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心理 学考试试卷

时间:2019-05-11 20:43: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学教师心理 学考试试卷》,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学教师心理 学考试试卷》。

第一篇:中学教师心理 学考试试卷

2012年贵州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心理学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30分)

1、把人的发展的可能性转化为发展的现实性,为人的发展提供现实根基与资源的是(B)

A、遗传

B、环境

C、个体的能动性

D、教育

2、一位学生这样来管理自己的学习,“如果我能在40分钟内完成好学习任务,那么就出去

和玩。”这里他所运用的是(C)

A、外部强化

B、替代强化

C、自我强化

D、负强化

3、在西方,提出“产婆术”的是(A)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

D.智者

4、在受教育者的整个素质结构中占据统治地位的素质是(A)

A.思想政治素质

B.道德素质

C.文化素质

D.生理素质

5、在解决问题时,强调速度而非精度任意球认知风格是(A)

A、冲支型

B、反思型

C、场依存型

D、场独立型

6、一位学生这样来管理自己的学习,“如果我能在40分钟内完成好学习任务,那么就出去和玩。”这里他所运用的是(C)

A、外部强化

B、替代强化

C、自我强化

D、负强化

7、学生学完汉语拼音后,学习英语单词发音感觉比较困难。其中,汉语拼音对英语单词的学习的影响属于(B)

A、正迁移

B、负迁移

C、一般迁移

D、逆向迁移

8、教师在讲述课文时,不仅通过精彩丰富的语言将文字变成画面,而且力求将学生导入到相应情境之中,增强学生情感体验进而提高学习效果。这主要体现了情绪对认知的(C)

A、动机性功能

B、信号性功能

C、感染性功能

D、保护性功能

9、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认知发展的前运算阶段处于(B)

A、0-2

B、2-7

C、7-11

D、11-1510、在托尔曼的迷宫实验中,白鼠在没有获得强化前,学习已经发生了变化,这种现象称为

(C)

A、操作性行为

B、辨别学习

C、潜伏学习

D、获得

11、内发论者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A)。

A.人自身的内在需要

B.社会环境的要求

C.教育要求的内化

D.个体的理想和目标

12、“形式训练说”所讨论的迁移实际上属于(D)

A、正迁移

B、负迁移

C、特殊性迁移

D、普遍性迁移

13、“最近发展区”理论假设的提出者是(B)。

A.赞可夫

B.维果茨基

C.皮亚杰

D.布鲁纳

14、把“基因复制”看做是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的是(A)。

A.威尔逊

B.格赛尔

C.华生

D.洛克

15、班主任采取通过全班同学讨论协商建立行为准则并约束行为的方式来实现课堂管理。这

种管理利用的是(B)

A、群体凝聚力

B、群体规范

C、课堂气氛

D、从众

二、名词解释(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6、个体身心发展

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的方面变化的过程。

17、非正式学生群体

非正式学生群体是指既没有正式规定建立,也无需任何人批准同意,由有关学生自愿组合而成的学生群体。

18、迁移

迁移一词最初来源于桑代克,他把迁移定义为先前的学习对后续学习的影响。现在人们普遍认识到这样定义的局限,而把迁移定义为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19、创造性思维

是应用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了新的思维产品的思维活动。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对的打×错的打√,共10分)

20、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序列是学与教而不是教与学。【√】

21、布鲁纳强调学生学习的最佳方式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22、非正式学生群体可称之为学生集体。【×】

23、测验信度是指测验的真实性、正确性。【×】

24、阿Q精神是认同作用的一个典型。【√】

25、聚合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

26、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条件有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

27、适当的过度学习会阻碍知识的保持。(×)

28、概括是理解抽象的科学知识的起点。(×)

29、学习策略可以分为认识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等三个方面。(√)

30、中学阶段是理想、动机、兴趣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世界观从萌芽到形成的重要阶段,是品德发展和行为选择的重要阶段。(√)

四、简答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31、简述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有以下七点:

(1)教育与心理发展的关系

(2)学习心理(3)教学心理

(4)评定与测量(5)个别差异

(6)课堂管理(7)教师心理

32、简述心理学健康的标准

答:1.对现实的有效知觉。

2.自知自尊与自我接纳。

3.4.5.6.自我调控能力。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人格结构的稳定与协调。生活热情与工作高效率。

33、结合实际阐述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一)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为了有效的设置问题情境教师应做到:

熟悉教材:设置问题情境的基础

了解学生:因人而异的设置问题情境

贯彻始终:讲清重点、理清脉络、留下悬疑。

(二)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三)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学习结果的反馈,就是将学习的结果信息提供给学生,包括学生自我反馈和教师反馈。多使用“双向反馈”:教师à学生à教师

恰当使用表扬和批评:表扬多于批评,因人而异。

(四)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当把成功归因为内部、稳定和可控因素时对个体影响较大

当把失败归因为外部、不稳定和不可控因素时对个体影响较小

教师要教会学生正确的对成败进行归因

34、简述意义学习的基本条件。

①学习者具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②学习材料具有逻辑意义

③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具有适当的观念

五、论述题(本题共2小题,每题12分,共24分。)

35、直观性原则是中小学教学最为常用的教学原则。

直观性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为学生提供有关的、事实、实物和形象,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直接经验,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形成新概念、发展智力和思想品德等奠定基础。

直观一般包括三大类,即实物直观,模像直观,语言直观。

贯彻直观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第一,要根据中学学科的特点和实际,恰当地选择直观手段。

第二,直观教具要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

第三,运用直观教具要和语言讲解结合起来。

36、对于学生在课堂上的违规行为,教师常采用不同的办法进行处理。下面是3个实例,请

用行为主义学习观点,分析说明各实例中处置学生不当行为的教育措施的心理学依据(即采用的行为矫正策略)。

例一:课间,学生张明和王林吵架。前来上课的老师厉声制止,毫无效果,围观的学生越来

越多。老师于是决定用8分钟时间让两个学生吵个够,而让其他学生在一旁静观。结果两个学生很快就不再吵架了。

例二:肖云上课总是不遵守课堂纪律,经常干扰同学的学习。他多次承诺改,很快又重犯。

今天上课时,他趁李军站起来回答问题时不注意,抽掉李军的椅子使其重重地摔了一跤。老师这里严肃宣布,取消肖云很期待的和全班同学一起去春游活动的资格。

例三:对于平时课堂上经常讲闲话的学生,一旦他在某节课不讲闲话,老师就及时予以表扬。上述3个实例中对学生不当行为的处置措施,集中体现了行为主义学习观点在学校教育中的运用。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把个体行为改变的过程视为条件反射的形成与消除过程,而影响这一过程的重要条件是强化、惩罚和消退等外部条件。

例一中教师运用的方法是餍足法(过度满足法)。他在采用其他方法无法终止学生违规行为的特殊情况下,让学生过量的重复其原有行为,使其因得不到强化、失去意义而自动消退。

例二中教师运用的方法是代价法(负惩罚或取消惩罚)。该学生违规行为多次发生,现为促

使他放弃,教师采用违反了要付出代价的惩罚性措施,来使其错误行为发生的概率降低。例三中教师运用的方法是强化法(正强化)。他对平时在课堂上经常讲闲话的学生“不讲闲

话”的表现,及时予以表扬,实际是通过强化与学生原有错误行为不相容的行为,来制止学生的错误行为,并培养其良好的行为习惯。

第二篇:山西省中学教师《教育心理学》练习题:教学设计考试试卷

山西省中学教师《教育心理学》练习题:教学设计考试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29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 1 个事最符合题意)

1、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标志是____ A:胆汁质 B:多血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2、”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表明了教师劳动的。A:创造性 B:复杂性 C:示范性 D:长期性

3、描述性研究方法不包括____ A:观察法 B:自然实验法 C:个案法 D:调查法

4、动机和目的关系开始出现间接化的时期是____ A:幼儿初期 B:幼儿中期 C:幼儿期 D:学龄初期

5、迁移的实质是__。A.新旧经验的整合过程 B.新旧知识的同化 C.新旧知识的顺应 D.新旧经验重组

6、在课程发展的整个过程中,关键的环节是()A:课程计划 B:课程实施 C:课程评价 D:课程设计

7、人们常说“聪明早慧”“大器晚成”是指个体身心发展具有()。A.阶段性  B.互补性  C.不平衡性  D.差异性

8、对教师追究其教育法律责任的形式主要有__。A.扣押教师资格 B.通报批评 C.降职或撤职 D.行政处分或者解聘

9、一般来说,学习一篇文章之后,对这篇文章的记忆效果__。A.中间部分内容记忆效果最好 B.开头部分内容记忆效果最好 C.头尾部分内容记忆效果最好 D.结尾部分内容记忆效果最好

10、提出”试误一联结”学习理论的是()。A.华生 B.斯金纳 C.巴甫洛夫 D.桑代克

11、通过一定的榜样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或学习行为倾向是____ A:直接强化 B:自我强化 C:负强化 D:替代强化

12、《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要有计划、有步骤的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并把其责任交给__ A.国家 B.地方 C.学校 D.家长

13、复述策略属于__ A.元认知策略 B.资源管理策略 C.精加工策略 D.认知策略

14、如果一个人确信某种紧张情境不能改变或控制时,()就取代焦虑成为主要的症状。A:抑郁 B:强迫 C:恐怖 D:紧张

15、以下哪种现象反映的是经典条件反射()。A.杯弓蛇影 B.鹦鹉学舌 C.四面楚歌 D.望梅止渴

16、”严师出高徒”、“棍棒出孝子”等谚语在我国广为流传,这是下面哪种理论的观点对人们的教育方式的影响结果? A:遗传决定论 B:环境决定论 C:辐合论 D:平行论 E:重视个别差异

17、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是在____ A:1856年 B:1860年 C:1862年 D:1866年

18、孔子提出“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和而不同”反映了中华文化具有的特点。

A:民族性 B:阶级性 C:妥协性 D:包容性

19、掌握启发性原则教学的首要问题是。A:发扬教学民主 B:启发学生独立思考 C: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D: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20、小学生常常出现好心办坏事的现象,其原因主要是____ A: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 B:教育者与德育内容之间的矛盾 C:受教育者与教育内容之间的矛盾

D: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和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21、在试误学习的过程中,任何刺激与反应的联结,一经练习运用,其联结的力量逐渐增大,而如果不运用,则联结的力量会逐渐减少,这符合下列哪一条学习规律____ A:练习律 B:效果律 C:准备律 D:首因律

22、重视科研对教学的影响有__。A.有助于在教学中倾注自己的感情 B.有助于对问题的深入分析 C.促使教师激励学生的探索精神 D.改善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 E.促使教师形成良好的品质

23、下列对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影响最大的是()A:赤壁之战 B:官渡之战 C:三顾茅庐 D:七擒孟获

24、下列哪个机关无权制定地方性法规 A.重庆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B.西宁市人民代表大会 C.深圳市人大常务委员会 D.广东省人民政府

25、传染病是由引起的一类疾病。A:病原体 B:细菌 C:病毒 D:微生物

26、某生学习成绩较差,却经常在同学面前炫耀自己的父亲是××级干部,以求得心理满足。这是心理防御方式的表现。A:升华 B:补偿 C:退行 D:转移

27、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创造美的情境来感染和熏陶学生的方法是()。A.谈话法 B.说理法

C.情感激励法 D.榜样法

28、以人的先天禀赋为基础,通过师资训练和自我提高而形成的身心特征与职业修养称为教师的____ A:教师素质 B:心理素质 C:教学能力 D:教育机智

29、在履行教育教学义务的活动中,教师必须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最主要、最基本的是要坚持()A:团结协作 B:教书育人 C:严谨治学 D:爱岗敬业

二、多项选择题(共29题,每题的备选项中,有 2 个或 2 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 个错项。)

1、”寓教于乐”实际上就是幼儿教育的体现。A:游戏化方法 B:生活化方法 C:移情法 D:直接法

2、《教育规划纲要》指出了我国当前教育的战略主题,其中包括以发展()为重。A:素质教育 B:德育 C:能力

D:全面发展

3、采取一个模式,用一个标准要求学生,这根本上是对教育上的()的关系及其意义缺乏正确的认识所致。A:自然性与社会性 B:受动性与能动性 C:共性与个性

D:方向性与现实性

4、班主任工作的首要任务是____ A:促进全班学生的全面发展 B:建立班集体

C:培养学生健康的精神和民主作风 D: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

5、近代社会引起了教育的巨大变化,其表现包括。A:公立教育系统的建立 B:教育的世俗化

C:初等义务教育的实施 D:教育的终身化

E: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

6、教育目的是社会需求的集中反映,它集中体现了()A:教育的性质 B:教育的任务 C:教育的内容 D:教育的规律

7、中学高级、一级教师职务聘任由__聘任。A.国 家教育部 B.省级教委

C.地市一级教育局 D.县级教育局 8、19世纪初,资产阶级为了适应生产的需要,扩大了教育对象,采用了班级授课的教学组织形式,实施了“()”,使劳动人民的子女有了一定的受教育的机会。A:高等教育 B:宗教教育 C:普及教育 D:骑士教育

9、在一次选拔赛中。有评委给所有参赛者都投了通过票。由此可以必然推出的是____ A:所有参赛者都至少得了一张通过票 B:所有的参赛者都通过了 C:有评委没有投参赛者通过票

D:对所有的参赛者投通过票不止一个评委

10、一般说来,__被认为不属智力范畴。A.人际交往能力 B.学习能力 C.言语能力 D.运算能力

11、国内外许多研究证明,儿童在学前阶段通过教育已经能够认识一定数量的字了,所以至少在学前班可以进行“小学化”的识字教育。这种做法____ A:有道理,通过提前识字可以促进儿童的发展 B:违背“发展适宜性原则”,不应该这么做 C:在条件好的城市幼儿园大班可行

D:可行,因为提前学习知识有利于儿童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提高自信心

12、具体运算阶段的思维特征有__。A.多维思维 B.思维的可逆性 C.去自我中心 D.命题思维 E.具体逻辑推理

13、教师的专业化尝试是从——开始的。____ A:16世纪 B:18世纪 C:15世纪 D:17世纪

14、德育的形式有__。A.家庭德育 B.学校德育 C.社会德育 D.社区德育

15、_____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内容。__ A.热爱学生 B.为人师表

C.热爱教育事业 D.尊重学生

16、下列归因因素中,属于外部而稳定因素的是__。A.能力 B.努力 C.任务难度 D.运气 17、20世纪80年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自我效能感理论,他认为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最主要因素是个体自身行为的__。A.成败经验 B.自我强化 C.自我监督 D.结果期待

18、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的比较稳定的独特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是____ A:气质 B:性格 C:兴趣 D:能力

19、布鲁纳在1994年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总结为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以及()A:社会文化研究 B:家庭环境研究 C:学校环境研究 D:班级气氛研究

20、在教学技能训练的程序中,练习者获得反馈信息的环节是__ A.讲解和示范 B.设计和练习C.表演 D.评价

21、西方首先强调儿童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的是____ A:兴趣

B:认知内驱力 C:求知欲 D:成功感

22、提出“白板说”观点的教育家是()A:洛克

B:裴斯泰洛齐 C:卢梭

D:亚里士多德

23、德国通过洪堡教育改革,为德意志的统一和腾飞奠定基础:美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教育改革,帮助美国最终跻身世界第一的强国;苏联通过教育改革,经济在50-70年代与美国分庭抗礼„„这些事实都说明,教育对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A:生产力

B:政治经济制度 C:文化实力 D:科技实力

24、教师的根本职能是()。A.热爱学生 B.严谨治学 C.为人师表 D.教书育人

25、根据强化的性质和目的,可以把强化分成____ A:自然强化物和人为的近似强化物 B:积极强化和消极强化 C:正强化和负强化 D:强化和惩罚

26、某生学习成绩较差,却经常在同学面前炫耀自己的父亲是××级干部,以求得心理满足。这是心理防御方式的表现。A:升华 B:补偿 C:退行 D:转移

27、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创造美的情境来感染和熏陶学生的方法是()。A.谈话法 B.说理法

C.情感激励法 D.榜样法

28、以人的先天禀赋为基础,通过师资训练和自我提高而形成的身心特征与职业修养称为教师的____ A:教师素质 B:心理素质 C:教学能力 D:教育机智

29、在履行教育教学义务的活动中,教师必须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最主要、最基本的是要坚持()A:团结协作 B:教书育人 C:严谨治学 D:爱岗敬业

第三篇:山西省中学教师《教育心理学》练习题:教学设计考试试卷

山西省中学教师《教育心理学》练习题:教学设计考试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27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 1 个事最符合题意)

1、渴望同伴接纳自己,希望自己得到老师的表扬,这种表现反映了幼儿()。A.自信心的发展  B.自尊心的发展  C.自制力的发展  D.移情的发展

2、《儿童权利公约》规定,缔约方为确保儿童的福祉,应采取一切适当的立法和行政措施。各相关部门和机构在制定相关政策和落实中以儿童利益作为首要考虑。A:最大化 B:最优化 C:受保护 D:最优先

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确立了我国教育发展的战略性目标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A: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B:进入高等教育强国行列 C:进入继续教育强国行列 D:进入幼儿教育强国行列

4、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包括____ A:康德 B:苏格拉底 C:赫尔巴特 D:柏拉图

5、在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中,要尽可能的选择那些有利于年轻一代健康成长、积极向上的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这属于教育心理学研究中的()原则。A:客观性 B:整体性 C:发展性 D:教育性

6、第一次提出“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的国家法律文件是__ A.《教师资格条例》 B.《教师资格认定的过渡办法》 C.《〈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7、教育可以__民主。A.促进 B.干扰 C.决定 D.带来

8、(2010年,河南)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 A:生产力

B:政治经济制度 C:上层建筑 D:科学技术

9、个别教师私拆、毁弃学生的信件、日记的行为侵犯了学生的__。A.公正评价权 B.隐私权

C.人格尊严权 D.名誉权

10、师生之间的基本关系是()。A.社会关系 B.教育关系 C.心理关系 D.互动关系

11、国家实行教科书审定制度。教科书的审定办法由()规定,未经审定的教科书,不得出版选用。A:县级教育行政部门 B:地市级教育行政部门 C:省级教育行政部门 D: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

12、儿童心理发展存在关键期,这一概念由首先提出。A:皮亚杰 B:劳伦兹 C:桑代克 D:班杜拉

13、在现代社会中,影响一个国家盛衰强弱的关键因素是__。A.科技 B.经济 C.综合国力 D.教育

14、幼儿园教学活动渗透在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项活动之中,反映了幼儿园教学活动的。A:广泛性 B:计划性 C:多样性 D:平等性

15、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开始形成的教育论的是。A:《学记》 B:《普通教育学》 C:《大教学论》 D:《教育论》

16、学风、校风、校规、校纪等属于校园文化中的()A:物质文化 B:制度文化 C:教师文化 D:学生文化

17、墨家以为教。A:“弃圣绝智” B:“兼爱”和“非攻” C:“弃仁绝义” D:“克己复礼”

18、下列关于学生学习的表述,错误的是()A: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

B:学生的学习主要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 C:学生所参加的学习是一种规范化的学习D:学生的学习大部分是离开教师独立进行的

19、《蝉的歌唱》的作者是具有“昆虫的荷马”美称的法布尔,他的国籍是____ A:美国 B:法国 C:英国 D:苏联

20、决定教育领导权的是。A:生产力 B:科学技术 C:文化

D:政治经济制度

21、根据一定的要求和标准,对学生的思想言行做出判断的德育方法是____,它是对品德发展的____手段。A:说服教育法促进 B:榜样示范法推动 C:陶冶教育法强化 D:品德评价法强化

22、根据记忆时意识参加的程度,可以将记忆分为外显记忆和。A:长时记忆 B:内隐记忆 C:程序性记忆 D:工作记忆 E:重视个别差异

23、__可用来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回忆,且可将学生的猜测可能性降到最小。A.选择题 B.是非题 C.论文题 D.填空题

24、班级管理常见的几种模式有____ A:常规管理、平行管理、民主管理、目标管理 B:制度管理、平行管理、民主管理、目标管理 C:制度管理、交叉管理、民主管理、目标管理 D:制度管理、交叉管理、教师管理、目标管理

25、斯巴达和雅典两种教育体系出现于欧洲的__。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26、下面是关于“丝绸之路”的有关知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__ A.丝绸是当时作重要的运输品 B.时间始于我国的唐代

C.从长安一直到到地中海国家 D.是商贸之路也是文化交流之路

27、学习一种新材料时运用联想假借意义,对记忆有帮助的这种方法称为____ A:语义联想 B:视觉想象 C:关键词法 D:谐音联想法

二、多项选择题(共27题,每题的备选项中,有 2 个或 2 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 个错项。)

1、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__。A.管理 B.引导 C.控制 D.交往

2、下列哪种情感不属于儿童的高级情感__ A.道德感 B.归属感 C.美感 D.理智感

3、《教育法》规定公民“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这体现了素质教育的()

A:全体性 B:发展性 C:基础性 D:全面性

4、教育教学工作应当注重培养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A: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B:团队合作的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C: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D: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5、”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裨性的联系”属于____ A:接受学习B:发现学习C:意义学习D:机械学习

6、能够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前提的因素是__.A.成熟 B.遗传素质 C.环境 D.教育

7、根据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规定,各缔约国应采取措施保障儿童获得保健服务的权利,确认儿童有权享受。(2013年上半年统考)A:成人同等水平的健康 B:可达到的最高标准的健康 C:可达到的最低标准的健康 D:社会平均水平的健康

8、学生在学校中的学习活动的本质与规律,探讨学生学习与一般成人学习的不同之处的学习是____ A:人和动物的学习B:人类的学习C:学生的学习

D:知识和技能的学习

9、能够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前提的因素是____ A:成熟 B:遗传素质 C:环境 D:教育

10、教育发展的基础条件是()A: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 B:人口的增长 C:文化的发展

D:科学技术的发展

11、对于成功或失败进行归因时,属于个人内部稳定的不可控因素的是____ A:能力 B:运气 C:努力

D:任务难度

12、”学不躐等”、“不凌节而施”体现了教学的____ A:直观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13、儿童认知发展到具体运算阶段的标志是()A:多维思维 B:思维的可逆性 C:具体逻辑推理 D:守恒观念形成

14、小明既想取得好成绩,又想出去玩,这属于。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 C:趋避冲突

D:多重趋避冲突

15、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任务的是()。A.避免失败者 B.力求成功者 C.自我实现者 D.追求荣誉者

16、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学生能力上的差异并不能决定他们能否成功掌握教学内容,而是在于他们的____ A:学习积极性 B:学习自觉性 C:要花多少时间 D:智力水平

17、温故知新属于学习迁移中的。A:正迁移 B:负迁移 C:顺向迁移 D:逆向迁移

18、在学习与教学过程中,____日益成为教育心理学研究所关注的一项独特的课题。A:学生 B:教师 C:教学内容 D:教学媒体 E:教学环境

19、引导个体的行为朝向一定目标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称为__。A.内驱力 B.需要 C.期望 D.诱因

20、某学生活泼、好动、乐观、灵活,喜欢交朋友,爱好广泛,但稳定性差,缺少耐性,见异思迁。他的气质类型属于。A:多血质 B:胆汁质 C:黏液质 D:抑郁质

21、文化发展和教学内容的变化关系是__。A.文化发展在前,教学内容变化在后 B.同步进行

C.二者没有直接的关系

D.教学内容变化在前,文化发展在后

22、最初社会性微笑发生的标志是()的出现。A.有差别的微笑 B.出声的笑 C.诱发性的笑 D.自发性的笑

23、小学教育所处的年龄段一般称为期。A:幼儿 B:童年 C:少年 D:青年

24、在教学过程中关于学生的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____ A:学毕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间接经验

B:学习间接经验必须以学生个人的直接经验为基础 C:间接经验即学生通过亲自活动、探索获得的经验 D:防止忽视系统知识传授或间接经验积累的偏向

25、不但关心自己在行动中是否符合道德标准,而且开始关心别人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标准,由此产生相应的情绪,这是____幼儿道德感发展的表现。A:小班 B:中班 C:大班

D:小学低年级

26、下面是关于“丝绸之路”的有关知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__ A.丝绸是当时作重要的运输品 B.时间始于我国的唐代

C.从长安一直到到地中海国家 D.是商贸之路也是文化交流之路

27、学习一种新材料时运用联想假借意义,对记忆有帮助的这种方法称为____ A:语义联想 B:视觉想象 C:关键词法 D:谐音联想法

第四篇:安徽省中学教师《教育心理学》练习题:教学设计考试试卷

安徽省中学教师《教育心理学》练习题:教学设计考试试卷

本卷共分为2大题60小题,作答时间为180分钟,总分120分,80分及格。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60分。)

1、著名的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告诉我们,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对学习效果的提高。A:也是中等 B:不利 C:关系不大 D:最有利

2、智力的个体差异包括智力发展水平差异和智力()差异。A:类型 B:强弱 C:高低 D:方式

3、由于一个学生进步明显,老师取消了对他的处分,这属于()A:正强化 B:惩罚 C:负强化 D:消退

4、教师职业技能的核心内容是__ A.教育能力 B.教育技能 C.教学能力 D.教学技能

5、所形成的动作方式对各种变化的条件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动作的执行达到高度的完善化和自动化,这指的是__ A.操作的熟练阶段 B.操作的整合阶段 C.操作的模仿阶段 D.操作的定向阶段

6、自主学习的重要含义就是()A:独自学习B:自由学习C:主动学习D:个体学习

7、对学生爱之深、恨之切,说明教育爱缺乏__。A.人道性 B.广泛性 C.纯洁性 D.理智性

8、下列属于创新教育的是()A:心理创新教育 B:和谐教育 C:赏识教育 D:愉快教育

9、教师在直观教学时,应用“变式”方法韵目的在于。A:激发兴趣 B:引起注意 C:丰富想象力 D:分化概念

10、供给幼儿足够的实物材料,创设一定的环境,引导他们按一定的要求和程序,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进行学习的方法是。A:操作法 B:实验法 C:观察法 D:参观法

11、人的学习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巴说以及用手写等,这种识记表现的是____ A:有意识记 B:整体识记 C:过度学习

D:多种感官参与 E:排除相互干扰

12、人口的职业结构制约着教育的__。A.专业结构 B.布局结构 C.层次结构 D.需求结构

13、从教学过程的特点看,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A:社会经验 B:直接经验 C:间接经验 D:生活经验

14、《论语》中有言:“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其中,“诗可以兴”的意思是()

A:诗可以使人读了之后心情愉悦 B:诗可以表达诗人兴奋的心情 C:诗具有启发鼓舞的感染作用

D:诗歌应当用“兴”的方法来表达思想感情

15、”亿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和“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是唐代一位著名诗人的诗句。这位诗人最有可能是()A:陈子昂 B:孟浩然 C:杜甫 D:杜牧

16、布卢姆认为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可以分为六个不同水平的层次,其中最高水平的认知教学目标是__ A.应用 B.分析 C.评价 D.综合

17、教师期望效应是由____研究发现的。A:皮格马利翁 B:勒温 C:罗森塔尔 D:夸美纽斯

18、我国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__。A.《论语》 B.《学记》 C.《礼记》 D.《论演说家的教育》

19、总体来看,小学生的品德发展是从依附性向自觉性、从外部监督向自我监督、从服从型向习惯型过渡,发展较为协调和平稳,但是也存在着关键年龄,其关键年龄大致在__。A.8岁 B.9岁 C.10岁 D.11岁

20、The seaside here draws a lot of tourists every summer.Warm sunshine and soft sands make____ it is. A:what B:which C:how D:where

21、我国《教育法》规定,教师拥有的权利包括:教育教学权、科学研究权、管理学生权、获取报酬待遇权、民主管理权和()权等六项。A:进修培训 B:调查研究 C:参与决策 D:培养学生

22、下列哪项既是教师道德的核心,也是教师高尚道德素养的自我表现__ A.热爱学生

B.加强自身道德修养 C.热爱劳动

D.热爱教育工作

23、人力资本论是由____提出的。A:赫尔巴特 B:舒尔茨 C:杜威 D:马克思 E:华勒

24、学生的思想品德发展的基本动力是__ A.活动和交往 B.心理内部的矛盾 C.道德情感 D.道德意识

25、我国幼儿教育的基本出发点是()A:对幼儿实施全面发展教育 B:对幼儿开展智力教育 C:保护幼儿健康成长 D:对幼儿进行道德教育

26、弗洛伊德认为,人格包含本我、自我与超我三种成分,人格中的最高部分是(),它遵循的是至善至美原则,是人格的社会成分。A:本我 B:自我 C:超我 D:理想我

27、”真正有效的教育目的必须是内在于教育或通过教育过程去实现的目的”,并且教育无“过程之外”的目的。这一观点属于()A:神学的教育目的论 B: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C: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D:教育无目的论

28、因校舍使用不当或失修造成房屋倒塌造成学生伤亡事故的,主要责任人应追究____ A:行政法律责任 B:民事法律责任 C:刑事法律责任 D:违宪法律责任

29、某一测验在多次施测后所得到的分数的稳定、一致程度是__。A.信度 B.效度 C.区分度 D.难度

30、在触电的处理中,尽快切断电源和脱离电源、、立即送往最近的医院抢救是非常重要的三步。A:找东西挑电线 B:打119电话

C:按压心脏和进行人工呼吸 D:让婴幼儿躺在床上面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题的备选项中,有 2 个或 2 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 个错项。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 0.5 分,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以目的和目标的概括程度为依据,教育方面,可以分为四种目的层次 A:教育目的(总目标)B:培养目标 C:课程目标 D:职业目标 E:教学目标

2、下列中,教育的哪一方面并不受政治经济制度所决定____ A:教育的方法与手段 B:教育的领导权 C:受教育的权利 D:教育目的的确立

3、皮亚杰认为,11---15岁的儿童认知发展处于__ A.思维准备阶段 B.思维阶段

C.感觉运动阶段 D.抽象思维阶段

4、学习一种新材料时,运用联想假借意义多对记忆有帮助的这种方法称为__。A.语义联想 B.视觉想象 C.关键词法 D.谐音联想法 5、1938年,德国人____在用慢中子轰击铀核时,首次发现了原子核的裂变现象。并放出新的中子 A:哈恩 B:查德威克 C:卢瑟福 D:麦克斯韦 6、20世纪50年代末以美国教育家布鲁纳为代表提出来的课程理论是 A:学科课程理论 B:结构主义课程论 C:实用主义课程论 D:综合课程论

7、西方古代以其雄辩和青年与智者的问答法著名的教育家是()A:柏拉图 B:苏格拉底 C:亚里士多德 D:昆体良

8、心理学研究的具体任务包括。A:描述和测量 B:解释和说明 C:预测和控制 D:探索和发现 E:个体差异

9、下列因素属于学习环境的设置的有__。A.流通的空气 B.适宜的温度 C.空间范围 D.室内布置

10、群体内聚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__ A.群体成员对群体目标的认同 B.群体的领导方式

C.群体成员对群体的信奉程度 D.外部影响

11、()常常成为衡量一个班级集体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它是指群体对每一个成员的吸引力。A:群体凝聚力 B:群体规范 C:群体气氛 D:人际关系

12、教育的心理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A:利托尔洛 B:沛西·能 C:孟禄 D:达尔文

13、(一)(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著名哲学家黑格尔当年从神学院毕业的时候,他的老师给他写过一则评语:“黑格尔,健康状态不佳。中等身材,不善辞令,沉默寡言。天赋高,判断力健全,记忆力强。文字通畅,作风正派,有时不太用功,神学有成绩,虽然尝试讲道不无热情,但看来不是一个优秀的卫道士。语言知识丰富,哲学上十分努力。”你认为应该怎样给学生写评语__[不定项选择题] A.写给学生看 B.写给“这个人”

C.体现一定的“教育性” D.鼓励学生

14、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主要有三种直观方式,即()A:感性直观 B:实物直观 C:本质直观 D:模象直观 E:言语直观

15、在语言课上加上好听的歌曲,在体育游戏中加上故事,在数学课上加上绘画„„,这体现了()A:教育目的的综合性 B:教育内容的综合性 C:教育制度的综合性 D:教育手段的综合性

16、”阳关大道”原指通往哪里的道路____ A:东海 B:西域 C:南国 D:中原

17、学校进行德育的最基本的途径是__。A.政治课和其他学科教学 B.劳动

C.共青团活动 D.班主任工作

18、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反映教师劳动的哪种特点____ A:主体性 B:创造性 C:间接性 D:示范法

19、一位教育工作者的真正威信在于他的__。A.权利 B.威严 C.权威

D.人格力量

20、CAI优点体现在__。A.交互性 B.即时反馈

C.以生动形象呈现信息 D.自定步调 E.同步教学

20、CAI优点体现在__。A.交互性 B.即时反馈

C.以生动形象呈现信息 D.自定步调 E.同步教学

21、盲人的触觉、听觉特别敏锐,自幼瘸腿的人心灵手巧,这种常见的心理防卫形式是__。A.补偿 B.转移 C.投射

D.反向作用

22、制度化教育建立的典型表现特征是____(甘肃省)A:学校的产生 B:学制的建立

C:课外、校外活动 D:共青团少先队活动

23、某初级中学为追求升学率.将年级成绩最差的三名学生除名。该中学侵犯了未成年学生的____ A:人格尊严 B:隐私权 C:受教育权 D:人身自由权

24、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__。A.弗洛伊德 B.威尔逊 C.格塞尔 D.皮亚杰

25、我国小学现行的领导体制是。A:校长负责制 B:教师负责制 C:党支部负责制 D:学生负责制

26、儿童的发展从身体的中部开始,越接近躯干的部位,动作发展越早,而远离身体躯干的肢端动作发展较迟,这是儿童动作发展中的。A:从上至下的规律 B:由近而远的规律 C:由粗到细的规律 D:由头至尾的规律

27、学生学习的一般特点是()A.接受性 B.间接性 C.方向性 D.连续性 E.模仿性

28、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建造于()A:秦朝 B:汉朝 C:隋朝 D:唐朝

29、取款机:银行职员 A:收音机:播音员 B:售货机:营业员 C:学习机:辅导员 D:读卡机:售票员

30、青年期内驱力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动机。A:认知内驱力 B:自我提高内驱力 C:附属内驱力

D:社会发展的内驱力 E:学习内驱力

第五篇:浙江省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考试资料

绪论

考试内容:

一、基本概念:教育学

二、基本问题:

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2.教育学的创立标志,各学者所作出的贡献 3.马克思主义教育与其他学派教育学的区别 4.学习研究教育学的价值

0910一个单选和一个简答1.简述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基本观点0904两个单选一个名解5.实验教育学0810三个单选一个多选(共5分)0804简答:中学教师为什么要学习教育学?一个单选一个多选(共8分)0710一个单选和简答1.简述教育学创立的标志。0704只有一个单选2分 0610两个单选共四分一个多选一分名解5.文化教育学 0604三个单选共3分0510三个单选一个多选共4分0504三个单选一个多选0410一个单选简答1.教育学创立的标志是什么? 0404名解1.教育学 0310简答5.教育学创立的标志是什么? 0210简答1.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0204简答1.学习教育学有什么样的价值? 具体内容:

第一节 教育学的概念及其对象

一、教育学的概念:

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二、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问题

第二节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学的萌芽 选择题型(补充)

(1)中国古代的教育学思想(2)西方古代的教育学思想

苏格拉底是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而著名的教育家。提出了,“美德是否可教”的问题。

二、教育学的创立

<一>教育学创立的标志主要有:第一,从对象方面而言,教育问题构成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受到了思想家或教育家们的特殊关注;第二,从概念和范畴方面而言,形成了专门的反映教育本质和规律的教育概念与范畴,以及概念与范畴的体系;第三,从方法方面而言,有了科学的研究方法;第四,从结果方面而言,产生了一些重要的教育学家,出现了一些专门的、系统的教育学著作;第五,从组织结构而言,出现了专门的教育研究机构。

<二>创立阶段必须记住的几个人物:

1、英国学者培根:近代实验科学的鼻祖。提出了实验的归纳法。在1623年,在《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中,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提了出来,与其他学科并立。

2、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1592--1670)的 《大教学论》的出版(1632年)

《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夸美纽斯主张把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给普通人的“泛智教育”。“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提出了系统的...P9。从自然的规律和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出发.....P10

3、德国的著名哲学家康德提出“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 1803年《康德论教育》“教育一定要成为一种学业,否则无所希望”“教育的方法必须成为一种科学”

4、卢梭 代表作《爱弥尔》。“自然教育”的思想。

5、洛克提出了“白板说”,提出“人类之所以千差 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教育漫话》中肯定了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巨大作用。他主张绅士教育。

6、德国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赫尔巴 特被称为“科学教育学奠基人” . 代表著作:《普通教育学》(1806年)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

贡献:他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他把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把道德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基础上。

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被看作是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传统教育学主张:教育的目的是传授知识;传统教育的特点是“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

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美国教育家杜威 代表作:《民本主义与教育》

杜威作的教育思想与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针锋相对。主张: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发展;强调儿童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杜威关于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的主张,称为儿童中心主义);认为教学是儿童通过亲身实践探索经验的过程。他强调的“三中心”是“学生中心、生活中心、活动中心”

7、裴斯特洛奇,瑞士著名的教育家,他明确提出“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的口号。著名的教育论著是《林哈德和葛笃德》

三、教育学的发展

(一)实验教育学

实验教育学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美一些国家兴起的用自然科学的实验法研究儿童发展及其与教育的关系的理论。其代表人物:梅伊曼《实验教育学入门讲义》和拉伊《实验教育学纲要》。实验教育学的主要观点是:第一,反对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强调概念思辨的教育学,认为这种教育学在检验教育方法的优劣上毫无用途。第二,提倡把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和方法应用于教育研究,从而使教育研究真正“科学化”。第三,把教育实验划分为三个阶段:就某一问题构成假设;根据假设制定实验计划,进行实验;将实验结果应用于实际,以证明其正确性。第四,认为教育实验与心理实验的差别在于心理实验是在实验室里进行的,而教育实验则要在真正的学校环境和教学实践活动中进行。第五,主张用实验、统计和比较的方法探索儿童心理发展过程的特点及其智力发展水平,用实验数据作为改革学制、课程和教学方法的依据。

(二)文化教育学 德国

文化教育学又称精神科学的教育学,是19世纪末以来出现在德国的一种教育学说,其代表人物:狄尔泰、斯普朗格、利特等人。文化教育学的基本观点是:第一,人是一种文化的存在,因此人类历史是一种文化的历史。第二,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又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进行的,因此教育的过程是一种历史文化过程。第三,因为教育的过程是一种历史文化过程,所以必须采用精神科学或文化科学的方法,亦即理解与解释的方法进行。第四,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促进社会历史的客观文化向个体的主观文化的转变,并将个体的主观世界引导向博大的客观文化世界,从而培养完整人格的主要途径就是“陶冶”与“唤醒”,发挥教师和学生个体两方面的积极作用,建构和谐的对话的师生关系。

(三)实用主义教育学

实用主义教育学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兴起的一种教育思潮,是典型的“美国版”的教育学,其代表人物:杜威 《我的教育信条》《民主主义与教育》《经验与教育》 克伯屈《设计教学法》。其基本观点是:第一,教育即生活,教育的过程与生活的过程是合一的,而不是为将来的某种生活做准备的;第二,教育即学生个体经验的继续不断的增长,除此之外教育不应该有其他的目的;第三,学校是一个雏形的社会,学生在其中要学习现实社会中所要求的基本态度、技能和知识;第四,课程组织以学生的经验为中心,而不是以学科知识体系为中心;第五,师生关系中以儿童为中心,而非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只是学生成长的帮助者,而非领导者;第六,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自己的独立发现、表现和体验,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

(四)制度教育学

制度教育学是在20世纪60年代诞生于法国的一种教育学说。其代表人物是F.乌里、A.瓦斯凯、M.洛布罗等人。制度教育学的主要观点有:第一,反对赫尔巴特以来的传统教育学把教育研究的着眼点放在一些师生个体行为的观察、分析、指导和校正上,认为教育学的研究应该首先把培养制度亦即教育制度作为优先目标,以阐明教育制度对于教育情境中的个体行为的影响。第二,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教育制度比教育意图、计划、策略对师生教育及学习行为的影响更大、更深刻。第三,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完成想要完成的社会变迁,而要想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进行制度分析,帮助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理解制约他们思想、行为的制度因素,把学校中“给定的”制度(即从外面强加的制度)变成“建立中”的制度。第四,教育制度的分析不仅要分析那些显在的制度,如教育组织制度、学生生活制度等,而且还要分析那些隐性的制度,如学校的建筑、技术手段的运用等等。

(五)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包括两部分内容:一部分是马克思恩格斯以及其他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对教育问题的论述,也就是他们的教育思想;另一部分是教育学家们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教育原理)对现代教育一系列问题的研究结果。与其他教育学派的区别是建立于历史唯物主义的教育观点

基本观点:第一,教育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在阶级社会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不存在脱离社会影响的教育;第二,教育起源于社会性生产劳动,劳动方式和性质的变化必然引起教育形式和内容的改变;第三,现代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使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第四,现代教育与现代大生产劳动的结合不仅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重要方法,也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惟一方法;第五,在教育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关系上,教育一方面受它们的制约,另一方面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并反作用于它们,对于促进现代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作用;第六,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既要看到教育现象的复杂性,不能用简单化的态度和方法来对待教育研究,又要坚信教育现象是有规律可循的,否则就会陷入到不可知论和相对论的泥坑中去。

(六)批判教育学

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编写《教育学》的 第一人是前苏联教育理论家凯洛夫,凯洛夫的《教育学》吸收了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

20世纪60年代以后,我国开始尝试编写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

20世纪60年代以后,美国布鲁纳的课程结构论和科尔伯格的道德发生论,以及前苏联赞可夫的教学发展思想对世界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批判教育学是20世纪70年代之后兴起的一种教育思潮,也是当前在西方教育理论界占主导地位的教育思潮,对于教育诸多问题的研究都有比较广泛和深刻的影响。批判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有美国的鲍尔斯、金蒂斯。第一,当代资本主义的学校教育是维护显示社会的不公平和不公正的,是造成社会差别、社会歧视和社会对立的根源。第二,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教育是再生产出占主导地位的社会政治意识形态、文化关系和经济结构。第三,比这种后果更严重的是人们已经对这种事实上的不平等和不公平丧失了“意识”,将之看成是一个自然的事实,而不是某些利益集团故意制造的结果。第四,批判教育学的目的就是要揭示看似自然事实背后的利益关系,帮助教师和学生对自己所处的教育环境及形成教育环境的诸多因素敏感起来,即对他们进行“启蒙”,以达到意识“解放”的目的,从而积极地寻找克服教育及社会不平等和不公平的策略。第三节 教育学的学习和研究 学习研究教育学的价值

(1)启发教育实践工作者的教育自觉,使他们不断地领悟教育的真谛。(2)获得大量的教育理论知识,扩展教育工作的理论视野。(3)养成正确的教育态度,培植坚定的教育信念。(4)提高教育实际工作者的自我反思和发展能力。(5)为成为研究型的教师打下基础。

第一章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考试内容:

一、基本概念:教育、教育要素、教育起源

二、基本问题

1.教育的基本要素 2.教育的起源

3.奴隶社会教育与现代社会教育

4.现代教育的特征

0910简答2.简述现代教育的特征。0904名解2.教育的神话起源说0810名解1.教育;简答1.简述现代教育的特征0704名解

1、受教育者0610名解2.教育的劳动起源说0604名解31.教育0510名解1.教育影响 0504简答3.教育劳动起源说的主要观点。0310名解4.教育、简答1.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0304简答1.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0210单选教育的起源 具体内容:

第一节 教育的概念

教育的本质: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

教育的定义:教育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学校教育的基本要素:

教育者 :是指包括学校教师、教育计划、教材的设计者和编写者,教育管理人员以及参加教育活动的其他人员,其中,教师是学校教育者的主体和代表,是直接的教育者。受教育者

教育影响:即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作用于学生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了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了信息传递和反馈的形式,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第二节 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一、教育的起源

教育的神话起源说09.04名解 教育的生物起源说

教育的心理起源说0904单选

教育的劳动起源说:教育的劳动起源说也称教育的社会起源说,它是在直接批判生物起源说和心理起源说的基础上,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指导下形成的。“劳动起源说”的直接理论依据和方法是恩格斯的著作《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的作用》。在该文中,恩格斯通过劳动这把钥匙去考察人类的起源问题,对人类的起源做历史唯物主义的解释,从而与在该问题上的历史唯心主义做斗争。其主要观点可以概括为:第一,人类教育起源于其劳动或劳动过程中所产生的需要。第二,以制造和利用工具为标志的人类的劳动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前者是社会性的,因而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活动。第三,教育产生于劳动是以人类语言意识的发展为条件的。第四,教育从产生之日起其职能就是传递劳动过程中形成与积淀的社会生产和生活经验。第五,教育范畴是历史性与阶级性的统一,而不是如一些资产阶级教育学者所说的是永恒不变的范畴。

二、教育的发展

第三节 现代教育的特征 现代教育的公共性 现代教育的生产性 现代教育的科学性 现代教育的未来性 现代教育的国际性

现代教育的终身性

补充: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二战以后世界各国教育制度呈现出的共同发展趋势)(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相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日益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 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近代教育的特点:(1)国家加强对教育的重视与干预,公立教育崛起;(2)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3)教育世俗化;(4)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

二战以后世界教育的新特点:教育的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第二章 学校

一、基本概念:学校、学制、学校文化、学校管理

二、基本问题:

1.学校管理的沟通功能

2.学校在儿童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3.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任务

4.学校、家庭、社会三方教育的配合

0910名解1.学制0904名解1.学校物质文化0810名解2.学校文化 0804简答2.简述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互配合的主要途径。0710简答2.国家如何实施对中小学的管理和监督?3.学校对儿童身心发展作用受哪些因素的影响?0704名解2.学校文化

0610名解1.教师文化0510名解2.学校管理

0504简答4.国家如何实施对中小学的管理和监督?0410名解1.学制

0401名解1.学校 0304名解1.学校文化 0310简答题1.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配合途径有哪些? 0210名解1.学校文化0210简答2.简述学校在儿童身心发展中的作用。0204名解1.学校

具体内容: 第一节 学校概说

一、学校:是一种古老的广泛存在的社会组织,它始于人类知识及其传播的专门化要求,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场所,是现代社会中最常见、最普遍的组织形式。

学制:是学校教育制度的简称,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的学校体系,它规定了各级各类的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

我国近年学制的开始是由(壬寅学制)和(癸卯学制),壬寅学制又名(钦定学堂章程),癸卯学制又名(奏定学堂章程)。

二、学校的公益性特点

第二节 学校文化 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其核心观念是价值观。学校文化的内容和形式。教师文化:

学校物质文化 学校制度文化 第三节 学校管理

学校管理:是学校管理者在一定社会环境条件下,遵循教育规律,采用一定的手段和措施,带领和引导师生员工,充分利用校内外的资源和条件,有效实现学校工作目标而进行的一种组织活动。

(一)学校组织特征的独特性:垄断性、非自愿性、公益性

(二)沟通是学校管理的基本途径 学校管理的沟通功能:

信息传递、控制、激励、情感交流。

(三)学校绩效是学校管理的目标和尺度

学校绩效:是指学校功能发挥所产生的实际效果,是管理有效性的重要标志。

(四)学校管理的基本方法

行政管理方法、法律方法、思想教育方法、经济方法、学术方法、(五)中小学管理的基本内容 思想品德教育管理:任务是加强和改善对品德教育工作的领导,组织和提高品德教育师资队伍,强化和规范品德教育工作,保证实现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目标。

国家对中小学的管理和监督:

第一,学校课程计划的编制和颁行制度。第二,教科书的编写、审定和使用制度。第三,学校的学籍管理制度。第四,教师人事管理制度。第四节 学校、家庭和社会

一、学校在儿童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二、家庭在儿童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三、社会在儿童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务:

(1)根据子女情况,制定家庭教育的计划和措施,并与学校密切配合做好教育工作;(2)加强对子女的思想品德和健康人格教育;(3)为子女的学习创造良好条件;(4)保护子女的身心健康,增强他们的体质。

社会教育的主要任务

(1)组织校外社会文化教育场所,对青少年儿童实施德、智、体诸方面的教育。(2)在学校和家庭的配合下,组织好学生的寒暑假生活及节假日的活动。(3)为学校培养科技、文艺、体育、美术等学生骨干,推动学校的课外活动。(4)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使学生通过活动了解社会、接触社会,树立服务社会、服务群众的观点。(5)开展各种家庭服务,如设立校外青少年儿童活动站,为少年儿童的校外活动提供场所,为家长解决双职工子女的午饭问题等。学校对家庭教育的指导

有几个方面:一般性 针对性 分类 个别 相互配合的方法:互访 家长会 家长委员会

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配合的途径:(1)学校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校外社会教育机构组织的活动,关心了解学生在校外活动中的表现。(2)学校应经常向校外教育机构提出建议和意见,给予具体的指导;应经常向有关部门反映意见和要求;向学生家长广泛宣传校外教育的重要意义;应动员学校的人力和物力,为校外教育机构的活动提供帮助和支持。(3)学校利用社会各种团体为儿童提供的活动条件对学生施加影响。(4)学校通过社区教育委员会的组织形式沟通学校与社会的联系。

第三章 学生

一、基本概念:儿童个体的发展、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学生主体。

二、基本问题:

1.历史上不同的儿童发展观

2.当代儿童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3.儿童发展的身心特点和规律及其教育 4.学生主体性与教育的关系 具体内容:

第一节 历史上不同的儿童发展观及其影响

一、遗传决定论

二、环境决定论

三、辐和论

第二节 当代儿童发展观的进步及其主要内容 皮亚杰 杜威

当代儿童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一)儿童的发展是以个体的生物遗传素质为基础的

(二)儿童的发展蕴含于儿童主体活动之中

(三)实现发展是儿童的权利 第三节 儿童的发展与教育

儿童个体发展:指儿童在其成长过程中,伴随着生理的逐渐成熟与社会生活经验增长的相互影响,其心理和生理能力不断提高的变化过程。

一、儿童发展的身心特点和规律及其教育

(一)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

(二)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三)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

(四)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

(五)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分化与互补的协调性

二、教育的科学性对儿童身心发展的影响

(一)教育目标要反映社会的发展

(二)在成熟的基础上引导发展

(三)在整体发展的基础上促进个性发展

(四)教育过程中要尊重和发挥儿童的主体性

三、学生主体性与教育

1、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性

(1)建立民主而和谐的师生关系,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2)重视培养学生主体参与课堂,让学生获得主体参与的体验,尤其让学生体验成功;(3)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对学生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教育。

2、教育过程中,要尊重和发挥儿童的主体性,其原则

(一)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要尊重学生的感受

(二)教育活动中,要给学生留有选择的余地,并尊重学生的选择

(三)教育中要鼓励学生的创造性 第四章教师

考试内容:

一、基本概念:教师、教师资格

二、基本问题: 1.教师职业素质要求 2.教师聘任制度 具体内容:

第一节 教师职业

1、教师: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教师法》颁布时间

2、教师职业专业化尝试开始的标志

3、教师专业化要具备的条件

(1)具备专门的知识技能

(2)以奉献和服务精神为核心理念的职业道德

(3)具有为学生和社会所公认的复杂知识技能权威和影响力

(4)具有充分自治和自律性,有正式的专业组织对行业服务、培训及资格认证进行管理

教师地位的构成(影响因素);

谁把教师列入“天、地、君、亲”的行列; 教师节设立;如何提高教师的地位。

4、教师的职业素质要求

(一)文化素养与学科专业知识

中小学教师的文化素养与学科专业知识应包括:(1)具有所教学科的全面而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2)具有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与多方面的兴趣和才能。

(二)教育理论知识与技能(1)教师必须具有教育理论知识,并有把它运用于实践的能力。(2)教师要具有观察儿童和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能力(3)教师必须具有较强的教学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4)教师要具有运用教育机智处理各种突发问题的能力。1234

(三)职业道德素养(1)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甘于在教师岗位上无私奉献。(2)热爱学生,是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的集中体现。(3)严于律己,为人师表。

第二节 我国教师的资格、任用、培训及考核制度

1、教师资格条件(1)必须是中国公民,(2)必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3)必须具有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4)必须具有教育教学能力。

教师资格考试的规定部门; 教师资格认定机构、程序

2、教师的聘任制度的特征:

(1)教师聘任是教师与学校或教育行政部门之间的法律行为。(2)以平等自愿、“双向选择”为依据。(3)聘任双方依法签订的聘任合同具有法律效力。(4)教师聘任有着严格的程序。形式:(1)招聘(2)续聘(3)解聘(4)辞聘

第五章教育目的

一、基本概念:教育目的、人的全面发展

二、基本问题: 1.不同的教育目的论

2.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

3.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 4.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 5.我国教育目的的落实

具体内容:

0710 论述1.我国的教育目的是什么?结合当前实际论述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该如何贯彻落实? 0610简答3.简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

0510简答 2..简述教育思想史上有代表性的教育目的观及其基本观点。

0504论述 1.试述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及其对我国教育目的规定性的意义。0410、0401、0204名词解释 教育目的

0310 论述1.你是如何认识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的?该如何去落实教育目的? 0304论述1.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谈谈如何贯彻落实我国的教育目的? 0210简答4.简述确定教育目的的主客观依据。

第一节 教育目的概述

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教育主体对于其所希望达成的结果的设定,即教育活动所要培养人才的总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0204名词解释 教育目的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0410、0401、0204名词解释 教育目的)教育目的的功能:导向功能、调控功能、评价功能: 四种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主要观点、名言。

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0210简答4.简述确定教育目的的主客观依据。)主观依据:主要是受教育目的的确定者的哲学观念、人性假设和理想人格等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影响。在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全面发展的人格理想是教育目的确定的重要依据。客观依据:教育目的的确定受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制约;教育目的受一定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的影响;教育目的必须考虑历史发展的进程。第四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考察点和出题角度:0504论述 1.试述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及其对我国教育目的规定性的意义。)

人的全面发展:是指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尤其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人的全面发展”概念的具体界定。马克思和恩格斯是在两个层面上谈论人的全面发展的。其一,指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指在劳动过程中实现体力和智力的充分运用和发展,实现体力和智力在充分发展基础上的完善结合。其二,指克服人发展的一切片面性,实现人的个性全面和自由的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0810简答4.人的全面发展要受到哪些社会历史条件的影响?

首先,社会生产力及其决定的分工状况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前提。其次,社会关系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最后,教育是人的全面发展实现的重要途径。第三节 我国的教育目的 我国的教育目的:“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

1、我国的教育目的以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指导思想。

2、我国的教育目的有鲜明的政治方向。

3、坚持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0610简答3.简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0310 论述1.你是如何认识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的?该如何去落实教育目的?)我国教育目的的落实:

要认真落实我国的教育目的,我们必须对当代社会和未来发展对人才规格的要求有清醒的认识。要培养合乎时代需要的一代新人,应当特别注意人才素质的几个方面:创造精神、实践能力、开放思维、崇高理想

必须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教育目的与教育目标、德、智、体、美诸育之间的关系;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的关系;全面发展与职业定向的关系。(0710 论述1.我国的教育目的是什么?结合当前实际论述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该如何贯彻落实?0310 论述1.你是如何认识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的?该如何去落实教育目的?0304论述1.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谈谈如何贯彻落实我国的教育目的?)

第六章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 框架:

一、基本概念:德育、智育、美育、德育的个体性功能、德育的教育性功能、体育

二、基本问题

l.中小学德育的任务与内容 2.美育的任务 3.体育的功能

历年真题:0710 名解 美育 0704简答 2.简述智育对社会和个体发展的促进作用。0610 论述1.联系实际论述学校体育的功能和主要任务。0604论述1.试述中学德育的基本任务和内容。0510论述3.我国中学德育的任务与主要内容。0504、0204 名解 德育 0410名解 智育 0404简答5.学校实施美育应注意哪些方面? 0401名解 德育 0310 名解.德育的教育性功能 0304、0210名解 美育 0204简答 简述美育的任务。

第一节 德育 本节中考查过的内容有:0604论述1.试述中学德育的基本任务和内容。0510论述3.我国中学德育的任务与主要内容。0504、0204、0401 名解 德育0310 名解.德育的教育性功能。考查题型是名解、简答和论述都有。德育: 德育的功能:

德育的社会性功能:政治、经济、文化

德育的个体性功能:是指德育对德育对象个体发展能够产生的实际影响。德育的个体性功能可以描述为德育对个体生存、发展、享用发生影响的三个方面。其中享用功能是德育个体性功能的最高境界。德育的教育性功能:有两大含义,一是指德育的“教育”或价值属性,二是指德育作为教育子系统对平行系统的作用。

德育对其他各育的促进功能:动机、方向、支持

德育的任务与主要内容:任务是努力使德育对象具有健全的品德素养,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创造个体的幸福生活。内容包括三个层次:(1)基本道德和行为规范教育(2)公民道德与政治品质的教育(3)较高层次的世界观、人生观和理想教育。

第二节 智育

本节中考查过的内容有:0704简答 2.简述智育对社会和个体发展的促进作用。0410名解 智育 智育:智育是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与学习有关的非认知因素的教育。

智育对社会和个体发展的促进作用:

1.从社会角度看,智育是生产力和科技发展、社会进步的催化剂。

2、智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3.智育对于每一个人的生活质量提高有重要的意义。

中小学智育的主要任务与内容:传授知识、形成技能和发展智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第三节 体育

本节中考查过的内容有:0610 论述1.联系实际论述学校体育的功能和主要任务。体育:

体育的功能:健体功能、教育功能、娱乐功能。

中小学体育的主要任务: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其身体的正常发育;提高运动素养,传授必要的知识技能;培养体育兴趣,形成良好的精神品质。第四节 美育

本节中考查过的内容有:0404简答5.学校实施美育应注意哪些方面?0304、0210名解 美育 0204简答 简述美育的任务。

美育:美育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他们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与文明素养的教育。

蔡元培先生的观点 美育的任务: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鉴赏美的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表现美、创造美;培养和提高学生追求人生趣味和理想境界的能力。

学校中实施美育主要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艺术美育、自然美育、社会美育、教育美育。

第七章 课程 框架:

一、基本概念:课程、课程设计、课程论、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

二、基本问题: 1.课程与课程论

2.决定课程的几个基本关系 3.课程结构

4.课程设计的主要模式

0604简答37.泰勒关于课程设计模式的基本观点。0510名解3.课程设计 0504简答1.课程实施中的基本问题有哪些? 0410名解4.课程 0404论述4.2.试述泰勒的课程设计模式及其对教育实践的意义。0304名解3.课程 0204简答3.泰勒的课程设计模式。0204论述2.试述决定课程的进步和发展的内部基本矛盾(基本关系)。

第一节 课程概述

在本节中我们要重点掌握两个概念和一个简答。它们是:

课程,P218(0410、0304名解3.课程)课程论:就是研究课程的专门理论。大体从内容上可以分两个层面,一是关于课程基本理念方面的探讨,一个是关于课程设计或编制方面的探讨。

决定课程的几个基本关系(决定课程的几个基本问题):

1、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

2、知识与能力

3、分科与综合4、人文主义和科学主义(0504简答1.课程实施中的基本问题有哪些? 0204论述2.试述决定课程的进步和发展的内部基本矛盾(基本关系))。

第二节 课程的一般范畴

课程的一般范畴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结构,我们重点掌握课程结构。课程结构:

(一)课程的一般结构包括三个层次

教学计划:是课程的总体规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所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教学大纲:是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定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教学指导文件,它规定学科的教材范围、教材体系、教学进度和教法上的基本要求。

教科书:简称课本,是根据教学大纲系统阐述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

(二)课程的其它结构 第三节课程设计

在本节中重点掌握泰勒的课程设计模式。

课程设计:就是对于课程的各个方面做出规划和安排。

泰勒的课程设计模式:泰勒是著名的美国课程论家,其中1944年的著作《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被认为是课程论的经典,其中提出的关于课程编制的四个问题后来被称为泰勒原理。其四个问题是:第一,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泰勒对于这个问题的解决可以概括为三方面:(1)论证了教育目标的来源——对学生的研究,对当代社会生活的研究、学科专家对目标的建议。(2)解决了教育目标的筛选原则——第一是最基本的社会价值观,第二是学习心理学所提示给的选择教育目标的准则。(3)规定了教育目标的表达方式

第二: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选择学习经验的5条原则 第三,怎样才能有效的组织这些教育经验?组织学习经验时必须符合的主要准则:连续性、顺序性和整合性。

第四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以实现?评价课程的四个步骤:1.确定评价目标2.确定评价情景3.设计评价手段4.利用评价结果。

下载中学教师心理 学考试试卷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学教师心理 学考试试卷.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