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让人生慢慢完美》读后感
在赏读完一本名著以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让人生慢慢完美》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在闲暇里,读了毕淑敏的文章《让人生慢慢完美》,和她一起分享了心灵的颤动,受益匪浅。
毕淑敏以散文的形式,以诗一般的文字告诉我们:人生总是有取有舍的,谁都渴望完美,慢慢就会明白,有些事,只能自己扛;这世界上,有一种心情叫承重,举得起放得下的叫举重,举得起放不下的叫负重。用加法方式去爱人,用减法方式去怨恨,用乘法方式去感恩。人生长途漫漫,我们不可能每一步都走得那么完美,摔上几跤,走几段弯路,这并非坏事,至少让我们品尝了挫败,增添的阅历,让我们的人生多姿多彩。或许走过终点时我们才明白,一路平坦却少了风景,没有转折也多了平淡。只要经历了,尝试了,走过了,我们赢得的,就是一个全新的自己!
当我们不断追求完美的时候,其实我们是无法完美的。完美没有答案,你只能在完成它的过程中完善。是啊!岁月就像一条河,左岸是无法忘却的回忆,右岸是值得把握的.青春年华,中间飞快流淌的,是隐隐的伤感。世间有许多美好的东西,但真正属于自己的却并不多。看庭前花开花落,荣辱不惊,望天上云卷云舒,去留无意。在这个纷绕的世界里,能够学会用一颗平常的心去对待周围的一切,也是一种境界!
人都是哭着来到这个美丽的人间。每个人从来到尘寰到升入天堂,整个生命的历程都是一本书,至于写得好写得坏、写得厚写得薄、写得精彩还是写得平庸,全看你自己如何下笔,别人是无法代替的。
一个人的生命是短暂的,只有昨天、今天和明天。我们就应该把握今天,做好今天该做的事情;在回味昨天的时候,就不会留下悔恨;展望明天,怀揣梦想。有了梦想,就有了希望,就有了灿烂的阳光。时光就不会虚度,心也不会彷徨,内心也会充满了无限的力量。那一幅幅美景也会驻留在你人生的道路上,回眸时,心中无比欢畅!
当我们战胜困难后就会有一种自豪感,不要因为遇到困难而否定自己的一生,只要我们用笑容去面对,没什么过不了,人生有起有伏,相信阳光总在风雨后。这样人的一生就会不管以后如何生活,只要到老时,能有一个美好的回忆也是不为过的。
人生这段路,有很长的旅途,我们会在当中遇见很多美妙的风景,也许也会流很多泪,但是我们要在一段段风景中学会成长,不断的修炼自己,让人生慢慢完美。
【《让人生慢慢完美》读后感】相关文章:
1.慢慢人生路作文
2.人生没有完美
3.完美人生美文
4.人生感悟:人生没有完美
5.完美人生作文
6.散文人生之路慢慢之行
7.精选作文慢慢人生路
8.人生没有完美美文
9.慢慢感悟人生的话
第二篇:《请让我慢慢长大》读后感
《请让我慢慢长大》读后感
近期,我捧着吴蓓的《请让我慢慢长大》用心品读,感触颇多。华德福教育判断孩子是否适宜入学的标准是孩子开始更换乳牙,通常是到6岁以后,斯坦纳强调在孩子们换牙前是不应该入学的,不仅如此,在这之前给予任何正规教学都是错误的。教室里甚至见不到图书,老师们有意地避免孩子过早地接触抽象的文字,幼儿期孩子获得丰富自然的感性经验比什么都重要。
什么时候可以教孩子学习?比如老是在一旁弹琴,一位孩子看到了,走到老师身边表示想学习弹琴,这时老师就可以教孩子。如果孩子没有显示出任何想学的愿望或兴趣,老师千万不能强求。
华德福教育中引用的一个故事:记得有一天早晨,我发现一只茧在树上躺着,里面有一只蝴蝶正在破茧。我等了一会儿,但是迟迟不见动静,我很不耐烦,就弯腰呼气给她温暖。我使劲地呼气,想让她得到等多的热气,这时奇迹发生了。
茧破了,蝴蝶在慢慢地蠕动,我永远难以忘怀心中的惊讶,但蝴蝶的双翼没有展开,又皱又褶。可怜的蝴蝶用尽身体的全部力量,也无法展开她的双翼。我又一次弯腰,还想用呼出的热气来帮助她,但完全无用!我明白了,她需要的是耐心地在阳光下慢慢地孵化,双翼的展开是一个需要时间的过程。可惜一些都晚了,我的好心加速了破茧,但她褶皱的双翼还没有展开。她全力挣扎,但数秒钟后,她就死在我温暖的手心中。
那个小小的身体,是我良心上不能承受之重。我意识到,违背大自然的法则就是道德上的犯罪。我们没有必要这么匆忙,这么急切。我们应该从容地遵循大自然的安排。
报纸上曾看到,自1982年以来,中国学生中途退学的原因不再是以身体疾病为主,而是心理和精神疾病为主。青少年犯罪,少女怀孕,流浪儿增多等现象越来越多。当然,没有人会把所有这些原因归因于4-5岁上学,儿童承受的学习压力。
由此可见,为了孩子保持长期持续的学习兴趣,为了他们的身心健康,给予孩子正常欢乐的童年时多么重要。作为家长,我们要保护孩子拥有快乐童年的权利,不能屈从于周围人的压力,不能拿孩子的幸福区换取考试成绩。
第三篇:我一定让你慢慢长大-读后感
我一定让你慢慢长大
——《请让我慢慢长大》读后感
宝应县实验小学贾元荣
看着封面上那双稚嫩的肉手,禁不住再次翻开《请让我慢慢长大》,爱不释手地一口气“啃”完后,羞愧难当后感慨万千。怎样教育好学生,怎样做一名理想的教师,掩卷长吁,点一支烟,望窗外明月,细细咀嚼文中的殷殷话语。烟雾缭绕中真切地感受到:孩子,我一定让你慢慢长大!
一、自信——“让我们的爱永不止息”
华德福认为:“每位孩子需要在他的学习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这是一种对自信的需求,在学习中感受到他是世界的公民。”
自信是正常交流的重要保证,由于个体的差异,在学生群体中很难避免地会出现一些学生,他们表现为缺乏自信、学习被动,不善交流,常常被自卑困扰,躲进小楼成一统。作为老师,我们要在实践中常常帮助他们播下爱的种子,培养自信,从成功的喜悦中获得自信,科学评价,找回自信。正如华德福所说:儿童在这个年龄,是通过身体活动参与未来的学习。
孩子生下来就有交流的欲望,喜怒哀乐要用笑闹哭唱去和周围的人交流,进入校园后,受传统教育的影响,角色定位上存在的主从性在客观上导致教师在与学生交往中常常处于主导地位,我们常常为显示威信,摆出一幅师道尊严的样子,不许这样,不准那样,正是这种无言的代沟常常使我们的学生处于一种欲说还休的境地。甚至不知不觉间,我们已在泯灭了孩子渴望和老师交流的欲望。老师要使少年儿童在与辅导 员交往处于平等地位,让他们对老师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必须遵循尊重、平等、理解的原则,蹲下身子,走进学生的心灵,做少年儿童的大朋友。尊重是一种爱,理解是取得胜任的基础,平等是现代师生关系的基本标尺,在师生交往中,实现了师生在人格上的平等,才能实现真正的师生沟通,才能满足他们渴望与老师尽情交流的愿望。
所以我们要及时去发现孩子的每一点变化--课堂上勇敢地举手发言,第一次主动与老师打招呼,热情邀请学生到自己家做客,向一个陌生人微笑致意,购物时学着讨价还价,同情弱者,帮助他人--所有这一切,我都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并持续不断地鼓励她。我总是坚信有一天,他会满怀自信地来到你身边,把你当作他的大朋友向你倾诉心中事,抒发心中情。
二、聊天——“孩子成长的一剂良方”
卡洛琳老师认为:故事好像是一根魔杖,老师一拿起这根魔杖,孩子们便安静下来,全神贯注地把老师讲的故事吸进肚子里。有时,通过编的故事,可以起
到教育孩子的作用。由此我想到了聊天。客观上讲,老师在与学生交流、对话的过程中,老师在心理上往往处于优势,占居主导地位,我们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交流的质量。我们如何利用自身优势,倾听他们的心声,满足他们交流的渴望,我们认为,我们的爱是我们与学生沟通的催化剂。大雪纷飞,当他们一面读书,一面把斜视的目光丢给那片银色的世界时,你轻轻走过去摸一摸他的小脑袋,寒风呼啸,当他们用几乎冻僵的小手写字,不小心把字写歪,又无力地拿起橡皮时,你不在意间接过来帮他擦去,你爱学生,学生也才会爱你,他爱你,自然愿意向你吐露心声。我们要用爱潜心构建师生亲密交往的情感场,悉心架设师生心相通的桥梁。
为了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每学期我给自己布臵一项必须完成的作业——和每位学生聊天。每天课间或放学后,我都会有计划、有针对性的请几位学生坐着和我聊聊天,解决每天生活中的一些典型问题;我也会无计划随时随地的找一些学生聊天,及时了解教育教学存在的“隐患”。话题主要是请他们给老师提提意见,对身边的发生的事发表一下看法,畅谈开心事,倾述苦恼事……对每位学生的谈话,我都十分专注地倾听;对每位学学生到的苦恼,我都朋友样的给以真诚地帮助。
追溯到我的儿童时代,那时,我一直是班长,常常出入教师办公室。一次送本子,恰好碰到一位刚被气得脸红脖子粗的老师正对教导主任发牢骚,而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就是“家有二斗粮,不做孩子王”,鬼使神差我也成了“孩子王”。也真正估计到这句话的确切含义。几十个孩子,几十种思想,他们总是在你放松的时候突施“冷箭”。记得第一次上讲台。正讲得津津有味,突然“调皮大王”高高地举起手,说要上厕所,没办法,放行!这可好,小手举了一大片。真让人哭笑不得,那一段日子心情很差,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发觉,孩子是那么的可爱,只要你付出了,他们就会让你在和他们的交往中忘记生活的烦恼,忘记外面的花花世界。不是吗?每一个孩子就是一粒新生的种子,一个初升的太阳,一朵含苞欲放的花儿,一个前程不可限量的个体,只要你满怀希望,充满信心,精心照料哺育,他们可以帮你找回你曾有的自信,实现你未曾实现的希望。真的,当他们比赛获胜、笑脸绽放时,当他们问题解决振臂高呼时,我总是满心喜悦,惬意地冲他们竖一大拇指,现在想来,这不正是教师在享受学生的幸福吗?有时候一个人静下来,翻开相册,温习那一张张笑脸,憧憬他们无比美好的明天,顿觉神清气爽。再将床头的一摞贺卡搬出来,一张一张地看一看,悠哉悠哉,我敢说,那时你一定会觉得你是天下最幸福的人。
二、评价——“不要用一把尺子衡量孩子”
华德福教育专家马丁丒洛森(Martyn Rawson)说:“学习者的成功标准是相对
自己取得的成就。学习是成长、发展过程,不是为了获奖或竞争。我取得的一大进步,对你可能是一小步。有些人付出巨大努力,却收获甚小。另一人也许只付出一点努力,却有显著成效。哪一种方式更有意义?”其实两种方式都有意义,因为人和人不同,无法比较。在学习过程中,孩子努力了,就应得到表扬和鼓励。也就是说,我们“不要用一把尺子衡量孩子”
传统的评价功能单一,评价标准单一,评价方法单一。造成老师与学生之间从一开始就有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单一的评价如一把令箭,让老师成为学生必须仰视的高山。华德福学校取消考试,他们是怎样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首先,主课老师带班从一年级直到八年级,和学生长期的相处使他们就像学生的在校父母。学生的问题和弱点,不是两三年后移交给别的老师,而是寻找对策,有针对性地提供长期帮助。其次作业本替代了考试卷,父母通过作业本就能了解孩子的学习内容和成果。其三,没有作业本的科目,如音乐,至少每学年举行一次班级音乐演奏会。这样的“考试”,使学生发自内心地要表现得最好。华德福的老师认为普遍流行的各种考试,就好像是故事中的仆人“把玫瑰拔出来”,他们满怀热情地破坏了他们寻求评价的能力。
这也启发我们更为关注学生的整体发展,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不仅看到短期内的学习效果,还要有长远的眼光,帮助学生找到他们自己的道路,找到生命中真正的喜悦。所以我们一定要采用多元化评价,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并让我们多层面,多角度了解他们,为与他们进行有价值的交流的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从心理给他们减轻负担,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拉近我们与学生的心理距离,为进一步真实的、深入的交流提供保证。
读了《请让我慢慢长大》感慨颇多,我似乎看到一道深邃的目光,如一盏明灯,指引我们向着自由、实践、快乐的教育之路前进。
第四篇:请让我慢慢长大读后感
《请让我慢慢长大》读后感
学校又布置了老师的暑假作业:阅读书本写读后感。如果此书是我感兴趣的,我当然乐意写一些感想之类的,如果此书是我不喜欢的,那我的抵抗情绪让我也无法好好读完这本书的,更不要说感想了。所并《请让我慢慢长大》这本书让我很感兴趣。我本来对小孩子的成长也是抱着这个想法的,所以这本书的书名首先就让我有了共鸣,从此有了阅读的欲望。我一直就认为成长是一个自然的过程,没必要提前去接触一些知识或技能,一个年龄阶段接受一个年龄阶段的事物,慢慢来,一辈子很长的,不要那么着急,没必要把所有的潜能在小时候挖掘完,到时江郎才尽,后悔也来不及了。再说现在社会上的一些急功近利的现象也是让我很反感的。所以在女儿成长的过程中,我从没有让她提前去学什么,迚行什么培训,这不,虽说不上很优秀,但也还好好的,我也没操多少心,如果有可能,呵呵,我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大器晚成,从小没必要这么锋芒毕露,出尽风头,要处处争先。读了此书后,华德福教育让我憧憬,这是多么理想的教育,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没有任何压力,快快乐乐地学习,与自然相处是多么和谐,老师是那么的富有爱心……孩子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兴趣得到发展,很好地保护了儿童的兴趣、爱好,个性,幵且在教学游戏中无论多么疲劳或单调,必须完成事先的约定,培养了孩子做人要守信用,帮助孩子建立内心的道德秩序,形成了未来社会交往的规则。这是多么重要的教育啊,我们的教育对这点很是缺乏啊!现在我们的道德教育这一块算是基本没有了,就算学校展开了这样的活动,但社会风气的影响已逐渐改变了成长后的道德观了。有爱心、善良的人被人欺骗,做好事还得有人证、摄像,否则会被反咬一口,这样的事情新闻、网络上时有发生,五千年的灿烂文化,文明礼仪之邦的中国看来道德已开始沦丧。华德福教育让我看到了希望。
可是,我不禁又想:华德福教育在中国能行得通吗?在当今的教育体制下这怎么能行得通吗?华德福学校是没有考试的,他们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是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关注学生的整体发展,不仅看到短期内的学习效果,还要有长进的眼光,帮助学生找到他们自己的道路,找到生命中真正的喜悦。这是多么成功的教育啊!而我们现在教育的评价体制是什么呢?目前学校的评价方式主要是考试,一方面,学生检查自己的学习效果,老师检查教学效果,另一方面,老师按分数给学生排队,分数高是好学生,分数低是落后生。而学校以班级考分来评价老师的工作,决定老师的奖金,甚至去留。学校还向社会公布本校的分数的录取率,吸引更多的家长,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这样如果单单把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老师和学校的唯一标准,甚至成为衡量家长的标准,大人们的心里只想着分数,他们不去思考孩子需要什么,孩子是否愉快,忽视了孩子也是一个完整的独立的人,所以屡屡发生一些孩子因考试成绩 不理想承受不了巨大的心理压力,精神崩溃,终生难以康复,孩子成了考试分数的牺牲品。也有的学生在巨大的考试压力下,不得不为了分数作弊,这样考试甚至使学生道德水平下降了,尤其是一些不合理的科目和试题,让学生难以做一个诚实的人。
华德福教育啊华德福教育,我是多么向往,做为一个教师,我喜欢这样的教育,幵不是因为它没有考试而让我没有压力,感到轻松,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能找到自己真正喜欢的道路,找到生命中的喜悦,这是一项多么崇高的事业啊!说实在的,现今的教育很难让老师们觉得教师职业的崇高,不过是为了一份生活罢了。
当然,迚行华德福教育,对教师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学识、爱心、整体素质都有很高的要求,但我想只要你是真正喜欢华德福教育的人,你一定会是一个好老师。
我向往华德福教育,但于我来说,这也不过是一个教育的“乌托邦”。
刘晓霞
2011/8/27
第五篇:完美的人生议论文
完美的人生议论文
完美的人生议论文1
从世俗的角度看,方或圆是迥然不同的。生活和事业中,我们又常常把“方”定义为做人做事要有方正之态,把“圆”解释为处事时的圆滑柔和之道。行欲方,智欲圆,方圆恰到好处的结合,是人生顶级的方圆之道。只是怎样才能从容地把人生中有棱有角的行为之“方”,与圆润闭环到没有一点边角的智慧之“圆”恰如其分地结合在一起呢?外方内圆,有度结合,这也许是每一个活着的人毕生所要追求的人生的最完美的一种境界。可是这个世界原本就是有缺憾的,怎么可能追求得到方圆之间的最完美呢?所以,这个世界将注定一生追求完美者,终将会带着遗憾向人生完美的方圆理想做告别。
跋涉在世俗的方圆里,方还是圆,完美还是缺憾?其实,只要尽心就好,如果太刻意去“方”或太刻意去“圆”,抑或太刻意地去勉强自己的内心去费力将方和圆这对原本就反向的组合趋于完美,其结果仍然是方与圆的最不完美,因为顺其自然才是真的`好,内心真实才是真的完美。
人生的方圆,有时细想想有点像“有”和“无”对立时的意境。虽然有无之间只是一物两面,但什么时候人会觉得此时拥有了?什么时候又觉着什么也没有?所以人生方圆完美的结合,真正是该按每个人内心的真实去画出人生的轨迹,还是该按照人生跋涉的曲折去改变内心的真实,虚无缥缈地去涂鸦所谓的方圆完美?谁又能将自己内心真正的方或圆具化成一种固定的模式或者固定的图形展示给世人?当然不行也不会,那样就不够圆,那样就太过方了。
所以,完美结合人生中的方与圆,不过是每一个人在自己人生每个阶段的不同感受而已。正如一贯坚持原则的人总会说:我这一生就是要方方正正做人,而善于处事圆滑的人也会说:我这一生就是要八面玲珑,活的柔和。相信这世上没有一个人会说:我这一生就是能做到该方时方,该圆时圆,方圆有度。即便真的曾经有类似如此自信高调的人,如今也许早已在时速为方圆定义的非难中变得销声匿迹了,谁愿意总在别人的方圆中被指指点点,而掰断自己方的棱角,迷失圆的中心呢?问心无愧就好,于是在每一次的自我安慰中,慢慢就学会了几近完美的方圆之道和自己的方圆之道还是有所区别的,到底谁距离谁有差距,说不清是永远的理由,沉默而低调地守在自己的方圆之中永远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式。所以,追求人生方圆完美,只要尽力就行,太在乎别人的评价,太拘泥于他人的定义,太刻意去按照别人的方式去活,永远都没有实现自己内心完美的机会,因为活出真我才是真的完美。
人生的方圆,是每一个人心的方圆,是每一个人对人生的内心感悟。方圆之间,多少人擦肩而过时,曾断开了他人的圆,扭曲了别人方?
是故意的?还是无心的?这些也许都会在多年后,当每个人在自己的人生方圆里即将挥别时,才会真正沉淀出内心最为透明和真实的答案,也会将这种最没意义但最难忘记的回忆变为一生的感谢或永远的歉疚。
所以,每个人追求人生的方圆,只要尽心尽力就好,不要太执着、太计较曾经自己的方圆应该定位在别人方圆里的哪个位置,不停为他人去改变自己的圆心和边长。自己的方圆应该在哪里,应该有多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角度,谁都没有义务去为谁留出自己的空间去为别人规划的义务,谁也没有责任去为谁改变自己的方圆大小。所以只要努力做好自己,努力防止不要让自己的圆点和楞角被人扭曲就好,尽心尽力地去活出自己的人生方圆,本身就已经是一种完美。至于说应该方到什么程度,应该圆到什么水平,谁都没有一把最合适的人生量角器来去为自己为他人准确的度量方圆角度,定位标准的刻度。
该方就方,该圆就圆,随心而定,随性而为,学会在磕磕碰碰中保护好自己不被他人的方伤了棱角,学会在波波折折中懂得别让自己的棱角去触及他人的圆,学会在方圆内外悟人生,本着只要不伤自己,不害他人,掌握住做人的基准,相信每个人都会拥有自己内心中一个最完美的方圆人生。
完美的人生议论文2
谈起人生来,这可是一个说不尽的话题,它复杂多样而又富有情趣。人生是一条路,走着;人生是一阵风,跑着;人生是一片云,飞着。满怀理想,人生是一团烈火;百折不挠,人生是一条江河;勇往直前,人身是一把利剑。
每个人的人生是截然不同的,是意义非凡的。人生路上,需要经历各种各样的事情,如挫折、困难、幸福、欢乐…。。而正是这些,才使我们的人生变得丰富多彩。当困难来临时,我们决不能当胆小鬼,而应该勇敢面对,想尽一切办法去战胜它;当幸福与欢乐向我们靠近时,我们也不能得意忘形,而应再接再厉,让欢乐永远陪伴在我们身边。人生就想一盘多味菜,酸甜苦辣,样样俱全。如果一个人的人生风平浪静,一帆风顺,那么,这个人并非有一个好的人生。因为真正的'人生,只有在经历艰难卓越的斗争之后,才能实现。
人生在世,有无限的烦恼需要我们面对,会使我们的心情很烦躁。但仔细想想,这是我们在自己折磨自己。因为“生气是自我惩罚;烦恼是和自己过不去;发怒是无能的表现。”人的一生,悲伤也是一天,快乐也是一天,何不使自己多高兴一些呢!
所以,从现在起,我们要从现在起,一定努力学习,为人生的道路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使自己有一个完美的人生!
完美的人生议论文3
推开医院的大门,一股清洁的味道扑鼻而来。他静静的坐在手术等候室中,各种仪器哔哔地响着,不少抱着刚出生的婴儿的医生路过,墙上贴满了告示:“阿尔法最新产品,助你达成完美人生!”他冷冷一笑,看向别处。一位医生从手术室中出来,“下一位!”他喊道。
他从小就是“别人家的孩子”,不仅成绩优异,体育、艺术也样样精通。他总是能做出最完美的规划,最高效的利用时间,他似乎总能做出最完美的选择,这是他身边的所有人都羡慕的。当他报考大学时,他的脑海中便出现各个大学情况的对比数据表,所有的优势劣势一览无遗。这时,便一个似有似无的声音浮现:“耶鲁大学。”同年的六月,他收到了耶鲁大学的邀请函,并坐上了往未来飞的飞机。
一次过年回到老家,一个农村的小山沟。他无意间看见几个农民赤着脚在田间干活,他想过去帮忙,这时脑中一个微弱的声音:“不要,那不是读书人该做的事。”他愣了一下,服从了那个声音。可这回与以往不同,那个声音越是阻止他,他越有一种冲动。他愈发的想感受农民的生活,想感受脚掌与泥土接触的感觉。他第一次有了叛逆感,脱下鞋袜冲进田间,将那走惯了柏油马路的脚踩进泥泞之中,他感受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快乐。那令人厌恶的.声音在他脑海中回响许久,让他回去,他却毫不理睬。
夜晚,望着深蓝的天空,他心里想着:“好想留在这里,把这里建设得更美好。”那个声音便又传来:“你疯了吗?你一个耶鲁高材生要留在这种地方!”“这里有什么不好?”他在脑海中反驳那个声音。“在这里,你将会失去你所拥有的一切!包括你的未来!”“怎么会?在这里我也拥有一切:山、水、自然…….一颗自由的心和信仰!”
“数据显示,这个农村十分落后,你不会在此处获得你的完美人生。”“唉……”他叹了口气,不明白为什么父母当初要给自己植入这该死芯片。
“先生,您确定要将芯片取出吗?您要知道,这么做后您可能就无法拥有为您安排好的完美人生了。”医生边戴上医用手套边说着。“没有信仰,谈何人生?没有尝试,谈何完美?医生,我的完美人生是由我自己来选择的,不是一个智能铁片说了算的,请开始您的手术吧。”
头上缠着绷带,看着周围来往的人群,他叹了口气,“那些植入进去的芯片,又有多少会被取出来呢?”他想道。很好,这次终于没有那声音出现了。
完美的人生议论文4
何谓完美人生?是香车宝马美人美酒?还是鞠躬南山采菊东篱?是金戈铁马流芳千古?还是赌书泼茶诗墨为友?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答案。其实人生并无绝对的“完美”,只是遵从本心罢了。
对于比干来说,直言上谏就是完美。如果他戴上了完美人生辅助仪会如何?完美人生辅助仪“神机妙算”,告诉他,比干啊比干,你可别逆了王的意,别和人家的宠姬作对,根据大数据分析,你有100%的可能要被杀头。比干会听吗?不会。因为他生性忠直,他必会直言上谏,遵从本心。你能说这是不完美的人生吗?孔子云:“求仁而得仁,又何怨。”遵从了本心,成就了千古美名,对于比干何尝不是一种“完美”。
对于岳飞来说,忠君爱国就是完美。如果他戴上了完美人生辅助仪又当如何?完美人生辅助仪对他说,经过我精密的计算,你若与秦桧一党同流合污,有40%的可能封侯拜相,一生富贵有权力;你若三缄其口,默认奸臣作乱,任凭宋朝内耗下去,你有99%的可能一生平安喜乐;你若一味忠君爱国,为百姓计,便100%会死无葬身之地。岳飞会听吗?岳飞还是会遵从本心,选择做一个忠臣良将,去抵御外敌,去兼济苍生。这难道不算是一种完美吗?千年之后,故人早已灰飞烟灭,但岳飞的忠良却是国人心头难以抹去的烙印。又有谁记得当朝的`权贵呢?岳飞因忠而死,死得其所。
对于项羽来说,乌江自刎就是完美。如果项羽有了完美人生辅助仪,辅助仪会说, 逃吧,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难道一世英豪的项羽会因此如丧家之犬一般亡命天涯吗?不会。项羽一生烈马鲜衣,巨鹿一战力抵万众,破釜沉舟更见英雄豪情,一世骄傲,如何会逃。只有自刎乌江,才配霸王之豪气。所谓“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项羽遵从本心,于他来讲就是完美。
没有绝对完美的人生。我们从不是下棋人,只是盘中棋,唯一能做的只有遵从本心,活出对自己来说“完美”的人生。
完美的人生议论文5
人生,这两个字大家都很熟悉,有人认为人生是来受苦,有人认为人生是享福,有人认为人生是痛苦的,有人认为人生是快乐的,人生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
记得以前,我是一个十分快乐的人,因为身边有着关心我的亲人,每天生活在快乐幸福当中,我认为我的人生是快乐的,没有痛苦。可是,到后来我才知道,我错了。当我看着身染恶疾而离开的`他们,自己却无能为力,看着他们离去,我真的很难受,眼泪也流下了,接下来的就是自己至亲至爱的人的离去,我真的不能再忍受,他们都走了,而我每天生活在一个没有爱,只有痛苦的世界里,那一刻,我有了轻生的念头,因为我不想一个人独自承受,我想和他们在一起,我不想一个人流下,当我拿着刀片在手碗上划动时,自己就像蜡烛一样以到了尽头,双眼慢慢闭上,当时我觉得自己十分的快乐,因为我可以见到他们了。
当我闭上眼的那一刻,流下了一滴红色的眼泪,我真的离开了这个孤独的世界了吗?
可是,我的人生并没有结束,我醒过来了,挣扎的坐起来,身子十分的虚弱,眼泪连续不断的从眼角流下来,为什么?你们所有人都在一起了,却偏偏仍下我一个,这公平吗?眼泪慢慢流下,与血融合在一七,当时的我只想快点去见他们,当我想站起来时,全身无力,马上倒下了,当时脑子里在想,既然给了我快乐,为什么又要给我痛苦,难道耳生只会折磨人吗?
我吃力的睁着眼睛,看看天空,它是那么的蓝,那么的美,想起妈妈跟我说过的话,“晴朗的天空总在暴风鱼之后,正如人生一样,人生总是会遭遇挫折,经历痛苦,人生并不是单单只有快乐,还要有挫折,那样才是真正的人生。
当我明白一切时,痛苦的心情已经烟消云散了,嘴角带着微笑,最后的一刻,我闭上了眼。
人生,本来就是这样,如果仅仅只有快乐,而没有痛苦,那就不算是人生了,相反,人生必须要两者并存,那才算是完美的人生。
人生,不单单需要快乐,也需要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