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的初中英语作业设计与实施
——
以新目标七年级上教材为例
一、“双减”政策下作业设计的几项要求
1.作业内容要符合课标、教材要求,提倡布置有利于学生创造性学习、能力提升的作业如实践性作业,反对布置死记硬背、机械重复的作业。
2.作业难易要适度,提倡分层布置作业,根据学生个体差异,提供基础类、提高类、创新探索类作业供学生选择。
3.作业可采用书面作业、口头作业、操作作业、课外阅读等多种形式,力求做得相得益彰,让学生在作业过程中体验成功与快乐。
4.作业总量要适当。作业设计要把关,倡导教师自主编制作业,合理改变现成资料,不出偏题、怪题和过难的题目。
由此可见,教师在设计作业时需关注作业的梯度性及作业的多样性。
二、立足教材课时划分来确定作业内容
新目标Go
for
it七年级上教材基本可分为5个课时:
第1课时:Section
A
1a-2d(听说课)
第2课时:Section
A
Grammar
Focus-3c(语法+练习)
第3课时:Section
B
1a-1d(听说课)
第4课时:Section
B
2a-2c(阅读+练习)
第5课时:Section
B
3a-3b
&
Self
Check
(写作+复习)
现以七年级上Unit
Where
is
my
schoolbag?为例,简要分析基于课例特点布置有效的课后作业。
(一)第一课时Section
A
1a-2d
第一课时为听说课,其中包含两个听力材料,课堂设计分为听前、听中、听后三个环节,其中听前主要以呈现生词及目标语言为主,听中重在引导学生熟悉目标语言、提升听力能力,听后活动帮助学生故宫目标语言,提升口语能力。两轮听力活动以后的2d
role
play主要是为了本课时的目标语言,提升学生的语用能力。
因此,本课时的作业设计可以关注学生的语言表达,以口头作业为主,书面作业为辅。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课后听2d录音并进行模仿或背诵。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安排第二课时课堂表演或课后抽背的形式来检查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二)第二课时Section
A
Grammar
Focus
-3c
第二课时为语法探究课,其中Grammar
Focus为本单元Section
A部分语法重点,3a及3b的配套练习用以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而3c活动则是通过生生互动的形式来提升学生对于语法的运用能力。
因此,本课时的作业布置应采用不同形式的书面练习及学习小组主题报告的形式,从书面与口头两方面加固该课时的语法知识。教师可以采用课堂提问及书面批改的形式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同时,也可以通过生生互动的小组活动反映学生的能力提升情况。
(三)第三课时Section
B
1a-1d
第三课时为听说课,其中包含一个听力材料,分为听前、听中、听后三个环节。其中,听前环节呈现生词,听中环节重在引导学生熟悉目标语言并提升听力能力,听后环节则更多地关注巩固学生对目标语言的使用及提升口语能力。
因此,本课时的作业可以让学生针对1b听力材料进行自主编写对话或针对听力材料的话题进行口头复述。教师可以通过开展课堂生生活动的形式检验学生对于听力材料的理解与掌握情况。
(四)第四课时Section
B
2a-2c
第四课时为阅读课,其中包括一个阅读文本及相配套的读后练习。本课时的读前活动2a重在导入话题,呈现生词;读中活动2b活动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恰当的阅读策略,获取关键信息并梳理文本框架;之后的读后活动2c则是通过练习来检验阅读策略的落实情况。
本课时的作业可以结合下一课时进行课文的改写或模仿写作。教师可以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及师评的形式进行写作指导。
(五)第五课时Section
B
3a-3b
&
Self
Check
第四单元第五课时为写作指导及整单元复习课。3a-3b环节要求学生在教师提供的写作框架支持下进行模仿写作。同时,教师给出评价细则,鼓励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Self
Check则是回顾本单元的重点,并加以练习巩固。
本课时的作业可以通过教师提供的话题鼓励学生小组创设情境、创编对话,以此回顾本节课的目标交际用语,同时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语用功能。教师通过课堂评价的形式检验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三、“双减”背景下作业布置的原则
(一)基于课型丰富形式
日常作业的布置是为了检验并巩固该课时所教内容,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关注该课时的教学目标,从而通过作业来检验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听说课的课后作业应多关注学生的语言模仿能力。阅读课的课后作业应多关注学生对于阅读策略的使用及在框架基础上的模仿写作。语法课则应多利用书面练习来巩固语法知识的落实。
(二)基于话题完善系统
针对新目标每册教材每一单元所涉及的单元话题之间的关联性,教师可以以此完善各单元作业之间的系统性。根据话题进行作业的分类,如单独完成、生生合作、学习小组等多种作业模式,避免拘泥于陈旧的书面作业模式,从而激发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和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