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高校理科学生艺术素质的因材施教培养
浅谈高校理科学生艺术素质的因材施教培养
内容摘要:在高校艺术教育中,无疑“人”牢牢占据着主体地位,无论是教育的施动方还是受动方,都是以人为单元的。因此,如何在艺术教育中做到以人为本,合理调配教学资源,广泛布置为学生接受、喜爱的艺术课程,科学有效地在艺术的“渗透”上做足文章, 理科类大学生艺术素质滞后进而一些学校在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感觉严重的失衡,充分重视理科类学生的艺术教育,建立科学有效对口的艺术教育管理机制,以因材施教为原则,实现人性化教育便成为当务之急。关键词:高校理科类学生艺术素质艺术教育因材施教
艺术教育是一种通识教育,其特征在于审美育人,就艺术教育的广义而言,其教育的整体过程不是从一个学科的专业角度去展开的,而是以其特有的人文关怀贴近人生,提高素质,促进人生命过程的平衡和丰富;促进人格、情感体验不断走向完善;其次,艺术教育所具有的跨学科的性质和交叉联系,受益的不仅仅是被关注的相关学科本身,而在更大程度上促进并提升了教育的整体价值和意义;再次,艺术教育是一种注重人体感官与自我情感不断走向身心协调,并能将抽象思维有机结合,使人脑能协调发展能自觉地将道德品质内化为一种自觉地内美升华,促进道德境界的健康发展。作为文化的艺术所具有的教育功能历来都是以人的“主体创造活动”来探寻生命意义的,其所显现的形象、精神、情感、思维与审美等具有很强烈的个性取向,其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的独特性,为学生的个性价值实现提供了另类的途径。21世纪教育理念主要内容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以人本为基点,强调个性,强调人文价值。艺术教育作为一种最自然,最合乎人性的教育,理应是高校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因此,从文化交融中把握整体上认识把握艺术教育在新时期高校文化教育过程中作用和价值,是我们今天理解、重视素质教育的初衷。
我国高等教育已逐渐把培养目标放在人才培养的规格上,如何培养出思想政治与道德素养过硬、创新意识强、综合素质高的符合社会需求的合格大学生,已成为高校在专业设置、课程结构、学生的能力培养等方面所面临的突出问题。2003年,共青团中心、教育部、全国学联联合下发了《关于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意见》,阐述了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重要意义。其中将“文化艺术与身心发展”作为一项考核内容而单独列出,给高校大学生的培养定位提出了更高标准与要求。
一、理工科学生艺术素质教育滞后,究其原因,有几个方面:
第一,高校理工类学生,由于其专业特点,大部分时间都用在解析理论与获得数据的实验中,长期的逻辑思维与推理的超负荷学习已成为他们生活的主要内容,致使他们很难有机会和时间去接触优秀的文艺作品与艺术活动。
第二,许多高校为扩大学校知名度、加强竞争力,在扩招、扩建、设施投入等方面加大力度,而对学生专业知识及技能外的培养尤其是艺术素质的教育重视不够。
第三,艺术选修课的开设,从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理工类大学生文艺素养的不
足,但在学时、课程的安排上却难以使理工类大学生能够系统深入地得到文艺素养的普遍提高。
第四,一些理工学生仅仅是为了完成学分而勉强选修文学艺术类课程,未能
熟悉到艺术素养对自身人格塑造的重要性。
第五,不少院校将专业过度细化,过分强调“单科性学习”,致使理工科学
生无法很好地得到文艺的熏陶,学习层次没有得到应有的拓展。
因此,从人才培养的高素质规格及其后续发展空间来看,加强高校理工科学
生的艺术素养已势在必行。艺术素养是我国素质教育完整性与连续性的需要我国自古就非常重视教育的系统性与完整性,注重个人道德品质的培养与个性的塑造,尤其是艺术,被看成是青年人接受教育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春秋战国时期的“六艺”中的“乐”,即是音乐、舞蹈。孔子更是把“音乐”列为他的“六学”之一,他认为:一个人的修养开始于“诗”,建成于“礼”,完成于“乐”。蔡元培在《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中提出体、智、德、美各育并重,主张“以美育代宗教”,以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素质。可见艺术教育在培养人的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不可忽视。1994年,党中心、国务院就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做出决定。这项决定的实施与落实,使得近些年来我国大部分地区的中小学生的艺术素养得以快速提高,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为高校理工学生的艺术素养的进一步深化提供了基础与可能。艺术素养是拓宽理工学生学习面与深层次发展的需要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际交往的高品位与高质量,要求我们的理工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创新技能,也要有对古今中外文学艺术的了解。读一部好小说、看一部优秀的电影、听一首悠扬的乐曲、欣赏一幅精美的绘画,不仅使他们受到感染和鼓舞、启发和教育,更能提高他们的人格品位和思想境界。纵观各国历代卓有成绩的科学家、教育家,他们往往也是艺术家,在他们身上,更多地体现了科学与艺术的统一。如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的大艺术家达·芬奇,我国北宋的词人苏轼,近代大画家齐白石,甚至有些革命领袖,也经常从艺术作品中吸取力量。现在很多理工类学生只是喜欢流行歌曲,但却分不清其中的优劣美丑,甚至于盲目“追星”,假如不及时给予引导和教育,他们就有可能沉溺于不健康的文化之中,从这个意义上说,理工学生的艺术素质非常值得我们关注与重视。艺术素养是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需要大学校园的文化氛围与品位,不只来源于某座标志性的实验楼与教学楼,也不仅仅来源于几个教授或博士,更多的是来源于这座校园所蕴含的文化艺术底蕴。学生对学校的仰慕与热爱、对师长的尊重、对专业学习的钻研与发展动态的关注、对校园文化活动的积极组织和参与等等,无一不体现出校园文化的熏陶,就像人们谈到北大而自然想到它的人文民主意识;谈到清华自然想到它的科技创新成果,让人顿生仰慕之情。而如何加强高校理工科学生的艺术素养?如何更深层次地贯彻落实共青团中心、教育部、全国学联联合下发的“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
二、如何改变高校理工类大学生艺术素质培养:
第一,高校的治理层要扭转观念,高度重视艺术素养对理工科专业学生学习的积极影响艺术具有教育作用,不是其他意识形态所能代替的。如音乐,它具有减缓疲惫,消除紧张情绪的功能;美术,它能提高人们的审美情趣,提高鉴赏力;一部好的名著,它能唤起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丑恶现象进行鞭笞„„目前,高校理工学生受专业学习、就业竞争的压力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精神抑郁、性格内向、艺术素质滞后于专业知识的状况仍然严重。因此,高校的治理层要高度重
视,明确高等教育的基本任务,给学生以足够的艺术素质培养空间。事实上,理工学生在没有美的高尚的东西满足精神需要的情况下,同样也有可能去寻求不健康的东西,而且更轻易产生厌学情绪,以至于对前途无望。近年来,高校发生的诸多大学生问题,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如云南大学马加爵事件、北京大学某学生用硫酸泼熊事件。因此,通过艺术的教育功能,引导学生以健康的心态面对生活与学习,是高校的一项不能忽视的重要工作。
第二,不断完善对理工类学生艺术教育的规划和治理为了让理工类学生的艺
术素养得以全面提高,合理有效地制定理工本科学生大学四年的艺术学习课程,规定相应的艺术分的比例,如美国的哈佛就有规定:学生在低年级必须选修7—8种包括音乐在内的文史艺术“公共基础课”;麻省理工学院规定:在获得学士学位必须修满的360分中包括72分的音乐“普通必修课”。因此,我们可以借鉴这些国际知名大学的做法,完善我国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具体措施是:一是要加强艺术选修课的开设并应有教学指导纲要和明确的教学要求,加强治理与监督。二是加强文艺活动的支持与指导,在活动中充分运用各种艺术形式,生动形象地开展寓教于乐的艺术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三是将艺术教育纳入到学校教学计划和发展规划中,责成相关部门及校级领导负责。
第三,完善艺术选修课的课程设置与考核形式目前,高等院校所开设的艺术
选修课门类繁多,但在如何深化审美教育作用,非凡是深化理工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深化健康个性的养成等方面挖掘不够。因此,选修课内容要精选,力求以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及个性心理健康为核心;教学形式要改革,可以是某部文学作品的表演,也可以是一场音乐会的观看,等等。考核的形式可多样化,如以班级为单位的对某部文学作品的表演,也可以是大合唱的排练,等等。教师根据学生的参与状况来给予考核,同时给出相应的学分,学分由学校自定,也可开办各种针对当前文化现象、文艺思潮、审美趋势的专题讲座,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与辩论,加深对当今社会的许多不良现象的思考,端正学生的艺术观与价值观;同时也可利用理工科的专业优势,制作适宜的音乐、美术等多媒体课件,开发与促进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实现学科的互补,一举多得。
第四,加强艺术教师的队伍建设理工科学生的艺术素养的获得与提高,主要
来源于选修课的课堂学习及课外文艺活动,对于教师的选拔与安排尤其显得重要。教师的教学指导水平、工作热情都会影响到理工学生的学习爱好和学习效果。因此,教师不仅要专业知识精深,同时还要具有相当的活动组织能力。艺术教师的师资水平是提高理工学生艺术素质的关键。
第五,积极开展课外文艺活动,促进校园文化建设课外活动是反映大学生精
神面貌的一个亮点,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组成部分。积极组织学生参加课外文化艺术活动,可充实他们的课余时间,丰富课外生活,全面提高艺术素质。目前的许多院校活跃着学生的文化艺术社团,这些学生自治团体为校园的文化活动开展起到了积极作用。此外,如“大学生科技创新节”“大学生文化艺术节”等,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而且理工科学生的参与面也越来越大,应该说这是可喜的现象,但学校应重视活动开展的层次与社会深度,并针对理工类学生的特点,引导学生参加或观摹音乐系的专题演出,或是美术系的写生创作画展,或是中文系同学的小型话剧的排练。这些活动不仅能激发理工科学生对文艺的关注与热爱,又可以促进他们对学校的了解、增加各系部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同时,也为营造底蕴厚实、品位高雅的校园文化奠定基础。
第六,不断改善教学条件,确保艺术教育活动的正常开展针对理工科学生艺
术素养薄弱的特点,学校应根据艺术教学和课外活动的需要,设置专用教室及活动场地,同时,根据艺术教育教学和活动的基本要求,在学校年度经费分配中确
定一定比例的艺术教育经费,以确保支持理工科系部艺术活动的正常开展。
三、转变思维、因材施教,切实加强高校艺术课程建设。
第一 创新艺术教育模式
传统的艺术教育模式以课堂经验灌输为主,理论化的知识过多,严厉有余,活泼不足,不易被学生接受。因此,高校艺术教育应该积极汲取现代教育理论的新成就,综合现代教育模式探究的精华,体现现代教育的发展方向,要在传统教育模式上突破创新,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遵循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逐步把艺术的学习型课程转变为探究型和实践型紧密结合的新型教育模式。一是综合运用艺术手段。二是综合运用艺术形式。因此,综合运用这些艺术形式会使学生全面地把握艺术、文化、社会的本质特征和发展历程;三是大胆尝试关联学科的深度融合。建立学科交跨机制,实现学科交叉。
第二 充分利用各类教学资源
随着多元化教育形式的发展和艺术教育的不断深入,各类教学资源的整合越来越受到重视。它在培养学生人文精神、道德完善、智力开发以及创新能力等方面的非凡功能日益凸现。中华民族有着历史悠久的灿烂文化和优秀而丰富的艺术宝藏,而现代社会的文化艺术正朝着多元竞争的新格局不断发展,这就需要整合和理顺好传统和现代的关系,针对目前大学生的特征,在以欣赏现代艺术作品为主的同时,结合对过去艺术作品的欣赏和比较,使他们从中了解各艺术门类的发展源流、历史背景和社会功能,从而使学生在接受现代文化的同时,不忘记辉煌的历史文化,充分发挥多媒体的教学功能,调动学生视、听、声等不同感官,实现在课堂里既可以和世界文化艺术的面对面交流和沟通,从而全面地提高学生的综合艺术审美能力;当代大学生很多在孩提时代就已经学习过乐器演奏、舞蹈、书法绘画等艺术技能,但对艺术本质的了解和把握尚待提高,因此要使他们由浅入深、从感性到理性,达到更高的审美境界。同时还要把他们打造成有创新思维、有创造能力、有健康审美的一代新人。
第三 完善公共艺术课程内容
公共艺术课程是我国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普通高校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公共艺术课程教学是高等学校艺术工作的中心环节。加强艺术教育课程建设,是提高高校艺术教育水平,推动艺术教育发展的前提。应该兼顾以下几个方面摘要:一是根据教学对象的特征选择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应该注重艺术的审美价值,通过艺术鉴赏提升大学生的艺术文化层次;二是注重教学课程布置的广度,以主修和兼修互补的教学思路,提高和强化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知识覆盖面,三是注重区分教学课程的深度,根据学生不同素质程度设置不同档次的课程,满足不同需求。
不久前笔者拜读了一篇文章《艺术先于科学》,文中有这样一段话值得我们回味与思考:“忽视艺术,就是忽视人生;忽视艺术教育,就是忽视教育本身;忽视艺术与艺术教育,就是忽视了教育对社会进步与繁荣的责任和义务。”随着高校对人才培养规格的不断重视,投入不断加大,也随着“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进一步深入实施,可以深信,高校理工科学生的艺术素养将得以进一步改善和提高,一大批全面发展的优秀的理工学子将会脱颖而出。
参考文献:
1、《音乐心理学手册》多纳德·霍杰斯主编.刘沛,任恺译.湖南文艺出版社
2、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改革.宋 瑾摘要:中心音乐学院学报.3、《艺术概论》高等艺术院校《艺术概论》编著组编著。
4、《荀子孔子孟子乐论》古联抗译注,人民音乐出版社。
5、《艺术产生概论》林澎、龚曙光著,湖南出版社。
6、《艺术教育基础》卞英杰、杨辛耕主编,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7、《创造与心智的成长》罗恩·菲德(美)著,湖南美术出版社。
8、《艺术世界》上海文艺出版社。
9、《音乐爱好者》上海音乐出版社。
第二篇:第一视角:因材施教 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第一视角:因材施教 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据调查显示,60%的大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没有兴趣。一位大三的学生告诉记者,现在大学的课程太乏味,大部分都是老师照着PPT读,要么就是放视频,一点想学习的兴趣也没有。
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副司长宋永刚曾在“国培计划”会议上指出,教育要明确培训对象是谁,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分类培训,需求不一样,搞“一锅煮”肯定是不行的。宋永刚的话指明了在现有的教育模式下,高校教育中普遍存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忽略优、中、差各类学生的智能差异,均采用“一刀切”、“一锅煮”的方法进行教学。
针对这一问题,记者采访了山东万通汽修学校的教育专家,据专家分析:像这种同样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无疑是一种偏颇而又缺乏长远性的行为,是一种压抑个性,限制特长的教育模式,是明显的忽视了因材施教,这样肯定不能培养出出类拔萃的人才。在走访山东万通汽修学校的时候记者了解到,学生在入学之初,老师会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来为他们选择专业,让学生第一时间了解所学专业,以及社会的需求和用人单位对该专业人才的素质要求等情况。其次,在校期间,学校还为学生专门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程,经过周期的社会调查,为学生提供最新、最有效的与其本专业的行业发展趋势及用人需求相关的信息,为学生的就业提前做好了铺垫。
由于学校的学生从年龄到资质都不在一个层面上,所以,学校采用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和独特的“专职班主任+班干+寝室长+社团”立体管理方法。对一些年龄较小和资质不高的学生,老师会从最基础内容知识教起,保证每位学生都能听得懂、学得会。学校采用,对一些基础比较好的学生,学校帮助他们成立了发动机兴趣小组、底盘兴趣小组、电气兴趣小组等,引导他们在课堂外向汽修更高层次发展。学校还结合每个学生的特点,帮助他们制定成才计划,引导他们实现自己的人生规划。此外,学校还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开展军训、素质拓展、技能竞赛等活动,充分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同时发展他们的业余爱好,让他们在学技术的同时综合素质也能同步提升。和普通高校不同的是山东万通汽修学校更注重学生个性发展,采用因材施教的原则,所以在面临就业的时候职校生的综合素质会更加的凸显。
第三篇:因材施教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因材施教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赵家初中 熊芳
[内容提要] 全面贯彻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是每个教师的神圣职责。提高教育质量的主阵地在课堂,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坚持学生主体地位,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等能力,教育学生学会学会动手动脑,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学习,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因材施教 培养 自主学习能力
[正文] 我国刚制定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学校教育必须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并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而我们每个教师都肩负着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提高教育质量的主阵地在课堂。时代变迁,我们每个教师在教学工作实践中应与时俱进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切实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等能力,教育学生学会动手动脑,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学习,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以下是我在工作实践中,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几点思考:
一、学生自主学习是与时俱进的学习方式
1、自主学习相对传统接受学习方式更具有生命力
自主学习是一种与时俱进的学习方式。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而我国在应试教育制度下产生的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方式,形成了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教师问、学生答,教 1
师考、学生背的学习模式,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学生学习被动,学习效率低,不利于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不能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基础,更不利于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因此,自主学习相对传统接受学习方式更具有生命力。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符合时代的要求
新的世纪,科学技术飞速发展,适应职业转换和知识更新频率加快,终身学习能力成为一个人现代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自主学习能力也就成为21世纪人类生存的基本能力。
作为从事基础教育工作的广大中小学教师,必须清醒地意识到在当今知识大爆炸的时代,任何教育都不可能将所有人类积累的全部知识传授给学生,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为其终身学习奠定坚实基础是我们的根本职责所在,也是时代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也是新课改的重要目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提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就是要求在新一轮课改中必须转变过去那种教师为主的、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提倡以弘扬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为宗旨的自主学习方式。因此,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已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目前已在新教材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二、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作为教师,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新教改发展纲要,主动适应新课改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要求,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在课堂。在教学中,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改进教学方法,切实切实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精心指导学生在课堂前做好预习,课堂上热情参与,课后及时查漏补缺,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变老师要我学为我要学,摆脱对老师的依赖感,逐步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以最大化提高教学效率。
1、切实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每一个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并持之以恒地坚持。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是“顾问”,学生才是主体。教师的教学方式,应由“灌输式教学为主”向“以探究式教
学为主”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应由“接受式被动学习为主”向“以研究性自主学习为主”转变。围绕的自主、合作、探究。
2、指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激发自主学习动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善于针对不同学生实际创设情境,指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产生自主学习动机,进而明确各自的学习目标,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要注重通过谈心等多种方式,力争让每个学生都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让学生觉得学习为一种精神需要,感到学习是一种愉快的生活,产生积极向上的态度,学得轻松愉快。
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尽量帮助每个学生确定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并逐步实现自己确定的学习目标。要指导他们把大目标化为一个个自己跳一跳能实现的小目标。通过学生不断的思考,动手实践,再思考,再实践,让他们经常体验到学习过程和成功的快乐,产生不竭的学习动力,从而实现自己的最终学习目标。
3、养成自主学习习惯,形成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养成了课前认真预习、课中积极思考勤于动手自主探究、课后认真复习的好习惯,受益终身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就逐步形成了。
⑴ 课前认真预习
课前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教师在新课教学前,应该针对新课学习内容有针对性的布置一些预习问题,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既不能太难也不能太简单。预习可以帮助学生扫除学习新课的知识障碍。学生经过课前预习再去听课,上课时的目的性会更明确,学习积极性也会有很大提高。经过课前预习,学生对一些问题已经有了自己的见解,往往为了验证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确,就会听得就会格外认真,回答问题也会非常积极。经过认证以后,学生自己做出正确答案的会获得一种成就感,对知识的掌握就会牢固;不太准确的会自觉去修正反思,对新知识的印象就会加深,课堂教学效果将大大提高。
⑵ 课中积极思考勤于动手自主探究
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积极思考、勤于动手、自主探究是自主性学习教学模式的中心环节和重要阶段,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主阵地。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并导演好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各个环节。使每个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都主动地、自由地、创造性地开展探究活动。首先教师要提
出自主学习的目标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自主学习;在此基础上学生会发现和形成新的问题,并找出解决问题方式方法;然后由学生围绕问题自主进行讨论、研究、交流、质疑、辩论,教师进行必要的点拨;经过这一系列的活动最后使问题得以解决。
⑶ 课后认真复习
“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生进行复习,可以分三种情况:第一种是先复习,后做作业;第二种是先做作业,有时间再复习;第三种是专门安排时间复习,注意整理归纳,形成知识结构。教师要精心设计作业,做到少而精,既能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又能起到巩固新知的作用,更主要的是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自主学习、探究新知,以利自主学习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参考文献]
《魏书生与民主教育》
二 O 一O 年十一月
第四篇:提高学生艺术素质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提高学生艺术素质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浅谈剪纸教学中的三个结合艺术教育是人的全面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他对学生身心诸方面都发挥着积极影响。剪纸教学也不例外。它能使学生手脑并用有利于开发智力;培养学生对于美的观察力、思维里和创造力。“一剪之巧夺神工,美在人间永不朽”这是郭沫若同志咏赞中国民间剪纸的佳句。可见剪纸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民间传统艺术,经久不衰,人民群众喜闻乐见。为此我在中师美术教学中常常将剪纸渗入其中,介绍给学生。并从内容、形式、方法上实行了三个方面的结合。下面我想谈谈从剪纸教学到以纸为材料的手工教学的一点粗浅体会。
内容上,我将美术教材与子便教材相结合。先从书本入手,让学生掌握书本上的有关构图、图案、色彩知识,结合自编的剪纸教材进行教学。那具有一定特色的剪纸艺术家及学生的单色、套色、染色作品让同学们欣赏。在欣赏过程中向学生介绍剪纸艺术的起源、发展、继承、特点、意义和作用。并在课堂上现场示范,徒手剪给他们看。引起他们对剪纸的兴趣。再按剪纸教学的低起点、慢速度、多落点的原则,又简倒繁,有易到难循序渐进的组织教学。剪纸画的过程是绘画创作和手工制作之综合。教学必须从绘画创作、手工劳作两方面入手。手工劳作之间、课、贴的技能。首先训练学生剪、刻直线、弧线。因剪纸话要讲究刀法,而常用的刀法有方、圆、硬、软四种,作品的内容不同,表现方法也不同。所以这是剪纸画中必不可少的训练。接着从书本上选取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画面经过变形,改成剪纸画。比如:构好小学生踢足球的图,只要剪出外形即可。这是以影造型为主的简化内部而强化轮廓的一种简易表现法,这是初级引入阶段。在这个阶段中,让学生逐步掌握剪纸的内涵。即剪纸的特点。第二阶段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绘画知识基础上,重点学习立意、写生、变形、夸张、装饰。剪纸教学一徒手剪纸为主,用以培养学生的思维、判断能力,促进眼、脑、手的和谐、协调及均衡发展。如讲授人物头像的直接剪法,我根据中国传统人物画法“三停五眼”的规律变为剪纸人物头像剪法规律即“三停三眼”。这样学生易接受,也易掌握。使教学顺利进行。学生对此兴趣极浓。形式上,实行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为使学生在课堂上学的东西掌握得更牢,我们成立了兴趣小组。利用课外活动的时间开展第二课堂活动。讲课堂上学的在课外加以延伸、拓展,使学生对手工剪纸有一个“稳定兴趣”。我常爱课堂上选择学生易接受、有情、有趣、贴近于学生生活的作品让学生欣赏,通过剪纸作品生动的形象和简练的形式,来激发学生感染学生。再利用兴趣小组活动,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教学生把易学的图案加以灵活变化,以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鼓励学生思考。比如:剪三角形,可以从数量、色彩、县条上进行变化。有时带学生到野外写生,这样学生的眼界开阔了,表现的题材也多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课堂于课外的结合,使学生们的剪纸既能得到提高和发展。在此基础上,我采取多样的形式,不局限于课堂教学,不局限于剪纸单项,将剪纸于手工制作紧密结合,各尽所能,不断发展他们的兴趣和特长。以兴趣小组活动为主,注重实效,因人而异,加强辅导,在教学中不局限于教师或教本的固定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鼓励其多种设想。比如:利用可口可乐瓶制作花篮立体装饰品。向学生介
绍剪、折、插的基本方法后,让学生面对实物认真观察揣摩,开动脑筋,大胆设想,通过动脑、动手,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展,增强了学生对事物敏锐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教学方法上指导模仿于鼓励学生大胆创新相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是环境,教育与人身心内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教学中,只有引起学生的兴趣,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我根据中师生好胜心、自尊心强,求知欲旺盛这一特点。要求他们自己动手进行剪纸创作,用以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眼、脑、手三方面协调运用。启发学生注意观察自己所熟悉和感兴趣的事物。喜欢画什么就画什么,想怎么剪就怎么剪,鼓励学生大胆创新,用自己独特的艺术手法大胆的表现生活,表现自然,表现自己对美的追求。在教学中,我并不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生怎样画,而是放在理解他们的话,并帮助他门去完善自己的想法。鼓励他们自我创新,积极思维。如:创作中旨在反映新人新事的剪纸画《在上学的路上》一题中,每个学生剪出了许多意想不到得作品,从他们的作品中可看到无拘无束的意趣。由于学生之间存在着个性差异,所以不管学生剪得象不象,我都予适当肯定。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充分的施展,眼、脑、手得到了训练,即开发了学生的治理,也培养了中师生的审美观念。
通过两年多来的教学与实践,时发生手工制作能力提高了。制作哦了不少的装饰校工艺品,特别是兴趣小组的同学,基本功较扎实。他们可信手剪出诗人满意的剪纸作品,且各具特色。周凤梅同学用一分得新纸币通过折、插、叠成的菠萝形象逼真,具有古色古香之美,观者无不赞赏。丁伯赞同学的剪纸作品被《安徽团讯》《师范教育》《安庆日报》《怀宁报》多次采用,并举办过个人剪纸作品展、深受师生好评。通过美的形象和个人愉悦的形式,在潜移默化中陶冶了学生的情操,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世界。为培养中师生成为感觉灵敏、观察细致、记忆力强、思维灵活、判断准确、语言丰富、心灵手巧的全面发展的跨世纪人才打下了坚实基础。
第五篇:浅谈高校图书馆员素质培养
浅谈高校图书馆员素质及其培养
李
琼
陈爱莲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湖北十堰
442000)摘要:高校图书馆员是一个特殊而重要的群体,是高校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工作的主体,把他们锻造成思想素质优良、业务素质过硬、身心素质健康的育人团队,是高校领导和图书馆员群体共同的责任。
关键词:图书馆员 思想素质 业务素质 身心素质 培养
On College Librarian Quality and Cultivation
LI-Qiong
Chen ai lian(Dean Office, Yunyang Teachers’ College, Shiyan 442000, China)
Abstract: College librarian is a special and important group, the mainbody of college to carry out the education through administration and service,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college student’ all-round development.Therefore it is of great importance to cultivate their ideological, professional and psychological quality to better serve the teaching staff and college students.Key words: librarian;ideological quality;professional quality;psychological quality;cultivation
在高校机构设置中,图书馆的职能被定位为教辅部门,承担着服务教学、科研的任务,是课堂之外的教学补充,是学校教育系统中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对高校人才培养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师生上课教学、学习之外去得最多的地方。图书馆员作为学校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是从事管理、服务、育人工作的主体,其素质的优劣高低直接决定着高校图书馆职能作用的发挥,影响着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不能仅仅把图书馆员当做一项简单工作的管理者、服务者去对待,而更应该把他们当作学校整个育人工作的重要一环去重视,从而高度重视图书馆员素质的培养提高,把他们锻造成思想素质优良、业务素质过硬、理论素质较深、身心素质健康的一支育人团队,成为高校育人工作重要主体之一,以适应自主学习时代对高校图书馆的独特需要。
一、优良的思想素质:这是成为优秀馆员的基本前提
思想素质是指一个人观察认识和把握社会问题时所持有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良好的思想素质源于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古往今来, 人们心目中理想的管理者所应具备的条件是德才兼备。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认为德比才贵,一个人有德无才无非是平庸一点,不会危害他人与社会,一个有才无德的人就有可能为害社会,充分说明了人们对思想素质的要求。高校图书馆员是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主体,必须具有良好的思想素质,“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有令不行。”具体来讲,图书馆员要爱岗敬业,忠于职守,勤恳工作,牢固树立为读者服务的意识。图书馆员的管理、服务对象主要是学生,学生是一个庞大的受教育集体,图书馆员要在管理、服务中用我们的言行感染影响学生,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图书管理工作是平凡、枯燥、寂寞的,图书馆员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干一行爱一行、干一行专一行,以阳光的心态面对寂寞和平凡,在平凡的岗位上奉献智慧和力量。同时,还必须具备较高的政治觉悟,这是关系到整个学校教师队伍形象的问题,也是教育引导学生所必需的。因此,新形势下的高校图书馆员要关心时事,了解时事,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坚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政治信仰,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善于从政治上观察和处理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在与学生的交往、交流中发挥主导作用,实现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目标。
那么,如何提高思想素质呢?首先是要不断加强学习,要利用集中政治学习和日常自学,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政治思想教育,在学习中提高思想认识,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尤其要认真学习掌握一点马克思主义理论,要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知识、基本理论有一定的了解、认识和理解,形成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是社会主义高校的图书馆员必须要有政治思想素养。同时,要利用包括学习活动在内的不同形式,诸如师生交流座谈会、民主生活会等,进行广泛的情感交流、问题探讨和思想交锋,以增进相互了解、彼此认同和问题解决,实现图书馆员思想觉悟和职业道德和工作能力提高的目的。当然,也要认识到,思想素质的提高,既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要重视在工作时间中锻造图书馆员过硬的思想品质,要通过纪律约束、管理规范培养图书馆员淡泊名利、黙默奉献、甘为人梯的精神和情操,要通过养成训练,培养图书馆员的岗位意识、服务意识、育人意识,把“读者至上,服务第一,育人为要”为宗旨落到实处。
二、过硬的业务素质:这是成为优秀馆员的核心技能
业务素质是指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完成业务工作中体现出的综合能力。在科技创新突飞猛进,尤其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各行各业对员工业务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高校图书馆员自然也必须具备从事岗位工作必需的业务素质。第一,图书馆员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图书馆学是一门科学,其组织管理有其规律和规范体系,图书采购编目、借阅手续办理、信息管理、咨询与服务、数据库建设,等等,都有专业的规范,这都决定了图书馆员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要求图书馆员是知识结构合理和专业功底扎实的专门人才。第二,图书馆员要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知识更新不断加快,出现了电子图书馆、数字图书馆、虚拟图书馆等新型图书馆,以信息技术为主的现代化管理手段也日益为图书馆所用,这就要求要求图书馆员既能满足传统型图书馆的要求,又能适应现代化的需要,必须具备现代化信息处理能力,以满足不同读者对信息时代全方位、多角度、灵活选择各种信息资源的需要。第三,要具备处理问题的能力。图书馆员面对成千上万的服务对象,各服务对象有不同的需求,要善于同不同性格、不同需求的学生沟通联系,以便最高效、最周全的满足服务对象的需要;同时由于服务对象众多,难免顾此失彼,而且也有可能会发生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围绕图书服务的纠纷,这就要求图书馆员具有一定的驾驭复杂场面的能力,遇到特殊情况和意外事件,能沉着冷静,迅速采取措施加以应对。
提高图书馆员业务素质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一是加强图书馆专业知识学习,非专业院校毕业的馆员要结合工作岗位,有针对性的阅读几本专业书籍,补上没有经过专业学习的“短板”,即便是科班毕业生也有个再学习再提高以及与图书馆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学习的方式方法是多样的,可以自学,图书馆里有我们学习所需要的各种书籍;可以参加各类业务培训,图书馆系统组织的业务培训有很多,可以有选择的参加学习交流;可以学历进修,在职的专、本科函授、自考都是广泛、便捷、有效的学历进修选项,在职研究生学习也是值得尝试的选择。二是学习掌握计算机技能,网络信息时代是以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标志的,因此图书馆员要熟练使用计算机,熟练掌握网络技术,熟悉各种网络检索工具,这已成为图书馆员必备业务素质。三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活到老学到老,学无止境,图书馆具有得天独厚的学习条件,学习的环境好,学习的图书多,学习的时间也相对充裕,图书馆员要懂得珍惜,认真学习,完善自我,充实人生。
图书馆员的专业素质需要良好的专业理论的支撑,学好专业理论 是训练专业技能、从事专业工作的基础和保证。图书馆员作为一个专业技术人员,应该学习掌握图书馆学专业理论知识,以适应图书管理、服务工作的需要。当今时代,发展进入快车道,信息更新加速,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突飞猛进,需要我们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加强理论研究探讨,不断提升专业理论素养,使我们的专业素质具有深厚的理论底蕴的支撑。
三、健康的身心素质:这是成为优秀馆员的保障条件
健康的身体素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也是图书馆员必备的素质,是成为一个优秀馆员的保障条件。首先,从身体素质方面看,图书馆的工作其实有很多艰苦、繁重、复杂的体力活,比如搬运图书、整架、倒架、清点、清扫等,是既脏又累的活儿,没有吃苦耐劳、不怕脏累的精神和强健体魄,是会吃不消的。高校图书馆工作有的又是以静为主的,比如负责图书借还的岗位和管理阅览室的岗位,这都是以坐为主,一坐就是四个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这又非常考验图书馆员的“坐功”,因久坐而引起的职业病也使图书馆员苦不堪言。
所以,图书馆员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搞好工作的同时,也要在工作之余加强体育锻炼,保持健康身体,不断增强体质。还要善于分配利用时间,发现和创造适合于工作间隙的切实可行的身体锻炼方法,比如站姿与坐姿相交替,经常活动一下脖颈、腰椎和四肢,等等,做到工作与锻炼两不误。更重要的是要在馆内进行定期的岗位轮换,通过轮岗来减少职业病的侵害,使每一个馆员都始终处于良好的身体状态,展现良好的精神风貌。
关于心理素质,主要是要针对图书馆员的职业特点可能引发的心理障碍。比如,高校图书馆工作又苦又累,又相对待遇较低,日复一日的重复简单劳动,琐碎、单调、乏味,难免使人情绪低落、萎靡不振,提不起精气神;还有工作按部就班,缺少竞争,没有压力,成就感差,职业没有吸引力,缺少上升通道,馆员职业前景暗淡。所有这些都是笼罩在图书馆员周围的现实环境和真实情绪,时间久了就会成为图书馆员的心理问题,影响工作态度和工作质量,必须引起重视并得到解决。解决之道主要在于:一要加强教育引导,培养图书馆员积极、热情、自信、上进的心态,集聚正能量,克服负面情绪。二要着力解决他们的合理诉求,比如在待遇相对偏低方面,要切实提高待遇,保证不低于同职级职称教师水平,同时,建立“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激励机制,使馆员产生危机感,激发其进取之心和竞争意识。再如,在职业生涯发展上要创造上升通道,在职称评审上要与教师系列一视同仁,在干部选拔任用上要给予同等机会,对长期表现优秀又有校内其他教学、管理部门实际需要的,可以优先安排交流使用,树立正面的用人导向,使图书馆员群体产生职业认同,有干头、有盼头。
总的来看,图书馆员是高校教职工群体中的一个相对“弱势群体”,但又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群体,需要高校领导特别关注和扶持,更需要图书馆员群体的自尊自爱、奋发自强,用过硬的综合素质、突出的工作业绩赢得高校师生和社会的认可。
参考文献:
[1]袁 军.提升高校图书馆员基本素质的有效途径[J].科技与企业,2012(10).[2]毕 娟.浅析高校图书馆员素质的现状与对策[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5).[3]滕玉石.图书馆员在服务转型期的素养建设[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12).[4]赵 康.浅议信息时代图书馆员的角色转变及素质要求[J].情报探索, 2007,(10).[5]陈建新.信息时代对高校图书馆员的素质要求[J].成才之路,2007(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