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何以为家_观后感
《何以为家》观后感
故事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讲述了叙利亚难民小男孩Zain的故事。
Zain出生在首都贝鲁特,居住在一个破旧的阁楼里。家里没有任何像样的物品,父母也没有稳定的收入。而即便是这样的生活境遇,Zain的父母仍然在不断的生孩子。片中的Zain年仅12岁,没能上学,每天还要带着6个弟弟妹妹去街上卖果汁补贴家用,还不时要受到父母的辱骂和殴打,对于Zain的父母而言,他们只是赚钱求生的工具。故事的第一个转折点是Zain 十一岁的妹妹被父母强行嫁给了商贩为妻,气愤又绝望的Zain决定离家出走。幸运的是他得到了一位独自带孩子的黑人妇女的庇护,代价是要帮她工作时照看小孩。Zain度过了一小段安静的时光。然而不幸却又随之降临,黑人妇女因无合法证件被警察抓住并遣返,而不知情的Zain不得不一边照顾着这个未足岁的孩子,一边讨生活,一边寻找孩子的妈妈。
Zain经历过被人贩子诱惑,经历了被流氓欺负,甚至被房东赶出贫民窟,不得不带着那个孩子流落街头。12的Zain在生活最底层的泥沼里挣扎,倔强又坚强,但最终还是不够,当他发觉自己根本没办法承担起独自照顾小孩的责任后,他哭着把小孩交给了之前诱惑他的人贩子。在那一刻,我甚至完全生不起任何责备之心,Zain小小的肩膀已经承受的够多了,他承受的极限与担当早已远远超过了我的想象。
Zain回家拿证件,听说妹妹怀孕大出血,因没有身份证而未能被医院收治身亡后,拿刀捅伤了妹妹的丈夫被捕入狱。Zain的妈妈来探监,Zain看到妈妈又怀孕了,大骂了一句:“畜生”,并决定将父母告上法庭。
而法庭上的一幕被导演用倒叙的方式放到了电影刚一开场,法官与Zain对话。
“我想起诉父母。”
“为什么起诉父母?”
“因为他们生了我。”
在片首看到这一幕时一定有很多人不解,这孩子为什么不懂感恩,命是父母给的,生你养你便是天大的恩情,怎么会有孩子控告父母想让父母坐牢的?明显的中国孝为先的思维方式。但当看完全片之后,我想所有人都应该重新思考这个问题了。“生”很容易,父母单方面的决定就满足了他们当父母的愿望,甚至不用经过孩子本人的同意。更可怕的是他们甚至还不知道该如何“养”。没有任何一个考试能去考核人有没有能力成为合格的父母,但传统的思想催促人们可以想不明白,但必须要去做。所以繁衍后代的意义是什么?又该承担怎样的责任?
最起码是否应该有一个稳定的家,而没有爱与责任何以为家。这个家可以不够富足,父母可以是不出色的普通人,而且并不需要为孩子铺设好一条人生捷径。但求孩子可以在爱与责任的陪护下,身心健康的成长,经受合适的教育,培养看见世界的能力。此时,见识让他知道这世间有多少道路,经受的教育和健康的身体让他有能力选择自己想走的路,而成熟的心让他勇于追求,遇难而不悔。即使人生依然要越过困难重重,也是因为自己决定追求更高的目标,而不是为了与自己残破的命运做抗争,这便足够了。
所以,请正视“家”必须的爱与责任,而没有做好觉悟的,引用Zain在法庭上的最后一句话:
“我希望大人听我说,我希望无力抚养孩子的人,别再生了!”
第二篇:大学何以为大学
大学何以为大学
大学之所以被称之为“大学”,原因是多方面的,大学之大以成千上万的学生谓大;大学之大以大师谓大;大学之大以图书馆之大谓大,图书馆之大不是仅仅指图书馆的体积之大,主要是指图书馆的藏书量和藏书种类之广大;大学之大以实验室之大谓大,当然,实验室之大,并非仅仅是指实验室的规模大,更为重要的是它的功能强大,所谓功能强大,是指实验室的设备先进、实验室设备的配置合理、和谐;大学之大以有灵性的校园文化氛围谓大。
大学之所以为大学不仅在于它是一种物质存在,更是一种精神存在。
大学大在它有包容天地万物的大胸襟,大学几乎研究一切可能成为问题的问题,大并不意味着要面面俱到、全面平庸,而是有所为,有所不为,追求卓越。大学总是以宽厚的气度包容不同的学派和思想,包容各路学者的小缺点、小性格和小主张。在我国,当年蔡元培主政下的北京大学在我国开了此风气之先河,蔡元培认为大学教师“苟其确有所见,而言之成理,则虽在一校中,两相反对之学说,不妨同时并行,而一任学生比较而选择,此大学之所以为大也。”不狭隘、能抛开世俗和偏见,做自己认为该做的事情、走自己的路,不随波逐流,冷静地思考什么该做、什么该舍,这让大学有资格称大。
大学大在它有胸怀人类幸福和社会进步的大理想,大学应该深切地关怀并爱着社会和人类,大学的所想和所为都是为实现人类幸福和促进社会的文明进步服务的,促进人类的文明、进步和幸福始终应该是大学的远大理想。正是抱着这一远大理想,大学自产生以来就在自己的征程上始终不断地开拓进取,勇往直前。为了为社会培养有教养的、有思想的、文明进步的子民,欧洲中世纪的大学作为一个教育机构开始了它不懈的传教布道,为人类的文明、进步和幸福而耕耘。随着社会的进步,大学再也不甘心仅仅传教布道了,它要为人类的幸福去创新,为人类的文明开化去点燃火种,为人类的自由和幸福去探索和呐喊。至此,大学除了是一个教育机构之外,还是一个研究机构。今天,大学还在不断地开拓自己的新职能,大学在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方面所起的作用正与日俱增,人们对大学引领社会和经济发展以及改良社会之作用的认识已经逐渐清晰了。大学在其职能扩张的过程中,始终是社会进步的有力助动器,是人类幸福的忠实守望者,所以大学大在它始终胸怀人类幸福和社会进步的大理想。
大学大在它有鸟瞰全球的大视野,从来都不狭隘,大学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思想和著述,各个国家之间的学术交流正在不断繁荣,这一切都造就了大学的大视野、大智慧。大学的大智慧体现在大学经常能以全面的、客观的、敏锐的、睿智的眼光鸟瞰世间万事万物,引领时代潮流。大学大的视野体现在它是开放的、具有国际眼光,总是能追逐最前沿的思想;大学能高瞻远瞩、高屋建瓴地洞悉社会前沿,经常能够在第一时间、以更准确的见地对世界变化做出反应,而且大学一般都能秉持公正、客观和正义的原则。
大学之大体现在它是自由、民主、平等和和平的最有力倡导者;大学之大体现在它更具有平等精神,是世界各族人民的精神家园,在大学内,学者们能彻底实现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大学之大体现在它是常新的,永远风劲帆直的,学者们总是在潮头和浪尖上创造世界,它具有怀疑一切的胆识和气魄,它从来就没有半点懈怠,总是以精神抖擞的智者的面目微笑着面对生活。
第三篇:高考作文经典素材:金兵未灭 何以为家
高考作文经典素材:金兵未灭 何以为家
北宋末年的民族英雄岳飞,在金人入侵的**年代里,立下了“还我河山”的壮志,他一生征战沙场,死而后已。当岳飞率领军队屡败金兵,建有大功的时候,有人赠送美女以示慰劳,岳飞说:“金兵未灭,难道是大将安乐的时候吗?”宋高宗要为他建宅第、立家室,以褒奖他的赫赫战功,他又辞谢道:“金兵未灭,何以为家?”岳飞一生矢志不渝,终于留下千古美名。
分析:人生短暂,什么最重要?有的人选择及时行乐,有的人选择舒适安逸,岳飞选择的却是为了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为了更多人的幸福而放弃小我。话题:“生命的价值”“享乐与追求”
第四篇:何以为廉?何以为贪?
何以为廉?何以为贪?
何以为廉?廉,清也。——《广雅》
何以为贪?贪,欲物也。——《说文》
徜徉亘古,卷卷浩史中,总有股股贪婪之浊流让我们历历在目;渺渺青史里,也总有阵阵廉洁之清风让我们刻骨铭心。
有这么一个故事:原云南红塔集团董事长、玉溪卷烟厂厂长褚时健,曾是一个被各种荣誉和光环所笼罩的人物,人称“中国烟草大王”。是他把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厂,发展成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五的现代化烟草企业,他为国家可谓是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然而,在他功成名就,即将退居二线之时,他却利令智昏,利用手中的权利之便,疯狂吞噬国家财产,最后从高高的“红塔山”上坠落万丈深渊。
还有这么一个故事:东汉时,南阳太守羊续,赴任後数年未回家乡探亲。一次,他的夫人领著儿子从老家千里迢迢到南阳郡看望丈夫,不料被羊续拒之门外。原来,羊续身边只有几件布衾和短衣以及数斛麦,根本无法招待妻儿,遂不得不劝说夫人和儿子返回故里,自食其力。
东汉时,府丞焦俭,听说南阳太守羊续喜欢吃鱼,就送来一条当地有名的特产--白河鲤鱼。羊续却之不恭,等焦俭走后,便把这条鱼,挂在室外,再也不去碰它。第二年三月焦俭又来送鱼来,羊续指著柱上悬挂的鱼干说:“你上次送的鱼还挂著,已成了鱼干,请你一起都拿回去吧。” 焦俭甚感羞愧,悄悄地把鱼取走了。羊续的妻子和儿子听说他做了大官,从乡下赶来要共享富贵,不料被羊续拒之门外。原来,羊续身边只有几件布衾和短衣以及数斛麦,根本无法招待妻儿,遂不得不劝说夫人和儿子返回故里,自食其力。
褚时健的“红塔山”和羊续的这条“鱼干”不就是一面活生生的镜子吗?
廉洁与贪腐的分界线就在于对财富和金钱的把握尺度上。历史上不乏有志之士视“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认为“钱财都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因而对钱看的很淡;也有的人认为“钱是万能的,有钱就有一切”、“有钱能使鬼推磨”,因而,视金钱为上帝,爱金钱如生命;而不少的人则表现出对金钱的憎恨和厌恶,认为“钱是肮脏的”、“钱是万恶之源”,世间的好多事,一旦掺进了钱的成分后,马上就会发生质变。社会上的一切腐败现象和罪恶,或多或少的都能找到金钱的痕迹。人们对钱的不同看法,说到底是由人们不同的人生观、价值观所决定的。有什么样的人生观、价值观就有什么样的金钱观。马克思主义者认为,金钱是物质财富的象征,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是重要和不可缺少的,但它不是人生追求的目的和意义。人赚钱是为了生活,而活着的目的和意义在于为社会为他人做出奉献。“个人名利淡如水,党的事业重如山”,这是共产党人价值观、金钱观的具体体现。赚辛苦钱与吃朴素饭,就揭示了我们党员干部应该如何看待金钱。廉洁不仅是一种高尚品德,而且是一种重要的能力,我非常赞成。它包括对廉洁的认识能力、实践能力和自律能力。对廉洁的认识能力,就是对个人欲望的把握能力,也就包括对金钱观的认识。“见欲而止为德”,廉洁与否是党员干部形象好坏的重要标尺。贪欲是一切祸患之源。
作为一名石油工人,我们要恪守中国石油“诚信守法,廉洁敬业”的企业廉洁文化理念,坚持干净做人,认真做事,不谋私利、恪尽职守、勤勉奉献。
何以为廉?何以为贪?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放于利而行怨。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怒;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论语》
第五篇:感动中国观后感(何家宇)
感动中国观后感
2013年2月19日晚上,2013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典礼,荧屏里绚烂的灯光和华丽的舞台在一幕幕的感人画面面前显得那么的苍白无力,现场每一个都沉默了,都不忍打破这感人的气氛。他那种爱心、责任心和奉献精神深深的打动了每一个观看者,是他点燃了爱的火把,给予心灵的慰藉。
感动中国里面使我感动的是张丽莉,她是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学任初三(3)班班主任。她的事迹是发生在2012年5月8日,放学时分,张丽莉在路旁疏导学生。一辆停在路旁的客车,因驾驶员误碰操纵杆失控,撞向学生,危急时刻,张丽莉向前一扑,将车前的学生用力推到一边,自己却被撞倒了。车轮从张丽莉的大腿辗压过去边,送医院的途中还说了先救学生。昏迷多天后,张丽莉醒来的第一句话是:“那几个孩子没事吧!”经过抢救,她被迫截肢。之后还反过来安慰父亲说:“当时车祸的场景我还记得,很幸运,如果车轮从我的头碾过去,你们就看不到我了,我救了学生,也保住了命,今后一定会幸福的。”
最后有人问张丽莉,“你后悔吗?”她回答:“不后悔。这样做是我的本能。我已经28岁了,我已和父母度过28年的快乐时光。那些孩子还小,他们的快乐人生刚刚开始。”
我想她今后一定会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