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孟子见梁惠王导学案
-
孟子见梁惠王教案★
《孟子见梁惠王》教案 游金萍 教学目标: 1、 了解孟子其人及其思想观点。 2、 体会《孟子见梁惠王》一文中体现的儒家的“仁政”的观点。 3、 领悟孟子的语言风格和说理艺术
-
《孟子*梁惠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在两千多年前,我国的思想领域曾经历过一个辉煌的时代,真正的做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以后任何一个时代,我们在思想领域的变革都没有当时那么巨大,形式都没
-
《孟子·梁惠王上》练习题及答案
《孟子·梁惠王上》孟子见梁襄王。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吾对曰:‘定于一。’‘孰能一之?’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孰能与之
-
《孟子见梁襄王》 教案
《孟子见梁襄王》 教案 教学目的 1.解读常见文言词语的用法。 2.进一步体会孟子的“仁政”思想。 3.理解比喻的修辞手法和本文生动的语言。 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孟子一段话中的
-
《孟子见梁襄王》教案
教学目的1.解读常见文言词语的用法。2.进一步体会孟子的“仁政”思想。3.理解比喻的修辞手法和本文生动的语言。教学重点和难点理解孟子一段话中的比喻的运用。在朗读的基础上,
-
《孟子见梁襄王》教学设计
长沙铁路一中谭忆军 [教学目标] 1、解读文中常见文言词语的用法; 2、体会孟子爱憎分明的个性及其执着追求的“仁政”理想; 3、理解本文生动贴切的语言及比喻修辞手法的运用。
-
《孟子见梁襄王》教案示例
《孟子见梁襄王》教案示例 教学目的: 1.解读常见文言词语的用法。 2.进一步体会孟子的“仁政”思想。3.理解比喻的修辞手法和本文生动的语言。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生动的比喻
-
《孟子见梁襄王》教案(推荐五篇)
《孟子见梁襄王》教案 教学目的 1.解读常见文言词语的用法。 2.进一步体会孟子的“仁政”思想。 3.理解比喻的修辞手法和本文生动的语言。 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孟子一段话中的
-
孟子见梁襄王高中语文教案(5篇)
教学目的: 1.解读常见文言词语的用法。 2.进一步体会孟子的“仁政”思想。 3.理解比喻的修辞手法和本文生动的语言。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方法:自读学习法。 教学过程:一、导
-
传统文化教案:《孟子》选读《梁惠王章句上》第二则
《孟子》选读《梁惠王章句上》第二则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文。 2、感悟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句子并体会大意。 3、了解孟子的道德主张,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
-
李逵见宋江导学案
《李逵见宋江》课堂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与《水浒传》的相关内容。 2.反复默读课文,欣赏体验精彩的语言、动作、细节描写,把握文中人物的性格特征。 3.学习个性化的语言,刻
-
《孟子两章》导学案和答案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导学案 一、学习过程: (1)、预习:看注释,试译全文。 (2)、简介孟子和《孟子》:孟子,名 ,思想家,教育家,是继 以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合称“ ”,并有“ ”之
-
孟子导学案公孙丑上(最终定稿)
高二《孟子》导学案 整理者:张蔡莹 《孟子》公孙丑上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疏通文意,并掌握本文的主要内容、哲学思想。 2.引导学生掌握本文艺术特色,进而了解孟子散文
-
王几何导学案
秦王扫六合》教学反思 上完《秦王扫六合》一课,细细反思,觉得主要有以下几点: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始终围绕教学目标来组织教学,而且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2016新课标三维人教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第二单元 相关读物1 孟子见梁惠王(合集五篇)
相关读物1 孟子见梁惠王 1.掌握相关重点字、词、句,以及文言句式特征,自主翻译文章。2.分析文章层次,梳理文章脉络。3.了解孟子的义利观,培养积极健康的义利观。 对应学生用书P1
-
《扁鹊见蔡桓公》导学案
《扁鹊见蔡桓公》导学案张晓芬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借助注释自己阅读有一定难度的文言文;2、积累“间”、“疾”“居”“还”“故”“使”“益”“遂”等文言词汇
-
扁鹊见蔡桓公导学案
_________中学学生课堂导学提纲编号:ywdxtg—00使用时间:月号编制人:………………………………装……………………………订………………………………………线……………………
-
高三语文课文教案《蜀道难》《孟子见梁襄王》
悦考网www.xiexiebang.com 高三语文教案 《孟子见梁襄王》 《孟子见梁襄王》教案示例 教学目的: 1.解读常见文言词语的用法。 2.进一步体会孟子的“仁政”思想。 3.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