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燕晓媛学习王丽丽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王丽丽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燕晓媛
学习了王丽丽的先进事迹,使我感受很深。作为一名教师,王丽丽真正的做到了脚踏实地工作、无无私奉献育人。
17年来,王丽丽老师对孩子们付出了全部的爱心,对工作献出了全部的热情,政治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她深深地热爱这平凡而光荣的职业,并为自己所做的事业感到骄傲和自豪
王丽丽老师能够做到 严谨治学,投身爱的事业、自从参加工作以来,王老师一直严格要求自己,做一名称职的幼儿教师。树立正确的思想观、价值观、人生观。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工作踏实认真,自觉遵守幼儿园的一切规章制度,和同事间和睦相处,人际关系融洽。多年来一直能够保持出满勤、精勤。从不迟到、早退、旷工。工作中任劳任怨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服从领导,听从分配。与幼儿园荣辱与共,服从集体利益,顾全大局。在工作中,王丽丽老师还做到了以爱传爱 热爱集体。教书者必先强己,育人者必先律己”,一个教师的师德品质和人格,对孩子、对教育具有重要的影响。所以,王老师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加强道德修养,率先垂范,依法执教,热爱孩子,脚踏实地,乐于奉献,在工作中起好模范带头作用。在教学活动中,重抓幼儿的行为习惯,培养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敢于展示自我的才能,以“爱”作为教育主题,以“心”作为教育手段,力争让每一个-
第二篇:王晓丽(调查报告)
白色污染调查报告 指导老师:张连喜
调查组成员:王晓丼、白清燕、潘鑫、郝多多、李睿琦、李晨皓。
一、分工
1.策划:王晓丼
2.调查:王晓丼、白清燕、郝多多、李晨皓。
3.统计分析:潘鑫、李睿琦
二、调查背景:
南秀林小学及南秀林村。
三、调查目的:
近代社会里,大多的地方都存在着污染的问题,对环境影响重大,污染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焦点。我们对此感到关心,为此,我们对此问题在我们的身边做了一次调查。并通过调查,加强我们的环保意识。
四、调查过程:
我们组员去了新华书店,图书馆,查找了关于白色污染这方面的资料,但非常的少,仅有的只是聚乙烯,聚甲烯,以及聚氟乙烯的成分,收获及少。
我们在学校,也问了老师,早交谈中,我们也认识到不少“白色污染”的真正成分,并初步了解了“白色污染”危害的概念。为了更多的了解到“白色污染”的有关知识,我们还在利用当今信息技术——上网。在网上我们寻找到了一片广阔的空间,使我们对“白色污染”有了更深的认识,也了解到现在治理“白色污染”的方案也有一些了解。
四、调查总结。
经过调查后发现,塑料袋不易回收,造成污染;不可降解,焚烧会产生大量有害气体,当温度达到65度以上,有害物质将深入食品
中会人的肝脏、肾脏生殖系统对中枢造成损害。
如果小孩子在玩时罩在头上,会因缺氧而死亡,死亡率达到
80%,如果这些袋子缠在轮船的螺旋桨上,将会导致船不能正常前迚,重大的安全隐患。
现在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达1.2万吨,一年产生的生活垃圾有500万吨,据统计:每天扔掉的废料1500~2000吨,快餐盒80万个……大家想一想,如果我们13亿人口一人一天用5个塑料袋,一月一年……那将是不可想象的数字。目前,我国每年只是扔弃在铁路沿线的塑料快餐盒就达8亿多只,加上城市快餐业的发展,每年废弃量达100亿只之多!其中80%以上未经回收,被大量散落在环境中,重量在8万吨以上。可见,白色污染带来的危害是多么的触目惊心啊!在我们每天的垃圾中,塑料垃圾占其中的四分之一,达到了1323吨,而十年前,每天只有38吨.在塑料垃圾中,一次性塑料制品占60%.而且,每天只有不到400吨的塑料垃圾流入回收再利用市场,而将近900吨的塑料垃圾都被填埋处理,这些垃圾大部分是很难被降解的,填埋不仅占用土地资源,而且100多年才能降解,有些超薄塑料袋是不可以降解的,埋在地里300年也不会分化.五、总结调查、提出意见。
1.我们希望政府部门能出台有关政策,限制或制止白色垃圾的产生和销售,并且在全社会发起号召,用手中的布袋子、菜篮子代替日用量很大的塑料袋,达到控制和减少白色污染的目的。
2.加强环保法的完善,尽量减少或控制生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杜绝使用一次性餐具,广泛应用我国新研制的纸制、淀粉、易降解塑料餐具,从源头上减少白色垃圾。
3.加大宣传力度,普遍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
4.我们小学生要从自身做起,保护环境,坚决抵制白色垃圾。同时主动加入到环保宣传队伍中,向市民和身边的人宣传环保知识。
第三篇:读后感王晓丽
读《鲁滨逊漂流记》有感
寒假中我和儿子到楼下邻居家去玩,邻居家的小朋友借给儿子一本书----《鲁滨逊漂流记》。说起来很惭愧,虽然自己是学中文的,但一直没读过这本书。读了《鲁滨逊漂流记》很有感触.它告诉人们在困难中不能丧失勇气.勇气和毅力是最可贵的,没有它,你就永远摆脱不了困境.这本书是笛福所写的,内容讲述了有个英国人名叫鲁滨逊,喜欢航海和冒险.他本可以按照父亲的安排,依靠殷实的家业过一种平静而优裕的生活.然而,一心想外出闯荡的鲁滨逊却当上了充满惊险和刺激的水手,由于难以想象的坚强,毅力和勇气,依靠自己的智慧和辛勤劳动,开荒种地,砍树建房,圈养山羊,修造船只,并搭救野人“星期五”.正当鲁滨逊准备救出一批沦为土人的西班牙船员时,被一群暴徒劫持,被人送上了荒岛.鲁滨逊又一次表现出超常的勇气,他单枪匹马地打败暴徒,救出船员,夺回大船,结束了自己的荒岛生活.一次,他乘船前往南美洲时,途中遇上大风,船翻了,同伴们都死了,只有鲁滨逊一个人幸运地生存下来.鲁滨逊被大浪冲到海岛边.这是一个荒芜人烟的海岛.面临着这恶劣的环境,又冷又饿的他不知怎样生活下去.终于,鲁滨逊凭着自己的毅力战胜了一切。
读了这本书让我懂得只有付出了,努力了,劳动了,才能取得优异的成绩.在这二十八年中,鲁滨逊做了许许多多的事.他先后把三个山洞建造成了自己的家.起先,他捕杀野兽来进食,用野兽皮制作衣服,而后他自己种植了谷物,并制作出了面包,等等.我简直难以想象鲁滨逊的生活有多么艰苦.我简直难以想象,如果我是鲁滨逊的话,我能忍受所有的困难吗?恐怕我不能,所以,我必须学习鲁滨逊的这种精神.鲁滨逊不只勤劳与英勇,而且有惊人的心理接受才能。他一个孤零零的大活人单独在荒岛上生活了二十几年,没有人陪伴他,以至于最根本的与一个人简简单单地说会儿话都做不到。不可思议,整个荒芜的岛上没有房屋,没有稻田,只能靠他本人辛辛劳苦地打造出一片天地。
当然书中所描述的景色也非常美,在这车水马龙的城市呆久了,如果能去这样一个安静、美丽的地方真是一种奢望。我问儿子想不想去,儿子很急切地说想去,的确太美了。我问儿子读了这本书后,应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儿子说做一个坚强、勇敢地人,我与儿子有同感。孩子的感受是细腻的,也是坚韧的。其实,我们不一定非得用华丽的语言来修饰自己的思想,因为思想本身就是华丽的。我读出了儿子的真实感受和真切情感,这一点已足矣。
第四篇:学习“走群众路线”心得体会 王晓丽
学习“走群众路线”心得体会
通过本次的学习作为一名农村党员。群众是党和政府的衣食父母,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党一贯倡导和坚持的群众路线、群众观点、群众观念。一切为了群众,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是我们做好党员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我们的执政理念和施政要领。也是我们党始终保持生机与活力的重要源泉。必须始终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
群众路线开创了全新的执政模式。“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这是任何政权绕不过去的基本的政治哲学命题。群众路线涉及世界观、认识论和工作方法论,在执政理念和方略上都有自己开创性的内容,体现了政治原则与领导方法,执政理念和执政方略的高度统一。这个回答为我们党确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执政定位,旗帜鲜明地表明了我党没有任何自身的特殊利益。毛泽东等中国革命的领导人对参与的理解截然不同,他们主张决策者必须走出户外,主动深入到民众中去,这就是著名的"群众路线”。大家比较关注的公众参与模式是要把民众请进来,强调参与是民众的权利。群众路线则是敦促决策者走出去,强调和要求决策者主动、持续地深入群众,与民众打成一片。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之说,讲的就是要重民爱民安民。只有坚定不移走好群众路线,才能始终保持党与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使党的事业不断焕发生机与活力,从而不断夯实党的长期执政基础。在实现“十二五”宏伟蓝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征程中,只要我们坚持“三个一切”,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更加奋发有为地为创造人民的幸福生活。我们必须从生命根基的高度,深刻理解“离开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地位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总人言之,作为一名农村党员,一切为了群众,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是我们做好党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要结合实际,认真审视、深刻反思在群众观念、群众立场、群众工作和群众作风上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坚持好的做法和好的传统,认真改进工作而不回避问题,真正把群众放在心坎上。
王晓丽 2014年3月20日
第五篇:王文丽先进事迹
用爱书写人生
——王文丽同志先进事迹 在永清县里澜城镇闸口村,一提起王文丽这个名字,没有一个人不挑起大拇指称赞——她可是我们村的好媳妇,中学的好老师。20多年的教学生涯,渗透了她人生的真谛。孝敬老人,助人为乐,敬业奉献更是在她身上得以彰显。
十五年前她嫁到了闸口村。她和丈夫都是教师,工资不高,公婆种着几亩地,生活并不富裕。看到公婆每天辛辛苦苦地在地里忙,她下班后便主动干些地里的农活,对于从未干过农活的她而言,身体有些吃不消,十分疲惫。尽管如此,她年事已高、头脑糊涂的婆奶还总是挑剔。对于老人的指责,她从未抱怨,而是将这些转化为她做好妻、做孝媳的最大动力。
1999年到2000年对于她来说如同噩梦一般。娘家父亲因病去世,侄子不幸溺死,公公身患脑中风,生活不能自理,婆婆患有高血压,经常晕倒,孩子刚刚一周半,还有年近八旬的婆奶要人照料。所有的一切压得她难以喘息,生活极度艰难。她便和丈夫决定承包几亩耕地,每天早出晚归地忙碌着,同时还要完成学校的教学工作。一年下来,她将辛勤劳动换来的钱,一部分还了债,一部分给老人治病,自己却舍不得添一件新衣服。
随着2003年教师工资问题得到解决,王文丽和丈夫省吃俭用,将破烂不堪的院子进行了简单的修整。生活条件得到一些改善。2004年3月,公公过逝了。临终前,老人不能和家人用言语表达,只是用两行泪水告别了家人。她再也控制不住自己,扑到老人身上痛哭了一场,以告老人在天之灵。
四年间她失去三位亲人,只剩下婆婆和婆奶两位老人了。为了让两位老人生活得更好一些,2007年的春天,她装修了房子,屋子里顿时宽敞明亮了许多。同时又购置了几件电器,安装了暖气,让她们舒舒服服的渡过每一天。
善待自己的老人,情理之中,但对待毫不相干的人亦是如此,令人感动至深。
王文丽家西邻,是一位年过七旬的老婆婆,无儿无女,老伴也过早去逝,孤苦伶仃。老人有什么为难事,她都义不容辞的主动去帮助,平时做了新鲜饭菜都要给老人端过去一些。闲暇之时,还不忘跟老人聊聊天,唠唠家常。
2003年正是“非典”盛行之时,每天在忙着给家里、学校进行消毒的同时,王文丽还忘不了去老人家帮忙消毒,直到“非典”结束。
有一天晚上,瓢泼大雨,突然有人敲门,出去一看正是这位邻居大娘。老人满身泥水,她忙把老人扶进屋里,问明情况。原来老人头痛难忍,她便冒雨找来医生,后来确诊为脑中风前兆,必须马上输液治疗。为了让老人安心养病,她将老人安排在自己家输液,以便可以随时照顾。老人感动地将她视为自己的亲人。如今老人住进了里澜城敬老院,王文丽仍不忘抽出时间去看望她。
生活的压力和无情的现实并没有将王文丽压倒,相反的,她变得更加坚强了。生活上是这样,工作中更是如此。
眨眼间,王文丽在这三尺讲台已经奋斗了20几个春夏秋冬。这期间她有过辛酸,也有过快乐。自1997年调到里澜城镇中学任教后,她一直负责数学教学工作并担任班主任。为了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她多次外出参加各种专家报告会,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及教育理念,武装了自己,也得到了领导的好评。有一年,由于老师紧缺,校领导决定安排她初
一、初三不同年级的教学任
务,在紧抓毕业班教学的同时还要稳抓初一教学。
她始终坚信“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初一班里有几名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学习态度很不端正。为了转化他们,她每天抽出一些时间,帮助他们解决思想及学习问题。久而久之,他们进步了,成绩逐渐跟了上来。
初三班里一个学生名叫邵继东,数学基础很差,他主动找到王老师让帮其补课,决心考上县一中。看到学生那种充满求知的眼神,她便抽出下班时间给他补课,还自己出钱为他买课外辅导资料,一直到中考。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王老师的精心教导下,他顺利地考上了县一中,中考成绩名列前茅。
近几年来,学生受社会影响,上网成风。有一次,她班上三个学生晚自习旷课偷偷去网吧上网,被值班老师发现告知了她。她并没有责怪他们,而是向学生非常深刻地检讨了自己。学生们用内疚而又诚挚的眼光看着她,流下了悔恨的眼泪:“老师,我们错了,以后再也不旷课去上网了。一定听您的话,好好学习。”
还有一次,一个十分调皮的学生为了逃课,竟然去卫生院买来红药水和绷带,将自己的脑袋包扎起来,假装受伤来逃避上课,由于“演技”不佳被她看穿了。王文丽没有在教室直接揭穿他,而是摸摸他的头,语重心长的说:“既然不愿意在教室上课,那老师就到宿舍里帮助你学习。”在宿舍里她给他讲了很多身残志坚的名人故事。学生被她的言行感动得无地自容,毅然立下誓言,好好学习,决不辜负老师的一番教诲。
“润物细无声”。王文丽在工作中对学生的潜移默化,使学生们毕业后对她依依不舍。很多学生毕业以后,都来找她谈心,凡事都愿意跟她说说,她仍然一如既往的鼓励学生要取得更新更大的突破。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多年来,她家连续被镇、村评为“十星级文明户”、“五好家庭”等光荣称号,她个人被评为“好媳妇标兵”,2002年2月,她被县委县政府评为“三育人”先进工作者;2004年9月,被市委市政府评为优秀教师;2005年5月,她被团市委授予新长征突击手荣誉称号;2008年9月,她被县委县政府评为模范教师,同年12月,被全县人民推选为“感动永清”道德模范;凭着自己的劳动与付出,她更是被推选为永清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就在刚刚过去的2月,她还荣获“明珠杯”廊坊市第四届十大孝星荣誉称号。
面对这些荣誉,她总说:“作为女人,为人妻、为人媳、为人母、为人师,我所做的都是份内的事,我要继续发扬孝老爱亲、为人师表的传统美德,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同时,我也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加入到孝敬老人的行列中,争做高尚公民。我想让人人都明白:孝敬今天的老人,就是孝敬明天的自己。关爱身边的老人要像关爱自己的孩子那样付出诚意,才能懂得人间的真爱”。
里澜城中学 王金越整理
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