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导游词(五篇范例)

时间:2019-05-11 23:55: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红楼导游词》,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红楼导游词》。

第一篇:红楼导游词

女士们、先生们: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美丽的江城——武汉游览观光,我们今天将要去游览的是著名的辛亥革命首义旧址——红楼。趁现在还没到达红楼,请允许我先向大家简要地介绍一下红楼的概况。作为“九省通衢”、“南北枢纽”的华中重镇,武汉在军事上具有扼险控要的重要地位,推翻二千多年封建帝制的辛亥革命也是从武汉开始改变中国历史的行程,武汉因此被称为辛亥革命的首义之地。

近一个世纪前的1911年是中国旧历的辛亥年,一年伊始,反清起义便接连不断。继4月间的广州黄花岗起义后,5月四川发起了保路运动,以孙中山、黄兴为领袖的同盟会在武汉秘密建立了中部总会,武昌的文学社和共进会便积极准备相机发动武装起义。10月9日,负责军事组织的孙武在俄租界配制炸药不慎引爆,领导机关遭到破坏,名册、印信被抄,起义总指挥蒋翊武出走。十日晨,革命党人刘复基、彭楚藩、杨宏胜被捕遇难。在此危急关头,新军中革命党人主动联络,决定按原计划立即起义。晚上8点多钟,新军工程营、辎重营首先发难,首先是工程第八营的几个士兵拒交子弹,打死了前来镇压的反动军官,打响武昌起义的第一枪。工程营夺占了楚望台军械库,推左队队官(相当于连长)吴兆麟为临时总指挥,各营革命党人纷纷响应。当晚,起义军兵分三路向总督署及第 8镇司令部发起进攻,炮击总督署,湖广总督瑞徵、第 8镇统制张彪仓皇出逃。11日天亮后起义者便占领了武昌全城,革命党人的“十八星旗”高高飘扬在黄鹤楼上。武昌起义的第二天,汉口、汉阳的新军也起义占领了两镇,同日,武昌成立了军政府。当时孙中山还忙于在海外筹款,黄兴也未赶到,由于变起仓促,群龙无首,起义士兵们硬把一个毫无革命思想的协统(旅长)黎元洪搜出来——民间称作“床底下拖出个黎元洪”——用手枪逼着他当了都督。以武昌起义为标志的辛亥革命,在中国结束了持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虽然后来又在各地冒出了无数个割据称霸的“土皇帝”,但在摧枯拉朽的革命洪流面前无异螳臂挡车,中国历史就此进入了一个新纪元。张勋复辟、袁世凯称帝都只有十几天或几十天的寿数。辛亥革命成就了“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的丰功伟绩,武昌作为辛亥革命的首义之地而千古留芳。

在武昌的首义路南端,阅马场北端的绿荫丛中,掩映着一组红色楼房,因为它红墙红瓦,武汉人亲切的称它为红楼,这就是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即湖北军政府)旧址。整个院落占地1.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000多平方米。红楼建于清宣统二年(1910),其前身是清政府为了玩弄“立宪”骗局而设立的湖北省谘议局。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次日,革命党人和起义士兵云集湖北省咨议局,宣布成立以黎元洪为都督的湖北军政府,发布了第一号布告,宣布废除清宣统年号,号召各省响应武昌起义,建立中华民国,从而开启了划时代的“民国之门”。

红楼前建有碧樟广场和花坛喷泉,广场中央耸立着1931年铸造的孙中山铜像,先生身着长袍马褂,左手执杖,右手持帽,面南而立。凝视远方。南端有黎元洪拜黄兴为将的“拜将台”纪念碑,碑作方型,四面中突,顶呈锥体,锐利向上,有一种“刺破青天锷未残”的气慨。红楼纪念馆的墙上悬挂着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亲笔题写的“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匾额。红楼的主楼为红色砖木结构二层楼房,面阔73米,进深42米。建造型式仿照西方国家的行政大厦,风格典雅庄重:花岗石砌台基,红砖砌墙,廊前列柱起券,檐下饰飞头,檐上压以女儿墙。外墙砖砌,间饰附加假柱、柱头和垂花、垂禾、束莲等图案。红瓦覆顶,屋顶正中矗立“圭”字形望楼(原为穹窿顶式,于1911年12月1日被清军炮弹击毁)。主楼平面呈“山”字形,门前有突出的门廊和回车道,前方及两翼为门厅和办公室,后方正中为会堂。

承恩寺导游词 ·十堰导游词 ·黄鹤楼又一导游词 ·襄阳古城导游词

纪念馆内复原了军政府大门、军政府会堂、黎元洪起居室和会客室、孙中山驻鄂会客室、黄兴召开军事会议的会议室和宋教仁起草《中会民国鄂州临时约法草案》的军政府秘书处等一系列场馆,再现了当年神秘而又庄严的的历史场景,而凝聚其中的那种紧张而又热烈的战斗气氛深深地感染着每一位来访者。大量详实的史料,生动地反映了武昌首义和辛亥革命,不仅可以增加参观者对民国史的认识,更增进对中山先生的敬仰之情。一本《孙大总统伦敦蒙难记》虽然写得有声有色,但却淡化了中山先生职业革命家的形象。中山先生为推翻封建帝制,远涉重洋宣传革命,潜心着意地营造组织建设,还直接领导了钦廉二州和黄花岗的反清起义,确为我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武昌首义成功,自然首推孙文。武汉人对黄兴评价甚高,至今尚有黄兴路、拜将台,在黄鹤楼剧场的山腰上还有黄兴的纪念铜像,江城人民没有忘记他在群龙无首而墨云压城城欲摧的危急关头赶赴武汉,没有忘记他在阳夏保卫战中“受命于危难之时”、呕心沥血于共和大业,没有忘记他在辛亥革命中追随中山先生的屡建奇功和创建成民国的不辞辛劳。

1911年9月25日,辛亥革命“荣县独立”,成立军政府,行使军、政、财、文大权。军政府设在县署衙内。今旧址(即人民政府办公大楼后面),由旧县署的三堂、后堂及两边的厢房组成三合院。系木结构,穿斗梁架,单檐悬山式屋顶。两堂合在一起,前有廊,廊宽1.6米。总占地700平方米。今为辛亥革命荣县独立历史陈列室,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陈列馆正厅檐上有胡耀邦题写“辛亥革命首义荣县军政府旧址”的匾额;厅内正面,挂有吴玉章、龙鸣剑、王天杰、蒲洵的肖像;文物有木板“水电报”(复制品)、马刀、铁矛和历史文告、照片等。院内植有花草、树木,环境幽静。

好了,说着说着我们就到了,现在请大家随我一起下车参观!

大家请看,我们面前的这幢建筑就是鄂军都督府的旧址,也是纪念馆的主体建筑。它最初是清政府设立的湖北咨议局,建筑风格是模仿西方议会大厦的。楼前是同心广场,寓意是“两岸一新,和平统一”;楼后是议员公所;还有东、西配楼,其中东配楼专管陈列辛亥文物300余件,许多都是世界罕见的珍品。

我们今天主要参观的是纪念馆的两个基本陈列:一个是以红楼为载体布置的《鄂军都督府旧址复原陈列》;另一个则是布置于西配楼的《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史记陈列》。

好,现在就请大家随我一起进红楼参观《旧址复原陈列》吧!

现在我们所在的位置就是鄂军都督府的会议厅了,它原来是咨议局的议事堂。在主席台正中我们可以看到有一面旗帜,它叫做十八星旗,是武昌起义的军旗,民国成立后,十八星旗被搬定位民国陆军军旗。旗上十八颗黄星代表的是山海关内十八个省份的炎黄子孙,红底是鲜血,黑色是铁、是武器,主题和象征意义是十八个省份的炎黄子孙团结起来,用“铁血精神”即武力来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在十八星旗左边的这份文告是黎元洪被推为都督后发布的第一份文告,它的发布对于稳定人心起了一定的作用。

在台口右边有一张图片,反映的是1912年4月孙中山先生访鄂期间受到各界欢迎的情景。1912年4月孙中山在辞去临时大总统的职务后,就首先来到湖北访问。4月10日这一点,孙中山先生在这里发表了演讲。

这里是外交部,革命党人胡瑛曾任部长,它是1911年10月25日后鄂军都督府所设置的九部(军令、参谋、军务、内务、外交、交通、理财、司法、编制)之一。它是鄂军都督府代行中央政府职权的重要标志。军政府成立之初,曾给汉口的五国领事馆发布过外交照会,呼吁承认中华民国。但五国却迟迟不给答复。直到10月17日,民军和清军在汉口刘家庙展开激战,民军大获全胜之后,五国这才看到革命党人的力量强大,于是就发布了一纸布告,承认民军与清军是对等的实体,他们保持中立。这份布告实际上是承认了民军的地位,对清王朝是一个打击。当然,这纸布告到后来也只是一纸空文,因为五国后来在暗中帮助袁世凯获得了总统的宝座,由此可以看出,这些资本主义国家是十分不愿意看到中国走独立的资本主义道路的。

好,接下来,我们一起去西配楼参观一下“武昌起义史迹陈列”,它分为七个部分、九个厅。从清朝末年的武汉、武昌起义的孕育、到武昌起义的爆发、鄂军都督府的建立,再到民国的肇建,和现在武汉首义的纪念。全景展现了武昌起义的历史和影响。

鸦片战争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素有“九省通衢”之称的武汉也未能幸免。自1961年英国在汉口建立租界后,德、法、俄、日等国也相继而来。他们以租界为据点,对湖北进行政治、军事、文化上的侵略与渗透;与此同时,封建统治的危机也日益加深。面对内忧外患,统治阶级内部也不乏一些有识之士,湖广总督张之洞就是其中之一。为了挽狂澜于既倒,他在湖北开始推行耸动中外听闻的“湖北新政”,主体思想就是“中体西用”,就是用中国传统的封建道德思想为根本,以西方先进的科技手段来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

甲午战败后,张之洞深受刺激,为了加强军力,他开始在湖北编制“新军”,新军除了武器装备、服装有特点以外,张之洞还大力提倡读书人当兵,投笔从戎在当时竟成为一种时尚,这就为革命党人在新军中宣传鼓动新军起义埋下了伏笔。张之洞在湖北的“新政”,客观上为中国的变局准备着条件,而革命党人在经历了一系列的挫折之后走上了更加务实的道路,很多革命党人都投身于起义,在武昌起义前夕湖北新军1.5万人中有1/3是革命党人。

武昌起义成功后,革命党人随即成立鄂军都督府,推举原清军第21混成协统领黎元洪为都督,并发布公告,宣告了中华民国的成立。清政府闻讯后大为震惊,急派陆军大臣荫昌、水师提督萨镇冰统领水路大军分途并进,直抵武汉;并重新起用袁世凯,委以重任,全权指挥水陆各军进攻武汉。军政府成立以后立即扩军备战,武汉市民踊跃投军,不足3天,即募集到了3万人,未经训练便赴战场与清军展开殊死搏杀。由于民军依托汉口街巷处处阻击,清军统领冯国璋竟悍然下令焚烧汉口,使繁华的街市变成一片焦土。

革命党人黄兴听到起义消息后,一路乔装打扮,乘船到武汉,部署对清军的反击战。其后由黎元洪委任黄兴为战略总司令一职,负责阳夏保卫战。这座由泥人张制作的黄兴蜡像反映的正是当年都督拜将的情形。这场战役虽然以民军退驻武昌而告终,但民军以万余人之身躯血战坚守14天,为其他各省的独立减少了障碍,赢得了时间,可谓是“败中寓胜”了。

第二篇:红楼导游词

红楼导游词

各位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我是您此次红楼之行的导游,大家可以叫我小朱。在这里,我代表我们旅行社对大家的到来表示最最热烈的欢迎。旁边这位是我们的司机师傅---李师傅。李师傅有着长达十年的驾驶经验,车技娴熟,大家尽可放心乘坐。在接下来的行程中,我们将竭力为大家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希望大家今天玩的舒心,游的尽兴。

作为“九省通衢”、“南北枢纽”的华中重镇,武汉在军事上具有扼险控要的重要地位,推翻二千多年封建帝制的辛亥革命也是从武汉开始,武汉因此被称为辛亥革命的首义之地。在武昌的首义路南端,阅马场北端的绿荫丛中,掩映着一组红色楼房,因为它红墙红瓦,武汉人亲切的称它为“红楼”,这就是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也就是湖北军政府所在地旧址,现辟为武昌起义纪念馆。其前身是清政府为了玩弄“立宪”骗局而设立的湖北省咨议局。由于君主立宪制起源于西方,所以红楼就采用了西洋建筑风格,非常的典雅端庄。红楼至今仍保持当年风貌,只是由办公场所变成了纪念场所。

1911年10月10日,湖北革命党人在武昌成功地举行了反对清政府的武装起义,因这年为旧历辛亥年,史称辛亥武昌起义。武昌起义爆发次日,革命党人和起义士兵云集湖北省咨议局,宣布成立以黎元洪为都督的湖北军政府,发布了第一号布告,宣布废除清宣统年号,号召各省响应武昌起义,全国各地积极响应,反对清政府的革命高潮不断掀起,并迅速取得胜利。辛亥革命推到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拉开了二十世纪中国历史巨变的序幕,是中华民族历史进程的一座丰碑。

好了,说着说着我们就到了,大家现在请随我一起走近红楼去看看。看这边,在红楼主楼前的就是同心广场,寓意“两岸一心,和平统一”。它的中央耸立着1931年铸造的孙中山铜像。先生身着长袍马褂,左手执杖,右手持帽,凝视远方。关于“三民主义”我们大家早在中学就已了解过。为了中国的发展、人民的进步,先生一生殚精竭虑、奋斗不止。辛亥革命胜利后,1911年12月29日,孙中山先生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40年,国民政府通令全国,更是尊称先生为“中华民国国父”。人们对于孙中山的敬仰感激之情可见一斑。在南端这边有黎元洪拜黄兴为将的“拜将台”纪念碑,碑作方型,四面中突,锐利向上,有一种“刺破青天锷未残”的气概。大家再看看悬挂在这边纪念馆墙上的“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的匾额,它是由我国国家名誉主席,也就是孙中山先生的夫人宋庆龄女士亲笔题写。

纪念馆内复原了军政府大门、军政府会堂、黎元洪起居室和会客室、孙中山驻鄂会客室、黄兴召开军事会议的会议室和宋教仁起草《临时约法》的军政府秘书处等一系列场馆,再现了当年神秘而又庄严的的历史场景,而凝聚其中的那种紧张而又热烈的战斗气氛深深地感染着每一位来访者。大家可以一一仔细感受,想象伟人们为了中华民族的更好明天在此伏案疾书、努力工作的情形。

现在我们所在的位置就是鄂军都督府的会议厅了,它原来是咨议局的议事堂。在主席台正中我们可以看到有一面旗帜,它叫做十八星旗,是武昌起义的军旗。民国成立后,十八星旗被定为民国陆军军旗。旗上十八颗黄星代表的是山海关内十八个省份的炎黄子孙,红底是鲜血,黑色是铁、是武器,主题和象征意义是十八个省份的炎黄子孙团结起来,用“铁血精神”,也就是武力来推翻清王朝的统治。

大家请看这边。在这里有一张图片,反映的是孙中山先生访鄂期间受到各界欢迎的情景。1912年孙中山在辞去临时大总统的职务后,就首先来到湖北,凭吊战场,安抚流离失所的人们,访问鄂军都督府。并在红楼后花园与都督府的军政人员合影,表达了对武汉军民的深厚感情。

现在我们来到了外交部,它是鄂军都督府所设置的九部之一,是鄂军都督府代行中央政

府职权的重要标志。军政府成立之初,曾给汉口的五国领事馆发布过外交照会,呼吁承认中华民国。但五国却迟迟不给答复。直到10月17日,民军和清军在汉口刘家庙展开激战,民军大获全胜之后,五国这才看到革命党人的强大力量,于是就发布了一纸布告,承认民军与清军是对等的实体,他们保持中立。这份布告实际上是承认了民军的地位,对清王朝是一个打击。当然,这纸布告到后来也只是一纸空文,因为五国很快便在暗中帮助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获得了总统的宝座,由此可以看出,这些资本主义国家是十分不愿意看到中国走独立的资本主义道路的。这更加激励我们民族的自立自强。

好,接下来,我们一起去西配楼参观一下“武昌起义史迹陈列”。它分为七个部分、九个厅。从清朝末年的武汉,武昌起义的爆发、鄂军都督府的建立,再到民国的建造,和现在武汉首义的纪念。全景展现了武昌起义的历史和影响。

作为“首义之区”的武汉,今天还能找到那场革命带来的印记;首义遗踪处处,纪念设施种种。孙中山的孙子孙志强先生在红楼参观后提笔写下了“民国之门”四字,由此可见鄂军都督府在辛亥革命中的地位了。

美好的时光总是让人觉得短暂,我们的辛亥革命体验之旅就到此结束了。感谢大家今天对我工作的支持和配合,若我工作中有什么不足之处,还请大家批评指正!这次能和大家相识,我感到非常高兴,也希望能有机会再次与大家相聚。最后,祝大家一顺百顺事事顺,千好万好年年好,谢谢大家!

第三篇:武汉红楼导游词

武汉红楼导游词

女士们、先生们: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美丽的江城——武汉游览观光,我们今天将要去游览的是著名的辛亥革命首义旧址——红楼。

趁现在还没到达红楼,请允许我先向大家简要地介绍一下红楼的概况。

作为“九省通衢”、“南北枢纽”的华中重镇,武汉在军事上具有扼险控要的重要地位,推翻二千多年封建帝制的辛亥革命也是从武汉开始改变中国历史的行程,武汉因此被称为辛亥革命的首义之地。

。辛亥革命成就了“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的丰功伟绩,武昌作为辛亥革命的首义之地而千古留芳。

在武昌的首义路南端,阅马场北端的绿荫丛中,掩映着一组红色楼房,因为它红墙红瓦,武汉人亲切的称它为红楼,这就是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即湖北军政府)旧址。整个院落占地1.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000多平方米。红楼建于清宣统二年(1910),其前身是清政府为了玩弄“立宪”骗局而设立的湖北省谘议局。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次日,革命党人和起义士兵云集湖北省咨议局,宣布成立以黎元洪为都督的湖北军政府,发布

了第一号布告,宣布废除清宣统年号,号召各省响应武昌起义,建立中华民国,从而开启了划时代的“民国之门”。

红楼前建有碧樟广场和花坛喷泉,广场中央耸立着1931年铸造的孙中山铜像,先生身着长袍马褂,左手执杖,右手持帽,面南而立。凝视远方。南端有黎元洪拜黄兴为将的“拜将台”纪念碑,碑作方型,四面中突,顶呈锥体,锐利向上,有一种“刺破青天锷未残”的气慨。红楼纪念馆的墙上悬挂着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亲笔题写的“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匾额。红楼的主楼为红色砖木结构二层楼房,面阔73米,进深42米。建造型式仿照西方国家的行政大厦,风格典雅庄重:花岗石砌台基,红砖砌墙,廊前列柱起券,檐下饰飞头,檐上压以女儿墙。外墙砖砌,间饰附加假柱、柱头和垂花、垂禾、束莲等图案。红瓦覆顶,屋顶正中矗立“圭”字形望楼(原为穹窿顶式,于1911年12月1日被清军炮弹击毁)。主楼平面呈“山”字形,门前有突出的门廊和回车道,前方及两翼为门厅和办公室,后方正中为会堂。

纪念馆内复原了军政府大门、军政府会堂、黎元洪起居室和会客室、孙中山驻鄂会客室、黄兴召开军事会议的会议室和宋教仁起草《中会民国鄂州临时约法草案》的军政府秘书处等一系列场馆,再现了当年神秘而又庄严的的历史场景,而凝聚其中的那种紧张而又热烈的战斗气氛深深地感染着每一位来访者。大量详实的史料,生动地反映了武昌首义和辛亥革命,不仅可以增加参观者对民国史的认识,更增进对中山先生的敬仰之情。一本《孙大总统伦敦蒙难记》虽然写得有声有色,但却淡化了中山先生职业革命家的形象。中山先生为推翻封建帝制,远涉重洋宣传革命,潜心着意地营造组织建设,还直接领导了钦廉二州和黄花岗的反清起义,确为我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武昌首义成功,自然首推孙文。武汉人对黄兴

评价甚高,至今尚有黄兴路、拜将台,在黄鹤楼剧场的山腰上还有黄兴的纪念铜像,江城人民没有忘记他在群龙无首而墨云压城城欲摧的危急关头赶赴武汉,没有忘记他在阳夏保卫战中“受命于危难之时”、呕心沥血于共和大业,没有忘记他在辛亥革命中追随中山先生的屡建奇功和创建成民国的不辞辛劳。

1911年9月25日,辛亥革命“荣县独立”,成立军政府,行使军、政、财、文大权。军政府设在县署衙内。今旧址(即人民政府办公大楼后面),由旧县署的三堂、后堂及两边的厢房组成三合院。系木结构,穿斗梁架,单檐悬山式屋顶。两堂合在一起,前有廊,廊宽1.6米。总占地700平方米。今为辛亥革命荣县独立历史[b]陈列[/b]室,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陈列馆正厅檐上有胡耀邦题写“辛亥革命首义荣县军政府旧址”的匾额;厅内正面,挂有吴玉章、龙鸣剑、王天杰、蒲洵的肖像;文物有木板“水电报”(复制品)、马刀、铁矛和历史文告、照片等。院内植有花草、树木,环境幽静。

好了,说着说着我们就到了,现在请大家随我一起下车参观!

大家请看,我们面前的这幢建筑就是鄂军都督府的旧址,也是纪念馆的主体建筑。它最初是清政府设立的湖北咨议局,建筑风格是模仿西方议会大厦的。楼前是同心广场,寓意是“两岸一新,和平统一”;楼后是议员公所;还有东、西配楼,其中东配楼专管陈列辛亥文物300余件,许多都是世界罕见的珍品。

我们今天主要参观的是纪念馆的两个基本陈列:一个是以红楼为载体布置的《鄂军都督府旧址复原陈列》;另一个则是布置于西配楼的《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史记陈列》。

好,现在就请大家随我一起进红楼参观《旧址复原陈列》吧!

现在我们所在的位置就是鄂军都督府的会议厅了,它原来是咨议局的议事堂。在主席台正中我们可以看到有一面旗帜,它叫做十八星旗,是武昌起义的军旗,民国成立后,十八星旗被搬定位民国陆军军旗。旗上十八颗黄星代表的是山海关内十八个省份的炎黄子孙,红底是鲜血,黑色是铁、是武器,主题和象征意义是十八个省份的炎黄子孙团结起来,用“铁血精神”即武力来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在十八星旗左边的这份文告是黎元洪被推为都督后发布的第一份文告,它的发布对于稳定人心起了一定的作用。

在台口右边有一张图片,反映的是1912年4月孙中山先生访鄂期间受到各界欢迎的情景。1912年4月孙中山在辞去临时大总统的职务后,就首先来到湖北访问。4月10日这一点,孙中山先生在这里发表了演讲。

这里是外交部,革命党人胡瑛曾任部长,它是1911年10月25日后鄂军都督府所设置的九部(军令、参谋、军务、内务、外交、交通、理财、司法、编制)之一。它是鄂军都督府代行中央政府职权的重要标志。军政府成立之初,曾给汉口的五国领事馆发布过外交照会,呼吁承认中华民国。但五国却迟迟不给答复。直到10月17日,民军和清军在汉口刘家庙展开激战,民军大获全胜之后,五国这才看到革命党人的力量强大,于是就发布了一纸布告,承认民军与清军是对等的实体,他们保持中立。这份布告实际上是承认了民军的地位,对清王朝是一个打击。当然,这纸布告到后来也只是一纸空文,因为五国后来在暗中帮助袁世凯获得了总统的宝座,由此可以看出,这些资本主义国家是十分不愿意看到中国走独立的资本主义道路的。

好,接下来,我们一起去西配楼参观一下“武昌起义史迹陈列”,它分为七个部分、九个厅。

从清朝末年的武汉、武昌起义的孕育、到武昌起义的爆发、鄂军都督府的建立,再到民国的肇建,和现在武汉首义的纪念。全景展现了武昌起义的历史和影响。

鸦片战争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素有“九省通衢”之称的武汉也未能幸免。自1961年英国在汉口建立租界后,德、法、俄、日等国也相继而来。他们以租界为据点,对湖北进行政治、军事、文化上的侵略与渗透;与此同时,封建统治的危机也日益加深。面对内忧外患,统治阶级内部也不乏一些有识之士,湖广总督张之洞就是其中之一。为了挽狂澜于既倒,他在湖北开始推行耸动中外听闻的“湖北新政”,主体思想就是“中体西用”,就是用中国传统的封建道德思想为根本,以西方先进的科技手段来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

甲午战败后,张之洞深受刺激,为了加强军力,他开始在湖北编制“新军”,新军除了武器装备、服装有特点以外,张之洞还大力提倡读书人当兵,投笔从戎在当时竟成为一种时尚,这就为革命党人在新军中宣传鼓动新军起义埋下了伏笔。张之洞在湖北的“新政”,客观上为中国的变局准备着条件,而革命党人在经历了一系列的挫折之后走上了更加务实的道路,很多革命党人都投身于起义,在武昌起义前夕湖北新军1.5万人中有1/3是革命党人。

武昌起义成功后,革命党人随即成立鄂军都督府,推举原清军第21混成协统领黎元洪为都督,并发布公告,宣告了中华民国的成立。清政府闻讯后大为震惊,急派陆军大臣荫昌、水师提督萨镇冰统领水路大军分途并进,直抵武汉;并重新起用袁世凯,委以重任,全权指挥水陆各军进攻武汉。军政府成立以后立即扩军备战,武汉市民踊跃投军,不足3天,即募集到了3万人,未经训练便赴战场与清军展开殊死搏杀。由于民军依托汉口街巷处处阻击,清军统领冯国璋竟悍然下令焚烧汉口,使繁华的街市变成一片焦土。

革命党人黄兴听到起义消息后,一路乔装打扮,乘船到武汉,部署对清军的反击战。其后由黎元洪委任黄兴为战略总司令一职,负责阳夏保卫战。这座由泥人张制作的黄兴蜡像反映的正是当年都督拜将的情形。这场战役虽然以民军退驻武昌而告终,但民军以万余人之身躯血战坚守14天,为其他各省的独立减少了障碍,赢得了时间,可谓是“败中寓胜”了。

武昌起义得到了全国大多数省份的相应,最先相应的是湖南和陕西,随后江西、山西、云南等各省也相继光复。1911年,孙中山自海外归来,1912年元旦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2月12日,清帝下诏退位,统治中国2000余年的封建帝制从此告终。

作为“首义之区”的武汉,今天还能找到那场革命带来的印记;首义遗踪处处,纪念设施种种。孙宗山的孙子孙志强先生在红楼参观时提笔写下了“民国之门”四字,由此可见鄂军都督府在辛亥革命中的地位了。

好了,说到这里,我们今天红楼的讲解就到此结束了,谢谢大家今天对我工作的支持和配合,同时,如果我在工作中有什么不足之处,还请大家多多包涵并提出宝贵的意见。现在是自由活动时间,40分钟后我们在红楼外集合。下午我们将继续我们的愉快旅程!

第四篇:红楼小议

红楼小议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这短短二十字道出曹雪芹的写作心境。甲戌本《红楼梦》脂砚斋有评语曰:“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泪,哭成此书,”可见曹公写书时,曹家已经经历了“大惊大险”,曹雪芹倍感伤怀,用血泪凝成此书,故脂砚先生说:“哭成此书”。

曹雪芹何许人也?其祖籍是河北丰润人(一说辽阳,一说沈阳,一说铁岭),先世是汉族血统,后为满洲正白旗“包衣”人(“包衣”即汉语“奴仆”)。清朝入关以后第一位皇帝是顺治,顺治当时年纪很小,他的助手是摄政王,满洲名叫多尔衮,多尔衮是真正曹家的旗主(主子),多尔衮是努尔哈赤第九个儿子。努尔哈赤有三幼子:八王阿济格,九王多尔衮,十王多铎。阿济格的后人有敦诚、敦敏两位弟兄,他们是曹雪芹至交的朋友,为曹雪芹留下记载的也主要是这两位弟兄。我国著名红学大师周汝昌先生在燕京大学图书馆发现了敦敏的《懋摘诗抄》,为红学研究提供了重要史料。敦敏有一幅对联说:“寻诗人去留僧舍,卖画钱来付酒家”。曹雪芹去寺庙寻诗,处处都能诗能画,用卖画的钱来付酒账,可知此时的曹雪芹已经穷困潦倒。

十王爷多铎,也叫裕王,多铎家里世代的管家也姓曹(与曹雪芹是一家人),多铎的后人有一位叫裕瑞,裕瑞写下了一本书叫《枣窗闲笔》,其中记载了大量有关《红楼梦》的史料以及曹雪芹其人,提到曹雪芹的外貌、性格:“头广”“色黑”(可见裕瑞见到的曹雪芹已经生活极其贫困,不象书中贾宝玉面如秋月、色如春花)“善谈”(可以想象曹雪芹性格的开朗)。常州学派大儒说曹雪芹“性放浪”正如书中所写宝玉,交结蒋玉菡,当时戏子的身份微贱无比,曹雪芹如此举动,所以家人将他圈禁在小屋中,曹雪芹只好在这陋室中写作(只有一张桌子,一个板凳,没有稿纸,只能在就皇历上写。

有人说《红楼梦》是曹雪芹的自传。但事实上它只是带有自传性质的小说,引鲁迅先生的一句说“正因写实,反成新鲜”。《红楼梦》中写出一百零八位女子且个个都是“薄命司”,这些女子的命运也恰恰映照了曹家的命运。用曹公之言可谓“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

初读红楼只觉曹公处处在贬宝玉,“行为偏僻性乖张,哪管世人诽谤”“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似乎字字贬宝玉。再看古本红楼前八十回我顿然醒悟,宝玉在众女儿中厮混,宝玉出生挑选胭脂固然偏僻,但《红楼梦》字里行 间露出一“情”字,宝玉之“怕读文章”只是反对当时封建社会正派学问,而对《西厢记》《牡丹亭》爱不释手。在第五回贾宝玉到秦可卿房里休息,有一诗云:“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宝玉讨厌这样的文字:“我不在这儿。”但这句恰恰是对人间情理的认识。

正如《红楼梦》后半部,涉及到晴雯抱屈而死前后,他写怡红院中有一棵海棠树,先期枯萎了。他跟花袭人有一段谈话,贾宝玉说:“你们哪里知道,不但草木,凡天下万物,皆是有情有理的,也和人一样,得了知己,便极有灵验了。若用大题目比,就有孔子庙前之桧,坟前之蓍,诸葛祠前之柏,岳武穆坟前之松。这都是堂堂正大随人之正气,千古不磨之物。世乱则萎,世治则容,几千百年了,枯而复生者几次,这岂不是兆应?小题目比,就有杨太真沉香亭之木芍药,端正楼之相思树,王昭君冢上之草,岂不也有灵验。所以,这海棠亦应其人欲亡,故先就死了半边。”这段话不仅包涵了曹公独特哲学思想,而且也表现了曹公对天地人物我的看法。曹公所谓“人情练达”岂不也是对人生的思考?

终观全书众多女子,林黛玉是金陵十二钗之首,曹雪芹不惜千竿翠竹植落潇湘馆,不惜落花落于她的裙袂,可见黛玉的形象极其重要。“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黛玉形象在曹雪芹笔如此细致,如此鲜明。黛玉的《葬花词》中有一诗句云:“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也正表现了黛玉的为人态度与准则。

很多人说林黛玉太自我太狭小,不知人情事理。而曹公在第三回林黛玉进贾府曹雪芹说林黛玉“处处小心,时时在意”,在邢夫人留林黛玉吃晚饭,林黛玉婉言拒绝说:“舅母爱惜赐饭,原不应辞,只是还要拜见二舅舅,望舅母原谅。” 这能说林黛玉不通人情世故吗?书中湘云说有个戏子像林黛玉,黛玉并未生气;坠儿帮黛玉送茶叶,林黛玉就用钱去打赏;李嬷嬷冒雨送东西,黛玉又是打赏又是请吃酒,这叫小性么?若说黛玉小性儿,又何来紫鹃这番话:“偏偏他又和我极好,一时一刻我们两个也不离开。”说她小性儿,只是由于她对宝玉的感情有太多的疑惑和猜忌,时时在试探宝玉。

曹公用一部《红楼梦》写尽世间离合悲欢、人情冷暖,道出曹家经历的“大惊大险”。“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正是曹公作品以及其人的真实写照。“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曹公呕心沥血,终让《红楼梦》成为中国古典小说中光芒万丈的太阳!

第五篇:忆起红楼范文

忆起红楼————《红楼梦》读后感

“可叹停机德,方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中埋。”闲暇时,就随手翻了翻《红楼梦》,一个多月过去了,终于翻了一遍,以前也看过两遍,但却始终找不着头绪,如梦幻一般。《红楼梦》这本书实在太复杂,似香菱形容的那样“如一颗千斤重的橄榄”千般咀嚼后,从百样人口中出了各式味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也是其高度的文学价值所在。

《红楼梦》主人公是宝、黛、钗。主要讲了贾府的悲欢离合和宝黛两人的凄美爱情。本在太虚幻境潜心修行,为报神瑛侍者三世浇灌之恩,绛姝仙子带着郁结的惆怅落入人间。她就是林黛玉。

《红楼梦》写了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史以及贾宝玉和林黛玉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它告诉我们:荣华富贵只不过是过眼云烟,不值得留恋,同时也揭示了封建制度必将崩溃的历史趋势。作者充分运用了我国各类文艺的一切优秀传统手法,展示一部悲剧.如贾宝玉,林黛玉共读西厢,黛玉葬花,宝钗扑蝶,晴雯补裘,宝琴立雪,黛玉焚稿等等。曹雪芹在《红楼梦》中真实地再现了人物的复杂性,使我们读来犹如作品中的人物同生活中的人物一样真实可信,《红楼梦》中的贾宝玉说不得贤。

“满纸荒唐言,一把幸酸泪。都言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红楼梦,梦断红楼。那个留在古典的梦中,是多少香魂终逝,家亡人散。红楼梦,一个梦,一个谜,又有谁能将它解开„„

肇庆市第一小学

四(3)班

区嘉珩

下载红楼导游词(五篇范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红楼导游词(五篇范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红楼读书笔记

    《红楼》第一回 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1.“此开卷第一回也。”古今中外许多名家名书在文首的处理上,手法千奇百怪,各有千秋。而我仍觉雪芹先生在《红楼》首回的处......

    红楼有感

    红 楼 有 感 曾经年长的人说过,人生就是偶然的堆积,我们所追求的并不一定是我们可以真正得到的。所以我一直以苏东坡的“一蓑烟雨任凭生“的态度面对生活。而每一次阅读《红楼......

    红楼有感

    红楼有感 很久以前就发现,看书与看电视的结合,是一种有效的记忆方式,能够加深记忆,更深刻的去体会。 新版红楼梦我看过一部分,总起来说不是很喜欢。前几集还可以,演出了那种虚幻的......

    红楼。检讨书

    南辕北辙的检讨书 今天和朋友聊天,忽然谈起了名著《红楼梦》。 那些百转千回的情节和纷繁复杂的人物关系,着实要读者大费周章的去阅读,同时又让人欲罢不能!这就是千古名文的魅力......

    红楼读后感

    人活着,需要哲学指引。由此,人们身上也便有了隐喻的光芒,觉悟的淡然。 如果说手持“风月宝鉴”的贾瑞们具有醒世意味,那么《红楼梦》的众多女子则超越了俗世,达到了哲学层面。 人......

    游红楼有感

    游红楼有感 还是上个学期,我们军事爱好者协会去参观红楼。那是一个万里无云的秋天,菊花开的很灿烂,满天星,绿牡丹,红楼门前,还有菊展。没去之前,我对那一段历史的认识,甚至是有些模......

    好书读后感—红楼

    红楼对于历史,从初中深入浅出,到如今挥斥方遒。才意识到中国竟可以称得上是一个传奇,如若可以穿越时空,我想和百家畅谈治国济世,和七雄争霸金戈铁马,我想改革制法,让未来的中国发扬......

    红楼一日游 策划~~

    党建带团建 红楼一日游 ----**医院07级党支部团日活动策划 一、活动背景及目的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我们党要隆重地进行纪念。历史是一面镜子,为了反思历史,更加感性地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