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试析高校体育舞蹈选项课学生艺术表现力的培养_1583
【试析高校体育舞蹈选项课学生艺术表现力的培养】
摘要:高校体育舞蹈课程中对学生表现力的要求应该与专业体育舞蹈学生严格区别开来,因为专业水平、技术能力以及培养的方向和目的等都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在高校的体育舞蹈课程中对学生表现力的要求应该重新进行定位,有自己一套新的标准,而不应该与专业学生混同。通过本论文的研究分析,总结制约高校业余体育舞蹈学生表现力的制约因素,并相应的提出解决对策,为高校体育舞蹈课程的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
关键词:高校;体育舞蹈;业余学生;表现力
一、前言
体育舞蹈是一项追求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运动项目,是以经过提炼加工的人体动作塑造直观与动态的感性形象,深受大众喜受。舞蹈艺术表现力,是指在舞蹈表演艺术中所表现出的感染力,是舞者在音乐伴奏下通过身体动作表现内在的情感,是舞者内在气质和外在动作表现的统一。舞蹈者艺术表现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对舞蹈作品的演绎,影响着观众对舞蹈作品的接受和欣赏程度。因此,艺术表现力是舞蹈者所应具备的重要能力之一。
二、制约高校业余体育舞蹈学生表现力的因素
1.人文内涵。体育舞蹈是所有体育项目中最为人文的项目。当一个学生的技术水平达到一定层次后,要想有所突破,首先就要在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上下功夫。因为体育舞蹈的各舞种都是在其特有的地域环境中,通过长期的文化积淀,吸收各个民族的文化养分而逐渐演变出来的,它的形成与发展自然会深深刻上各民族历史文化烙印。舞蹈学生只有对每一个舞种所蕴藏的文化信息和历史渊源进行把握,才能达到舞以载文、舞以传神的境界。只有做到知其源而知其所以源,达到有的放矢、游刃有余的境界,才能更好的提高舞蹈表现力。
2.艺术理解力。由于与专业学生存在体能、技术方面的差异,同时开设体育舞蹈选项课程的目的也不相同,因此在体育舞蹈教学过程中,表现力的内涵应该有所不同。学生在艺术方面的修养,是通过对艺术理论及拉丁音乐达到理性认识之后并通过拉丁舞的表现来反映的。艺术是人类按照美的规律创造世界,同时也按照美的规律创造自身的实践活动。是学生借助一定的物质材料(各种能力)、审美能力和技巧,在其精神与物质材料、心灵与审美对象相互作用、相互结合的情况下,充满激情与活力的创造性劳动。
体育舞蹈的艺术表现力还应该建立在对技术技能的基本掌握的基础之上,由于高校体育舞蹈选项课的学生大部分不具备专业体育舞蹈学生的技术和能力,因此在艺术表象上也受到了一定的制约和影响。
三、培养方向和手段
对于舞蹈艺术表现力所含盖的内容,国内的许多文献中都有论述,表达各异,但基本含义相同。具有代表性的是江南大学艺术学院的符姗姗,她在《论舞蹈艺术表现力的培养》一文中把舞蹈艺术表现力的内涵归纳为三个方面,即想象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因此,在思考如何培养业余学生表现力时,应考虑从以上几个方面入手。
1.提高学生的舞蹈艺术修养。(1)提高文化素质。从广阔的人文视野来看,舞蹈艺术本身就属于文化修养范畴,舞蹈艺术可以提高对艺术的感知能力和鉴赏能力。要达到这个目的,必须有良好的文化基础和宽广的知识面,特别是要掌握哲学、文学、历史、民俗等相关知识。没有好的文化基础,就不能较好地、准确地把握和理解舞蹈的风格和内容,不能正确地表达舞蹈的思想内涵。(2)提高舞蹈理论知识。要从各种渠道了解和学习中国舞蹈史、外国舞蹈史、美学概论、民族学、民俗学、艺术人类学、人体解剖学、音乐基础理论等,只有懂得了这些,你才能对所要表达的舞蹈有一个较好的诠释,从而提高表现力。(3)提高拉丁舞欣赏水平。首先,要了解拉丁舞的审美特征。舞蹈的形象性、感染性、独创性和技艺性是形成舞蹈美的四个基本审美特征。作为一名优秀学生如果不了解这些,你的舞蹈就会是机械、呆板和干涩的,没有“味道”,也就是缺乏感染力和艺术表现力。其次,要了解拉丁舞的种类、样式和各舞种的不同风格。拉丁舞分为恰恰、伦巴、桑巴、牛仔和斗牛五种舞,它们起源于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因此风格色彩也各异其趣。学生只有了解了它们的发源地以及当地的风土人情,各舞种的动作特点和风格,才能通过肢体语言的表达、情感的投入等将舞蹈的思想内涵与意境准确地表达出来。
2.加强对学生舞蹈综合素质的培养。舞蹈综合素质体现在学生的音乐感受及表现能力、人文素养、肢体语言表现力、舞蹈创编能力、舞蹈整合能力等几个方面。(1)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及表现能力。学生平时应多积累各种风格的音乐素材,在业余时间多听多想,通过对不同音乐风格的感受,创编和演练适合该音乐风格的动作,从而开阔思维,增加想象力,提高音乐修养。变换不同的音乐节奏,以组合动作或成套动作去适应不同节奏变化的音乐,重点体现音乐的重音和音响效果,以学生自身的动作、身体表现、感染力和活力体现音乐。学生有了对音乐的感觉和感受之后,在激情、神态、动作姿态等方面还应表现适度才能产生美,不然将起到负作用。训练时,既要激发学生的表现热情,还应在学生表现的“度”上把关,表现能力的培养和训练的意义也就在其中了。(2)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人文素养关键在于提升审美能力,教师应鼓励学生多运用网络、国际国内高水平比赛录像、舞蹈书籍等资源多了解、关注拉丁舞相关知识、资讯,使他(她)们在具备一定文化底蕴的基础上有高品位的审美能力,让学生在了解和揣摩不同舞种、不同音乐伴奏所要表现的情绪、情感和思想内涵的基础上提升悟性,并坚持不懈地学习,提高舞蹈表现力。(3)提高学生的肢体语言表现力。拉丁舞学生的舞蹈基础参差不齐,许多人缺乏系统的舞蹈基础训练,对身体姿态的控制协调及平衡不是很好,通常出现躯干不垂直,过于抬头、低头、挺胸和塌腰等不良动作。要提高学生的肢体语言表现力就必须在教学与训练中有针对性地融入身体姿态训练。特别要借助其他姊妹舞蹈进行辅助训练。如对学生进行一些芭蕾舞的基本功训练、形体姿态训练,可增强他(她)们身体肌肉的控制能力与基本姿态的协调性,提高其关节在不同方向上的灵活运动和肢体动作的空间感。
3.加强舞伴之间配合能力的练习。体育舞蹈是由两人表演共同完成一个主题的舞蹈,其最终目的是表情达意,从技术上升到表达情感才是学生艺术表现力真正的开始。舞蹈的男女双方在音乐节奏的制约下,让专业技术性的舞蹈动作在双人舞情感交流的契合点掀起人们审美情绪的热点。情感交流不仅仅限于语言方面,还可用表情、动作、姿态、手势等多种情感传播方式来表现舞者鲜明的情绪色彩,以此和舞伴交流,感染观众,影响裁判。由于舞种之间风格的不同,情感交流表现的主题也不同,如伦巴主要是表现舞伴之间相互爱恋的和谐情感;斗牛则气势轩昂、炫耀夸张,表现出戏剧化的情感等等。经过反复的训练实践和观察得知,通过情感交流的练习可提高舞蹈内涵表达的能力,从而提高舞蹈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四、结语
体育舞蹈项目发展于国外,在我国开展的时间并不长,近几年来,中国的体育舞蹈已经处于世界的中上游,好的选手甚至达到了国际顶尖的水平,要想较成功的把它嫁接到我们这片古老的土地上,还需要我们把握其项目特征、人文内涵、技术方法,了解该项目的发展方向、认真向国外学习。要正视我们在形体和体质上的差异。要扬长避短,敢于创新,在尊重体育舞蹈项目特点的基础上,善于把本民族的文化(音乐和民族舞蹈)融于体育舞蹈之中,体现出我们的个性和特色。要认真总结冰舞选手陈露、赵宏博、申雪的成功经验,在提高我国舞蹈选手舞蹈表现力这个薄弱环节上下功夫。只有当我们真正的认识到提高舞蹈表现力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并从内在本质和外在形式两方面加以修炼,才能缩短我国体育舞蹈选手与世界先进国家的整体水平的差距。
参考文献:
[1]唐颖,梁少雄.对体育舞蹈业余学生艺术表现力的研究[J].体育科技,2009.30(1).[2]黄俊雅,艺术体操专修学生表现力培养的探讨[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1995,(2):56-57.[3]徐亚琳.体育舞蹈与音乐素质培养[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2):114-116.[4]陈立农.体育舞蹈的价值和体育舞蹈意识的培养[J].广东高校体育,1996,(3):24-26.=====本文结束=====TXT&DOC=====2010/10=====
第二篇:论如何培养学生声乐艺术表现力
论如何培养学生声乐艺术表现力
张舒红
沈阳师范大学音乐系
摘要: 歌唱是用优美动人的歌声表达人们思想感情的一门艺术。它要求歌唱者通过“声”把“乐”表现出来,并与听众交流达到情感上的共鸣。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在歌唱时很难做到这一点,本文就对如何培养学生这种声乐艺术表现力做初步的探讨。
关键字: 歌唱艺术
艺术表现力
艺术修养 表现形式
捷克著名歌唱家亨利·费尔迪南·爱斯坦说过:“表情是歌唱的灵魂。因此,只有当声音加表情同样完美时,歌唱才可能被称为„艺术‟”。显然,只有声情并茂,声与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才是真正的歌唱艺术。然而在声乐教学中,学生往往比较关注歌唱技巧的表现而忽略了歌曲情感的表达,这样学生演唱的声乐作品就缺乏表现力与感染力。声乐者,既要用“声”又要用“乐”,只有“声”而无“乐”就不能称为完整意义上的声乐艺术。那么我们应怎样使学生具有这种表现力呢?
一、正确认识歌唱中的“声”
1、“声”在歌唱中的地位 “声”即歌唱中的技巧。这些技巧,是为我们表现声乐作品而服务的,使作品有血有肉地展现在听众面前。也就是说表现音乐是第一位的,而歌唱的技巧只是第二位的。因此我们要告诉学生:歌唱者是通过对这些技巧的运用,把词作家,曲作家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充分而完美地揭示出来。并且让歌唱者把心灵深处流淌的东西,流进听众的心灵,使他们得到真正的艺术享受, 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歌唱。
2、“声”的基础 气息是歌唱中基础的基础,是歌唱发声的原动力,它支撑着多种声乐技巧的使用,同时它本身也是常用到的表情表现方法。歌唱中的强,弱,快,慢,欢与悲,怒与惧等音乐和情绪的变化,都与气息的运用与控制分不开。没有气息就无法歌唱,更无法表现作品。因此,我们让学生认识到气息的重要性,并对他们的气息运用做出明确的要求:通过不断的练习来达到正确合理地运用呼吸,协调身体的各个器官,从而使我们用最少的气息,获得最美的音色、最大的音量、最宽的音域, 并能最持久地将声音保持住。
二、注重艺术修养
歌唱的表现需要有综合能力,声乐作品本身就有文学、音乐、表演的综合性。把词曲作家的书面无声音乐变成声情并茂的音响作品,需要演唱者细致的二度创作。二度创作不是改原作,也不是原封不动地机械照搬,而是在忠于原作的前提下,溶入歌唱者的理解、感受、想象和表达能力。歌唱者对作品的理解越深刻,感受就越强烈;感受越强烈,想象力就越丰富;想象力越丰富,表达的能力则越强,越生动,越完美。艾金认为:情调和含意是解释活动中的两个重要因素,一个是在音乐中所表达的心灵的情感,另一个就是表示在思想中所包含的诗意。它们是音乐、声音、语言三者结合起来的构成歌曲的一种戏剧性的音像。而歌唱艺术就是歌唱者把自己对歌词和音乐理解、感受和想象用优美动听的歌声表达出来,使人们听到歌声就知道歌曲的内容和思想感情,这一般称为“解释”。这就需要学生除了有歌唱方面技术与技巧外,还要在文化修养和艺术修养方面狠下功夫。
三、对音乐形式的表现
歌唱是一种综合性活动,除了声乐条件之外,还要有敏锐的音乐感觉和全面的艺术修养,更需要具有对作品的深刻理解、准确把握和生动的表现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是很重要的。但这种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它需要我们循序渐进的进行音乐表现的训练。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时常会遇到一些这样的问题:有的学生在演唱声乐作品时,一味地模仿老师,而不去自己发掘作品的内容,缺乏创造性思维;而有的学生则大胆地、过分地处理作品,存在盲目性学习的弊端。鉴于这些问题,对学生的音乐表现力训练应着重解决以下5个问题:
1、节奏 声乐作品中的语言节奏和音乐节奏是紧密结合的,所以,对节奏 的正确把握,可以准确地表现内容,生动地表达感情,完整地体现音乐的魅力。
2、音准与音色 音准问题对歌唱者来说是最基本的,也是最起码的要求。而音色 则因人而异。每个人的嗓音条件都不同,有的亮,有的暗,表现出条件上的差异。因此,我们在教学时应了解每个学生的基本音色,启发学生认识到自身条件的特点及局限性,并根据其自身条件的特点因材施教。在对声乐作品的理解与表现上根据感情变化的需要,诱导学生处理好自己的音色。
3、强弱变化 强弱变化使音乐富有生命力,也是突出音乐性格的一种重要手段。因此,我们要告诫学生,要尊重作曲家在作品中标明的各种记号和表情术语,掌握并合理地运用到歌唱表现中去。
4、歌词的理解 对歌曲内容的理解最简便的方法就是反复琢磨歌词的意思,并挖掘其深层的含义,把握情感发展的线索、层次及情境,这样才能把歌曲的内涵表现出来。
5、掌握作曲家的风格和作品的创作背景 作曲家的风格是相对稳定的,但由于时代的变换,作曲家在不同 时期对音乐的感受是不同的,因此我们在掌握作曲家的风格的同时也要对作品所产生的时代、背景作必要的了解。这样在增长我们的音乐知识的同时还可以丰富我们的演唱技巧和表现方法。声乐表现力的培养和训练,不意味着轻视或排斥声音技巧的训练。离开了技术、技巧,艺术表现是无法实现的。越是成功的艺术表现,越是需要高超精湛的技术、技巧。声乐艺术是一门充满了创造力的艺术,只有你真正参与其中才能体会到它的魅力。
第三篇:高校体育舞蹈教学中学生舞台表现力研究
高校体育舞蹈教学中学生舞台表现力研究
【摘要】我们都知道,要想做好舞蹈表演,除了有良好的舞蹈基础外,舞蹈表现力也对一个好的舞蹈表演有很大的影响。舞蹈表现力是舞蹈表演的重要的方面。因此,在高校体育舞蹈教学中对学生的舞蹈表现力进行培养是非常必要的。需要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本文中对培养学生舞台表现力的必要性及如何培养学生舞台表现力进行了论述,希望可以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高校体育舞蹈教学 舞台表现力
【中图分类号】G80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199-02
随着我国高校课程体系的不断完善和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学校教育也已经上升到了新的水平。学校教育已不仅仅局限于对学生知识的培养,更加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作为学校教育一部分的体育舞蹈教学也是这样。在体育舞蹈教学中也越来越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舞蹈表现力就是舞蹈综合素质的重要部分,也是做好舞蹈表演的重要前提。因此培养学生的舞蹈表现力是非常重要的。
一段好的舞蹈除了有优美、规范的舞姿外,还需要有丰富的感情在里边。只有这样观众才能感受到舞蹈的魅力,从欣赏舞蹈的过程中得到享受,而这离不开舞台表现力。舞台表现力应是外在舞蹈和内在情感相结合。
一、舞台表现力包括的内容
1.丰富的想象力
舞蹈是一门艺术,艺术离不开想象力。想象力在舞蹈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想象力是表演者进行舞蹈创新和舞蹈表演的重要手段。学生对于舞蹈的想象力包括多个方面。有对舞蹈主题的理解,有对音乐的想象,还有对舞蹈表演的想象。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就可以更加容易的对舞蹈主题和情感进行理解,就可以对舞蹈表演具有更加详细的想象。
2.舞蹈自我创造能力
自我创造能力是学生在对舞蹈进行深刻理解基础上对舞蹈进行再次创作的能力。学生可以通过创新将感情和自己对舞蹈的理解更好的投入到舞蹈中,使舞蹈更具魅力。要想培养学生的自我创造能力,老师就必须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给学生更多发挥的空间,促进学生自我创造能力的提高。
3.良好的思维能力
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是学生进行舞蹈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良好的思维能力,学生不仅可以对舞蹈有深入的理解,并且将舞蹈动作很好的表现出来,还可以对舞蹈有更加深入的认识,可以使舞蹈动作更加细致化,更加能充分表达情感。
二、对高校体育舞蹈教学中培养学生舞台表现力的建议
1.对学生舞蹈的培养
对学生基本功的训练。基本功是进行舞蹈表演的基础。因此对基本功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这也是培养舞台表现力的根本方法。对学生进行基本功训练可以提升学生的柔韧性和体能。柔韧性提升以后学生在表演时可以表演出更好的效果,使观众可以得到更好的视觉享受。提升学生体能,学生可以更好的进行有挑战性的动作和耗费体力的舞蹈动作,其体能可以提供支持。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基本功训练,使学生明白基本功训练是进行舞蹈表演的基础。只有做好基本功的训练,才有可能实现美的舞蹈。在教学中,学生和老师都应注重基本功训练,通过不同的方式对基本功进行训练。
培养学生表演的形象性。舞台表现力中舞蹈的形象性是不可缺少的舞蹈是一门肢体语言,表演者的思想自己舞蹈中包含的感情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舞蹈的形象性表现出来的。表演的形象性是舞台表现力的反应。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表演形象性的培养。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进行各种类型的音乐舞蹈的训练来提升学生表演形象性。
2.培养学生的内在情感
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舞蹈和音乐是相辅相成的,好的舞蹈离不开好的音乐,音乐使舞蹈更具美感。表演者要想将舞蹈淋漓尽致的表达出来就必须对音乐有深刻的理解。不同的音乐有不同的感情色彩,表演者需要对音乐有透彻的理解。同时,表演者也因为音乐才能更好的进行舞蹈。因此,音乐与舞蹈是相互促进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引导学生进行音乐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更好的理解音乐。教师应该让学生听不同类型的音乐,增强学生对不同音乐的理解力,使学生在听到音乐时可以迅速对舞蹈进行想象。
训练学生情感体验能力。表演者要想把通过舞蹈把舞蹈中的情感淋漓尽致的表达出来,使观众能够体会到这种情感并从中获得享受,就必须对舞蹈的情感有一个深刻的认识,这就与表演者的情感体验能力分不开,因此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至关重要,这是学生理解舞蹈的前提。所以在教学中,老师应用有效的手段来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如老师可以假设一种环境,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对舞蹈进行自己的想象。另外,老师还可以让学生听各种类型的音乐,使学生有不同的情感体验机会,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使学生可以更好的将感情融入到舞蹈中。
注重学生的实践。舞蹈相对于其它科目来说是一种实践性较强的科目,需要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大量的练习,因此实践在体育舞蹈教学中是不可或缺的,只有进行实践,学生的基本功才会得到锻炼。因此老师在教学中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注重鼓励学生进行实践,使学生有更多的表演机会。通过学生的实践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实践化,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的舞台表现力。教师和学生应该抓住相应的机会,多进行表演,使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能够发现自身问题,在对问题进行改进的同时学生可能会有一些新的想法,使自己在实践中获得进步。
三、小结
舞蹈是一门语言艺术,其所包含的思想不能经过语言表达出来,而是要通过表演者的表演表达出来。表演者通过舞蹈表演要向观众传递出舞蹈中包含的感情,使观众得到得到美的享受。要做到这些并不容易,需要表演者有很强的舞台表现力,因此,舞台表现力对好的舞蹈是非常重要的,而舞台的表现力需要从多方面进行培养,需要老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在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应注重培养舞台表现力,教师应以多种方法帮助学生培养舞台表现力,学生应也从各个方面提升自己,提升自己的舞台表现力。
参考文献:
[1]朱海蓬.高中舞蹈教学中学生舞蹈艺术表现力的培养[J].艺术科技,2003(10).[2]肖莉.如何在舞蹈中提高艺术表现力[J].大众文艺,2010(20).[3]薛鳗.谈舞蹈专业学生艺术表现力的培养[J].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02).
第四篇:高校舞蹈教学中提高学生舞蹈表现力的探讨
高校舞蹈教学中提高学生舞蹈表现力的探讨
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审美意识的提高,我国对于舞蹈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多。高校要重视舞蹈人才的培养,在教学中注重提高学生的舞蹈表现力。本文首先分析了舞蹈艺术表现力的重要性,接着提出了高校舞蹈教学中提高学生舞蹈表现力的措施。
伴随着我国舞蹈事业的蓬勃发展,舞蹈理论方面在不断的创新,舞蹈教育教学改革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事实上,过分强调技术难度的舞蹈教学评价标准显然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舞蹈的审美标准逐渐回归到艺术本身的特质中来,开始注重舞蹈的美感和思想性,也开始注重舞蹈的表现力。
一、舞蹈艺术表现力的重要性
(一)艺术表现力是衡量舞蹈演员质量的重要指标
公众在评判一个舞蹈演员是否优秀的重要标准不是看其是不是能够完成一些高难度的舞蹈动作,而是要看这个舞蹈演员是不是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我们以前苏联著名舞蹈艺术家巴普洛娃为例,她所塑造的白天鹅这个艺术形象深入人心,至今受到很多人的模仿和追捧,主要的原因就是巴普洛娃塑造的这个艺术形象给观众很深的震撼,引起了观众的共鸣。演员的舞蹈动作就像文字一样,一篇好的文字要透露出精神,不能随意的堆砌。舞蹈动作是舞蹈的语言,不能简单的把动作当做肢体在空间的简单的摆设和舞动,这样只能称作是肢体运动,而不能称作是语言,舞蹈动作要成为语言就需要具备很强的表达性,这就是舞蹈艺术表现力的体现。
(二)艺术表现力是传达舞蹈作品精神内涵的保障
舞蹈是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要的目标就是通过演员的肢体动作来传递作品的精神内涵。舞蹈作品的优秀与否,一项主要的指标就是有没有传达出精神内涵。一个同样的作品让不同的舞蹈演员来演绎,就可能取得不一样的效果。好的舞蹈演员能够发挥出舞蹈作品的内在精神,否则舞蹈作品就只能停留在技术编织的层面之上。
二、高校舞蹈教学中提高学生舞蹈表现力的措施
(一)夯实基础能力,增强艺术感染力
要具备良好的舞蹈表现力就需要具备准确规范的舞蹈动作,所以,跳舞者的根本动作和反应速度以及相应的协调性是衡量舞蹈水平的重要前提。在高校舞蹈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舞感,就要有扎实的舞蹈方面的基础,全身的动作都要高度的敏感,还要有很强的协调性。在进行舞蹈基本功训练中,要重点注意改善髋关节、踝关节、胸椎关节和肩带的柔韧性,因为这些部位柔韧度的高低关系着表演动作是否到位,身体能否最大限度的延伸和动作是否显得自然大方,也决定了舞蹈者是不是具有良好的表现力。除此之外,舞蹈表演作为一个演绎类的实践项目,对于动作的要求比较高,需要很高的身体协调能力。所以,在训练中提高学生的身体机能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要把握好大脑神经的协调机能,加上自身的平衡机能,还有本体感受能力,训练的时候能够清晰的感知身体各环节在运动中所处的位置,还要有一定的运动节奏,包括对时间的掌控能力,运动感知觉能力,这些都是比较重要的。要注意舞蹈过程中的每个细节,赋予动作强烈的感情,增强艺术感染力。
(二)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提升艺术表现力
在舞蹈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起到指导作用,学生是主体,要灵活运用教学方式,让他们进行自主师学习,结合教师的指导能形成一个连续整体。比如,在学习民族民间舞蹈的时候,教师可以采用模仿训练的形式,让学生在课堂上现场模仿他们所理解的民族民间舞蹈,让他们说出这些民族民间舞蹈的基本动率,找出他们所认为的舞蹈节奏。积极估计学生自己去体验这些舞蹈的感觉,让他们用学过的舞蹈知识进行舞蹈的改变,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提高舞蹈的艺术表现力。这样一来,学生能够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了解民族民间舞蹈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动率,还培养了学生主动观察的能力。而教师采用自主教学的方式,让学生相互结合,三人一组甚至自己独立的进行舞蹈的编排工作,把自己的意识与创作在音乐的律动和舞蹈的律动中变现出来。教师要鼓励学生去质疑,对于学习中发现的问题要进行积极的提问和猜测,发挥想象力,按照不同的线索去找寻问题的答案。事实上,舞蹈的特点决定了其教学模式与其他学科不同。这是一门肢体训练加上情感表现的课程,要在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情感的发挥,积极向上的情感能够辅助舞蹈教学活动的开展,发挥舞蹈的感染力,恰当的增添学生的情感,把对音乐的理解和肢体的训练融为一体。让学生保持舞蹈学习的激情,从不同方面来激发学生的潜能。强化学生对艺术的认知能力并通过自身的感悟表达出来是进行舞蹈教学的主要目的。开展情感教育,能够增加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学生可以针对舞蹈学生上的问题与老师探讨。找出自身学习的薄弱环节,针对这些薄弱点加强学习和训练,提高舞蹈艺术表现力。
(三)观察、体验生活,丰富学生的艺术想象力
舞蹈想象力是进行舞蹈创造的重要能力之一,要提高表演者的想象能力,才能更好的激发表演者的表演激情,强化其艺术表现力。在高校舞蹈教学过程中,丰富学生的艺术想象力的重要方式就是让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随着舞蹈教学模式的变化,对舞蹈教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把舞蹈教学融入到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来,完成从肢体训练向内心情感感悟的升华,这条教学创新之路,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舞蹈艺术的原型就是来源于生活,舞蹈作品都是在生活的土壤中产生的,舞蹈形象的塑造也是为了再现生活。在开展舞蹈教学的时候,教师要重视利用已有的生活体验去启发学生进行大胆的想象,不断丰富自己的想象力。比如,在看到牵牛花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联想到滴滴答答的军号,看到淅淅沥沥的春雨,就能联想到即将破土而出的小嫩芽等等。通过这些的联想,丰富了学生的情感,让作品中的形象跟自己的情感有效的结合在一起,使学生演绎的舞蹈更具有表现力。
(四)培养综合素质,提升艺术修养
新时期舞蹈教学要注重学生身心健康的协调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教会他们认真看待自身的情感世界。特别是90后进入校门之后,面对颇多争议,要正确看待这些充满朝气的艺术人才。通过舞蹈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性情,用优美的旋律来消除学生的拘束心理,让他们变得平静,减少大起大落的心理负面情绪。这是舞蹈教学对素质教育所起到的作用。教师还可以有意识的让学生接触除舞蹈之外的其他学科的知识,比如,音乐鉴赏,古典哲学,社会学等,扩大他们的知识面,让他们通过了解这些知识来增加对舞蹈这门学科的认识。舞蹈教育在培养学生艺术技能的时候,还要培养学生欣赏艺术的能力,艺术评价能力,把舞蹈与其他人文学科结合转化为自身的综合感受能力,即在舞蹈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其他学科,比如美学,哲学,社会学等。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完善自身的知识技能和知识结构,培养自身的艺术鉴赏能力,提高创造性思维的能力。教师可以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课堂上让学生观看和分析好的作品,帮助他们分析作品,这些都是提高学生艺术修养的重要方式。
结论
综上所述,在高校舞蹈教学过程中,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学会观察、体验生活,丰富学生的艺术想象力,让学生在学习中准确、生动的开展舞蹈活动,提高他们的舞蹈表现力。要站在时代发展的高度,思考教育方式的改革成效,坚守教育理念,重视对学生舞感的开拓,使他们的舞蹈表演风格朝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作者单位:宿迁高等师范学校)
第五篇:浅谈艺术实践对舞蹈专业学生艺术表现力的提高
星论文网(http://
性认识,它是教学活动的延伸,也是对舞蹈课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检验,它们是相辅相成的。注重舞蹈课和艺术实践比赛活动的相结合,为给学生提供艺术实践的机会,经常参加艺术实践比赛活动的学生同没有参加艺术实践比赛的学生相比,他们之间是有一定差距的。所以,通过一定的舞蹈知识学习后,要安排和鼓励学生多参加各种艺术实践比赛活动,把理性认识上升为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对舞蹈知识更广泛的学习兴趣,达到培养舞蹈艺术表现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