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何容何许人也》读后感
《何容何许人也》读后感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何容何许人也》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老舍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文学家,那么读老舍散文。他在《何容何许人也》一文里把他的朋友分为两类:一类是没机会发展自己的才力,只是挣钱养家,生儿养女。没工夫读书,也顾不得天下大事,眼光只在自己的忧喜得失上。另一类都是悲剧角色。读书,有思想,革命。对于一切负有责任。前五百年,后五百年,全属他们管,可是一切都不管他们。
笔者揣摩老舍的态度。他绝不鄙夷第一类朋友,他们容易满足,也容易快乐,他们不思考世界并不淹没他们的可爱。老舍有很多贩夫走卒的朋友,而且并非泛泛之交。而对第二类朋友,言下之意稍有微讽。老舍心目中的爱国不是空谈口号的爱国,更不是盲目革命的`爱国。他的爱国,是和自身利害紧紧捆绑在一起的爱国。只有如此爱国,才是真实而理性的,才是可持久而坚定的,才是可传播并影响大多数人的。所以说,老舍是有平民意识的伟大作家。
《茶馆》里台词:“我爱国,可他妈谁爱我呀?”——五十年代的空谷足音,至今铮铮作响。
第二篇:何容先生的戒烟教案设计
《何容先生的戒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戒烟这一生活琐事的描写,感受抗战时期国统区爱国文人的生活境遇和精神风貌。2.学习文本由小见大的写法,感受老舍文章幽默诙谐的语言特色。教学难点:
通过对戒烟这一生活琐事的描写,感受抗战时期国统区爱国文人的生活境遇和精神风貌。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好,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啊”。这一句话同学们可有印象?(生答,老舍的《想北平》)这一句含着热泪,道出了老舍对生于斯长于斯的故土的热爱。我们可以想象保有赤子之心的老舍该会如何描写身边的朋友呢?他的朋友又会有怎样的故事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何容先生的戒烟》。
二、研读文本
整体感知:学生自由朗读文本,结合文中语句解答以下问题: 1.面对“戒烟”我和何容先生各自的态度是什么? 2.何容先生戒烟的结果如何?何容先生是如何戒烟的? 3.何容先生为什么要戒烟? 交流明确: 1.“我”的态度
先上吊,后戒烟!
“弃妇抛雏”的流亡在外,吃不敢进大三元,喝么也不过是清一色(黄酒贵,只好吃点白干),女友不敢去交,男友一律是穷光蛋,住是二人一室,睡是臭虫满床再不吸两枝香烟,还活着干吗? 分析总结:
精神上,流亡在外,远别妻儿,思乡念亲
生活上,吃 喝 住 居住环境差,物质生活匮乏,经济拮据 何容先生的态度 决心戒烟
不知戒了多少次烟了
总结:“我”认为吸烟室生活中唯一的乐趣,不愿戒烟,而何容先生有戒烟的决心和行动。写我的处境其实也是何容先生的处境,吸烟是我的乐趣其实也是何容的乐趣,何容先生真的要戒烟吗?
2.分析何容先生两次戒烟描写 第一次戒烟:整睡了十六个钟头,一枝烟没吸 第二次戒烟:有半天之久 总结:时间短暂,何容先生烟瘾大 第一次戒烟失败:土产卷烟 神态描写:满面红光,含着笑的
语言描写:才一个铜板一枝!有这个,似乎就不必戒烟了!没有必要!
第二次戒烟失败:烟斗
动作描写:当天的下午,买来了烟斗与烟叶。
语言描写:几毛钱的烟叶,够吃三四天的,何必一定戒烟呢!总结:语言上“不必”,“没有必要” “何必”,这些词语反复出现,神态上满面红光含着笑,动作上很快找到土产卷烟、烟斗,说明他不是真心想要戒烟,他其实并不想戒烟。3.何容先生为什么要戒烟? 再次分析两次戒烟细节描写
才一个铜板一枝!有这个,似乎就不必戒烟了!几毛钱的烟叶,够吃三四天的,何必一定戒烟呢!教师总结:无一字谈及对身体的危害或对环境的污染,“一个铜板”、“几毛钱”暗示何容戒烟和卷烟的价格有关,和何容先生的生活条件相关。4.分析文章第二段
教师引导:3-5段写何容先生两次戒烟过程,6段写何容先生戒烟的结果,那么第2段写的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武汉:吸“大前门”或“使馆牌”; “小大英”似乎都不够味儿。重庆:“前门”与“使馆”→“小大英”→“刀牌”与“哈德门”→与烟绝交
总结:通过对比分析,不是烟变了质,没了意思,而是物价上涨,生活日渐艰难,不得已而戒烟。第2段描写1942年重庆生活的一个缩影,交代了何容先生戒烟的社会背景。5.总结何容先生的人物形象
语言
“始作卷烟者,其无后乎!” 神态
满面红光,含着笑的动作
掏 让 吸 跑„„ 细节
指头上始终是黄的
学生通过具体分析,归纳形象特征
过渡语:戒烟是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作者通过这一件小事写出了活生生的人,我们不得不叹服于老舍的写作能力,接下来我们就和同学们一起细读文章的语言,感受老舍的语言魅力。6.分析文本的语言特色
学生再读文本,要求学生从文中读出印象最深刻的句子,讨论分析 示例:“刀牌”与“哈德门”又与我们发生了意见,差不多要绝交的样子
分析:发生意见 绝交 拟人手法 幽默
示例:我看见蚊子都争着向外边飞,我很高兴。既吸烟,又驱蚊,太可贵了!分析:高兴
可贵
讽刺幽默
示例:何容先生不知戒了多少次烟了,而指头上始终是黄的。分析:始终 黄的 幽默风趣
总结:诙谐幽默 语言富有韵味。课堂小结:大中取小,以小见大。老舍没有写北平的故宫北海等名胜古迹,而写了带着霜的瓜果,却让我们感受到他对北平浓烈的眷念;戒烟,是生活中的再平凡不过的小事,却让我们想见了活生生的何容先生。布置作业:
写作训练:尝试用由小见大的写法,写身边的同学。500字左右。
第三篇:席幕容独白读后感
慕容:独白,席幕容独白读后感。不是所有的人都能知道时光的涵意,不是所有的人都懂得珍惜。这世间并没有分离与衰老的命运,只有肯爱与不肯去爱的心。
原文:
把向你借来的笔还给你吧。
一切都发生在回首的刹那。
我的彻悟如果是缘自一种迷乱,那么,我的种种迷乱不也就只是因为一种彻悟?
在一回首间,才忽然发现,原来,我的一生的种种努力,不过只是为了周遭的人都对我满意而已。为了要博得他人的称许与微笑,我战战兢兢地将自己套入所有的模式,所有的桎梏。
走到中途,才忽然发现,我只剩下一副模糊的面目,和一条不能回头的路。
把向你借来的笔还给你吧。
把向你借来的笔还给你吧。
他们说,在这世间,一切都必须有一个结束。
不是所有的人都能知道时光的涵意,不是所有的人都懂得珍惜。太多的人喜欢把一切都分成段落,每一个段落都要斩钉截铁地宣告落幕。而世间有多少无法落幕的盼望,有多少关注有多少心思在落幕之后也不会休止。我亲爱的朋友啊!只有极少数的人才会察觉,那生命里最深处的泉源永远不会停歇。这世间并没有分离与衰老的命运,只有肯爱与不肯去爱的心。
涌泉仍在,岁月却飞驰而去。
把向你借来的笔还给你吧。
把向你借来的笔还给你吧。
而在那高高清凉的山上,所有的冷杉仍然都继续向上生长。
在那一夜,我曾走进山林,在月光下站立,悄悄说出,一些对生命的极为谦卑的憧憬。
那夜的山林都曾含泪聆听,聆听我简单而有美丽的心灵,却无法向我警告,那就在面前窥伺着的种种曲折变幻的命运。
目送着我逐渐远去,所有的冷杉都在风里试着向我挥手,知道在路的尽头,必将有怆然回顾的时候。
怆然回顾,只见烟云流动,满山郁绿苍蓝的树丛。
一切都结束在回首的刹那。
把向你借来的笔还给你吧。
赏析:
《独白》一文是对人生的感悟,人活着所付出的努力难道仅仅是为讨得人们的欢心、博得他人的赞许吗?我们不要战战兢兢套入这种模式和桎梏中,到头来你已不是你了,已经变得面目全非了。它将制约你的发展。
《独白》一文还告诫读者要珍惜时光,人生有着各个不同的阶段各个阶段都会有“落幕”时,每个阶段都不可能十全十美,虽然已经“落幕”,但是在“落幕后,可以不断地去弥补前一阶段的不足,使自己能有一个提高,有一个飞跃,趋于完美,读后感《席幕容独白读后感》。这样才能减缓时光流逝的步伐。作者在文中说的相当好“这世间并没有分离与衰老的命运,只有肯爱与不肯去爱的心”。分离与衰老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它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只要你肯爱惜时间,珍惜时间,你就能留住时间的步伐,使你变得年轻起来。
当你走过一段又一段的人生之路,怆然回顾走过的路,不会因此而后悔和懊恼。路在你的脚下,命运掌握在你自己的手里,只有把握机遇,勇于向前,努力拼搏,成功就在眼前。
“把向你借来的笔还给你吧”,这句在文中反复出现。
这支笔,我用它写过诗、写过歌、写过泪,写过青春岁月的苦与乐、哀与愁,写尽今生今世最辉煌难忘的所有篇章,我用它穿过峻岭群山,穿过秦时雨、商时风、汉时关,穿过三生石畔、青硬峰前,穿过我的如玉华年!
借支笔用,这是我的第一句话吧!
借来的东西才是最好的,因为总是要还的。从此,晨与昏,日与昼,仿佛待嫁女赶制她的嫁衣,仿佛迟到时匆匆的脚步。我匆匆忙忙地写,紧紧张张地记,小小心心地呵护它。生怕明天你会将它收回去!
有来就有去,有借就有还,有聚就有散。这个道理我懂,可是,临别的一刻却是那么的不舍,那么的不忍离去。这支笔我已是那般地熟悉,知它如我,知我如你。人谁无情——同还的还有我生涩的泪滴!
其实我还是太年青了,早知有今日的伤心,又何必当初相聚?缘起缘落,冥冥中早已注定的分别我亦早知,却依旧是那么的不舍,那么的用尽心意。
你要走了,从此一别天涯——相逢是白发亦或是来生?含着泪,我留不下你,那么把向你借来的笔还给你吧!但愿它一如昔日的洁白美丽,这上面没题名,没有信誓,却饱含着我千万个日子中所有的喜与悲、笑与愁!你该明白,你该懂。带上它,就带走了我要说的所有。如果偶尔你在不经意间想起了我,就请看看它吧:是你的也是我的曾经拥有!
把向你借来的笔还给你吧,再留又有何益呢?以后的日子里,无诗无歌无梦,又怎忍见它一日日空耗,一天天憔悴,怎忍见它再也写不出一个感人的字,一首动人的歌?我知道最好的一切都已付与它,我已平庸,象飞蛾扑入了火焰,象红烛脱尽了红衣,残余的也只有微微的口息,将延着走下去。
你将远行,这支笔将伴你一生。附带着我的嘱托和叮咛。把向你借来的笔还给你吧——把向你借来的岁月还给你吧,把向你借来的诗情还给你吧,把向你借来的梦想还给你吧,把向你借来的爱还给你吧!还给你过去岁月中所有的痕迹,还给你与我一同有过的青春岁月,还给你你所能带走的一切,还给你未遇到我之前平静而详和的世界,让曾经说出的和未说出的话都沉淀为琥珀吧!不要再多的安慰,想让你了无遗憾地走,想让你轻轻松松地走,相让你就这么走吧!
把向你借来的笔还给你,带走它,带走我的心、我的情。从此我将平静,风轻云淡地这么一直走下去。
把向你借来的笔还给你吧!
我想,当时就是这么想的!
第四篇:何权容 做一个真正的教育者 讲座心得体会
做一个真正的教育者
8月25日我校有幸请来了广州中学彭建平校长给我们做专题讲座。此次的主题是:做一个真正的教育者。彭校长从工作中的八个追问、七个不等式、教师自主发展的必由途径、自己教育人生的“八五计划”、优秀教师的特质等九个方面展开交流,期间彭校长的才华让我们每个人钦佩,他的幽默风趣更是在我们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下面是我通过此次讲座获得的几个心得体会:
一.工作中的八个追问
彭校长提出了工作中的八个追问:1.你是为学、为校长工作,还是为自我,为兴趣工作?2.你是着眼于当下谋算自我,还是着眼于未来规划人生?3.你是一个纯粹的生命消费者,还是一个不断为自己生命增值的人?4.你是事事等领导安排,还是像猎豹一样,总是主动出击寻找机会?5.遇到困难,你是把抱怨,牢骚,还是以积极的心态去化解?6.你是把工作当作课题来研究,还是当作“收租”来对待?7.对于一个目标,我是只有短时的,还是保持永久的热情?8.你是人云亦云,还是坚持自己的特色或品牌?在彭校长提出这八个追问之前,我从来没有去深刻地去思考这些问题,彭校长的这八个追问让我更加意识到自己对教育应有的态度以及今后在教育教学工作方面该努力的方向。
二、自主发展的必由途径
彭校长提到了四种必由途径:1.积极抓学习,在学习中成长;2.自觉做反思,在反思中成长;3.敢于搞研究,在研究中成长;4.勇于寻支持,在引领中成长。为了我们自身的发展及提升,我们应该努力做到虚心学习、反思及创新。三.做教育需要具备的品质
彭校长提出了做教育需要具备以下品质:1.激情:需要全身心的投入与无私的奉献;2.诗意:需要洋溢着浪漫主义的情怀;3.机智:需要把握每个转瞬即逝的机遇;4.活力:需要以年轻的心跳昂奋地工作;5.恒心:需要毫不懈怠地追求与探索。确实,我们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需要经过不断地学习,实践,思考,需要全身心地投入与奉献,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者。
彭校长的这次讲座让我如沐春风,从中学到了很多,也让我看到了自己的诸多不足,可以说这次的讲座为我今后的教学点亮了一盏明灯,让我清楚地了解到要想成为一颗闪亮的珍珠,就必须不断地磨砺自己。今后我也将更加努力地让自己成为学生喜欢的老师,为争做一名幸福的教育工作者而努力。
何权容 2018.8.25
第五篇:何春论持久战读后感
论持久战读后感
为了完成作业我在这段时间看了毛泽东的《论持久战》,看了一些别人的真知灼见。《论持久战》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辩证法和唯物史现有机地结合起来、贯穿始终,用以说明中日战争过程和结局。《论持久战》的发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论持久战》用客观和全面的哲学方法论分析中日战争,辩证地阐述了中日战争的形势,毛泽东是第一个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社会实践互化的典范,他引用了与美国记者斯诺的谈话,对中日战争的作如此分析:“(中国能战胜并消灭日本帝国主义)要有三个条件;第一是中国抗日统一战线的完成;第二是国际抗日统一战线的完成;第三是日本国内人民日本殖民地人民的革命运动的兴起。就中国人民的立场来说,三个条件中,中国人民的大联合是主要的。”他指出:“由于日本社会经济的帝国主义性,就产生了日本战争的帝国主义性,它的战争是退步的和野蛮的。毛泽东用客观的和全面的观点分析和比对中日战争矛盾双方的基本特点。(1)敌强我弱:日本是一个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能力较强的帝国主义国家;中国则是一个军力、经济力和组织能力较弱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2)敌退步我进步:日本帝国主义从事的战争是侵略战争,目的在于摆脱经济危机,缓和国内阶级矛盾,霸占中国领土,这是日本必然失败的主要根据;中国则与日本相反,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中日战争是民族解放战争,是进步的、正义的,这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必然取得胜利的主要根据。(3)敌小我大:日本是一个小国,其人力、军力、物力、财力均感缺乏,战争是在先天不足的条件下进行的,经不起长期战争的消耗。中国则是一个大国,地大、物博、人多、兵多,广土众民,能够支持长期战争。(4)敌寡助我多助;日本帝国主义由于是侵略,必然受
到国内外坚持正义人民的反对,失道寡助;中国则是正义的民族解放战争,必然得到国内外大多数坚持正义人民的支持,得道多助。论持久战》还阐述了一系列带有中国特色的唯物辩证法范畴。比如,用“我们承认战争现象是较之任何别的社会现象更难捉摸,更少确实性,即更带有所谓„盖然性‟。但战争不是神物,仍是世间的一种必然运动”揭示了必然性和盖然性的辩证关系。此外,《论持久战》还引用了“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和“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些带有中国传统哲学特色的名句,来说明全面看待中日战争和采取合理的战略战术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一文中,通过对“卢沟桥事变”以来抗战十个月的经验总结,尤其是“亡国论”和“速胜论”喧嚣尘上、四处弥漫的情况下,一针见血地指出:“战争问题中的唯心论和机械论的倾向,是一切错误观点的认识论上的根源。他们看问题的方法是主观的和片面的。或者是毫无根据地纯主观地说一顿;或者是只根据问题的一侧面、一时候的表现,也同样主观地把它夸大起来,当作全体看。”他强调指出:“采用客观的观点和全面的观点去考察战争,才能使战争问题得出正确的结论。”冷静、客观、全面地看待那场史无前例的战争,以简练的语言论述了抗日战争的持久性、人民性和民族性。科学地预见到战争中敌我力量互为消长的总趋势,中国由劣势、平衡到优势,日本由优势、平衡到劣势,中国由防御、相持到反攻,日本由进攻、保守到退却。这样,毛泽东就得出了抗日战争必然经历战略防御、战略相持和战略反攻三个阶段和战争态势,正确地预见了战争发展的一般规律。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岁月中,“以民为本”思想,创造性地提出中国共产党特有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其中,毛泽东的贡献和作用是最重要的。
日本敢于侵略中国,主要的原因在于中国民众的无组织状态。把日本侵略者置于我们数万万站起来了的人民之前,只有团结人民、尊重人民、依靠人民,实行“军民一致”,才能瓦解敌军、取得抗战的最后胜利。可见,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一开始就是根据中国革命的实际,实事求是,从而预言了战争趋势。毛泽东用他的正确的、科学的思想指导中国走向解放,对于我们今天的学习生活也起着一定的指导作用,只有拥有强大的知识储备,才能在黑暗中找到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