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第12课阿拉伯帝国教案
-
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
《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想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和熟悉阿拉伯半岛的古代历史,如伊斯兰教的创立、阿拉伯国家的统一,阿拉伯帝国的建立,及灿烂
-
第12课教案
1 题目: 第十二颗民族团结之家: 教学目标: 一、交际能力训练目标 1.运用边读边想边记的读书方法,读懂每句话,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能力。 2.以课文为材料,通过听说读写训练,扩展口语
-
初中历史《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优秀教案
一、课前准备:1、了解学生情况,组织学习小组。2、课间播放歌曲二、导入新课1、猜一猜:(1)、听完了歌曲,我们再来猜个谜语(点击),请一位同学来读一下。(学生读)(2)、你知道这描述的是哪一
-
川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 阿拉伯帝国教案(5篇)
川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 阿拉伯帝国教案 学习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了解阿拉伯半岛所处的地理位置,说出伊斯兰教的创立过程; 2.通过阅读教材,了解阿拉伯帝国形成过程,知道其版
-
第12课 民族团结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 2.掌握各民族共同发展。 二、能力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
-
第12课教案页面设置
第12课 《Word页面设置》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使用“文件”菜单打开“页面设置”对话框,并对纸张类型和页边距进行设置。 2.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的方式,掌握“页面
-
第12课 团结互助 教案
第12课 团结互助 教案 第1站 团结就是力量 一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中的团结互助的感受和对团结互助意义的教学,使学生明确团结互助是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关系的要
-
第12课新文化运动教案
阮桥镇中心学校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识记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主要阵地、代表人物、旗帜、活动基地。 2.概述新文化
-
第12课《采蘑菇》教案
《12采蘑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文中五个生字:树、草、地、去、采。复习单韵母i、u、ü,学习认读它们的四声。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描摹“草、个”。 2.朗读儿歌,做到不添字,不
-
第12课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案
第12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案第 1 页 共 1 页 第12课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南昌起义的内容,使学生了解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
-
第12课 团结互助 教案
第12课 团结互助 教案 第1站 团结就是力量 教学目标 1、通过对生活中的团结互助的感受和对团结互助意义的教学,使学生明确团结互助是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关系的要
-
《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教学设计
《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教学设计 浙江省松阳县民族中学 兰秀梅 一、课程标准 2-1-7知道世界三大宗教的创立年代与地区,分述它们历史上的兴盛时期和影响范围。 要点提示:穆
-
第12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教案
第12课:第一次工业革命 (岳麓版九年级历史上册) 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瓦特改良蒸汽机,史蒂芬孙发明“旅行者号”
-
三年级语文第12课语文教案
12、想别人没想到的
学习目标
1、自学生字词。
2、理解课文重点词句,读懂课文内容。
3、通过诵读品味,理解小徒弟为何会被画师称赞。
4、结合生活实际,学会“想别人没想到的” -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同步教案
《民族大团结》 教学模式介绍: “传递-接受”模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通过口授、板书、演示,学生则主要通过耳听、眼看、手记来完成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和学习,从而达到教学
-
第12课 星星之火
第12课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李明撰写的历史小论文关键词:1927年、军旗升起的地方、中国共产党、第一枪。他研究的是 ( C ) A.五四运动 B.北伐战争C.南昌起义 D.百团大战 2、
-
文明的冲突:阿拉伯帝国和满洲八旗的比较作者:不详
文明的冲突:阿拉伯帝国和满洲八旗的比较作者:不详
阿拉伯民族和满族,这两个民族都是来源于本地强势文明边缘区的游牧半游牧民族,比起后来征服的土地,他们的人口都占绝对的劣势,建 -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2课
课题:美丽的花 课时:1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 表现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画五颜六色的花,并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 2、培养学生对画画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如何通过观察,引导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