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第一单元第一节大纲
-
第六单元 第一节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
第六单元 燃烧与燃料 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起点分析:燃烧是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现象。学生已经知道很多促进燃烧和灭火的方法,只是不能从化学的角度认识燃烧和灭火的原理。教师要引
-
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第一节《分苹果》
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第一节《分苹果》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一、填空。(共4题;共13分)1.(5分)填一填(1)4个7相加是_______,
-
第一单元第一章第一节 生物的特征教案大全
第一节 生物的特征 主备课人:罗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会科学观察的一般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能够比较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 过程与方法:通过组
-
初一生物第一单元第一章第一节新授课教案
初一生物第一单元第一章第一节新授课教案 授课 内容 生物的特征 主备人 王玉燕 时间 9.5 知识目标:1、观察生物和非生物,比较它们的区别。 2、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
-
第一单元 第一章认识生物 第一节 生物的特征(学案)
第一章 认识生物 第一节 生物的特征(学案) 一、定向·诱导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要让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和已有的知识,理解生物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2、能力目标:在观察、讨论和
-
【鼎尖教案】高中化学(大纲版)第三册 第二单元 胶体的性质及其应用 第一节胶体(第一课时)
第二单元胶体的性质及其应用 第一节胶体 ●教学目标 1.了解胶体及分散系的概念;认识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区别;学会鉴别及净化胶体的方法。 2.通过丁达尔现象、胶体的制取等实验
-
【鼎尖教案】高中化学(大纲版)第三册 第五单元 硫酸工业 第一节接触法制硫酸(第一课时)
第五单元硫酸工业 第一节接触法制硫酸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接触法制硫酸的化学原理、原料、生产流程和典型设备。 2.通过二氧化硫接触氧化条件的讨论,复习巩固关于化学反
-
2013第一单元
六年级第二学期第一单元检测
一. 选择(6分)
1.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A.规律(lǜ)枯萎 (wěi)痕迹 (jī)抚摩(mó) ....
B.附和(hé)歉疚 (jiù)赤裸 (luǒ)英俊(jùn) ....
C.爱憎(zēng)复杂 -
【鼎尖教案】高中化学(大纲版)第三册 第一单元 晶体的类型与性质 第一节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和原子晶体(
●备课资料 一、晶体的基本性质 晶体的基本性质是由晶体的周期性结构决定的。 1.自范性:指晶体在适当条件下可以自发地形成几何多面体的性质。 2.均一性:指晶体的化学组成、密
-
【鼎尖教案】高中化学(大纲版)第三册 第一单元 晶体的类型与性质 第一节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和原子晶体(
第二课时 [引言]上一课我们学习了离子晶体。离子晶体由阴、阳离子通过离子键在空间规则排列而成。由于离子间存在着较强的离子键,使离子晶体表现出硬度较大,熔、沸点较高等性质
-
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
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认识燃烧发生的条件。2、认识燃料完全燃烧的重要性。3、了解灭火的基本原理和方法。4、通过对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等内
-
第一节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
授课日期:2012年 12月 5日星期三第一节课课型:新授课授课人:郑秀侠单位:枣庄市第三十五中学课题:第五单元 第一节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内容和学情分析:1.学生在第一单元第二节《化学
-
《第一节 日本(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节 日本(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知识与能力1.认识日本的自然环境(地理位置、气候等)。 2.了解地震和防震的相关知识。 3.了解日本的东西方兼容的文化。 过程与方法1.重在
-
第一节 《美国》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第一节 《美国》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美国的领土构成、地理位置 2.知道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种族构成复杂 3.了解美国的地形、气候及农业生产的特点和主要农作物
-
第一单元复习
第一单元复习一、照样子写词语。 1.形容云雾的词语有:气象万千 风云变幻 奇峰异岭 若隐若现 腾云驾雾 飘飘欲仙 白云苍狗 瞬息万变 2.我国各省、市、自治区的简称:辽(辽宁)吉
-
第一单元 马大全
第一单元马 单元说明 本单元以“马”为主题,编排了三篇主题课文,和一篇拓展阅读课文,其中有说明文、古诗、散文和现代诗歌。这些课文让学生从不同侧面了解马的外形特点,领悟马性
-
第一单元练习题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综合试卷 一、 在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正确读音下面划横线。 1、 这次比赛,他得了冠(guān guàn)军。 2、 红色的鸡冠(guān guàn)花真漂亮。 3、
-
第一单元单元备课
第一单元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单元备课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生命的可贵,珍爱生命、热爱生活。 2、树立新的生态道德观、自然观,善待大自然,尊重其他生命。3、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