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小”成果介绍-数字化监测桩基施工工法
单位名称:中铁十局集团有限公司
一、工艺背景
近年来因传统的施工管理方法已不能满足建设安全质量要求,各施工单位对软基处理施工质量重视度不足,现场施工仅靠作业队伍施工经验,施工过程仅靠人员现场盯控,导致软基处理施工质量成为路基施工质量的难题。
为满足路基软基施工质量和信息数字化要求,结合现场螺纹桩、CFG桩的施工情况,引用数字化监测系统,全面监控、指导现场施工。提高了施工质量,降低了施工成本。
二、工艺原理
工艺原理主要是在软基处理施工管理过程中,根据倾角传感器、北斗定位系统、电流传感器等设备所采集的数据统一收集到集中控制箱,进而发送到中控显示屏,形成各项监控数据。
主要为数据采集、施工参数展示、数字化施工管理三个部分。
施工系统示意图
三、工艺流程
前期数据统计、录入→监测系统安装、调试→桩机就位→调整垂直度→钻孔(实时监测垂直度、桩长、电流值)→达到设计深度→拔管浇筑砼(控制混凝土方量)→形成后台数据→移机(一个循环结束)。
(1)前期数据统计、录入
将施工段落、桩基桩号、坐标、桩长、桩径等相关设计数据进行统计并录入系统。
(2)监测系统安装、调试
1)基站安装,为 TCF900 系统提供差分信号,实现厘米级差分定位。
基站
2)终端安装,终端部分由 TCF900 主控箱、FS200 泵车数据采集传感器、AS101 双轴倾斜传感器、北斗高精度定位天线、电流互感器及驾驶室分装平板(选配)组成。
倾斜传感器 北斗定位
电流传感器 显示屏
稳压器 FS200 泵车数据采集传感器
3)客户端安装、连接
平台通过对底层数据进行接收、数据实时统计并分析,并通过 B/S 架构处理、展示,管理人员在手机或电脑客户端下载软件并登陆,实现施工的远程管理。
(3)钻机就位
设备安装、调试完成后,钻机即可根据提前录入系统的信息,通过北斗定位系统形成的数据引导进行桩基定位,并控制桩位偏差。
钻机就位
(4)调整垂直度
通过倾角传感器所收集的数据,传送至中控显示屏,形成数据进而控制桩基倾斜度。
(5)钻孔
桩位及垂直度调好后,即可开始钻孔,若不符合规范时,提示不具备施工条件。钻孔过程中实时观测中控显示屏,及时掌控钻进深度、垂直度、电流值等相关情况。以保证终孔后各项指标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
施工显示屏
(6)混凝土灌注及拔管
成桩符合设计要求后,开始混合料灌注,灌注砼之前,应检查管路是否顺畅稳固,地泵泵送时通过FS200 泵车数据采集传感器计算出泵送混凝土方量及混凝土泵送速率,从而控制拔管速度。直至泵送至高出设计高程50cm。
(7)数据传送
施工完成后通过无线传输技术将施工过程相关数据传送至后台系统。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通过接入后台web系统,及时跟踪施工过程及任务完成情况。
后台系统数据查询
后台系统施工进度展示
四、成果的先进性(优特点)及产生效益
通过精心组织,本工法在高速铁路路基桩基工程中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人工与时间,控制施工成本。我部路基桩基共计8920颗,计划工期5个月,每天可节约施工人员6名,管理人员节约3人。可节约1377工时,取得直接经济效益1377*300=413100元。
通过对路基桩基施工工法,优化了桩基施工工艺,较常规工艺根据作业人员施工经验,施工全程通过人员进行现场把控,有效地避免了软基桩基桩长不足、电流不足、易断桩、易偏位等常见问题的出现。实现了从施工源头、过程中实时的、全过程的监测。在保证安全、质量的前提下,优质高效的完成了桩基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