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居住区交往空间创设——以淮安中天花园景观规划设计为例
居住区交往空间创设——以淮安中天花园景观规划设计为例风景圆柚孙丽娟1,曹绪峰2,孟厦3,李玉萍1(1.金陵科技学院园艺学院,南京210038;2.南京万荣园林实业有限公司;3.南京行天景观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摘要:分析了我国居住区交往空问建设的现状。总结了居住区交往空间建设的手法:创设有特色的公共活动空间、实用多样的宅问交流空间、丰富的观赏空间与儿童活动空间;营造完善的相关配套设施与运动空间。并以中天花园景现规划设计项目为例,进行小区交往空间的创设。关键词:居住区:交往空间;中天花园交往需求是居住生活中的基本需要之一„,特别是在城市化进程高速发展、城市住宅从开敞自然的住屋形式演变为高度密集的公寓楼的现代社会,邻里交往更成为人们沟通情感,舒缓情绪的方式之一。而居住区户外环境,正是邻里交往的物质载体,居住区户外交往空间设计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人们交往的效果,本文从人交往需求的角度对居住区外环境设计提出要求,并进行分析研究给予设计对策。1我国居住区交往空间建设的现状1.1注重景观建设.忽视交往空间的建设进入2l世纪,随着我国经济技术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居住条件的改善,人们对居住区的环境要求也不断提升,回归自然,亲近自然,自然融于小区,小区融于自然的生态环境居住区的理念已开始逐步成为广大居住者和房地产开发商的追求。但是,许多开发商为了提升小区的档次,过度强调景观建设,过分强调大手笔和大环境,而忽视了人们交往的需求。虽然有的居住区也注重对居民交往空间的创造:开辟大块绿地,配以活动设施以期成为居者交往活动的场所,但是这样的空间往往华而不实,并无多少人前来光顾。居住区景观建设与居民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是居民频繁使用的空间。作为景观设计者,在从事设计工作中,需要不断地探索和研究环境空间与人的行为关系,设计中遵循“设计必须为人”的原则。人是居住区的主体,所以满足居住者需要是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今天,随着社会的发展、压力的增加,邻里之间的交往机会极少,人们的孤独感与日俱增,人际间的交往就越显得迫切。居住区室外环境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为居民提供一
个最适合邻里交往的场所,所以设计者在进行景观设计中努力创造交往空间,以解决人们孤独现象的产生,对创造和谐社会、营建和谐社区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2居住区交往空间单一,居民不能很好地进行交流许多居住区在对交往空间的设计上,相对单调,特别是对邻里空间的设计上更是简单划一:清一色的植物种植,行道树加直线道路,没有园林小品,没有适宜的地方供人们谈天拉家常,孩子也没有能就近玩耍的场所,或者是游乐设施单调,不能很好地引起儿童的游玩兴趣。2J。或者是儿童活动空间与老人活动空间没有很好地结合,致使带儿童玩耍的老人无活动空间。许多人只能到更远的小区中心活动场地进行户外活动。传统生活中邻里间鸡鸣犬吠相闻、和邻睦友相伴的浓浓生活气息已在我们现在到处充满着高科技的社区中荡然无存。人是居住区公共空间的主人,而人与人之间的精神归属是通过相互间的交往实现的,邻里交往是居民日常生活的需求。因此创建丰富的交往空间,努力创造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是消除人们孤独的重要保证。2居住区交往空间的设计在现代的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中,设计师为了营造丰富的景观环境,创造和谐的社区氛围,充分挖掘环境素材,营造各类空间环境,以提高居住区空间环境的使用率,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空间环境的交往作用。在居住区景观设计中,居住区交往空间的类型非常多,根据其使用性质主要有公共活动空间、运动休闲空间、宅间交收稿F1期:2008—10—18修同日期:2008—11一18第一作者简介:孙丽娟(1973一).女,讲师,从事园林规划设计与教学工作。E-mail:sb—xy@163.com俅业科技开童2009年第23卷第1期125 万方数据风曩圆触流空间、景观观赏空间等。其设计形式及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如下。2.1有特色的公共活动空间的设计本文中所提到的公共活动空间,主要是针对整个居住区而设置的活动空间类型,这种空间一般在居住区的主要部位,方便整个小区的居民出入,因此人流量也最大。这一空间一般要体现居住区的特色,同时为了能起到加强交流的作用,可以设置有特色的聚会活动广场、游泳池等,另外从景观效果上也要体现自己的特色。
公共活动空间的创设有利于丰富居住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丰富居住区居民的生活,满足居民的交往需求。2.2实用多样的宅间交流空间的设计在居住区环境中,邻里活动场地是最主要的活动场所之一,是居民最方便到达的活动区域,尤其是老人和儿童最多口】。应当适当地配备锻炼用的器械,丰富户外活动的类型,延长户外逗留的时间。场地的活动要注意功能的多样性,满足各种活动的需求:散步、锻炼、下棋等等,使有限的邻里空间发挥出无限的魅力。绿化设计上,要注重实用性和观赏性相结合,在邻里空间中的绿地不仅是视觉景观环境的美化,也是居民能进入休闲和活动的场所,要避免空旷、大而无用的草坪式绿化,也要减少“只可看,不可玩”的图面绿地。树
种的配置,除了满足景观效果外,也要有一定的实用性,比如可以利用植物来改善局部小气候,或者用来作为邻里中的标志物,增强空间的可识别性。2.3完善的相关配套设施与运动空间的营造户外的配套设施包括座椅、灯具、垃圾箱、报栏等,它们的设计对于邻里的交往也起着一定的作用,不可小视。(1)座椅是促进交流的重要工具,也是人们最需要的基本服务设施,其设计在满足一定数量和人体工程学的要求外,亦要注意其放置的位置要能方便人们休息、促进交流的要求。爱得华?T?霍尔(EdwardTHall)在《隐匿的尺度》一书中列举了一系列有关座椅安排和交谈可能性的调查研究。如果座椅背靠背布置,或者座椅之间有很大空间,就会有碍于交谈甚至不可能进行,相反,让座椅紧紧围绕桌子布局,就会有助于开始攀谈一1。所以,其放置应有更多的灵活性,常与植物、水体、小品相结合,方便人们之间交流的发生。可采取基本形式即椅子、凳子与辅助形式如高度适宜的台阶、花台、矮墙等相结合的方式,使人们的休息与交往寓于优美的自然环境中。(2)照明灯光的设计是创造良好夜间交往环境的重要条件,其光源强度既要满足正常的视觉要求,不能因光线太暗或太强妨碍居民的活动,另外灯具的选择和放置要合理,地灯和夜间植物、建筑景观照明要采取遮挡措施,避免对居民休息的干扰”j。(3)垃圾箱、报栏等辅助设施,看似不重要,在实际的使用中也要注意其放置的合理性,否则会影响甚至妨碍人们交往行为的发生。(4)运动空间的营造也非常重要,小区内可以在合适的位置设置篮球场、网球场、羽毛球场等,使人们在运动的过程中进行交往交流。2.4丰富的观赏空间的营造居民的交往行为与人们在户外的停留时间成正比,通过性的出入行为,虽然参与人数多,但其中派生的交往却很低。延长居民的户外逗留时间才能有效提高交往的频率。改善单调乏味的道路,提高空间的观赏性和趣味性,是增加居民交往行为的有效手段。(1)增加人们行走的兴趣,使人们在走行过程中能有景可看、可感,让单调的行走行为变得悠闲、丰富。应尽量避免直而无趣的道路设计,多采用曲线弯折的路线,用不同材质、色彩的拼花铺地,提高其观赏性和趣味性,最好能达到中国传统园林的“移步换景”的艺术效果∞J。(2)邻里空间的道路常是邻居们寒喧、聊天的日常活动场所,故其设计不应该是单纯的线形,而应做到“道路一节点一小广场”相结合的模式,丰富其空间形态∞]。可在路边设计适当的缓冲区域,放置坐椅和花台,并将道路与活动的小广场有机结合,促使人们交往行为的发生。2.5丰富多彩的儿童活动空间的营造儿童是居住区室外空间使用最高的活动者之一,儿童活动空间的营造应当满足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活动需求,此外还要满足儿童的好奇心,以增强儿童活动空间的使用率。此外还要考虑到儿童活动空间的设计还能126秣土竹杖开式2009年第23卷第1期 万方数据风曩园越带动家长的交往交流"],特别是在设计低幼儿童活动区域的时候,同时考虑设计家长交流设施的设置,有时候最简单的座凳座椅也能满足家长的交流。综上所述,重视城市居住区邻里交往空间的设计,积极推动居民适度交往行为的发生,不仅有助于个人身心健康的发展,而且有助于城市建设的健康发展,有助于整个和谐社会的建立。因此作者在淮安中天花园景观设计中,力图设计出使人们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能够充分舒展身心,邻里交流更加融洽的空间;达到使整个小区掩映在绿树环抱之中,在林荫掩映之下;达到建筑大师黑JfI纪张畅想的生态的、环保的、方便交流的理想住宅条件¨J。3中天花园交往空
间设计3.1项目概况中天花园位于江苏淮安市市区内,地处淮安市教委旁繁华地段,基地规整,交通便利,周围环境优美,是较理想的居住区开发用地。规划总人口5000人。项目用地21.4hm2,周围建筑形式新旧兼容,中天花园小区是具现代风格的高层、小高层高尚居住区。3.2交往空间创建本小区景观设计上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以增强居民交流、交往为主要出发点,注重交流空间的营造,从而降低居民的孤独感,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和谐的居住氛围。在景观设计中注重小区环境的和谐统一,从步道系统的规划、广场的设计、园林小品的设计都力图与建筑设计相呼应和融合,使之成为中天花园所特有的和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各部分又是人们进行交往交流的重要场所。本小区景观也主要通过公共活动空间、宅间交流和休息空间、运动健身空间的有机组织和融合来实现,并且形成完备的景观序列(图1)。林j|秆技开文2009年第23卷第1期图1交往空间分布图127 万方数据风_园柚3.2.1公共活动空间公共活动空间设计以小区东西向两主人口为起点展开,设计有圆形旱喷广场,增强了出入13的气势,同时与对景的小区会所前的跌水景观遥相呼应,景观效果非常好。另外在高于地面的车库顶,充分利用地形,综合设计公共活动空间.以园林建筑和广场为主,扩大了公共活动空间,有利于满足小区内居民的公共活动需求和邻里之间的交流交往需求(图2)。同时考虑休闲空间和观赏空间的兼顾,考虑以人为本的目标,因此半私密的交流空间尽量安排在宅间,满足人们的交流,增进邻里之间的交流和交往需求。3.3.2运动休闲空间篮球练习场、塑胶跑道、网球场和儿童活动场地成为小区独特的运动、健身“风景线”。因此位置的选择既要考虑到景观的要求同时也要考虑到使用的便利和减少干
扰。运动休闲空间的设置同时又是满足小区内居民邻里之间的交流交往需求的又一种交流空间形式(图3)。3.3.3宅间交流空间主要根据住宅间距的大小、入户道路(包括接人底层架空车库的路面)等条件进行组织。原则上以绿化为主,灵活布置步道、节点小品等活动设施,有利于小范围内居民的休闲、交往需求。面积较大的草坪多采用地面起伏的方式,配合乔木和灌木的丛植,丰富空间感受。住宅边缘栽植花灌木,利用八角金盘、金边六月雪、鸢尾、小茶梅等配置密植,形成自然变化的曲线,突出林缘变化,并对散水、排水沟、窖井盖等起到遮挡的作用(图4)。中天花园充分体现人性化生态社区的特点,贯穿、融合的宅间绿化体现出区域“绿岛”的功能,休闲、交流场所体现出环境幽雅的“雅居”。3.3.4景观观赏空间景观观赏空间贯穿整个小区,通过微地形处理、园林建筑小品的灵活布置、宅间小径的曲径通幽,园林植物的巧妙搭配,整个小区环境体现出步移景异的园林意境(图5),使人们在优雅的环境中能够交流、交往。3.3.5绿化设计在设计中充分利用合理的植物配置,使小区形成稳定的植物群落,发挥植物的生态功能和景观功能,满足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使人、建筑与自然生态环境之间形成良好的循环系统。首先小区基调乔木为香樟,它可以形成浓密的树荫,为人们提供交流的绿茵场所。同时考虑四季景观植物的搭配,充分创造良好的视觉效果,形成宜人的环境,有利于人们的交流与交往。儿童活动区考虑儿童的好奇心理及128图2公共活动空间效果图图3运动休闲空间效果图图4宅间交流空间效果图
图5景观观赏空间立面图*土.}技开友2009年第23卷第l期 万方数据风一园柚活动特点,选择安全及艳丽的植物进行配置,如白玉兰、El本樱花、花石榴、桂花等有利于儿童的活动和满足儿童的好奇心。3结语淮安中天花园的景观设计充分体现了当今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发展方向,以生态设计为原理,充分考虑“以人为本”的设计目标,以宜居为主要目标,加强居住者之间的交往和交流为良好的愿望。小区投入使用以来,得到了住户的肯定,实现了设计者的设计初衷。参考文献[I]扬?盖尔.交往与空间[M].何人可,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2]赵庆华.浅谈居住区的户外交往空间[J].山西建筑,2002(6):12—13.[3]魏士宝,胡维平.居住区交往空间环境规划设计研
究[J].北京农学院学报.2007(4):17—19[4]郭方慧.居民的户外行为与邻里交往环境[D].郑州:郑州工学院,1996(6):21-28.[5]张程.浅析居住区邻里交往空间设计的要点[J].山西建筑,2006(9):2l-22[6]孙洪波.居住区生态绿化景观设计与评价[J].住宅科技,2003(12):18-22.[7]孟聪龄,沈涛.浅谈居住区景观环境中的人性化设计应用[J].山西建筑,2007(2):ll—13.(责任编辑吴祝华)南京幕燕滨江风貌区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设计徐新洲1,芦建国h,刘国华2(1.南京林业大学,南京210037;2.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摘要:植物是城市湿地生态系统的基本成分之一,也是景观视觉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植物景观的设计是城市湿地系统景观设计的重要一环。以南京幕燕滨江风貌区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设计为例.探讨和总结城市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设计的模式与方法,探索生态、文化、景观等理念的现实显现。坚持以生态设计思想为根本。结合人文内涵设计、历史文脉及意境设计等方法,营建具有地域性、乡土性、人文性的城市湿地公园植物景观。关键词:植物景观;设计;生态;湿地公园1基地现状幕燕滨江风貌区湿地公园位于南京市城北的长江之滨,江岸线全长近6km。江边崖陡壁立,两桥卧虹横飞,集山、水、林、洞于一体,是南京主城内观江、亲水、登临胜地,是最能体现南京滨江城市特色的窗口地区。滨江风貌区湿地公园规划面积98hm2,地跨下关、栖霞两个行政区,沿江地带宽约50一278n'l的狭长区域。幕燕滨江风貌区湿地公园区别于周边其他地区的最显著特点就是山林地貌和沿江湿地滩涂地貌。规划区内河滩广阔,沟塘密布,水生植物种类繁多、河塘生物区系和物种多样性特点明显。2规划定位幕燕滨江风貌区湿地公园规划是以建设和恢复南京城市沿江生态湿地为目标,因地制宜,合理定位,营造“幽、野、秀”的城市湿地景观,有选择地开发特色生态旅游项目,将幕燕滨江风貌区湿地公园建设成为融亲水观江、名胜游览、湿地保护、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城市滨江型湿地公园。幕燕滨江风貌区湿地公园规划结合区域外部条件,构建稳定的城市湿地生态系统,注重与外部生态系统的有机联系;中心保护、外围发展,山体、陆地、水岸和池塘湿地有机相连,强化山水相依的自然地形结构骨架;通过生态环境的改善,逐步丰富物种多样性,营造乡野气息浓厚的原生自然景观;保护水系自然布局体系,展现幕燕滨江风貌区沿江湿地原生地貌特征。3植物景观设计构思植物是滨江湿地保持生态性的根本„,幕燕滨江风貌区湿地由于长期的破坏和疏于管理,植物生态系统收稿日期:2008—10—10:修回日期:2008—11—15第一作者简介:徐新洲(1982一),硕士.研究方向为园林植物应用与植物造景。通讯作者:芦建国,男,副教授。艨土斜杖开t2009年第23卷第1期129 万方数据作者:孙丽娟,曹绪峰,孟厦,李玉萍
作者单位:孙丽娟,李玉萍(金陵科技学院园艺学院,南京,210038),曹绪峰(南京万荣园林实业有限公
司),孟厦(南京行天景观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刊名:
林业科技开发
英文刊名:CHINA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年,卷(期):2009,23(1)
被引用次数:1次1.扬·盖尔.何人可 交往与空间 1992
2.赵庆华 浅谈居住区的户外交往空间[期刊论文]-山西建筑 2002(06)3.魏士宝.胡维平居住区交往空间环境规划设计研究[期刊论文]-北京农学院学报 2007(04)4.郭方慧 居民的户外行为与邻里交往环境[学位论文] 19965.张程 浅析居住区邻里交往空间设计的要点[期刊论文]-山西建筑 2006(09)6.孙洪波 居住区生态绿化景观设计与评价[期刊论文]-住宅科技 2003(12)7.孟聪龄.沈涛 浅谈居住区景观环境中的人性化设计应用[期刊论文]-山西建筑 2007(02)1.李志荣 略论高层住宅社区的公共空间设计——以深圳市为例[期刊论文]-科技
资讯 2009(21)本文链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lykjkf200901036.aspx 接:
第二篇:北京居住区户外交往的空间设计论文
摘要:北京作为我国首都,是全国的政治与经济中心,城市居住区人口密度随着逐年上涨的地域经济发展趋势而不断提高,但北京市居民在居住区的户外往活动却呈现下降趋势。本文通过对北京居民的生活方式与居住模式入手,对北京市居民的户外交往需求进行分析,从而总结出利于北京市居住区户外交往空间的设计方法。
关键词:北京;居住区;户外交往空间;居民交往活动需求
1引言
北京作为我国一线城市,经济与科技飞速发展,城市居住质量也取得了良好改善。但因为发展的过于迅速和供需关系的紊乱,在居住区的设计与规划中过于盲从,在规划中主要以物质性的需求为主旨,导致人们在钢筋混凝土的居住区内感情冷漠,缺少精神生活。其次,由于互联网科技的发展,人们之间的交往形式发生了改变,距离不再阻碍人类的交往活动,互联网社交成为当下的主流交往方式,这也使得居住区户外交往活动需求减少。交往是人类居住生活的基本需求,户外交往活动可以简化的分为三种:必要性交往活动、自发性交往活动和社会交往性活动。①必要性活动因为其不可选择性,很少会受到物质构成的影响,所以与空间环境没有较大的关系。②自发性活动的发生完全从属于人类的个人意愿,只有在外部条件合适的情况下才会产生,这也使得这类交往活动对户外交往空间有极为强烈的依赖性。③社会性活动,其发生多属于必要性活动与自发性活动连锁反映下而产生的交往活动,是具有综合性的交往活动,虽然,物质环境对于此类交往活动的影响不大,但是,良好的交往空间可以提高社会性交往活动的机遇与质量。因此,如何引导居民的自发性社会活动是现代居住区户外交往空间设计的关键。
2北京居住区户外交往空间概况
北京传统的生活居住模式是以家庭为单位,族群式规模的四合院为主。院子外侧由胡同相连,其居住空间环境上由于相对的封闭与交融特性,为居民创造了良好的户外交往条件,胡同也成为了传统居住模式中相对成功的户外交往空间。在科技与经济空前强盛的今天,由于区域城市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北京的居住人口密度急剧增加,城市土地资源匮乏,住宅商品供需紊乱,高层密集式的住宅公寓成为现代居住模式的首选。随着居住模式的改变,现代居住区的主要户外交往活动场地也变为以庭院绿地、组团绿地和中心公园为主的居住区绿地空间。然而,由于现代居住区的规划设计过度的注重功能、理性和秩序,虽然在居住区户外空间的规划设计中具有明确功能设定,但是这些功能设定往往是将居民繁杂的生活需求简单归类而确定的,从而忽略了居民非确定性的户外交往等活动的需求。其次,在规划设计中过于注重平面布局的美观,从而使得一些规划设计华而不实,缺乏实用性,从而削弱了居民自发性户外交往活动的潜在优势。
3北京户外交往需求与交往空间
随着科技发展,我们的生活模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交往活动的选择和需求也与以往也大不相同。首先,北京社会竞争激烈,城市整体空间规模过大,使得人们更加注重效率,在选择交往活动时,更重视具有理性和效益的交往活动。而北京居民的日常生活的交往活动基本是建立在业缘关系基础上的,而原本的地缘邻里关系的交往,则因为城市现代居住模式的改变、居民流动性过强、生活条件的改善、邻里间互帮互助需求的降低等原因,缺乏主动交往的动机。另外,互联网时代的开启,极大的改善了人们的通讯交往方式,视屏、语音、微博、游戏、外卖等软件的兴起,基本满足人类生活的基础需求,而北京现代居住区内的户外交往空间与手机电脑等新兴电子产品相比缺乏吸引力,或无法满足居民的自发性交往活动需求,所以现代居民更愿意宅在家里。通过北京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168.7万人,占常住人口的8.6%;15~64岁的人口为1621.6万人,占常住人口的82.7%;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70.9万人,占常住人口的8.7%。但在居住区户外交往空间中自发性与社会性交往活动的参与者大部分来源于老人和儿童,这在城市人口占比中,不超过20%。这说明,北京市居住区的户外交往空间基本无法满足大部分居民的户外交往需求,尤其是中年人群。因此,更具有针对性的居住区户外交往空间就显得格外重要。
4北京居住区户外交往空间设计建议
北京居住区户外交往空间设计:①要以能够满足北京现代不同群体的居民生理和心理需求为前提,要有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注重人性化的设计原则。现在北京很多居住区的户外空间设计,表面上给人富丽堂皇的视觉感觉,但是实际上许多设计划分的空间不符合居民生活的实际需求,反而可能还会给居民的日常生活带来困惑。②要针对北京市民的独特的地域文化与城市现状进行设计,如何在绚丽缤纷互联网虚拟世界与喧闹浮躁的现代北京社会中,让北京市居民从内心中发起在居住区的户外交往活动,是现在北京市居住区户外交往空间设计最迫切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黄丽霞.居住区户外交往空间设计探讨[D].西南大学,2006.[2]扬盖尔.交往与空间[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3]董仕君.居住区中适合老年人的户外环境设计[J].住宅科技,2000(4):34~36.
第三篇:景观规划与设计 -- 以台湾飞牛牧场为例
景观规划与设计 —以台湾飞牛牧场为例
摘要:现在休闲农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休闲农业的发展也越来越完善。台湾飞牛牧场位于远离尘嚣的山野之中,区内林木青葱翠绿,繁花茂盛,更有一座种类众多的蝴蝶园。当地空气很乾净,散发着阵阵的草香,微风中透着沁心的清凉,耳边尽是鸟语虫鸣,眼下见到的是绿茵、山岭。本文就以台湾飞牛牧场为例详细解剖休闲农业的规划设计。
关键词:台湾飞牛牧场 ; 规划设计理念 ; 功能分区
一、休闲农业的定义、园区规划设计原则和规划设计理念
(一)休闲农业的定义
休闲农业是以农业活动为基础,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新型的交叉型产业。也是以农业生产为依托,与现代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高效农业。
(二)休闲农业园区规划设计原则(1)生态性原则
旅游势必会带来大量的污染,园区自身的生产生活需要注意生态方面的要求,重视环境的治理,更不要对自身和周边产生不良的影响。景观规划的生态原则是创造园区恬静、适宜、自然的生产生活环境的基本原则,是提高园区景观环境质量的基本依据。(2)经济性原则
开展旅游观光和进行园林的改造无非是为了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规划设计当中要把经济生产融合到园区建设中来。尤其对于各类采摘园来说,采摘的经济效益很高,规划设计要能够使采摘进行的更好,同时注重在非采摘季节吸引游人,更的提高经济效益。(3)高效性原则
休闲农业既可以使农产品,农业景观、农业文化增值,又能发展农村、发展现代农业和第三产业,增加农民收益。(4)参与性原则 亲身直接参与体验、自娱自乐已成为当前的旅游时尚。观光休闲农业园区的空间广阔,内容丰富,极富有参与性特点。城市游客只有广泛参与到园区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才能更多层面的体验到农产品采摘及农村生活的情趣,才能使游客享受到原汁原味的乡村文化氛围。(5)突出特色的原则
特色是旅游发展的生命之所在,愈有特色其竞争力和发展潜力就会愈强,因而规划设计要与园区的实际相结合,明确资源特色,选准突破口,使整个园区的特色更加鲜明,使景观规划更直接地为旅游服务,为园区服务。(6)文化性原则
休闲农业所涉及的动植物,均具有丰富的历史、经济、科学、精神、民俗、文学等文化内涵,利用这些有趣意的文化知识,设计多种游览项目,增加农业文化知识。
(7)多样性原则
不论是观光旅游或是专题旅游,不论是团队旅游或是散客旅游,都要为旅游者提供多种自由选择的机会。园区景观规划的多样性原则既是要求在旅游产品开发、旅游线路、游览方式、时间选取、消费水平的确定上,必须有多种方案以供选择;更要求园区品种选择、景观资源配置突出丰富性、多样性的特点。
(三)休闲农业的规划设计理念
1、开发与保护并举
今天的休闲农业规划建设和园区内的农业生产经营、休闲体验等活动以与自然和谐共存为最高准则,必须遵循自然生态规律,在保护、开发、培育资源与环境的过程中实现提高农业的开发和利用,以确保园区景观的完整性、原始性和生态性。
2、大力推行社区经营的理念
台湾休闲农业园区社区经营的理念是整合农场、农园、民宿或所有景点,使其由点连成线,再扩大到面,最后以策略联盟方式构成带状休闲农业园区,并适时开展以策略联盟方式结合的“社区”理念来推动各项工作,从而走在了休闲农业园区规划建设的前列。
3、因地制宜,体现特色的理念
农业生产具有强烈的地域性和季节性,发展休闲观光果业必须根据各地区的农业资源、农业生产条件和季节特点,充分考虑其区位条件和交通条件,因地、因时制宜,突出区域特色。特色是休闲农业发展的生命所在,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新、我精、我特”才能使园区得到长久发展。
4、坚持“农游”相结合的理念
“农游”及是农业与旅游也相结合。休闲农业通过旅游业的开展而走向市场,建立自己的市场地位,提高自身价值并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休闲农业的发展也为旅游业开拓了新市场,丰富了旅游的内涵,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
二、台湾飞牛牧场的规划设计
(一)台湾飞牛牧场的概况
休闲农业园区是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生产效益为一体的新型绿色产业发展模式。将原有农田景观与农业休闲园建设有机结合,不仅可以提高园区自身的经济效益,还可以对推动城市绿色产业结构调整,为人们提供高品味健身休闲场所,并对富裕农民具有重要意义.[3]接下来就以飞牛牧场为例给大家做一个详细介绍。飞牛牧场位于苗栗县通霄镇与三义乡间,是以乳牛养殖为主之休闲农场,为全台湾最具特色的观光牧场,牧场在成立之初默默无闻,后因曾出借给电视公司拍电视连续剧—《一剪梅》而名声大作。它拥有视野开阔、俯瞰全景的大草原,大草原内,有一群群不怕生的牛羊,青葱的绿野上有低矮的房舍和成群的乳牛。老羊的低鸣和小羊清亮的叫声相互辉映,是一种我们听不懂的对话;雨水洗涤过的草木,看起来异常青嫩亮丽;而这般的牧野风光则为我们洗净积聚在心中的尘埃。
飞牛牧场面积约50 公顷,空间系采美式牧场规划,一眼放去,牧草原辽阔无际,一派自然豪迈的恬适风情;蜿蜒的木围篱、黑白相间的牛悠缓踱步,氛围悠闲清新;空气中的青草香,令人为之神清气爽。场区有乳牛生态区、巴贝多黑肚绵羊生态区、蝴蝶生态区、可爱动物区、兔宝宝园区,可爱动物区中有许多迷人的动物,例如贝多绵羊、纽西兰白兔、台湾黑山羊等等,可以喂牠们吃饲料、牧草,模样相当可爱,您还可以捏制牛奶饼干,彩绘乳牛,体会牧场生活,且在浅显的教学中了解牛羊生态,适合全家旅游,也适合三五好友前来踏青。[1]
(二)台湾飞牛牧场的自然环境
台湾飞牛牧场为一东南向西倾斜之坡地,属丘陵地形,海拔高度介于120 公尺至300 公尺之间,地形富于变化,高处视野广阔,可以俯瞰远地风景、海面夕阳及近处的广阔牧草地,自区内数个据点可以平视以树林为背景的牧场风光,由洼地可以仰视牧场草原及山顶上的房舍,随着视点的移动可以感受许多不同型态的风光。牧场外并有水稻田、茶园及鸟类、蝴蝶、乳牛等自然生态景观,夜间则有极佳之天文景观,具备了足以满足游客需求之景观资源与空间。该区附近工商活动少,污染程度甚低,区内空气、水源质量均佳且由于场内目前尚无通过性交通,几无噪音之干扰,十分宁静,自然环境质量良好。
(三)台湾飞牛牧场的规划设计理念
台湾飞牛牧场以休闲农业三生(生产、生活、生态)为主轴,除了不忘农业生产外,也强调自然生态的保育和复育,并提供给游客全方位的休闲生活服务,期望能与更多的人一同分享自然、健康与欢乐的优质休憩空间。目前飞牛牧场已经成为台湾中部地区强调自然生态的大众休闲牧场,提供游客全方位的休闲生活服务,并针对学校户外教学设计套装行程,此外,在DIY体验活动上也不断推陈出新,有牛奶冰欺凌制作、奶酪饼干制作等。并针对喜欢亩产体验的目标社群,提供客制化,精致化的产品与服务,以期创造游客的终身价值,牧场的永续经营以及自然生态的保育复育三赢的目标。
(四)飞牛牧场的功能分区
飞牛牧场场区配置图
参考文献:
[1] 都市人的养心之地——苗栗飞牛牧场[J].华夏星火, 2008 [2] 张正光 五彩缤纷的世界活蝴蝶园 [J].生态经济, 2006,[3]黄劲 休闲农业园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 [D]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10
第四篇: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分析探究
摘 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生活质量和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现从园林景观在住宅区中发挥的作用入手,对园林景观规划设计进行相关分析,以供大家研究探讨。
关键词: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规划设计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开始对居住环境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形势下,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逐渐兴起,并朝着规范化方向不断发展。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不仅满足了人民贴近自然、亲近自然的需求,而且改善了城市居住区的生态环境,其对整个城市的绿化建设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要求
1.1 坚持社会原则性
赋予环境景观亲切宜人的艺术感召力,通过美化生活环境,体现社会文化,促进人际交往和精神文明建设,并提倡公众参与设计、建设和管理。
1.2 坚持生态性原则
尽量保持现存良好的生态环境,改善原有的不良生态环境。提倡将先进的生态技术运用到环境景观的塑造中,利于人类生存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1.3 坚持经济性原则
顺应市场发展需求及地方经济状况,注重节能、环保、节材,注重合理地使用土地资源。提倡朴实简约,反对浮华铺张,并尽可能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达到优良的性价比。
居住区园林景观的作用及效益
2.1 生态效益
城市居住区本身就是一个完善的生态系统,住宅区园林景观是住区构成要素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系统,给住宅区以及整个城市带来了良好的生态服务功能。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人们愈来愈渴望找到一个舒适健康、良好的居住环境。近年来,不断涌现出一些“绿色小区”、“生态小区”。“生态”二字成了房地产的一大卖点,这充分反映了人们对住宅区生态环境的需求。
2.2 景观环境效益
由于地处住宅区内,小区园林景观以其自然、宁静的环境,成为钢筋水泥丛林的金融办公环境的缓冲器。亲近、宜人的居住环境是城市人内在的需求。环境是人创造的,又反作用于人的性情、心理和行为。住宅区园林景观环境质量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理、心理以及精神生活。良好的住宅区园林景观环境可以给居民以美好的感受。
景观绿化设计中集中存在的问题
3.1 绿化设计中忽略以人为本
居住区的建设最主要的并不在于选用顶级的建材、最好的配套设备以及最时尚的设计风格,而在于它能否给人们提供一个方便的居住环境,能否给居民一个彻底放松、完全舒适的家,能否提供让住户感到舒畅的人性空间。
3.2 景观缺乏地域和文化特色
很多居住区的设计师缺乏创造性,直接把其它地方一些经典的设计理念和风格照搬到本地来应用,而不考虑地域的差别和文化特色的差异。因此,设计建造出来的居住区很少能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3.3 园林树种、花卉品种、园林雕塑之间的协调性差
很多居住区在进行绿化时,盲目引进外来树种和花种,没有考虑到这些树种和花种的生长环境。进行园林雕塑摆放时,也没有考虑到整体布局和周围环境的协调性,无法达到相互点缀,丰富居住区空间景观,营造舒适怡人、自然和谐生活空间的效果。
居住小区园林规划的具体设计
4.1 绿化生态系统
避免僵硬的几何形平面布置拼凑成单调的组群,以适应曲折起伏的场地或反映场地的自然景观特征,创造许多新型和活泼的住宅类型,布置在具有自然特征的环境中。在山林中建设别墅时,应在多树的山坡顶上和山坡地之间盖房,尽量顺势建造,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在湖边及山川边建设时,应以公共绿地为边界保护湖泊,在辐射状的街道之间建设邻里和商业区。沟谷、水体、森林、海滩都是地区真正壮观的景色,假如毁坏了它们,就将永远失去了它们;假如保存它们并进行明智的管理,就会丰富人们的生活,使他们的社区成为美丽而独特的。
(1)讲求植物的层次,从低向高依次为草皮、地被、灌木小乔木、大乔木,配合地形,围合出丰富的绿色空间。(2)在植物的种类选择上,尽量采用当地的本土植物,避免使用过多的外来植物而形成植物“假活”的现象。(3)提倡参与性和生态性,多种植纵向生长的乔木,控制不可踩踏的草坪面积。(4)植物颜色、色彩的搭配能够自然。因为色彩的点缀而显得生机勃勃、协调和谐,世间万物因为自身独特的颜色而显出个性的魅力。人们对色彩的热爱由来已久,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不断提高,对于色彩的追求和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在景观设计方面,利用色彩的组合构成,改变过去传统的构图方式,使现代景观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时代气息。最后,提倡多种植香化植物,这类植物对人的身心健康能产生有益影响,可以使小区中的老年人在享受绿色的同时治疗疾病,获得身心健康。
4.2 交通组织系统
居住小区道路必须主次分明、引导性强,便于车辆进出行驶和人们行走。道路不仅要在宽度上利于交通行径,还要从安全角度考虑,多采用环形道或人车分流形式。园路规划要在宽度和路面铺装上有别于小区道路,多采用线性自由流畅、迂回曲折的形式,以分隔绿地空间,改变空间形状。通过园林植物配置,创造出不同的园林景观,给人移步换景、别致多样的视觉感受,同时,园路担负着连接建筑景点(亭、花架、廊等),水体、小品、铺地等各个景点任务,做到处处都有“柳暗花明”的感觉。
4.3 户外休闲系统
小区户外休闲系统的形式,不宜一味地追求场地自身形式的完整性,而是要和整体的设计相辅相成,多用一些不规则、小巧灵活的构图方式。特别是广场的外延可采用虚空间的构筑,避免其产生生硬感,与周围的建筑环境有机地结合。
4.3.1 居住区内的建筑能与环境融为一体。一般小区建筑的外形简单,若户外景观也片面地强调本身的平面构图,则极易与其周围的建筑边缘线产生冲突,使得景观不能与建筑相呼应,且更易与建筑之间产生一系列难于处理的边角空间。
4.3.2 “隐形”广场的处理更易于将其它的环境因素(地形、水体、植物等)有机地组织在广场空间,使硬质景观与软质景观融为一体。规划设计应从功能出发,以人为本,为居民的使用提供方便和舒适的小空间。设计师在合理地了解了地形后,设计户外空间应尽量将大型广场化整为零,分置于绿色组团之中,在住宅区中尽量避免出现集中式大型广场。住宅小区的广场或是其它硬质铺装地面所形成的小区居民活动空间,在住宅小区景观设计系统中称之为户外休闲系统更为合适。这类场地的功能主要在于满足小区居民的社会交往、老人活动、儿童玩耍、散步、健身等需求。在以往的住宅小区景观中,户外休闲系统这部分设计往往追求一种视觉的焦点,以大型广场为主,但这样的设计除了能在视觉上带来一些气派辉煌的感觉之外,却不能给小区居民带来使用上的方便。
结语
总之,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和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的发挥空间将会越来越大。因此,我们应在实践中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为提高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规划设计质量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五篇:城市公共空间调查报告——以南京市为例
城市公共空间调查报告——以南京市为例
此次调研,是以山西路市民广场、秦淮河风光带和新街口商业步行街作为代
表而展开的。以下开始逐一的分析介绍:
一、秦淮河景观带
随着城市建设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追求高标准的居住环境。水景已成为生存环境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城市景观水建设中,以生态系统理论为指导思想,以接近自然、模拟自然为建设理念,尊重并利用原有水系,应用生态修复、生态恢复工程手法,结合生态护岸及水体景观绿化技术,最大限度发挥水景的生态效益,建立一个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功能的生态水系,从而提高了城市的环境质量,使城市的环境更适宜,人们的生活更舒适。
秦淮河是长江的一条支流,是南京市的主要河流,全长约110 km ,流域面积2 631 km2。秦淮河干流在江宁东山镇分为两支,一支为秦淮新河,另一支从东山镇
往北由七桥瓮进入南京城区。进入城区的秦淮河干流在江宁象房村附近又分为两支,一支为内秦淮河,另一支称为外秦淮河。外秦淮河经武定门节制闸环古城墙外转西折北至三汊河口入长江,全长约1516 km。本次调研范围为秦淮河的石头城段。
在此次的调研中,不难发现,秦淮河风光带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也有值得批判的地方。首先,是整形的钢筋混凝土挡墙驳岸的建设。对于外秦淮河驳岸的营建,考虑防洪需要,在部分防洪地区采用整形的钢筋混凝土挡墙驳岸。该驳岸坚固耐用,使用期限长久。但却不利于水际植物的种植,生态性差,且给人以紧绷的感觉。
然后是关于石头城历史风貌区(定淮门至汉中门段)植物群落营建。该地段河床深且驳岸坡度极小,因此常水位以下无法进行水生植物的栽植。但变化水位区域和洪水位以上区域有土坡,且变化水位区域土坡多靠近设计洪水位。变化水位区域草坪植被以高羊茅为主,点缀以大花萱草,并交错种植迎春、山茶、栀子花和香樟。洪水位以上区域草坪植被选择吉祥草和狗牙根,灌木选择黄馨、木槿、腊梅和金钟等,乔木选择垂柳、深山含笑、樱花、黄山栾树、榉树和银杏等,从而形成丰富多彩的陆生带景观。
除此之外,秦淮河景观带依然存在着人为破坏的隐患:
1、沿河绿地开出“菜园”
从表面上看,河西岸风景优美,但走到深处却是另一番风景:大量菜地分布在秦淮河边的绿地上。这些菜地长有100多米,经营得很是精心,为了让南瓜等蔬菜品种长好,种菜者特地将这里的绿地围成一块一块的狭长菜地,而且还搭起了便于瓜藤攀爬的支架。这些菜地都是在河边原有绿地上开垦出来的,对原有景观是一种破坏,在这里种菜是非常不应该的。
2、隔离栏被破坏严重
由于保护河边景观的需要,河岸西侧的居民楼与秦淮河之间均被有关方面用黑色护栏隔开。这些铁护栏有近2米高,远观并无异样,但走近就可发现,许多隔离栏被开了口子。有一户院门前的隔离栏干脆没了踪影,被一扇造型复古的铁门代替。这些开了口子的隔离栏一开一关,俨然变成了一扇扇铁门,许多“门”上还落了锁,门前还装上了方便上下的台阶。
3、狗粪常见,铁链被偷
河边西岸有许多遛狗市民,这些狗在河边追逐嬉闹,随处方便,并不见主
人呵斥或采取措施。河边的景观道和绿地上的狗粪果然随处可见。更为夸张的是,狗就算了,连人都随意方便,和南京的整个城市面貌相去甚远。除了遛狗,河边的许多护栏上的铁链也不翼而飞。附近居民认为,这些护栏是被拾荒者晚上溜进来偷走的,铁链大量被偷,不但影响了附近景观,也给在此散步的市民安全带来了隐患。
4、景观灯被人掏了“心”
沿着江走,发现沿河一侧的栏杆,轻轻推几下,栏杆底部就松动了,用手就能把栏杆掰弯。安装在岸边水泥柱里的亮化灯,虽然被两块铁片交叉地封住,但还是全部被人掏了“心”。
5、石灯笼遭灭“顶”之灾
在草场门大桥至下关大桥两岸草坪里,安装了一排石头灯笼,每个灯笼设计成龙形,顶部有四个角,里面安装灯泡,到了傍晚全部亮起来,十分美丽。在顺着河边走时,发现很多石灯笼遭到灭顶之灾,有的顶部光秃秃的,四个角都被拧掉,有的石灯笼被人踢倒,躺在草坪中。
二、山西路市民广场
广场是“城市的客厅”,随着城市的高速发展和社会结构的变化,城市空间中对广场的播求数逐渐增加。如何使我们的“ 客厅“ 更加美丽, 更加宜人更加具有活力这是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的问题。
山西路市民广场地处湖南路与中山北路交汇处,是人流的集中区域, 周边有办公、商业、居住等集中区域从客观形态上讲城市居住密集区和人流大的区域都需要一个相对舒缓的活动空间来协调与周边环境的关系这其中最直接的就是交通问题该广场同时连接三个路口为周围商业区提供了一个临时周转站并且, 湖南路口是众多公交车的停靠站点, 该广场实际上起到了疏散人流调整交通路线的作用。
在山西路广场,有些人悠闲地在长椅上晒着太阳,聊着天;有的人在空地上打起了羽毛球;孩子们在水池边饶有兴趣地观看红锦鲤,老人则聚在一起排着整齐的队列跳着健身操。国庆节假日,人群异常的多,可以看出,山西路广场聚集了一定的人气。
但在此,不得不提的是植物造景上的一些小缺陷。
首先,植物造景和生态学理念开始形成,但植物配植缺乏创新,植物物种的多样性偏低。南京地区属中亚热带与北亚热带交界处,森林植被以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为主。然而,这些常绿树种的选择的局限性却较大,缺少特色和创新。常绿乔木主要集中在香樟、女贞、广玉兰、龙柏、雪松、桂花、构骨、日本五针松。常绿灌木则以红花继木、瓜子黄杨、洒金千头柏、洒金桃叶珊瑚等为主。常绿地被植物是马蹄金、麦冬为主。其他植物的配植也大同小异。落叶乔木一般以水杉、银杏为主,色叶树种仅有紫叶李,夏花基本上全是紫薇。
一、二年生草花由于季节性的原因,更是惊人的相似:有万寿菊、孔雀草、四季秋海棠、一串红、葱兰等。
然后,攀援植物应用较少,垂直绿化理念不强。山西路广场在设计中保留原有的大树(如大的悬铃木),并添加一些人工栽培的乔、灌、草及地被植物,但往往忽视了藤本攀援植物的使用。藤本、攀援植物的优点很多,具有占地少,绿化面积大,效益高、管理粗放的特点,是垂直绿化的主角,能有效地在短期内增加绿量,提高城市的绿视率,净化城市空气,改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创造优美环境。如紫藤、木香、蔷薇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三、新街口
新街口位于南京旧城的中心,东西大街和南北大街的交汇处。这一规划区域由市中心四个主要街区组成,东起洪武路,北至长江路和华侨路,西至管家桥路和王府路,南达石鼓路和淮海路,面积约0.5平方公里。在该区中心,有汉中路、中山路、中山南路和中山东路几条城市主干道穿过。
经调查发现,整个商圈缺水少绿,忽略了人亲水、亲绿的本能需要。且休闲娱乐和文化旅游资源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开发和利用,南京的的民国文化特色、六朝古都老城区特色,也没有在新街口商圈得到发掘,没有把商圈打造成供人购物、休闲、交流、旅游的商业休闲区和旅游风景区,缺少城市特色和文化底蕴。
通过对新街口的调研,还发现其商业街设计中极不重视座位的设置,整个商圈繁华地段少有舒适合理的座位,平时坐凳的数量基本能满足使用需求,但到节假日人流量大的时候(如十一假期),就会显得不足。人们在逛街疲惫之后无处休息,只能坐在仅有的几个座椅或旁边商业建筑的台阶上休息。大量的人群在此步行街中疲惫不堪,无法停留休息,除了购物行为之外,不愿也无法再参与其它活动。这样既影响交通,又有损城市形象,更影响到其经济效益。座位的设置看似小事,却是影响人们舒适性的重要因素。
通过对这几个点的观察,发现了一些在设计中常见的误区,进而在今后的设计中更注重与实际相结合,而不是单一的把注意力都放在图纸上。实地考察是有必要的,只有这样才可以发现问题并结合图纸进行修改,完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