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工业地域的形成检测题
-
工业地域的形成教学设计
本节目标1、了解工业联系、工业集聚、工业地域的区别与联系2、掌握工业地域形成的主要原因(重点)3、分析工业集聚的原因和意义4、理解工业分散的原因、主要表现形式和结果(难点
-
《工业地域的形成》教学反思
1、总体教学效果自评。大部分学生能联系工业区位因素,根据实例,说明工业地域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能较好地达成课标中知识与技能的要求。学生通过各种正确途径的资料搜集,联系
-
高三一轮---工业地域的形成高考真题[5篇]
第24讲 工业地域的形成 (2013·高考大纲全国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被合称为“金砖国家”(BRICS)。中国是世界最大的钢铁生产
-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练习题
一、单选题 某品牌企业在京津冀地区建有饮用瓶装水厂。读图6,回答第1、2题。 1.瓶装水厂如此选址的主要原因是 A.利用优于授权地的水源B.靠近技术发达地区 C.吸引高素质的劳动力D
-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单元检测题一、单选题农资连锁经营,即在公司的统一管理下,通过在县以及县以下地区采取直营或吸收加盟等方式设立连锁经营网络,统一采购、配送,实行规模
-
2 工业地域的形成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 1.运用案例理解工业联系、工业集聚、工业地域的区别与联系,以及工业地域形成的主要原因。 2.了解工业集聚和分散的主要表现形式、原因和
-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2)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单元检测题一、单选题传统经济是由“资源——产品——污染物排放”所构成的物质单向流动的经济。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
-
高一地理下《工业地域形成》教学设计[5篇模版]
高一地理下《工业地域形成》教学设计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
-
工业地域教学反思
“工业地域的形成”的教学反思 汤阴一中李立 1.总体教学效果自评 大部分学生能联系工业区位因素,根据实例,说明工业地域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能较好地达成课标中知识与技能的要
-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检测题(含答案)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检测题一、单选题下图为东南亚中南半岛,完成下面小题。1.泰国多洪涝灾害,下列分析正确的是①热带雨林气候,终年多雨②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且集中③北部
-
2018衡水名师原创地理专题卷:专题十一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2018衡水名师原创地理专题卷 专题十一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考点32 工业区位因素 (1-24题,26-27题) 考点33 工业地域 (25题)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说明:请将选择题正
-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 4.2 工业地域的形成教学设计[范文模版]
4.2 工业地域的形成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 2.联系实际理解工业区位的发展变化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3.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工业的主要区位因
-
高中地理《工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一课的教学设计(共5篇)
高中地理《工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一课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及特点 本节工业地域的形成是对前一节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内容的深化,同时也为第三节传统工
-
2016高考地理总复习第九章 第22讲 工业地域的形成和工业区课后达标检测
第九章 第22讲 工业地域的形成和工业区 一、选择题 (2015·北京西城区高三期末)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依托长春市雄厚的汽车产业基础,形成了汽车零部件及专用车园、光电产业园、
-
地域文化(题2)
一、填空题 1.贵州的地貌类型主要以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三种基本类型为主。其中92.5%的面积为( 高原山地 )和( 丘陵 )。 2.贵州气候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类型,冬无严寒,夏
-
检测题
一、选择题。(多选)1.梳理教材需要教师针对以下哪些内容之间的关系进行整理()。A.学生学情B.课标C.教材D.教学资源2.教师的常态课容易出现的问题有()。A.讲授半节课时间,然后让学生
-
高中地理工业题
(10年全国卷2文综第39题) 39.(60分)分析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中亚地区与我国西部有长达3300千米的边界线,是当今世界石油、天然气等资源储量丰富的地区之一。苏联的解体和中
-
3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复习资料
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和开展?复习资料一、课标及根底知识◆课标要求: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一〕课标解读1.了解农业的概念、特点及分类;2.了解区位的含义;3.分析主要农业区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