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七上文言文答案
-
七上文言文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 童趣 沈复 一、 通假字 项为之强(强:通“僵”,僵硬) 二、 一词多义 1. 之 故时有物外之趣(结构助词,的) 心之所向(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昂首观之(代词,代指“群鹤舞
-
七上-八下文言文
初二语文复习讲义(八上-八下文言文翻译) 八上句子翻译 1.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晏子使楚》) 译文:橘子生长在淮河以南就是橘子,生长在淮河以北就
-
七上英语答案
七年级英语(上册)参考答案 Module 1 Unit 1 Step5 一、1.am; are 2.Three; third 3.years 4.comes; China; Chinese 5.to meet 二、1.What class 2.How old is 3.comes
-
文言文阅读七
文 言 文 阅 读 七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题。 刘宰,字平国,金坛人。绍熙元年举进士,调江宁尉。江宁巫风为盛,宰下令保伍互相纠察,往往改业为农。有持妖术者,皆禁绝之。岁旱,遵守
-
七上六单元文言文过关单
22. 寓言四则 一、解释加点的字词 穿井得一人 宋( )之( )丁氏,家无井而( )出溉( )汲( ),常一人居( )外。及( )其( )家穿( )井,告( )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 )而( )传( )之( )者( ):“丁氏穿井得一人。
-
文言文 答案
文言文参考答案一 答案:
1.D(率:作榜样)
2.A(表被动,指听到的)
3.D(①表有远见 ③表识人④表仁简)
4.B(表现的是有志节和识人)
5. (1)“你是两千石官员的儿子却做这样下贱的事,就算你不觉得羞耻 -
七--九年级文言文原文
七年级上册 《论语》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
-
七、八年级文言文习题
七、八年级文言文习题 (一)小石潭记(节选)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
-
七上语文期中复习(四)文言文复习(教师版)
七上语文期中复习(四)·文言文复习一、实词解释 郑人有欲(想、想要)买履者 而置(放置)之其坐 至之(到„去)市 及(等到)反 ....市罢(结束) 遂(终于)不得履 楚人有涉(渡、渡过)江者 求(寻找)剑若此
-
七上二单元检测答案
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二单元检测题一参考答案 1.D(点拨:A项“倔”的读音是“jué”;B项 “禀”的读音是“bǐnɡ”;C项“诅”的读音是 “zǔ”。) 2.亏——愧 奇——其 恣——姿 及—
-
苏教七上数学试题及答案
数学·1要多做题,多练习,才能熟能生巧。以下是苏教七上数学试题及答案,欢迎阅读。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0分)1.﹣2的相反数是( )A. B. ﹣ C.﹣2 D.22.在0,﹣1.5,1,-2四个数中,
-
2018—2019上七入学试题及答案更正
强项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度上期七年级入学考试试题 语文(100分) 班级:姓名:成绩: 一、基础知识:( 32 分) 1.请你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正确的一项。(3分) ( ) A.伶俐 (líng)
-
文言文“激趣”七法
文言文“激趣”七法 《课标(2011年)》指出“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渐增强,现代科学和信息技术迅速发展,新的交流媒体不断出现,给社会语言文字生活带来巨大变化,对中华民族优秀
-
文言文实词翻译七法
文言文实词翻译七法 文言文和现代文,在本质上是相通的,因而将文言文转换成现代白话文,是可以归纳出些行之有效的方法的。下面笔者就文言文实词的翻译,立足于人教版新课标课本必
-
2018七上文言文对比阅读(有答案)
部编七上文言文对比练习(一)〖甲文〗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
-
文言文阅读答案(本站推荐)
一、【参考答案】 1.①到 ②改变 ③已经 ④因为 2.①之所以菜的味道好,是因为有了盐。 ②就空口吃盐,吃得口味败坏,结果反被盐所害。 3. ①语言:“所以美者,缘有盐故。少有尚尔,况复
-
文言文专题训练答案
文言文专题阅读答案 一、答案: 1. A 【解析】B.与世隔绝的地方。C.详细。D.延请。 2.D 【解析】A.助词,起凑足章节作用,不翻译。B.助词,用在修饰语与中心词之间,可译为“的”。
-
07年文言文答案
2007年高考文言文汇编答案 一、(全国卷1) 8、D 9、C 10、D 11、(1)如今成为民害,罪过在于残忍的役吏,而不辞劳苦地张网捕捉,不是顾怜的根本办法。(2)忠臣坚持道义,不应有二心。如果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