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构建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心得体会
构建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心得 体会
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标志着千百年来困扰中华民族的绝对贫困问题将历史性地画上句号。当前,脱贫攻坚到了决战决胜的关键时期,我们在脱贫攻坚领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但也要看到,脱贫攻坚战不是轻轻松松一冲锋就能打赢的,从决定性成就到全面胜利,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依然艰巨,决不能松劲懈怠。特别是贫困具有多维性、动态性和成因复杂性等特征,一步脱贫易,稳定脱贫难。防止返贫是脱贫攻坚的重要内容。必须巩固已经摘帽的贫困县、贫困村、贫困户的脱贫成果,建立健全稳定脱贫长效机制。
今年是脱贫攻坚的决战决胜之年,脱贫攻坚面临着一些新情况,呈现出一些新特点。一是剩余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全国还有 52个贫困县未摘帽、2707 个贫困村未出列,剩余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老年人、患病者、残疾人的比例达到 45.7%,这些都是最难啃的硬骨头。二是巩固脱贫成果难度较大。“三保障”问题基本解决,但稳定住、巩固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已脱贫地区和人口中,有的产业基础比较薄弱,有的产业项目同质化严重,有的就业不够稳定,有的政策性收入占比高;已脱贫人口中有近200 万人存在返贫风险,边缘人口中还有近300 万人存在致贫风险。三是脱贫攻坚工作需要加强。当前,最大的问题是一些地方出现了工作重点转移、投入力度下降、干部精力分散的现象;部分贫困群众发展的内生动力不足。还要看到的是,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进一步加大了已脱贫群众返贫风险,给脱贫攻坚兜底保障带来新的挑战。
在这样的形势下,我们既要立足当前,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更要立足长远,针对主要矛盾的变化,理清工作思路,建立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实现脱贫效果的可持续性,接续推进稳定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第一,构建防止返贫的长效机制。脱贫是一个动态和持续的过程,对于劳动能力相对欠缺的扶贫对象,很可能因病因灾或产业发展出现问题而返贫。为此,要建立防止返贫的机制,确保可持续脱贫。一是筑牢医疗保障底线,提高扶贫对象重大疾病医疗补充保险筹资标准和保障水平,做好重大疾病筛查、预防和慢病签约服务管理工作,降低因病致贫返贫风险。二是加强贫困地区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针对扶贫对象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提高其抵御各类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三是建立健全扶贫产业项目实施监管机制,强化农业保险等产业风险防控机制。四是适时组织对脱贫人口开展“回头看”,对返贫人口和新发生贫困人口及时予以帮扶。
第二,构建产业扶贫的长效机制。产业发展是稳定脱贫的长远之计,其关键在于形成特色、着眼长远、坚持市场导向。形成特色是要立足当地自然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建设特色产业基地,培育农业特色小镇,延长特色产业链条,做强特色产业精深加工,创响特色产品品牌,提升特色产业附加值。着眼长远是要在完成近期脱贫
任务的同时,还要深入研究打赢脱贫攻坚战后的产业长期发展问题,把产业扶贫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起来,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以产业持续发展带动脱贫人口持续增收,实现稳定脱贫。坚持市场导向是在实施产业扶贫时要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对扶贫产业不能采取“保姆式”的大包大揽做法,而是要尊重市场规律,瞄准市场需求,注重发挥好龙头企业、合作社、产业大户的“头雁”效应,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提升产业的市场竞争力。
第三,构建内生脱贫的长效机制。贫困群众既是脱贫攻坚的对象,更是脱贫致富的主体。要加强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使脱贫具有可持续的内生动力。“扶志”是要做好对贫困群众的宣传、教育、培训、组织工作,让他们的心热起来、行动起来,引导他们树立“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观念,摆脱意识和思路的“贫困”,靠辛勤劳动改变贫困落后面貌。要改进帮扶方式,多采用生产奖补、劳务补助、以工代赈等政策和机制,引导贫困群众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实现脱贫致富。“扶智”是稳定脱贫的治本之策。要建立夯实根基、提升能力、拓宽通道、拓展空间、集聚力量的一体化教育扶贫机制体系,采取有力措施,全面提升扶贫对象的受教育水平和就业创业、脱贫致富能力,实现稳定脱贫。
同时,探索构建稳定脱贫长效机制,还要保持脱贫攻坚政策的稳定。对退出的贫困县、贫困村、贫困人口,要保持现有帮扶政策
总体稳定,扶上马送一程,在过渡期内严格落实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的要求,主要政策措施不急刹车,驻村工作队不撤,给贫困群众吃上稳定脱贫的“定心丸”。
总之,“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当前,脱贫攻坚已进入最后总攻阶段,新冠肺炎疫情增加了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的难度,我们要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工作,进一步完善政策,多策并举,优先支持贫困劳动力务工就业,加快扶贫项目开工复工,做好对因疫致贫返贫人口的帮扶,把各项工作做细做实做好,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确保不反弹、稳得住。
第二篇:信访稳定长效机制
关于建立健全信访稳定工作长效机制的
实 施 办 法
为了切实加强信访工作,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构建和谐枝柯,建立健全信访稳定工作长效机制,中共枝柯镇党委特制定如下实施办法:
一、建立健全信访稳定工作领导机制
第一条 信访工作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党委、政府统一领导,联席会议综合协调,相关包村领导、干部各负其责,齐抓共管、奖惩分明的信访工作领导机制。
第二条 定期召开信访例会。乡镇每月至少召开一次例会,各有关单位、相关人员要定时分析、及时解决信访稳定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各级领导要认真阅批群众来信,认真接待来访群众,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
二、建立健全信访问题调处机制
第三条 建立村级组织调处机制。要把以农村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基层组织建设好,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党员代表议事会、村民代表议事会和民事调解会的作用,全面落实村务公开、财务公开等民主管理制度,提高基层干部的素质和依法行政能力,从源头上减少信访问题的发生。对确需上级党委、政府协调解决的问题,必须及 时如实汇报,努力做好沟通协调工作,严防群体越级上访和突发性群体事件发生。
第四条 建立乡镇干部包村调处机制。包村干部对所包村群众合理诉求的反映和上访案件的调处负全责。
第五条、建立镇党委书记、镇长调处机制。镇党委书记、镇长对包村干部解决不了的信访问题,必须亲自深入实际调查了解,依法依规、实事求是及时作出处理意见,书面答复信访人。
三、建立健全信访工作保障机制
第六条 建立信访接待室。集中接待群众来访,集中处理信访问题,信访接待室实行统一领导,集中管理。
第七条 建立信访便民热线。要建立信访公开电话,设立民情信箱,切实畅通群众信访通道。
四、建立健全信访工作落实机制
第八条 建立经常性矛盾纠纷调处制度。乡、村两级要做到每旬排查一次,对排查出的问题要将调处责任落实到人,并要建立台帐,向上一级信访工作主管部门作出专题报告,切实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
第九条 建立信访情况通报制度。镇信访办对各村及站所单位去县、到市、赴省、进京集体访和个访每月一通报,两月一排名,半年一小结,全年奖惩兑现。
第十条 建立信访工作听证会议制度。对重大复杂疑难的信访案件,由包案领导或包案领导委托的责任单位领导主 持,召集信访人、与信访人有密切关系的人员代表、涉案单位领导、熟悉政策的工作人员及以具有一定社会公信力的各界知名人士参加的案件调处听证会,采取公开听证和咨询、辩论、评议、合议等形式,澄清事实、讲清政策、分清是非、落实责任、公正调处、达成共识。
第十一条 建立去县到市赴省进京接访制度。群众越级去县到市赴省进京集体访和非正常上访,涉案村委、乡镇有关单位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必须按通知精神,及时到达指定地点接访;如果发生围堵、冲击党政机关,或在党政机关门前及在其它公共场所成群结伙或发生穿戴异服、挂牌打幅、呼喊口号、跪卧不起、堵塞交通、拦截车辆等情况,涉案乡镇必须派党委、政府的领导带领有关人员及时赶赴现场妥善处置,并及时向事发地信访部门和事发地公安部门报案。一旦发生群体性的打、砸、抢、烧等违法行为,涉案主要领导必须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直接指挥现场处置工作。
五、建立健全信访工作奖惩机制
第十二条 奖励措施:一年内本村未发生一起去县、到市、赴省、进京集体访和到市、赴省、进京非正常个访的,当该村委在全县通报表扬。连续两年本村未发生一起去县、到市、赴省、进京集体访和到市、赴省、进京非正常个访的,该村委可评为信访工作先进单位。
第十三条 惩处措施:
1、对督查督办的信访案件,不按时限办理,借故不落 实,拖着不办,导致越级重复访的,对涉案单位主要领导由纪检监察部门牵头进行责任追究,酌情予以处理,以至报有关部门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或提出免职处理意见。
2、涉法涉诉信访人到市赴省进京上访的,如接访不及时,造成不良影响的,涉案单位主要负责人做出书面检查并在全镇通报批评。如经上级部门认定属冤假错案,需国家赔偿的要按有关规定赔偿,同时对失职渎职、办关系案和人情案,以及徇私枉法的违法违纪行为由纪检监察部门进行严肃查处,直至追究刑事责任。
3、乡镇、村委主要领导干部对该村发生的重要信访苗头隐瞒不报或对群众反映的问题不及时认真处理引发越级上访的,对镇、村领导干部组织、策划、参与上访的,视情节要给予党政纪律处分。第十四条 对于信访人不按程序逐级上访的;反映同一题,多人采用走访形式,拒不推选5人以下代表的;在信访事项受理、复查、复核的规定期限内越级上访滋事的;问题已解决,但要求过高,仍无理缠访、闹访的;不到指定接待场所,胡搅蛮缠的;在党政机关门前长时间缠访闹访、穿戴异服、挂牌打幅、呼喊口号、跪卧不起、堵塞交通、拦截车辆的;幕后策划、煽动、操纵、教唆、胁迫、指使越级上访的,或以信访为名借机敛财的;辱骂、推拉、殴打信访接待人员的;歪曲事实、诬告、陷害他人的;违反《信访条例》其它规定的行为,如果构成犯罪的,移送有关部门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移送公安机 关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情节轻微的,由有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进行劝阻、批评或教育。
第十四条 本实施意见从2006年9月起实行。
中共枝柯镇委员会 枝柯镇人民政府 二00六年八月十五日
第三篇:信访稳定工作长效机制
中共柴关乡党委
柴关乡人民政府
关于健全信访稳定工作长效机制的办法
各村党支部、村委会:
为全面提升全乡信访工作水平,增强乡村干部维护稳定大局、做好稳定工作的责任意识,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反映的问题能够得到及时、妥善地解决,有效控制到市级及以上个体访、集体访,结合本乡实际,特制定办法如下:
一、建立健全信访工作领导机制。
1、成立由乡党委书记任组长,乡长、主管副职任副组长,派出所长、国土所长、各包村干部、村支部书记、村主任为组员的信访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履行维护本地社会稳定的责任。
2、乡领导班子成员和村两委干部对信访工作负有“一岗双责”的责任,既做好分管工作,又要做好信访稳定工作,全员抓信访保稳定。对重点信访问题,实行“四个一”责任制,即一个信访问题、确定一名领导、制定一套方案、一抓到底包化解,真正在全乡形成齐抓共管、协同联动的信访稳定工作格局。
3、明确乡包村干部作为所包村的信访代理员,负责督促排查各类矛盾纠纷和信访隐患,依法代理群众的信访事-1-
项,协调解决问题。各村要积极配合信访代理员的工作。
二、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工作机制
1、明确排查工作重点。矛盾纠纷排查工作的范围是各种可能引发信访问题和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矛盾纠纷和苗头隐患,重点是宅基地发放、土地承包、党务村务公开等方面存在的容易引发信访的复杂矛盾纠纷,切实做到发现得早、化解得了、控制得住、处理得好。
2、定期分析研究。坚持信息汇集与分析判断相结合,及时分类梳理,增强工作的针对性、预见性和超前性。各村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做好信访稳定工作。及时排查、化解,把矛盾隐患消灭在萌芽,控制在基层,确保我乡良好的社会秩序。各村要坚持每周向乡信访服务中心上报各自排查出的信访隐患和问题解决情况,没有解决的报告下一步解决的时间、思路和措施,遇有重大情况要随时报告。
3、实行信访评估制度。对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决策事项要进行信访稳定评估,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进一步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信访矛盾的发生。信访稳定评估的重点是涉及“三农”、重点项目建设、社会保障和社会事业等方面的重大决策事项。按照“谁决策、谁评估、谁负责”的原则,对拟决策事项由决策单位牵头,开展民意调查,进行分析论证,把信访评估意见作为相关决策的重要参考。今后,凡实施涉及群众切身利
益的决策,事先都必须进行信访稳定评估。
三、建立健全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机制
推行“两级四层+司法”工作模式,对群众反映的问题首先由第一层次--村级民调员负责进行调解,如调解不成功或无法调解的,要查明原因、摸清情况、找准症结,并向第二层级--村支书、主任汇报,由村支书、主任负责调解,仍无法完成的,支书主任要及时把前两次调解情况写成书面材料,签字后报第三层次—乡包村干部进行调查调解,拿出调处意见。当事人如仍对处理意见不满意的,则由第四层次乡信访稳定工作领导小组或主要领导亲自协调有关人员、部门解决。
1、分类化解矛盾纠纷。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逐一明确双委干部分包。对法律法规和政策有明确规定且能够解决的,要及时解决到位;对群众诉求合理、但法律法规和政策没有明确规定或规定不够完善的,要做好解释说明工作,同时尽早想办法帮助群众解决问题。
2、对涉法涉诉类问题,村民调人员要主动介入,结合派出所、法庭等部门能调则调、应调尽调,避免矛盾扩大化复杂化。
3、着力解决突出矛盾。对有可能引发大规模集体上访和群体性事件的重大矛盾隐患,支部书记要亲自抓。一要深
入细致了解情况,做到信息畅通、反应敏感、判断准确、把握到位;二要心中有数,要公平、公正、讲究方法;三要做到早介入、早化解、早预防,确保问题不堆积、矛盾不激化。
四、建立健全信访工作责任奖惩机制。
1、要明确责任。村支书、主任是信访稳定第一责任人,分包人员为主要责任人。充分发挥信访第一道防线作用,切实把矛盾解决在基层,对因工作不负责、简单粗暴、决策失误等人为因素造成问题得不到解决引发信访的,将予以相应处分,造成恶劣影响的实行“一票否决”,予以组织处理。
2、实行信访奖惩制度。各村凡出现越级访、集体访的,除对主要责任人问责外,还要和工资挂钩。对于没有排查出信访隐患而发生的越级访、或能够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问题造成重复上访的,要加重处罚。出现到乡、市上访,村支书、主任要第一时间赶到上访点,进行劝返、稳访,并负责领回。对到市、赴省、进京越级访、集体访的,每发生一起,要视上访情节和干部工作情况对责任人进行500元至1000元处罚。
3、年底乡党委政府将结合各村控访工作情况,给予奖励。
五、建立依法训诫、惩处信访活动中违法犯罪人员的工作机制
1、对在信访活动中无理缠访、闹访、采取暴力威胁接
待工作人员、侮辱诽谤他人或者静坐、围堵、拦截车辆、堵塞交通、损坏公私财物等违法犯罪人员,要依法严厉打击;情节轻微、尚构不成治安处罚的,由公安派出所、乡纪检、信访等部门依法对其违法行为进行训诫谈话。
2、对在信访活动中违反规定参与、组织集体上访的党员、干部,要按照《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和《监察条例》,根据党员干部管理权限由相关纪检、组织部门对其进行责任追究。
2011年3月15日
第四篇:着力构建反腐倡廉长效机制
着力构建反腐倡廉长效机制
发布时间:2009年08月17日 20:44 作者:董金友
在党员干部中开展反腐倡廉教育,是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道德防线,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重要内容。平顶山市委把先进性教育活动作为对党员干部加强反腐倡廉教育的有利时机,认真总结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开门教育、党性分析、民主评议、整改提高、群众监督等有益经验,在摸清党员干部思想状况及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党风廉政建设措施,着力构建反腐倡廉工作长效机制。
一、完善思想教育机制,筑牢拒腐防变的第一道防线
加强思想教育是防止腐败的第一道防线。要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就必须坚持不懈地对党员干部进行思想教育,使他们筑牢廉洁自律的思想基础。
重点抓好权力观教育。开展以“牢记„两个务必‟,坚持执政为民”为主题的权力观教育,教育党员干部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决不能以权谋私、滥用权力;教育党员干部始终保持谦虚谨慎、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决不能好大喜功、奢侈浪费;要求党员干部紧密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检查自己执政为民的思想树得牢不牢,能不能正确认识和对待手中的权力。
突出抓好作风教育。教育党员干部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把反对和克服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作为端正党风政风的突破口来抓。采取干部说、党员提、群众议等方法,摆现象、谈危害、查根源、找对策,使广大党员干部受到深刻的思想触动。同时,组织党员干部到贫困山区,到特困户和困难职工中,访贫问苦,体察民情,帮助群众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解决上访信访中提出的问题,促进干部作风的转变。
认真抓好党纪政纪条规教育、正面典型教育和警示教育。我们把党员干部容易忽视或违反的党纪政纪条规摘录出来,作为党员干部必学和熟记的重要内容。教育党员干部增强政策观念,认真学习并带头执行政策。教育党员干部增强纪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严格依纪依法办事,改进工作方法,善于运用民主的方式和法律的手段解决纠纷、化解矛盾。树立和表彰一批勤政廉政的典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弘扬勤政为民、廉洁奉公的良好风尚,使广大党员干部看得见、学得来、赶得上。同时,认真抓好警示教育,运用以案说纪、以案说法等形式,促使党员干部自警自励、警钟长鸣。
二、完善监督检查机制,切实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的监督,是我们党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服好务,进而保持先进性的重要保证。
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保证权力依法正确行使。近年来,我们在全市普遍推行了领导干部专题民主生活会、廉政谈话、诫勉谈话、述职述廉、廉政公开承诺等制度,使党内监督工作逐步制度化。针对一些干部中存在的公款宴请、麻将赌博、贿选拉票等现象,我们根据《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和《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十不准”规定。为了加大预防和惩治腐败的力度,确保“十不准”规定付诸实施,我们制定了相应的措施,并组织力量到各单位进行检查,设立举报电话,接受群众的监督。
认真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确保监督工作落到实处。各级各部门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纳入整体工作之中,做到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同落实,切实保证领导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实行党政一把手负总责、亲自抓,管好班子、带好队伍,班子成员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既干事创业,又清正廉洁。抓好责任分工,把反腐倡廉的任务分解到相关职能部门,充分发挥各监督主体的作用,提高监督的整体效能。抓好责任考核,并把考核结果作为对干部业绩评定、奖励惩处、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抓好责任追究,对不认真履行职责的严肃批评,对造成恶劣影响和严重后果的,严格追究,决不姑息迁就。
实施综合治理,不断研究解决党风廉政建设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近年来,公款购买手机、报销话费、超标准配备小汽车,以及收受现金等贵重礼品的不廉洁行为又有新的表现。对此,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综合治理措施,如进行手机话费货币化改革,及时解决超标准配备小汽车、党政领导干部拖欠公款等问题。
三、建立维护群众利益机制,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各项权益
切实担负起维护群众利益的职责,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是纪检监察机关的一项重要职能,也是对全体党员干部的一项基本要求。我市各级党组织和纪检监察机关坚持把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作为反腐倡廉工作的重点来抓,从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不断深化纠风工作,在开展农民负担专项整治工作、查处侵害群众合法权益行为、纠正基层干部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实践使我们认识到,要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各项权益,仅仅依靠执纪执法部门的努力或单一的行政措施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进一步改革体制,完善机制,使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建立在法律保护、制度规范和机制约束的基础上。为此,我们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探索建立了如下机制:
一是建立联系群众的经常性工作机制。从市委、市政府领导做起,在全市党员领导干部中实行分片联系点制度,在机关干部中推行“联县驻村”制度,在基层党员中推行联系贫困户制度,年终把各级党员干部联系群众及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况,作为个人工作业绩的一项重要内容进行考核。我们还设立市委、市政府领导“热线电话”,直接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建立群众来信来访的受理、核查、督办、反馈一条龙服务体系,依纪依法及时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实现和维护群众的利益。
二是建立和完善群众监督评议机制。市委、市政府规定,每年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政风监督员、新闻媒体和其他群众,对一些热门行业、重点单位开展行风评议,并健全责令限期整改制和责任追究制。同时,开展“下级评议上级、基层评议机关、群众评议党员、党员相互评议”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设立“群众批评意见箱”,努力扩大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三是建立和完善办事公开制度。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厂务公开、村务公开,把干部行使的权力置于广大群众的监督之下。同时,注重健全党内情况通报制度、社情民意反映制度、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以及建立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和社会听证制度,努力做到凡涉及公众利益的举措,都向社会公开;凡涉及群众利益的事情,都让群众知晓;凡涉及行业领域的决策,都事先通知有关方面,确保群众的民主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权利得到实现。
四、进一步完善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着力提高组织协调能力和依法办案能力
反腐倡廉是一项系统工程,既涉及党的建设和政权建设的方方面面,又涉及社会经济管理和各单位的业务工作,必须在党的领导下动员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完成。
明确职责,齐抓共管。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我们进一步建立健全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支持和参与的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使反腐败的整体合力得到明显增强。党政齐抓共管反腐倡廉工作,就是管热点、难点和突出问题的解决,管重点任务的落实,管阶段性目标的实现。纪检监察机关承担着反腐倡廉的专门职能,要针对全局性、倾向性问题,及时向党委提出建议,发挥参谋、助手作用,协助党委政府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要讲究方法,注重实效,突出重点抓协调,整体推进反腐败工作。
各方参与,形成合力。纪检监察机关要立足本职,发挥优势,进一步加强与公、检、法、司及审计等职能部门之间的协作,形成查办大案要案的整体合力;要积极与组织部门加强联系,发挥好组织监督作用,改变以往那种“组织部门研究提拔,纪检部门正在审查”的被动局面;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作用,认真受理群众来信来访,鼓励群众揭发举报,依靠群众和新闻媒体揭露腐败。在这方面,我们建立健全了一系列具体制度,如信访举报制度、定期向社会通报反腐倡廉情况制度、社会评议党风廉政状况制度、反腐败民意测验评价体系、走访和听取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意见制度等。
严以律己,抓好队伍。按照“政治坚强、公正清廉、纪律严明、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的要求,进一步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努力提高纪检监察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依法办案能力,增强纪检监察干部的拒腐防变本领、抗诱惑和抗干扰本领。
(作者:中共平顶山市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第五篇:构建联系群众的长效机制
构建联系群众的长效机制2013年08月26日08:37来源:学习时报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作为一种“活动”可以有始有终,但坚持群众路线、密切党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则需要持之以恒,构建随着环境与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完善、逐步健全的长效机制。
真正的长效机制,就是把作风建设、群众路线蕴含在常态化的工作之中。这里首先强调的就是深化改革,真正转变政府职能,把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融入到政府各职能工作的各个环节之中。政府为社会服务、为人民服务是其天职。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了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社会管理体制和文化体制的改革,政府的职能也顺应市场经济需要已经进行了几轮改革,减少行政审批,适度放权,近几年又进行了大部制改革,各地方和基层在方便为民服务方面也采取了多样措施。但是,职能部门在主动为社会服务方面依然有差距,在某些地方,没有关系不办事、没有好处不办事现象依然存在;办事相互推诿、某些群众合理诉求久拖不决的现象依然不是少数;对上一套对下一套依然盛行,等等。因此,以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为切入点,真正实现政府职能转变,是最大的联系群众。一是权力运行过程公开。最近刚刚公布2015年前县级政府实现包括“三公经费”在内的多项信息公开,是改革的尝试。只有权力运行过程公开化规范化,某些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才能减少生存土壤。二是以服务对象的满意度为考核标准,迫使某些职能部门认认真真为群众办事。三是减少层级、减少闲职,淡化官本位色彩,为职能转变创造条件。
联系群众长效机制需蕴含在执政党的功能转变中。党是政治组织,但正如邓小平在1956年党的八大所说,党之所以能够领导人民,正因为、也仅仅因为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在市场经济、民主政治的背景下,执政党需要实现部分功能的转变,即强化党的社会服务功能,以服务为宗旨为途径来提升内在实力和外部形象,形成社会凝聚力、影响力。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服务是“三型”政党建设的中心。党的先进性,就体现在能否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中。
联系群众长效机制,体现在制度化的民主决策和领导方式之中。当年中国共产党提出群众路线,具体表现为“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通过调研、座谈等方式,把群众分散的个体的意见转化为集中统一的意志,再到群众中去贯彻执行。这里主要依赖领导者主动到群众中去。在社会转型时期,利益多元且利益博弈日渐突出,依据传统的调研座谈等方式固然可以听到群众意见,但任何座谈的参加人员都是有限的,都不可能囊括所有群众意见,因此,某些重大社会公共事务从议题提出就可以公示,社会参与讨论,听证咨询,会议决定,依法决策。群众路线蕴含在这样的过程中,就不仅仅是靠领导者自觉到群众中去,而是以制度化的方式把自上而下的调查研究与自下而上的社会参与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成为决策过程的常态化做法。
联系群众长效机制,还体现在多渠道社会协商对话机制和社会管理格局的创新之中。社会越是多元,越需要协商对话。各地一些因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等引发的事件中,可以看到利益各方沟通不足、手段单一等问题。社会协商对话的最大好处,就是利益相关方平等参与讨论,寻求共同利益,各方为达到共同目标而各自沟通、妥协。在执政党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大格局中,多元力量共同治理社会已经成为大趋势,因此,哪些事项、由哪一级组织与民众之间沟通,哪一部分组织和民众之间定期协商对话,都需要有制度化规定。
(责编:万鹏、秦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