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七下古诗文知识点整理
-
七下古诗文专题
陌上桑 汉乐府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
-
古诗文知识点
题型专练(六) 文言文基础训练 1.找出每组中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并改正。 (1)年与时驰(放松)意与日去(岁月) ..遂成枯落(凋落,衰残) .. (2)缀行甚远(连接,紧跟)顾野有麦场(看,视
-
七下古诗文名句积累
七下古诗文名句积累(一)《木兰诗》(南北朝乐府北方民歌)
1.《木兰诗》中写木兰从军的原因是的诗句是: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2.《木兰诗》中面对可汗大点兵,木 -
七下英语语法、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英语语法、知识点要点
重点短语 1.live in ;2.pay phone;3.take a walk ;4.across from ;5.next to ;6.the beginning of ;7.play the guitar ;8.have fun ;9.tak -
2018年整理七下第七章知识点
第七章 67、日本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部。邻土由北海道岛、本州岛、四国岛、九州岛四个大岛及附近小岛屿及周围的海域组成,其中最大的为本州岛。著名的山峰富士山为活火山,
-
(七下)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中国古代史(历史七年级下册)
一、隋唐科举制度:
北:P20科举制是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隋唐时期创立并完善了科举制度,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标准的原则。 -
初中语文七下必背古诗文译文
初中语文七下必背古诗文译文01孙权劝学节选自《资治通鉴》【原文】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
-
必修一古诗文知识点归纳整理[最终定稿]
必修一古诗文知识点归纳整理 劝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一、成语 1、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比喻学生超过老师,后人胜过前人。 2、锲而不舍:比喻做事持之以恒。锲,用刀雕刻;舍,停止
-
七下历史知识点第8课
第8课 北宋和辽、西夏的和战
1、北宋建立的时间、建立者、过程、都城?辽、西夏政权建立的时间、民族、建立者?
北宋:960年;赵匡胤;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变兵,夺取了后周政权 -
七下道德与政治知识点
2018年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知识点 第一课青春的邀约 第一框男生女生 1、我们开始进入青春期的标志是身体发育与身体外形的变化; 2、青春期身体变化有哪些表现: ①身体外形的
-
语文八年级上册古诗文知识点归纳
语文八年级上册古诗文知识点归纳 & 《桃花源记》1 基础知识Ø 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东晋著名田园诗
-
语文八年级上册古诗文知识点归纳(范文模版)
语文八年级上册古诗文知识点归纳 & 《桃花源记》1 基础知识Ø 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东晋著名田园诗
-
高考语文知识点古诗文(全文5篇)
重要的不是知识的数量,而是知识的质量,有些人知道很多很多,但却不知道最有用的东西。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考语文知识点古诗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第一版块:古诗文阅读与鉴
-
七下政治复习1-3课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思想品德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笑迎新生活
第一课 珍惜新起点
1.升入中学后,我们将会有许多新的体验,我们该如何对待这个“新”字?P4-6
珍惜初中生活的起点,体验成为初中生 -
2013新目标七下Unit7 Its raining知识点总结
Unit 7 It’s raining! 词型转换1. rain形容词:rainy 2.windy名词: wind 3.cloudy名词:cloud 4.sunny名词:sun 5.snow形容词:snowy 6.weather同音词:whether 7.bad反义词:g
-
仁爱七下Unit5 Our Shool Life语言知识点
仁爱七年级英语知识点语言点汇编(仅供参考)
Unit5 Our Shool Life
Topic1 How do you usually go to school?
一、重点词语
1、wake up 醒醒吧
2、so early 这么早
3、by bike -
七下历史知识点整理第11课 宋朝的社会生活
第11课 宋朝的社会生活
1、宋朝人的陋俗?缠足,但并不普遍
2、宋朝主食地域特点?北方以面食为主,南方以稻米为主
3、宋朝的住宅特点?
①沿街布局。②一层商店,二层居住的格局。③茅 -
七下国学经典
国学经典诵读读后感 ——读《弟子规》《论语》《满江红》有感 大庄中心学校 七年级(2)班:马秀兰 指导教师:马玉秀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值得我们学习。诵读国学经典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