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3年级竖式计算100道题
-
竖式计算教案
4. 三位数加法-竖式计算 教学内容:三位数加法(竖式计算)P30—32 教学目标: 1、通过尝试探究,掌握三位数竖式计算的方法。 2、让学生自主探索计算方法,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3、理解
-
6道竖式计算+2道应用题 三年级 寒假作业
寒假作业(1) 寒假作业(2) 一、 用竖式计算(带☆的要验算) 一、 用竖式计算(带☆的要验算) ☆323÷3= 567÷4= 809÷9= 756÷3= 820÷5=425×7= 716×6= 256×9= 二、 应用题 1、
-
列竖式计算教案
课时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除法竖式的写法,会列竖式计算表内除法。 2、继续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认真书写的习惯。 课堂作业:“想想做做”第2题。 教学重难点:掌握除法竖式的
-
除法的竖式计算
简介: ppt制作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除法的竖式计算》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50页》 “除法的竖式计算”。 教学目标:1、利用学生已
-
除法竖式计算教案
篇一:除法竖式教案及反思除法竖式教学设计高静静 教学内容:除法竖式(课本49页主题图及例1) 教学目标:1、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教学竖式计算表内除法。 2、认识除法竖式,掌握除法
-
五年级数学小数除法竖式计算50题
五年级数学小数除法竖式计算50题 姓名:班级得分25.2÷6= 34.5÷15= 5.6÷4= 1.8÷12= 1.8÷12= 6.3÷14= 1.26÷18= 28.6÷11= 328÷16= 7.83÷9= 72÷15= 43.5÷29= 20.4
-
乘法竖式计算教学反思(范文大全)
乘法竖式计算教学反思——李稳学习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由于一年级学生已经学习过加法和减法的竖式计算,乘法的竖式计算和加法的竖式计算的书写规律大体相同,所以
-
三年级竖式计算总结(精选五篇)
2013年黄垆学校三年级下学期竖式计算竞赛活动总结 刘菊 根据开学初制定的教学计划,我们三年级于5月7日如期举行了数学“竖式计算竞赛”活动。竞赛题的内容是根据本册书的计
-
除法竖式计算教学反思
除法竖式计算教学反思 除法竖式计算教学反思1 《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是二下的内容,在这之前,学生对有余数的除法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会用小棒摆一摆得出结果,而这节课主要是关于
-
数学 30道竖式计算题 三年
数学作业 三年(1)班于佳涛 409×5= 306×8= 103×7= 804×9= 605×6= 507×7= 704×6= 902×8= 608×4= 406×3= 630×8= 940×6= 480×9= 750×7= 590×4= 870×6= 440×
-
列式计算3年级
一、填空 1、一个长方形的长是8厘米,宽是5厘米,它的面积是( 40 )平方厘米;在这个长方形上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正方形的面积是( 25 )平方厘米,剩下的长方形的面积是( 15 )平方厘米。 2
-
除法竖式的认识和计算说课稿[精选]
竖式与试商说课稿
杨桂香
一、教材分析
《除法竖式的认识》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三册第六单元第三课时的教学内容。这部分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在教 -
有余数的除法的竖式计算
渠河头小学教学设计 冀教版有余数的除法的竖式计算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习怎样用口诀计算有余数的除法。2.过程与方法: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理解题目叙述的含义和结果
-
列竖式计算乘法1[合集5篇]
1、 列竖式计算 0.24× 0.15 0.38 ×0.25 2.1× 3.5 39 ×0.4 0.46× 1.2 0.125× 0.6 2、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 2.7+(11.2-2.7)×0.4 (5.2-2.55)×4-0.5 13.2×0.54+13.2×0.
-
《连加、连减的竖式计算》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 《连加、连减的竖式计算》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 雷红丽 单位: 洛宁县回族镇王东小学 《连加、连减的竖式计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两位
-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竖式计算试卷
计算练习(竖式练习) 2.7+3.13 16.32÷51 25÷0.38(精确到百分位) 4÷1.20.56÷1.430÷74(保留两位小数) 96÷15 9÷36 40.4÷81.7÷11(精确到十分位) 4.7×0.23 13÷2.458.89÷1
-
《连加连减竖式计算》教学反思
《连加连减竖式计算》教学反思 干佳尔 这节课难度不大,因为在这节课之前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笔算加法和减法的方法。学习这节课,主要是引导学生能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利用知
-
竖式计算不进位加法教案改后
二年级上册数学《不进位加法》教学设计 ------垂中心 黄春丽 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数学课本P8---P10例1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二单元的起始课。第二单元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的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