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高中数学同步导学
-
高中数学导学案
1.2应用举例
学习目标: 1、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解决和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
2、提高应用正弦余弦定理解斜三角形的能力。3、通过对三角形边角关系的探究学习,经历数学探究 -
Unit4_Earthquakes_同步教材导学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单元话题为“地震”,主要描写了1976年唐山大地震,各项语言活动也都是围绕地震展开。本单元共分八个部分。 Warming-up 部分通过两张图片引出话题“一旦地震
-
高中数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
高中数学课堂“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结题报告摘选 单位:南昌大学附中课题组负责人:黄伟民执笔:程晓杰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江西省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已在2008年
-
三年级同步导写5篇
三年级同步导写:怎样写“我的课余生活”作文(第一单元) 第一步:阅读习作要求,选择材料。
让我们先看一下这次习作的要求。对于我们初次写作文的同学,一定要养成审题的习惯。
要求: -
高中数学最全的思维导图
高中数学最全的思维导图 小数老师 2015-11-23 11:08 很多同学一轮复习已经过半,但还不知道该怎么总结,小数老师给大家提个建议,要想总结,主要还是首先梳理出脉络来,提到某个知识
-
11-12学年高中数学 1.1.3 导数的几何意义同步练习新人教A版选修2-2
选修2-21.1第3课时导数的几何意义一、选择题1.如果曲线y=f(x)在点(x0,f(x0))处的切线方程为x+2y-3=0,那么( )A.f′(x0)>0B.f′(x0)<0C.f′(x0)=0D.f′(x0)不存在[答案] B[解析] 切线x
-
100测评网高中数学立体几何同步练习§9.2练习二
欢迎登录100测评网进行学习检测,有效提高学习成绩.§9.2练习二
1.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真的打“√”,假的打“×”
(1)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2)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平 -
同步导学》心得体会(样例5)
同步导学》心得体会 我是一位新教师,在教学方面没有经验,对于《小学英语同步导学》我就说一下我的使用心得吧。 在《小学英语同步导学》上有六个栏目:温馨提示、自主学习、合作
-
第二学期同步导学检查小结
实验中学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
《同步导学》检查情况小结
为了深度推进“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教学理念的贯彻,构建高效课堂,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加强教学过程监控,教务处于5月1 -
11-12学年高中数学 1.1.1 变化率问题同步练习
选修2-21.1第1课时变化率问题一、选择题1.在平均变化率的定义中,自变量x在x0处的增量Δx( )A.大于零B.小于零C.等于零D.不等于零[答案] D[解析] Δx可正,可负,但不为0,故应选D.2
-
100测评网高中数学立体几何同步练习§9.8 棱锥(三)
欢迎登录100测评网进行学习检测,有效提高学习成绩.§9.8 棱锥(三)
1.选择题
(1)给出下列命题,其中正确的是
(A)每个面都是正多边形的多面体是正多边形
(B)每个面都是相同边数正多边形的 -
100测评网高中数学立体几何同步练习§9.7棱柱(一)
欢迎登录100测评网进行学习检测,有效提高学习成绩.§9.7棱柱(一)
1.判断下列命题是否正确
(1)有两个侧面是矩形的棱柱是直棱柱
(2)有两个面平行,其余各面均为平行四边形的几何体是棱 -
浅谈如何利用导学案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性(合集五篇)
浅谈如何利用导学案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性 摘要:新课程标准提出了转变教学方式的理念,根据课堂教学实际,我们尝试把传统的“教案”改为“学案”,用“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改
-
高中数学最全的思维导图(值得收藏)
高中数学最全的思维导图 很多同学一轮复习已经过半,但还不知道该怎么总结,小数老师给大家提个建议,要想总结,主要还是首先梳理出脉络来,提到某个知识点,那么关于这个知识点相关的
-
《敬业与乐业》同步练习导学案
★★★ “五环大课堂”九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 课题:《敬业与乐业》同步练习题 编写人:九年级B段叶兰霞 师生札记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教诲(huì) 归
-
小学五年级下学期同步作文导写
小学五年级下学期同步作文导写:怎样写一件感动的事(第四单元)2011-03-31 08:10:57 来源:好作文网李允东编辑 浏览:16392次感动,是一种醉人的滋味;感动,是一种瞬间的触动;人类有了感动
-
高中数学
高二数学学习心得体会总结
度过了貌似很轻松愉快的高一生活,我们昂首阔步来到了高二。对于数学一科,相当多的同学觉得高一阶段的知识非常可怕,不夸张的说高一阶段的知识比整个 -
高中数学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五
· 第一章 数列
· 1、数列的概念
· 2、数列的函数特性
· 3、等差数列
· 4、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
· 5、等比数列
· 6、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