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从事业单位到银行的真实感悟
从事业单位到银行的真实感悟
我是09年毕业的,现在深圳某国有银行当客户经理。有师弟让我写一下自己毕业这两年来的工作经历,回想起09年毕业时青涩的自己,五味杂陈。写下这篇文字,既是跟大家分享,也是纪念那段光阴,更是写给未来的自己。在讲我的找工经历之前,先介绍一下自己的情况。我是女生,出生在农村,父母都是种菜的农民,09年毕业于广东一所2B类学校。当时高考放榜时知道考上这 所学校的时候,一点都开心不起来,因为高昂的学费。在广东二本学校分为两档,二本A类学费跟一本差不多,二本B类指的是一本或者 二本A类的大学开设的自己学校分支的学院。这 类学校学费高,和民办的学费差不多甚至更高。主要针对那些想上好学校分数又不够的学生。2B学校随便哪一个专业学费都要一万五以上,至少我们学校是这样。当初以为只是学费上有差异,后来找工作了才知道差别不只是表面上看到的那么一点,这个后面再说。当时考上以后我就想我是不是真的要去读,还是说去读学费便 宜得多的大专?家里人都说好歹也是一个本科学历,读了大专以后就是专科生了,划不来。爸妈都很支持我,虽然四年读下来必然要花光他们的积蓄。于是我来到了 广东。报道的第一天,我就被舍友的“装备”给雷到了。寝室的其他三名同学都由爹妈自己开着车送过来,后来我知道有两个是自己家里开工厂,另外一个的老爸老妈都是 教授。我们整个班级一共78人,只有七八个同学跟我一样来自普通家庭,其余的不是有钱就是有势。我大二加入学生会、跟我的部长混熟了以后,他跟我说:你以 为每年一万多的学费是谁都付得起的吗?四年至少六万,生活费还有其他杂七杂八的大概四万,加起来就是十万了。你读个2A或者一本的学校学费四年下来也就是 两万,差太多了。学费高,但教育质量不成正比。好多老师并不咋地,部分老师还觉得是我们学生素质太差,比不上一本学校,也就消极怠工。所以来咱们学校读书 的大部分家庭条件都相当的好,不在于这个教育的成本,也不在乎是不是真正学到东西,他们只想拿一个文凭,毕业以后家里边自然会给安排工作。所以在
第二篇:很值得读的一篇文章:从事业单位到银行的真实感悟(范文模版)
非常值得认真、时常读一读的一篇文章
从事业单位到银行的真实感悟
——谨以此文纪念我两年来的工作经历
我是09年毕业的,现在深圳某国有银行当客户经理。有师弟让我写一下自己毕业这两年来的工作经历,回想起09年毕业时青涩的自己,五味杂陈。写下这篇文字,既是跟大家分享,也是纪念那段光阴,更是写给未来的自己。
在讲我的找工经历之前,先介绍一下自己的情况。我是女生,出生在农村,父母都是种菜的农民,09年毕业于广东一所2B类学校。当时高考放榜时知道考上这所学校的时候,一点都开心不起来,因为高昂的学费。在广东二本学校分为两档,二本A类(简称2A)学费跟一本差不多,二本B类(简称2B)指的是一本或者二本A类的大学开设的自己学校分支的学院。这类学校学费高,和民办的学费差不多甚至更高。主要针对那些想上好学校分数又不够的学生。2B学校随便哪一个专业学费都要一万五以上,至少我们学校是这样。当初以为只是学费上有差异,后来找工作了才知道差别不只是表面上看到的那么一点,这个后面再说。当时考上以后我就想我是不是真的要去读,还是说去读学费便宜得多的大专?家里人都说好歹也是一个本科学历,读了大专以后就是专科生了,划不来。爸妈都很支持我,虽然四年读下来必然要花光他们的积蓄。于是我来到了广东。
报道的第一天,我就被舍友的“装备”给雷到了。寝室的其他三名同学都由爹妈自己开着车送过来,后来我知道有两个是自己家里开工厂,另外一个的老爸老妈都是教授。我们整个班级一共78人,只有七八个同学跟我一样来自普通家庭,其余的不是有钱就是有势。我大二加入学生会、跟我的部长混熟了以后,他跟我说:你以为每年一万多的学费是谁都付得起的吗?四年至少六万,生活费还有其他杂七杂八的大概四万,加起来就是十万了。你读个2A或者一本的学校学费四年下来也就是两万,差太多了。学费高,但教育质量不成正比。好多老师并不咋地,部分老师还觉得是我们学生素质太差,比不上一本学校,也就消极怠工。所以来咱们学校读书的大部分家庭条件都相当的好,不在于这个教育的成本,也不在乎是不是真正学到东西,他们只想拿一个文凭,毕业以后家里边自然会给安排工作。
所以在毕业找工作的时候,我周围的同学还是不紧不慢地过着日子,我曾经一度感到很孤独,因为我不知道该和谁分享我的苦与乐,我身边的绝大部分同学不需要经历我所将要经历的。但我没有退路,我必须勇敢地走下去,因为我不能对不起父母这四年来对我的投入和付出。
如果你和我的同学一样,拥有良好的家庭背景和社会资源,那么我祝福你,也希望你能善待你的社会资源,好好地利用它,闯出一片天空;如果你和我一样,是在普通家庭长大的,那么恭喜你,你有更多的机会去走出自己的道路。
好了,废话了那么久,转入正题吧。
大四开学不久,各个大公司就浩浩荡荡地开始了校园招聘。我们学校因为地理位置比较偏远,学校名气也不大,没有多少企业过来开招聘会,我跑到市里听了几场宣讲会,给我感受最深的并不是宣讲会上HR讲得多么唾液横飞,而是会场里黑压压的一片人头,我头一回感受到了压力。我知道在这个大家都疯狂找工作的节骨眼上,一点时间都不能耽误,于是我开始上应届生,从修改自己的简历开始做起。
第一个给我笔试和面试机会的是广东邮政。当时我们班只有不到十个人收到,看到网上说是海笔,不用想我也知道大部分的笔试通知都是发给了二本A及以上学校的学生。我在网上找了大量资料,几乎每个毕业生招聘网上的相关资料都下载打印出来看,我还上了邮政的主页,看了公司介绍、发展历程、经营理念之类的,防止到时候万一考到了公司的知识我却不知道。看完了满满十几二十页的准备资料,我参加了笔试。笔试之后等了好久,我接到了面试通知。我依然很认真地做了准备,面试的时候HR瞄了一眼我的简历,第一句话就跟我说:你这个学校我没听过耶„„聊了几句之后,HR跟我说:小姑娘,实话跟你说吧,我们一般都是要招2A以上的,像你们学校毕业的,我们一般都比较少考虑。我一听心就凉了。后来他又说:我觉得你还挺踏实的,会尽量给你推荐一下。回去等通知吧。听到这句我又觉得有了希望,心里面祈祷他不是看我可怜在说安慰我的话。
第一场面试,我就遭遇了学校这个问题。但我很感谢这个面试官,因为他本来可以跟我说一两句完全正确的废话,比如你很不错,回去等通知。但是他没有敷衍我,他对我说的那几句大实话,是带着善意的,我记得我当时面试完一连跟他说了五六次谢谢,除了感谢他帮忙推荐,更是感谢他的真诚。
等了大约一个礼拜,在应届生上看到有人陆陆续续接到通知,我安慰自己,也许你是下一批。后来等了大约两个礼拜,我鼓起勇气打电话过去问,回答是很抱歉。我知道这次面试无疾而终了。但我还是很感谢这次面试,因为它让我看清了自己所站的位置。
后来我也网申过很多大公司,但都没有得到笔试和面试的机会。中间参加过好几场本科生招聘会,但往往是简历一递上去,人家就说不要2B学校毕业的本科生。当时真的有万念俱灰的感觉,自嘲是不是应该去参加大专毕业生专场。现实的铜墙铁壁让我明白到,2B学校虽然是本科,但是在用人单位看来并不能算真正意义上的本科,在他们看来,2A以上院校毕业的学生才能真正称得是“本科生”。之后也断断续续有一些小公司过来我们学校招聘,但基本上工资都只有一千三左右,一千三的工资,在广州这样的大城市怎么活啊?而且还不包食宿。
在现实面前,刚开始找工作的热情被一盆盆冷水泼得心灰意冷,我真的不知道我的未来和前途到底在哪里。看到身边的同学纷纷参加公务员考试,我也跑去报了名,但千军万马走独木桥一样的国考并没有对我格外开恩。考完期末考后,开始有同学把行李搬离宿舍了,看着他们喜笑颜开的样子,我知道他们家里已经帮忙找好了工作。我妈一直担心我找工作的事情,本来学校的牌子就不响,她就挺担心的,后来知道我们一个亲戚的小孩找工作也是连连碰壁之后,更加担心我的情况。她看电视也知道金融危机,知道企业裁员。那个亲戚的小孩是在一所一本学校读书,如果他都找不到好工作,那我就更是岌岌可危了。每次我妈打电话给我的时候,我的话都带有宽慰性质:这几天有公司过来学校招聘,我打算明天去投一下简历,妈你放心吧。每次我妈最后都会说:你一个人在外面不容易,有什么困难和委屈记得打电话跟家里说。我妈年轻的时候跟着我爸吃过很多苦,不到五十牙齿就全掉光了,为了省钱在家里附近一个小诊所做了一幅假牙,平时只能吃一些稀饭、豆腐这些不需要怎么用力咀嚼的食物。很多时候我一个人独处时,想起我妈,忍不住眼睛一热,泪就掉了下来。我骂我自己,你妈年轻的时候吃了多少苦啊,你现在这些算是什么?骂完自己后暗暗下决心,不能因为外界的眼光就消沉下去,你现在活着不只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爱你关心的人。
可以说,我妈就是我最大的精神动力。我一直想着能够赚很多钱,然后担负起养家的责任,有一天可以带着我妈上大医院,配
一副质量超好的假牙,可以带着我妈到处去吃各种好东西。3月,回家过完春节以后我就马上回了学校,打算呆上几天,然后就收拾东西住到市区的一个同学那里去,方便跑招聘会,我打算本科专科的招聘会都去走一走,把网撒得大一点,总会有收获的。回到学校的第二天早上,我在浏览学院主页时,看到大二教过我们一门专业课的老师在学院网站上发布了一条信息,说有一家在深圳的事业单位招聘一个出纳,因为单位着急要人,有意向的话明天之前发简历给他。我看到后赶紧发了简历过去。后来我听这位老师说只有五个同学发了简历给他,其中一个便是我。当时刚刚过完春节,学校里没什么人,加上我们学校寒暑假宿舍是断水断电的,留校的同学必须集中住到一栋楼里,洗澡必须要到很远的开水房那边打水,上网要到附近的网吧,所以基本没什么学生愿意呆在学校。那一年偏偏天气又很冷,我们住在郊区的远离市里气温更要低一两度。
第二天那个单位的人事部门就通知了面试,问题都比较简单,主要是了解是否有意愿在这个单位工作。可能是我的态度比较诚恳,后来单位挑了我。我心里面一阵狂喜,没想到终于有人要我了!面试官当场拍板以后问我说什么时候可以过来实习?我说您方便的话我明天就去深圳!估计面试官也被我的回答吓到了呵呵。
隔天我就真的收拾了行李跟单位的人一起奔赴深圳。这个单位是一家事业单位,实习的时候工资是一千五一个月,转正以后拿到手大概是两千五吧,有一个六人间的宿舍,早餐和午餐可以在饭堂吃,待遇还是蛮不错的。我做出纳,每天就是跑跑银行,比较清闲。财务没有独立的科室,是挂靠在办公室下面的,所以财务人员就归办公室的管,我的直接领导就是办公室主任,所以经常也要做一些文秘工作,比如写信息报道、写月总结、组织会议、接待兄弟单位参观等等。每天的工作就是朝九晚五,下班后有大量的空余时间。
实习了半年以后,我和单位的人都混得比较熟了,对单位的情况也有了一些基本的了解。我是一个比较喜欢想问题的人,当时对自己的工作做了一个初步的分析。我所在的这个事业单位属于专业性非常强的单位,而我目前从事的财务岗位属于后勤保障工作,如果想要转向业务部门的话基本是不可能的,因为业务部门必须要专业对口。大部分财务人员要么在本职岗位上干一辈子,要么就转向办公室,走行政这一条上升路径。我们办公室主任是一个三十多岁的男人,我觉得他有几个突出的优点:一是文笔很好,他给我们修改的材料是我们学习写作的范本;二是很会做人,和领导、下属的关系都搞得很好,特别是我们办公室女的居多,一个男领导比较容易协调女同志之间的关系,少了很多勾心斗角;三是办事周到,属于领导把事情交给你就很放心的那种;四是酒量酒品俱佳,既能帮领导挡酒,也能给领导劝酒。
后来有一次在单位加班的时候,跟办公室主任一起吃饭,他跟我说,他刚来这个单位的时候也是干财务,后来觉得做办公室发展前途更好一些,走的路子会比较宽,升职的机会比较多,就转了行。做财务,最多也就是做到管理我们单位的一个上级单位的财务处长,但财务处长就那么一个,而且财务女的比办公室的还要多,一般领导都愿意挑个男的来当处长。办公室的话以后还可以当一把手、二把手,或者是党团方面的工作,或者调到其他相关单位和部门去。
不过,做办公室的烦心事也多,因为单位里面芝麻绿豆大的事情都得管,手下的十来号人素质参差不齐,像我们单位每年都要负责解决两三个军队转业干部的就业,这些人以前在部队里面至少都是连长级别的,是发号施令的不大不小的官儿,你有点什么事想让他去办他都不怎么理睬你,何况我们这种单位没有原则性的大问题是从来不会炒人鱿鱼的,所以你也拿他没办法。说白了,办公室主任其实就是领导的管家,准确点儿讲,是保姆。事无巨细都得管,方方面面都得做到位。走出单位得让领导有面子,回到单位让领导没有后顾之忧。
我们主任跟我讲完了这一番掏心窝的话之后,跟我总结了一句(在机关工作的人都很爱长篇大论以后做一个高屋建瓴、简短有力的总结,如果你要进机关,也必须学会这一点),是他以前的一个老领导传授给他的,那就是:坐下来能写,站起来能说,走出去能干。坐下来能写,文笔要好,要会写材料。站起来能说不是随便说说,而是要懂得在不同的场合该说什么话,通俗点讲就是对人说人话,对鬼说鬼话。走出去能干也不是人人都做得到的,做点事情谁不会啊,但能把事情做得符合领导的意图、符合群众的期望就不是人人都做得到的了,你做事是不是有交代,是不是负责任,领导给个事情你去办一回一眼就能看出来了,许多八零后九零后的通病就是口头答应得很爽快,回头就把这个事儿给扔到一边了。有些同学可能在学校的时候养成了拖沓的习惯,大学里面没有几个没试过上课迟到早退的,没有几个在上课的时候不玩手机不打酱油的,但一旦走上工作岗位,这些工作习惯都不能带到单位来。我们单位这几年来招的大学生不少,但每天上班比我们办公室主任早的,也就只有我和另外一个科室的同事。
听主任讲完这些以后,我就开始在心里面考虑自己在单位的发展。一是晋升空间,财务是我的专业,但只做财务并没有太多的发展,做办公室的话我又不能喝酒不懂应酬;二是工资待遇,我们单位的薪酬分配体制简单来讲就是不患寡而患不均,工资升的很慢,工作个五六年也还是跟我现在差不多的水平,等以后父母年纪大了,养老的成本肯定会更高,我这点可怜的工资就更显得捉襟见肘了。当然这份工作也有好处,最大的好处就是稳定,相当的稳定,只要你不是犯了不可原谅的原则性错误,不会有人让你卷包袱走人。但是我现在还这么年轻,我要这么稳定干嘛呢?我爸妈对于这份工作当然是相当满意的,因为在他们看来,女孩子就该做财务这样的稳定的工作,如果还是在公务员或者事业单位就更好了,相当于拿到了金饭碗,有了平平安安过一辈子的基础。
但是我当时想换工作的想法只限于自己在心里面想着,谁也没告诉。因为我知道这时候如果告诉了家里人,肯定炸开了锅。而且我现在也没有更好的选择,说了也白搭。如果我想辞职的话,我必须先找到另外一份工作,才有底气向其他人提出我要辞职。
但是这个时候我已经不是应届毕业生了,许多公司都是将校园招聘和社会招聘分开的,校园招聘只针对应届的学生,而社会招聘一般都需要有相关行业较为丰富的工作经验和人脉。所以建议各位还没有毕业的同学要珍惜自己应届毕业生的这个身份,慎重地选择踏出校门的第一份工作,如果可以的话尽量选择一个较高的起点。如果是属于毕业以后没有太多选择的话,只能先开始做你手里拥有的那份工作(就像我一样,毕竟这么大个人了不能总让爹妈养着啊,那是件丢人的事儿,我个人很不赞成毕业以后还啃老),然后再慢慢朝着自己想要的目标去努力,曲线救国。
在单位的这半年里面,因为工作清闲,我有大量的空余时间,我宿舍不远有个图书馆,于是我借了很多书来看,这段时间看过的书对我帮助很大。因为基本上看的书都是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不像以前,选书来看都是比较有目的性的,比如说为了考四六级而看书,为了找工作而故意找一些励志的书来看。这半年里面我看的书基本什么方面的都有,很杂,但每天晚上看两三个小时的书让我的心境一直很安宁,好像外界的纷纷扰扰跟我都无关,觉得自己整个心都是丰盈的、充实的、强壮的,就像一个等待爱情到来的人,心里并不着急,因为知道属于自己的,一定会来。
十月初,我在人才市场上看到某国有银行招聘柜台人员,于是我跑去问了一下情况,发现应届和非应届都可以投,而且主要是招聘非应届人员。同时也了解到,这次的招聘属于银行的劳务派遣制员工,是跟劳务公司签订合同,而不是跟银行签合同的,不属于银行正式编制的员工。但在场的HR告诉我,入行后如果表现好的话,可以从事储蓄柜台以外的其他业务,比如当理财经理、客户经理、消贷经理等,或者是国际结算类业务,发展空间还是比较大的,业绩好的话工资待遇并不会比正式员工差,甚至可能超过正式员工;而且,工作三五年后,如果表现优异,可以转为正式员工。我觉得很吸引人,最主要的是它不介意我不是应届生的身份,又不像一般单位一样将劳务派遣制员工跟正式员工完全区分开来,待遇上更是天差地别。我觉得这是一个机会,便递上了简历。
很快我收到了面试通知。面试是小组面试,给一个排序题,大概是说彗星即将撞地球,在一个什么设施里面有11个人,但是设施中的食物只能供5个人维持一段时间,要你从11个人里面选出五个人存活下来,承担复兴地球、繁衍人类的使命。小组讨论共三十分钟,最后选一个人出来总结。面试题比较有意思,给我的印象很深,我大概都还记得这十一个选项的情况,可以跟大家说一下。
男1是政治学博士,身体健康,女1是他的老婆,心理学硕士,小孩1今年五岁,是这对夫妇的儿子,喜欢动物。女2是交际花,小孩2是她的儿子,是个三岁的小神童。小孩3是个小女孩,成绩很好。女3是年轻的生物专家,体弱多病。男2是年轻医生,运动健将,同性恋。男3五十岁,是机电方面的工程师。女4是个老太太,医术高明。男4是生物专家,未婚,四十岁。
从这里面要选出五个能够活下来的人。如果在我刚毕业的时候让我来回答这样的问题,我肯定答不好,一方面是没经验,二是没底气。幸好在这个单位工作的半年多里面我看了很多书,其中有包括工商管理类的书籍,里面讲过的案例就有这种排序题。其实这种题目都有一些通用的思路。首先要看我们排序的标准是什么,从这个题目来讲,目标是两个,一是繁衍人类,二是复兴地球。繁衍人类就必须是男女搭配,而且不能是同性恋,排除男2,年老的、体弱多病的也不行,排除女4和女3;复兴地球那就要从这几个人的职业和专业来挑选,看哪一些是复兴地球不可缺少的技能,这个可能每个人的标准都不一样了,我觉得重要的不一定你也觉得重要。我当时是将不符合第一个条件的男2和女3剔除以后,将剩余的9个人进行了分组,分为男人组:男
1、男3和男4;女人组:女
1、女2;小孩组:小孩1、2、3。然后再来挑选。
男人组我选了男1,懂政治和搞政治的人一般领导能力都不差(这从我们单位的领导就能看出来了。。),男4,复兴地球应该需要生物学方面的专家,要不那些生命科学的东西啥都不懂怎么复兴地球和繁衍人类呢。女的我挑了女1,因为她是学心理学的,复兴人类是一项长久的工程,万一大家出现不良情绪了需要人去疏导啊,还选了女2,因为她是交际花,我想交际花应该都长得不差吧,现实告诉我们长得漂亮容易吸引异性注意,选她有利于繁衍人类。这样就是两对四个人了,最后再选一个小孩,我选了小孩2,因为他是个小神童,具有很高的可塑性,以后好好培养,就是个人才。
当时大概的思路就是这样。其实面试时每个人大概也都能说几句自己的看法,因为面试官不会挑一些大家没话说的题目。但是要尽量做到比较有逻辑性地表达出来,帮助七嘴八舌说话的组员整理思路,他们才会采纳你的观点。小组面试中,其实说什么并不重要,面试官真的会记得你选了哪五个人出来吗?也许不一定会。重要的是你是怎么说的,是不是有理有据的,是不是令人信服的,是不是充满自信的,是不是能让小组里面的其他人支持你。
出考场的时候,我觉得心情大好,因为我觉得自己表现得还不错。一个礼拜后,我接到了二面通知。
二面是单独面试,五个人对我一个。问题是为什么想要这份工作,自己对于未来有什么规划等等。最后问我有什么问题?我比较关心的问题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工作具体是怎样的,二是待遇。于是我鼓起勇气说,能不能具体介绍一下工作和待遇。面试官让我要做好心理准备,因为刚开始肯定是从储蓄柜员做起,而银行里面储蓄柜员是比较辛苦的,在密闭的高柜台里面往往一坐就是一天,一天下来可能连水都顾不上喝一口,办业务态度不够好、速度慢了都会被客户投诉,遇到一些脾气暴躁的客户可能还会当场骂你几句。待遇方面的他没有详细讲,只是说我们的待遇不会差的,放心吧。回去等通知就行。如果通过的话,一个礼拜之内会收到电话。
这之后的几天,我几乎每天都是数着日子来过的,而且还不能跟身边的同事说明我的情况,跳槽的胆战心惊我总算体会到了。但是本职工作是绝对不能松懈的,每天我还是认认真真地做好手头的工作和领导交给我的事情,没有人看出我有什么异样。
第四天,手机接到了一个陌生的固话号码。直觉告诉我好消息来了。我马上放下手头的工作,跑到洗手间听电话。接通以后听到:恭喜你„„
就这样我确定自己拿到了这个OFFER。我打电话跟家里人说明了情况,我向他们传达了我的信心,没想到我的父母都很支持我,尊重我的决定和选择,只是提醒我说,要慎重考虑,最后无论是留还是走,都支持我,如果做好离开的打算,就要赶紧跟领导说明情况,真心实意地表示歉意,不要给曾经共事过的人留下不好的印象。考虑再三,我决定选择去银行工作。做好选择之后,剩下的就是要选一个好时机跟我们办公室主任说了。
有一天下班之后,刚好所有人都走了,只剩下我们主任在,我走进办公室,说主任我有件事情想跟您商量一下。主任问什么事?看我有点支支吾吾的,主任就开口了:想要辞职了?当时我听到的时候大吃一惊:不愧是办公室主任啊!太会察言观色了。话既然说到这份儿上了,我当然是一五一十老老实实地全说了出来,我说主任您帮我分析分析。我们办公室主任平常对我们都很好,是很好说话的那种领导,也不摆架子,他听完以后很真诚地给我分析了我当前的情况,完全是从我自己的角度出发。这时候的他更像是一个大哥哥,而不是我的领导。我很感动,没想到会遇到这么开明的领导。说完以后他说,我给你的这些建议只是个人的看法,不一定对,最后还是要你自己拿主意。我一直觉得你是一个聪明的女孩子,不管到哪里都会发展得很好的,不管你是否选择离开,以后遇到什么问题都可以找我。
他对我说这些话的时候,我相信他当时其实已经知道我去意已决。但我真的非常感谢他对我的宽容,一直到现在我都还有跟他保持联系。
之后,我很快办完了离职手续,到银行上班。我分到了罗湖的一个支行,报道以后营业部主任给我分了一位师傅,是一个比我早入行两年的女孩子,她负责教我储蓄柜员必须掌握的业务。我是跟班学习,也就是我坐在我师傅旁边看着,她在柜台上边给客户办理业务,边给坐在旁边的我讲解,有时候大堂里面排队的人一多,她根本顾不上我,我就自己看她操作,然后在笔记本上飞快地记下那些看不明白的交易代码和步骤。一天下来觉得自己好像什么都没学,因为自己记的东西都看不懂,脑袋里面一堆堆的问号。师傅把她那本厚厚的笔记拿给我,让我去复印,好好地看。我复印了一个小时,因为实在太多了。晚上回去以后就开始背交易码,看师傅的笔记、整理自己的笔记,加班到十一二点,完全颠覆了我之前的生活习惯。一个礼拜以后营业部副主任通知我:下个礼拜你要自己上柜。我当时一听蒙了,小声说了一句我可什么都不懂啊。她笑着说:别怕,你师父会看着你的。于是那个周末我把厚厚的一本笔记看了两遍,把那些交易码和步骤都背了一遍,然后在凌晨昏昏沉沉地睡了过去。我刚开始想有师傅看着我那我不怕,后来才知道领导所说的“你师父会在后面看着你”是什么意思:我和师傅同时上柜,她是一边办着自己的业务,一边抽空看看我这边做到了哪一步,抽空指导我。我师父忙起来就顾不上我了,这也不能怪她,是人都知道一心不能二用,而且涉及到现金业务,更是马虎不得。一到柜台上,我才发现我连怎么进入那个系统都不会,赶紧问师傅,给客户办理业务的时候必须翻着笔记边看边做,笔记里面没有的只好扭头问师傅。客户等得不耐烦了,我只好赔着笑脸道歉,客户在走的时候给我评价时按了不满意,说你们银行怎么这样,没有人会办业务就别开门!我从小到大没被人这么说过,脸上红一阵白一阵的,真想当场挖个地洞钻进去。
下班以后,师傅对我说,这就是银行。我们永远都要在人前笑,即使你觉得自己受了委屈,人后的辛苦是没有人会知道的,也没有人会过问。可能你现在觉得很难受,为什么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让你独立上柜,因为只有在实操中才能成长得更快,我当初也是这么过来的,而且比你更惨,我只看了我的师傅两天就要自己上柜了,而你还跟了我一个礼拜。师傅说这话的时候很平静。以前去银行办业务,以为在银行工作是多么光鲜亮丽的事情,却从不知道背后的艰辛。从现在开始我要不停学习,没有间歇地学习,尽快掌握业务,不能让别人投诉我,因为我胸前实习牌上面清楚地写着我自己的名字,我不能砸烂自己的招牌。
于是我更加努力地去学业务、记笔记、向师傅请教,晚上回去整理笔记、背笔记,每天都到十二点才能休息。刚开始一个月,业务很不熟,经常都是手忙脚乱,不知道该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每天都有几个等得不耐烦的客户数落我,我都忍着。有些人说的话真的很难听,但是我不能骂回他,因为这是我的工作,只能打落牙齿和血吞。刚开始上柜的两个礼拜,我几乎每天晚上都做噩梦,梦见有客户骂我,要不就是梦见自己在数钱。
两个月后我终于能够自己独立上柜,除了一些特别复杂的业务之外,我都能熟练地操作了。三个月后储蓄业务我基本都很熟了,开始帮我师傅分担一些公司支票取现业务。四个月后我学的这些业务都很熟练了,而且速度提升得很快,每天能做一百三十几笔业务,在我们这批新进人员里面是最快的。这时我觉得我应该学一些新的东西。于是有一天吃完午饭的时候,我瞅着我们营业部主任走出饭堂了,我赶紧跟上去,说:主任我想学点新业务。主任说:你现在的业务都熟悉了吗?我想了想说:基本没问题。主任说:好,我知道了。第二天,主任就安排我去对公柜台学习公司业务,我跟另一位年纪比较大的柜员学,她是我的第二位师傅。我问公司业务有什么不同?师傅说,储蓄业务因为要数钱,对公柜台这边大多数都是转账,仅存的现金业务也是放到储蓄柜台那边去办理了,相对来讲轻松一点。但公司业务比起储蓄业务来讲种类更多,特别是结算类业务更为复杂,需要头脑清晰的人,做公司业务以后发展道路会更开阔,因为对公柜台的业务熟练了之后才能当客户经理,做客户经理以后晋升的空间才会大起来,比如网点行长和管辖支行行长基本上都是公司业务出身的。
2010年2月初,我开始在对公柜台学习。3月份我转正以后,工资开始水涨船高,基本工资有3300,绩效工资是1700,加起来刚好5000。确实跟面试时说的:待遇方面你不用担心。当时很兴奋地把工资全寄给了家里,一方面是给爸妈家用,一方面也是为了让家里人放心。
对公业务需要审核很多资料,例如公司开户,有外币账户、人民币账户、验资账户、基本账户、零余额账户等等,每一种不同的账户需要提供的开户资料是不同的,需要哪些证件和资料柜员自己心里必须清楚,否则如果在客户办理业务时翻阅笔记就显得不专业了。
4月初,我基本能够掌握对公柜台的所有业务了,而且跟很多公司客户都成了熟人。银行的公司客户是比较稳定的,一般公司不会随便就销户,相对于个人账户而言稳定得多,并且跑银行办业务的基本上都是公司的财务人员,也有些小公司没有专门的财务人员的话也会派业务员跑银行,但人员都会比较固定,所以常来办业务的都会跟我们前台的混得很熟。我喜欢在办业务的时候跟客户聊天,什么行业的都有,听他们讲他们公司的事情,让我了解到很多不同的行业真实的情况。
也是从这个时候我开始意识到这样不枯燥的工作才是适合我的。以前在事业单位的工作虽然很稳定,但每天都按部就班,做久了整个人都觉得麻木。但在银行就不会,每天我都可以和外面的人交流,办理着不同的业务,比较有意思。可能有很多人会觉得银行很累,因为下班晚,培训又多,有时候甚至加班到九点十点都还不能下班,但是我一点都不介意。我喜欢趁着年轻的时候多学习,我觉得这份工作适合我。所以说每个人性格不同,适合他的必然是不同类型的工作,同样一份工作,不同的人会有千差万别的体验。
5月初,行里组织公司客户经理资格考试。之前师傅告诉过我,行里有各种各样的资格考试,最好都去考一考,先拿到这个资格,以后当有职位要竞聘的时候,如果别人没有这个资格而你有的时候你就比别人多一个筹码了。那段时间因为业务培训太多,每天下班都很累,往床上一靠就能睡着。幸好考试那天是星期天,于是通宵看了两个晚上,眼睛满是血丝走进考场,硬是让我给考过了。
5月末,我听说我们行正在筹办一个新的网点,这个消息后来在一次例会上从我们营业部主任口中得到了证实。我想,开新网点肯定需要人员过去,一是从外面招聘,二是内部调整,如果年底之前要对外营业的话,对外招聘的话还得经过培训才能上岗,估计是来不及了,比较有可能的是内部人事调动,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新人可能就有更多的机会了。果然,到了6月初,行里发了通知要进行公司客户经理选拔,分为笔试和面试,笔试过关了才能进入面试。我觉得这是一次不可多得的机会,如果选上的话可能就不用坐柜台了,就马上报了名。笔试的内容包括金融方面的理论,公司贷款业务,行测题和英语题。后面还有两道简答题,关于你怎么看待客户经理和公司业务的。
笔试成绩出来以后,根据成绩高低筛选了二十人参加面试,面试是小组讨论的形式,竟然又是排序题,可见排序题在最近几年的小组面试中有多么流行。题目列出了公司客户经理需要具备的素质,从中选出你觉得最为重要的五个,说明理由。每个人有一分钟时间陈述自己的观点,然后讨论,最后选一个人总结。知道是小组面试的时候我在想,以前参加小组面试,面对的都是素不相识的考友,而现在一起PK的都是熟悉的同事,既要竞争又要合作,更重要的应该还是合作,小组面试本来就要和谐取胜,更何况是无论结果好坏以后都必须一起合作的同事。所以即便意见不同,也要委婉地提出,不能针尖对麦芒。整一场小组面试下来,我觉得我的表现不能算最好,但也不差,在我们那一组可以排第二第三吧,加上笔试的成绩,我估计我可能是排第三到第五名之间。一个礼拜后成绩公布,我的成绩恰好排在第三,跟我预想的差不多,二十个进入面试的人成绩都公布了出来,通知上说我们二十个都进入了后备队伍,当然谁都知道一旦有机会的话肯定是按照排名先后来安排的。
7月,我还是继续在对公柜台上柜。之前考客户经理的事情也好像没有了下文,行领导没有再发新的通知,估计是领导忙别的去了。中间有传闻说新网点可能办不起来了,因为新的写字楼所在的地段租金太贵,有可能会被上级领导否决掉。不管世界怎么变,我还是仍然好好地干着我的活儿。
9月,行领导说新网点快筹办好了,需要我们这边抽一些人过去帮忙。那边缺两个客户经理,我们行里会调两个人去,再从上次参加面试的同事里面选了四个人过去帮忙,当客户经理助理,我看到名单上有我的名字,开心极了。
刚开始过去的时候我并没有什么具体的工作安排,因为新网点的筹备工作处于最后的完善阶段,一直到11月份,我都在跑前跑后地干着各种打杂。但也是在这段时间,我的协调能力得到了很大锻炼,因为每天都要跟其他网点的同事打交道。
12月,新网点正式对外营业,我有了平生的第一张名片,上面的职位是客户经理助理,其实就是给客户经理打杂的。在给客户经理打杂打了九个月以后,也就是今年9月,我升了初级客户经理。
这里我想说一下对“打杂”这件事情的看法。很多人都看过《the evil who wears Prada(穿普拉达的恶魔)》,没有看过的同学建议大家在找工作之前先看一看,看这部片子最大的好处是有利于心态的调整。电影里面安妮海瑟薇扮演的女主角是美国西北大学毕业的一个新闻专业的高材生,有很好的学业背景也有很丰富的实践经验(当过某个比较有名的报纸的实习记者),毕业后满心欢喜地进入到顶尖时尚杂志工作,担任杂志主编的助理,如果你有看完整部电影,你就知道她的工作说白了其实就是一打杂的。老板一切大小事务都得由她去打点,安排会议、订机票这些是分内事,帮老板买咖啡和狗粮自然也不在话下,最令人叹为观止的是还得帮老板的双胞胎女儿拿到还没有出版的哈利波特续集!试问这不是打杂是什么?!但女主角不是一个普通的打杂,她是一个非常专业非常高级的打杂,当然她也试过被老板的压力逼迫到失声痛哭,但后来调整心态后誓要让老板对她刮目相看,于是以高度的激情重新投入工作。很快她的工作能力就让老板眼前一亮了:交给她办的事情全部都办得稳稳妥妥,最让老板惊讶的是她没有交代的事情也全部提前办好了,这让老板始料不及,虽然嘴上没说,但心里面对她的工作能力充满了赞赏和肯定。之后也给了她更多的发展机会。试问这样的打杂哪个老板不喜欢呢?
很多大学生一毕业进入工作单位的时候,领导大都会安排一些基础性的简单工作,于是很多同学都感到很失落。因为每个人都自信自己是可以做一些更为重要和有意义的工作,而不是“打杂”。我这里可以讲一下我在当储蓄柜员时候的一件小事。后来这件事经常被我们领导拿来讲给新人听。
我当柜员两个月后有一天被抽去整理档案室里面的开户资料单,因为过几天有上级部门来检查,而里面有些堆满灰尘的开户单已经N年没有整理过了,乱糟糟地放成一堆。业务经理让我们把资料装订好,记下资料不齐的开户单以便追查。当时我们有三个劳务派遣制的柜员和其他几个名校毕业的客户经理(我们几个人都是那一年新来的,都是处于实习期,只是职位不同)都被调过去帮忙,而只有我整理过的开户单受到业务经理的表扬(后来业务经理把我们的表现告诉了行领导)。因为我整理的开户单全部是按日期排好装订,我整理过的三十本里面没有一个错漏,而资料不齐的开户单我都在边上贴上了红色便利贴以示区别,并写上这张开户单上缺失的是哪一部分的资料以及客户的联系电话。而其他几个人,不是没有按顺序排好,就是装订得很难看,一点不整齐,更没有像我那样用便利贴标明。这说明只有我一个人认真去看了开户单上面的资料,并且明确了领导想要我们做的事情。所以说,做事情一定要用心,要注重细节,即使是打杂也要做一个高级的打杂,因为你的举手投足领导都会看在眼里,每一个表现领导都心中有数。我想起之前曾经看过的一句话:即使你现在只拿着2000块钱的工资,你也要拿出能领1万元工资的工作水平。这就是说,我们不要总是把自己的付出和回报放在天平的两端,去看它是否对等,如果你觉得你可以获得更好的回报的话,那你就要表现出值得别人给你高回报的相应的工作能力。
总结:
毕业到现在两年,我想我也不是什么牛人,也许也不能给看帖子的人太多的帮助,只能算是提供一些经验教训吧,让大家不要走我走过的弯路。有些东西也仅仅是我个人的体会,说出来给大家作参考。最后我想结合我这两年来的工作经历,跟大家一起分享几句话:
1、你的名字,就是你的品牌。
我们的名字都是父母起的,但真正铸造自己的品牌,靠的还是自己。你在别人心目中是怎么样的?不需要多说,往往在第一时间不假思考的说出来的,就是你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我们进入工作岗位以后,一定要注意自己说过的每一句话,做过的每一件事,因为我们说的话、做的事都会刻上我们的名字。我们绝不能容忍自己的名字跟“不负责任”、“左耳进右耳出”、“做事没有交代”这样的字眼搭上任何关系。只有这样,你才会在工作中成长得更快。
2、认真做事只能把事情做对,用心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好。
这句话是我一个领导跟我说过的,我一直记在我常用的那个笔记本上,每次换新的笔记本,我都会先在扉页写上这句话。不要以为领导不知道,认真做事和用心做事,领导一眼就能看出来,因为你是仅仅做到了认真,还是有去用心做事,最后出来的效果是可以看出差别的。做对和做好是两个不同的层次,做对停留在事情没有出错的层次上,而做好则需要你真正花心思去考虑怎样让事物本身得到提升,甚至实现质的飞跃,让领导和同事眼前一亮。
3、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但是大多数人死在明天晚上,看不到后天的太阳。
这句话相信很多人都熟悉,这是马云说过的一句话。这句话我是特别想对和我一样毕业于2B学校的同学们,还有我母校的师弟师妹们说的,不要因为自己的出身就感到悲观,我们可以自卑,但不能让自己卑微到放弃向上的勇气。之前有师弟师妹跟我讲过他们找工作时如何如何碰壁,我听完以后心情很复杂,我看到了我曾经的自己。听完师弟妹的倾诉,我想电话那头的你们也许期待的是一声“加油”,但我只是沉默,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因为我知道,一句简单的加油,说出来很容易,听上去也很美,但也许到了现实中,一碰就碎了。真正经历过失败的人会懂得,那么些痛苦、挫折、失望、郁闷到想抓狂的情绪,只能是自己去品尝,漫漫长夜后才会有一点点的光亮。我想马云的这句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我们不要去责备现实如何如何,实际上你所经历的也是我曾经经历的,我所经历的也是走在我前面的人所经历过的,因为这就是生活。
前段时间在HBO上看过乔治亚.欧姬芙的自传性电影,她是20世纪美术史上最著名的两位女画家之一,并创下了美国艺术史上第一位女性个展的记录。她曾经说过:“我生来胆小,但我从来不因为我的胆小而不做我想要做的事情„„别人的视角永远不如你自己的好,因为这是你与生俱来,且最终就是你的全部;失去了它,你就失去了自己,以及其他全部。”同样的话,送给各位。
第三篇:从平凡到优秀—感悟
从平凡到优秀·感悟
—— 雪花
听了谢老师的“从平凡到优秀”一课,感触很深。课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思考。下面是本人随意所写的一些感想,也没有实际的逻辑性。
一、定位自己,心怀感恩
当谢老师问道“我是谁”这个问题后,我想很多同事都和我一样,在脑海中划下沉甸甸的几个词:儿子、男人、员工等。然后感觉肩头千斤重,更重要的是责任感油然而生。
作为一个人,且有公民义务,何况工作乎?企业是要员工来创造价值的,是给我们提供了平台的,而且还是有薪水的平台。作为一个员工要清楚这一点,明白自己的位置,自己要去做什么,自己是拿了薪水的。那么就要有一种责任感,而且是心怀感激的责任感。我不知道,我们还需要抱怨什么。即使要有抱怨,那也应该是抱怨自己:“我怎么效率低呢,我怎么就没想到要这么办这个事情,这么去沟通这个意思?”个人愚见,一切问题从自身找原因,活着,还能在和谐的环境中工作着,真的没什么可抱怨的。抱怨是一种自己对自己不负责任的一种表现。
二、以恒久的态度,有计划性地执行工作
态度在英文中为ATTITUDE,如果按其在26个字母位置的排序号相加,为1+20+20+9+20+21+4+5,其值为100.也许这是个偶然,但态度在人成功的一生中,有大量实例证明,其所占的大比例是一个必然。
很多人害怕写计划(包括我自己),感觉没计划可写,或者没有写的必要。但是换个角度去考虑问题,学校为什么要考试?难道班主任不知道每一位同学的成绩、综合素质怎么样嘛?这个类比不是很恰当,但我想说的是写与不写,结果真的不一样。“空想家”这个代名词是熟悉不过了,说的就是有了想法、目标,就要有计划,否则就是瞎想、空想。当然再有计划后,就要去一步一步去执行,产生结果。只有产生了结果,那么这个目标、计划才能说产生了值,但至于说是否为有效正值,那就以结果而定了。三.沟通无限,无限沟通
沟通是重中之重的,沟通是每个人都会的,每天都要去做的事情,但又是一门很大的学问,是成功者或者优秀者必须要具备的一种素质。记得在课上,回答过一个谢老师的问题,然后就引来了谢老师的一连串追问。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就是所回答的范围太广,没有实际说明、说清楚问题。在我的理解来看,沟通不是一两天能学会的,涉及到方方面面,但我认为沟通最基础的一点就是:要能够清清楚楚的表达所要传达的信息,而且让接受者能明白。
以上三点为本人的感悟浅见。
雪花
2012-8-19
第四篇:真实感悟
心有感悟
人为什么都要等到失去了才珍惜为什么??当我失去这个机会是我才知道他有多重要可是当初为什么就是想不到呢?? 当你离成功就差那么一点而你却连那一点都把握不了当初在复习中考的时候总是想着玩当成绩出来的时候才真正的体会到失败的感觉看着同学们都喜笑颜开实现了自己的理想而自己却还停留在在原来的阶梯这难道不是一种失败吗?感觉总是辜负那些看得起我的人我的父母对不起你们啊我很难过包括吴迪光辉浩东 你们那么的对我有期望而我呢当初确认为 你们拿我开玩笑我总是天真的认为模拟的时候总是会失误那么几分总是傻傻的认为下次肯定可以提上去光辉说的对行动在哪???难道想就够了吗???我总是会反驳他怕什么总是我行我素的样子可是到了最后呢吃亏的不还是自己吗??
假期过得很不愉快我在那里反复的思考这难道就是人生中的挫折吗?我想是既然是一名学生你就要对的起这个身份不对吗那么你就需要把自己的任务完成了那么你才是优秀的对的起自己 也不会辜负家人著名哲学家曾经说过 任何一次失败只要不是毁灭都是一笔财富这句话给了我很大的鼓励但这不是借口我要远离借口用行动证明自己花言巧语即使吹得再厉害又有何用不是吗?李苏川 你要记住行动才是给那些嘲笑你的人最好的一个打击当然我也意识到自己一个严重的错误99与100难道就是一的差距吗如果你是这样想的我想·你是错了一个十位数另一个是百位数难到这不是一个很大的差距吗?
写了这个我就要改掉以上的错误是自己变得更优秀以此铭记自己的体会!
致失败的自己李苏川!!!
2014年7月1日
第五篇:沉浸体验-—从数字景观到跨越真实
目录
沉浸体验—从数字景观到跨越真实 2
一、数字景观:影像对真实世界的遮蔽 2
(一)影像与生活的分离 3
(二)主体与客体的异化 3
(三)人与人、人与自我的疏离 3
二、跨越真实: 从情感共振到沉浸体验 3
(一)感官共振:从单一感官到交互感知 3
(二)情景重构:从再现真实到再造真实 4
(三)身在其中:从距离认知到沉浸体验 4
三、沉浸体验的新特征与发展趋势 5
(一)媒介扩张:沉浸体验的实现形式 5
(二)隐形控制:沉浸体验的新特征 5
(三)技术进步:颠覆体验形式 5
四、回归本真—情感体验的再认知 6
(一)技术导向的负面性 6
(二)沉浸体验的本质思考 6
五、结语 7
参考文献: 7
沉浸体验—从数字景观到跨越真实1
摘 要:数字媒体时代科技与艺术的深度交融,催生了“沉浸式体验”这一新兴的展示形式,其通过多种感观极大丰富了参观者的情感体验,从感知形成的过程看,“沉浸感”的形成需要感官、情景和涉身性等多种条件。该研究从“数字景观”到“跨越真实”的视角,论述了“沉浸感”形成的基本原理与机制,并就“沉浸体验”的新特征与发展趋势等相关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关键词:沉浸体验;数字景观;真实
Immersive experience: from Expressionism to transcending reality
Abstract: The deep integration of technology and art has given birth to the emerging form of "immersive experience" in the digital media era, which greatly enriches the emotional experience of visitors through a variety of sens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process of perception formation, the formation of "immersive experience" requires a variety of conditions such as sensory, situational and personal.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xpressionism" to "beyond reality",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basic principle and mechanism of the formation of "immersion experience", and systematically studies the new characteristic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immersion experience".
Key words: immersive experience;expressionism;reality
法国思想者居伊·德波是国际“情境主义”的领袖,其经典著作《景观社会》对我们认识当代数字媒介实践具有重要价值。德波认为,在生产技术飞速发展、物质资料不断堆叠的资本主义后工业社会,影像化、表演化、图景化的媒介符号已经充斥在社会空间的各个角落,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当代社会俨然已转变为以影像物品生产和物品影像消费为主的“景观社会”[i]。“景观”一词是对于当今影像世界的一种系统性和整体性的概括,影像是构成景观的基本要素。在景观社会中,数字媒介吸引着甚至主导着人的视觉焦点,造成大众对商品影像追随和沉迷的现状。
(一)影像与生活的分离
景观已从逐渐丧失实体性的世界中超拔出来,影像世界遮蔽了真实世界的客观存在。在数媒时代,物理实体的商品演化为由各类数字媒体所打造出来的庞大“影像群”,这些承载着审美性、刺激性、表演性、愉悦性的商品影像以“超真实”的技术手段呈现于受众眼前,使人们沉浸于此种景象之中。尤其在虚拟现实技术、数字孪生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助推下,人的意识沉浸于由真实的、技术的、物质的材料混合搭建的虚幻场景中,致使影像浮现在真实世界之上,覆盖并取代了真实的世界。在影像中,我们生活的真实世界逐渐失去了话语权和意义,核心地位被拟像包装的产物所代替,影像世界转变为“观看”的主要窗口。
(二)主体与客体的异化
影像景观将主体与客体的认知关系倒置,控制着大众的选择权及被选择权。景观是人实践活动创造出来的内容的表象,但其却以主体的姿态强化了“人与景”的“分离”关系并反过来支配了人的“看”[ii]。德波指出,“景观不是影像的聚集,而是以影像为中介的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iii] ” , 影像景观成为了文化和社会的核心要素和关注焦点。新媒介技术下的社会呈现出了一个虚幻的“拟像”世界,人们对于影像的迷恋超出了对于生活本真的探索,从而给予影像以“看”的主动权,并且弱化以及压制着主体“看”时的思考、判断和话语权,使“看”成为了无主体性的被动选择。
(三)人与人、人与自我的疏离
媒介符号对社会生产、生活的影响日益加深。消费文化、娱乐文化、视觉文化以及新媒体文化已发展为日常生活的轴心,社会空间显现出影像化的特征,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的关系只有通过媒介、符号、影像、景观等中介才能实现或表达。景观使得商品“虚化”成影像,分离了人与真实世界,取代了人对本真世界的体验与感受;人们仅仅与景观产生单向度的联系,被孤独感和个体化所环绕。景观以其绚丽化的审美形态、影像化的表达方式,催生人们的虚假消费欲望,即“人们最初的原始需要被接连不断的伪需要所取代” ,而人的真实需求往往在景观影响的虚假欲望之间不断抗争甚至分裂,导致了本我的迷失与沦丧。
感官体验即知觉体验,在新媒体等技术所营造的虚拟空间的场域环境中,其主要指将视觉、听觉、触觉、味觉与嗅觉等知觉器官应用在情感体验上,从而产生感官共鸣,模糊虚拟与现实的界限,造成心理上的沉浸感。当代艺术创作推崇不同学科与领域之间的融合,音乐、舞蹈、诗歌、视觉艺术、表演等不同艺术形式的结合造就了总体性艺术的时代,此种联结全部人类感官的艺术突破了原有的创作边界,更大程度上提升了作品的完整性。从技术和感知的角度看,沉浸体验通过VR、AR、MR、AI等将观者的行为动作、本体概念投射到数字空间之中。感知方面,体验者的本体、行为以及行为效果与空间场所融合在一起,其与空间交互所产生的具身性体验实现了观者对展示对象的多维感知。沉浸体验创造的不仅是单纯的图像与影像空间,还包含了主体身心体验的时空场域,突出了人的主体性,从而将真实感做到了最大化。
(二)情景重构:从再现真实到再造真实
区别于传统媒介形式以记录和复原来再现真实,突出沉浸感的虚拟现实技术则是基于现实中的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体验方式进行模拟,强化再造现实。这种重构推翻了以往的感官认知,营造出了跨越时空关系的场景氛围,将一个虚拟和现实相互渗透的“新现实”展现在观者面前。波德里亚在《拟仿物与拟像》中提出,“ 符号取代了现实,现实则沦为一个虚拟的环境。[iv]” 他把由拟像构建的新现实称为“超现实”,而新媒体技术正是利用联觉方式打造“超现实”时空。沉浸式展示的突出特征在于“空间”再造, 基于二维或三维物质实体空间的基础上,将现实存在与数字虚拟相融合,生成了物质与非物质的多维混合体,从而构建起了后现代社会艺术创造与现实存在之间的桥梁。
(三)身在其中:从距离认知到沉浸体验
“沉浸”一词,原意指物体进入到液体时被全方位包裹的一种状态。米哈利·契克森米哈的“心流”理论对其做出了确切解释:个体将情感、意识与行为完全地投入到某种活动之中,无视外界一切事物的存在,在此沉浸过程中产生欢愉与满足,当达到最佳体验状态,即为心流。而沉浸式展览则指为了使受众获得深度的临场感与沉浸感,在新媒体技术、计算机以及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支撑下,运用多种媒介和艺术表现方式构建的虚实相融的空间情境,是一种依靠物理设备与数字化内容结合并富有先锋性与表演性的当代艺术展示形式。
“交流在场”可以理解为通过具身体验与传播关系网络藕合,以实现信息直面交互的沉浸式传播。梅洛·庞蒂提出具身认知理论,突出人们的不同体验、感觉、注意、记忆、情绪都是通过身体来实现的[v]。在大众传播时代,由于时空上的技术限制,往往大部分传播都是依靠媒介符号将信息与其他主体联结,身体很难直接进入传播关系网络实现在场交流。而沉浸式传播的出现使媒介空间更具张力与包容性,通过杂糅复合媒介空间、技术与多元身体形态 ( 智能身体、人体、意识) ,感官可以借助想象实现沉浸感,进而打破传统媒介设定的时空界限,实现交流的在场感。TeamLab新媒体艺术团队利用新媒体数字技术,将光影、声音、影像等元素组合创造出一个具有深度交互性的数字化自然,重置了艺术作品与受众的关系,让体验者在深度的互动与交流中增强体验的真实感,从而达到沉浸式的梦幻体验(如图1所示)。
图1 Teamlable沉浸体验展示
依照德波景观社会理论中提及的新闻、宣传、广告、娱乐、表演等社会景观比对,展览展示几乎触及了各个方面,因而它自身即为制造与传播景观的存在。沉浸式展览同时具有呈现和交流的功能,从此种意义上讲,它既是传播信息的载体,也是信息本身;究其本质,沉浸式新媒体展览是一种跨媒介的信息传播融合体,它打破了原本时空交流的壁垒,改写了传统的叙事方式,营造出了符合时代潮流、受众青睐的主题性艺术展览。因此,从根本上讲,沉浸式展览是一个庞大的信息制造的传播机,形式上常常是一个播放影像的巨型平台及荧幕[vi]。
(二)隐形控制:沉浸体验的新特征
列斐伏尔提出了日常生活批判理论:“日常生活中的异化离群众最近,对群众的本能带来了压抑[vii]。”在网络科技、人工智能与艺术的深度融合下,虚拟现实等技术以绚丽科幻的影像刺激着人的感官,使人只能接受眼前呈现的,失去了人作为主体的个性、自由、创造力与主动性。表面上看,受众享有绝对的自主权,但是深藏在不干预主义外壳下的是一种隐性的控制和强烈的干预。人们的阶级属性、消费习惯、消费方式以及消费能力已经全部被洞悉,甚至某些展示主题与表演正是在这一洞悉的基础上精心设计的。
(三)技术进步:颠覆体验形式
数字技术革命从本质上重新定义了时代,此种革命不仅涉及到所有文化形态,将科技与艺术深度融合,同时影响到包含艺术生产与艺术展示在内的全部非物质生产领域[viii]。尤其在后疫情时代,小范围的生活方式带来了观看模式的变化,虽然以往集体的大型体验活动受到限制,但人们的精神消费需求总量并没有减少,相反还有增多的趋势。这就需要有更加具有感染力的“体验”方式来满足人们的这种消费需求,而“沉浸”体验通过放大媒介的特性,使得信息传达与交流更加高效并富有趣味,极大提升了受众对于作品的理解和情感体验度。科技的快速迭代正在急速地颠覆着人的情感体验方式。信息社会下的人们已经习惯于沉浸在由媒介符号所构成的虚拟环境中。科技感、互动感、沉浸感向受众呈现出了无比美好的世界,但在一定程度上却忽略了展示内容的本质——传达,以及对于受众情感真实需求的满足。
居伊·德波的景观社会理论为我们认知理解消费主义下的媒介环境带来了深远启示,也为我们反思沉浸式艺术展览的现状与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沉浸式展览在接纳新技术、转换娱乐性导向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展现出一些问题,如何使受众沉浸的同时深刻理解设计者表达的文化主题与精神内涵值得我们深思。
(一)技术导向的负面性
“技术革新已经极大地增强了‘情感体验’的真实度。数字媒体时代的技术更迭在不断吸引大众视线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技术流与娱乐化倾向。受众沉浸于体验的场域中,单纯被新奇刺激又绚烂夺目的景像所迷惑,被剥夺了抵抗和批判的权利,无法真正地思考展示主题的深层内涵,盲目地追求所谓的体验感与炫耀欲下拍照打卡带来的成就感与满足感,场景主题信息的核心往往被忽视。例如,2015年英国艺术家创造的“雨屋”令人们蜂拥而至,创作者在作品的天花板上安置了体感器,将观者的行为路径进行实时反馈,以实现观者在雨中穿梭而不被淋湿的体验,设计者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引发观者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然而绝大部分观众只沉浸于新奇的互动之中,极少参与者去反思作品创作者想要表达的价值观念(如图2所示)。
图2 余耀德美术馆“雨屋”沉浸体验
(二)沉浸体验的本质思考
新媒体技术的融合使得展示形式衍生出了无限多的可能性,沉浸式展览凭借其特有的优势拉近了大众与艺术之间的距离[ix],为人们带来了更加真切的情感体验。“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尽管艺术的内容和创作手段、形态都来自于生活,也受制于技术的表现,但艺术的前瞻性和想象力使得它具备了对现实世界进行反思、批判与预测的属性特征[x]。沉浸式展览应当在将创作聚焦价值观念本身的基础上,尝试把艺术性、审美性、教育性和价值观念作为受众体验的终极目标,使观者能够最大程度地产生对设计者展示主题的共鸣。从而激发观者长久的、连续性的思考,而不只是过度依赖科技设备,将符号影像的新奇感、刺激感作为展示作品的主体。通过正常的主从关系,潜移默化地影响受众的行为。
在消费主义、享乐主义盛行的时代,大众媒介整体上呈现出了泛娱乐化的趋向,整个社会沉浸在了娱乐的幻境中。即便如此,冰冷的机械与自动化程序依然带给人们一种潜在的孤独感,人们对真实情感体验的追求越发强烈,在这种情况下,沉浸式体验必然会成为主流的传播方式,建构出人与媒介和谐的对话模式。
参考文献:
1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当代博物馆文化信息传达有效性评估”(17YJC760063)
国家社科艺术学基金:中国传统装饰纹样海上丝绸之路传播研究 (20BG132)
i/2] 刘莉.居伊·德波对“景观”幻象的批判路径及其当代价值[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2):40-45.
ii
iii] 乔新玉.电视文化的娱乐转向研究:景观社会的视角[J].新闻界,2015(05):7-10+22.
iv/5] 张为.技术美学视域下虚拟现实影像审美嬗变研究[J].电影评介,2020(01):101-103.
v
vi] 江凌.论5G时代数字技术场景中的沉浸式艺术[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06):47-57.
vii] 尤可可.短视频时代的景观社会呈现[J].青年记者,2018(30):33-34.
viii] 张子康.当下策展的转向与应对:艺术博物馆的智识机制建构[J].美术,2020(12):100-107+111.
ix] 张岩,沈嘉熠.“沉浸”的魔笛是否已奏响?[J].上海艺术评论,2020(04):17-19.
x] 江凌.论5G时代数字技术场景中的沉浸式艺术[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06):4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