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作业设计:小学语文单元作业优秀设计案例
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作业设计
作业定位
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以“责任”为人文主题安排了《古诗三首》《青山处处埋忠骨》《军神》以及略读课文《清贫》。
“革命文化”为人文主题的专题单元,同样担负着落实“语文要素”的教育任务。而这些文本并不是孤立存在,其德育价值也传递在对不同语言文字的训练之中,两者相得益彰,不能偏废其一。本单元的阅读要素和习作要素都指向于“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表现人物的内心”。因此,将作业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整合与重组,能使学生的学习更加立体化、结构化,有利于实现“文道统一”。在本单元作业设计以“致敬革命志士”作为主题情境,把搜集相关资料、品味语言、学习革命先辈崇高精神等作业任务串联起来。
作业目标
1.能积累和运用本单元课文中的生字词;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三首》,默写《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3.能借助插图、注释、情境等方法,说说古诗大意,具体描述诗歌画面;
4.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通过课文中动作、词语、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把握人物形象;
5.能交流、总结“通过课文中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的阅读方法;
6.链接课外阅读资料,在对比思辨中,进一步感受革命先辈的崇高精神。
作业内容
(一)精准投放,前置作业设计
根据单元要素设计前置作业,让学生根据前置内容完成预习,记录所思所问,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使学习更有针对性,让课堂更高效。
1.基础通关,执减负于实处
本单元的课前导学单设计主要从朗读、字词两方面入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发展。
【设计意图】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自主学习生字词的能力,通过课前导学单的形式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支架,以自评的方式,鼓励学生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生字难词。此外,在初读单元课文时,引导学生关注单元篇章页,了解本单元的学习重点。
2.创设情境,落要素于细处
作业设计以情境为依托,通过写纪念词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学生在具体的生活实践情境或学习探索问题情境中,关注表达特点,感受仁人志士的人物品质和精神力量。
【设计意图】围绕“追忆”这一主题,让学生为课文中的革命志士写纪念词,融读写于一体,既检验了学生是否会熟悉人物,也考察了学生的创新型思维。借助纪念词,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本单元的文本,对接下来的学习也充满期待。
(二)聚焦问题,课中作业设计
课中作业不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简单的知识练习或能力操练,而是教与学的重要支架与手段。聚焦问题,以作业为支架,有效落实单元要素。
1.借助思维导图,梳理信息“画一画”
【设计意图】《语文作业本》中围绕语文要素,每一课都提供了不同形式的思维导图,为学生梳理课文信息提供了范式。借助这些思维导图,梳理课文主要内容,并进行类文阅读和思考。学生根据范式自行梳理,呈现了“学习-比较-运用”的结构化学习过程。通过思维导图,学生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动作、语言、神态”等外衣之下,人物的心理变化,有效地落实了单元语文要素。
2.定格关键镜头,体会人物内心变化
以作业为载体,增强学生对单元主题的理解。
【设计意图】以“仰望英雄足迹”为模板主题,设计周期性作业,以落实单元语文要素“通过课文中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为基点,引导学生聚焦人物描写的特写镜头。学生练习时,以教学的推进为着力点,摘录牵动人心的关键镜头,并说说自己的感受,既落实人文主题,同时也关注了课文语言表达特点。从特写镜头中拉近与人物的距离,产生情感共鸣,体会人物内心,感受伟人风采。
(三)拓展延伸,课后作业设计
着眼整体建构,以课后作业促进知识的内化,使每一板块的作业不是量的叠加,而是知识点的层层推进。
1.呈现知识宽度,设计融合化作业
本单元重点是聚焦动作、语言、神态等细节描写,分析人物的心理变化。单元结束教学后,引导学生开展同主题的群文阅读,通过“人物明信片”的作业,撬动学生对革命文化主题单元的策略化运用,形成对知识的结构化认知。
【设计意图】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变化通过显性的方式让学习过程可视化,而读写融合迁移是考验思维是否增长变化的方式。围绕单元主题,引导学生延伸阅读,丰盈本单元的知识体系。此外,通过“人物明信片”还能检验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效果。
2.提升思维高度,布置立体式作业
此题是由阅读指向习作的练习,结合本单元的习作要素“尝试用动作、语言、神态描写,表达人物的内心”,教师给学生提供常见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用“外衣”刻画心理变化。
【设计意图】由读到写,读写融通,让语文要素的学习转化为实际的能力。在优化作业结构的横向路径后,学生的思维也由理解、应用的水平逐步提升到分析、综合的水平,实现了作业质量的稳步提高。
作业使用建议
围绕“致敬革命志士”,在单元整组视野下创设的作业,凸显有落实、有梯度、有提升。在学生学习的关键处设计作业,把握知识规律,达成单元教学目标。
(一)把握学情基点,尊重个性差异
在作业实施过程中,不能“一刀切”,应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弹性落实,让学生自主选择适合的方式完成作业。其中,板块一、板块三、板块四是指向基础性知识,只是一道题不再局限于一篇课文,而是涉及整个单元,所以在练习时,需要学生能够熟悉单元内容,才能实现知识的有意义积累。板块二、板块五、板块六是综合能力的运用,整组作业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自主选择,充分交流、分享。尤其是板块五、板块六,这两大题是阅读的内化与吸收,也是语文要素的显性化体现,因此,需要教师提供方法的有力支架。
(二)借力多元评价,内化知识要点
崔允漷教授指出:“评价任务就是检测目标是否达成,目标指向哪里,评价任务必须跟到哪里。不然,教学就容易出现‘开无轨电车’的现象。”[1]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评价与目标、任务、成效相对接,使评价作为“学什么““教什么“的标准,并指向学生未来的发展,侧重反馈与引导。本单元的作业涉及课前、课中、课后,紧紧围绕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优化作业结构的纵向路径,作业目标结构的环环相扣,作业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因此,为了让学生、教师都能了解某一项作业的完成质量与效果,需要采用多个评价主体参与的方式,联结课内课外,分项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
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作业设计
作业定位
单元整组作业设计具有系统性、结构性与关联性等特点,是学生复现所学知识,掌握学科技能,涵养思维能力的重要支撑。进行单元作业设计时,教师需要有全局视野和统整意识,通过核心目标的提炼,创设学生可感可触的任务情境,在逐层进阶的学习活动中,落实语文要素。
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以“观察与发现”为主题,编排了《花钟》《蜜蜂》《小虾》三篇课文,分别从地上、天上、水里三个不同角度介绍了留心观察、用心思考所获得的发现。阅读要素是“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重在提高学生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为后续从理解走向运用,从吸纳转向倾吐提供了学力铺垫;表达要素为“观察事物的变化,把实验的过程写清楚”,习作的内容是“我做了一项小实验”,这是对单元所学的回扣,也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留心观察、细致观察的好处。
作业目标
1.围绕单元主题,创设“探秘自然王国”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积累与运用字词。
2.联结学习经验,调用、整合课程资源,能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把握关键语句的不同位置。
3.聚焦观察的方法,以过程性作业的渗透指导表达的顺序,并尝试运用修改符号修改习作。
4.拓展单元所学,要图文的形式将观察成果进行个性化展示,感受观察的乐趣,做生活的有心人。
作业内容
导语:同学们,大自然是一方神奇的天地,动植物身上有着许多我们不曾了解的秘密。这个单元,我们将化身“小牛顿”,用一双观察的眼睛,在“探秘自然王国”的活动中,去发现,去收获。
第一站:打卡植物部落,发现花之“秘”
1.欢迎来到自然王国第一站——植物部落。你对植物器官的了解有多少?阅读下面的《种子会“旅行”(节选)》,画出每段话的关键句;再对比阅读《花钟》一课,找找它们的关键句位置有什么不同。
2.种子会“旅行”,花也有自己的“钟表”,植物的器官真是太有意思!现在,请你根据花钟,说说鲜花的不同开放,体会其中的奥秘。试着仿照这样的句式,写一写你喜欢的花。
第二站:打卡动物部落,发现虾之“趣”
3.动物世界藏着很多有趣的秘密,每一种小动物都有自己的生活习性。比如,小兔子喜欢夜间活动,采食频繁;小狗喜欢群居,忠诚,保护同伴……请结合《小虾》一课的第三自然段,找找关键句,说说小虾有趣在哪里?也试着完成《语文作业本》上《可爱的小鸟》的思维导图。
第三站:打卡昆虫实验室,发现蜂之“谜”
4.同学们,这里是昆虫实验室。你读过法布尔的《昆虫记》吗?在这本书里详细记录了昆虫的生活,比如美食家萤火虫、会装死甲虫、蟋蟀音乐家等,真是奇妙无穷。阅读“资料袋”,了解法布尔对昆虫世界的痴迷,以及对观察的热爱。
5.阅读《蜜蜂》一课,和学习小伙伴合作完成思维导图,理清实验目的、实验过程和实验结论。并试着用“先……接着……然后……最后……”这样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进行串联,将实验过程说清楚。
6.梳理清楚了实验的过程,相信你的脑袋里一定有大大的问号:蜜蜂到底是靠什么辨认方向的呢?阅读下面两则课外资料,结合法布尔的做法,推测哪一种说法更有道理。
第四站:举行实验发布会,表达观之“序”
7.同学们,我们的“小牛顿行动”已经成功打卡了三站,在这个有趣的过程中,我们既发现花钟的奇特,又感受到了小虾的有趣,还探寻了蜜蜂神奇的辨别能力,收获可真不少呀!接下来,我们将探秘神奇的科学实验室,先试着回忆曾经做过的一项小实验。
8.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说:“研究从观察开始,进而提出假设,再通过实验来验证。”看来,同学们都是爱观察、爱思考的孩子。现在要进行实验发布会了,请你根据以下清单,有顺序地写清楚实验的过程;还可以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做实验时的心情、实验中的有趣发现哦!
9.亲爱的同学们,小牛顿探秘行动即将告一段落,相信大家都收获满满。现在,请你根据下面的评价标准,为自己的学习成果打星,也可以邀请同伴和老师一起评哦!
作业设计意图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的语文能力应在语文实践中培养。统整式的教学,可以打破单篇的藩篱,将大单元内容进行结构化的重组。而在此学习情境中应动而生的单元作业,就更具有系统性与操作性,促进学生在学习实践的过程中内化所学,提升综合能力。
在本单元统整作业设计中,创设了“探秘自然王国”的主题情境,通过打卡植物部落、动物部落、昆虫实验室,以及举行实验发布会四个学习子任务,串联起一个有机的整体。设计作业的过程中,笔者以学情起点出发,牢牢把握单元的语文要素,力求突显三个“整合”。
一、整合单元目标,变“面面俱到”为“要素贯穿”
对单元内容进行了重组,将作业的内部联系进行了统摄。《种子会“旅行”》和《花钟》进行比读,意在回顾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和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这两个要素,同时初步掌握本单元“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略读课文《小虾》的前置,既让主题情境由植物向动物自然过渡,也让学生由学到用,扶放有度。《蜜蜂》与习作息息相关,因此两者结合,更体现方法的指导和运用。学生通过对法布尔实验过程的整理,也为下阶段做好观察清单储备了经验。可见,进行结构化的重组之后,单元作业层递性更强,阅读要素和表达阅读相辅相成。
二、整合课程意识,变“教师引学”为“系统助学”
本次单元统整作业,题目涉及了课后习题、《语文作业本》、主题阅读推荐篇目等,范围之广;而题型的考量上,也贴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图文兼具的形式、趣味化的表达,在开放实践的基础上,在伙伴共学的过程中,达到知识的内化和能力的习得,突显统编教材所倡导的课程意识。
三、整合作业理念,变“整齐划一”为“分层推进”
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因此作业的设计也要尊重个体的差异。如,《蜜蜂》一课中的选做题,引导学生在学习小组实践的过程中,画下对蜜蜂飞行轨迹的印象,此题考察的是学生对内容的整体把握和对蜜蜂辨别方向能力的理解,有一定难度。而作为《我做了一项实验》的后拓型作业,通过范例的呈现,启发学生画一画实验的流程图,这可以很好地促进学生对实验过程的把握,也能进一步激发学生观察与实验的积极性,当然也有一定的挑战性。其他题目都从文本出发,难度系数上比较合理。像这样分层推进的作业理念,更符合“双减”政策的要求。
作业使用建议
单元作业作为统整性、主题化的学习内容延伸,可以很好地体现学生的学习所得,促进其思维与认知的提升。在使用的过程中,教师切勿加重学生负担。
其一,要做到“分时”与“分量”结合。教师在引导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要根据课时推进的情况无痕地介入,使其发挥巩固知识的功用。此外,一些题目可以穿插在课文学习的环节中,进行有机的渗透,强化语文要素的落地。
其二,要做到“集中”与“分散”相融。考虑到作业的设计有梯度分层,因此,对于偏基础的类型,学生可以自主完成;一部分难度系数比较高、实践性较强的题目可以由教师领着做,小组内合作完成,保证作业的质量。
其三,要做到“学习”与“评价”并行。作业是学习过程中直观反映学生知识内化的载体,教师需要注重评价机制的设置,从而落实学、评、教一致性。通过评价量表,激励与诊断学情,培养学生有品质的学习习惯。
总之,单元作业的设计与运用,要以学情实际为准,重在对学生表达与思维能力的提升,促进核心素养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