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激扬生命》的读后感[范文大全]

时间:2021-02-26 12:40: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育激扬生命》的读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育激扬生命》的读后感》。

第一篇:《教育激扬生命》的读后感

《教育激扬生命》的读后感(精选5篇)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教育激扬生命》的读后感(精选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育激扬生命》的读后感1

《教育激扬生命》是郭思乐教授又一力作,其间所提出生本教育理念早已席卷大江南北,成为教育教学改革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今年“东海风教学文化节”,我们有幸与大师零距离接触,因而对于生本教育又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他的讲座和著作为我们打开了另一扇明亮的窗!

生本教育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学模式。生本教育课堂,就应该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它的核心就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是以生命为本,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现结合我校上学期开展的“以学生为中心,小组合作学习”课改活动谈些想法。

一、生本教育引领学校课堂教学大变样。

以前在我们的课堂上,往往是老师们在口若悬河、喋喋不休讲个不停,学生们干巴巴地坐在那里听,只是在听老师讲,而他本身并没有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来,即便是老师在课堂上设计了“小组合作”环节,但也只是“蜻蜓点水”,几分钟而已,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想而知。如今,我校领导及全体教师努力践行生本教育。走进我们的课堂,看吧!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孩子们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互相质疑、展示成果,在自主、合作、探究中主动学习,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经过自己的实践获得的知识,他们特别有成就感,自信心大大增强,对学习的兴趣更浓了。

二、生本教育更让我感受到了教的快乐,让学生感受到了学的乐趣。

过去,我一直认为自己设计的分析课文的思路很好,总想通过我的引导把学生带到课文中去,还常常为学生没能答出我想要的答案而叹息!而现在,学生兴致盎然地围绕话题侃侃而谈中,我经常听得入神。课堂上学生提出了有价值的问题,我给予了学生充足的时间自主学习、小组交流。孩子们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时,有的谈了对课文的理解,有的谈了该怎样读好课文。很多时候学生通过自学不仅能理解文章的字面意思,还感受到了文字背后的情感。学生的自学能力大大超出了我的想象。还有的同学能够及时给其他组补充或纠正,有的还能很好地评价别人的回答。生本课堂里,精彩的是学生,不是老师。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他们要交流,要合作,要展示。真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教师费尽心思地“讲”,抵不过学生发自肺腑的“研”,教师苦口婆心的“教”,赶不上学生发自内心的“学”!

生本教育从根本上改变了我的教学思想及方法,让我感受到教育是一种享受,是一种创造。此时此刻,我真诚地呼唤每一位教育者都能:将生本教育深入开展下去,真正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努力构建积极、欢乐、自主的课堂。同时,自己也要学着做一个魅力老师,从而让我们的课堂更加有精彩!

《教育激扬生命》的读后感2

读完郭思乐所著的《教育激扬生命》,读后颇受启发。在这本书中的引言中有这样一段话:生本教育就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教育的宗旨不应该是控制生命,而是激扬生命,教要皈依学,让生命自己行动。的确,当教师把自己的全部生命投入教育事业中时,这个生命本身的内涵将会因为这项事业而丰富,这个生命本身的价值将会因为这项事业而升华。“教育为了明天。当我们用生命来理解教育时,当教师的生命因教育而精彩时,当学生的生命因教育而精彩时,中国教育的生命将更充满活力!

“生本教育不是不要教师,而是要转变教师角色,从‘传授者’变为‘引导者’、‘协助者’,主要工作必须靠学生自己的思维、活动来完成”。生本教育主张“把作为教育者的所有的活动,都变成学生得以自学的辅导力量”,他推崇的是“教育走向生本,教育激扬生命”。实施生本教育必须由“教师为本”转向以“学生为本”,把以往教学中主要依靠教师的教,转变为主要依靠学生的学。而教师则要退后,他的作用和价值,体现在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组织学生自主学习。这不仅仅是教育方法的转变,更是教育观念的深刻变革。这些理念契合了我们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也是我们几年来课堂教学改革一直追求的方向,让生本扎根学校,让教育激扬生命,促师生共同成长。从教转变到促进儿童的学,教师的工作应该是“成为规划儿童学习生活的组织者,帮助儿童顺利地进行自主学习,组织儿童的学习生活”。“教师的核心能力是组织学生学习的能力。”“教师帮助的意义仅仅是激发和引导,教师的作用就像是在点燃火把,而不是像过去的观念那样是灌满一壶水。这就决定了教师可以成为‘生命的牧者’。”

读了郭思乐老师的著作,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他的教育理念,还给我带来了许多心灵的启迪,那就是他所倡导的阅读理念,作为一名教师,重新审视自己,需要反思的地方的确很多。另外即使已有了这些理念,落实在行动中却还有距离。如在教学中如何恰当地提出学习的主体与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何在学生的活动中及时的、恰到好处的引导,如何使学生自由发展但同时又对我们产生信赖和依靠,从而使教学活动健康的、有效的进行。“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会不断地思索,力争在自己的课堂上和孩子一起实现生命的飞扬。同时,教师也应是教育成果的享受者。教师,不仅仅是一种职业的代名词,而应成为一种生命存在的方式,成为一种人的生活方式。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牧者”,教师应与书为伴,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要善于从师生共创的生命舞台上,从师生共度的生命历程中体验一种生命的满足与快乐,得到生命的成长与升华。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促进学生成长的同时,完成自己的专业成长,实现自己的价值。

《教育激扬生命》的读后感3

最近读了一本《教育激扬生命》,这本书非常有意义,它阐述了先进的教育理念: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它把学生看作是学习的主人,而不是说教的对象。读后对我有深深的感悟:

作为一个老师,这本书让我明白,在教育工作中要用爱,点燃孩子心中的灯,注重对孩子的爱心教育,一味地指责和批评是没有用的。对于孩子之间发生的问题,要用心去感受孩子们的想法,才能真正点亮孩子的心灯。让管教在创意里轻松化,只有真正对孩子们付出关心、爱心与真心,才能得到孩子的真诚回报;也只有这样才能走进孩子,了解孩子。作为一名老师,我们要善于用“爱”去感化学生,真诚地为学生付出,那样,才能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不要以“教师为中心”过分的执着,注意学生的人格培养,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

“愈是自然的东西,就愈是属于我生命的本质,愈能牵动我生命的情感。”这句话对我触动最深。教育需要做的不是控制生命,更不是强迫生命,而是要让教育激扬生命。让学生把学习看成一种享受,享受成功的快乐,享受成长的烦恼。为了顺应时代的要求,我们的教育也必须改变。它需要我们停下来重新审视我们自己,审视自然。正如郭教授所言,愈是自然的东西,就愈是属于我们生命的本质,愈能牵动我们生命的情感。

有人说:教师的知识和学生的知识不是一桶水和一杯水的关系,教师只有自己拥有一桶水才能给学生一杯水。于是我从踏上讲台的那一天起不断地给自己充电,希望能有更多的水给学生。可是看了这本书之后,才突然意识到,我的举动仅仅是“灌输”。似乎我的任务就是让学生从我这里得到一些水而已,可是我们教师的水总是有限的,这样以来,学生得到的水永远不会多于教师啊,谈何“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呢?此书告诉我们儿童不是只懂得接受水的容器,而是携带者,是人类几千年文化沉淀基因的人,他们应该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见解。我们该懂得“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更该懂得授之以渔场,这样,学生才会有源源不断的清泉。

读完本书,让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育之路上,应该这样去做:重新审视自己,反思自己的课堂,更新教育理念,转变教师角色,更新课堂授课方式。在教育学生时,以身示范,以学正人,以德服人,以情感人;教育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建立责任感,懂得对自己负责,对自己的一生负责;教育学生掌握学会学习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让自己的教育生涯多一份灿烂。

《教育激扬生命》的读后感4

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较以前的课堂教学确实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自己在教学实践中总感觉缺少某些重要的东西,束缚自己不能大胆、很好的突破常规的教学。

在读《教育激扬生命》一书时,让我认识到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不能从根本上转变观念,促使课堂依赖于学生、信任学生。例如在平时的教学中不能很好的让学生切实展开讨论,怕的是影响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在平时的教学中不能就教学重难点放手,怕的是学生出现错误等等。这样的心理出现课堂上不能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课堂学习活动中,积极性自然不能很好的调动起来。

《教育激扬生命》一书中介绍进行生本教育关键之一就是高度相信学生,把学生当成自我教育的资源,以启发为主,从关爱入手,让调皮学生感到惭愧,从内心激发他们改正缺点,积极向上的愿望。实践中真正做到这一点,需要教师不被考试成绩、眼前的一点功利所左右;要教师彻底放手,不被教科书、教学任务的完成牵着鼻子走;需要教师大胆取舍,整合教材,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需要教师认同学生、欣赏学生等等。

取得好成绩,人们还有一种顽固的思维习惯:我们只想用老办法,如果老办法不行就更加变本加厉的用老办法。最常见的就是日常教学醉心于题海,而忽视基本的和人的生活与思考密切联系的部分,学生做题一旦出错,我们就不断地加题目,永远把做对的希望寄托在下一道题目上。结果,一个错误产生一串题目,这样就产生了更多的错误和更多的题目,们很少反思学生对于基础部分的理解有什么问题。相信老师们的这种心理和这样的做法还普遍存在,致使在日常教学中经常出现类似明明做过这一题目或上课讲过学生还是出错的现象。仔细分析主要原因就是教师不能从学生的认知出发、没有做到相信学生自己能学好的原因。导致教师自己苦口婆心的讲解、辛苦的搜集题目但是学生却不领情,不能利用教师辛苦的劳动取得令人满意的学习效果。

在以后的教学中,做到相信学生的潜力和智慧,真正发挥学生课堂学习的主动性,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生本教育的课堂,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突出学生的学为中心,不再过于强调教师的教。在日常听课、课堂评价中,教师们不再特别关注授课教师分析是否到位、清晰,而是更加关注课堂中学生的学的情况。只有学生真正投入学习、不断产生种种思维碰撞的课堂才真正吸引我们,才能看到学生兴奋的脸庞。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还是存在“教喝水”的现象。“教喝水”的故事是这样的:本来你想喝水,那么拿起矿泉水,不假思索就可以把它喝下去,因为你对喝水有生命的需要,有生命的本能。现在将定你邻座的老师对于喝水没有生命的需要,也没有生命的本能,都需要你教。于是你把它变成教材,进行讲解,最后考查。教材的第一章第一节想必是“顺时针和逆时针”,而第n章则想必是水瓶应该举到什么样的高度………然而,邻座听得十分疲惫,考查起来他可能仅仅是60分,而且,可怜的他想用你教的办法喝水的时候,竟然不会喝了。当看到这一点时,我不禁笑起来,但慢慢的又进入静静的思考中。我们总以为学生懒、学生不好教、学生不会学、学生学不好等等,而以教为本的课堂出现了学生上课走神、开小差甚至睡觉的现象。究其原因就是我们把简单的事情变得复杂了,我们把学生当成了一无所知的人。而生本教育实验学校的实践证明:学比教快、学比教直接、学比教到位,长期以来我们没有去关注过,我们习惯了教,因为我们教师对于自己的掌握知识是胸有成竹的,总想将自己的这些让学生知道,这样才能更好发挥教师的作用。

《教育激扬生命》一书中这样给教学进行定义:教学就是在教师的支持下,激扬、强化、优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就这一点我们应该在以后的教学中依靠学生的学习行为,充分调动学生这一重要资源,达到提高学识的目的。

《教育激扬生命》的读后感5

最近读了郭思乐教授的著作《教育激扬生命》,我更加确信儿童的潜能无限,只要我们相信他们,给出足够的时间、空间和氛围会激励他,他们就会还给我们一个惊喜。没有任何人能教会任何人任何东西。也就是学生学会任何东西,最终都要通过自己的内化,因而,这个最后过程不是教师完成的。就这个意义来说,人的获得最终不是依靠教而是依靠主动的学。

人们习惯地把儿童看作是“一张白纸”,该书强调儿童不是“零起点”,每个生命都具有高级本能,如果我们能给学生创设和提供一个开放的、多样性的发展环境,那么我们的学生获取适合自己发展方式的机率就会大大提高。

以前,在我的意识中孩子们只有在老师讲明白了之后,学生才能真正会做题。读了《教育激扬生命》后,我才深深体会到孩子的潜能是无限的,哪怕刚刚入学的一年级小朋友,他们平时通过电视、电脑等接触的内容很广,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吧,一个字他可以说出好几个词语来,有的词语甚至令老师吃惊。所以,孩子的潜能是无穷的,我们老师一定要少讲,让孩子自己动手动脑亲自完成。

走近生本教育,走进生本课堂,我深切感受到生本教育倡导的高度的尊重学生,让学生先学、教师后教、以学定教、小组和班级中的交流、讨论、教师适时的引领等,无一不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生本教育主张“把作为教育者的所有的活动,都变成学生得以自学的辅导力量”,从教转变到促进儿童的学,教师的工作应该是成为规划儿童学习生活的组织者,帮助儿童顺利地进行自主学习,组织儿童的学习生活,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老师在学生的解放中得到了解放。引领学生学习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生本课堂更使我领悟到了教育要依靠学生的真谛,感悟到了儿童生命的灿烂,精神面貌的焕然一新。又如现在的每一节课课前学生总能做好下节课学习准备工作,预备铃一响他们马上会喊出自己班响亮的口号,然后大家一起分享两分钟(经典诵读或背诵等),看到孩子们那一张张可爱的面孔和专注的表情,我们老师更会激情飞扬地融入其中——上好每一节课。

郭思乐教授曾说:“教师的导,应当把精力放在设计‘先做后学’,‘生会后学’的过程上,这是生本教育的重要环节。”“先学”的习惯对学生学习有很大的帮助。自学预习一两次或三四次也不能养成习惯,要持之以恒。行动的次数越多,习惯就越坚固,越能经受得住各种考验。我相信,用我们的耐心和恒心帮助孩子们养成一个好习惯,他们一辈子都会受益无穷。

以前我布置的预习作业就是读课文,在我眼里预习的作用并不大,可是读了《教育激扬生命》后,我也开始尝试让学生准备预习本,每天系统的布置预习任务,时间一长预习成了一种习惯,有时候学生会在课间提前问我今天的预习任务是什么。

我们以教材为载体,利用教材与学生共同感情学习中的乐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进而学会生活,学会发展。课堂教学中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存动力和热情。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发现,诱发学生在讨论交流中质疑,鼓励学生在阅读欣赏感情。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成长。

相对于学生生命体,教师应该是一个“牧者”。教师的意义仅仅是激发和引导,教师的作用就像是在点燃火把,而不是过去所认为的“灌满一壶水”。我们的课堂不再是教师的满堂灌,而是教师点燃激情,让课堂成为学生燃烧学习热情的舞台。

“生本教育”最著名的例子中,其中有一个就是“抛秧启示”,什么是“抛秧启示”呢?插秧是种水稻的大农活。一直以来,农民把秧苗插得密密层层,以为付出得劳动越多,收获就会越多。年复一年,人们照此方法办理,但禾苗产量依旧。不知谁发明了抛秧的方法,农民把插秧改为抛秧,却能带来丰收。初看起来,勤劳并没有带来相应的回报,悠闲的却能带来丰收,完全有悖常理。其实,插秧贯注了我们的丰收的意愿,但破坏了秧苗的自由生长的自然规律。类比到教育上来,老师就好像插秧的农民,主观意愿很想丰收,但没想到当我们强行对秧苗进行密植时已经破坏了自然规律。学生也一样,他们是我们的秧苗,当我们将知识和行为变成一些细密的目标以后,就会对学生提出细密的要求。殊不知,学生对这种“保姆式”“灌输式”“填鸭式”的教育并不领情。因为,学生一般不愿意直接接纳外力所规定的规范。因为这些不是他们思想的一部分,而在于这些规范是否合乎儿童天性和如何使学生认同。总而言之,尊重人的自然规律,发展学生的天性,发挥学习的潜能。或许能取得以前苦教未果的成绩。“生本教育”理念的核心就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的教育”。

是花,总有盛开的时候,即使花季已过,也会在合适的时机绽放一生最明艳的美丽。同样的道理,只要是正常人,总有开窍的一天。因此,不要急于拔苗助长,只要提供足够养分,然后静静等待,就像守候一朵花悄然开放……耐心地静候花开,更能体验到教与学共同成长的真正和谐,也不能真实地感受生本理念下简单的“牧者”的幸福。

第二篇:教育激扬生命读后感

《教育激扬生命》读后感

走近生本教育,走进生本课堂,我深切感受到生本教育倡导的高度的尊重学生,让学生先学、教师后教、以学定教、小组和班级中的交流、讨论、教师适时的引领等,无一不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生本教育主张“把作为教育者的所有的活动,都变成学生得以自学的辅导力量”,从教转变到促进儿童的学,教师的工作应该是成为规划儿童学习生活的组织者,帮助儿童顺利地进行自主学习,组织儿童的学习生活,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老师在学生的解放中得到了解放。引领学生学习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生本课堂更使我领悟到了教育要依靠学生的真谛,感悟到了儿童生命的灿烂,精神面貌的焕然一新。又如现在的每一节课课前学生总能做好下节课学习准备工作,预备铃一响他们马上会喊出自己班响亮的口号,然后大家一起分享两分钟(经典诵读或背诵等),看到孩子们那一张张可爱的面孔和专注的表情,我们老师更会激情飞扬地融入其中——上好每一节课......郭思乐教授曾说:“教师的导,应当把精力放在设计‘先做后学’,‘生会后学’的过程上,这是生本教育的重要环节。”“先学”的习惯对学生学习有很大的帮助。自学预习一两次或三四次也不能养成习惯,要持之以恒。行动的次数越多,习惯就越坚固,越能经受得住各种考验。我相信,用我们的耐心和恒心帮助孩子们养成一个好习惯,他们一辈子都会受益无穷。

我们以教材为载体,利用教材与学生共同感情学习中的乐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进而学会生活,学会发展。课堂教学中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存动力和热情。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发现,诱发学生在讨论交流中质疑,鼓励学生在阅读欣赏感情。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成长。

相对于学生生命体,教师应该是一个“牧者”。教师的意义仅仅是激发和引导,教师的作用就像是在点燃火把,而不是过去所认为的“灌满一壶水”。我们的课堂不再是教师的满堂灌,而是教师点燃激情,让课堂成为学生燃烧学习热情的舞台。

“生本教育”最著名的例子中,其中有一个就是“抛秧启示”,什么是“抛秧启示”呢?插秧是种水稻的大农活。一直以来,农民把秧苗插得密密层层,以为付出得劳动越多,收获就会越多。年复一年,人们照此方法办理,但禾苗产量依旧。不知谁发明了抛秧的方法,农民把插秧改为抛秧,却能带来丰收。初看起来,勤劳并没有带来相应的回报,悠闲的却能带来丰收,完全有悖常理。其实,插秧贯注了我们的丰收的意愿,但破坏了秧苗的自由生长的自然规律。类比到教育上来,老师就好像插秧的农民,主观意愿很想丰收,但没想到当我们强行对秧苗进行密植时已经破坏了自然规律。学生也一样,他们是我们的秧苗,当我们将知识和行为变成一些细密的目标以后,就会对学生提出细密的要求。殊不知,学生对这种“保姆式”“灌输式”“填鸭式”的教育并不领情。因为,学生一般不愿意直接接纳外力所规定的规范。因为这些不是他们思想的一部分,而在于这些规范是否合乎儿童天性和如何使学生认同。总而言之,尊重人的自然规律,发展学生的天性,发挥学习的潜能。或许能取得以前苦教未果的成绩。“生本教育”理念的核心就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的教育”。

是花,总有盛开的时候,即使花季已过,也会在合适的时机绽放一生最明艳的美丽。同样的道理,只要是正常人,总有开窍的一天。因此,不要急于拔苗助长,只要提供足够养分,然后静静等待,就像守候一朵花悄然开放„„耐心地静候花开,更能体验到教与学共同成长的真正和谐,也不能真实地感受生本理念下简单的“牧者”的幸福。

《教育激扬生命》读后感

学校:乐山中心校教师:彭如

第三篇:教育激扬生命读后感

《教育激扬生命》读后感

所谓“生本”,即尊重生命,尊重自然,以孩子发展为本之意;也就是将需要或者能够托付给孩子的教育,托付给孩子们,不加太多的修饰与点缀。”;“生本教育”理念的核心就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的教育”。

读这本书之前,我从未把教育和生命连在一起,我也有这样的疑惑,为什么要在教育中说起生命呢?书中:“愈是自然的东西,就愈是属于我生命的本质,愈能牵动我生命的情感。”我反复理解了很多遍,然后才渐渐明白了其中教育的意义:教育不应是对生命的控制,而应是对生命的激扬。书中倡导的“起点非零”、“回归本体”、“发展悟感和情感”、“以儿童的美好学习生活为真正基础”、“从控制生命走向激扬生命”等等观点都是真知灼见,且作者妙笔生花,既热情洋溢激情满怀,又不乏细腻灵动收放自如,读后令人受益匪浅。

下面结合此书说一下我读后的感想:

一、从人与自然的另类对话中感悟教育的规律

“多少年来,人类为了更舒适地生存不断地改变着大自然,创造了许许多多的事物,甚至提出了征服自然的口号。然而,大自然的报复却使我们终于明白,人类对大自然的任何改造都必须遵循大自然的规律”。教育也是这样,我们不能代替孩子做一件哪怕是非常简单的事,或者代替他们思考,也正是如此,我们注重:“尊重幼儿、尊重规律”,即尊重每一位孩子,使之人人平等的享有受教育的权利,面向全体,关注个体差异;尊重教育的规律、尊重幼儿教育的规律,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才能真正的做到“以生为本”。

二、在“起点非零”的儿童观中改变教育态度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对百年老店、老品牌的产品肃然起敬,是因为它们经受了百年历史的考验。三岁儿童同样是具有历史的事物,但他的历史超过百年,是秉承了人类百万年的发展,所以,他所具有的高级本能是一种经过无数锻炼和淘汰而留下的精品。正因为如此,一个正常儿童所拥有的高级本能,必然足以认识和理解这个世界,而认识和理解这个世界,或者学习相关的学科,不需要有特别的语言天赋、数学天赋之类,只要正常即可。”也正因为如此,我开始反思并且认识到班级里面调皮的、捣蛋的、老摔跤的、爱说话的、坐不住的,无疑都是可爱的,因为这些孩子们就好比每片绿叶的纹路、大小、形状的不同,而不是绿叶和枯叶之间的差异,更不能说有好孩子和坏孩子之分了,“起点非零”的儿童观提醒了我持有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

三、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反思教育工作

一四年元月份,我们每个年级都在做幼儿园园本课程,其实我有很大的困惑与不解之处,之前看到郑渊洁在教子经中说到:“因为编教材的人不是为自己的孩子编教材,所以编不出适合孩子的教材”,很荣幸的是我们所做的,正是在寻找、思考适合我们班级中自己孩子们的教材。本书《让小花朵更鲜艳》(东莞二幼园本课程)一文中,“每个年级有一个共同的主题,每个主题下又生成多个子主题;年级间的主题也是有序的安排,纵横交错,构成一个大的主题网络,延绵不断,编织一个无边无际的教育网络,让孩子在其中快乐地玩中学”让我顿悟,我们所做的正是在激起幼儿生命自身的动力,让生命被激扬起来,正是体现了“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对“生本”的理解,我想我又更深刻了一些。

在网上看到许多关于此书的读后感,有人感慨颇多、有人誉为精神享受。这些都为我在读此书、理解此书中给予了很大的帮助与指引,当然我也产生了自己的想法与思考,可以让我重新审视自己、反思自己,更新教育理念、转变教师角色、端正教育态度。在实践工作中,静下心来、沉下身去聆听孩子,聆听“生长的声音”。

第四篇:《教育激扬生命》读后感

《教育激扬生命》读后感

六年语文魏华 窦桂梅老师说:读书是教师必须的生活,读书使人的心灵日益变得强壮,不再缺钙,不再孤独和软弱。开学初学校推荐《教育激扬生命》这本书,让我们教师阅读学习,我抱着学习的心态去认真阅读这本书。但是,本学期的教育教学活动特别多,使我没有更多的时间系统研读,只能利用一些零散的时间粗略地阅读。一遍读下来,说实话很有囫囵吞枣的感觉,因为以往所阅读的教育书籍都是以教育小故事的形式展现的,容易理解且接近我们教育第一线。而《教育激扬生命》中更多的是专业的教育术语和理论,我这个年轻的小学教师理解起来就不是那么透彻了。现在就浅谈一下对“什么是教学”的理解。

一、教学坚持以人为本

“教学”从字面上看也是先由老师的教再有学生的学,而我们也习惯于这样的教学模式。教师先设计好教学的目标、环节以及教学的方法,再引领学生按部就班地进行学习,这样完全按照老师的意志去做,显然由于我们教师的主观性,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来越淡薄。

陶行知先生曾说:“教什么和怎么教,绝不是凭空可以规定的。他们都包含'人’的问题,人不同,则教的东西、教的方法、教的分量、教的次序都跟着不同了。”因此,学

校要求教师在考虑教学内容、教学策略的时候,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学为本,做到“从教师走向学生”。

二、教学环节去繁就简

在“喝水与叫喝水”的小故事中我们一下就能想到自己的课堂有时也会因为教学环节或方法的设计把一个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学生反而更糊涂的现象。故事听起来确实有些可笑,但是这样的现象却很多,因为许多教师为了能让自己的课堂有亮点,挖空心思设计各种教学环节,以显示自己备课多么卖力。殊不知这样的花架子并不吸引学生,还有可能把学生绕糊涂。那么,应该怎样进行教学呢?其实很简单,先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达到什么程度,再在此基础上设计问题,去除那些“明知故问”的问题,使提问更具实效。同时,在设计教学方法时也尽量选择直接的方式,避免东拐西拐,把学生弄得更迷茫。就如同“教喝水”一样,本来是很简单的问题,却被老师弄得复杂化,原本会喝水的学生反而不会喝水了。

三、教学中教师应转变角色

在生本教育中,教师的角色是非常重要的。教师不仅仅是引导者,还是开拓者,在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说重要,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教师在教学中讲的多少,怎样讲,绝对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因为教学的本质是学,教必须

转化为学。要想让学生自主进行学习,教师就应该艺术性地进行教学,使学生能本能地进行学习。

在传统教育观念中,教师扮演的角色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管理者。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制定者和学习成绩的评判者,而且是绝对的权威。多年来,我们根据自己的设计思路、按照统一的模式进行教学,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不是他们的全面发展,随着社会的转型,我们已经别无选择地进入了信息社会,文本文字已不再是人类经验存在的唯一形式,知识的获得可以通过学校以外的互联网、各种媒体等多种途径,教师已不再是知识的垄断者,教师角色的转变势在必行,我认为:教师不只是知识的权威者,更多的是学生求知途中富有经验的组织者,是学生的求知伙伴

总之,教学就是让学生自主地学习。教师要从“传授者”变为“协助者”“引导者”,教学环节化繁为简,将知识还原到生活中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本能,使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第五篇:教育激扬生命读后感

教育激扬生命读后感

泰兴市济川小学刘燕

冰心老人曾说过:“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这是一句至理名言。读一本好书,可以使人心灵充实,眼界开拓。寒冷的冬日,静坐桌旁,细品郭思乐教授的教育激扬生命,茶香与书香交织人鼻,书韵缓缓流泻,心中的那份书情油然而生。郭思乐教授在书中说:“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更是教育的资源。”是啊,一直以来,在教育者的心中,学生仅仅是我们教育的对象,很少人能够认识到学生还是丰富的、鲜活的教学资源。郭思乐这一全新教育主张的提出,使我们重新认识了学生,也重新思考了教与学的关系。

书中讲了这样一件事:香港的一位专家在讲演中讲了一个故事,有一堂课,老师病了没来上课,来的是代课老师,同学们很高兴,因为代课老师是不上课的,只要关注学生不吵闹就行,学生玩什么都行。学生开始很安静,渐渐地声浪起来了,这时代课老师敲敲桌子:喂喂,你们这样吵,我就讲课了。”这样一来,学生被镇住了,班里立刻安静下来。

这个故事启发我们,玩是儿童的天性,而教和儿童的玩是对立的。教能不能转化为“玩”呢,很难,而学是可以转化为玩的,因为它有三个有利的条件:

一、学和玩有同样的主体,都是儿童自己。

二、学就是要学习真善美。

三、儿童的喜爱活动的天性,其本质上又是学习的天性。教必须转化为学。一位老师说得好,学校就是学校,而不是“教堂”。

在生本教育实验中,我们会感到,在基础教育的范围内,且不说许多东西不能教,就算是能教,学往往要比教来得顺利和容易得多。老子说“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而推演到我们,则是“事得一以顺”,找到了事情的真正本体,事情就会变得顺利。我们找到了学是教学的本体,教原本就是用来帮助学的。

书中,做了一个类似于思想实验的想象。如果你想喝水,那么拿起矿泉水,不假思索就可以把它喝下去,因为你对喝水有生命的需要,有生命的本能。现在假定你邻座的老师对于喝水没有生命的需要,也没有生命的本能,都需要你教,于是你把它编成教材,进行讲授,最

后考查。教材的第一章第一节想必是“顺时针和逆时针”(拧盖子必备的知识),而第N章想必是水瓶应该举到什么样的高度„„,然后,邻座听得十分疲劳,考查起来他可能仅仅是60分,并且,可怜的他想用你教的办法去喝水的时候,竟然不会喝了。这个故事是虚构的,它比喻我们教育中大量存在这种不用教的东西,尤其是本能可以实现的东西,我们许多时候在教本能!联想我们实际的教学,长期以来,我们对于本能可以实现的事情,却教得十分认真,做着许多无用功或者有害功。比如我们科学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会使小灯泡发亮的连接方法。之前我们会教学生把一根导线的一端连接小灯泡的底部,一端连电池的正极,另一根的一端连小灯泡的螺纹口,一端连小灯泡的负极,一步步,学生似乎毫无自我发挥的空间。生本教育下,老师给学生提供有结构的材料,在确保安全的条件下,借助学生自己,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和实践,学生会发现很多不同的连接方法:如把小灯泡的螺纹口紧靠电池的正极,只用1跟导线连接小灯泡的底部和电池负极,也可以使小灯泡发亮;可以一次同时让2个小灯泡发亮;可以同时连接2节电池,可以增加小灯泡的亮度„„

你给学生学的机会,而不要认为他不能学,不肯学,他会兴致勃勃地学,比教要直接的多,方便得多。为此,我们可以进一步解放儿童,我们的工作必须是靠学生自己的思维、活动来完成,我们老师要从组织教学转向组织学生的学习,从设计教学转向设计学习;变师本的“有为”为生本的“无为”,“贵言”“惜言”。这样简单、自然的思考,长期以来我们却没有去关注,我们常常太主观主义了,因此而浪费了许多时间和精力,压抑了儿童原应激扬的生命,让我们在“还给儿童精彩童年”的道路上再努力一些吧!

下载《教育激扬生命》的读后感[范文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育激扬生命》的读后感[范文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育激扬生命读后感(模版)

    教育激扬生命读后感课堂交给学生,相信学生,才会创造精彩。——《教育激扬生命》前段时间我阅读了郭思乐教授的《教育激扬生命》一书,了解到一些生本教学的理念与形式,可谓受益匪......

    教育激扬生命小学生读后感

    篇一:教育激扬生命读后感俗话说的好:“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位高尚的人谈话”。因此,每读完一本书,就会多一份感想,多一份收获。这段时间有幸接触《教育激扬生命》一书。读完此书,感......

    《教育激扬生命》的读后感

    俗话说的好:“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位高尚的人谈话”。因此,每读完一本书,就会多一份感想,多一份收获。这个假期有幸接触《教育激扬生命》一书。读完此书,感触颇深。从前,“生本”这......

    教育激扬生命

    《教育激扬生命》读后感 西来桥学校 奚华林 初看《教育激扬生命》这个题目,心里闪过“标题党”的身影,教育与生命捆绑,对于我们老师来说,观点过于宽泛,压力太过沉重;如果不认真读......

    《教育激扬生命》

    《教育激扬生命》读后感 暑假期间,一有闲暇,我便仔细阅读由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郭思乐的专著《教育激扬生命——再论教育走向生本》中的章节,真有点儿手不释卷。这是......

    教育激扬生命

    《教育激扬生命》读后感 署假里读了郭思乐教授的著作《教育激扬生命》,我更加确信儿童的潜能无限,只要我们相信他们,给出足够的时间、空间和氛围会激励他,他们就会还给我们一个......

    教育激扬生命

    《教育激扬生命》读后感 掩卷沉思,借用书中前言中一位校长看了生本教育的课堂录像后说“听了这样的课,这个夏天飞扬起来了。”我也说“看了这样的书,这个寒假飞扬起来了。“我......

    教育激扬生命 读后感范文合集

    相信学生创造精彩 ——《教育激扬生命》读后感 太仓市第一中学邵华 假期阅读郭思乐教授的《教育激扬生命》一书,了解到一些生本教学的理念与形式,可谓受益匪浅。在学习这一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