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必修3单元三小结
-
历史必修三第2单元小结
潼南一中学案2014级历史必修(3) 第2单元小结编写(廖斌) 审订(廖斌) 审签( ) 姓名( ) 班别学号( )评价 第二单元 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知识结构〗 〖单元测评〗 一、选择
-
历史必修三第3单元小结
潼南一中学案2014级历史必修(3) 第3单元小结编写(廖斌) 审订(廖斌) 审签( ) 姓名( ) 班别学号( )评价 第三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知识结构〗 〖单元测评〗 一、选
-
历史必修三第7单元小结
潼南一中学案2014级历史必修(3) 第7单元小结编写(廖斌) 审订(廖斌) 审签( ) 姓名( ) 班别学号( )评价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知识结构〗 〖单元测评〗 一、选择
-
历史必修三第4单元小结
潼南一中学案2014级历史必修(3) 第4单元小结编写(廖斌) 审订(廖斌) 审签( ) 姓名( ) 班别学号( )评价 第四单元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 〖知识结构〗 〖技巧示例〗 1815年伦敦博览
-
必修三第五单元
第五单元检测题 一、选择题: 1. 1897年,一代经学大师俞樾对生徒慨叹:“最近三年中,时局一变,风气大开,人人争言西学。”此时“人人争言西学”侧重于( ) A.学习科学技术 B仿行西方制
-
历史必修三第4单元小结(精选五篇)
潼南一中学案2014级历史必修(3) 第4单元小结编写(廖斌) 审订(廖斌) 审签( ) 姓名( ) 班别学号( )评价 第四单元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 〖知识结构〗 〖单元测评〗 一、选择题
-
历史必修三第5单元小结(合集五篇)
潼南一中学案2014级历史必修(3) 第5单元小结编写(廖斌) 审订(廖斌) 审签( ) 姓名( ) 班别学号( )评价 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技巧示例〗 1.中华民族使用的汉字,经历了数
-
历史必修三第2单元小结[五篇]
潼南一中学案2014级历史必修(3) 第2单元小结编写(廖斌) 审订(廖斌) 审签( ) 姓名( ) 班别学号( )评价 第二单元 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技巧示例〗 1.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
-
必修三 第三单元 知识必备
必修三 第三单元 知识必备 I. 一箭双雕 1. praise v.表扬赞扬 phrase n. 短语词组 2. penny n. 便士;一文钱 penniless adj. 贫困身无分文的 3. wonder v. 惊奇;纳闷想
-
必修三第一单元测试题
必修三第一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加黑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阜盛(fù)敕造(chì)歆享(xīn)模样(mó)
B.朱拓(tà)呜咽(yâ)绾者(wǎn)嫡亲(dí)
C.炮烙 -
必修三部分一二单元主观题
2013-11—21 高二政治文化生活一、二单元主观题训练 1.航空英雄罗阳“用生命擎起了舰载机起飞。”他的一生都奉献给了中国人民的 航空事业。英雄谢幕,精神长存,在深化改革开
-
必修三3单元教师版
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1.D (A qūn ;B pàng—pán;C sāng)A.饿殍(piǎo) 逡巡(jūn)弃甲曳兵(yâ) 丢三落四(là)B.中绳(zhòng) 句读(dòu) 瓮牖绳枢(yǒu) 心广体胖(pàng)C.庠序(xi
-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杜甫诗三首》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杜甫晚年的思想感情和艺术成就。 2,了解杜甫七言律诗的艺术特点。 3,背诵并积累名句。 4,把握情景交融的创作方法,
-
必修三第四单元3(★)
2013年高考政治复习检测试题同步测试(必修三) 10.2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 一、单项选择题 1.(2012年江苏盐城三模)《菜根谭》中说:“势利纷华,不近者为洁,近之而不染者尤
-
历史必修一第三单元小结
历史学考复习资料 第七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课程标准: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内阁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一、《权利法案》的制定 1、时间、
-
答案+必修三+第三单元5篇
必修三第三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名题分解
一、选择题:
1.【答案】D【解析】竹简多少并不能证明当地一定是毛竹产地,从书体上看这是隶书并非官方书体小篆。从时间 -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单元检测汇总
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一单元单元检测 1.在一个记者会上,温家宝总理答记者会关于物价上涨的问题时说:“我一边看网,一边脑子里想起一段话,就是‘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
-
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 1.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出现了“百家争鸣”,这里的“百家”的含义是( ) A.知识分子中出现了一百多个不同学派 B.是泛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