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科教室:助力乡村孩子全面发展
一、问题
衢州市柯城区尼山小学珊塘校区地处石梁镇珊塘村,是由衢州市名校尼山小学托管的一所完全小学。学校现有教学班6个,学生59名,现在职教师12名。
学校班级人数较少,空间富余,但教育资源相对缺乏。59名学生中多数为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相对缺失。
二、理念
为了满足乡村孩子的学习需求,2019年,在区教育局信息中心的指导下,学校因地制宜,将其中一间教室改造成了“互联网+技术支撑下的全科教室”。该教室通过“提供全科资源”“开展全科教学”“培育全科教师”来促进乡村孩子“全面发展”(简称“四全”)。2020年,为了让更多孩子受益,学校新增了两个新型教学空间,分别命名为“云学苑”与“合学苑”,融入“科技”和“劳技”教育(简称“双技”),进一步建设适应于农村自然小班化学校的新型教学空间。
三、路径
1.打造全新空间。新型教学空间改变了传统教室一通到底的格局,按照功能划分为四大区域,在装修布置上也更加凸显现代化、实用性与温馨舒适的感觉。课堂学习区的互联网同步课堂设备,实现了城乡学校学生同步上课。开放式的学科活动区,为学生提供纸质书、平板电脑、科学模型、小乐器等学科活动资源。科学实验区与生物观察区,方便学生进行科学实验、生物观察。通过同步课堂、名师专递课堂、网络微课等,学生可在教师的组织下,开展跨学科的主题式项目学习活动。
2.转型师生关系。学校依托“互联网+”技术,探索“协同教学”“网络研修”等教师发展机制,培育“互联网+”概念下的新型的全科教师。全科教师借助互联网资源,组织学生开展全科学习,以家长的视角去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与全面发展,针对每个孩子的情况设计个性化的学习方案,并去选择获取适合的学习资源,增加对乡村孩子的陪伴,弥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
3.融合“双技”教育。学校在“四全”的理念建设基础上,延续全科教室的现代科技感,并基于农村学校的本土特色,开辟出27方小菜地,将劳动教育融入课程体系当中,打造“科技”+“劳技”的“双技”支撑的新型教学空间。发挥农村学校劳动教育开展优势,走出教室,踏进农田,整合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重建劳动教育机制,以劳动实践推展为路径,串联“五育”并举育人机制,培养热爱农村、热爱劳动、尊重农民的未来新农村建设的创造者。
四、成效
依托“互联网+”技术及全科教室丰富的学科资源,通过课堂学习方式的转变以及课后自主学习的补充,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通过“协同教学”“网络研修”以及教师自主发展,实现教师由“单科”到“全科”的转型,不断满足现代小班化教育的需要,逐步形成一个班级配备一、二名全科教师的全科教学模式,克服农村学校师资匮乏的短板,为农村自然小班化学校提供可借鉴的实践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