈中得知,孩子的父母对生活现状不太满意,巴望孩子能通过学习改变一切,于是孩子到家后学习完不可以出门玩,不可以看电视。孩子的妈妈性格急躁,孩子一旦出现不能符合父母要求的行为就会遭到训斥和打骂,有时暴躁的母亲甚至手边有什么,就抄起什么家伙向孩子扔去,也不管那扔去的东西是否带来一旦出现不能符合父母要求的行为就会遭到训斥和打骂危险后果,所以孩子在家很文静,很乖巧。案例分析:
小章的严厉型的父母常以强制型的方式,较多地限制孩子的行为,使得孩子在家没有心理放松的时间。到了学校,逃离了父母的监管,他觉得自己自由了,可以痛痛快快地放松自己了,玩得满头大汗可以说是他的一种心理宣泄。因为父母对孩子不计后果的打骂,使得孩子觉得这是一种正常的事情。因此,当他推楼梯上的同学,当时也一定不会考虑到什么后果。
二、家长过于严厉,导致孩子爱说谎 案例二:
刚刚送走的一批毕业生中,有位小徐同学,是一位家庭条件比较好,父母也有一定文化水平的孩子,然而完全可以学好文化知识的他常常不做作业,常常考试成绩倒数,更为严重的是爱撒谎。只要犯了错误,在老师目前是老老实实认错,但一到家长面前,马上改口。常常让家长误认为老师错怪了他孩子。小徐同学的一张成绩较好的试卷可以用来代替成绩差的试卷让父母签几回字,一次给父亲签,一次给妈妈签,谎言让全家皆大欢喜。一次错误之后,我要打电话戳穿他的谎言,他留着眼泪苦苦央求:“求求你了,爸爸会打死我的!”直到老师让问题越来越严重的小徐写下所犯错误,他父母亲眼见到后才转变了对老师的看法,才知道儿子说谎的严重程度。案例分析:
小徐父亲以“痛打”的方式对待犯错误的儿子,使得小徐不敢告诉家长真实的学习情况,更不敢将学校犯的错误如实的讲给父母听。于是,他开始说谎了。在初次说谎后,他发现谎言带给他不一样的结果,因而说谎的次数多了起来。他又从说谎中发现表面严厉的父母不善于与老师沟通,对自己的谎话十分相信,因此他的谎话越说越多,越说越圆滑。归根究底,是严厉而又轻信的父母给了他撒谎的肥沃土壤。
三、父母过于严厉,导致孩子不自信 案例三:
班上有个女生,眼睛亮闪闪的,说话口齿清楚,很讨人喜欢。一段时间的接触后,发现她课上很少举手发言,即便想发言,也总是手时而举、时而放,还不是地用眼睛去瞟另外一位同学。做数学题时,握着的笔迟迟不写,还常常要看看身边的同学作业本。经过观察、谈话发现,她是会做数学题的,语文课上的问题也思考了,答案常常也是正确的,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原来,她的爸爸对她要求比较高,要她每次全对,不然会很不高兴。用孩子的话说;“我爸爸就喜欢我考100分。” 案例分析:
父亲的高标准、严要求,使得这个女生在回答问题前,在下笔写数学得数前,会不由自主地问自己:“我答的对吗?”“我算的对吗?”对答案准确率的不确定,导致这位女生不敢举手了,不敢下笔了。她在完成学习任务时变得焦虑起来了,不自信了。总结:
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严厉的出发点是好的,希望孩子能把事情做好,能将来有出息。然而他们的严格要求做过了头,导致孩子见到这样的家长,心里就有些畏惧,心理也就发生了一些变化。跟孩子讲道理,充分肯定孩子的长处,循循善诱,认真冷静地帮助孩子分析错误的原因,对孩子的过错予以纠正。今后孩子再犯错误时,就会如实地大胆地讲给家长听,求得家长的帮助,使自己减少犯错误的机会,每个家长都应当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
从不利的一方来讲,我觉得可以谈教育方式。教育子女的方式有很多,孟母三迁、岳母刺字、曾子杀猪等等,都对小孩起到了终生的影响,严厉本就不是最好的选择。由于封建礼教的束缚和古时人民文化水平的局限,有文化的家长信奉【棍棒出人才】的教育方式,没文化的家长为了保持自己的权威也往往选择直接、粗暴的压迫式严管,这与西方的教育理念截然不同。虽然严厉的教育下也出了人才,但是这种方式对孩子的身心成长也造成了很大的创伤。现代的科学调查应该有大量数据证明,缺少关怀和温和交流方式家庭,儿童出现心理问题的纪律大大增加。所以家长应该以相互理解、沟通的方式,平等的和孩子相处,这样才能使孩子的心灵健康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