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沪教七年级下期末试卷
-
七年级期末试卷下
2007---2008学年度升级考试 七年级语文试题 馆陶学区 馆陶县车疃中学 付春燕 第一部分 (共19分) 一、 基础知识积累 1、读下面一段话,完成后面的练习。(5) 燕赵大地遍性灵,燕赵儿
-
七年级(下)语文期末试卷
七年级(下)语文期末试卷崇仁三中聂志远说明:本卷四道大题,共26道小题,全卷满分为120分,考试150分钟 一、语言知识及应用(12分)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飘 -
湘教版七年级下地理期末试卷
七年级地理下册期末试题 班级: 姓名: 分数: 一、选择题:(下列各小题中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把正确选项代号填在后面答题格正确位置。) 1.在欧洲分布最广泛而在亚洲缺失
-
2011—2012学年度七年级下生物期末试卷分析
2011—2012学年度七年级下生物期末试卷分析一、试卷总体分析 从试卷整体来看,试卷的难度不大,适应各层次的学生,本次生物考试主要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本试题考查知识
-
2017年七年级下数学期末试卷
数 学 试 卷 一.你一定能选对!(本题共有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点A(-2,1)在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2、不等式组 3、已知x=2,y=-3是二元一次方程5x+my+2=0的解,
-
沪教版七年级古诗
七年级古诗文(上册) 小儿垂钓 (唐) 胡令能P16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小松 (唐) 杜荀鹤P17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
-
沪教版七年级下数学练习册答案[合集5篇]
人生,就要闯出一条路来!为了事业,为了奋斗的人生,尽管失去许多,但有失必有得!而得到的往往会比失去的更重要,它是人生的价值与意义。数学公式经过一层层推演,才能得到正确的答案,我
-
沪教版小学语文上册期末试卷
上海市浦东新区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期终质量调研试卷班级 姓名一、字词。(30分)1.看拼音写汉字。(4分)Càn làn lǒng zhào( ) ( )2.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5分)如愿以( ) 微不足
-
2016-2017学年[沪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公输》教学设计
《公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课文涉及的相关历史知识;积累文言词语;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对人物形象能联系课文的描写进行分析和鉴赏,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和
-
牛津七年级(下)英语期末试卷及答案
牛津七年级(下)英语期末试卷及答案笔试部分(120分)I.根据句意与首字母写出正确的单词完成句子。(10分) 1. Where’s the hotel? It’s a_________ from the bank. 2. Why does he
-
沪教版七年级(上)古诗词
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小松 唐 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杂
-
数学 七年级上册 沪教版
七年级数学 上册沪教版
第一章有理数1.1正数和负数
1.2数轴
1.3有理数的大小
1.4有理数的加减
1.5有理数的乘除
1.6有理数的乘方
1.7近似数第二章整式加减2.1用字母表示数
2 -
沪教版五年级下古诗
长歌行(节选) 汉乐府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元日 宋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tóng)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渔歌子 唐
-
七年级期末试卷
七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文化检测一、判断正误题(共10分)1、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小事做起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基础。()2、生命是人们享受一切权利的基础,所以只要我们拥有生命,就什么都可
-
沪科七年级数学下试卷分析
七年级数学下期末质量检测试卷分析 一、试卷结构分析 本套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试题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三部分。 二、试卷特点评析: 从总体上看,本检测试卷
-
2013~2014学年度沪科版七年级下数学教学计划
2013~2014学年度沪科版七年级下数学教学计划 我校七年级共分六个班级,我带七(1)、七(2)两个班。共有学生37人,正处于服从与叛逆的过度阶段。度过了一学期的初中生活。通过一学期的
-
初中语文沪教版七年级训练题
制陶一、课内练习
1、下列书写不正确的一项是
(1)a消遣笨拙b爆裂干躁c、熔化馅饼d、器皿涂釉
(2)本文作者是,文章主要内容
2、阅读品味
(1)“说起来真是又可怜又可笑”中的可怜、 -
(沪教版)七年级第二学期古诗
七年级第二学期1~4单元古诗默写
二月巴陵日日风,。海棠不惜胭脂色,。 枕中云气千峰近,。要看银山拍天浪,。 门外青山翠紫堆,。只看云断成飞雨,。 荷尽已无擎雨盖,。一年好景君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