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作业设计:初中历史作业设计优秀案例
九年级上册第20
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作业设计
学段:初中九年级
学科:历史
课题
九年级上册
第20
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作业设计理念
基于“双减”政策,我努力通过创新优化作业设计来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让作业不再成为学生的负担而是提高能力的桥梁。本作业案例根据以下四个理念进行设
计,以让双减真正落实:
1.注重作业趣味性
为提升历史作业的趣味性,我根据本课的课标、学情、知识的重难点将作业设计成“目标检测大冲关”的形式,学生通过闯关来完成丰富多样的不同“关卡”。
在闯关中,不仅能激发一些具有畏难情绪的学生完成作业的欲望,更能充分提高和发挥中上等学生的能力;在题型上,有夯实基础的判断改错题、识图选择题,有提升能力的材料
分析题,有角色扮演的情境体验题,还有参观学习博物馆的实践活动题……通过这些灵活
多样的题型使作业的内容变得多元、立体,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热情和积极性。
2.强化作业思维性
在核心素养视域下,以作业为载体,融入了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大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帮助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形成服务于自己未来发展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
3.注重作业的层次性
(1)
知识的层次性:在每一节课中,知识都分重难点,而在进行作业设计的过程中,我也以此为设计的重要方针,要以重难点知识为
作业设计的主要内容。
(2)
学生能力的层次性:“双减”政策要求降低学生的课业负担,尊重学生的个体差
异。据此,我将“目标检测大冲关”设计成难度逐渐升级的有梯度的的关卡,使不同能力的学生可以尽力达到最大程度上能达到的关卡,同时鼓励学生继续努力达到下一个关卡。、4.体现“教—学—评”
一致性
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为充分发挥其诊断、激励的作用,我通过设计“课后作业评价记录单”对书面作业进行量化评价,对完成情况进行总结并分析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一方面,通过定量描述,使作业训练反馈更具体,让学生明确自己丢分的主要原因;
另一方面,根据相关分析结果,我在评价表的结果上精准设计二次、三次备课教案,并针对相应问题进行改进。
同时,也把完成作业情况良好(卷面整洁书写规范、解答新颖)的同学、进步突出的同学的作业拍成照片,以
PPT的形式在课堂上展示及表扬。通过这样的方式,既能提升竞争动力,让班级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良好学习氛围,又能逐步培养尊重、理解、欣赏他人的态
度和能力。
作业设计目标
1.通过判断、改错和识图选择,梳理工业革命中的时间、人物、地点、成就等知识要素,夯实基础知识;
2.通过完成材料题,理解现代工厂制度的生产、方式和组织形式,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培养阅读材料、分析材料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3.通过创设情境,体验工厂主或工人的生活,体会工业革命对人们生产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4.通过实践参观乌海市煤炭博物馆,亲身观察蒸汽火车实物,深入了解煤炭能源为动力的蒸汽火车对于经济生活发展的作用、工业革命中的主要能源煤炭对于工业城市发展的重要意
义。
「第一关
夯实基础」
实施的过程与策略
1.工业革命是人类发展的里程碑,彻底改变了世界的面貌。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该题前的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
(1)
1733
年,哈格里夫斯发明了飞梭,提高了织布速度。()
改正:
(2)
进入
世纪,传统的手工工场逐渐被大工
厂替代,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
改正:
(3)
1825
年,由斯蒂芬森设计的蒸汽机车正式试车,标志着铁路时代的开始。()
改正:
(4)
从
世纪后期起,西方国家法国、日本、德国等国先后进行工业革命。()
改正:
2.一枚小小的邮票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关于右面这枚纪念邮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中的人物是瓦特
B.图中的机械使人类步入“蒸汽时代”
C.图中的发明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D.以此机械为动力,美国人发明了火车
3.阅读《工业革命动力演进示意图》从中可以得出蒸汽机的作用()
①用机械力取代了自然力,把人类带入“蒸汽时代”
②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完成③为汽船、火车的发明提供了动力,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革新
④确立起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格局
⑤出现了机器大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A.①②③④
B.③④⑤
C.①③⑤
D.①②④⑤
【设计意图】:第一关“夯实基础”通过判断正误并改错、识图选择这些题型,强化历史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使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时间、地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等基本要素,能够分析演进示意图来匹配合适的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渗透“时空观念”
和“历史解释”的历史核心素养。
「第二关
能力提升」
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60
年,英国兰开夏乡村地区的棉纺织工人通常是在自己的家中进行手工劳动。
1830
年左右,工人们基本已按工厂制度组织,在厂内进行机器生产。
—摘编自M.M.波斯坦等《剑桥欧洲经济史》(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英国棉纺织业的生产方式和组织形式各出现了什么变化?
(2
分)
材料二
工业革命催化了国际分工,资本以其魔力无穷的巨掌将全世界卷入商品流通的大潮中,使一切国家的生产与消费成为世界性的。过去那种地方和民族的自给自足的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
—摘编自《共产党宣言》等
(2)根据材料二,指出工业革命对世界的影响
(2
分)
【设计意图】:第二关的“能力提升”主要考察学生对现代工厂制度和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的掌握情况,这是本课的重点内容。材料
题的设置,注重训练学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概括材料的能力,同时渗透了“史料实证”的历史核心素养。、「第三关
情境体验」
5.如果你是生活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人,请你任选工厂主或工人的身份,结合所学知识,用日记描述自己一天的生活。
(要求:400
字以上,可以从吃、穿、住行、环境、文化等方面进行描述)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请学生扮演第一
次工业革命期间的工人或工厂主,对自己的生
活进行想象,一则可以使学生在写“日记”时
从所学知识中筛选出有效信息,对所学知识进
行理解、整合,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内化和
应用;二则可以让学生在书写“日记”中体会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生活方面的巨大差异,启迪学生对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的无产阶级受压迫的悲苦生活和资产阶级剥削压榨无产阶级的残忍行径产生思考;三则可以使学生在描
述“自己”的生活时,开发想象力,发散思维对历史事件进行深度思考。、,「实践活动」
6.请利用节假日时间参观乌海的煤炭博物馆
【设计意图】:欧本海默曾说过“博物馆教育是一种较为灵动而赋予变化的三度空间的食物教育形式”,博物馆有很多资源,它能与历
史教学相互作用,丰富学生的历史底蕴。学生
在参观乌海市煤炭博物馆过程中,一方面可以
增长知识,开拓视野,另一方面将博物馆中的知识与课本中的知识相结合和联系——如了解真实的煤矿工人的生活并体会工人阶级的伟大之处、观察真实的蒸汽火车并了解蒸汽火
车如何工作等,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全方面的历史视野和素养,更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作业评价
我通过设计“课后作业评价记录单”对书面作业进行量化评价,对完成情况进行总结并分析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学生能够通过教师的评价来发现自己的不足,认识自己的错误并及时改进,教师也能通过对学生的作
业评价反思并改善自己的教学过程,从而真正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在之后的历史课上,把完成作业情况良好
(卷面整洁、书写规范、解答新颖)的同学、进步突出的同学的作业拍成照片,以
PPT的形式在课堂上展示及表扬。
效果分析
作业是知识学习最好的载体,借助作业,学生可以夯实文本知识学习,实现课堂教学无限延伸。本作业案例,改变了传统作业僵化、单一的特点,以学生的兴趣点为基础,从历史学科的内容出发,丰富作业形式,将基础巩固能力拔高、情境模拟和实践活动融入作业中,最大限度地发挥作业的作用,延展学习空间,灵动学生思维。学生在感受到历史学科的魅力的同时让学生在动态中深入探研历史知识,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和视野,渗透了历史学科核心
素养。
案例反思
1.历史是一门人文学科,阅读量和书写量较大,作业布置容易超量,未来还需要对作业
量进行合理调控;
2.在具体的作业中,教师很难以单纯的对与错来判断,很多题目因此需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和多样化的评价;
3.判断、选择和材料题部分缺乏自主命题,过分依赖现成的题目,未来还需要多增加自主命题型作业;
4.本案例的基础题部分,应该再多考虑部分学生基础较差的情况,再多增加一些简单且
有效的题目让这部分学生得以成长。、附件:学生作业展示
实践作业——参观乌海市煤炭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