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问题与策略
一、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问题
数学作业是整个数学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是利用学生的课外时间督促学生从事相应的数学学习活动。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不仅与教学活动紧密联系,更直接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程度。此外,科学的数学作业能够帮助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提升小学生的各科学习能力都具有很大的帮助。但是从当前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现状来看,主要存在着以下问题:
(一)题目类型单一
当前在小学作业设计中主要存在着例題、仿题太多、而创新题较少的问题,这使得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不能得到有效的锻炼,简单重复的应付完成课后作业,也难以实现和达到巩固课堂知识的效果。此外,在小学数学作业中的纯计算题较多,应用型的题目较少,这使得数学学科的实际应用价值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也不利于学生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而这与新课程理念的要求是相违背的。
(二)缺乏趣味性
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中的又一问题便是,只注重对数学知识的考察,而忽视作业中的趣味性。男女生的年龄阶段特点来看,其心智发育还不够成熟,在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趋于感性化,而此时过多的理性化的作业内容很容易让小学生产生厌烦的情绪。同时,缺乏趣味性的作业练习不仅不利于激发小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容易导致学生思维僵化,从而难以实现小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三)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
小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其性格、能力、认知、兴趣、爱好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同特点,而千篇一律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这明显忽略了小学生的个体发展差异,不能有针对性的选择作业进行练习,将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小学生对于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四)不注重联系生活
数学是一门与生活联系十分紧密的学科,其知识内容来源于生活实践,更应当应用于生活实践中去,以更好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但是,当前小学数学的作业设计明显与生活实践相脱节,使得数学知识的学习和应用完全变成了“纸上谈兵”,这将不利于学生的独立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科学设计小学数学作业的策略
(一)增强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趣味性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之前,应当充分结合小学生的个性发展特点,在把握学生的心理动态及思维方式的基础上进行作业设计,并适时作出相应的调整,而这最主要的还包括改变单一枯燥的作业内容形式,从小学生的兴趣特点出发,在增强作业趣味性的基础上,激发小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从而更好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二)追求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多样性
小学数学不同于其他学科,同一内容知识点,可以通过不同的举例方式来加以说明,因此,在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中应当充分体现出多样性的特点,以更加带有趣味性和生活性的题目,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例如作业的不仅可以采取是动笔计算的作业形式,也可以是实际应用型、口头表达型、记忆型等不同作业形式的相结合,以最大限度的实现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多样性。
(三)体现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层次化
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的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个体发展差异,在结合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学习能力层次的学生设计具有一定针对性的作业内容,并将作业的等级分为ABC三个等级,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使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能够真的得到有效的锻炼。
(四)体现趣味性的游戏作业
枯燥无味的作业往往会让学生感到乏味、无用,因而出现应付或不完成的现象。机械性抄写的作业应尽量少布置。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将所学的知识蕴涵于游戏中,让学生在游戏中完成数学作业。如“数的组成”“乘法口诀”的练习,可以设计“对口令”的游戏,让学生与学生玩,学生与家长玩。又如教学《可能性》这一课后,可以设计“猜球”、“猜硬币”等游戏作业,课后,学生相互之间玩一玩。再如学习了“简单的加减法”后,教师让学生在家里与家长玩扑克牌游戏,边玩边计算两人手中扑克牌包含的数字的和与差。学了“高矮”后,让学生与爸爸妈妈比高矮,并用“谁比谁……”说一句话。
(五)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在生活实践中学习和练习数学,能够让小学生真正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从而增强小学生的学习动机。例如在小学低段中学习加减法时,教师可以设计让学生进行买东西找零的形式,来练习和巩固学生对该知识点的掌握,让小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以培养小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从而更好拉近小学生与数学之间的距离,增强小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应当积极探索科学设计小学数学作业的策略与方法,在结合小学生个体发展差异的基础上,充分体现小学数学作业的趣味性与多样性,让小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进一步发现和体会到数学作业中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