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以大班《洗澡》为例浅谈幼儿园欣赏活动中的情景创设
以大班《洗澡》为例浅谈幼儿园欣赏活动中的情景创设
游戏是儿童的存在方式,是幼儿获得学习和生活经验的主要途径。游戏的核心要素有三:一是幼儿主动自愿进行的活动,二是幼儿在假想的情景中反映周围生活,三能给孩子带来愉悦与创造机会。音乐欣赏活动中的情景游戏是创设贴近于幼儿生活的情景,使幼儿能投入其中,身临其境地去感受理解和体验表达音乐的游戏方式。它的有效运用,能在省去很多无谓语言的基础上,帮助幼儿充分体验音乐本身赋予的情绪和音乐核心经验。
将情景游戏植入到幼儿音乐欣赏活动中,符合《指南》倡导的游戏精神,让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体验音乐,掌握核心经验,是一个值得探究的命题,它不仅需要“链接幼儿生活”,更需要将游戏植入到音乐元素中,帮助幼儿形成“好玩”“爱玩”“会玩”的艺术表现状态,实现艺术教育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可以分以下几步走:
一、教师要有音乐敏感性,养成积极联想的习惯
我们身边不乏优秀的音乐作品,国内的国外的,用心寻找,便能从中筛选出许多适合幼儿欣赏和表现的。基于幼儿年龄尚小,家长在幼儿音乐素养培养上也没有像欧洲国家那样重视,我们在组织幼儿园的音乐学习活动时,选择其中的片段更为适宜。
以《闲聊波尔卡》音乐作品为例,初次听到这个音乐,让人联想到热闹而充满情节性的画面,再听,又衍生了许多趣味盎然的想象,总思考着能带孩子们细细体味一番。于是查阅资料,了解作品的出处。它又译为《叽叽喳喳波尔卡》,是小约翰最有名的快速波尔卡舞曲之一,也是在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上演出次数较多的曲目。乐曲用倚音构成的主题旋律轻巧而略带诙谐,生动而逼真地刻画了一群叽叽喳喳、喋喋不休的快乐妇女形象。乐曲频繁地采用了 倚音、波音、颤音等 装饰音技巧,惟妙惟肖地描绘了妇女们快活的说笑声。
但如何让孩子喜欢上这音乐,并能用自己的方式主动来表现音乐,则需通过适宜幼儿的方式去突破。我们尝试将“洗澡”情景与欣赏音乐进行大胆链接,音乐的旋律变化巧妙地转化为可视化的洗澡操作步骤,孩子们忙着“洗澡”,一切都在愉悦的游戏氛围中悄然进行,孩子们的探究目标明确,用动作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既实现了游戏的可能,也完成了音乐欣赏目标,是一次游戏植入音乐欣赏活动的成功案例。而这次有趣的尝试,也使研究者找到了多角度思考幼儿欣赏活动的学习引导路径。即什么样的经验是贴近儿童生活的,它就有可能为我所用,成为我们教学的一个有效载体。
二、借助现代化音频处理技术,巧妙编辑音乐
1.剪辑分段,突破难点
《闲聊波尔卡》是舞曲类型,节奏活泼跳跃,乐曲有明朗欢快的乐段,也有乐句规整,重复出现的乐段。对于大班幼儿来说,要能在一个集体教学活动时间里清晰分辨出各乐段,是非常不容易的。因此笔者在活动设计时,就借助音频处理工具,对音乐进行了重新的编辑。选取了整个乐曲的开头、中间和结尾的部分乐段,整合在一起,既不改变乐曲园本的曲风,也让各乐段的变化直观明显,便于孩子听辨,以此突破难点,激发幼儿学习欲望,事半功倍,达到了很好的活动效果!
2.处理速度,循序渐进
原曲演奏速度相当快,设计活动前,笔者自己听了很多遍才能快速分辨各乐段,对孩子来说,显然是不可能短时就能突破的。我又借助强大的音频处理程序,将整首乐曲的速度,降低了20%,在不改变音色的前提下,帮助孩子们降低了学习难度,找到符合孩子年龄发展水平的播放速度,便于孩子去了解和感知音乐,这个大胆的处理,让我在两次不同的试教中,明显地感受到了改变速度后的优势:孩子们更喜欢,音乐更有把握拿捏住了。
当孩子们对音乐的熟悉程度游刃有余时,原速播放才更有价值,孩子也会在新的挑战中更加积极地听辨音乐,主动思考动作和音乐的快速匹配,因此对播放速度的处理也是本次活动的一个重点策略,从现场情况看,效果不错。
三、分段演绎音乐,实现“艺术表现”与“生活情景”链接
乐曲开始部分四个乐句的节奏比较快,要让孩子们能拿到拍点,只有降低难度,改为结合儿歌的两拍一个动作。同时“做洗澡准备工作”的情景创设,让活动自然而然地翻开篇章。
乐曲第二部分为三个长乐句,但是节奏拍点非常明确,借助形象的“试水温”能让孩子们的动作紧紧地跟着音乐的拍点走。并借助简短的儿歌,让音乐的节奏无形呈现,更有利于孩子拿捏:
试一试,太冷了!
再试试,太热了!
再试试,刚刚好,全身 冲一下 真舒 服!
乐曲第三部分,将上行的乐句表现出的明朗欢快,借助自下而上“抹肥皂”动作来表现,符合旋律走向在幼儿心中的联想,而“搓泡泡”乐句的节奏越来越快,游戏的趣味性随之越来越浓,更能激发孩子的游戏积极性。
乐曲第四部分是四个规整的乐句,在“清洗身体的四个部位”中自然而然地融入,最后一个乐句旋转式的感觉则引导孩子在身体的某一部分打圈清洗,让动作和音乐实现“无缝对接”。
乐曲最后一部分的重拍处,以“热水器提醒水快用完了”这一情景,引导孩子关注音乐重拍,并做出相应反应。“热水器”提醒,替代了老师的口述的音乐指令,明确而清晰,孩子们会主动地听,积极地表现,均达到预期目标!
四、寓教于乐,让音乐活动玩出精彩
1.让游戏变得好玩
游戏要好玩才能持续引发幼儿探索的需求,以往笔者在活动中多以“讲解”的方式,提醒幼儿要遵守规则,幼儿虽然能跟随老师游戏,但主动权还是握在老师手中,这与《指南》倡导的“幼儿自主探究”学习理念不符。
在本次活动中,借“学习洗澡”之名,看似在学习洗澡技术,实则重在用游戏的方式表现音乐。不断地提供刺激和挑战,让孩子们在轻松愉悦的“玩耍”中,走近音乐,走进音乐。洗澡游戏学会了,孩子们对音乐结构也就熟悉了。这一切虽然悄无声息,但却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2.在游戏中玩好
音乐活动的最终目标是要提高幼儿对音乐的欣赏力、理解力和表达力。游戏又是幼儿学习和生活的主要认知方式,幼儿若能主动游戏,说明该游戏是符合幼儿发展需要的。但是在这个过程中,集体教学更要凸显教学形式的优势,逐步提高幼儿游戏的水平!既让幼儿在游戏中玩出质量才是硬道理!
本次活动中,教师采用师幼互动,幼幼互动等方式来实施过程性评价,使幼儿逐步找到理想的范本,积极有效地纠正自身动作,来完善和提高游戏的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比如在“搓洗”环节中,一共有四个明显的乐句需要幼儿听辨。教师采用了先放后收的形式,引导幼儿学习“擦洗”动作:首先结合孩子生活经验,激发思考“需要擦洗哪些地方?”此时,孩子们自由地阐述,综合集体的建议,教师梳理出从上往下,从左往右,我们擦洗了几处?配合“揉揉 搓搓搓”的口令,孩子们自然而然就明白了,四个乐句刚刚适合擦洗四处地方,至于擦洗的部位,教师就不进行强制规定,孩子的挑战既有目标,又富想象,并且在此过程中,同伴间的相互评价和修正,使孩子的“洗澡擦洗技术”逐渐完善,音乐也便顺利植入其中。幼儿玩游戏的质量高了,我们的教学目标自然就达成了。
五、情景游戏在音乐欣赏活动中植入的后续思考
教育是考验智慧和用心程度的工作,情景游戏要顺利植入到幼儿的音乐欣赏活动中,需要老师不断尝试和积累,方能做到游刃有余。
首先要注重音乐作品的积累和分类:
俗话说: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不注重日常的积累,那么到需要使用时再去探寻,难免会过于仓促。可以通过定期有意识的积累来储备资源。例如给自己设定目标,每周下载1-2个音乐作品,如果有充裕的时间,还可以利用音乐剪辑工具,对作品进行适当的处理,以备用。再将作品的主要风格特点和出处通过查询做一个较为具体的记录,方便使用时能够快速选取。
当作品积累到一定的数量,分类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按不同的标准划分:比如按照曲风分类,按照创作者时代背景分类,再或者根据不同国家的作品风格分类,还可以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理解,结合日常的教学设计自己的分类标准,使教育资源成为日积月累的成果,让积累的过程也促动自己的学习与进步!
其次要关注幼儿的日常生活:
幼儿在园生活中有许多真实生动的场景,比如晨间来园时的劳动,既有动作程序,也有具体的内容。再如幼儿自主午餐,自主点心以及午睡等环节,都是可以就地取材的内容。当然除了幼儿园的生活,孩子家庭生活中接触到的,像妈妈洗衣服,爸爸做饭等生活场景,爷爷种花草等情景,也是贴近幼儿生活的,这些素材的及时关注,能有效帮助汲取音乐教学题材,使活动设计基于幼儿的生活经验,这样,情景游戏在音乐活动中的植入就有可能性,具备生命力!
总之,情景游戏在幼儿音乐欣赏活动中的植入是富有意义的探究,教师通过适宜的捕捉来实现艺术教育的游戏化教学。既符合幼儿发展的需要,也有助于教师创新意识的培养及开发。在幼儿一日生活中,教育无处不在,只要有心,就会做出适合幼儿发展特点的选择,并根据他们的心理需要,选择合适的教育方法和策略。让幼儿充分体验到丰富多彩、风格各异的艺术作品,从而提高幼儿的艺术感受力和表现力!
第二篇:例谈初中物理教学中问题情景的创设
例谈初中物理教学中问题情景的创设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通过不断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求精神;通过创设成功的情境,使学生感受到获得成功的喜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从而激发学生发现问题的欲望和探究问题的热情,为学生发现问题和探究问题创造条件。因而在新课程标准下,问题情境有其更广阔的天地,创设成功的问题情境可以使新课标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达到和谐的统一。
一、创设以自然和生活为背景的问题情景,培养学生解释自然和生活现象的能力
大千世界五彩缤纷,物理现象比比皆是,选择一些身边的事例,选择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事例,让物理现象进入课堂,通过这些活生生的事例,提高学生分析身边出现的各种物理现象的能力。如:在一次偶然的课堂上,我正复习着动势能之间的相互转化,忽然间从外面飞进一只黑色的燕子,容不得我半点的思考,顷刻间,教室炸开了锅,立刻沸腾起来,“怎么办?”看着他们的神情,看着燕子不停的上下穿梭,不停的煽动翅膀,我灵机一动,对着这些可爱的学生,以及这不速之客,说:“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我们的实验,看看它在运动过程中,有什么能量转化?还有那些物理知识?”“什么,老师,您?”正在诧异的同时,燕子终于找到了通路,飞向了外面的世界。他们用自己的大脑回顾着刚才眼睛所看到的“实验”,争先恐后的回答:燕子在向上飞时,动能减少,势能增加;在向下飞时,动能增加,势能减少,它不停的煽动翅膀可能跟频率有关,也可能与力的平衡有关„„出乎我的意料,他们竟然想到了频率与力的平衡,不管他们是否说得全面,我发现,他们的思维在拓展,他们的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得以提高。再如,上课的时候难免有时会遇到雷电交加的外界情景,这个时候,我对同学们说:你们知道雷电是怎么回事吗?你们知道雷电发生处距离我们多远吗?你们知道雷电会带来什么问题吗?现在我们可以学习一下。可见,情境的灵活应用会使教学充满魅力。
在“运动的描述”中有几个基本的概念──运动、静止、位置、参考物,对于枯燥的概念,我们可以创设如下问题情境:教师引入“满眼**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营造诗情画意的氛围,从而提出:“是山动还是船行?”诗人为什么会产生如此矛盾的感觉?如果诗人置身于“满眼**多闪烁”的意境中时,他忘记了自己是在随水流而前进的船上,仿佛看到了对面的山朝他走来;当诗人又感到“山没动,是船行”时,又是什么样的状况呢?由此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同时可以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即时展现学生的猜想。讨论完后教师顺利引出上述概念,并可以返回诗中向学生提问各种情形的参考物,以此培养学生认识事物的相对性,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此例子虽然比较简单,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以自然界的奇妙引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引导学生去探究科学,探索科学。
二、创设以知识应用为背景的问题情景,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科学技术是把科学知识应用于生产实践的中间纽带,科学技术对促进生产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作用。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创设一些以科技知识应用为背景的问题情景,将能培养学生运用已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学习“力和运动”这一章时,可以创设如下的问题情境:2005年10月12日9时零分零秒,发射神六飞船的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随着指挥员发出口令:“进入2分钟准备”,“进入1分钟准备”,“50秒”,“40秒”,“30秒”,“20秒”,“10,9,8,7,6,5,4,3,2,1,点火!”,白色的水蒸气从火箭的底部喷涌而出,随着一声浑厚,低沉的巨响,火箭离开发射平台,升入空中,并开始倾斜、旋转。声音震耳欲聋,大地也在晃动。托举着“神舟”六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在轰鸣声中直冲蓝天,把一条巨龙般的桔红色烈焰留在秋日的戈壁长空。日落后的傍晚,有时你会看到夜空中有几颗明亮的“星星”正在缓缓的移动。他们就是环绕地球飞行的人造卫星。这些卫星大多是用于通讯、天文观测、军事任务和遥感(气象、气候、地质、地理、)等等。而火箭常常被用来把卫星送入太空。”在描述例子的同时可以把火箭升空和人造地球卫星的照片展示给学生看,利用好看的图片吸引学生,从而引出问题:“火箭是如何发射升空的?”、“卫星的轨迹是怎样的?”、“卫星为什么会如此运动?”等,由此导入新课。贴近生活和科技的例子可以激发学生参与科技活动的热情,使其勇于探究与日常生活有关的物理学问题。上述导入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下知识与技能的目标,使学生关注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和发展趋势以及物理学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三、创设以实验探究为背景的问题情景,培养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在物理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如果我们在教学设计过程中仔细留意实验的每一步,着力于一些容易忽视的实验细节来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必定能够“以小见大”,于“不经意处”发现问题,引发学生的探究冲动。
如:“浮力”的教学是初中教学的一个重难点。而来自生活中的经验往往成为学生思维的障碍,学生常误认为浮力跟物体的质量、体积、密度有关,跟物体浸入液体中的深度,跟物体空实心以及物体形状有关等等。为了使学生建立正确的概念,基于初中生的心理特征,首先通过多媒体引入海底世界的精彩片段,提出问题,为什么有时候浮力大到可以托起一艘万吨巨轮,而有时候又小到托不起一片薄薄的铁片?一艘船从海里驶向河里,浮力有什么变化?浮力的大小究竟跟哪些因素有关?接着演示如下实验:在盛有一定比重盐水的烧杯中,放进一个木块,木块便浮于水面;放进一块石子,石子便沉入水里。放进一个鸡蛋,鸡蛋则悬浮在盐水中。再将此蛋放进清水里,则见蛋下沉;放进浓度更大的盐水里,则见蛋浮在水面上。看到这么奇怪的现象,学生们一定会被吸引住,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他们心里就会产生疑问:为什么在同一种液体里放进不同的物体,木块会漂浮,石子会下沉,而鸡蛋却会悬浮?为什么同一个物体放进不同的液体里,浮沉的情况也会不一样的呢?这时教师因势利导引出“物体的浮沉条件”这一新课。正是这样一层一层的循序渐进,学生在实验中得到了答案,更重要的是在实验中提高了探究能力从而使物理的实验教学得到了升华。实验的优势是具体、形象、生动,是取得感性认识的理想手段,同时上述的导入,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下过程与方法的目标,使学生认识到物理实验的作用,能够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四、创设以新信息为背景的问题情景,培养学生处理新信息的能力
当今社会信息高度发展,面对这个信息时代,我们必须具有处理日新月异新信息的能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及时了解、及时捕捉、及时处理当今最新的有用的信息,站在科学研究的最前沿,给出最新的、最有水平的科研成果。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进行这种能力的培养。在创设以新信息为背景的问题情景时,要求问题中提供较多的信息,新信息包括新知识、新方法、新情景,通过解答新信息问题,培养学生收集信息、提取信息、处理信息、转换信息、运用信息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到超导体应用时,可引导学生到网上去搜索相关信息。我国上海已完成世界上第一条商业磁悬浮列车的应用开发,投入运行,可通过板报或电视录像的形式介绍给学生,其工作原理是什么,引导学生思考。再如:“蹦极”是一种新兴的娱乐活动,但大部分学生没有体验过,甚至有同学没有看到过,课堂教学中也不可能体验“蹦极”。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模拟这一过程。在这样的情境创设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讨论小结,得出规律。现在网络的发展日新月异,在因特网上,大量的生产生活信息与物理有密切的联系,具备新颖性和强时效性的为数不少,完全可以用来设置问题情境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要及时、恰当地创设问题情景,用新信息刺激学生已有的认识结构,引发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使他们在牢固地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第三篇:在幼儿园大班活动中
在幼儿园大班活动中 开展民间体育游戏方法初探
游戏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一种社会现象,是一种基于个体内在需要的自发自主性活动,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在民间流传着许多具有生活气息、风采各异的游戏,它给许多人带来了童年的欢乐。《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指出: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增强体质,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幼儿期是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关键期,教师要抓住时机进行教育。因此,我班根据本地课程资源和园内发展的情况,来选择适宜的内容、方法,增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认真编制符合本园实际的教学方案,选择的教学内容是简单易学,趣味性强且种类繁多,对促进幼儿身心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的民间体育游戏。
一、民间体育游戏的作用
《幼儿教育指导纲要》总则的第三条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民间体育游戏活动作为一种民族文化的遗产,应用到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不仅体现了幼儿园与家庭和社区之间的合作,更是对促进幼儿身心发展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1、促进幼儿动作发展,增强体质。
幼儿民间体育都伴随着各种动作和活动,在游戏中幼儿的各种感官处于积极活动的状态,能锻炼幼儿身体各部位的肌肉和骨骼,促进幼儿动作发展,增强体质。另外,幼儿在游戏中还能提高神经系统和运动系统的生理机能,提高自身的抵抗力和适应能力。
2、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引导幼儿参加各种集体活动,体验与教师、同伴等共同生活的乐趣,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养成对他人、社会亲近、合作的态度,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民间体育游戏也体现出了这一特点。幼儿三、五成群一起游戏,通过互相协调、模仿,学会与别人友好相处,使幼儿助人、合作的心理品质得到更好的发展,并学会自己解决人际矛盾,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幼儿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明显增强,活动中情绪愉快,自主性强,能够主动和同伴交流,具有较好的合作能力。
3、促进幼儿良好意志品质的形成。
民间体育游戏的顺利进行,取决于幼儿对游戏规则的掌握,取决于幼儿的自我评价及别人的监督。这就发展了幼儿辨别是非,正确评价自我及他人的能力。同时在游戏中,幼儿会不断克服自身弱点,遵守规则,锻炼自己承受挫折、失败的能力,逐渐形成良好的情绪和意志品质,进一步促进了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二、如何实施民间体育游戏
1、创设民间体育游戏的环境
《规程》中指出: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环境是幼儿与幼儿之间、幼儿与成人之间、幼儿与物之间互动的关键性因素,凡是一切能让幼儿主动活动的机会和条件,都可以成为促进幼儿和谐发展的环境。为此,我们为幼儿创设了开展民间体育游戏的全方位环境,让环境发挥特殊的、潜在的影响作用,成为“不说话的教师”。
我们将游戏器具、器材的投放由封闭式走向开放式,由方便成人管理转向方便幼儿取放,把场地的四周以及活动室的各个角落都有效地利用起来,分别设置成大肌肉活动区和小肌肉活动区,再根据活动需要在相应的地方设置器具屋,放上活动器具和材料。
2、根据幼儿的身体发展水平,选择合适的活动内容
我们根据大班的孩子动作协调性大大增强,下肢的发育较快,肌肉的力量和工作能力有较大的提高。我们在选择游戏内容的时候充分考虑到幼儿身体发育存在的不同,同时尊重幼儿个体发展存在的差异,针对每个人的发展情况,灵活进行引导。选择了幼儿喜欢且能使幼儿在各方面都能得到锻炼的活动内容。如:卖蒜、闯城、花样跳绳、花样沙包、跳皮筋等。
3、根据男女性别的差异选择活动的难度
男孩子比较好动,动作力度也比女孩子大,但是动作的灵活性和协调性比起女孩就相对差一些。我们在开展跳皮筋、踢毽子的活动时,只要求男孩子掌握基本的动作和样式,跳皮筋只要会简单的开合跳、交叉跳就可以了,女孩子则在教师的带领下,学习“马兰开花”、“在北京的金山上”、“玉兰花”等花样跳法,女孩子们经常一边唱着儿歌,一边灵活地变着花样跳,男孩子有时候看着也来学一学,但就是学不会全套的跳法。男孩子跳绳,只会单人双脚跳、跳人绳,而女孩子就厉害了,她们除了会男孩子会的之外,还会抬腿脚尖跳、交叉手跳、后踢触臀跳、单脚跳等花样。
4、根据幼儿的兴趣选择多样的活动形式
《纲要》指出:“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应该根据需要合理安排,因时、因地、因内容、因材料灵活地运用。”为此,我们将“以集体活动为主”的传统的体育活动方式,与实际情况相结合,采取了多样化的组织形式,如分散活动,分散集中相结合,以及家园互动等,让幼儿获得更多的自主锻炼的机会,使幼儿在与环境中的人或物互动的过程中锻炼身体,发展基本动作技能,同时形成对人、对事、对物的正确态度,促进其社会性的发展。例如在《跳绳》(古称“跳百索”)活动中我们为幼儿提供了各种各样的跳绳,让幼儿自由选择后分散玩,教师观察幼儿的玩法,在分散活动中幼儿非常的有创意,想出了许多的玩跳绳的方法,有二人摇绳,一人或多人跳的,有一人跳的,有一人跳前面带一人或前后各带一人的各种跳法。以一人独跳变化最多,有双脚跳、单脚跳、迈门坎、麻花阵、旋风、倒抡绳、跑跳、蹲跳等花样。当幼儿尽情的玩耍后,我们让玩得有特点的幼儿来介绍玩法,组织集体幼儿进行练习,或将好的方法告诉幼儿,引导他们自己进行练习。随后,启发幼儿思考利用辅助物玩,或改变人数进行小组活动。这样分散集中交替进行,不仅能调控幼儿的运动量,还能体现幼儿在前,教师在后,以幼儿主动活动为主的原则,让幼儿充分体验运动的快乐。运动是没有止尽的,我让孩子们把游戏带回家,和家人一起玩一玩,并记录下更多的玩法。来自于幼儿的东西是幼儿最感兴趣的,所以在组织活动时,不要让孩子在教师预设的活动中随着老师转,而应立足于幼儿与材料本身,大胆地放手,教师做活动中的协助者,总结者。
5、根据实际,对已有游戏素材进行改编、创编
为使游戏的改编与创新更能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适合幼儿的发展需要,收集到每一则民间游戏,我们对其内容、情节、规则及所相配的儿歌、童谣等都要进行分析、改编,对每个游戏的改编与创新都反复揣摩、实践,进行游戏的可行性研究。有的赋予新的内容、含义,使之与时代精神、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相适应。其一是对一些游戏中存在危险因素的材料进行了改进。如:发展幼儿投掷、投准能力的“打瓦”游戏材料,以前就地取材的材料是瓦片和石头,但这些材料对幼儿来说都存在着一定的危险性,再者,就目前城市幼儿来说,这些材料也非就地取材。因此,我们在进行这项游戏活动时,本着从实际出发、充分尊重幼儿自主选择和激发探究意识的角度,投掷物就为幼儿提供了装有沙、米粒、瓶盖等各种材料的沙包,目标物就提供了积木、木片、纸板及布制的动物玩具。孩子们对这些来源于他们生活中的材料充满着探究的兴趣,从而积极地投入到游戏中,使体能获得了较好的发展。其二,对一个游戏创新多种玩法,从而保证幼儿对游戏兴趣的持久性以及适合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发展需求。如:轮绳跳是让幼儿捡沙包这样既增加了难度又提高了幼儿的兴趣。所以教师应认真分析游戏的价值,考虑游戏材料是否可取,游戏玩法是否实用,借鉴其可取之处。并对一些民间体育游戏进行创编与改造,巧妙地运用,民间游戏的资源不但没有浪费,还让民间体育游戏更加适合幼儿,使民间体育游戏又增添新魅力。
民间体育游戏蕴含着无穷的教育价值,它的开展将更利于实现体育的社会功能,体现体育育人的价值。这些都有待于教师发挥自己的优势去开拓,去挖掘,去超越,充分利用其闪光点,扬长避短,使幼儿园体育活动内容更丰富,为幼儿园体育活动持续发展拓宽了思路。
第四篇:幼儿园大班舞蹈欣赏活动《雨中曲》教案
幼儿园大班舞蹈欣赏活动《雨中曲》
本资料由幼教廖老师分享,如需配套音乐请加扣扣:一零一四四八二八四一
一、作品(略)
二、教学活动建议
【活动目标】
1、感受《雨中曲》诙谐幽默、自由的舞蹈风格,体验踢踏舞带来的乐趣。
2、尝试用脚尖、脚、脚掌等部位以踢踏舞的形式表达自我、创造快乐。
3、初步了解踢踏舞轻松活泼、节奏感十足的基本特点,感受《雨中曲》音乐与舞蹈的配合。【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音乐《雨中曲》,剪辑视频。
2、经验准备:幼儿有在雨中玩耍的经验。【活动过程】
1、玩游戏“脚的律动”,感受用脚舞蹈的趣味性。
2、欣赏“雨中曲”视频,初步感受踢踏诙谐幽默、自由的舞蹈风格。
3、再次完整欣赏《雨中曲》视频,了解新的舞蹈形式。
4、分段欣赏《雨中曲》片段,尝试模仿几个典型的动作。
5、尝试以踢踏舞的形式表达自我,创造快乐,进一步了解踢踏舞的特点。
(1)玩“带头人”游戏,在集体舞蹈中自由探索、创造快乐。(2)合作表演踢踏舞。
第五篇:幼儿园大班美术欣赏活动--星月夜
幼儿园大班美术欣赏活动---《星月夜》
活动目标:
1、发现和感受画面中流动的线条、短而有力的笔触,体验整幅作品
所表达出来的强烈情感
2、用语言表达自己对画面的感受
3、创作“有星星的夜晚”尝试借鉴画家的绘画语言大胆进行表现 活动准备:
1、名画《星月夜》一副
2、水彩笔和画纸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师生交流,导入活动
教师:你看见过夜晚的天空吗?都看到了什么?
2、整体欣赏名画,交流第一印象
①恩,刚才啊,小朋友们都说了自己所看到的夜晚天空,夜晚的天
空里有明亮的月亮和许多小星星,很漂亮。
②今天啊!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副不一样的夜晚的星空
③(向幼儿展示名画——星月夜)看了这幅画你的心情怎么样?
3、教师引导幼儿欣赏,进一步感受画面中的情感(以提问的方式进
行介绍)
①在这幅画里你看到了什么?
②刚才小朋友们小眼睛都很亮,都说了很多自己看到的东西,有房子啊、星星啊、月亮、山啊、树啊等等,很多东西!③刚才有的小朋友说看了这幅画心里很难过,为什么呀?
也有的小朋友说很开心,这又是为什么?我请小朋友们来说说!④(分别请几名又不一样心情的小朋友来回答)看了这幅画你有树什么心情?为什么?
⑤刚才你们都说了原因为什么会难过?是因为画面里有很多黑黑的地方使你们难过!也说了为什么开心?是因为画面里的星星和月亮很亮,所以很开心。
4、经验延伸
①如果让你给画取一个名字,你会取什么名字?
②恩,你们的名字都很好听!可是这幅画的作者凡高给它取了一个特别的名字叫《星月夜》
③这幅画使凡高画了很长时间才画出来的,他的画画方法和别的画家有很大的不一样。你们来猜一猜有什么不一样?比如说线条啊等等!
④(对幼儿的回答予以肯定,并根据幼儿的回答进行补充说明),凡高用螺旋线和短而有力的线条来表现自己内心的烦躁、不安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5、尝试用画家的绘画手法创作作品《有星星的夜晚》
发放画具和画纸,给予幼儿充分的时间画,在此期间,教师巡回观察,做好观察记录,并及时给予幼儿帮助。绘画结束之后请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
活动总结:
活动目标设计是从幼儿的情感、技能等方面着手,更能使幼儿全方面发展。活动准备是根据本次活动内容的需要。活动过程的导入及整个欣赏活动的流程都是以提问为主,以提问的形式让幼儿观察发现,并欣赏这幅画。接下来是向幼儿介绍画家的绘画手法,主要是引导幼儿观察发现画家用螺旋线和短而有力的笔触创作了这幅画,并能学习画家的绘画手法创作自己的画《有星星的夜晚》。活动最后,邀请小朋友自己大胆的用语言介绍的画,这不仅能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让幼儿欣赏别人的画。整个活动过程下来,从问题的设定,我不能确定小朋友们是否能按我设想中那么回答,也不知道幼儿是不是能在我的引导下进行整个欣赏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