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2021年全市公共资源交易工作运行管理情况报告
关于2021年全市公共资源交易工作运行管理情况报告范文
按照会议安排,现就今年以来全市政务公开、政务服务、公共资源交易以及便民服务热线工作开展情况简要通报如下:
一、主要成效
2021年以来,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安排,各县(市、区)、各部门不断深化政务公开、优化政务服务环境、规范提升公共资源交易、有序推进便民热线整合,各项重点工作稳步推进。主要取得了以下成效:
(一)全面规范推进政府信息公开。一是加强政府信息管理。制定印发了《关于建立xxxx政府信息公文公开属性源头认定及动态调整制度》和《规范年报编制发布工作的通知》,各县(市、区)全面建成了覆盖乡镇(街道、社区)和部门的标准化政府信息公开专栏,XX县先行先试基础上,完成了X个试点领域基层政务公开标准目录编制工作。举办了全市政务公开工作人员培训班,提升了政务公开工作人员业务能力素质。二是深化重点领域信息公开。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的原则,将“五公开”要求贯穿于工作全过程,围绕政务活动热点、公众关注难点和涉群利益焦点,积极推行公开信息审查制度,保证信息发布及时、准确、规范、完整。聚焦就业、教育、医疗、养老、征地等重点领域信息公开,借助XX门户网站主动公开政府信息1万多条,全市各级各部门公开政府信息5万余条,依托市级政务信息公开专栏,发布重要文件信息X条,公开重要会议信息X条,扩大了政策知晓率,保障了群众知情权。三是加大政策解读力度。严格落实“三同步”要求,针对出台的规范性文件,以及涉及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切身利益、重大公共利益、需广泛知晓的重要政策文件,及时通过政府信息公开专栏发布解读信息,传递权威声音。上半年,市级政府信息公开专栏发布各类政策解读信息X条,全市各级各部门累计发布政策解读信息300多条。市发改委主动全面及时公开涉企优惠政策信息,积极履行了部门职责。四是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坚持与宣传、网信、应急等相关部门联系沟通,落实舆情收集、研判、处置和回应工作机制。通过“中国·平凉”门户网站“网站留言”专栏、xxxx12345综合便民服务热线等途径及时收集舆情,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积极做好舆情回应,做到不缺位、不失语、不被动,牢牢抓住了舆情回应主动权。止目前,平凉门户网站办理回复网民留言X条,人民网省长留言X条、市长留言X条,中国XX网政民互动栏目留言X条。五是依法答复公开申请。严格按照《条例》规定,规范政府信息公开申请的受理、审查、办理、答复程序,做到受理依规、答复及时、记录清晰、存档完整,确保做好依申请的答复工作。上半年,办理回复依申请公开信息X件,按时办结X件,全部在规定时限内予以答复,无因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被申请行政复议和提起行政诉讼情况。全面完成了省级年度考核工作,全市政务公开工作考核排位较去年稳中有升,市州排位位列第三。
(二)大力创优全市政务服务环境。一是规范完善线下“一窗通办”。加快全市政务服务体系规范化、标准化、便利化建设,务实推进“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改革。对社保医保、不动产登记、企业开办等高频民生事项分类推行“一套材料、一次提交、一窗通办”。推动面向企业和群众依申请办理的各类政务服务事项“应进必进”,积极推进“水电气暖”等便民服务事项“应进必进”,努力实现“进一扇门,办全部事”。xxx探索推行“无差别综合受理”服务,通过“受办分离”改革,变前台受理人员从“专科一对一受理”向“全科无差别受理”转变。市发改委、市场监管局、住建局、自然资源局、人社局、卫健委等单位积极选派业务素质高、协调能力强的人员进驻大厅,进驻运行高效规范。至目前,全市一窗分类受理率达到75%,事项进驻率达到90%,今年上半年,市区政务服务中心办理各类审批服务事项X万件,按期办结率达98%以上。二是积极推进线上“全程网办”。衔接推进全市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建设,积极推行“一网通办”攻坚提升行动,组织市级相关部门对政务服务事项进行精细化摸底梳理,市级X个事项中,X个事项通过国家、省市层级的X个业务平台进行办理,X个事项全流程通过一体化政务平台网上办理。全面推行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引导办事企业和群众积极参与服务评价,用企业和群众的评价倒逼政务服务质量的提升。市政务服务中心购置2台政务服务一体机,上线公积金查询、房产交易、社保缴存等热门高频服务事项,实现了自助服务与窗口服务的容缺互补,极大提升办事效率。xxx积极推行网上“不见面”审批,设置24小时自助服务区,为群众提供智慧化、智能化服务。三是扎实开展审批“瘦身提速”。大力落实减事项、减材料、减时限、减环节、减跑动“五减”措施,全市政务服务事项办理承诺时限平均提速45%,申报材料平均精简20%,即办件比例提升至45%,平均跑动次数减少到0.8次。企业开办方面,将注册登记、公安刻章、银行开户、税务登记、社保办理5个环节共享整合,提供“一站式”服务,实现全流程3个工作日办结。项目审批方面,设置投资项目、工程建设项目受理专区,一次性告知申报材料,全程引领填报,大幅提升办事效率。不动产登记方面,积极开展“互联网+不动产登记”,一般登记办理时限压缩至5个工作日。四是全面推行服务“帮办代办”。市县两级政务大厅全面推行“管家+保姆”帮办代办模式,组建专职帮办代办队伍,对不动产登记、公司登记注册、退休认证等事项,提供预约延时、专业定制、全程引领、靠前帮办服务。崆峒区政务服务中心积极开展“企业开办全链条”服务,对企业、个体户全程无偿提供政策咨询、业务辅导、帮办领办服务。xxx优化升级政务大厅区域布设,设置帮办代办服务专区,面对面为群众企业提供政策咨询、现场引导、辅助填单等服务。五是探索推动事项“跨区通办”。在政务服务大厅设置“跨省通办”“省内通办”专窗,配置远程视频设备,安排专人负责咨询、受理业务。至目前,我市与宁夏、内蒙古、陕西、青海等地政务服务管理机构签订了“跨省通办”合作协议,目前已实现个人社保参保证明查询打印、购房提取住房公积金等X个事项“跨省通办”。梳理上报省内通办事项57项,订阅兰州、定西等市州通办事项X项,基本满足企业群众异地办事需求。六是稳步实施平台“基层延伸”。加快推进乡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提高政务服务精准度和覆盖度,着力推动政务服务向基层延伸,全市106个乡镇和X个村社实现了互联网和电子政务服务的全覆盖。按照“四级四同”要求统一梳理乡、村两级政务服务事项和高频公共服务便民事项的基础上,进一步梳理下放乡、村民政、农业农村等便民服务事项。截至目前,全市基层设置服务窗口X个,今年以来规范更新基层便民办事大厅X个,实现了基层服务事项全覆盖。
(三)提升公共资源交易配置效率。一是制度建设不断完善。制定了全市工程建设、政府采购、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矿业权、资产产权五大类公共资源交易项目操作流程,为全市公共资源交易活动提供了指南。印发了《xxxx市县两级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服务清单》,并在交易中心网站公开发布,方便了交易各方主体业务办理。市县两级平台结合工作实际,对内部管理制度全部进行了修订完善,确保了各项工作有制度可依,有规矩可循。二是平台整合共享持续发力。按照市县两级“1+6”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架构,依托全市公共资源交易“一网三平台八系统”,统一了全市项目交易操作流程、办事程序和发布媒介,实现了全市公共资源交易“一张网络、一套流程、一个规则、一套办事程序”。建立了市县“月调度、季通报、半年小结、年终考评”的上下联动工作机制,每月对重点工作、交易情况、网上开评标情况进行监测调度,按季度进行分析通报,确保全市公共资源交易工作高质量同步推进。三是场内交易行为更加规范。充分发挥平台见证职能作用,及时记录交易平台现场不良行为,上半年市县两级平台对X起场内违规行为进行了通报(其中代理机构违规行为X处、评标专家违规行为8处),有效规范了交易市场秩序,营造了良好的竞争环境。对代理机构实行实名制管理,解决代理机构工作人员流动性大的问题。对评标专家实行动态管理,对符合条件的专家及时吸纳入库,对违反评标纪律,无法胜任评标工作的专家及时清退出库。对各交易主体加强业务培训,针对系统操作应用、电子保函使用、法律法规业务知识等,举办专题培训班6期,培训1100余人次,为新系统新业务顺利上线开展、平台规范运行奠定了基础。四是全流程电子化建设稳步推进。持续优化交易流程,简化办事程序,推行中标通知书网上办理,消除了全流程电子化的“中梗阻”,实现了交易服务事项“一网通办”。工程类项目全部使用电子辅助开评标系统,实现了招投标文件制作标准化、格式化,提高了开评标工作效率。上线启用了xxxx公共资源交易智慧监管系统,实现了全流程在线监管、闭环监督。开通了投标保证金电子保函平台,为X家投标企业释放流动资金X万元,解决了投标企业筹资难问题。市级平台、xx、xx上半年网上开标率均达到100%,实现了不见面开标常态化;xx采用“陇政钉+电视大屏”的方式,初步解决了评标专家与投标人之间澄清答疑无法沟通的问题,实现了评标资料“电子签”和档案存储“一张盘”。1-6月,全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累计完成交易项目X项,总交易额X亿元.(四)有序推进便民热线整合优化。修订完善《xxxx12345综合便民服务热线平台运行管理协议》,优化升级《热线督办标准化制度》《热线办理台账》《网站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制度机制,将受理办理、督办催办和协调沟通等相结合,进一步落实月统计、季通报、半年汇总等制度。按照国家、省、市工作部署,制定印发了《xxxx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整合优化工作方案》,目前全市各类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号码名称、类别、数量及接听层级、管理机构、服务方式、座席数量、经费来源、系统平台、人员保障等情况调查摸底已全面完成。上半年,市12345综合便民服务热线共受理群众来电X件(次),其中直接答复X件(次),直接答复率48.90%;转办交办X件(次),当前办结率95.27%。从来电内容来看,来电主要分布在三农环保、政企服务、公共安全、房产物业4个方面;从诉求类型来看,来电主要以投诉和咨询为主;从办理时限来看,按期办结X件,占78.04%,超期办结X件,占13.16%,超期未办理X件,占3.27%,正在办理中X件,占5.53%。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政府信息公开方面:政府信息公开平台运行还不够规范,县(市)区、市直有关部门政府信息公开平台信息发布不够及时,政务公开工作人员业务能力有待提升,一些重点领域政府信息公开还不够深入。政务服务方面:全市各级政务服务大厅在标准化建设、规范化运行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部分县级政务大厅功能区划不科学、窗口设置不规范、事项进驻不全面、授权不充分,个别社区便民服务中心没有按照“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模式设置办事窗口;个别部门进驻事项还没有“应进必进”,驻厅办理事项流程、选派人员业务能力还不能满足工作需要,县级政务服务大厅公共服务事项进驻比例明显偏低,特别是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事项没有进驻到位;部分部门业务信息系统与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对接进展缓慢,个别部门对国家基本目录认领和实施清单编制还有漏项,事项梳理和流程加载还不够规范。公共资源交易方面:一些新型公共资源交易项目如农村集体产权交易、环境类交易项目等还没有纳入到统一的平台进行交易,个别专业专家人数偏少、专家资源不共享,代理机构工作人员业务能力良莠不齐,诚信体系建设滞后,各级各行业诚信记录平台对接不畅,没有形成违法违规失信行为联合惩戒态势。综合便民热线方面:部分县(市、区)、部门(单位)对热线工作重视不够,答复处理不及时,群众对回复结果不认可,导致按期办结率低,群众满意度不高的问题。
三、下一步工作要求
(一)进一步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力度。一要做好重点领域信息公开。按照“五公开”思路,采取电话督促、通报督办等形式,推进县(市)区、市直部门对决策信息、权责运行、财政资金信息、环境保护信息、扶贫救助及公共服务等方面重点领域政府信息进行公开,推进重大建设项目批准和实施领域、公共资源配置领域政府信息公开。二要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关注。围绕教育、卫生、医疗和涉及群众日常生产生活的事项,做好政策解读,主动回应社会关切。按照受理依规、答复及时、记录清晰、存档完整的要求,及时回复依申请公开信息,重点推进县(市、区)和市直部门依申请公开答复,及时做好网上申请答复,不断规范政府信息申请答复流程。三要强化平台日常运行管理。各县(市、区)、各有关部门要经常性读网督查,做好平台常态化信息发布,规范运行乡镇(街道)政府信息公开专栏,科学编制其他领域基层政务公开标准目录,延伸政务公开链条,推动政务公开向村(居委会)拓展。
(二)进一步优化升级政务服务功能水平。一是优化提升办事大厅服务效能。要持续完善市、县、乡、村四级政务服务办事大厅集成服务模式,加快对大厅的智慧化、规范化改造,提升精细化管理运行水平。市、县两级政务大厅要设置“办不成事窗口”,制定具体操作流程和相关制度办法,安排专人值守,做好业务受理办理工作。二是加快推进“网上办事”进程。要进一步强化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公共支撑能力,推动更多事项“一网通办”“全程网办”。市级各有关部门要对照网办事项梳理统计表,全面推动事项网上受理办理,加快推动数据共享对接。各县(市、区)要全面摸底梳理事项,适时公布网办目录,推进“网上办事”进程。三是全面推行帮办代办服务模式。持续健全完善“帮办代办”服务机制,在全市各级政务办事大厅全面推行“保姆式、妈妈式”服务。市级纳入到“帮办受理”窗口的单位要主动衔接,优化流程,做好转办工作;县级政务服务中心要组建专职帮办代办服务队伍,为群众企业提供“量身定制方案、一站服务到底”的帮办代办服务;乡村便民服务中心(站)配备兼职帮办代办人员,为群众企业提供帮办代办服务,确保群众小事不出村社、大事不出乡镇。四是扎实推进政务服务向基层延伸。持续完善乡村两级便民服务大厅规范化建设,各县(市、区)要按照“四级四同”要求,持续认领加载事项,要进一步梳理下放乡镇、村社的民政、农业农村等服务事项,汇总编制乡镇和村社审批服务事项目录和实施清单。
(三)进一步提高公共资源交易服务效能。一是充分发挥“互联网+公共资源”交易模式,提升全流程电子化应用水平,加快推进远程异地评标,10月底前完成全市评标专家资源整合、完善电子档案系统功能、上线政府采购电子辅助开评标系统,年底前健全各类公共资源交易系统,实现以数据电文形式完成公共资源交易全过程,全年网上开标率达到95%以上。二是继续发挥见证职能,严格落实紧急纠错机制,加强部门联动,积极配合监管部门加大对围标串标、弄虚作假等违法违规行为处罚力度,进一步规范公共资源交易市场。三是积极引导农村集体产权、碳排放权、数据资源等纳入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进行交易,做到“平台之外无交易”。
(四)进一步协调提升便民热线办理质效。加快推进便民热线整合优化,做好系统对接和知识库更新完善,修订政务服务便民热线运行管理办法、系统平台知识库更新报送制度。推进热线网站和系统优化升级,定期对各县(市)区、各部门(单位)的热线办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增强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拓展延伸综合便民热线宣传推广力度,提高群众办事知晓度,完善便民热线综合服务功能。
第二篇:公共资源交易工作考察报告
长丰、莆田等地公共资源交易工作考察报告
11月22日至24日,市委常委、纪委书记吴娜丽率领市纪委监察局、财政局、规划建设局、市政园林局及我办负责人一行9人赴合肥长丰县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考察,探看平台建设、学习交易管理、问计体制机制、求索创新发展。之前我办已赴莆田市发展服务中心就公共资源交易管理经验进行学习考察。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长丰、莆田公共资源交易工作先进做法
(一)长丰县的先进做法。
1、执法职能到位。长丰县对招投标管理体制进行改革,确立了“一委一办一中心”的招投标组织架构。成立了县招投标市场监督管委会,相关各行政主管部门为成员,负责全县招投标工作的组织领导、政策制定和重大事项的协调处理,管委会下设招管办。长丰县委、县政府将全县原隶属建设、财政、水利、交通等7个行政主管部门涉及招投标业务的114项执法权集中委托长丰县招管办统一实施,招管办作为全县招投标交易活动的监管主体。省法制办在国家行政执法资格门类目录中专门增设了“招投标综合执法”门类,为招管办工作人员颁发了《安徽省人民政府行政执法证》,使招管办实现了招投标专业执法,解决行政监督缺位错位的问题,摆脱了因体制和行政隶属关系等因素对招投标公正性的影响。
2、实行自行招标代理。针对招标代理从业机构无序竞争、“中介不中”等问题,该县依照《招标投标法》第十二条“招标人具有编制招标文件和组织评标能力的,可以自行办理招标事宜”规定,为防止招标公司与招标人建立利益同盟,招投标中心作为政府投资项目依法应当实行公开招标项目的指定代理机构,统一代理招标事宜。
3、实行有效最低价中标办法。从商务报价最低的投标人开始评起,只要最低价经评审为有效即可中标。同时,开发成本考核系统软件,以大多数投标人的成本为标准衡量投标人是否存在低于成本价竞标。此举既打破了过去招标中存在的围标串标的“潜规则”,又有效地解决了低价中标带来的恶意竞争、标后履约难等问题。
4、全程跟踪,完善监督机制。在招投标过程中实行“事前核准、事中监督、事后备案”,加强对招投标重点环节的日常监督;对办结的招标项目进行标后跟踪管理,建立标后项目进展情况登记台账,积极与有关单位建立联动协调机制,加强对中标项目的后续管理,防止因恶意竞争导致烂尾工程出现。
5、建立三个企业库,即小型项目库、诚信企业库和大建设企业库。凡100万以下的建设项目可以直接从小项目库中随机抽取,不需要制作投标文件,但被抽中以后必须守约,否则将被清除出库;诚信企业库的企业决不允许挂靠行为;重点项目要在大建设企业库中招标。
(二)莆田市的先进做法。
1、推行随机抽取法确定中标人。《莆田市建设工程施工招标评标管理规定》规定“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单项造价在1500万元以下的项目,采用随机抽取法确定中标单位,参与抽取的对象为莆田市本地建筑企业”。招标代理机构(招标人)在招标文件中事先明确工程的发包价,招标时间从20日缩短为7日,招标人只需在满足条件要求的投标人中通过随机抽取确定中标单位。该办法推行减少了项目流标,提高了招标效率,降低了投标费用,培育了本地企业成长,有效杜绝了招标人、评标专家及投标人的暗箱操作、不公平评标及串标行为的发生。同时,工程监理、设计(除概念性方案设计外)项目招标,亦采用该办法。此举对正处大投资大建设大发展中的我市有着积极的借鉴作用。
2、积极推行公共资源网上交易。搭建公共资源全过程网上交易平台,实现招投标各方参与主体通过网络进行备案审核、招标、投标、开评、评标、定标、合同签订的全流程信息化管理,实现招标文件模板化、招投标环节电子化、招投标过程无纸化、招投标流程保密化。网上招投标不仅可减轻投标人负担,而且节约社会资源,真正体现“绿色交易”。
二、考察后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几点设想
(一)要执法授权,实行统一监管。借今年我省被国家确定为首个规范与创新招投标试点省份的东风,大力创新招投标体制。市委、市政府把各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对公共资源交易(招投标)活动的监管执法职能统一委托授权给市公共资源交易管委办实施。市公共资源交易管委办既负责全市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委员会的日常工作,又接受委员会各成员(即相关行政主管部门)的委托代为行使招投标执法权,成为全市公共资源交易活动的统一监管主体。这样既可解决各行政主管部门自管自办、管办不分和监督不到位、缺位、错位等问题,又可有效防止各行业在招投标过程中执行标准不一致的现象发生,变多头招投标为统一招投标,变多数人监督多个部门为多数人监督一个部门,使监督更有成效,运作成本更低,工作效率更高、效果更好。
(二)要创新制度,完善标前管理。一是实行自行招标制度。由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作为政府投资项目的自行招标机构,统一代理其招标事宜。二是实行统一备案管理制度。涉及建设项目的招标范围、招标方式(公开或邀请招标)及招标组织形式(自行或委托招标)的核准、招标文件及工程量清单的审查备案等事宜统一由市公共资源交易管委办受理,切实提高招投标质量和效率。三是实行预选承包商管理制度。分别建立优良承包商库、合格承包商库与不良承包商库;入选合格承包商库的企业才有资格承接国有投资项目;入选优良承包商库的企业享有信誉加分、资格预审直接入围、降低投标保证金和履约保证金等优惠待遇;列入不良承包商库的企业,将限制其参与政府投资项目投标资格或直接清出瑞安市场。
(三)要创新方法,增强标中控制。一是单项造价金额在1000万元以下的小型项目可在瑞安本地企业范围内采用随机抽取法确定中标人;招标代理机构(招标人)事先明确项目的发包价,招标时间可缩短为7日,可不组建评标委员会;招标人公开随机从合格的投标人中抽取中标人;工程发包价即为投标人的中标价。二是技术要求不高、单项造价金额在5000万元以下的一般项目可实用有效低价中标法,经专家评审确定未存在低于成本价竞标的,原则上取最低价中标。三是技术复杂、有特殊要求的或单项造价金额在5000万元以上的重大项目,宜采用综合评估法,对信誉标、技术标与商务标进行综合评审。四是国有投资的重大民生项目应试行高额工程保函制度,防止挂靠投标、围标串标、层层转包、拖欠职工工资等违法行为的发生,确保项目质量与效率。
(四)要强化措施,加强标后监管。一要严厉打击挂靠、转包和违法分包行为。一经查实,政府投资项目存在挂靠、转包和违法分包行为的,一律清出瑞安市场。二要严格人员锁定管理。对项目经理、总监、主要技术负责人实行锁定管理,投标文件中承诺的项目经理、总监、主要技术负责人在整个建设过程中不得更换。三要建立标后定期巡查制度。公共资源交易管委办应当做好项目标后跟踪管理,定期巡查,对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履行情况与投标承诺不符的,责令限期整改,并依法处罚。四要建立诚信奖惩机制。依据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原则,在行政许可、市场准入、招标投标、资质管理、工程担保与保险、表彰评优等工作中制定相应管理制度,将投标企业不良行为纳入银行诚信监管体系。五要建立诚信管理部门联动机制。检察、公安、监察、发改、建设、财政、工商、公共资源交易管委办等部门要建立招投标违法案件联查机制,实施招投标违法行为记录公告,统一诚信发布平台,并在各自职能范围内运用好诚信评价结果,形成工作合力,共同维护建设工程招投标市场秩序。
(五)要科技防腐,推行网上招标。加快公共资源网上交易系统建设,实现网上招标、投标、开标、评标,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因素。投标单位通过网上下载标书、网上答疑、网上投递标书,投标文件实行CA电子化加密和解密,防止投标信息泄漏,有效减少串标围标行为。采用电脑自动抽取评委,实现评委名单保密,促进评标公正。启用评标现场视频直播系统,加强对评委监督,规范评标行为。网上投标以企业基础信息库为支撑,对弄虚作假的企业,一经发现系统予以自动屏蔽,限制其投标资格,提高违规成本,促进投标企业的诚信建设。
(六)要专家共享,推行远程评标。与省内其他城市(如温州、宁波、绍兴、义乌)联合,成立网上评标城市联盟,借助于网上招投标系统,实行异地远程评标,实现专家资源共享。各地专家不用赶赴同一地点,可以在一个虚拟的空间共同评标,只要在同一时间通过各自的CI密码进入网上招投标平台便可评标。
第三篇:公共资源交易工作情况报告
公资报〔2014〕号
签发人:
**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
关于公共资源交易工作开展情况的报告
县政府:
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关心下,县交易中心于2013年10月份组建。中心对建设工程招投标、政府采购、各类资产资源等公共资源,按照政府引导、市场公开、规范运作的原则,根据“六个统一”即统一交易受理登记即交易项目、统一信息发布咨询、统一专家(中介)选取、统一电子监察监控、统一发放中标(成交)通知、统一费用收取退付要求,对交易全程实行统一组织和管理。中心严格落实“两个责任”,把风险防控工作与推进中心业务工作、推进资源权配置全面深化改革、推进纪检监察各项业务工 — 1 — 作结合起来,让公共资源交易工作更好服务于我县各项社会事业、经济建设,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交易情况
中心成立至2014年*月,共完成进场交易项目*个,成交总额*万元,资金节约率*%。其中建设工程招投标项目1*项(不含服务类*项),招标控制总价*万元,实际中标金额7*万元,节约金额*万元,节资率为1*%。完成政府采购项目**宗,预算金额*万元,实际采购金额*7万元,节约金额*万元,节资率为*%。中心特别对涉及民生工程*****工程等民生项目招投标工作,精心组织实施,一次招标成功率达100%。
(二)人员情况
中心核定编制数*名,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指导下,班子分别从县级经济管理及行业主管部门抽调人员组成,搭建理念突出“依法行政、规范运行”,工作人员从县法制办、县建设局、县审计局等部门抽调专业人员和原建设局交易中心择优划转部分人员共同组成。中心队伍的搭建多层面、全方位对公共资源公平、公正、公开交易实现了“保驾护航”。
(三)场馆情况
中心新址面积约***平方米。我中心对新选址地点进一步规划,合理布局并征求了***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县公管办、公监办意见。根据职能职责,为突出交易功能,设计约110平方米
— 2 — 拍卖大厅一间、约*平方米报名综合服务等候区、约合170平方米开标室四间、约合*平方米评标室(满足电子评标要求)八间等及数个开放式办公区。在设备装配上,规划有大型LED电子屏*块、外臵电子显示屏*个、触摸屏*台、摇号机*台、电脑(含电子评标)*台,同时设有答疑系统,专家身份指纹验证门禁系统,达到了功能完善、设施配套、设备齐全的标准化建设目标。
(四)信息化建设进展
中心于2014年*月建成中心网站,*个月试运行期间访问量达到*次,发布各类公告信息*条。同时,中心注重推进平台网络建设工作,拟建设公共资源交易基础平台。
三、创新做法
(一)提升交易服务质效方面
1.模拟交易,打通交易梗阻。由中心各业务科室根据各自职能职责,按时间拟制各交易项目,按统一交易受理登记、信息发布咨询、专家中介选取、发放中标通知、退还保证金等环节,模拟整个交易真实过程。同时按上述程序对重大交易项目实施模拟交易。中心通过实施模拟交易项目听取交易各环节存在的问题,查找交易过程中拟存在的交易风险,提前介入廉政关口,全方位提高业务技能、工作效率和服务方式。
2.规范服务,完善交易售后。一是建立回访制度,听取交易心声。中心通过电话、当面走访、大厅征询等形式对业主或采购人、中标人、代理机构、投标人、供应商就服务质量、业务能力、— 3 — 办事效率、专家抽取、服务态度、程序规范、廉洁自律等方面满意度进行跟踪回访。并将回访情况建立台账,网格责任科室,提出解决措施,进一步提高交易质量。二是建设服务规范化体系,解决群众急盼。中心工作中使用文明用语,发放《政务礼仪规范》;强化首问责任制和一次性告知制,建立首问责任台账制度,倒查处理情况;对办事程序、文件资料书面一次性告知。
(二)交易流程优化再造方面
为规范交易,中心建章立制,硬化交易运行规则、程序、制度。制定了内外流程图,即制定了对外的建设工程招投标、政府采购交易服务流程图、交易指南;对建设工程、土地出让、政府采购、产权交易等四个方面的公告内容及公告地点、依据作了详细的规定;制定了对内的《公共资源交易内部操作规程》,细化具体操作方案及内部工作流程。为加强交易活动的合法性、合规性管理,我中心代拟制了《*县政府采购实施细则》、《**县特许经营权出让实施细则》、《**县公共资源交易招投标实施细则》等。
(三)内部管理制度建设方面
一是规范了场内交易规程。制定了招投标的信息管理制度、开标程序、评标专家权利与义务规定、专家等候区管理制度、开标须知、评标通则、评标须知、专家抽取须知等管理制度;二是严肃了交易纪律。制定了廉政制度、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工作人员行为准则等廉政制度,走上了以制度约束人和事的良性轨道。同时,拟制了我中心内设机构职责,车辆管理、固定资产管
— 4 — 理等14个内部规章制度等。
(四)电子交易系统建设方面
拟建立统一、完整的、基于互联互通思想的公共资源交易体系。积极推进建设具有SOA插件化设计,实现数据与资金安全,建立具有独家招标文件模板设计器的动态模板系统,实现电子签章压证、计算机自动开标功能,自动开标、自动唱标功能及完全符合四川省规范的智能辅助评标系统的电子交易平台。拟实现网上联动交易,结合廉政信息化平台建设系统,实现网上廉政风险预警与报警,廉政风险网络教育模块,提高服务效率,努力实现公共资源交易网上运作、交易流程协调联动,实现交易平台、服务平台和行政管理平台三台合一。
(五)廉政风险防控工作方面
中心从“提升风险教育、部署防控机制、突出阳光交易、保障制度建设”四个方面着手创新工作方法,建立廉政风险防控机制,确保公共资源交易活动“公开、公平、公正”,实现公共资源“阳光交易”。
1.实施提升风险教育。突出“四大素质提升工程”即技能水平提升、法治意识提升、廉政意识提升、纪律观念提升。“技能水平提升工程”即通过参加学习班、业余自学学习涉及业务的法律法规、政策;结合“走出去”学习其他区(市)县先进做法等提升交易水平。“法治意识提升工程”即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典型案例等提升对公共资源交易的法律认识及交易风险的防控意识。“廉政 — 5 — 意识提升工程”即学习相关廉政制度,典型示范,正风肃纪,强化廉政意识。“纪律观念提升工程”即开展党员示范岗、五星党员评选等活动提升律己意识。全方位提升工作人员素质,从强“筋骨”到丰“血肉”,实现内在的“提档升级”。
2.部署防控机制。一是等级划分,查找廉政风险点。中心针对个人岗位廉政风险点、科室廉政风险点、交易流程风险点、制度机制风险点、思想道德风险点及外部环境等可能发生违规行为的重要环节,对廉政风险点进行全面认真细致的查找并按照排查的廉政风险程度,将风险点定级为一级(建立制度、重点监督)、二级(完善制度、强化监督)、三级(落实制度、加强提醒)。共梳理排查各类风险点**个,其中一级风险点3*个,二级风险点*个,三级风险点*个,并全部建立了防控措施,确保了廉政风险防范工作取得了实效。
3.落实阳光交易做到五步。一是多措并举做好交易信息公告公布,实行逐级审签把关制度;二是根据规则制定内外流程图及告知书,明确交易工作的运行程序和规范要求;三是建立以服务对象、行业专家、社会监督员、群众代表为主体的服务工作评价机制并建立“开放日”参观交易场所、观摩交易活动,收集建议意见。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中心将秉承交易规范、高效、公正、廉洁准则,进一步强化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创新思路,多维部署,强化廉政风险监管制
— 6 — 度和风险防控机制;建立完善代理机构管理机制;规范交易运行,对各类交易项目制定具体的交易操作规程;提升服务质量,打造热心、诚心、公心、上心、舒心的“五心”交易服务中心。
**县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 2014年*月*日
信息公开类别:不予公开
**县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综合科 2014年7月25日印
第四篇:2022年公共资源交易工作要点
2022年公共资源交易工作要点
为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公共资源交易营商环境,大力推进公共资源交易平台高质量发展,争取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跨越,现就我县公共资源交易活动提出如下工作要点:
一、指导思想
严格执行国家、省、市公共资源交易相关要求,强化“XX易采不见面、服务项目无极限”工作理念,叫响“XX易采增光添彩”工作品牌,为加快建设现代化水韵湖城提供有力支撑。
二、工作任务
(一)抓党建,锤炼过硬交易队伍。
1.筑牢理想信念根基。开展政治理论学习,补足思想之“钙”。修订《日常管理内控制度手册》,建立持续改进的内控机制,做到既紧盯高层,准确把握党和国家大政方针政策,又着眼基层,从支部和全体党员实际情况出发,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2.激发担当作为动力。创新主题党日“自选动作”,增加灵活性和可操作性,让“支部主题党日”活动有更多新鲜的味道。组织开展讲党课、党史知识竞赛、红色主题教育等活动,让党员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和熏陶。
3.提升履职尽责本领。加强党性教育,突出问题和效果导向,强化党员干部队伍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推动“党建+业务”相互融合,坚持科长讲业务、专题培训、业务讲堂等相结合,不断丰富教育内容,增强实践本领,切实做到“紧扣业务抓党建、抓实党建促交易”。
(二)促标前,提升交易服务质效。
4.简政放权提质增效。清理不合规的交易规则。推行“容缺审批+承诺制”改革,落实招标(采购)人负责制,由招标人自行决定开始招标活动,通过时间交叉、同步实施等措施提升招标效率,缩短项目实施周期,进一步压实招标(采购)人对招标采购活动的主体责任,主动作为,履职担当。
5.提升交易公开透明。按照省、市、县文件规定,建立招标计划提前发布制度,依法必须招标的项目在招标前设置招标信息发布环节,发布时间为招标公告发布之日前至少5个工作日。扩大政府采购“意向公开”范围,原则上不得晚于采购活动开始前30日公开采购意向,提高公共资源交易透明度,保障各类市场主体平等参与交易。
6.降低资源交易成本。深入推进全流程电子化交易工作,持续推进“不见面交易”模式,缩短交易时间,节省交易费用,保障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不减、效率升级”,实现从“最多跑一次”到“一次不用跑”的转变。提高电子保函使用率,根据市场主体需求,依托新点“电子保函管理系统”,扩大电子保函应用范围,为投标企业降本增效。
(三)优标中,提供优质服务保障。
7.创新交易服务标准。修订《不见面开标大厅建设与服务管理规范》(县区级),固化服务流程、规范服务行为。保证开标区人脸识别系统有效运行,提高开标效率。制定《开评标现场管理制度》,规范开评标现场秩序,创造公开、公平、公正的开评标环境。创新服务思维,整理招标采购相关法律法规及规则制度,为评审专家规范高效开展评标活动提供政策依据。
8.探索跨省远程评标。在省内远程异地评标基础上,依托新点“易采虹”公共资源交易跨区域一体化平台,探索开展跨省异地远程评标,通过系统随机抽取两省综合库的评标专家,实现专家资源跨省共享,解决评标专家资源不足的问题,打破地域限制,不断提升公共资源配置效率。
9.创设独立评审环境。通过物理隔离、平台建设、电子辅助评标等方法,净化评审空间,为独立评审提供基础保障,保证评审专家独立完整审查所有投标文件,评审过程不受明示、暗示或其它倾向性误导,打造评审专家独立评审环境,促进公共资源交易公平、公正。
(四)强标后,构建严密监管体系。
10.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制定检查计划和工作方案,有序推进双随机监督检查常态化,以检查促提升,坚持查处并重,持续规范公共资源交易行为。对问题易发多发关键节点加强督查,压实各方主体责任,全面提升公共资源交易质效。
11.强化标后监督管理。加强《XX县国有资金投资建设项目标后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宣传,建立健全标后监督管理各项工作机制,加强部门协调联动,推动制度落实落细,以标前、标中与标后监督的有机结合实现公共资源交易监管闭环。
12.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健全公共资源交易信用承诺机制,推动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和公共资源交易市场“两场联动”,促进公共资源交易主体自我约束、诚信交易、诚信履职,助力推进公共资源交易领域信用体系建设,净化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实现市场规范运行。
三、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有序推进。
要统一思想认识,将县公共资源交易活动工作要点列为重要议事日程,强化工作推进,进一步分解任务、细化措施,完善分工负责、责任到人的工作推进落实机制,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实施。(二)强化协同提高质效。
加强统筹协调,建立与行业主管部门共同参与的会办机制。不断完善统一的制度规则,强化公共资源交易各方主体的协同配合,高效处理项目各个环节异常情况。(三)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以《XX易采发布》手册为载体,多渠道、多层次开展“XX易采”特色、亮点工作宣传活动,努力营造改革创新、自我加压、争创一流的良好氛围。第五篇:公共资源交易现状调研报告
公共资源交易现状调研报告
公共资源交易,也称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即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在政府宏观调控下,依据法律法规,经过科学合理程序,运用价格调节等手段,采用阳光操作的办法,通过招标、谈判、拍卖、挂牌出让、电子竞价及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市场竞争方式进行的公共资源分配或处置。
通过对我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建设发展情况进行调研,分析了当前公共资源交易领域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初略的对策和建议,供各位探讨。
一、基本情况
XX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设立于2009年,隶属于XX县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室(XX县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局)管理的副科级事业单位。该中心自设立以来,按照场地建设标准化、管理体制合理化、进场交易有序化、交易流程规范化、运作模式科学化、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六化”目标,狠抓各项软硬件建设,努力提升建设水平和规范化运作水平。
(一)建立了合理的交易管理体制。按照“管办”分离的原则,从决策层、监管层和操作层相互分离的三个层面设置管理体系,成立XX县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委员会,委员会为全县公共资源交易管理的最高决策、协调和议事机构;下设办公室负责对各行业行政监督部门和县公共资源综合监管部门的协调监管工作;交易中心专门负责场内各类公共资源交易活动的组织、管理和服务。从而形成了“决策、监督、服务”三级管理的运行模式,为全县公共资源公开、公平、公正交易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建立了统一的服务运作机构。在县委、县政府积极推动下,将原有工程建设管理中心、政府采购中心、国有土地交易中心合并在一起,构建统一的交易平台。目前交易中心内部股室设有业务股和综合股;信息平台方面建立独立的信息发布网站和配套的交易系统,保障了交易中心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建立了完善的交易服务平台。在服务功能区块设置上,在全市率先建成了独立的电子评标室1个,其他普通评标和谈判室2个、开标大厅1个、服务大厅1个;安装空调8部,配置电脑12台,基本达到了功能完善、设施配套、设备齐全的标准化建设目标。
(四)建立了规范的交易运作机制。一是出台了《XX县综合招标投标管理办法》、《XX县招标投标运行管理规程》等5个规章文件;二是制定了各类交易工作流程和指南。对工程建设、土地出让、政府采购、产权交易等四个方面的交易流程作了详细的规定;三是规范了场内交易规程。制定了《招标人行为规范》、《招标代理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行为规范》、《投标人行为规范》等3个交易规范;四是严肃了交易纪律。制订了《招投标监管服务人员行为规范》、《责任追究制度》等5个场内工作制度和管理办法,走上了以制度约束人和事的良性轨道。
(五)公共资源交易工作取得作用。县中心运行8年多时间以来,共承接各类项目2656个,成交总金额约143.38亿元,实现节约资金约10.2亿元,国有土地、产权增加值达1.6亿元。我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的成立,在规范我县市场交易行为,促进公共资源的优化配置、维护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保障公开、公平、公正等方面取得积极的作用,也从源头上预防和遏制腐败取得积极效果。
二、存在问题
由于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对现有行政管理模式的重大改革、权力的再分配、利益的再调整,在开展和推进过程中必然会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法律法规层面支持力度比较薄弱。公共资源交易是改革的新生事物,从上级政府重视程度和推行力度,为近年来比较大的改革。针对公共资源交易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积极创新探索公共资源招投标监督管理,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公共资源招投标综合监管“湖北模式”。但在《招投标法》、《政府采购法》、《土地法》以及《招投标法实施条例》、《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等上都没有相应的规定,和相关法律法规有以此相抵触,此项改革缺乏上位法的支撑,在基层有一定的改革阻力。
(二)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存在监管分散和职责不清的问题。湖北针对这一问题,成立了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机构,赋予该机构综合监管职责,但从目前来看,只对进场交易项目的开评标过程实施监督,对项目招标采购准备阶段、招标组织过程、定标环节、标后管理、合同管理和履约情况均无法监管,监督检查力度也很薄弱,综合监管呈现出范围窄、过程缺、力度弱的特点,真正掌握招投标全程管理、从业资质管理的,仍是行业主管部门,造成了分散管理的局面。
(三)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设力度和支持力度不够。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整合建立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工作方案的通知》和湖北省共公共资源交易“一网”、“一库”和“一规”建设的要求,结合“互联网+”的发展进程,公共资源交易从有形的场地转变成网络虚拟化交易环境,大大提高交易质量和节省各交易主体的投标成本,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县级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的平台建设在资金、人员和需获得上级支持力度上还存在许多问题,在与其他单位在信息系统建设方面投入相差甚远,也为推进全流程电子化交易造成障碍。
(四)公共资源交易有关主体诚信缺失危机十分严重。公共资源招投标市场规避招标、虚假招标,挂靠投标、围标串标,非法转包、违法分包等失信问题比较突出;受监管体制限制,市场主体相关信息被自然阻隔、封闭、碎化和失真,在招投标领域形成了“逆向淘汰”,造成了失信易、立信难,守信成本高、失信成本低,诚信缺失已经成为公共资源招投标的一个“毒瘤”。随着公共资源交易规模的扩大,各方交易主体不断增加,竞争更加残酷,交易市场市场中各方主体出现严重的“诚信危机”现象。
(五)专业队伍建设不够完善。专家队伍建设薄弱,客观上为发生利益冲突创造了条件。市、县两级交易市场专家队伍存在结构不合理、队伍数量不足、管理水平低等问题,造成部分专家参加评审几率较高。如市房建和市政专业评标专家才百余人,水利和交通专业专家寥寥无几,政府采购评标专家更是十分缺乏,而且项目主管或行政监督部门人员占有很大比例,选择面较窄,从某种程度上可能直接影响了评标结果的公正性。同时,各行各业都建有本行业的专家库,没有实现专家资源的共享,加之对评标专家的监督和惩处力度有限,震慑力度不够,客观上也增加了利益冲突的可能性。
三、对策与建议
要解决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只要保持采用“制度+科技”这一潮流的管理方式,亟待从国家、省市和地方上予以立法和创新,并急需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信息技术网络体系和信用评价体系,才能促进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规范高效运行。
(一)落实公共资源相关法规的宣传学习和立法工作,深入推进公共资源招标投标监管体制改革。公共资源招投标,事关花好纳税人的每一分钱,事关每一个公民和社会组织的利益,事关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事关社会公共安全和公共利益。当前,在公共资源招投标领域,质次价高、效率低下、腐败案件时有发生等问题,无不与公共资源招投标监管不力、不到位有关,社会关注度极高,急需须加强地方立法。2015年5月28日湖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的《湖北省公共资源招标投标监督管理条例》是一个很好的示范,传统管理体制下,公共资源招投标监管职责分散在各个行政主管部门。行政主管部门既审批项目,又审批资金;既组织市场交易,又参与市场交易;既是资源出让者,又是交易监管者,存在监管分散、职责不清,同体监督、封闭运行,分散交易、各自为政,违规干预、方便隐蔽等诸多矛盾和问题。针对这些矛盾和问题,结合我省在公共资源招投标监督管理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做法,条例坚持问题导向、务实管用的原则,确定了“一综合、二结合、三分离、四监管、五统一”的公共资源招投标综合监督管理体制,即对公共资源招投标实行一个综合监督管理机构(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局),坚持综合监督管理与有关行政监督部门依法监督管理二者有机结合,坚持公共资源交易、管理、监督三者相互分离制约,对公共资源招投标项目(公共资源招标投标目录)、参与主体(招标人及招标代理机构、投标人、资格预审及评标专家、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等)、行为(招标、投标、评标、定标)、过程(标前、标中、标后)四个方面实行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方位监管。
(二)加快推进“互联网+招标采购”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提高招标采购工作效率。目前我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承担了省级电子化交易全流程和远程异地评标两项试点任务,发展较为喜人,但离国家及省一网三平台的要求好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加强。“电子化交易系统”的主要目的是把交易项目从项目报名至项目资料归档一系列工作流程从有形的操作形式转变成互联网的无形闭合区域。交易系统运行过程中投标人无需到交易中心现场办理报名等相关手续,开评标等工作环节均在网络系统上处理完成,这也打乱传统招标方式的招投标利益相对人之间的信息链、关系链,真正使潜在投标人的信息得到有效保密,从而减少“围标串标”的机会,最大限度地降低人为因素干扰,减少投标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目前按照《电子招标投标管理办法》,市级应优先建设“一网三平台”,“一网三平台”是指依托黄冈市公共资源交易信息网建成的市级公共资源交易电子公共服务系统(公共服务平台、行政监督平台以及电子交易平台),或通过全省“云平台”,让省、市、县三级交易中心项目在“云平台”上进行交易,全面实现全省公共资源交易“一网”目标。其中,公共服务平台作为全市公共资源交易信息整合的枢纽和数据中心,将主要实现全市公共资源交易信息公开和查询、市场主体信用信息交换共享和查询、远程异地评标信息综合管理、评标评审专家信息管理、社会公众监督受理处理等功能;行政监督平台将结合“互联网+行政服务”的思维,按照“职责不交叉、功能不重叠”的原则建设,主要实现交易方式核准备案管理、交易活动全流程实时监控、投诉在线受理处理、监管信息通知和通报等功能;公共资源电子交易平台按照“分类科学、分级管理、技术专业、程序规范”的建设要求,实现全市范围内各类公共资源交易活动全过程电子化交易模式,主要包括工程建设项目交易系统、政府采购项目交易系统、土地使用权和矿业权出让专业系统、国有产权及矿业权交易专业系统、药品及医用耗材集中采购专业系统等五个专业类别系统建设。而作为黄冈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XX分中心,确实完善电子化交易系统是当前最为紧迫的工作任务。
(三)加快推进招标投标信用体系建设,净化工程建设招投标领域不良行为。建立健全招投标诚信体系是市场的迫切需要,也是社会的广泛共识,更是政府的艰巨任务。公共资源招投标诚信体系是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招投标市场的基础工程,关系到招投标市场改革发展的成效和资源配置的效率效益。为此,省条例设专章对招投标信用体系建设进行规范,一是明确建立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综合监督管理机构、有关行政监督部门和司法机关,应当互相通报招投标交易和合同履行信息、行政管理和司法等信息,建立信用档案,实现信息数据的共享使用。二是建立招标人、招标代理机构、投标人、评标专家信用档案,健全招投标诚信评价体系,开展招投标信用评价,并在公共服务平台公布评价结果。三是对招标人、招标代理机构、投标人、评标委员会成员等当事人违法违规不良记录在公共服务平台予以公布,实行“黑名单”制度。同时,规定将招投标违法违规信息记录和信用评价结果作为资格审查、评标、定标的评审因素。四是对失信投标人、招标代理机构,实行市场限入或者禁入限制,对一般或者情节特别严重的失信投标人、招标代理机构实行三年或者永久禁入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参与交易活动的限制。目前,我县在信用体系建设方面做了有力的尝试,承担了省级县域商务诚信评标法的试点工作任务,并取得一些突破。一是部门联动形成工作合力。县政府多次召开信用评价体系建设专题工作会,明确了责任分工。县公共资源局牵头,负责评价体系、信息数据库的建立和评价结果的运用。住建、交通、水利、人社、税务、公安、法院等部门依据职责,设立信息联络专员,履行行业信息采集核查、开展信用评价、组织施工现场考评、报送评价结果等工作。投标企业自主填报企业基本信息,通过核查公示,根据体系量化指标,系统自动计算出诚信评价得分,开放接受查询和社会监督。在各部门的支持配合下,至目前已有687家企业申报入库,公示各类信息30000余条,我县的诚信评价系统成了投标企业综合信息汇聚的“大晒场”,营造了诚实守信“比、赶、超”的浓厚氛围。二是结果运用体现择优选强。投标企业诚信评价体系建立过程中,我县组织招标人、投标企业、评标专家召开了多次座谈会,广泛征求意见。在省局的帮助下,邀请业内知名专家、法律专家进行了多轮评审。树立了良好信用信息能直接在评标时予以加分这一导向,吸引了大批实力雄厚、守法诚信的企业纷纷入库。他们凭借良好的社会信誉、管理能力、合同履约抢占了先机,找到了市场,收获了守信的甜头,不断提升我县建设工程质量和管理水平。同时失信信息在评标时予以扣分,让失信企业吞下了苦果,丧失了阵地,促进招投标市场秩序良性发展。
我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虽然在全流程网上交易、远程异地评标、县域商务诚信评标法中作了一些尝试和探索,但只是起点,远远不是终点。电子交易系统的安全稳定方面、远程异地评标的数据交换、县域商务诚信评标法的体系标准仍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离试点的初衷、社会的期待还有较大的差距。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县公共资源交易将继续保持锐意进取改革的决心推动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