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做好“十三五”时期工作总结心得体会
做好“十三五”时期工作总结心得 体会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为认真做好“十三五”时期总结和“十四五”时期工作谋划,起草好 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各部门、各单位都在精心组织、周密实施、全面总结和谋篇布局这份“答卷”。在积累中推动、在分析中总结、在查漏中完善,力求系统全面、亮点突出,提炼出好经验、好做法,用以科学指导“十四五”规划,避免内容空洞、条理不清、篇幅冗余、大而化之。
当要串“点”成线,才能把握答卷的“主脉络”。各地区政府工作报告是本年度工作完成情况的主要依据和重要参考,但“十三五”总结决不是年度工作总结的简单“加法之和”或是材料的“堆砌”“填充”。一方面,要瞄准关键时间节点、任务衔接点,对照近4 年年初政府工作报告任务分解,在做好 2020 年工作总结的基础上,列明“时间表”、画好“路线图”,倒排工期、挂图作战,串联常态化工作优势、重要工作亮点、基础工作经验等“共性点”,分清主次、抓“大”放“小”,于推动同时连接起顶层设计和工作规律这根“线”。另一方面,要利用好“十三五”规划发展思路和发展目标,在明晰“主脉络”、工作重点和相关政策措施下,利用“思维导图”优化路径,去伪存真、删繁就简,在计划和总结、“上传”与“下达”、务虚和务实、认可与差距结合中合理安排材料,既能把文字、数据“支撑”起来,又能让总结更具指导性、主次性、归纳性。
当要抓“点”扩面,才有谋篇布局的“全视角”。合理布局才能面面俱到,纲举目张才能全局皆“活”。要从大局站位、宏观谋篇、整体布局出发,围绕主责主业深耕细耕,瞄准 5 年总结的“切入点”“着力点”,在规划立意中排兵布阵、归纳分析,抓住全局工作“关键点”,精心设计“梁”和“柱”,让整体架构、提纲安排既有逻辑又有重点、既能统筹内容又能兼顾细节,更加准确、鲜明、生动。要精准到“点”、谋划到“面”,以叙述为主、论述为辅,根据框架适当延伸、合力展开论述,主动融入顶层设计的“万亩方田”,既显“高大上”又能“接地气”,才能有多元视角下“文似看山不喜平”的多元效果。在任务分解后,将多个部门的总结“杂糅”起来,更需“肌理”清晰、“血肉”丰盈。要全方位、多角度深入交流各项工作进度,细心斟酌、安排确认总结的先后顺序、主次论点,在组织、整理中实现创新运用、融会贯通,在起承转合中实现“基础稳固、筋骨强壮、活力倍增”。
当要蹲“点 ”补漏,才能激活人才的“蓄水池”。任务“剩余量”,争取在最后 2 个月“冲刺期”内保持向好趋势、接续争先进位。“蹲点式”调研是为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蹲点式”总结是为了查找弱项、补齐缺口。要对照上年同期、对照考核指标、对照年初计划、对照同级部门,整合人力资源,抓紧抓实有关工作,特别是针对“漏点”“盲点”,要发挥先锋模范优势,主动作为、凝心聚力,及时补缺补差,避免“总体战”“资源战”中的“短板效应”。要自觉对标对表“十四五”规划编制内容,抢抓“十四
五”新动向、新要求、新表述,坚持严管与厚爱结合、激励与容错并行,以岗定责、以能定位,党建领航培育孵化,“传帮带”专班运作,一棒接着一棒跑、一任接着一任干,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实现共建共享共赢的最大跨越。要把群众声音纳入“打分项”,科学量化评价指标,把善于从日常积累中成长、敢于在前沿斗争中扎根的干部识别出来、任用起来,带领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蓄力精进、接续奋斗,激活干事创业“一池春水”。
作为“十三五”规划的答卷人,让这份答卷被人民认可、被实践验证,定要在“串点、抓点、蹲点”上下硬功夫,唯有以“凡事有交代、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为导向,奋力书写为民实绩,才能让组织肯定、群众满意,才会让答卷出新、出彩、出成效。
第二篇:“十三五”时期的国企改革 答案
判断题 共8题 答对8题
第1题 我们国有企业是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产生的和发展起来的,过去我们的国有企业不是真正的企业,它是政府部门的一个A
附属。
第2题 分类以后,企业的目标就会定位更清楚,目标更加明确,责任也就要定清楚。
A
第3题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十三五”规划必须紧紧围绕A 实现这个奋斗目标来制定。
第4题 市场对资源配置要起决定性的作用。A 第5题 国企改革就是要推动我们的国有企业与市场经济的深入融合,使国有企业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按照市场经济规律来A
运作,这就是改革的基本方向。
第6题 改革本质上来说就是权力的再分配。B 第7题 国有经济是我们社会主义制度的物质基础,也是我们党执政的物质基础,既是A 物质基础也是政治基础。
第8题 公益类要更多的投入,加大国有资本的投入,可以提供更多的功能服务,提高A 质量和效率。
单选题 共8题 答对8题
第1题(),是企业最宝贵的、最重要的资源。
A 第2题 改革是一个手段,目的是为了()。
D 第3题()是排在第一条,放在核心位置。
A 第4题()年的10月提出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方向。
D 第5题 市场主体的行为动机一定是()。
A 第6题 混改的一个最敏感的问题是()。
B 第7题()模式总体上是一个政企不分、政资不分的模式。
B 第8题 资本第一个考虑的是()。
C 多选题 共5题 答对4题
第1题 五大发展理念是指:()
A B 第2题 国有企业混改最根本的目的是()。
A C C D E
D 错
第3题 国企改革的标准:()。
B C D 第4题 《指导意见》的主要特点有:()。
A B C D 第5题 国企改革的原则是指()。
A B C
第三篇:十三五”时期脱贫攻坚的形势
总书记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是脱贫攻坚,最突出的短板在于农村还有7000多万贫困人口。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期作出《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召开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对“十三五”脱贫攻坚进行了部署。
一“十三五”时期脱贫攻坚的形势
(一)全球减贫进展及中国贡献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消除贫困始终是广大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重要任务。为引起国际社会对贫困问题的重视,动员各国采取具体行动,1992年12月22日,第47届联合国大会决定将每年的10月17日定为国际消除贫困日。2000年9月,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把到2015年将世界极端贫困人口和饥饿人口减半,作为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主要内容。2015年7月,联合国发布的《千年发展目标2015年报告》显示,全球总体上实现了千年发展目标的减贫目标。与世界各国相比,中国取得最为显著的减贫成就。中国成功减少贫困人口7.91亿人,占全球减少11亿贫困人口的72%。
世界银行认为,“中国在如此短的时间里使如此多的人摆脱了贫困,对于全人类来说这是史无前例的。如果没有中国的扶贫努力,在20世纪的最后20年,发展中国家贫困人口数量不会有所减少。” 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若泽·格拉齐亚诺·达席尔瓦2013年6月3日在新华网发表题为《中国成功减贫给世界的启示》的署名文章时说,中国的努力是使全球贫困和饥饿人口减少的最大因素。
但是,应该看到,我国仍然是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不平衡、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还没有根本性改变。总书记反复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关键看贫困老乡能不能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农村人口全部脱贫是一个标志性指标,脱贫攻坚是突出短板。尽管我国扶贫开发成就显著,脱贫攻坚仍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
集中体现在:
中西部一些省区贫困群体规模仍然较大,全国重点县和片区县的贫困发生率仍高达22.1%;
剩下的贫困人口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贫困程度更深,脱贫成本更高,减贫难度更大;
部分地方领导干部思想认识还不到位,还没有把扶贫开发真正作为地方党委政府的主要任务;
新的考核机制还没有真正运转起来,一些贫困县还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扶贫开发上。
一些地方和部门还习惯于传统的“大水漫灌”扶贫方式,扶贫的针对性、实效性都亟待提高;
贫困人口直接受益的资金投入不够,扶贫资金使用总体效率不高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等等,对此我们要有清醒认识。
(二)党的十八大以来扶贫开发新进展
改革开放开始至上个世纪末,我国以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为主要任务,先后组织实施了《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1994-2000年)》和《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2011年党中央国务院颁布实施《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扶贫开发转入以促进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发展、缩小差距为主要任务阶段。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精准扶贫方略,创新扶贫工作机制,强化脱贫攻坚措施,凝聚社会各方力量,扶贫开发工作取得新进展。
第一,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减少,收入持续较快增加。“十二五”期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从2010年的1.66亿人,减少到2015年底的6000万左右,减少了1亿人。贫困县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从3273元,2015年可增加到6600元以上,翻了一番,增长幅度连续5年高于全国农村平均水平。
第二,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2011-2014年,14个国家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新建农村公路124.12万公里,93.5%的乡镇和70.8%的建制村实现了交通通畅。贫困地区累计解决7852万农村居民、1244万学校师生的饮水安全和354万无电人口的用电问题,完成1565.4万农村贫困户的危房改造,所有建制村和90%以上的自然村都通了电话。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立,贫困地区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健全,贫困人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缓解。全面实施免费就业服务,贫困地区就业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农村低保和基本养老保险已覆盖全部贫困地区。
第三,扶贫开发机制创新取得突破,精准扶贫战略起步实施。一是摸清了贫困底数。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贫困村、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到2013年底,共识别确定贫困村12.8万个、贫困户2948万户、贫困人口8962万人,初步摸清了贫困人口结构、贫困程度、致贫原因等情况,并建立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网络系统,为动态监测、动态管理打下了基础。
二是提出了精准扶贫的工作思路和相应的机制。中办、国办制定《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部署的6项机制创新和10项重点工作正在加快落实,并取得初步成效。向贫困村派驻工作队基本实现了贫困村全覆盖,驻村干部达48万人。
三是探索建立了贫困县考核和约束机制。出台了改进贫困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考核工作意见,要求把扶贫开发作为考核主要指标。对贫困县“必须作为、提倡作为、禁止作为”作出明确规定。
四是进一步完善了社会扶贫组织动员机制。设立扶贫日,构建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的平台。全面部署社会扶贫工作,表彰全国社会扶贫先进集体和个人,努力营造社会扶贫人人皆愿为、人人皆可为、人人皆能为的浓厚氛围,民营企业、社会组织、公民个人参与扶贫济困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
(三)全国脱贫攻坚呈现良好态势
各地各部门积极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要求,你追我赶,争先恐后,亮点纷呈,扶贫开发呈现了前所未有的好形势好局面,主要体现在:
一是“一把手”抓扶贫。在党中央、国务院高位推动下,地方五级书记一起抓扶贫,党政一把手亲自听汇报、调研和部署,有扶贫任务的相关部门一把手把扶贫当作自己的重要责任。二是推出“1+N”政策举措。出台“1+N”系列文件,就是一个全面推进扶贫攻坚的文件加上若干个具体政策、项目和措施的配套文件。如贵州的“1+10”、甘肃的“1+17”、云南的“1+10”、重庆的“1+13”、湖北的“1+20”、广西的“1+20”、四川的“3+10”等等,推出的政策一个比一个有力,一个比一个过硬。各省区市在认真分析自身面临形势任务的基础上,纷纷明确贫困人口脱贫、重点县退出的工作要求和时间表。各省区市还在构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体系等方面做出安排。现在,“精准扶贫”已成为社会上使用频率很高的词语,已成为一种新的文化现象。
三是各方共下“一盘棋”。中央组织部、中央农办和扶贫办印发《关于做好选派机关优秀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工作的通知》,扶贫办会同中央组织部、中央统战部、中央直属机关工委、中央国家机关工委、总政治部、教育部、人民银行、国资委等部门研究深化细化实化定点扶贫,中央宣传部大力支持扶贫宣传,发展改革委提出多项促进扶贫开发的政策措施,研究出台《关于加大扶贫攻坚力度支持革命老区开发建设的指导意见》,将全国易地扶贫搬迁规划纳入“十三五”国家级专项规划编制预案,并与扶贫办、财政部、人民银行等部门编制专项工作方案。财政部积极研究增加扶贫投入,研究整合财政资金和开展资产收益性扶贫筹资渠道的举措。国土资源部出台片区县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结余指标在省域范围内使用的政策,交通运输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水利部出台措施改善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农业部、商务部支持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卫生计生委、总政治部研究开展健康扶贫行动。人民银行和有关金融机构研究金融扶贫新举措,各金融机构积极参与扶贫事业,实施金融扶贫行动。能源局积极开展光伏扶贫。国资委推进中央企业定点帮扶贫困革命老区县“百县万村”活动,工商联系统组织民营企业开展“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很多部门已经和即将出台面向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特惠政策和举措,推出有力的行动。
二深刻领会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精神实质
总书记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第二次国内考察就到河北阜平县看望慰问困难群众,考察扶贫工作。连续三年新年第一次国内考察都到贫困地区,2015年更是把扶贫攻坚作为重点,1月到云南,2月到陕西并在延安召开陕甘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座谈会,6月到贵州并在贵阳召开部分省区市扶贫座谈会,7月主持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10月在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上发表主旨演讲,11月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明确扶贫开发目标、对脱贫攻坚作出新要求新部署,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发表长篇讲话部署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阐述了扶贫开发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形成了扶贫开发战略思想,思想内涵丰富,内容博大精深,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基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学习贯彻习近平扶贫开发思想,需要从以下方面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
“扶贫开发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的思想,明确了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战略定位。总书记指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近年来,总书记不止一次深情地讲到,新中国成立前,我们党是靠领导农民“打土豪、分田地”夺取政权的,让人民翻身解放做了主人。今天,我们党就是要带领人民“脱贫困、奔小康”,让农民过上好日子。总书记这一思想表明,只有让贫困人口摆脱贫困,过上体面而有尊严的生活,才能焕发出蕴藏在他们身上的巨大活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注入进一步改革发展的动力;才能进一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增强和夯实党执政为民的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做好扶贫开发工作,支持困难群众脱贫致富,帮助他们排忧解难,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是体现着社会主义的根本价值追求和奋斗理想,是社会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这就要求我们要从思想认识上增强做好扶贫开发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树立坚决打赢扶贫攻坚战的决心和信心。
“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的思想,强调了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习总书记指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关键在贫困的老乡能不能脱贫”。“扶贫开发是我们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工作,是最艰巨的任务”。“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贫困问题较突出地区的各级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认真履行领导职责,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领导同志的工作要重点放在扶贫开发上。„三农‟工作是重中之重,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在„三农‟工作中要把扶贫开发作为重中之重,这样才有重点”。这些论述深刻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要从总体上、总量上实现小康,更重要的是让农村和贫困地区尽快赶上来,逐步缩小这些地区同发达地区的差距,让小康惠及全体人民。这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现实需要,更是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目标的基础和前提。这就要求贫困地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扶贫工作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把脱贫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目标,进一步增强做好扶贫开发工作的紧迫感,以更加明确的目标、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有效的行动打好脱贫攻坚战,确保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小康社会。
科学扶贫的思想,阐述了扶贫开发的总体思路和实现途径。习总书记指出,“推进扶贫开发、推动经济社会发展,首先要有一个好思路、好路子”。并做出了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找准突破口,加大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抓好贫困地区教育,大力发展贫困地区特色经济,做好移民搬迁扶贫工作,扶贫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编织好社会安全网等重要论断。发展是甩掉贫困帽子的总办法,科学扶贫是科学发展的一种具体体现。而科学扶贫就是要在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的方针指导下,遵循经济发展规律、社会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推进综合扶贫开发。一切从实际出发,真正使老百姓得到实惠。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思想,阐明了扶贫开发工作总的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和工作要求。总书记深刻指出:“扶贫开发推进到今天这样的程度,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要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基本方略,做到„六个精准‟,即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第一书记)精准、脱贫成效精准。”他强调,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必须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要重点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四个问题。精准扶贫方略是我国扶贫开发方式的重大转变,其根本目的就是确保党和政府的政策实惠落到贫困群众身上,确保贫困地区、贫困群众尽快实现稳定脱贫的目标。精准扶贫,对象精准是前提和基础,项目、资金、措施、派人精准是措施和手段,成效精准是目标和落脚点。只有每个环节、每个步骤都精准了,脱贫攻坚成效才有保障。
内源扶贫的思想,阐述了激发内生动力的工作方向和重点。总书记指出,“贫困地区发展要靠内生动力,如果凭空救济出一个新村,简单改变村容村貌,内在活力不行,劳动力不能回流,没有经济上的持续来源,这个地方下一步发展还是有问题”。“扶贫开发,要给钱给物,更要建个好支部”,“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这些重要论述深刻指出,由于自然、历史等原因,贫困地区发展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国家要继续加大支持、加大投入。同时,内因才是事物变化的依据。摆脱贫困首要意义并不仅仅是物质上的脱贫,还在于摆脱意识和思路的贫困。扶贫开发最为重要的是,要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群众战胜困难的信心,激发内生动力,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变“输血”为“造血”。贫困地区的发展、扶贫开发工作要特别尊重贫困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把激发扶贫对象的内生动力摆在突出位置。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处理好贫困地区发展既要靠外部支持更要靠内生动力的关系,重视并不断提高贫困地区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
社会扶贫的思想,阐述了广泛动员社会力量的重大意义和基本途径。习总书记多次强调,“扶贫开发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要动员和凝聚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要坚持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多方力量、多种举措有机结合和互为支撑的„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强化举措,扩大成果”。“要广泛调动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开发积极性,鼓励、支持、帮助各类非公有制企业、社会组织、个人自愿采取包干方式参与扶贫”。这些重要论述阐述了社会扶贫的重要作用及其不可替代性,对如何更加广泛地动员社会参与提出了新要求,为进一步做好社会扶贫工作指明了方向。这就要求各级政府在不断加大扶贫开发力度的同时,要更加广泛动员社会参与扶贫。进一步动员东部地区加大对西部地区的帮扶力度,进一步动员各部门各单位积极完成所承担的定点扶贫任务,进一步引导国有企业承担更多扶贫开发任务,进一步鼓励、支持、帮助各类非公有制企业、社会组织、个人自愿采取多种形式参与扶贫,凝聚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
三“十三五”脱贫攻坚的战略布局
“十三五”脱贫攻坚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基本方略,坚持扶贫开发和经济社会发展相互促进,坚持精准帮扶和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开发紧密结合,坚持扶贫开发和生态保护并重,坚持扶贫开发和社会保障有效衔接,咬定青山不放松,采取超常规举措,拿出过硬办法,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十三五”脱贫攻坚的总体要求是:切实落实领导责任,切实做到精准扶贫,切实强化社会合力,切实加强基层组织。不断完善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形成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工作格局,实现经济社会的包容性发展,提升市场机制的益贫性,让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穷人,走共同富裕之路。要采取超常举措,拿出过硬办法,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求,用一套政策组合拳,确保在既定时间节点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
“十三五”脱贫攻坚的总的目标任务是:到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实现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具体任务主要有五项:
一是制约贫困地区发展的基础设施瓶颈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具备条件的行政村基本实现通水泥公路,根据自然村的条件可分别通硬化路和沙石路,广播电视和宽带基本实现全覆盖,全面解决无电人口用电、困难家庭危房改造和农村安全饮水问题。
二是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义务教育水平进一步提高、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每个有劳动力的贫困家庭至少掌握一门劳动技能。医疗、养老、低保对贫困人口全覆盖。
三是贫困地区特色产业进一步发展,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得到遏制。
四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机制更加成熟定型,扶贫政策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衔接更加顺畅,贫困地区农村基层组织更加健全,扶贫开发法治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城乡统筹的扶贫制度和政策体制基本建立。
五是贫困人口的收入显著提高,生活水平明显改善。
“十三五”脱贫攻坚的实现途径主要有四条:
一是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因人因地施策,提高扶贫实效。分类扶持贫困家庭,对有劳动能力的支持发展特色产业和转移就业,对“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实施扶贫搬迁,对生态特别重要和脆弱的实行生态保护扶贫,对丧失劳动能力的实施兜底性保障政策,对因病致贫的提供医疗救助保障。实行低保政策和扶贫政策衔接,对贫困人口应保尽保。
二是扩大贫困地区基础设施覆盖面,因地制宜解决通路、通水、通电、通网络等问题。对在贫困地区开发水电、矿产资源占用集体土地的,试行给原住居民集体股权方式进行补偿,探索对贫困人口实行资产收益扶持制度。
三是提高贫困地区基础教育质量和医疗服务水平,推进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人关爱服务体系。
四是实行脱贫工作责任制。进一步完善中央统筹、省(自治区、直辖市)负总责、市(地)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强化脱贫工作责任考核,对贫困县重点考核脱贫成效。加大中央和省级财政扶贫投入,发挥政策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的互补作用,整合各类扶贫资源,开辟扶贫开发新的资金渠道。健全东西部协作和党政机关、部队、人民团体、国有企业定点扶贫机制,激励各类企业、社会组织、个人自愿采取包干方式参与扶贫。把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作为脱贫攻坚重点。
主要政策措施:
1.完善扶贫开发大数据。对建档立卡贫困县、贫困村、贫困户、贫困人口,进一步分析基本特征、致贫原因、脱贫需求,制定脱贫规划,确定帮扶措施,监测帮扶成效,出台贫困退出办法,做到扶持对象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
2.建立分类施策政策体系。根据致贫原因,确定有针对性的措施办法,坚持分类施策,让扶贫资源和政策措施落实到村到户到人。坚持开发式扶贫,把扶贫政策与最低生活保障、教育、医疗卫生等社会政策相衔接,扶贫开发与产业发展、生态建设相结合。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移民搬迁安置一批、教育培训脱贫一批、生态保护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做到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
3.发挥贫困群众的主体作用。坚持尊重贫困地区贫困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加强对贫困地区贫困群众的思想发动,加强贫困地区基层组织建设,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充分调动贫困群众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知情权、参与度、获得感,激励自力更生精神,激发脱贫的内生动力与活力。
4.增加扶贫投入。加大中央和省级财政扶贫投入。发挥政策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的互补作用。大力推广免抵押免担保扶贫小额信贷,发行金融债券,建设省级扶贫投融主体,首先支持易地扶贫搬迁;设立扶贫再贷款,支持扶贫龙头企业。下放资金项目审批权,建设县级扶贫资金项目整合平台,整合各类扶贫资源。开辟扶贫开发新的资金渠道。
5.实施更广泛的社会动员。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扶贫体系,深化、细化、实化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定点帮扶、东西部扶贫协作、军队武警参与扶贫,提高针对性、有效性,加强帮扶成效考核。进一步动员民营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广泛参与。建设社会扶贫信息平台,营造人人皆愿为、人人皆能为、人人皆可为的社会氛围,凝聚扶贫攻坚强大合力。
6.增强扶贫开发能力。着力提高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决策能力和监督管理能力,提高各级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成员部门的扶贫项目管理监测评估能力,建设基层扶贫部门和相关业务部门、乡镇政府的执行能力,发展村两委、驻村工作队、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参与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增强私营企业、社会组织、公民个人参与扶贫的专业能力。
7.加强国际减贫领域交流合作。通过对外援助、项目合作、技术扩散、智库交流等多种形式,加强与发展中国家和国际机构在减贫领域的交流合作。积极借鉴国际先进减贫理念与经验。履行减贫国际责任,积极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对全球减贫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落实责任:
一是强化脱贫攻坚领导责任制。实行中央统筹、省(自治区、直辖市)负总责、市(地)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坚持片区为重点、精准到村到户。逐级签订脱贫攻坚责任书,五级书记一起抓。
二是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选派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熟悉“三农”工作的干部担任领导。配强村级领导班子,突出抓好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注重选派思想好、作风正、能力强的优秀年轻干部到贫困地区驻村,根据贫困村的实际需求,精准选配第一书记,精准选派驻村工作队。
三是严格扶贫考核督查问责。中央出台对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和政府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进行考核的办法。建立扶贫开发工作逐级督查制度,对落实不力的部门和地区,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要向党中央、国务院报告并提出责任追究建议。落实贫困县约束机制,杜绝不切实际的形象工程。
四是加强扶贫开发队伍建设。加强与精准扶贫工作要求相适应的扶贫开发队伍和机构建设,完善各级扶贫开发机构的设置和职能,充实配强各级扶贫开发工作力量。扶贫任务重的乡镇要有专门干部负责扶贫开发工作。加大贫困地区县级领导干部和扶贫干部培训力度。加强思想、作风、廉政和业务能力建设,全面提升扶贫干部队伍能力水平。
五是扎实做好脱贫攻坚宣传工作。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全面宣传我国扶贫事业取得的重大成就,准确解读党和政府扶贫开发的决策部署、政策举措,生动报道各地各部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丰富实践和先进典型。建立国家扶贫荣誉制度,表彰对扶贫开发作出杰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加强对外宣传,讲好减贫的中国故事,传播好减贫的中国声音,阐述好减贫的中国理念。
四当前推进脱贫攻坚的重要举措
(一)深入学习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思想认识跟上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的要求。
一是深刻认识扶贫开发的重要性。从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高度、“四个全面”战略部署和两个百年目标的全局进一步明确扶贫开发的战略定位,切实增强做好扶贫开发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树立坚决打赢扶贫攻坚战的决心和信心。二是深刻认识扶贫开发的艰巨性。脱贫攻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突出的短板。扶贫开发工作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时间很紧,任务极重。三是深刻认识扶贫开发的紧迫性。打赢扶贫攻坚战,不仅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现实需要,更是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目标的基础和前提。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工作主动性。
(二)建设五个平台,不断完善脱贫攻坚工作体系。
脱贫攻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不断完善工作体系。一是建设国家扶贫开发大数据平台,解决好扶持谁的问题。二是建设省级扶贫开发融资平台,解决好投入问题。三是建设县级扶贫开发资金项目整合管理平台,切实提高脱贫成效。四是建设贫困村扶贫脱贫落实平台,把脱贫攻坚政策措施落实到建档立卡贫困村、贫困户。五是建设社会扶贫信息平台,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村贫困户脱贫需求和社会各界帮扶意愿、资源有效衔接。
(三)建立完善三个机制,确保脱贫质量。
首先完善考核机制。出台中央对省区市党委和政府,指导地方完善对贫困县的考核办法,建立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定点扶贫工作考核评价机制。建立贫困退出机制。对贫困人口、贫困县和贫困村的退出,国家将制定指导意见,具体由省里组织实施。建立第三方评估制度。发挥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的作用。
(四)大力实施七项专项行动,把行业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落到实处。
实施教育扶贫行动,确保教育脱贫一批,阻断贫困代际转移。实施健康扶贫行动,确保医疗救助缓解一批,提高贫困人口身体素质。实施产业扶贫行动,增加扶贫投入,为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实现自我发展注入动力。实施劳务协作对接行动,推动转移就业脱贫一批,探索城乡统筹扶贫脱贫的新模式。实施中央企业与革命老区百县万村帮扶行动,精准扶贫到村到户,助推革命老区加快发展。实施民营企业万企帮万村行动,营造社会参与扶贫氛围,帮助贫困村贫困户建立内生动力。实施交通扶贫行动,改善建档立卡贫困村贫困户交通条件,为贫困村发展贫困户脱贫致富奠定基础。
(五)各地因地制宜实施精准扶贫十项工程,把专项扶贫政策措施落实到村到户。
实施整村推进工程,改变贫困地区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发展致富产业。实施职业教育培训工程,对参加中高等职业教育的贫困家庭子女加大扶持力度,提高转移就业成效。实施扶贫小额信贷工程,帮助贫困家庭发展生产。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解决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问题。实施电商扶贫工程,打开贫困地区产品销路。实施旅游扶贫工程,将贫困地区的绿水青山变成群众增收的金山银山。实施光伏扶贫工程,增加贫困农户资产性收入,改善能源结构。实施构树扶贫工程,大力发展草食畜牧业。实施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工程,建设贫困村致富带头人队伍。实施龙头企业带动工程,建立企业与贫困户利益有效连接机制,促进贫困人口稳定增收。
第四篇:全民阅读十三五时期发展规划(范文)
全民阅读“十三五”时期发展规划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开展全民阅读的重要部署,提升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共同建设书香社会,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编制本规划。
序言
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增长智慧的重要方式,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精神发育、文明传承的重要途径。中华民族有着优良的读书传统,崇尚读书、诗书继世之风绵延数千年。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全民阅读。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开展全民阅读活动”。2014年以来,“倡导全民阅读”连续3年写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要求“推动全民阅读”,并将全民阅读工程列为“十三五”时期文化重大工程之一,将全民阅读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宏伟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时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入开展全民阅读对于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牢把握“两个巩固”根本任务,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完善体制机制,创新方式方法,将丰富阅读活动内容与提升思想文化内涵相结合,将出版精品与推荐精品相结合,将公益活动和市场推广相结合,将传统阅读与数字阅读相结合,将服务与管理相结合,全面提升全民阅读质量和水平,推动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二)基本原则
——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阅读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必须强化政府责任,完善机制,健全制度,加强宏观指导和政策推动。开展全民阅读,每个人既是参与者,也是推动者。必须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动员和引导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加强理念创新、制度创新、方式创新,推动全民阅读长期深入开展。
——坚持重在内容,提升质量。全民阅读的核心是阅读内容。必须加强优秀作品的创作生产,进一步完善创作出版扶持和激励机制,加强对精品力作的宣传推广,拓宽传播渠道,为全民阅读提供更多优质阅读内容,充分发挥引领示范作用,不断提升全民阅读的质量和水平。加强对数字化阅读的规范和引导,推动传统阅读和数字阅读相融合。
——坚持少儿优先,保障重点。少儿阅读是全民阅读的基础。必须将保障和促进少年儿童阅读作为全民阅读工作的重点,从小培育阅读兴趣、阅读习惯、阅读能力。要着力保障农村留守儿童、城市流动儿童和贫困家庭儿童的基本阅读需求。要着力保障残疾人、进城务工人员等困难群体、特殊群体的基本阅读需求。
——坚持公益普惠,深入基层。全民阅读具有典型的公益性。必须加快推进全民阅读推广服务体系城乡一体化建设,坚持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和便利性相统一,面向基层、面向群众,保障全民平等享有基本阅读权益。
(三)主要目标
本规划期限为2016年到2020年。主要目标是:各类全民阅读活动蓬勃开展,全民阅读氛围更加浓厚,全民阅读理念更加深入人心,优质阅读内容供给能力显著提升,全民阅读基础设施建设更加完善,阅读推广人队伍更加壮大,各类阅读推广机构不断涌现,全民阅读法制化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全民阅读工作体制机制更加健全,基本形成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以人为本、面向基层、惠及群众、兼顾重点的全民阅读推广服务体系,推动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
二、重点任务
(一)举办重大全民阅读活动
开展全国范围的“书香中国”系列活动,动员各方力量,加强品牌建设,办好各类读书节、读书周、读书月、读书季等全民阅读活动,提升群众参与度、平台辐射面和品牌号召力。
在世界读书日、“六一”儿童节及其他重要节庆期间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全民阅读活动,各级领导干部带头参加,引领示范,不断扩大全民阅读的社会影响力。
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和重大节庆活动,组织开展主题演讲、经典诵读、读书征文、知识竞赛等丰富多彩的主题阅读活动,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办好全国书博会、书展、书市等各种行业展会,通过论坛讲座、评书荐书、名家签售等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将之打造成为连接作者、读者、出版者和书店、媒体的阅读桥梁,充分发挥其推动全民阅读的功能和作用。
专栏1 全民阅读品牌活动
(一)“书香中国”系列活动
打造“书香中国”系列活动品牌,培育和巩固“书香中国·北京阅读季”“书香江苏”“书香荆楚·文化湖北”“书香中国·上海周”“书香岭南”“书香湖南”“书香八闽”“书香辽宁”“书香龙江”“海南书香节”“书香八桂”“书香燕赵”“书香赣鄱”“三秦书月”“书香安徽阅读季”“书香天府”“书香齐鲁”“书香陇原”“书香天津”“书香天山”“书香宁夏”“书香青海”以及“深圳读书月”“苏州读书节”等全国各地书香活动品牌。到2020年,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地级市都有品牌活动,80%以上的县(区)有品牌活动。
(二)举办主题读书活动
结合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族团结进步、迎接党的十九大召开、庆祝建军90周年、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等重大主题,广泛开展各类主题读书活动。
(三)行业展会服务全民阅读
充分发挥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等行业展会推广全民阅读的重要功能,举办“读者大会”等全民阅读活动。
(二)加强优质阅读内容供给
完善创作出版扶持引导机制,引导广大作者和出版者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挥国家出版基金的积极作用,实施重大出版工程等,出版更多在文化传承上有新的突破、学术水平上有新的超越的精品力作。充分发挥“五个一工程”奖、中国出版政府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等奖项的导向作用。
进一步完善针对不同读者群体的优秀出版物推荐机制,提升推荐出版物的权威性和影响力。坚持价值导向、专家意见、市场表现、群众口碑、质量标准相统一的原则,向读者推荐更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优秀出版物。继续开展面向青少年、老年人、少数民族等不同群体的优秀出版物推荐活动,推动精品出版物宣传推介常态化、制度化。加强和改进书评机制,加强图书评论工作,加强对各类图书排行榜的引导和管理。专栏2 全民阅读优质内容建设工程
(一)重点出版物出版工程
“十三五”时期推出重点主题出版物、重大出版工程、文艺原创精品、未成年人出版物、少数民族文字出版物、古籍、辞书、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出版物、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出版物等3000种左右。
(二)优秀出版物推荐工程
进一步完善推荐机制,做好“中国好书”“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百种优秀出版物”“优秀老年人出版物”“大众喜爱的50种图书”“优秀民族图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图书”“优秀少儿报刊”“精品文学期刊”“优秀网络文学原创作品”等推荐工作。
(三)推动全民阅读深入基层、深入群众
大力推进全民阅读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业、进军营,使阅读活动真正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倡导党员干部带头读书,建立和完善党员干部读书学习制度,激发广大党员干部读书学习的热情,带领本单位、本系统、本地区大兴读书之风。倡导在高校大学生和中青年人群中建立读书会,开展读书活动。充分利用农家书屋、社区书屋、职工书屋等各类阅读设施,开展各种形式的基层读书活动。开展书香军营活动,服务强军建设。完善“书香之家”“书香之乡(镇、街道)”等的推荐机制,发挥典型榜样的引领示范作用,展现基层群众的读书传统和读书风采。
强化公益性文化单位在全民阅读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文化馆(站)、公共图书馆、科技馆、工人文化宫、青少年宫、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等各级公益性文化单位要常年开展主题读书活动、荐书送书活动、读书交流会等。鼓励政府机关、社会组织和企事业单位开展公益性阅读活动。实施市民阅读发放计划。完善全民阅读示范单位、先进个人和优秀项目推荐机制。
专栏3 全民阅读“七进”工程
(一)“书香之家”、“书香之村(社区)”、“书香之乡(镇、街道)”、书香企业、书香机关推荐活动
“十三五”期间推荐3000家“书香之家”、500个“书香之村(社区)”、200个“书香之乡(镇、街道)”、1000个“书香企业”、500个“书香机关”,向全社会展现基层群众读书风采,引领阅读风尚。
(二)开展“书香中国·全民阅读大讲堂”“强素质·作表率”读书讲坛
邀请文化名家、社会名人深入群众,引导党员干部和群众认真读书学习、开阔文化视野、全面增强素质,有效推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学习型社会建设。
(三)“书香军营”系列活动
组织一批文化界、艺术界的名家大家深入基层部队,举办“书香军营”讲坛,并广泛开展“主题读书日”“月读一书”“名家荐书”“军营读书节”等活动,营造浓厚的军营阅读氛围。
(四)大力促进少年儿童阅读
大力倡导家庭阅读、亲子阅读,发挥父母和未成年人监护人言传身教的重要作用,推动全社会共同创造、维护少年儿童良好阅读环境。鼓励幼儿园开展与学龄前儿童的年龄和心理状况相适应的阅读活动,着力培养阅读兴趣、阅读习惯。
加强中小学书香校园文化建设,完善中小学图书馆等校园阅读设施,开展多种形式的校园阅读活动。充分利用少年儿童图书馆、农家书屋、职工书屋、社区书屋、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以及青少年活动中心、少年宫等青少年活动场所,支持和帮助中小学生参加校外阅读活动,开展少儿阅读推广活动。
加强对少儿阅读规律的研究和运用,科学研究不同年龄、不同群体、不同性别少年儿童的智力、心理、认知能力和特点,借鉴国外阅读能力测试、分级阅读等科学方法,探索建立中国儿童阶梯阅读体系,加快提高我国少年儿童的整体阅读水平。
重点保障农村留守儿童、城市流动儿童、贫困家庭儿童等儿童群体的基本阅读需求。鼓励学校、全民阅读设施管理单位、阅读推广人及阅读推广机构等对其进行定期阅读指导和服务。将本行政区域内的外来务工人员随居子女纳入当地全民阅读服务保障范围。有条件的地方可以积极探索开展农村地区学龄前儿童基础阅读促进工作。
专栏4 少年儿童阅读工程
(一)家庭阅读·亲子阅读工程
开展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亲子阅读活动,通过推荐优秀读物、开展阅读指导、开展爱心捐赠、阅读推广展示等,传递家庭教育科学理念,引领亲子阅读风尚,营造书香氛围,培育良好家风,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二)少儿阶梯阅读推广
建立符合中国儿童特点的阶梯阅读体系,开展我国少儿阶梯阅读工程的研发及推广应用工作。开展我国少儿阅读能力测试项目的研发工作,建设少儿阅读能力监测体系,科学推动整体提高少儿阅读能力。
(三)“书香校园”建设
通过创造浓郁的阅读氛围,整合丰富的阅读资源,开展多彩的读书活动,让阅读成为师生最日常的生活方式,进而推动书香校园的形成。
(四)“少儿报刊阅读季”活动
广泛开展各种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少儿报刊阅读活动,充分利用“4·23世界读书日”“六一”儿童节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组织捐赠优秀少儿报刊、“好报刊伴我成长”等专题宣传推广活动。
(五)保障困难群体、特殊群体的基本阅读需求
切实加强针对残障人士、外来务工人员、贫困地区居民等困难群体、特殊群体的阅读服务,保障其基本阅读需求。加快将进城务工人员阅读服务纳入常住地全民阅读服务体系,鼓励以社会文化机构、用工企业等为主体,满足进城务工人员的基本阅读需求,继续扩大“书香中国e阅读”工程的覆盖范围。
鼓励全民阅读设施管理单位及阅读推广人等进行定期阅读指导和服务,有针对性地向残疾人提供盲文出版物、有声读物等阅读资源、设施与服务。各类全民阅读设施应加强无障碍设施建设。建立和完善社会各界为特殊群体、困难群体开展志愿者助读、发放购书券、组织出版物捐赠等捐助和服务的渠道。
专栏5 重点群体阅读促进工程
(一)盲文出版物出版与阅读推广工程
加强盲文出版基地建设,实施盲文出版工程,支持有声读物开发,扩大各类盲人读物有效供给,完善盲文出版物、有声出版物邮寄借阅平台,推动各级图书馆开设视障阅览室,面向视力障碍人群,提供阅读服务。
(二)“书香中国e阅读”推广工程
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定期向全国进城务工人员、边疆民族地区手机用户推送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组织推荐的各类优秀图书、报刊等。2016年覆盖人群1000万人,到2020年覆盖5000万人。
(六)完善全民阅读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
统筹规划,合理布局,进一步加大城乡基层全民阅读设施建设力度。制定和完善公共图书馆、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农家书屋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标准和资源配置标准,推进全民阅读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规范化、标准化。
加快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实现农村、城市社区公共文化服务资源整合和互联互通,以创新管理机制、提升服务效能为重点,探索长效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各级各类图书馆在阅读推广中的重要作用。加强出版物发行网点建设,特别是农村和社区网点建设,支持实体书店、书报亭、高校书店等各类阅读设施的发展,发挥其促进全民阅读的公益功能。在充分利用现有设施基础上,统筹建设社区阅读中心、数字农家书屋、公共数字阅读终端等设施。
专栏6 全民阅读设施建设重点工程
(一)农家书屋提升工程
建立健全农家书屋管理员队伍,完善出版物补充机制,加大少年儿童出版物配备比例,推动数字(卫星)农家书屋建设,推动农家书屋和基层图书馆、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资源整合,培育“我的书屋·我的梦”农村少年儿童阅读活动品牌,更好发挥农家书屋作为农村阅读活动和阅读服务主阵地的作用。
(二)支持实体书店发展
坚持改革创新,发挥市场作用,加强政府引导,注重统筹协调,推动实体书店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到2020年,基本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主业突出、多元经营的实体书店发展格局。
(三)城乡阅报栏(屏)建设工程
在车站、商场、广场、社区、学校、医院等人流密集地点新增建设一批阅报栏(屏)和全民阅读数字触摸屏,完善数字阅读屏维护更新机制。
(七)提高数字化阅读的质量和水平
适应数字化新趋势,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大力推进数字化阅读发展,建立全民阅读数字资源平台,推进数字化阅读服务。建立内容丰富的数字阅读资源库群,加强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和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网络建设,加强数字图书馆建设。形成覆盖全国的全民阅读数字服务网络。
加快推进传统出版单位数字化转型升级,通过制订配套政策、专项资金资助、推介示范单位等多种方式,推动出版与科技融合发展。实施网络文艺精品创作和传播计划,加强网络文学出版传播的管理和引导,推出更多网络原创精品力作。加强数字出版内容投送平台建设和管理,改善数字出版内容消费服务方式,提升公众数字阅读消费满意度。深入探索读者阅读行为和阅读习惯的数字化转型,提供更便捷、人性化的数字化阅读技术服务,全面推进全民阅读的多媒体、多平台融合。
专栏7 数字化阅读建设重点工程
(一)全民数字化阅读推广工程
组织开展系列专题数字化阅读活动,大力提升全民数字化阅读率;支持建设一批数字化阅读服务平台,助力全民阅读普及,提升数字出版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支撑能力。
(二)国家全民阅读数字化平台建设
建设3至4家国家级公益性数字化阅读推广、优质阅读内容数字化传播、移动阅读数字化传播平台,与各类图书馆、农家书屋等终端联网,向读者提供数字化阅读服务。
(三)网络文学精品出版工程
用3至5年时间,使创作导向更加健康,创作质量明显提升,推出一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深受群众喜爱的原创网络文学精品,在网络内容建设和文艺创新中的作用更加突出。
(八)组织引导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参与
鼓励和吸引社会力量建设全民阅读公共设施、提供全民阅读服务。充分发挥热心阅读推广的社会名人、文化名家的阅读引领作用。鼓励和支持公务员、教师、新闻出版工作者、大学生等加入阅读推广人队伍,定期培训,提升阅读推广人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服务能力。鼓励和支持文化团体、教育机构和其他社会组织开展阅读推广并提供公益阅读服务。成立各级全民阅读促进协会。鼓励和支持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进行阅读研究,鼓励从跨学科的角度研究阅读理论,创新研究方法,加强阅读学学科建设,促进全民阅读工作的开展。
专栏8 社会力量参与机制
(一)建立阅读推广人队伍
制定阅读推广人培养方案及管理办法,建立基层全民阅读工作者队伍培训机制,对全国各级全民阅读工作人员、图书馆馆员、农家书屋管理员、阅读推广人等进行系统培训,提高全民阅读推广能力,支持开展各类基层读书活动。
(二)培育阅读推广机构
充分发挥各类绘本馆、阅读空间、读书会等的重要作用,提升阅读推广专业性、阅读服务规范性,培育一批在社会上具有广泛影响力的阅读推广机构。
(三)成立全民阅读促进协会
汇聚相关部门、群团组织、阅读推广机构、出版发行单位、公共图书馆、基层阅读组织、知名作家学者以及其他热心全民阅读推广的社会人士,组建各级全民阅读促进协会,开展全民阅读推广工作。到2020年,全国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都应成立全民阅读促进协会,50%的地级市应成立全民阅读促进协会。
(九)加强全民阅读宣传推广
重视和发挥中央媒体和地方媒体、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主流媒体和各类媒体的重要作用,形成强大宣传合力,营造全民阅读的良好氛围。进一步做好理念创新、手段创新、载体创新,把创新的重心放在基层一线,从围绕相关节庆、重点事件报道向常态化、持续化发展,从书评、书摘、书讯等传统栏目向典型报道、深度报道、专题报道、系列报道扩展,从报刊读书栏目、广播电视读书节目向公益广告、户外传媒、新媒体等全媒介多元化发展。
鼓励和支持各类媒体、组织全民阅读媒体联盟和全民阅读百网联盟成员单位深入街道、社区和乡镇、农村等基层,抓取第一手新闻素材,把鲜活读书故事、先进读书人物传递给广大读者。要充分发挥正面宣传鼓舞人、激励人的作用,多宣传读书陶冶情操、读书改变命运、读书成就人生等感人故事,让全民阅读理念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专栏9 全民阅读宣传推广
(一)全民阅读媒体联盟和全民阅读百网联盟
充分发挥各类媒体的特点,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实现传统宣传推广形式与新媒体宣传推广形式深度融合,以全民阅读官方网站和全民阅读工作网站为平台和纽带,利用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和新闻客户端“两微一端”,资源共享、信息互通、资讯互联,形成合力,共同向广大读者宣传推广全民阅读。
(二)书香中国万里行
组织全民阅读媒体联盟、全民阅读百网联盟成员单位深入街道、社区和乡镇、农村等基层,宣传报道全民阅读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营造开展全民阅读的良好氛围。
三、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实施
加强全民阅读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建立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协商推进机制,形成合力,共同承担全民阅读工作的职责。加强全民阅读法制建设,制订发布《全民阅读促进条例》,鼓励和推动地方开展全民阅读立法工作。
建立书香社会指标体系,定期评估和发布。鼓励将全民阅读指数纳入社会发展指标体系,纳入创建文明城市指标体系,将工作情况纳入目标管理和考核体系。
专栏10 全民阅读长效机制建设工程
(一)制订《全民阅读促进条例》
将全民阅读纳入法制化轨道,规范政府责任,保障公民基本阅读权利,促进全民阅读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地方全民阅读立法工作。到2020年,推动全国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出台本地的全民阅读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规章及政策性文件等。
(二)建立全民阅读指导委员会
建立国家全民阅读指导委员会和地方各级全民阅读指导委员会,形成各部门综合协调机制,共同研究全民阅读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制订全民阅读公共服务基本标准,协调全民阅读基础设施建设与资源配置,促进阅读相关机构和组织合作。
(三)书香社会指标体系
定期开展全国国民阅读调查,建设全民阅读监测体系,监测全民阅读发展水平、阅读服务公众满意度、阅读服务标准实现程度;对全民阅读活动、工程效果进行第三方测评,收集群众反馈意见,对活动进行科学评估。
第五篇:全民阅读“十三五”时期发展规划详解
《全民阅读“十三五”时期发展规划》发布
2016-12-27新华网北京12月27日电(记者 王志艳)十八届五中全会把“倡导全民阅读”、“推动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列为“十三五”时期的重要工作。记者从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获悉,《全民阅读“十三五”时期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已于日前印发。这是我国制定的首个国家级“全民阅读”规划。
据悉,《规划》编制历时三年多时间,结合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等要求,明确了全民阅读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明确“十三五”时期的重点任务及时间表、路线图等,以进一步推动全民阅读工作常态化、规范化,共同建设书香社会。
以下为《规划》全文:
全民阅读“十三五”时期发展规划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开展全民阅读的重要部署,提升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共同建设书香社会,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编制本规划。
序言
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增长智慧的重要方式,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精神发育、文明传承的重要途径。中华民族有着优良的读书传统,崇尚读书、诗书继世之风绵延数千年。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全民阅读。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开展全民阅读活动”。2014年以来,“倡导全民阅读”连续3年写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要求“推动全民阅读”,并将全民阅读工程列为“十三五”时期文化重大工程之一,将全民阅读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宏伟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时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入开展全民阅读对于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牢把握“两个巩固”根本任务,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完善体制机制,创新方式方法,将丰富阅读活动内容与提升思想文化内涵相结合,将出版精品与推荐精品相结合,将公益活动和市场推广相结合,将传统阅读与数字阅读相结合,将服务与管理相结合,全面提升全民阅读质量和水平,推动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二)基本原则
——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阅读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必须强化政府责任,完善机制,健全制度,加强宏观指导和政策推动。开展全民阅读,每个人既是参与者,也是推动者。必须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动员和引导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加强理念创新、制度创新、方式创新,推动全民阅读长期深入开展。
——坚持重在内容,提升质量。全民阅读的核心是阅读内容。必须加强优秀作品的创作生产,进一步完善创作出版扶持和激励机制,加强对精品力作的宣传推广,拓宽传播渠道,为全民阅读提供更多优质阅读内容,充分发挥引领示范作用,不断提升全民阅读的质量和水平。加强对数字化阅读的规范和引导,推动传统阅读和数字阅读相融合。
——坚持少儿优先,保障重点。少儿阅读是全民阅读的基础。必须将保障和促进少年儿童阅读作为全民阅读工作的重点,从小培育阅读兴趣、阅读习惯、阅读能力。要着力保障农村留守儿童、城市流动儿童和贫困家庭儿童的基本阅读需求。要着力保障残疾人、进城务工人员等困难群体、特殊群体的基本阅读需求。
——坚持公益普惠,深入基层。全民阅读具有典型的公益性。必须加快推进全民阅读推广服务体系城乡一体化建设,坚持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和便利性相统一,面向基层、面向群众,保障全民平等享有基本阅读权益。
(三)主要目标
本规划期限为2016年到2020年。主要目标是:各类全民阅读活动蓬勃开展,全民阅读氛围更加浓厚,全民阅读理念更加深入人心,优质阅读内容供给能力显著提升,全民阅读基础设施建设更加完善,阅读推广人队伍更加壮大,各类阅读推广机构不断涌现,全民阅读法制化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全民阅读工作体制机制更加健全,基本形成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以人为本、面向基层、惠及群众、兼顾重点的全民阅读推广服务体系,推动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
二、重点任务
(一)举办重大全民阅读活动
开展全国范围的“书香中国”系列活动,动员各方力量,加强品牌建设,办好各类读书节、读书周、读书月、读书季等全民阅读活动,提升群众参与度、平台辐射面和品牌号召力。
在世界读书日、“六一”儿童节及其他重要节庆期间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全民阅读活动,各级领导干部带头参加,引领示范,不断扩大全民阅读的社会影响力。
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和重大节庆活动,组织开展主题演讲、经典诵读、读书征文、知识竞赛等丰富多彩的主题阅读活动,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办好全国书博会、书展、书市等各种行业展会,通过论坛讲座、评书荐书、名家签售等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将之打造成为连接作者、读者、出版者和书店、媒体的阅读桥梁,充分发挥其推动全民阅读的功能和作用。
专栏1 全民阅读品牌活动
(一)“书香中国”系列活动
打造“书香中国”系列活动品牌,培育和巩固“书香中国·北京阅读季”、“书香江苏”、“书香荆楚·文化湖北”、“书香中国·上海周”、“书香岭南”、“书香湖南”、“书香八闽”、“书香辽宁”、“书香龙江”、“海南书香节”、“书香八桂”、“书香燕赵”、“书香赣鄱”、“三秦书月”、“书香安徽阅读季”、“书香天府”、“书香齐鲁”、“书香陇原”、“书香天津”、“书香天山”、“书香宁夏”、“书香青海”以及“深圳读书月”、“苏州读书节”等全国各地书香活动品牌。到2020年,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地级市都有品牌活动,80%以上的县(区)有品牌活动。
(二)举办主题读书活动
结合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族团结进步、迎接党的十九大召开、庆祝建军90周年、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等重大主题,广泛开展各类主题读书活动。
(三)行业展会服务全民阅读
充分发挥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等行业展会推广全民阅读的重要功能,举办“读者大会”等全民阅读活动。
(二)加强优质阅读内容供给
完善创作出版扶持引导机制,引导广大作者和出版者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挥国家出版基金的积极作用,实施重大出版工程等,出版更多在文化传承上有新的突破、学术水平上有新的超越的精品力作。充分发挥“五个一工程”奖、中国出版政府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等奖项的导向作用。
进一步完善针对不同读者群体的优秀出版物推荐机制,提升推荐出版物的权威性和影响力。坚持价值导向、专家意见、市场表现、群众口碑、质量标准相统一的原则,向读者推荐更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优秀出版物。继续开展面向青少年、老年人、少数民族等不同群体的优秀出版物推荐活动,推动精品出版物宣传推介常态化、制度化。加强和改进书评机制,加强图书评论工作,加强对各类图书排行榜的引导和管理。
专栏2 全民阅读优质内容建设工程
(一)重点出版物出版工程 “十三五”时期推出重点主题出版物、重大出版工程、文艺原创精品、未成年人出版物、少数民族文字出版物、古籍、辞书、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出版物、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出版物等3000种左右。
(二)优秀出版物推荐工程
进一步完善推荐机制,做好“中国好书”、“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百种优秀出版物”、“优秀老年人出版物”、“大众喜爱的50种图书”、“优秀民族图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图书”、“优秀少儿报刊”、“精品文学期刊”、“优秀网络文学原创作品”等推荐工作。
(三)推动全民阅读深入基层、深入群众
大力推进全民阅读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业、进军营,使阅读活动真正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倡导党员干部带头读书,建立和完善党员干部读书学习制度,激发广大党员干部读书学习的热情,带领本单位、本系统、本地区大兴读书之风。倡导在高校大学生和中青年人群中建立读书会,开展读书活动。充分利用农家书屋、社区书屋、职工书屋等各类阅读设施,开展各种形式的基层读书活动。开展书香军营活动,服务强军建设。完善“书香之家”、“书香之乡(镇、街道)”等的推荐机制,发挥典型榜样的引领示范作用,展现基层群众的读书传统和读书风采。
强化公益性文化单位在全民阅读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文化馆(站)、公共图书馆、科技馆、工人文化宫、青少年宫、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等各级公益性文化单位要常年开展主题读书活动、荐书送书活动、读书交流会等。鼓励政府机关、社会组织和企事业单位开展公益性阅读活动。实施市民阅读发放计划。完善全民阅读示范单位、先进个人和优秀项目推荐机制。
专栏3 全民阅读“七进”工程
(一)“书香之家”、“书香之村(社区)”、“书香之乡(镇、街道)”、书香企业、书香机关推荐活动
“十三五”期间推荐3000家“书香之家”、500个“书香之村(社区)”、200个“书香之乡(镇、街道)”、1000个“书香企业”、500个“书香机关”,向全社会展现基层群众读书风采,引领阅读风尚。
(二)开展“书香中国·全民阅读大讲堂”、“强素质·作表率”读书讲坛 邀请文化名家、社会名人深入群众,引导党员干部和群众认真读书学习、开阔文化视野、全面增强素质,有效推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学习型社会建设。
(三)“书香军营”系列活动
组织一批文化界、艺术界的名家大家深入基层部队,举办“书香军营”讲坛,并广泛开展“主题读书日”、“月读一书”、“名家荐书”、“军营读书节”等活动,营造浓厚的军营阅读氛围。
(四)大力促进少年儿童阅读
大力倡导家庭阅读、亲子阅读,发挥父母和未成年人监护人言传身教的重要作用,推动全社会共同创造、维护少年儿童良好阅读环境。鼓励幼儿园开展与学龄前儿童的年龄和心理状况相适应的阅读活动,着力培养阅读兴趣、阅读习惯。
加强中小学书香校园文化建设,完善中小学图书馆等校园阅读设施,开展多种形式的校园阅读活动。充分利用少年儿童图书馆、农家书屋、职工书屋、社区书屋、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以及青少年活动中心、少年宫等青少年活动场所,支持和帮助中小学生参加校外阅读活动,开展少儿阅读推广活动。
加强对少儿阅读规律的研究和运用,科学研究不同年龄、不同群体、不同性别少年儿童的智力、心理、认知能力和特点,借鉴国外阅读能力测试、分级阅读等科学方法,探索建立中国儿童阶梯阅读体系,加快提高我国少年儿童的整体阅读水平。
重点保障农村留守儿童、城市流动儿童、贫困家庭儿童等儿童群体的基本阅读需求。鼓励学校、全民阅读设施管理单位、阅读推广人及阅读推广机构等对其进行定期阅读指导和服务。将本行政区域内的外来务工人员随居子女纳入当地全民阅读服务保障范围。有条件的地方可以积极探索开展农村地区学龄前儿童基础阅读促进工作。
专栏4 少年儿童阅读工程
(一)家庭阅读·亲子阅读工程
开展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亲子阅读活动,通过推荐优秀读物、开展阅读指导、开展爱心捐赠、阅读推广展示等,传递家庭教育科学理念,引领亲子阅读风尚,营造书香氛围,培育良好家风,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二)少儿阶梯阅读推广
建立符合中国儿童特点的阶梯阅读体系,开展我国少儿阶梯阅读工程的研发及推广应用工作。开展我国少儿阅读能力测试项目的研发工作,建设少儿阅读能力监测体系,科学推动整体提高少儿阅读能力。
(三)“书香校园”建设
通过创造浓郁的阅读氛围,整合丰富的阅读资源,开展多彩的读书活动,让阅读成为师生最日常的生活方式,进而推动书香校园的形成。
(四)“少儿报刊阅读季”活动
广泛开展各种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少儿报刊阅读活动,充分利用“4·23世界读书日”、“六一”国际儿童节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组织捐赠优秀少儿报刊、“好报刊伴我成长”等专题宣传推广活动。
(五)保障困难群体、特殊群体的基本阅读需求
切实加强针对残障人士、外来务工人员、贫困地区居民等困难群体、特殊群体的阅读服务,保障其基本阅读需求。加快将进城务工人员阅读服务纳入常住地全民阅读服务体系,鼓励以社会文化机构、用工企业等为主体,满足进城务工人员的基本阅读需求,继续扩大“书香中国e阅读”工程的覆盖范围。
鼓励全民阅读设施管理单位及阅读推广人等进行定期阅读指导和服务,有针对性地向残疾人提供盲文出版物、有声读物等阅读资源、设施与服务。各类全民阅读设施应加强无障碍设施建设。建立和完善社会各界为特殊群体、困难群体开展志愿者助读、发放购书券、组织出版物捐赠等捐助和服务的渠道。
专栏5 重点群体阅读促进工程
(一)盲文出版物出版与阅读推广工程
加强盲文出版基地建设,实施盲文出版工程,支持有声读物开发,扩大各类盲人读物有效供给,完善盲文出版物、有声出版物邮寄借阅平台,推动各级图书馆开设视障阅览室,面向视力障碍人群,提供阅读服务。
(二)“书香中国e阅读”推广工程 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定期向全国进城务工人员、边疆民族地区手机用户推送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组织推荐的各类优秀图书、报刊等。2016年覆盖人群1000万人,到2020年覆盖5000万人。
(六)完善全民阅读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
统筹规划,合理布局,进一步加大城乡基层全民阅读设施建设力度。制定和完善公共图书馆、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农家书屋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标准和资源配置标准,推进全民阅读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规范化、标准化。
加快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实现农村、城市社区公共文化服务资源整合和互联互通,以创新管理机制、提升服务效能为重点,探索长效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各级各类图书馆在阅读推广中的重要作用。加强出版物发行网点建设,特别是农村和社区网点建设,支持实体书店、书报亭、高校书店等各类阅读设施的发展,发挥其促进全民阅读的公益功能。在充分利用现有设施基础上,统筹建设社区阅读中心、数字农家书屋、公共数字阅读终端等设施。
专栏6 全民阅读设施建设重点工程
(一)农家书屋提升工程
建立健全农家书屋管理员队伍,完善出版物补充机制,加大少年儿童出版物配备比例,推动数字(卫星)农家书屋建设,推动农家书屋和基层图书馆、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资源整合,培育“我的书屋·我的梦”农村少年儿童阅读活动品牌,更好发挥农家书屋作为农村阅读活动和阅读服务主阵地的作用。
(二)支持实体书店发展
坚持改革创新,发挥市场作用,加强政府引导,注重统筹协调,推动实体书店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到2020年,基本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主业突出、多元经营的实体书店发展格局。
(三)城乡阅报栏(屏)建设工程
在车站、商场、广场、社区、学校、医院等人流密集地点新增建设一批阅报栏(屏)和全民阅读数字触摸屏,完善数字阅读屏维护更新机制。
(七)提高数字化阅读的质量和水平适应数字化新趋势,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大力推进数字化阅读发展,建立全民阅读数字资源平台,推进数字化阅读服务。建立内容丰富的数字阅读资源库群,加强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和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网络建设,加强数字图书馆建设。形成覆盖全国的全民阅读数字服务网络。
加快推进传统出版单位数字化转型升级,通过制订配套政策、专项资金资助、推介示范单位等多种方式,推动出版与科技融合发展。实施网络文艺精品创作和传播计划,加强网络文学出版传播的管理和引导,推出更多网络原创精品力作。加强数字出版内容投送平台建设和管理,改善数字出版内容消费服务方式,提升公众数字阅读消费满意度。深入探索读者阅读行为和阅读习惯的数字化转型,提供更便捷、人性化的数字化阅读技术服务,全面推进全民阅读的多媒体、多平台融合。
专栏7 数字化阅读建设重点工程
(一)全民数字化阅读推广工程
组织开展系列专题数字化阅读活动,大力提升全民数字化阅读率;支持建设一批数字化阅读服务平台,助力全民阅读普及,提升数字出版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支撑能力。
(二)国家全民阅读数字化平台建设
建设3至4家国家级公益性数字化阅读推广、优质阅读内容数字化传播、移动阅读数字化传播平台,与各类图书馆、农家书屋等终端联网,向读者提供数字化阅读服务。
(三)网络文学精品出版工程
用3至5年时间,使创作导向更加健康,创作质量明显提升,推出一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深受群众喜爱的原创网络文学精品,在网络内容建设和文艺创新中的作用更加突出。
(八)组织引导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参与
鼓励和吸引社会力量建设全民阅读公共设施、提供全民阅读服务。充分发挥热心阅读推广的社会名人、文化名家的阅读引领作用。鼓励和支持公务员、教师、新闻出版工作者、大学生等加入阅读推广人队伍,定期培训,提升阅读推广人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服务能力。鼓励和支持文化团体、教育机构和其他社会组织开展阅读推广并提供公益阅读服务。成立各级全民阅读促进协会。鼓励和支持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进行阅读研究,鼓励从跨学科的角度研究阅读理论,创新研究方法,加强阅读学学科建设,促进全民阅读工作的开展。
专栏8 社会力量参与机制
(一)建立阅读推广人队伍
制定阅读推广人培养方案及管理办法,建立基层全民阅读工作者队伍培训机制,对全国各级全民阅读工作人员、图书馆馆员、农家书屋管理员、阅读推广人等进行系统培训,提高全民阅读推广能力,支持开展各类基层读书活动。
(二)培育阅读推广机构
充分发挥各类绘本馆、阅读空间、读书会等的重要作用,提升阅读推广专业性、阅读服务规范性,培育一批在社会上具有广泛影响力的阅读推广机构。
(三)成立全民阅读促进协会
汇聚相关部门、群团组织、阅读推广机构、出版发行单位、公共图书馆、基层阅读组织、知名作家学者以及其他热心全民阅读推广的社会人士,组建各级全民阅读促进协会,开展全民阅读推广工作。到2020年,全国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都应成立全民阅读促进协会,50%的地级市应成立全民阅读促进协会。
(九)加强全民阅读宣传推广
重视和发挥中央媒体和地方媒体、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主流媒体和各类媒体的重要作用,形成强大宣传合力,营造全民阅读的良好氛围。进一步做好理念创新、手段创新、载体创新,把创新的重心放在基层一线,从围绕相关节庆、重点事件报道向常态化、持续化发展,从书评、书摘、书讯等传统栏目向典型报道、深度报道、专题报道、系列报道扩展,从报刊读书栏目、广播电视读书节目向公益广告、户外传媒、新媒体等全媒介多元化发展。
鼓励和支持各类媒体、组织全民阅读媒体联盟和全民阅读百网联盟成员单位深入街道、社区和乡镇、农村等基层,抓取第一手新闻素材,把鲜活读书故事、先进读书人物传递给广大读者。要充分发挥正面宣传鼓舞人、激励人的作用,多宣传读书陶冶情操、读书改变命运、读书成就人生等感人故事,让全民阅读理念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专栏9 全民阅读宣传推广
(一)全民阅读媒体联盟和全民阅读百网联盟
充分发挥各类媒体的特点,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实现传统宣传推广形式与新媒体宣传推广形式深度融合,以全民阅读官方网站和全民阅读工作网站为平台和纽带,利用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和新闻客户端“两微一端”,资源共享、信息互通、资讯互联,形成合力,共同向广大读者宣传推广全民阅读。
(二)书香中国万里行
组织全民阅读媒体联盟、全民阅读百网联盟成员单位深入街道、社区和乡镇、农村等基层,宣传报道全民阅读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营造开展全民阅读的良好氛围。
三、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实施
加强全民阅读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建立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协商推进机制,形成合力,共同承担全民阅读工作的职责。加强全民阅读法制建设,制订发布《全民阅读促进条例》,鼓励和推动地方开展全民阅读立法工作。
建立书香社会指标体系,定期评估和发布。鼓励将全民阅读指数纳入社会发展指标体系,纳入创建文明城市指标体系,将工作情况纳入目标管理和考核体系。
专栏10 全民阅读长效机制建设工程
(一)制订《全民阅读促进条例》
将全民阅读纳入法制化轨道,规范政府责任,保障公民基本阅读权利,促进全民阅读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地方全民阅读立法工作。到2020年,推动全国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出台本地的全民阅读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规章及政策性文件等。
(二)建立全民阅读指导委员会
建立国家全民阅读指导委员会和地方各级全民阅读指导委员会,形成各部门综合协调机制,共同研究全民阅读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制订全民阅读公共服务基本标准,协调全民阅读基础设施建设与资源配置,促进阅读相关机构和组织合作。
(三)书香社会指标体系
定期开展全国国民阅读调查,建设全民阅读监测体系,监测全民阅读发展水平、阅读服务公众满意度、阅读服务标准实现程度;对全民阅读活动、工程效果进行第三方测评,收集群众反馈意见,对活动进行科学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