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高二入学语文考试试题
-
高二语文试题
高二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 高适,字达夫,沧州渤海人。适少落魄,不事生业,家贫,客于梁、宋,以求丐取给。
-
高二语文试题
高二语文试题-高中语文知识竞赛题(含答案) 2、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出自谁的文章? A、文天祥 B、辛弃疾 C、范仲淹 D、苏轼 3、成语‚半斤八两‛中的‚斤‛
-
高二学年期初考试试题
高二学年政治期初补考试卷 2014.8.221、2013年9月21日,100英镑兑换1042.00元人民币;到2013年10月22日,100英镑兑换1043.67元人民币。材料中描述的变化过程表明()A 外汇汇率下降
-
高二语文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2
宜昌一中2016年秋季学期高二年级入学考试 语 文 本试题卷共8页,六大题17小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
-
驻马店市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终考试高二语文试题
驻马店市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终考试
高二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1.A(A项对应的是文本第一句话,国家凝聚力的产生是有两个条件的,其一是共同基础,其二是 -
高二语文第二次阶段性考试试题资料总结
高二年级第一学期第三次阶段性自主练习语文试题 命题: 曹红艳 包明灿 使用时间:2013-12-21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页。时间l50分钟,满分150分。 2
-
高二语文下册期中调研检测考试试题
南阳市一中2009-2010学年春期期中考试 高二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 间150分钟。 2.将第Ⅰ卷每小题答案涂在答题
-
初一新生入学语文试题
初一新生入学语文试题
笔试部分(共92分)
一、基础知识。(共18分)
1、看拼音,在括号里写出响应的汉字。(2分)
xiāoshàjiǎosuō
喧()()时()健()毛
2、将“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 -
四年级语文新生入学试题
一. 我的字写得最棒!(10分)
biànbiãfánzhípí juànshěnshìjiǎn yuâ ()()()()()
二.我会认真比一比,再组词。(10分)
挣()灌()窿()项()骤() 睁()罐()隆()预()聚()
三.我能正确地写出词语里所缺的字。(10 -
2005-2006年度高二历史考试试题
2005-2006年度高二历史考试试题第Ⅰ卷(选择题 共7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3分,共75分)1、新航路的开辟之所以被认为是人类历史的一大进步,最主要是由于A、 大大开阔了
-
2015级高二学期末语文试题
2015级高二学期末语文试题 ―、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1-3题。 薛宝钗虽然常以“女子无才便是德”来开导别人,思想上并不赞成女子读书作诗,但她自己
-
人教版高二语文月考试题
2017--2018下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社科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小题。 中国历史上的三大名
-
高二语文月考试题(推荐5篇)
高二语文月考试题 第I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生的四种境界 张世英 按照人的自我发展历程、实现人生价值和精神自由的高低程度,
-
高二语文期中考试模块检测语文试题
即墨实验高中高二语文模块检测试题第Ⅰ卷 ( 选择题共30分)
一、基础知识(18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娇嗔(chēn)笨拙(zhuō)磨削(xuē)壮志未遂(suí) B.墓穴( -
高二美术专业语文月考试题
邵东职业中专
2012年下学期高二年级美术中考语文试卷
时量: 150分钟满分: 150分制卷人:周霞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8分)
1、 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程度 -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2014—2015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教学质量检测 语 文 试 卷 (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 第I卷 阅读赏析(45分) 一、古诗文阅读(13分) (一)阅读下列文段,回答1~4
-
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在中华传统文化中,“鸡文化”占有重要地位,对古人生活的影响很直接。鸡为什么叫“鸡”?明
-
高二开学考试语文答案
语文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 1.B 解析:A项,张冠李戴。原文说“这种民族一体与文化融合的的思想成为唐代社会的主流观念”;C项,“迅即”错,第二段说“儒学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