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周期》读后感
《周期》读后感
在《周期》这本书中还是学到了一些新的东西的,还有就是肯定了一些我的想法——这就像写出了答案,发现老师给出的答案和我的类似。
学到的一些东西在于:
1、作者认为我们能够去模糊的估计出概率分布(如果努力的话),但并不知道会未来会发生什么。一个简单的理解,一个箱子里有5黑5白球。那你通过不断的摸球,根据频数估计出摸黑球白球的概率是50%,但是你并不知道下一次到底是摸出黑球还是白球,从结果来看只有一种,但这一种可能是多种可能性的一种。
2、学到了为什么宏观预测难以挣钱。宏观总体大部分都是正确的,大幅偏离长期趋势的事情不常常发生。你难以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就算你与众不同但未必正确,就算你与众不同的正确未必就能转化为收益,因为需要更长期因素等等。
3、又通俗的学习了财务杠杆、经营杠杆等等问题。
4、学到的最新的知识在于,作者提出了信贷周期。信贷周期是我之前了解不够的。以前和现在中国都还是一个企业非常依靠信贷的市场。之前确实低估了信贷的作用。很多企业是通过借短续长,借新债还旧债来维持企业的正常经营,包括金融机构都是借短贷长。可见如果信贷突然短缺,信贷市场缺少贷方资金,那么大量的企业就可能面临现金流中断的问题,严重者陷入危机。信贷确实是影响经济传导的重要一环。而我之前考虑的较少。比如现在低利率造成了资产价格大幅飙升,其实一方面也是因为信贷市场上资金很充裕,想要用钱的企业都可以借到钱用于发展。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投资者心理预期的改变,信贷市场的窗口是会突出关上的,就是信贷市场可以突然很缺钱。一个例子就是最近有人造谣央行将上调LPR利率,导致信贷市场窗口开始关闭,1天期国债逆回购利率从之前的2.5%上涨一倍至5%。股市也因此暴跌,后来央行三次辟谣没有上涨LPR。
5、作者根据已有的更长期的历史数据表明,房地产投资收益并不是那么好。房地产能对抗通货膨胀已经有投资价值只是一个广为流传的错误。阿姆斯特丹400年房价才翻了一倍,并且大部分来自近代。因为房地产的周期比较长,至于中国的问题,我认为最开始是被低估,所有有合理的部分。但对于未来而言,是否真的会不一样(作者提到这次不一样是一个非常大的错误),真的有其他的可靠逻辑支撑房价上涨吗?值得考虑。作者提到土地的唯一稀缺性、对抗通货膨胀、乡土感情都是伪逻辑。
6、有一句我觉得说的很精彩——先做是创新,后做是模仿,最后做是傻瓜。
7、在市场表现极端的情况下,更容易辨别市场接下来往哪走可能性的概率更大,而非极端情况下则不好预测。所以往往是抓住这些极端的机会。
8、一些信息就是无法获取的,就像又一次我去看话剧,我说如何才能知道话剧按时演出了呢?因为不会搜集其他的信息,所以也不会知道。这就是注定未知的那一部分。
这本书可以在优化的地方在于:
1、还是一本通俗读物吧。比如讲货币政策、财政政策那一部分,是凯恩斯的最基础的理论。是大学本科的基础课程,确实现实生活中上调利率未必就能刺激经济。因为现实世界非常复杂,而这是最简化的模型。
2、关于胜率和赔率的用法上可以在斟酌一下。
3、描述美国股票市场的漂亮50的历史时,数据引用存在问题,不知道是翻译的问题还是什么。
4、具体的方法没有讲很多,还是讲一种思想。
5、讲收益曲线那一步的图也有问题,前后不一,不知道是不是翻译问题,但确实那个图我也没有能够理解。虽然我知道他讲的是什么意思,但是那个图我没有看懂。
第二篇:周期问题教案
周期问题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许多事物变化的周期性,掌握事物变化的周期;
2、使学生能掌握周期问题中的基本概念,对于较复杂的周期问题,可以通过画图,计算等方法分析,找出周期,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教学重难点: 理解周期问题意义,掌握正确需寻找周期数的方法与解决周期问题的公式,如何使用总量除以周期,并区分是否有余数。
情景导入:由几个简单的故事导入:如:《老和尚和小和尚的故事》: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老和尚对小和尚说:“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老和尚对小和尚说·······”
从而揭示周期问题的概念:在日常生活中,同样有一些现象按照一定规律周而复始,不断重复出现,我们把这种特殊的规律问题称为周期问题。
一:简单的口述游戏抢答:
问生: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是按照一定规律周而复始,不断重复出现的现像?
提示:如一周有七天,一年有12个月,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季,人的十二生肖,钟表上的时针、分针、秒针:每转一圈都会重复继续等等,都是周期问题。
设置悬念:刚才同学们举的这些现象中,一年当中的12个月的12,12生肖中 的12,一个星期7天中的7在我们的周期问题当中是什么意思呢?
归纳定义: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现象都是按照一定的规律、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周期现象,而重复出现一次的个数叫做周期。通过归纳的定义让同学们找出刚刚举例的周期。如:一周七天:***234······ 重复体是哪些?说明周期是几?
再如: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春夏秋冬春夏······ 重复体是哪些?说明周期是几?
判断是否属于周期现象后怎样快速寻找周期?
说明:周期问题中我们首先去找重复体,重复体中有几个数,那说明周期就是几。
(一)图形的周期问题
例一: 小红把同样大小的红、白、黑珠子按先2个红的,后1个白的,再3个黑的规律排列(如上 图),请你算一算,第32个珠子是什么颜色?第36个珠子又是什么颜色?
分析:从上图可以看出,珠子是按“两红一白三黑”的规律重复排列,即6个珠子为一周期,32÷6=5(组)······2(个),32个珠子中含5个周期多2个,所以第32个珠子就是重复5个周期后的第2个珠子。2+1+3=6(个)32÷6=5(组)······2(个)答:第32个珠子应为红色。
36÷6=6(组)答:第36个珠子是黑色。
【诀窍】这类问题一般要利用余数的知识来解答。在研究这些简单周期问题时,我们首先要仔细审题,判断其不断重复出现的规律,也就是要找出重复的固定数,然后利用除法算式求出余数,最后根据余数得出正确的结果,比如余数为3,就找循环节里面的第3个状态。
小结:
1、按照规律 重复出现的问题就是周期问题
2、总数÷周期数=组数 总数÷周期数=组数„„余数
3、整除时,是周期中最后一个 有余数时,余几就在周期中数几
4、解决周期问题的关键是知道总数与周期数
练习题
(一)按下面的方法摆80个三角形,最后一个三角形是白色还是黑色?
(二)生活事物周期问题
例二: 公园大门口,挂着同样大小的红,绿,黄气球共150只,按先5只红的,再4只绿的,再3只黄的顺序排列着,第125只气球是什么颜色? 问生:公园里面的气球是按怎样的顺序排列的?我们能发现这实际上是一个什 么问题?
它的周期数是多少?这里的总数是150还是125? 解:125÷(5+4+3)=10(个周期)„„5(只)结合公式余几则数几,第125只是红色
小结:在解决排列事物类周期问题的时候,我们可以在图形中找到周期数,总数等条件,从而利用公式解决问题,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有余数和没有余数这两种情况的区分!
练习题P67我来做
(一)挂着同样大小的红,绿,黄气球共150只,按先5只红的,再4只绿的,再3只黄的顺序排列着,第125只气球是什么颜色?
问生:公园里面的气球是按怎样的顺序排列的?我们能发现这实际上是一个什 么问题?
它的周期数是多少?这里的总数是150还是125? 解:125÷(5+4+3)=10(个周期)„„5(只)结合公式余几则数几,第125只是红色
小结:在解决排列事物类周期问题的时候,我们可以在图形中找到周期数,总数等条件,从而利用公式解决问题,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有余数和没有余数这两种情况的区分!练习题P67我来做
(一)知识提升
(一)例三:渔民李大爷总是从元旦之日起,按照打鱼的老规矩“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请问2004年的最后一天他是打鱼还是晒网? 分析:审题,首先让生自己思考。
(提示)我们为了便于表达,用“○”来表示李大爷打鱼的日子,用“●” 来表示李大爷晒网的日子。那么李大爷打鱼,晒网的情况如下 ○○○●●○○○●●○○○●●„„ 提示到这一步之后又让学生自己思考,找准题中的总数,周期数,再利用公式此题就解决了。
从题中我们可以看出李大爷打鱼、晒网的情况总是以 ○○○●●这样5天一个周期而不断重复出现的。周期数找到了,那么总数怎么找了?
问题是求2004年的最后一天,说明这里的天数是总数,另外2004年是闰年,全年有366天,366天可以分为多少个周期呢?
利用公式:366÷5=73(组)······1(天)
说明有73个这样的周期,还余一天,余下的这一天也就是下一个星期的第 3 一天,是打鱼的日子。
小朋友们,这个问题你们明白了吗?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要找到重复出现的周期,再确定总数,然后利用公式来求解
(三)时间周期问题
例四:2009年3月1是星期日,请你算一算3月31日是星期几? 分析:问生,这里的周期是多少?
我们知道,每星期有7天,也就是说以7天为一个周期不断重复。即周期为7,又问:这里的总数是什么呢? 从3月1日到3月31日是31天,即总数是31天。利用公式:31÷7=4(组)······3(天)说明31天中包括4个星期还多3天。由于3月1日是星期日,所以从3月1日到3月31日按照星期几的排列情况如下:
星期日、星期
一、星期
二、星期
三、星期
四、星期
五、星期
六、星期日、星期
一、星期
二、星期三······
所以:这个周期的第一天是星期日,第二天是星期一,第三天是星期二。答:3月31日是星期二。
小结:
1、时间周期问题中,总天数则为总数;
2、在计算天数时要注意大小月,平闰年。练习题
(三)2012年的10月1日是星期一,请你算一算这个月的最后一天是星期几?
知识提升
(二)2009年的5月1日是星期五,那么2009年10月11日是星期几? 分析:同样,问生,这里题中的周期是几?
周期就是一周重复的七天,即周期为7;
问生:这里的总数是多少?(提示:这里需要我们计算,从5月1日到10月11日一共有多少天,注意大小月)
依次算,5月有31天,6月有30天,7月有31天,8月有31天,9月有30天,再加上10月的11天。
即:总天数:31+30+31+31+30+11=164(天)利用公式:164÷7=23(组)······3(天)
因为周期是从星期五开始,所以一周期结束为星期四,故,这个周期的第一天是星期五,第二天是星期六,第三天是星期日。答:2009年10月11日是星期日。练习题:我来做
(二)和我来做
(三)
第三篇:短周期计划
综合实践“做沙包 玩沙包”主题活动设计方案
一、活动主题提出的背景
“玩耍和听故事是儿童智力发展的两块基石。”如何让孩子有个快乐的童年?如何加强孩子与同学、家人、社会之间的沟通?这些现实问题正越来越引起社会、学校、家长的关注。如今,孩子们的游戏少了,而对先辈们一代代传承的传统游戏更是一无所知,孩子们谈论更多的是“魔兽”这样的电脑游戏,着迷于虚拟的游戏世界。正是在这样的情境中触动我与孩子谈论他们的游戏,进而谈论到长辈们童年的游戏,由此生成了“做沙包玩沙包”这个活动主题。
二、活动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访问、查阅资料等方式收集信息,列举长辈童年时经常玩的游戏,描述游戏的玩法(规则)。
说明沙包的传统玩法,知道制作沙包的材料、工具及制作过程,模仿手工针缝的针法,利用适当的材料,在老师或家长的指导下完成简单沙包的设计与制作。
联系相关体育项目及传统的沙包玩法,设计沙包游戏规则,并通过组织游戏活动对规则进行调整与改进。
运用口头陈述、实物、游戏活动等方式展示作品或项目设计方案,参与小组活动并按小组的要求完成一项任务,通过游戏活动增强身体灵敏性和协调性。
2、过程与方法
通过亲身参与调查访问、查阅资料、整理资料、讨论探究、设计制作沙包、设计沙包游戏,组织沙包游戏活动、展示交流等活动,深度体验完整、有序的学习活动过程,感受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通过活动中的及时反思,对项目设计方案进行适当修改完善。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在课堂内外围绕传统游戏进行的活动 培养对传统游戏的兴趣,积极参与班级和小组的活动,主动完成分配给自己的任务。
能做到倾听老师和同伴的意见,团结协作共同完成任务,增强劳动意识、培养认真、细心的习惯。培养乐于与他人分享资源的态度,用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态度。
增强竞争意识,培养合作意识,遵守游戏规则,尊重他人的观点、欣赏他人成果,勇于接受他人批评建议,客观检讨自己的不足,不断追求进步。
三、活动主体:养正中心小学四年二班学生
四、主题活动实施过程: 综合实践活动强调过程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做沙包 玩沙包” 这个主题活动,活动周期为二个月,整个活动分为前后两个专题,前一个专题为“做沙包”,突出技术实践,侧重于设计制作,主要过程为主题生成,方案设计,制作前的准备,动手制作,展示交流评价;后一个专题为 “玩沙包”,突出应用性学习和体验性学习,侧重于项目设计和参与体验,主要过程为沙包游戏方案(项目)生成,游戏方案设计,汇报交流,调整与改进游戏方案,总结评价,拓展应用。
专题一 做 沙 包
第一阶段 创设情景,生成主题
1、师谈话导入:请大家说说平时玩的游戏。(联系学生生活经验,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长辈们小时侯玩些什么游戏,同学们知道吗?
2、在全班学生交流中,师引导学生提出调查任务,进行采访调查的方法指导。师:调查长辈们童年玩过哪些游戏?要进行调查要考虑什么呢?
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归纳出向谁调查?调查什么?怎么调查?三个关键问题。本环节教师指导要点:想好问题 联系好采访人 礼貌交谈 带好工具
3、现场模拟调查,老师扮演调查对象让学生调查,从中发现问题,并指导应对策略。
4、学生课外活动:学生确定调查对象回家后独立进行调查。
5、师在课堂组织学生汇报调查结果:先进行小组内交流,然后各小组推举一名代表向全班进行汇报。
6、师组织开展班级评价:谈谈对各组发言的看法。
师:同学们想不想玩玩长辈童年玩过的游戏,要从哪儿玩起好呢?
7、师与学生大家共同协商生成主题:做沙包
第二阶段:设计与制作
1、老师与学生在共同交流过程中,引导学生明确“为什么做沙包”、“怎样做沙包”。
沙包制作方法的指导:
师引导,师生互动讨论:为什么做沙包? 沙包是什么样子的?你想做个什么样的沙包?用什么材料和工具做?怎么做沙包?(制作过程)
师强调:注意安全问题、安全事项。
本环节教师着重制作技法的指导:布料的选择、形状、尺寸大小; 缝制技法如对折(正面朝里)、缝合(留口)、针脚紧密针距匀称、翻面(完全)、装沙(适量)、封口(不留毛边)。
2、学生活动: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设计沙包制作方案,独立准备材料工具,独立动手制作沙包。第三阶段 展示交流评价
1、分组评选,选出各小组里面做的最好的作品
2、各组派代表展示选出的作品
3、小组各派出一名小评委,上台评选全班的两个最佳(最佳手工奖和最佳创意奖)
4、获奖同学介绍经验
5、全班学生一起回顾制作沙包经历的过程,交流遇到的困难以及解决的办法 本环节教师指导要点:全面、客观评价作品。
6、教师布置下阶段任务:同学回家调查沙包的玩法
专题二 玩沙 包
第一阶段 项目生成 设计方案
1、教师组织全班汇报调查的结果及调查中遇到的困难。
2、教师引导学生对调查结果进行归纳,导出游戏方案设计的要素。师:设计沙包游戏方案,要考虑哪些方面?
师与学生互动归纳出:游戏名称、游戏人数、游戏目标、游戏规则、注意事项。
3、教师列举一个设计好的游戏方案,讲解各个要素。师组织学生试玩这个方案,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领悟到游戏方案要经过不断修改和完善。
4、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玩沙包游戏方案
指导要点:方案中各部分(要素)的设计尽量考虑周全。
第二阶段 汇报交流 改进方案
1、各小组登台汇报(小组中一名成员汇报,其他成员配合演示,其他小组可以提出质疑,该组答疑)
2、全班同学举手表决评选出前三名,做为优秀游戏方案(学生必须说出选或不选某个方案理由)
优秀游戏方案评比要点:游戏名称是否和内容一致,题目是否简单明了准确;参加人数是否合适;目标设计是否合理、是否全面具体;游戏规则是否合理;注意事项是否考虑周全。
3、全班学生到操场上依次亲身操作这三个优秀方案,再评选出各自最喜欢的玩法。
4、学生交流亲自操作体验中发现的问题,反思不足。
5、各小组课后对本组的方案做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
第三阶段 成果迁移 拓展应用
1.从各个小组设计的游戏方案中评选出若干比较优秀的,作为沙包运动会的比赛项目。
2.师生一起协商策划沙包运动会的活动方案。3.师生共同组织开展沙包运动会。
“做沙包 玩沙包”主题活动教学反思
一.“做沙包 玩沙包”主题活动的两个亮点
1.小课题,长周期;小切口,大落点
按照以往的手工课,做沙包活动老师领着学生做只需用一节课就可以完成,而在《做沙包 玩沙包》这个主题活动中,学生在8周的时间里亲历实践、深度探究,获得了积极的体验和丰富的经验,生成了深刻的感悟,能力与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有效培养和提高,本主题的目标得到了有效的达成。
2.关注细节、把握进程、突出理念、体现价值
本主题两个专题的每个阶段每个环节每个细节,教师都能够及时跟进,对学生进行适时、适度、适当、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运用多种学习方式展开深入的学习实践活动,体现了综合实践活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密切联系学生生活、注重实践与反思的课程理念,凸显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丰富学生经验、完善学生的生活方式、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独特的价值。
二.《做沙包 玩沙包》主题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1、设计与制作的应用性学习活动该班学生以前很少做,因此普遍感到陌生和不适应,在教学过程中遇到很多障碍,如学生对从来没做过的针线活,虽经反复练习,但短时间内仍不能较熟练掌握,做出的沙包手工不精致、尺寸误差较大、漏沙等问题层出不穷;学生设计的玩沙包活动方案不切实际,可操作性较差„„以上问题说明学生缺乏基本的生活常识、经验和技能,所以我们要在今后的综合实践活动中着力强化这方面的目标设计,精心设计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活动内容,通过组织学生开展多种方式的学习实践活动,有效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使学生成为适应社会生活的完整人。
2、学生在课堂上交流讨论时不愿倾听别人发言,总是争抢着自己说,造成讨论秩序比较混乱。看来。培养学生学会倾听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需要教师在课内外有意识地强化培养
第四篇:周期问题教案设计
周期问题教案设计
教材内容: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三年级数学第一册 p82:数学广场——周期问题
教材分析:本节课把常见的、固有的周期规律的现象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发现具体现象里的周期规律,对现象后的后续发展情况作出判断、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活动,激发探索兴趣、培养探索精神。在初步认识周期现象,能够发现排列规律的基础上,解决具有周期规律的简单实际问题,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把握周期的特征。周期性问题的教育价值在于培养学生发现规律、遵循规律、利用规律的精神,通过眼前预料以后,通过部分把握整体,通过有限想像无限。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了一定的探究规律的能力。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能够从生活中发现一些周期规律现象,只是他们还不能完整清晰的表述其其规律,借助具体的现象的观察,能够对部分推断出整体情况。在有规律的分组中,学生能够与已有的有余数除法计算的经验联系起来。教师只要调动学生的学习需求,启发学生理解周期的结构特点,创造充分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习过程。学生能够寻求解决周期问题的策略。并能体会除法计算的优越性。教学目标:
1、通过对简单的周期性问题的探究,理解周期性问题的结构特点。
2、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能正确计算按周期规律排列的某类物体或图形共有多少个。
3、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画图、排列、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4、体会规律的美感,并逐步培养学生发现规律,遵循规律,利用规律的精神。教学重点:
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理解周期性问题的结构特点。教学难点:
确定周期现象中某个序号所代表的物体或图形。能正确计算按周期规律排列的某类物体或图形共有多少个。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感知规律
1.男、女生快速记忆PK赛。
课件分两次快速闪现数字,男生记男生题,女生记女生题。
第一次数字: 男生1625 女生1234 第二次数字: 男生162536496481 女生123412341234 2.校验男、女生完整记数内容,女生记对的人数多。宣布:女生获胜!(男生称不公平,说女生记的数字有规律。)追问:女生记的数字有什么规律呢? 3.小结揭题:看来,要赢得比赛不光要靠我们的记忆力,发现规律尤为重要。其实像这样有规律的现象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这节课咱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
二、探索新知
(一)探索周期性问题的规律
1、感知周期排列规律
师:快过元旦了,小胖他们在布置教室,挂气球。我们去帮帮他们吧。(1)投影出示挂气球情境图片(粉、粉、绿、黄、黄)问:接下去该挂什么颜色呢?你是怎么知道的?(2)交流反馈:
预设:学生自由发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生:(每组的排列顺序都相同,都是按粉、粉、绿、黄、黄的顺序,每5个一组,依次重复排列的)(板书:一组重复出现)
(3)揭示课题: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现象都是按照一定的规律、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这种现象叫做周期现象,这一组就叫做一个周期,有几组就是几个周期。板书课题:周期问题
(4)练一练:下面的排列几个为一个周期?(课件出示)14151415141……
●○○●○○●○○●○……
2、理解周期秩序相同 媒体出示气球图 问:你能想象第8组的第一个是什么颜色?第34组的第1个是什么颜色,第125组第1个呢?
师:你发现了什么规律?由此你又想到了什么?
(二)根据周期定位置,找颜色
1、媒体出示:第23个气球什么颜色?(1)小组讨论,把自己的想法表示出来。(2)汇报:预设 ①画一画
教师:几个是一组?有这样的几组?还剩几个?剩下的3个是第几组的几个?第23个是第几组的第几个? ②数一数
师:你是怎么数的? ③ 算一算(重点讲)
列出算式:23÷5=4(组)……3(个)
问:23表示什么意思?为什么除以5?4表示什么?剩下的3个是第几组的第几个?
(4表示4个周期,3表示不完整周期里面的第三个)。
小结:同学们,找准规律,列出算式,简单的算式背后竟蕴藏着这么精深的学问,数学啊,就是如此神奇。
2、练一练:下面排列第20个是什么数字或图形?
14151415141……
●○○●○○●○○……
3、小结:要想准确判断某一图形的位置或颜色,首先要弄清几个为一周期,然后通过计算,知道它在第几周期第几位后,再确定它是哪一个。
(三)根据周期算个数
1、议一议:挂满23个气球,要准备几个绿色的气球?
2、交流媒体反馈:板书4×1+1=5(个)
生:一个周期一个绿色,四个周期就是4个绿色,加上最后一个也是绿色,所以有(4×1+1=5)个绿色。
3、练一练
师:挂满23个气球,要准备几个黄色的? 预设:
生:黄色的气球应该是4×2+0=8(个)生:黄色的气球应该是4×2=8(个)。
4、小结:要求某一颜色的总数是多少个,一定要看周期乘每一周期里有几个,再加上余下里有几个。
三、巩固新知
1、(1)从左往右数,第50个是什么球? 说:让学生说一说排列规律,说出它的变化周期。(为一个周期。)算一算:第50个球在哪一个周期里,是第几个?
(2)这50个球里一共有几个足球?
2、玩游戏 一二三四五 上山打老虎 老虎不在家 我们就捉他
先选5个人玩(包括老师)从老师开始,同学们一起一人对应一个字地读,最后一个是谁,谁就被淘汰。师和生一起一边读,一边依次指向站着的第5个人,同学被淘汰出局,淘汰掉一个再叫一个人,继续,还是从老师开始,如果学生有意见,请说明理由,然后可以由他们决定从谁开始游戏并说说为什么。真不简单,玩出智慧来了。其实,在游戏中,谁在一开始掌握了规律,谁就能占得先机。
四、课后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分享给大家。
五、首尾呼应,升华规律
1.同学们,规律啊真是无处不在。还记得课始的那场记忆PK赛吗?……其实呀,认真观察,换个角度思考,男同学的记数内容也是有规律的。瞧!两位两位地看,16、25、36、49……大家发现规律了吗?(4×4,5×5,6×6,……)2.一组看似杂乱无章的数字换个角度观察思考,规律竟如此清晰可见,正如数学家坦普·倍尔的名言说得好——数学的伟大使命在于从混沌中发现秩序!3.全课总结。
板书: 周期问题
以5个一组依次重复出现
23÷5=4(组)……3(个)4×1+1=4(个)
4×2+0=8(个)
第五篇:周期问题说课稿
《周 期 问 题》 说 课 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周期问题”,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教材与学情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流程设计。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周期问题是数列中数字循环周期出现的数学问题,它广泛渗透于日常生活之中,是小学数学教材中有余数除法这个知识点的拓展延伸。学生在低年级已经学过“找规律”一课,“找规律”是“周期问题”的雏形,学生对周期问题已有初步的感性认识,具有一定的基础。解答周期问题时,首先要仔细审题,找出排列规律,弄清一个周期内有几个固定的数,然后利用除法算式求出余数,再根据余数找到正确结果。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目标:明确周期问题的特点,掌握周期问题的解题思路和计算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合作学习的意识,以及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扶贫帮困、富有爱心的思想感情,并学会合理使用零花钱。
在实施知识目标过程中,重点是让学生在在自主探索、合作学习中发现规律,从而明确周期问题的特点,掌握解答方法。
二、教法与学法
1、自主探索,寻求方法。
让学生充分自主探索,发现周期的特点和规律,寻求周期问题的解答思路和方法。
2、设计教法,体现主体。
整堂课的设计,时时考虑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个领路人。并注重学生间的相互合作和交流,做到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3、分层练习,注重发展。
练习有层次,由尝试练习到发展练习,再到拓展练习,层层递进。
4、利用课件,直观教学。
三、教学流程设计
(一)复习旧知
1.找规律,下一个是什么图形?第18个是什么图形?
2.今天是10月22日,星期三,那么10月29号是星期几?再过8天是星期几?
这两道复习题是简单的周期问题,是为学习新课做铺垫的,第一题,学生凭直观可以得出答案,第二题则可以根据生活经验得出结果。
(二)导入新课
提问:你每天的零花钱有多少?你是怎样使用这些零花钱的?(指名回答)引入课题:我们来看看小红是怎样使用她的零花钱的。
(三)探索新知
1、出示例题,学生读题。
小红平时节省一些零花钱来扶助特困学生,一次捐款时,她把节省的零花钱按先3张壹角,再2张贰角,最后2张5角这样的顺序一直往下排,数一数共有143张。问:(1)、第143张是几角的人民币?
(2)、小红这次共捐了多少钱?
学生读题,指名说说:有几种面值的钱?这些钱是按怎样的顺序排列的? 通过读题,让找出循环的固定数,使学生初步感知周期问题的特点。
2、小组合作,用数字按照题中给出的顺序排列,课件出示下面的问题:(1)这些钱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排列的?
(2)第8张是几角?第9张、第10张、第11张呢?......(3)怎样把这些钱分组?每一组里有几张?
小组派代表回答问题,老师概括,课件出示(一组一组地出现):(1、1、1、2、2、5、5)、(1、1、1、2、2、5、5)、(1、1、1、2、2、5、5)……
3、小组合作,推算第143张排在第几组,并引导学生列出算式。课件出示问题:
(1)第143张排在第几组第几张?这一组是否完整?(2)每组的第三张都是几角?
(3)你是怎样想出第143张排在第几组第几张的? 课件接着出示:
(1、1、1、2、2、5、5)、(1、1、1、2、2、5、5)、......(1、1、1、(第1组)(第2组)2、2、5、5)、1、1、1.(第20组)(第21组的第3张)教师启发,让学生列出算式(板书): 143÷7=20(组)……3(张)提问:(1)为什么要除以7?(生:因为每7张是一组)(2)余数3表示什么?这三张各是几角?
引导学生根据余数推算出第143张是1角的人民币。在这一部分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充分动手动脑,自主探索,发现规律,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使他们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并引导学生从直观到抽象,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4、教学第二问,让学生分组讨论:(1)要求共有多少钱,先要求出什么?
(2)每组共有多少钱?20组共有多少钱?余下哪三张?这三张共有多少钱? 引导学生得出算式:(1×3+2×2+5×2)×20 +1×3 = 343角 = 34元3角 到这里新课学完,我并不忙于理论和规律的总结,因为在这里学生都只是停留在表面的感性认识。接下来的巩固练习设计,让学生感性体验数学活动。
(四)、巩固练习
1、根据复习第一题,提问:第100个图形是什么?这100个图形里共有多少个三角形?有多少个正方形?有多少个菱形?
2、根据复习第二题提问:11月23是星期几?
3、小红买了一本童话书,每两页之间有3页插图,也就是说3页前后各有1页文字,如果这本书有128页,而第一页是文字,这本书共有插图多少页? 第一题和第二题都是旧知的延伸与迁移,也是对本课内容的模仿与巩固。第3题则是一道发展练习,难点在于不被题中假象“3页前后各有1页文字”所惑,找出一个周期是4个数而不是5个数,目的是让学生脱离感性认识与生活经验,对周期问题的认识逐渐过度到理性思考。
(五)、拓展练习
1、有一列数字,按***2316523……排列。那么前25个数字之和是多少? 2、100个2相乘,积的个位数字是几?
这两道题的设计目的,是遵循学生认知的特点,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创造有现实性、挑战性和趣味性的数学活动。
第一题的难点在于数字“7”没有参与循环,每一个周期以“23”开始又以“23”结束,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而在第二题中,题目的条件根本没有给出数字的排列规律,需要学生自己通过计算,找出积的个位数字的排列规律。
课程的最后引导学生归纳小结,小结时我采用提问题、学生小结的方式,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教师再进行归纳概括,给学生一个完整的认识,在学生脑海中形成一个知识网络,为今后的继续学习留下个性发展的空间,释放无穷的潜能,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六)总结规律,揭示课题
师:我们今天学习的是周期问题(板书:周期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有一些按照一定的规律不断重复出现的现象。如:太阳每天东升西落的现象,人的十二生肖,一个星期有七天,一年有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等,像这样日常生活中常碰到的有一定周期的问题,我们称为简单周期问题。这类问题一般要利用余数的知识来解决。接着引导学生总结周期问题的解题思路及计算方法:
1、先找出每一个周期(每一组)中的数字(或图形)的排列规律,看多少个数字(或图形)是一个周期。
2、求出总数里共包含有多少个周期(共分多少组),然后看余数,余数是几就代表每一组的第几个数字(或图形),确定结果。列式:总数÷每组数字的个数 = 组数(周期数)……余数
3、求和方法:
每组中的数字和×组数 + 余数中的数字和 = 总和
(七)、全课小结
今天这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在这堂课里你除了学会解答周期问题,你从小红那里还学到了什么?学生回答后,出示下面的图片,结合图片对学生进行帮困扶贫的爱心教育,结束全课。
教学预测:
本课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实施教学,课堂始终贯彻“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训练思维为主线的原则,应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不过,对于少部分学困生来说,本课内容则难以掌握,须个别予以辅导。
板书:
周期问题
小红平时节省一些零花钱来扶助特困学生,一次捐款时,她把节省的零花钱按先3张壹角,再2张贰角,最后2张5角这样的顺序一直往下拍,数一数共有143张。问:(1)、第143张是几角的人民币?
(2)、小红这次共捐了多少钱?
列式:(1)143÷7=20(组)……3(张)
答:第143张是1角的人民币。
(2)(1×3+2×2+5×2)×20 +1×3 = 343角 = 34元3角
答:小红这次共捐了34元3角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