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英语语言点讲解心得体会
英语语言点讲解心得体会
英语语言点讲解心得体会课文语言点的讲解一直是一个英语课堂教学的重点问题,更是一个令老师伤脑筋、让学生生畏惧的教学环节。听说课相对生动,教学活动可以更丰富;阅读课有新鲜感,要思考并完成一些任务。讲解语言点,如果处理不当就成了老师一页一页地翻ppt,学生一条一条地抄笔记,课堂气氛可想而知。
我在处理语言点的时候,有时候用ppt,有时候和学生一起走课文,还有就是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全班展示。当然,翻ppt也不是完全就不好,毕竟信息量大,方便学生做笔记。老师也可以通过精选例句或者讲练结合等手段使课堂活跃。
赵玲老师的这节语言点讲解课有不少亮点,成功地达到教学目的。
赵老师以段落为单位讲解语言点,首先呈现中文词语,让学生在相应段落中找出英文表达,然后讲解其
中重点词汇。分段形式让学生清楚语言点在课文中的位置,以中英短语对照的方式可以加深记忆。重点词汇讲解手段变化多端。有的词汇拓展相关短语,有的呈现例句让学生总结其用法。讲练结合,通过即时练习巩固加深印象。
小型抢答竞赛活动活跃课堂气氛。在有的练习环节,赵老师设计了分数不同的问题,学生通过竞猜来获得分数。值得赞赏的是她把所得分数累积起来,由科代表课后记录,期末计入过程性评价。在例句方面,添加了时尚元素,吸引学生。比如讲preparation这个词,赵老师使用了习齤总携夫人访问俄罗斯的照片,还有哈利波特,那些年,科比受伤等。点同学回答问题用扑克牌点名。每一位同学手头都有一张扑克牌,如果老师抽到了相同的那一张,则由该同学回答问题。中奖的感觉让学生既紧张又兴奋。
从这节课可以看出赵老师的学习力不错,分段讲解、竞猜问题都是通过听别人的课学习来的,而用扑克牌点名我想应该
是从课堂教学技巧方面的书本学的。
这节课一些思考:
1.TTT(Teacher Talking Time)教师说话时间是否可以减少,比如有的例句或者练习让学生来读。教师要尽力增加学生说话时间STT(Student Talking Time)。这个问题我自己的课堂其实也要留心。
2.评价性语言还可以多样或者个性化。赵老师一般都是用good回应学生的回答,这同样是我自己要注意的。记得北师大程院长讲课的时候经常说”genius”(天才)来鼓励回答正确的同学。3.口语还需要提高,感觉带有地方音。4.激情,老师上课的激情必须要有。这个说起来谁都明白,可能因为性格或者习惯,也是难以改变的。我也常常会在课前提醒自己:兴奋一点,再兴奋一点。总而言之,这节语言点讲解的课还是成功的,科组老师认为这样更适合大多数的学生,提议以后各单元以这一方式来备语言点讲解。上公开课上出一种模式,值得表扬。
第二篇:英语语言点自主训练
英语语言点自主训练“四步曲”
英语语言点训练是属于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般情况下,都是由老师来设计和组织训练的。但对于一个基础较好的学生来说,是完全可以通过自主设计和训练来完成的。下面通过一段文章来举例说明如何运用“四步曲”来实现自我训练。这“四步曲”就是一划、二挖、三填、四读。
一划:在原文中就某些知识点划线。划线部分通常是动词时态、语态、语气、主谓一致、非谓语动词(to do/doing/done)名词性从句、状语从句中的连词、定语从句中的关系代词和关系副词、动词短语、介词、某些重点句型结构中的关键词(见下文划线部分)However,it was not until the eightteen and nineteenth centuries that the exploration of the botanical world began on a large scale.Europe had become interested in scientific discovery and the European middle classes took great interest in collecting new plants.This attraction to exotic
plants grew as European nations,like the Netherlands,Britain and Spain,moved into other parts of the world like Asia and Australia.Brave young men took the great opportunity of going on botanical expeditions,often facing many dangers including disease,near-stavation,severe environments and conflicts with the local people.二挖:把划线部分挖空变成填空题
However,it_____ was not _until___the eightteen and nineteenth centuries that the exploration of the botanical world began on a large scale.Europe had
become_interested__(interest)in scientific discovery and the European middle classes _took___great interest in collecting new plants.This
attraction _to__exotic plants grew _as_European nations,like____ the Netherlands,Britain and Spain,_moved____(move)into other parts of the
world like____ Asia and Australia.Brave young men ___took__the great opportunity of going on botanical expeditions,oftenfacing_____(face)many dangers including disease,near-stavation,severe environments and conflicts with___ the local people.三填:在原文基础上还原填空
四读:在还原填空后,反复朗读原文,形成语感,直到脱口而出。
这种自主设计练习模式适用于高中各个年级,而且原材料就直接取自于教材,所以是一种实用而又有效的练习方式。如果能坚持用这种方法来训练的话,对完形填空特别有帮助。另外,对书面表达也有重要的迁移作用。
第三篇:高一英语教案:上学期unit6语言点讲解
1.course / cause course: 1.路线;方向[C] Our course was straight to the south.我们的方向是一直向南。2.过程;进程[U] during / in the course of It was one of those ideas that change the course of history.这便是那些能改变历史演进的观点之一。3.课程,科目[C][(+in/on)] She took a course in philosophy.她选读了一门哲学课程。4.一道菜[C] The first course was soup.头道菜是汤。
cause
⑴作动词“引起、原因”后接双宾语,有时接宾语用介词to 引导的短语表示。
The operation caused the patient much pain.手术使病人很痛苦。
⑵后可接由名词或代词和不定式构成的复合宾语。
The lightning caused the baby to cry.闪电把孩子给吓哭了。
⑶名词“事业、原因”是可数名词,后接of;作“理由”是不可数名词,后接介词for。
There is no effect without a cause.没有无原因的结果。Helping the poor is a worthy cause.帮助穷人是高尚之举。There is no cause for anxiety.不必焦虑。
2.advice n.忠告,劝告,建议
ask for/ seek one’s advice 征求某人的建议 give/offer sb.advice 给某人建议
take/follow one’s advice 接受某人的建议 some advice on/about„ 有关„„的建议(忠告)I asked my teacher for advice on my future course.我请我的老师对我的未来去向作些建议。You’ve given me some good advice.你给了我一些好忠告。
He stopped smoking on the doctor’s advice.他听医生的劝告而戒烟。advise v.劝告,建议
The doctor advised a week’s rest.医生建议休息一个星期。Could you advise me on the problem? 对于这个问题你能给我些忠告吗? I advise her against driving.=I advised her not to drive.我劝告她不要开车。
We advised starting early.我们建议早点出发。What do you advise me to do? 你劝我做什么?
I advise that he should go at once.我建议他马上去。
注:advise接从句时,从句中的谓语动词用虚拟语气,形式为“should+动词原形”,should可以省略。persuade vt.说服
persuade sb.to do sth./ persuade sb.into doing sth When shopping, customers are often persuaded into buying some useless things.3.mean to do / mean doing This will mean a great many jobs for school-leavers in the province.[解析]mean 在这里作“意味着”讲,相当于to be a sign of。
mean sth/doing sth Missing the train means waiting for an hour.错过这趟火车意味着要再等上一个小时。The dark clouds mean rain.乌去是下雨的征兆。mean to do sth “I mean to meet you at the school gate at 5 o’clock.” says Jimmy.4.Cloth/ clothing/ clothes cloth 做衣服用的材料,则不可数; 如果指具体用途的“布” 可数 a table cloth a dish-cloth clothing 衣服,服装的总称,集合名词,只用单数
food, clothing and shelter 衣 食 住 a piece/article of clothing 一件衣服
children’s clothing 童装
clothes 指上衣,外衣,内衣等,无单数形式,只有复数,不受具体数词修饰,可以被many/several/few 等修饰
5.leave out 省去,遗漏
It’s up to you to decide what to leave out and what to leave in.Not a comma was left out.6.manners 礼貌,规矩(good/ bad manners)行为方式 It’s bad _____ to make a noise while _______ soup A manners;eaten B manner;eating C manners;eating D manners;eat
I don’t like the ________he speaks(manner)
7.raise 提高,扬起,饲养,养大,种植,筹集
She raised her hand to ask a question The car raised dust as it went by They raised more pigs than they did last year He raised a new point at the meeting We had great trouble in raising the money.His wages were raised last month They made a living by raising crops raise Vt.raised raised rise Vi.rose risen
1).With prices now _______, now ______, who know what it will cost next year? A to rise, to fall B rising, falling C to raise, falling D raising, to fall 2).The number of students in this school ______ by 10% every year.A rise B raise C rises D raises 3).Voices were _________ as the argument between the two taxi drivers became more bad-tempered.A increased B repeated C raised D developed Raise 饲养动物,养育子女,培育动物 Grow 着重种植后的培育,管理 Plant 着重“种植”的行为 Keep 饲养
Support “养家糊口” Feed 喂食
We _____ fruit trees round the house.The farmers ________ wheat in this field.Rice _________ mainly in the south.He has ______ into a handsome young man.My grandfather ______ milk cows, pigs and chickens.He worked hard to _____ his family The mother is ______ the baby with milk.8.apologize v.道歉 解析:apologize= apologise apology n.道歉
用法:apologize(to sb.)for sth/ doing sth.为某事向某人道歉 make an apology(比用动词apologize更正式)He apologized to Jane for not waiting for her.9.wish / hope 1.作动词“希望,愿望,单愿,祝愿”讲(1)跟不定式
e.g.I wish once again to express our warmest welcome to you.(2)跟不定式的复合结构
e.g.You know we wish you to be happy.(3)跟带形容词的复合结构 e.g.I wish you well and happy.(4)跟双宾语
e.g.I wish you success /luck.(5)跟从句,引导词that常省略,从句中用虚拟语气(表示与现在,过去,将来相反的假设),常有三种情况: I wish I were a bird.I wish I had taken your advice.I wish I could go to university.(6)不跟宾语
e.g.we can set to work now if you wish.2.作名词“愿望,希望”讲 e.g.My wish came true.The needs and wishes of the masses.(群众的希望和愿望)3.wish for希望得到
e.g.We wished for rain.我们期待下雨 4.wish和hope的异同
(1)都不能接动名词,可接不定式,意义差别不大。(2)不能说hope sb.to do,只能说wish sb.to do.(3)hope后不能直接接名词作宾语,若要接需先接for即hope for sth.e.g.Hope for the best, prepare for the worst.(4)wish后可跟双宾语,hope后则不能。
(5)两者后均可跟从句,hope表“希望”,wish表“愿望”,wish后的从句用虚拟语气,hope后的从句不用虚拟语气。
10.when/ while doing 相当于 when sb.be doing „(见课本例子)When(you are)crossing the street, watch out for cars.
第四篇:语言训练点
著名语文教育家吕叔湘先生早在1963年发表的《关于语文教学的两点基本认识》一文中谈到:“撇开语言文字训练进行语文教学,这是一种半身不遂的语文教学。”这就是说在语文教学中必须进行语言文字训练。语言文字训练的目标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通过语言文字理解内容,懂得课文“写了什么”“为什么写”;二是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再认识作者运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规律和方法,懂得课文是“怎样写”“为什么这样写”。教学中,教师整体把握教材内容,确立训练点,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关键。语言文字训练的的形式多种多样,在确立训练点时,要考虑到学段的要求,考虑到学生的实际语文水平,还要考虑到课文的重点、难点、特点。教师要有训练的意识,现在的课文文质兼美,课课都有训练的素材。我们在教学中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训练:
一、积累词语。如《槐乡五月》一课中,“白生生”等ABB形式的词较多,教学中,让学生找出来,读一读,说一说,这些词好在什么地方,你觉得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用上这些词语,现举出几个这样的词语。通过体会课文语言积累词语,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再如
二、课外阅读课上,在学生自读了文章之后,通过填空练习来引导学生积累课文中描写月亮的优美词
句。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习惯。“故乡的明月是那样的(),那样的(),那样的()„„她(),像()。”这个练习让学生又积累了许多描写月亮美丽的词句:晶莹剔透、纯洁无瑕、明亮、如银如水、迷人„„
玩味重点词语。对课文有了整体感悟之后,进行深层次理解,这时要善于指导学生抓住和玩味重点词语,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教学《军神》一课时,我是这样训练的:(1)边读课文边划出描写刘伯承动作、神态的词语,并讲讲这些词语的意思。学生抓住这几个词语,初步体会到刘伯承的坚强。(2)思考课文中哪些词语用得好,好在哪里?如有的学生认为“一声不吭”、“泪如雨下”两个词语用得好,因为它们写出了刘伯承的坚强。(3)引导学生把课文中这两个词去掉,让他们揣摩表达效果的不同。这样,不仅进行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体会和推敲,还在其中潜移默化地渗透了思想教育。
三、积累并运用课文语言。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语言积累的意识。课文里的语言是经过加工、提炼的,合乎规范的,背诵若干这样的文章,对于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会有不少帮助的。我们要适当地安排具有创造性积累的训练,如复述课文、改写等。复述课文时,不必要求学生非要用自己的语言,如果能将范文语言放在口头上来练,使其意皆若出于我之心,使其言皆若出于我之口,那实际上已是学生在初步内化范文的语言了。如教学《新型玻璃》一课,学生学完课文,了解了各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用途之后,教师安排了一个改写练习:选择一种玻璃,用第一人称的形式作自我介绍。这种训练,不仅巩固了课文内容,又有力地促进了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新精神。
四、结合课文内容,训练思维表达。如教学《小露珠》一课,写小动物对小露珠的赞美――这几个自然段写什么?它们是怎样赞美小露珠的?课文又是怎么写这些小动物的?在理解了内容,领会了课文的写作形式后,启发学生想象:清晨,还会有哪些小动物会赞美小露珠?它们会怎样赞美小露珠?能像课文这样说一段话吗?这种训练,不仅加深了课文内容的理解,又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中,语言文字训练的方式不胜枚举,关键是老师要能把握教材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找准训练点,扎扎实实地进行语言训练,这样才能有效提高语文能力。
语文教学由“把语文课上成政治课”、“把语文课上成分析课”到“把语文课上成训练课”,由“满堂灌”到“满堂问”到“满堂练”。使人不免发生怀疑:命运多舛的语文教学是否又是从一个误区走向另一个误区?任何事情都有一个度,正如语文教学上的讲解法本身是切实可行的,但偏激地理解和运用讲解法使教学掉进了“满堂灌”的泥潭;同样如此,不顾及提问设计法的教学特点就会使教学误入“满堂问”的深渊。如今,如果我们对语言文字训练的加强偏激地理解,练之过极,就很可能使语文教学顾此失彼,走向一个新的误区。所以,准确把握语言文字训练的特点,是搞好语言训练的有力保证。
特点之一:语言文字训练是指对语言的训练。语言是表情达意的工具。正因如此,人们赋予了语言丰富的感情,因而就有新鲜活泼的丰富的语言。而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这些语言,训练这些语言就不是机械的了,而应是充满感情的训导和练习。因此,要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首先要掌握语言的特点,训练要讲究一种情境,一种氛围,这有别于其它专业(如体育)单纯的技能练习。
特点之二:语言文字训练是情中训,趣中练。语言文字训练究竟是什么样的训练?语文课是集思想性、情感性于一体的工具学科,语言是外壳,表情达意才是语言的内涵。如果说数学课中通过知识的讲解,再通过练习解题达到知识的迁移以求熟练,这一过程是晓之以理的认知过程,那么语文课则是一种动之以情、授之以趣的潜移默化的过程。所以,语文教学离不开情,离不开趣,情中训,趣中练应是语言文字训练的一大特点。
特点之三:语言文字训练是练中有训,训中有练。语文教学中满堂灌,不对!满堂问,不对!满堂练,也不对!因为语言文字的训练绝不是练习。但是如果这样说,满堂地灌、问、练,对不对?不难理解,将讲解式灌输、启发式诱问、指导性练习有机地应用于一堂语文课中是切实可行的,问题是要“有机”。而这里对“灌”、“问”的理解不就与“训”的意义相关吗?所以说,语文训练是练中有训,训中有练。指导与练习是相辅相承的。
一、语文课姓“语”。
叶圣陶对“语文”二字的解释是“彼时同人之意,以为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故合言之。”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把口语表达与书面语的表达重视起来。通过学习,积累语言,并且能运用和表达。但这种表达不应该是机械地重复,而应该有自身的情感。有人说情感是不能训练的,但我认为表达情感的方式是可以通过训练形成的。比如朗读,如果没有长时间的训练,学生是不可能从会读达到表达情感的。这又印证了“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古训。“书读百变”就是训练的过程,而结果就是“其义自见”的感悟和理解。
二、语言文字训练和人文素质的提高是相辅相成的。
语文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结合。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也就是通过字词句段篇,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训练,使学生具有一定的语言基本功。
并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对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以及民族精神进行薪火传承,在学习中激发求知欲和培养兴趣。
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领悟、意会、揣摩、体验乃至于顿悟、灵感等非逻辑的认知活动,并要注意形象的再现,意境的体验,韵味的品评,情绪的感染等思维和情感活动。但这些人文素养的培养,要通过一篇篇文学作品的熏陶,一次次语言文字的训练来实现并巩固。反过来,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的人必然对语文学科会产生浓厚的兴趣,通过大量的阅读在潜移默化或者有意识的品读中进语言文字功底的提升和巩固。
三、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是课程标准的要求。
课程标准强调:“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以写字为例,如果不训练,就不可能把字写得美观、漂亮,如果训练程度不够,还可能连字都不会写;再以作文为例,如果没有一定量的训练,就不能很好地表达,“熟能生巧”说的就是这个理。因此,该让学生读的就要读,该背的就要背,该练的就要练,问题的关键是我们处理“训练”的方式与艺术。
四、语言文字训练一定要落实到位。
训练是否落实到位,直接关系到语言文字训练的成功与否。所以要真正做到落实到位,要注意以下几点:
1.精心的预设可以促成灵动的生成。一篇课文的语言文字训练有哪些内容?要达到怎样的要求?通过怎样的形式训练?教师怎样进行指导?这些都是需要课前精心预设的。现代课堂教学虽说是生成的教学,但对一堂好课来说,成功的因素不仅仅是生成,还有教学的提前设计。教师多一份艺术性的预设,学生就多一份生动的生成。因此我们要注意对训练进行精心的预设。
2.训练应该是有重点突出。
语文可需要达到的目标有很多,我们不能通过一堂课就把这些目标全部涉及。在教学中语言文字的训练应该有步骤,分阶段,有重点的进行。我一直反对那种所谓的“堂堂清”的课堂,这种课堂是虚无缥缈的。课文各有特色,各有长处,只要在教学中将这些重点的东西给学生进行训练,我觉得就是成功的课堂。突出重点在能达成有效的语言文字训练。否则都只是浮在表皮的训练,达不到效果。
3.积累也是一种训练。
古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见积累在语言文字能力的形成中是多么重要啊。
记得苏教版教材的主编张庆老师曾经把积累比作“布云”,把表达比作“下雨”,我觉得这个比喻十分的恰当,没有大量的原料输入,哪里会有运用和输出呢?
综上所述,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语言文字的训练并将其落到实处。在语言文字训练中,融入集思想性、情感性、意趣性,做到练中有思想,练中有情感,练中有意趣。使少年儿童在有着纯正的思想、高尚的情操和浓厚的志趣的基础上更深刻、更进一步地去理解、学习、运用祖国的语言。
叶圣陶先生说得好:“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这就明确地告诉我们:阅读是作文的基础,阅读好像蜜蜂采花,作文好像蜜蜂酿蜜。读和写是相辅相成的,智慧地把握两者结合的策略,学生的作文能力才会逐渐提高。那么如何利用教材、挖掘教材,在教学中找准读写训练点,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呢?在实践中我们总结出了一个关键,八个策略,与大家分享。
一、一个关键
实现读写结合,关键在于深入研究、挖掘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找准读写训练点,抓住学生的兴奋点,捕捉学生的真切感受,拓展写的空间,让学生乐于动笔。何谓兴奋点?即文本中的描写动情处、词句优美处、生动有趣处、思维创新处。这些兴奋处可以成为读写训练点。简而言之,即:情动笔动——品美写美——妙趣横生——别出“新”裁。
二、八个策略
我在实践中注意深度挖掘教材,找准训练点,在广泛的生活中进行有效的读写结合训练,形成了一些贯穿于课前——课中——课后——课外的有效读写结合策略,现与大家共享。
(一)、策略1:读前先写,赏文作比。
在学习课文之前,教师先把习作内容布置下去,让学生根据已有的水平先试作。教师根据学生练笔完成情况,结合读写训练点,在阅读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深入研读语言文字,在切身的对比中感受作者语言的表现力。这样做既合理地使用了教材,又联系了学生的实际需要,能够科学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是一种任务驱动下的读写结合。如在学习《理想的翅膀》之前,我给学生布置了一个预习作业:请用自己的语言去描述教材插图中的各式风筝。因为有了课前的写,学生们带着审视、对比、欣赏、迫切学习的心态深入语言文字,感悟更深刻。
(二)、策略2:课前读后感
读后感是读写结合的一种重要形式,但在平时教学中,运用得较保守。老师们总是把读后感变成课后感,老师进行全批详改。如此一来,对学生而言是个负担,他们不愿写;对老师批改而言也是—种负担。我们完全可以把写读后感更灵活地布置成课前预习作业,随意地让学生自由写感受和想法。老师用划览的方式阅读,重在留意文中的“思”。写课前读后感,对于学生而言是以写促读,以读促写,真正把预习落到实处;对于教师亦有摸清学情,以学定教的帮助。这种策略适用于易使学生产生不同观点的文章,教师可以从多元观点的交织中导入新课,也可以让生成的矛盾思想贯穿教学过程,顺学而导,最后达成对文字本真的认识。
如:在了解了学生对《美丽的小兴安岭》的初读感受后,以学生初读所感受到的小兴安岭是个“美丽的大花园”“巨大的宝库”作为话题,深入文本展开讨论:你是从哪些描写感受到的?还有不同的理解吗等等。
再由句子深入重点词,联系前后内容进行对比,在步步深入的理解中有感情地读,最终感悟到文本的真正内涵。
(三)、策略3:课中仿写
所谓仿写,就是作文者模仿某些范文的句式、立意、构思、结构或写法等进行作文的一种写作训练方法。仿写有两个层次:
1、从仿起步——模仿阶段
学习了《松鼠》后,马上让学生练习用总分式写一段话,并学习按一定的观察顺序,描写小动物的外形
特点。学习了《大自然的语言》这首诗,马上让学生仿写两个小节,用诗歌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发现。
2、从仿到创——创新阶段
如果说低年级的模仿是读写结合的基点的话,那么,中年级就应该把“创新”作为读写结合的支点。培养学生写作上的创造意识,是使读写结合从根本上得以实现和超越的一个转折点。
读写结合的创造,主要是指内容的创造,就是鼓励学生在学习课文形式的基础上选择新颖的、独具特色的内容写,鼓励学生在写作内容上的求异思维,从而力求在写作训练中反映出学生的个性色彩和创造精神,也指形式上的创新。教材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文学创作形式,有推理故事、新闻写作、课本剧、童话、探险故事,给学生建构了一个广泛的想象、练笔空间。如学习了《田忌赛马》后,学生们设想了第二次赛马后,田忌与孙膑又见面的情景,续写了故事。
(四)、策略4:续写
课文中,有些句子后面留有空白,可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填补,在后面续写,同时对学生的理解也是一个考察。有的文章结尾余意未尽,留有想象续写空间,如《炮手》,可续写德军被赶走后,士兵的生活(回到家乡后得到的待遇、如何重建家园等)。
(五)、策略5:改写
就是在原文的基础上,改变文章的体裁、结构或叙述方法等,充分发挥想象,对原文进行重组、加工的一种训练形式。可改写文体,如把《村居》改写成一篇记事的文章,将放学的孩童开心放风筝的场面描写出来。学习了《信》后,将2、3、4小节改写成书信的形式,换种格式,换种语气来写,进一步巩固了书信的格式,还可练习变换人称。另外可改情节,如《和式献璧》,可改写假设卞和不再那么执着会怎么样。改写往往要对教材进行假设变动,启发学生思维,使读写训练深刻化。
(六)、策略6:用心灵去观察
我们提倡写得真实,孩子们笔下的应该是“个性化的、自然的,是充满特点的真情和情趣,沉浸着美语和泪珠”的东西。真实的美从哪里来?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如何观察生活呢?这就要求我们教学生从阅读课文中去学习、借鉴。在阅读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学习、掌握句式和文章结构,更应明白文章来源于生活体验。作文和生活是不分家的,没有平时的悉心观察、体验,就写不出有真情实感和鲜活的、有灵性的文章。否则,作文过程只会成为呆板的、模式化的拼装过程。
如:为孩子们设计了一次“呵护小生命诞生”的体验活动,每个孩子领养数只蚕宝宝,在多天的照料和期盼后,也许会目睹蚕宝宝吃食,活动,蜕皮长大、吐丝结茧、成蛾破破茧而出的动人时刻,感受生命的伟大;也许付出与希望会成为泡影,见证的是生命的消失......不管怎样,孩子们用眼睛、更是用心灵在关注、在观察。最后将自己的体验过程和感受写下来。从孩子们的作品里,你能感受到一种真实、一颗真心、一份真情......
从这里我们看到,阅读过程是—个还原生活情境的过程,仿写过程是个先体验生活情境,再表达的过程。只有写作形式和所写内容有效结合,才能真正实现阅读向写作的迁移内化。
(七)、策略7:课外读写天天练
读写结合应以自能为目标。因此,必须把课文教学引伸到课外,与相关的生活和课外阅读有机地联系起来,让学生用自己的课外阅读、生活经历来充实课文教学,使我们的阅读教学更加灵动而丰满。我们设计了“天天做”的家庭作业,内容固定为“阅读摘抄”和“每日感想”。让学生每天都能主动去阅读去积累,同时把每天生活中的点滴感受和点滴发现及时记下了,随时练笔,将写作变成一种习惯。
期末大家合作制成一本班级作品集——《阅读与习作》,那是学生的“作品”集、“读书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积累兴趣、写作兴趣。实践证明,这种亦读亦写的结合,能养成学生良好的“阅读”和“写作”习惯。
(八)、策略8:假期读写
寒暑假的作业,我们总要布置学生看几本书,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创作。读写结合,提高了阅读、习作训练的有效性,也让师生享受着成功的喜悦。
因此,我们主张以“读写结合”为突破口,以学生的课外阅读为主径,以课外实践为载体,拓展“读写结合”的形式,丰富“读写结合”的内容,创造性地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拓宽学生的习作思路。
实现读写结合,关键在于深度挖掘教材,找准读写训练点,抓住学生的兴奋点,捕捉学生的真切感受,拓展写的空间,让学生乐于动笔。何谓兴奋点?即文本中的描写动情处、词句优美处、生动有趣处、思维创新处。这些兴奋处可以成为读写训练点。简而言之,即:情动笔动——品美写美——妙趣横生——别出“新”裁。
鲁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板块构建
第一板块: 景物描写
(一)教学内容:
3.《观潮》《火烧云》(自读课文)《雨》(网上文章)《庐山的云雾》《美丽的南沙群岛》(苏教版)
写景的古诗:《咏柳》《春日》《城东早春》《山亭夏日》,宋词两首
板块训练主题:按照从远到近的顺序,介绍一处景物,重点片段描写,学习课文中拟人、比喻的写法。
第二板块:事物的静和动
教学内容:
1.《燕子》4.《鸟的天堂》《荷花》《珍珠泉》(学习乐园)
板块训练主题:抓住动词体会事物的动态特点
展开想象表现事物静态特点
第三板块:观察和发现
教学内容:
5.《爬山虎的脚》6.《蜜蜂》7.《玩出了名堂》8.《找骆驼》
背诵《中庸》
3、4段,古诗4首。
板块训练主题:学习细致观察,具体描写的方法。观察动物或者植物,写观察日记。
第四板块:人物的语言
教学内容:
《花瓣飘香》(苏教版)《炮手》(北师版)《放飞蜻蜓》《菩萨兵》(苏教版)
板块训练主题:抓住人物语言及提示语,体会人物的想法及表达的情感。
第五板块:人物的神态动作
教学内容:10.《一面五星红旗》27.《跨越海峡的生命桥》11.《卖木雕的少年》28.《卡罗纳》12.《中国国际救援
队,真棒!》《搭石》
板块训练主题:继续学习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描写展现人物品质
经典背诵:《太阳是大家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等送别诗,宋词两首 推荐阅读《爱的教育》
第六板块:动物描写
教学内容:13.《猫》(老舍)《猫》(丰子恺散文集)14.《白鹅》16.《白公鹅》14.《松鼠》 推荐阅读 《促织》周而复的猫的片段 夏丏尊的猫
板块训练主题:观察一种小动物,在描写中重点写出外形、性格、活动。
经典背诵:《中庸》
1、2段,宋词两首
第六板块:说明文
《太阳》《飞向蓝天的恐龙》《恐龙》(苏教版)《月球之谜》《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 推荐阅读:《鲸》、《黄河象》
板块训练主题:了解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学习说明方法
经典背诵:《中庸》5、6段
第八板块:景物描写
(二)《长城》、《颐和园》、《梅雨潭》(同步阅读)《九寨沟》、《秦兵马俑》。
推荐阅读:《春日游湖上》《襄邑道中》《初见嵩山》《宿甘露僧舍》
板块训练主题:按照移步换景的方法,游览一处景物。
经典背诵:宋词四首
第九板块:神话故事和寓言故事
《女娲补天》《普罗米修斯》《夸父追日》《女娲造人》(人教版)《扁鹊治病》《螳螂捕蝉》《黔驴技穷》《杯弓蛇影》
板块训练主题:概括主要内容 学习写批注
推荐阅读:中外神话故事
经典背诵:背诵《夸父追日》的古文,《中庸》
7、8段
第五篇:语言点教案
语言点教案模板(Reading A 2课时,Reading B 2课时)Language point
Ⅰ Teaching Aim 1.Master pronunciation and usage of key words and phrases
2.Analyze difficult sentences and key grammar relate Ⅱ Key points 1.Students can pronounce the new words correctly.(把单词表中的单词写两行)
2.Students can master the usage of key words and do translation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课后练习task 2中的单词短语)3.Analyze two difficult sentences from text A.Ⅲ Difficult Point 1.Tranlation.2.Key sentence analysis Ⅳ Teaching Aid
PPT Ⅴ Teaching Steps Step 1:Greeting Step 2:Introduce the topic and purpose Step 3:Pronunciation
Read the new words and expression and proper names on the word list,first following the teacher,and then reading by students themselves.Students’ pronunciation will be checked and corrected.Step 4:Usages and Translation
In this step, PPT will be used to present the usages one by one,Each key words and phrases will be attended by several sentences,Meanwhile, students are asked to translate sentences into Chinese or English.Step 5:Key sentence analysis
(从课文中找句子)Step 6:Excercise
Complete task 2 and task 3 on the book.Step 7:Conclusion
Review the words and phrases.Step 8:Homework 1.Memorize the new words and phrases and their usages.2.Translate the sentences given by teac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