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

时间:2019-05-12 01:47: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

第一篇: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

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

南昌市湾里二中曲凤霞

随着知识经济的飞速发展,语文教学大纲的多次修订,语文教学也由单一的应试教育变为素质教育,教学大纲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一定的听、说、读、写知识,而且要具备一定的人文素质。纵观现今的语文教学,素质教育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社会对语文教学的关注也越来越多。人们要求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教给学生语文知识,而且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这是摆在每个教师面前的新课题。

传统的中学语文教学模式比较单

一、死板,教师采取一味的灌输,学生处在被动的接受地位,至于消化知识、运用知识,养成素质教育,教师不够重视。学生必须在三年内去适应教师的教法。其结果造成有的学生能适应,有的不能适应。对教师的教法能适应的学生,可能会对学习产生兴趣,成绩较好;有的学生不能适应,就会对学习产生厌恶、被动,久而久之,形成心理障碍,导致成绩差。造成有的学生初中三年语文学习结束后,既不敢当众发言,也不敢当众写作,竟连一篇短短的通知也写不好。

因此,中学语文教学要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必须寻找一条新的教学途径。首先,教育观念要转变,没有教育观念的转变,就不可能改变教学方法。改变教育观念,就是在教学中重新认识学生的地位。学生是活生生的人,他们有自己鲜明的个性,对语文学习的情感有差异,接受能力也有强弱。在教学中,教师的课堂教学要尽量适应学生,而不是让学生去适应教师的教法。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将学生放在教学活动的中心位置。根据学生的个性、爱好,采取多种灵活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勤动脑、勤动口、勤动手,学得轻松愉快,这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和语文素质的关键。

其次,改变旧的教学方式,在教学方法上大胆创新,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探究式的学习方法,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鼓励学生的质疑精神,培养学生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和创新精神。

再次,教师知识要更新,教学基本功要加强。教师要打开心窗,与传媒接轨,捕捉信息,容纳新的教育理念,关注科学前沿,追逐科学前沿,随时调整自己的理念,讲究教学艺术,精心设计教案,精心设计问题,精心设计板书,变课堂教学枯燥无味为生动有趣。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我进行了一些尝试。

一、制订切合实际的教学目标

教学是为一定的社会服务的。语文教学有一定的目的性、社会性。今天的中学语文教学要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初中教育是基 1

础教育。它的任务是除向高一级的学校输送合格的生源外,另一方面为社会输送合格的公民。因而,中学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素质,应培养过目成诵、入耳不忘,能言善辩,出口成章,妙笔生花的语文人才,这是其一。

文道结合,这是语文学习的宗旨。通过语文教学,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社会道德教育,历史教育和人生观教育等,使学生具有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优良品德,富有爱心,具有健康的人格,这是其二。

围绕上述目标,我们在确立语文教学目标时,就以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为重点。冲破应试教育的樊篱,树立大语文观点,把初中语文教学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与家庭和社会,与祖国和民族紧密联系起来,把初中语文教学与为人处世、奋发图强联系起来,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例如在教学课文《羚羊木雕》这篇文章时,针对文中父母的态度与“我”的心理矛盾,要求学生举一反三,例举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类似事情,并且说一说自己是如何处理的,对课文进行改写,将作文写作训练与学习处理复杂状况的方法结合一起;在教学课文《散步》时,我要求学生反复听取录音带,着重体会文章中所描写的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小场景,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自己对父爱或母爱感受最深的一件小事,学生积极发言,既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又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了人文情感。

在制订语文教学目标时,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伯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苏霍姆林斯基也说:“上课要有趣,学生就可以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前面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和震惊。”因此,在教学时,一定要千方百计的将教学目标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联系起来,只有激发学习兴趣,才能达到突破教学重点,缩短教学过程,增加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例如在教学《海滨仲夏夜》一课时,我利用幻灯片将课文的一些画面展示出来,并将制作幻灯片的笔和白片带到课堂,让学生根据课文的描述绘出自己心目中的夏夜景色,学生兴趣特别浓厚,课文教学也相当顺利。

二、选取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

一篇课文其内容是十分丰富的。我们根据学生的实际确定教学内容,做到一课一得,不求面面俱到。“教材只有一种范本”,“教是为了不教”,也就是说,教课文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语文教学的内容是听、说、读、写,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素质与能力,在教学中要多训练学生综合的素质,培养学生迁移知识的能力。学生接受的知识是死板的,而运用知识是灵活的。因此语文教学的内容应着眼于学生素质的积累,着眼于学生灵活运用知识。

语文教学内容不仅是要以本为本,同时还要注重联系社会,联系生活,联

系学生的实际。

如讲授新闻时,先让学生在课外找一张报纸阅读,从报纸中选取新闻学习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尾,再让学生关注学校的突发事件,练习写作新闻,最后让每人办一张“手抄报”,进行评比和展览。通过这些学习,学生能全面掌握新闻的有关知识。

又如,在讲写景散文时,我将文章中描写的景物与实际生活中学生所看到的自然景物结合起来。在学习《夏天也是好天气》一文时,让学生将课文中所描写的景物与感受和自身刚刚渡过的暑假进行对比,再对课文进行改写,以期收到事半功倍的功效。

再如,指导同学写议论文时,要求学生把摆事实、讲道理作为论证的重点。我以《小事不小》为题,让学生写一篇议论文,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列举许多人们忽视的小事,如不遵守交通规则、经常玩电子游戏机、上网、看内容不健康的黄色书籍、赌博、乱丢乱扔垃圾等。指出如这些小事如不注意,会产生学习成绩下降、人格畸变、环境污染等等严重后果,酿成大祸。这样的作文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议论能力,同时对学生的思想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

三、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初中语文教法受应试教育的制约,教师为了提高教学质量,采取管、卡、压的办法,在课堂上采取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学生学的被动、学得枯燥、学得厌倦。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没有充分发挥,潜力得不到挖掘,智力得不到开发。学生厌学,教师只好采取强制手段,学生的思维和创造性被抑制,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成了一句空话。

因此,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我们必须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方法。

首先,注重每一节课的开端。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每一堂课的开端要精心设计,恰到好处,导入要新颖别致,生动形象。如讲朱自清的散文《背影》这篇散文时,我先让学生诵读孟郊的《游子吟》,以此作为这堂课的开头,并用“三春晖”比喻母亲,形容母爱的伟大、温馨,同时引述鲁迅的“怜子如何不丈夫”指出父爱同样也有其温柔、详和的一面。还可采取让学生课前3分钟演讲的形式导入教学。在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时,我要求学生围绕“难忘的童年”这一主题进行演讲,学生在讲述时都不约而同的回忆起童年时美好的时光与快乐的往事,迅速的营造了一种欢乐的氛围,与文章开头描写的美景不谋而合,我适时的将演讲与课文学习结合起来,这种导入方式既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知识牵移能力,一举两得。

其次,教师讲课感情要亲切,语言要平和,要对学生进行情感薰陶,以情教文。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在师生间的信息传递与反馈中,它是传送带、催化剂、润滑油,可以说没有情感就没有交流。课堂上学生的情感是受教师情感影响的,教师在教学中要塑造一种轻松和谐的课堂学习气氛,要挖掘文章的情趣美,将自己的感情融入学生之中,让学生融入文章特有的氛围,课堂上学生的情绪只有进入最佳状态,才能上好每一堂课。

此外,是教学方法应灵活多样。单一的教学方法会使学生久而生厌,因而可一课一法,一节一法,视课文的目的和重点而定,如导读法、分析法、图表法、探究法、质疑法等。

如讲朱自清的抒情散文《春》时,就可用导读法、朗读法和图表法,从春草、春花、春风、春雨四个画面去诱导学生朗读,在读的基础上,让学生感受于春天的美好,同时让学生在课外时用画笔将文章中描绘的美景画出来,在班上进行展示,将抽象的文字与丰富的想象结合起来。

又如讲都德的小说《最后一课》时,可用质疑法,注重引导学生质疑:韩麦尔先生是一位好老师吗?激发学生的兴奋点。

在讲述《谈骨气》一文时,可用导读法,提问:越王勾践在被虏时苟且偷生是有骨气的表现吗?骨气到底指的是什么?通过学习文章,让学生理解骨气的真正含义。

学习《孔乙已》一文时,采用探究法,给孔乙已前面加上定语,如迂腐不堪、被人取笑、可悲可怜„„等等,通过这些定语,让学生自己去分析,去认识当时的社会,认识孔乙已这个典型的人物形象。

四、利用各种各样的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确定之后,还必须有科学的、合理的教学手段。教师在课堂上既要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着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因此在教学手段上,我们只有努力做到新颖、奇特、巧妙、先进。

新颖是指教学手段新颖。听、说、读、写不能老一套,要多动脑,多想一些教学上的新招。如我讲《木兰诗》一文时,结合热播的电视剧《木兰从军》,让学生将课文与电视剧进行对照,帮助学生理解一个主题的不同表达方式,并组织学生开展辩论,让学生在辩论中学习。在上《论语十则》一文时,我采用选取小老师上课的形式,从班上选取1—2个同学做小老师,让他们以分组竞赛的形式给自己的同学上课,在上完课文后再进行最佳小老师与最佳配角的评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实践活动。通过这些新颖的教学手段,极大的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

奇特就是出其不意,出奇制胜。不同的体裁,用不同的手段;不同的内容,用不同的手段。针对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讲《皇帝的新装》一文时,我利用VCD机播放动画片,先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再分角色朗读课文,然后指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排演小话剧,进行表演,通过亲身参与演出来理解文章的主题。在上《狼》一文时,我先播放VCD片《小红帽》,让学生形象的认识片中狼的贪婪与愚蠢,然后指导学生译出全文,进而引导学生分析文中狼的特点,要求学生思考:在社会生活中像狼一样的人他的本

质会是怎样?进行发散,写出读后感。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语文素质。

巧妙就是运用巧妙的教学手段,在课堂上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里既动手又动脑,既学得轻松,又学得有成效。如朱自清的散文《背影》是篇名作,在讲授这篇课文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思考题:课文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课文中一共出现了几次背影?这几次背影分别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出现的?哪次是详写?为什么要详写这次?指出人们颂扬母爱较多,其实父爱同样伟大。然后利用电脑制作的课件,将课文中的内容进行重新编辑修改,更换文章的背景、详写与略写,让学生比较评析,培养学生阅读分析的能力,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质。

先进就是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设备,要学会使用电脑制作课件,要有一两手绝招。能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有一手漂亮的粉笔字板书,有一口流利的标准的普通话,这些都是“绝招”,当然,这个绝招,还包括课堂教学上的随机应变,提纲挈领,画龙点睛等。在当今的语文教学中,如果抱住传统的教学手段不放,不学会使用先进的教学设备,不充分利用先进的传媒与外界沟通,掌握最新的流行时尚与信息,就要落伍。古人云:“他山之玉,可以攻石。”我们要充分利用今天传媒发达的优势,要学会操作电脑,学会使用电脑进行课件制作,要尽可能的利用网络资源。在教学《济南的冬天》一文时,我在上网时看到浙江一同行制作的课件,觉得非常新颖,结合自己学生的实际稍加修改,便全盘选用,这样做,既省时,又省力,教学效果又好,何乐而不为?

总之,中学语文教学要着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刻苦耐劳,具有开拓创新精神、自强自立的一代新人。

第二篇:中职语文应加强职业素质培养

中职语文应加强职业素质培养

江苏省邗江职业教育中心校倪福疆

摘要:培养学生综合职业素质是职业教育的核心。本文从中职语文学科特点、教材编写、教学策略三个方面,探讨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职业观念、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法规以及择业能力教育,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从而为学生迅速成长为高素质职业技术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中职语文职业素质培养策略

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要培养生产、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实用人才。这就要求中职语文教师必须始终围绕“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实用人才”这一根本目标实施课程教学。在教学中要注意突出语文的“实用性”和“职业性”;只有这样,才能体现中职语文教学特色。因此,培养学生综合职业素质是职业教育的关键,是当前职业教育改革面临的重大课题。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应顺应这一改革潮流,注重体现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指导思想,“科学有效地为相关行业及劳动力市场提供合格的人力资源”。为此,语文课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就不仅要解决人文性与工具性如何有效结合的问题,还应充分考虑中职生就业、创业的需要,侧重职业素质的养成教育,突出职教特色。

一、中职语文学科与职业素质培养

职业素质是“劳动者在一定的生理和心理条件的基础上,通过教育、劳动实践和自我修养等途径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职业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内在基本品质”。它主要包括学生有胜任职业的职业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技能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及其他综合素质如人文素质、团队素质、审美素质、创新素质、应变素质、终身学习意识和能力等。人们通常以为职业素质即职业能力,实则谬矣。职业能力仅相当于上述专业技能素质,是指劳动者从事职业活动所必备的技能素质和行为能力,包括专业能力、工作能力、社交能力、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这是职业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全部。职业素质不仅包括上述职业能力,还纳入了显然可以为一个职业人的成功发展起奠基作用的其他相关素质,它是未来劳动者应具备的现代企业和社会所需要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

语文是中等职业学校一门重要的文化基础课。它极强的工具性,使学生能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解决工作、学习、生活问题,较高的语文基本素质和较强的语文基础能力,可以为学生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及今后职业能力的发展和终身学习提供知识和能力基础;它丰富的人文性,可以提升学生人文素养,为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和完善健康的人格奠定坚实基础。这对于学生良好职业道德的形成、职业心理的健康发展、职业品质和职业兴趣的养成都是大有裨益的。语文与职业素质的内在联系,决定了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担负着极为重要而特殊的任务,它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提升人文素养,还必须围绕“职”字,构建具有职教特色的语文观,以培养大批有较高职业素质的劳动者为己任。因此,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职业素质教育,是现实条件下值得职教语文教师探索的新课题。1

二、中职语文教材与职业素质培养

在以选文型教材为主流的现代语文教学环境中,教学文本仍是学生学习知识、形成技能、掌握能力、提升素养的主要载体。因此,要使语文教学内容内化为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教材革新必须先行。中职语文教材应不囿陈旧,大胆求新,在保证选文文质兼美的同时,力求突出职业特色和专业特色,使教材最大限度地发挥应有的功效。

十几年来,中职语文教材基本套用普高教材的编写模式,缺少自己的个性,这从编写体例与选文内容上可见一斑。“文体单元式”为其一贯的编写体例,即按文体(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文言文和应用文)为主线编排成若干学练单元,再兼以各种阅读写作知识于其间。这种编写体例过多强调了单一的语文知识和能力训练。选文也难尽人意,有些文章虽堪称名作,但与现代中职生的生活情感相距甚远,如何能提起学生阅读的兴趣?选文更没有在“职”字上下工夫,使之流于平俗,无法突出职教个性。这与同属高中阶段的普通中学的语文教材无本质区别。

中职语文教材应如何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满足社会对人才的职业化要求,笔者认为,应该打破长期以来“文体单元式”编写体例,在职业素质为本的思想指导下,构建更灵活高效的新型中职语文教材。摒弃生硬呆板的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训练,以“必需、够用”为原则,注重语文知识能力的学练与职业素质教育的同步进行。具体来讲,我们可以尝试将各种职业活动必备的品质如创造与创新、自尊与自信、责任与诚信、敬业与乐业等为主题组编选文,寻求与职业素质教育的契合点;以中职生实际认知状况和能力水平为基准确定教学目标,设计学练活动;选文必须具有时效性,即能“反映新鲜生活、传递新理念、以新理念反映民族文化”,真正做到“典范性、时代性、实用性、趣味性”的统一。目前,教材建设与改革正如火如茶,并有令人欣慰的成果。由倪文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职《语文》就是在新理念指导下的一种有益的尝试。它以职业岗位群的需求为导向设计教学内容,具有较鲜明的职教特色,初步体现了以职业素养为本位的新导向,不论在编写体例抑或选文都令人耳目一新。

三、中职语文教学与职业素质培养

1、在阐述作者思想过程中融合职业理想教育。

中职语文教材所选的篇目大部分出自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之手,文章中作家不同寻常的人生经历和思想观念往往能给人以启迪,发人以深思。通过对名篇中的某些段落和语句的分析,可以使学生更好地认识社会、认识职业,从而确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和职业理想。“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是《师说》中的一句话,其中可以看出韩愈思想的历史局限性。这种“厚道薄技、重知轻艺” 的观念在古代就已盛行,并直接影响到现代我国职教事业健康发展,影响到职校学生学习热情。课堂上,通过分析使学生懂得韩愈之所以轻视“百工之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在生产力较为落后的农业社会,“百工之人”所从事的工作往往是些简单重复的体力劳动,以“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的封建思想来看,“君子不齿,实不足为怪。”而当前价值观念发生了根本改变,“社会需要的人才是多方面的,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江泽民《关于教育问题的淡话》),一切社会需要的职业和劳动岗位都是平等的、光荣的,随着知识经济快速发展,高新技术的应用日益广泛,各类职业正从操作型向智能型转换,从单一型向复合型转换,从传承型向创新型转换,从从业型向创业型转换。这对劳动者的素质和技能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在分析人物形象过程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

“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随着现代社会分工的发展和专业化程度的增强,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整个社会对从业人员职业观念、职业态度、职业纪律和职业作风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对中职学生加强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教育就显得更为重要。而“善于发现和运用先进典型,树立可亲、可敬、可信、可学的道德楷模,让广大群众学有榜样、赶有目标、见贤思齐”(《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是开展公民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

在中职语文教材中有报告文学、传记文学、人物通讯等叙事性作品,并且都成功地塑造了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其中有见义勇为、助人为乐的第四军医大学学员(《西岳群英谱》),有团结协作、敢于竞争的远洋海员(《汉堡港变奏曲》),有忘我工作、献身科学的高级知识分子(《火箭总设计师速写像》),有为边防医疗事业无私奉献的“白衣圣人”(《帕米尔高原上的医生》)等等。笔者在分析这些人物形象时,有意识地突出他们优秀品德,以崇高的职业道德教育学生,为他们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做好本职工作奠定良好的思想道德基础。在教授梁启超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演讲的演讲词《敬业与乐业》时,引导学生深人理解“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凡职业都是有趣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等深刻道理,并结合以《中职学生的喜与忧》为题的班级演讲活动,进一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观和职业观。

3、在归纳文章主题时穿插劳动制度和劳动法规的介绍。

作为教师既要教育学生遵守社会主义职业道德,也要帮助学生了解有关劳动法规,提高学生今后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包身工》是著名剧作家夏衍1939年所写的一篇优秀报告文学作品。在此文教学中笔者不仅引导学生认识包身工制度形成和发展的原因以及其必然灭亡的结局,认清中国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的罪恶面目。而且通过对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介绍,使学生了解我国新时期劳动者享有“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卫生保护的权利”、“禁止用人单位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采用欺诈、威胁等手段订立的劳动合同无效”;决不允许“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工资分配应当遵循按劳分配原则,实行同工同酬”等等。这样不仅使学生了解作为一名劳动者应享有的权利,还使学生就业后当其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能够拿起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尊严和权益。

4、从写作训练和口语训练入手提高学生就业竞争能力。

众所周知,随着杜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劳动人事制度的改革,我国对大中专毕业生实行在国家方针政策指导下通过人才劳务市场自主择业,在“供需见面、双向选择”过程中,学生递交的就业材料和面试时的表现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应用文训练教学中,重

点介绍《求职信》的特点、格式和写作技巧,在口语训练教学中,重点介绍求职面试时自我“推销” 的语言技巧,使学生学有所得,得有所用。

总之,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只要教师充分利用语文教学优势、发挥语文资源潜力,对学生开展必要的职业素质教育,必将对学生成长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产生积极影响。参考文献 :

[1]唐凯麟.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李 涛.职业素质缺乏阻碍大学生就业[N].北京青年.2005、3

[3]叶卫青.浅谈中职语文教学中的职业素质教育.职业技术教育.2006、1

[4]周建华.中职语文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机械职业教育.2005、10

第三篇: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的语感培养

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的语感培养

思南县第八中学 周 伟

语感”就是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觉,即是对语言运用的分寸,情味的感受能力。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是训练语感,培养语感能力”。语感既是学好语文的重要条件,又衡量语文水平的重要标志。言语形式,是语文教学的立足点,为特定的教学对象。①因此《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呢?

一、反复诵读,揣摩语言,培养语感

教材中的每一篇作品都是经过精心挑选和编排的,注意到知识的系统性和科学性,有生动活泼的语气、节奏、句式格调,蕴含着作者的情感意旨。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学习朗读录音反复朗读,通过体会语气、语调,揣摩语言文字,培养学生的语感。要抓住关键性语句,揣摩语言的形象性、生动性、情感性,及其深刻意义。世上一切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没有训练的量,也就谈不上训练的质;光有训练的量,也就就谈不上训练的质;光有训练的量,而没有训练的质,也达不到训练的目的。

在指导朗读中教师要注意,调动学生感悟各种类型的语言,用形象性的文字培养学生的形象语感;用含义深刻的文字培养学生的意蕴语感;用对话、独白式的语言培养学生的情趣语感。还要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觉,及感观等等。这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所以说在对语言文字的揣摩中培养语感,不仅要注意对字、词、句的揣摩推敲,还要对一些标点符号进行体会、揣摩。

培养语感,一定要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让生反复朗读吟诵,用“读中理解,读中生情”的方法,让生选择自己感受深的句子,反复读读,说说,想想,潜心体会语言的含义。

如在第四册21课《清澈的湖水中》有一段是描写湖水景色的,讲解过程中,我做了以下设计:“同学们,你们觉得清澈的湖水怎么样?请你读读写湖水美的句子!自己练读认为哪句美就练哪句。在任务布置完后,学生便饶有兴趣地大声读自己认为美的句子,接着我又问:“请你把找到的美的句子读读。”学生先是同桌之间互读,小组读、个人读、在读中,学生又展开了互评的活动。然后我又说:“老师也来读读,大家闭眼想象景色之美。”生听完之后,纷纷举手说他们想象中的湖水之美。最后,我又问:“请把你喜欢的句子背下来吧!”生在背诵过程不仅感受到了湖水之美,更能感受到语言之美。不难看出,学生在反复地读中真切地体会到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感情。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揣摩,读中品味,在读中拨动学生的心弦。这样,情感激发出来了,强烈的语感也就产生了。

二、入境融情,培养语感

我们都知道,语言表达感情,常常不是浅白直露的,而是随着语言环境的变化,语文所蕴含的情味也会发生变化。因此,要想培养语感,我们必须依据语言文字,进行定象引导,展开想象,进人课文所创设的境界。借助语言来感受形象,领悟其中感情。学生在读作品、理解作品后,通过教师动情的朗读,闭上眼睛,作品中的人物就会像电影一样出现在脑海里。学生会对人物的是非有所评价,会将人物的精神品质内化为自己的品质。随着人物的悲喜而或悲或喜,受到情感的熏陶。引发了学生对语言的感悟。

如在学完《凡卡》一课学生说感受时,他们对凡卡的命运非常同情,有些学生甚至想把自己的鞋子脱下来给他穿,也有的学生气愤得想去亲自教训一下那些老板和学徒。从而产生了对穷苦人民的同情,对剥削阶级的恨。就这样,让生在 人境融情的状态下,反复诵读,生的心灵与文体撞击,在撞击中触动,与作者的思想产生共鸣,从而体会到语言的情味感,培养了语感。要求语感的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去揣摩,而是应当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③要触动个体心灵,并产生独特的感受,朗读才有味道。

三、联系生活,想象画面.培养语感

语言文字具有间接性的作用,它是读者与作者之间的中介物。读者要从抽象的语言文字中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作品的深刻内含,就必须进行再创作,这个再创作的过程靠的是想象力。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并且是知识的源泉。”可见想象力也是提高语言感悟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语言具有形象感,也就是在读书时脑海里能浮现出生动活泼的形象画面,达到见其人、闻其声、临其境的境界,因此,我们可利用语言的这一特点,通过联系实际生活,想象画面的方法,让学生对事物的整体、形态、色彩以及人物的容貌、动作、语言等方面的形象产生真切的感觉。平时,我们可以通过影视、幻灯、图片、接触美的大自然,丰富多彩的生活,让生在脑中不断积累丰富的生活表象,引导生多观察,体验和积累生活经验。心理学研究,生活经验越多,语感就越深切。

通过语言文字进行想象课文《桂林山水》中,有这样一句:“漓江的水真静呀,静是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天津特级教师靳家彦在讲读中,为引导进人情境,特做以下设计,生读完后问:“水静吗?”“想象一下,现在你所在地在这个教室就是一艘小船,你的脚下是水,开始读”,读完后又问生:“坐在船上,你感觉到水的流动了吗?”生说:“没有。”师问:“静吗?”生答“静”,“好,再读”。当生读到那与自己生活经历相关的文章时,他们便会浮想联,语感也能被诱发出来。

感知后再读课文,学生就能凭借作品语言跨越广裹空间去神游自然美景,穿越时间隧道去聆听狂风暴雨,作品的语言就不再是死的语言,而是学生心目中的美好画卷。④

没有想象,就无从对语言进行感受和理解。因此,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帮助学生凭借想象走进作品所描述的那个看得见、摸得着,能闻其味、听其音、辨其色的活生生的具体形象的世界。同时,运用形象思维去感受语言文字的意蕴和情感。这样就能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

总之,语感的培养,重在抓住语感训练的基本内容,引导生去品评体会。让生有所语,有所感受,有所遵循,逐步实现“驾驶语言文字”的目的。

第四篇:学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

学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教师要树立素质教育的大教学观,在识字教学中,注重学生语文能力的训练与培养,利用教材优势给学生创造更广阔的语言交际环境,以识字和发展语言同步为目的,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训练。同时识字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又是一个新的任务,也是一项重要的任务。阅读必须要有一定的识字量才可以进行;而习作又建立在阅读和写字的基础上才得以完成。低年级学生识字量不足,将严重制约读写能力的发展。识字教学的速度和质量,直接影响着语文教学的速度和质量。因此,让学生在原本枯燥的识字教学中学得更有趣、主动,记得更牢固、扎实,是异常重要的。本课题的研究对象是低中年级学生,本课题研究的识字教学,旨在学生掌握汉字的构字规律,在教师的指导下,拓宽学生识字渠道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多元化的识字环境中认识汉字,运用汉字,提高小学生识字兴趣、识字能力以及阅读能力,多角度、多元化、有创意地解决阅读客体,形成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价值取向,提高识字效率。

《语文课程标准》

一、二年级识字教学目标强调指出,“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语文课程标准十分重视激发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兴趣是学生学习知识最永恒的动力。《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建议中明确提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经验,注重教给识字的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识字教学的评价建议就明确指出:“要着眼于学生的识字方法,关注学生日常识字的兴趣,激发学生识字的积极性”。语文教学目标从双基到综合的转变,识字教学过程从只重结果到全过程的关注,促进了识字教学评价的改变。识字教学评价,不能只追求识字的数量和结果,我们更要关注学生识字的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研究本课题对培养小学生识字能力有实际意义,本课题符合课程改革和《语文课程标准》精神。“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同时,在阶段目标中,要求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符合儿童语言的发展规律要抓住儿童已有的在学前教育打下的语言基础,利用多种形式,开发多种资源,构建儿童识字的多功能基本模式。本课题研究的识字教学,是语文老师的一个重要职责,从“教师中心”到“学生中心”,从关注识字结果到同时关注学习过程,从关注识字技能的记忆保持到关注汉字在不同情境中广泛灵活的迁移,注重培养识字能力,促使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由“被动的学”变为“主动的学”,激发学生的主体精神,自主领会识字方法,并灵活运用,提高学习效率。首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其次,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使用行动研究法,探索提高学生自主识字能力的相关策略,及时总结记录。最后,在大量的实践中,摸索出自主识字的教学模式。力求通过课题研究,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和独立识字能力;利用编排多样化的识字内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力求通过课题研究,提升语文教师的理论和实践水平,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教给学生多样的精彩的识字方法,增长教师的教学智慧,推进课程改革进程,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实现课堂教学的高质高效,提高教师的教科研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至于该如何具体实施,有以下几方面:第一,课内识字要扎扎实实。从“三维’’目标方面设计,我们的教学,更好地体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特别要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识字教学要步步落实,读正确,让学生先感知、体验,后理解运用。在课堂上,教师要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如挂图、投影、多媒体、表演、绘画、音乐帮助学生识字。在文中复现读准确、读连贯,狠 抓落实,打好基础。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从他们的生活实际出发,把识字与生活实际有机地结合。抓好写字训练,巩固识字,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提笔即是练字时。首先,要教师以身作则在板书是要工整、规范,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榜样。其次,有效规范学生书写习惯,着实加强写字训练。教给学生写字方法,掌握汉字的间架结构和运笔规律,使所写字美观匀称。第二,巩固拓展,阅读识字。我们识字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学生学会阅读。反之,通过阅读又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对汉字的掌握。因此,识字和阅读是不可分割的,只有坚持识读同步、寓识于读,才能有效地提高识字教学的质量。但是儿童识字认得快,忘得也快。因此,不断复现是巩固识字的重要方法。而把识的字放到语言环境中巩固的效果最好。教师一方面把识的字编成句子、儿歌、短文,让学生阅读,鼓励学生组词、写句子,在读和用中巩固识字。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然后利用班会课的时间进行讲故事比赛。这样既能有效地巩固识字,又能使学生及早受到独立阅读的训练,得到良好语言习惯的培养。第三,日积月累,在生活中识字。可以结合教科书中的识字内容,引导学生增识字词。可以借助教材中的有关提示,鼓励学生自主识字。教师要经常为学生提供交流、展示自主识字的机会。还要引导学生随时随地在生活中识字。课后,学生有广阔的学习活动空间和时间,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留心观察,认真广泛积累识字材料,做一个在生活中识字的有心人。广泛利用书报、影视媒体、商标、招牌、广告、网络等资源,拓宽学生的识字渠道。定期开展识字交流活动,让学生向别人展示自己的识字成果,分享收获的喜悦。在课外识字积累中,还可以鼓励学生把收集到的识字材料编成《识字集》,并根据自己的爱好命名,编汇而成的手册还可在图书角中展示,增强识字的覆盖面。总之,教是为了不教,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低年级识字量多、难度大,为了让学生掌握得更牢固,教师不仅要教学生会读生字,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生字,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获得生字学习的主动权。

本课题采用的方法有文献法,搜集、查阅各类与课题有关的资料和识字教学改革实验,探究科学的识字教学方法。有行动研究法:根据课题内容,边实践、边研究,使整个研究过程在具体行动中进行。还有经验总结法:总结前人的识字方法及课题实施中的成功经验,整理出课题研究的成功案例。通过网上查找资料、查阅书籍等途径了解与培养学生识字能力有关的方法,经验,在本课题研究中将借鉴、参考,为顺利开展课题研究提供帮助。平时实行课题例会制。每月课题组进行一次研讨活动,由课题组成员交流一个月以来课题研究的状态和成果,以及存在的问题。集体研讨不同的工作思路和方法。第一阶段为实验准备阶段,分析调查收集资料,确定课题并制定课题。第二阶段为实验实施阶段,进行实施研究,巩固反馈,不断改善修正实验方法。第三阶段为实验总结阶段,进行成果总结汇编,撰写研究报告。

第五篇:浅谈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

浅谈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说”的能力

语文教学有四个基本的环节,那就是听、说、读、写。在日常生活中被一般人运用最多的其实是“说”这个环节。无论是大人小孩,只要你不是身体上有语言缺陷,在交流的时候一般运用的就是“说”,可见“说”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所以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说”的能力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教学问题。

“说”的能力也即口头表达能力。在语文教学中,说和听、读、写一样重要,相辅相成,不能偏废任何一个环节,只有听、说、读、写能力协调发展,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所以,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但是,在中国式的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往往只注重读、写能力的训练,忽视听、说能力的培养,尤其是“说”的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的能力发展不平衡,多数学生只善于做题,不善于言谈,不善于表现自己。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更趋于综合型、应用型。我我所任教的学校是乡村中学,学生整体素质偏低,尤其是口头表达能力较差,多数学生不敢当众讲话,或者不能准确、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一开口就脸红,说起话来结结巴巴。这与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不相适应。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个人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应加强“说”的训练,努力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一、提高学生对“说”能力重要性的认识

口头表达是人们交际活动中最主要、最方便、最有效的一种手段,口头表达与一个人日常工作,生活等密切相关,可以说,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是一个人成功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虽然现在提倡素质教育,但是在考试这一指挥棒的指导下,学生还是普遍认为只要考试成绩好,能顺利地毕业就行了。至于会不会“说”,他们觉得无所谓,反正考试时又不会考试。因此不重视口才的训练。

为了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练“说”,首先要提高学生对“说”能力的重要性的认识。因此,教师要结合生活实际,尤其是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的实际,举一些具体的例子,讲清道理,让他们意识到学习语文,特别是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能用普通话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对于他们未来的人生来说是具有重大意义的。例如一个能说会道的学生和一个不善于言辞的学生在其他能力相同的前提下,能说会道者被单位录用的可能性远大于不善于言辞者,这说明口头表达能力在生活、工作中是多么的重要。在课堂上,我举了中央电视台主办的《绝对挑战》栏目中企业招聘人才的例子,其实企业的领导都非常注重应试者的口才和表演艺术,并要求学生抽时间看这一节目。与此同时,通过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例子,贴近学生的生活去启发、引导学生,使他们真正认识到口头表达能力的重要性,认识到只有今天练好口才,明天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这样,学生对于练好“说”这个环节才会有了动力,就能够积极主动地练习“说”。

二、培养学生对“说”的兴趣

兴趣是人们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迷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能激发一个人的潜能,提高工作和学习的效率。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一个人对某项活动产生了兴趣,那么他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参与。因此,老师要想办法培养学生对“说”产生兴趣,让他们有话可说,才能激发学生训练的积极性,练习起来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练习口头表达能力时,我们可以选择一些与学生生活比较贴近,学生又比较感兴趣的话题,这样,学生就会觉得有话可说,练习效果会更好。

由于学校学生的特殊性,针对我的学生,他们有一些不仅仅是“说”存在着比较大的障碍,有一些甚至连拼音都拼不全,为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觉得普通话其实没有像他们想象得那么困难,在教学中就注重鼓励教学法,让他们觉得自己在这些口语训练中有所提高,有多收获。在他们愿意开口的前提下有组织地进行一些小型比赛,比如进行一些小型的辩论赛,让学生就某一个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进行讨论,各抒己见,分组讨论,最后评比回答得最有条理,且最大胆,进步最大。并给予表扬和鼓励。有时候也会根据所学课文的情节,请同学们扮演课文中的人物进行对话,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受到乐趣。这样进行口语训练,学生乐于接受,有话可说,也愿意开口说。一个学期下来已经有很多学生用普通话跟我交流,像开学的时候用本地话回答或跟我打招呼的学生明显少了很多。这让我更加有信心去实行自己的教学计划。

三、强化学生“说”的训练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多“说”,把“说”的训练与听、读、写结合起来,多给学生创造“说”的机会。比如,课堂上多提问,多让学生朗读课文,复述课文,口头作文,或开讨论课,组织演讲比赛、辩论赛、课本剧表演等,多种形式进行“说”的训练。通过课堂上多提问,鼓励学生主动回答问题;或朗读比较简短优美的课文段落,培养学生朗读课文的兴趣,最好是要求学生从座位走到讲台,面对几十位同学开口讲,使学生在提高“说”的能力的同时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也可以联系实际以及当前的形势,开讨论课。

这一学期来,我先后在班上开展了《如何培养青少年健康心理,克服理障碍》,《如何看待身边的“酷”行为》、《结合校园生活,践行“八荣八耻”》等大讨论,要求每位学生都要发言,学生干部带头发言。通过讨论和发言,同学们从不敢开口说话到积极发言,口头表达能力和心理素质都得到了提高,同时也使同学们知荣耻、明是非,形成了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树立了远大的理想。

除此之外课堂上练习口头作文,也是培养“说”能力的一种有效形式。在这一学期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我结合学生的实际,把“说”的训练与“写”的训练结合起来,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在口头作文之前,先给时间让学生思考观察一下所要写的东西,进一步要求学生在进行口头作文时语言要规范,条理要清楚,不能只是片言只语,更不能散乱无章,学生按要求当场口头作文之后,再写成书面材料,进一步理清思路,规范语言,达到既培养“说”的能力,又提高“写”的水平。通过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四、鼓励并重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有些学生心理素质较差,对自己的普通话水平,口语表达能力表现出严重的不自信,不敢当众开口说话,或者说话时紧张,脸红耳赤,心跳加剧,本已准备好的话一开口语无伦次。这时候老师就要鼓励他们,给他们营造一个比较轻松的语言环境,适当去开导学生,帮助他们克服这一心理障碍,增强学生的信心。古语有言曰:“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罗马也不是一日就造成的。学生“说”的能力的培养,要靠长期的训练和积累。要使学生的积极性得以长期有效的发挥,就必须增强学生的信心。假如在每次口语训练中,教师都以挑剔的眼光对待学生,求全责备,学生一见训练就发怵,那么,学生不仅没有建立自信,就连原有的一点热情都荡然无存。相反,如果每次训练,老师都能从学生中找出闪光点,充分肯定他们的成绩,让学生在口语训练中体验到愉快,尝试到成功,享受到尊重,这样学生就有了信心,有了热情。因此,每次练习口头表达时,教师要想方设法创造一个比较融洽、轻松的气氛,使学生放得开去“说”,让每个人都觉得自己一定行,自己是最好的,学生 “说”完后,老师要及时做出评价,以肯定成绩,鼓励学生为主,并指出其优点。对于较差的学生,即使是用准一个词,也要给予表扬,要让他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诚然,鼓励也不是一味地去肯定学生,如果不把他们的缺点点出来,对学生能力的提高也是一个弊端,所以还要委婉地指出缺点,以便下次改正。这样,同学们就会对“说”产生了兴趣,增强了信心,长此以往口头表达能力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的。

五、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循序渐进原则的提出,正是科学知识系统性,教学过程的规律性和学生系统地掌握科学知识、形成实践能力,促进发展的必然要求。教师在进行“说”的训练时,要注意从易到难,循序渐进,这样既符合认识规律,又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我的学生开始训练时,往往不敢开口说,或者不知道说什么,一站起来就一头雾水,针对这个情况,我从学生最熟悉的内容入手,进行简单的口语训练,让大家有话可说。比如作自我介绍、介绍“我的家乡”、讲一讲“我的童年”、说一说“我的朋友”等,这样的题目就会有很多的同学比较愿意起来说,或者讲一些简单的、亲身经历的小故事,这样的话题可以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的语言环境,让他们不害怕说,因为是自己经历过的事情。训练时起点低些,要求严些,让学生先想后说,每次训练都提前布置题目,提出要求,让学生稍做准备后再当众“说”,这样学生有准备的话会对这样的活动在心理上不排斥。

训练进行一段时间后,再提高要求,逐渐加大难度。在之前的“说”的基础上,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就可以叫学生进行课文复述,讨论、演讲、辩论等,让学生即时发挥。起初,我只要求学生在上课前先讲《我的同桌》。后来,要求学生口头作文《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等,最后,组织开展以践行“八荣八耻”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这样,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说”的训练,使学生逐渐克服心理障碍,从不敢说到敢说,从不愿意说到积极主动说。通过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是语言实践的重要工具,在交谈、会议等各种日常交往活动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是书面表达的有力基础。我们应该把说话训练当作一个重点来抓,使之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关键词:说话训练;课文;生活;师爱;方法和技巧

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的所在。它是衡量学生的语文素质水平和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准绳。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该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说话能力呢?我认为应该注重以下几点:

一、以课文为载体,增强说话意识。

小学生学习运用语言,应以感受、积累为主。而课文就是他们学习规范语言的一个重要平台。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应注重说话训练。坚持听说领先,读写跟上的原则。凭借教材对学生进行语言转换训练。如我在教《小雨》一课中,教学用“称赞”说话造句时,引导学生先说写课文内容:(1)、课文中()值得称赞。(2)、奶奶称赞()是个助人为乐的好孩子。(3)、()受到了奶奶的称赞。„„在这些训练的基础上,再开放思路,让学生独自说话、造句。在学懂课文的基础上,再启发学生的说话、写话。例如教师可以提问,如果碰到下雨天,同学没带伞,你带了伞会怎么做,怎么说?同学们都把小手举得高高的,脸上露出跃跃欲试的神情。说话能力也会得到提高。

二、以人文主义为蓝本,注重情境教学,拓展说话空间。

根据小学语文教材的编排和学生的认识规律,看图说话(即情境说话、叙事说话)是说话训练中的主线。因此,在训练说话时,教师可以把课堂变为商店,医院甚至是车水马龙的街道。设计有趣的、贴近生活的情境片断。如我在教听说训练课《这样安全吗》时,就把教室当作公路,让一学生扮演正在开车的司机,四个小朋友表演在“公路”上玩游戏、打羽毛球等。大家展开讨论说说这样做有什么害处„„。这既对他们进行了安全教育,又让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得到了训练。再如教《水的脾气》一课时,我设计了一个集体讨论的话题:“你知道水还会干哪些好事与坏事吗?”有的说“如果没有水,庄稼不能生长,人们也会渴死”,有的竟然能结合生活实际说“像去年雨水很少,老是停电,我们就看不到精彩的电视节目,天气那么干燥,还经常发生火灾”„„同学们都兴致勃勃地参与讨论,思维也得到了发展。

三、采取多种训练形式,重视指导说话的方法和技巧。

学生的口才是在不断的交谈和交往中得到锻炼的。教师在训练的形式和方法上,要注意摆正师生的位置,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多给学生说话的机会。采取讨论、交流、竞赛、评议等多种说话形式,激发学生的自我表现欲望。同时强调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要形成良好的说话习惯,并做到大方、得体、有礼貌。指导学生抓住一件事的时间、人物、地点、事情说清楚,不说半句话,不说有语病的话,及时发现,相互指正。

四、倡导“微笑教学”,以师爱鼓舞学生敢说、多说。

每个人都渴望自己能得到别人的认可。老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发掘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给予每个孩子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对于一些胆子小,尤其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更要鼓励他们,哪怕只有一点一滴的进步都要充分肯定,即使是说的不好或错了,也要对他们付诸微笑。这样,学生通过教师鼓励的眼神,可以减轻心里的恐惧感,消除不愿说、不敢说的心理障碍,从而大大增强了说话的信心,形成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学生在老师信任的目光中会变得乐于说话,争取发言。

目前,我国的教育体制有了“脱胎换骨”的改变,应试教育已成为历史。在新课程理念的倡导下,搞好说话训练,对于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说”解千愁

在一堂精彩纷呈的语文课上,不光是靠老师的飞扬的激情,悬河般的说教,更是要学生的百花齐放,因此“说”在课堂上有着举足重轻的作用。随着教育不断的改革和深入,各种不同教学形式相涌而出,但无论哪种教学形式都离不开听、说、读、写的培养。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该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说话能力呢?我认为应该注重以下几点:

一、以课文为载体,增强说话意识

总之,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地给学生创设说的情境,鼓励他们大胆尝试,逐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下载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五篇范文)

    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咋样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 1、加强学生的阅读。 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做好摘记。广泛阅读更是积累语言......

    语文教学对学生创新素质培养之浅见

    语文教学对学生创新素质培养之浅见 提要:社会发展需要新型的人才,新型人才必须具有创新的实践能力。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作为学科改革的排头兵,要发展进步,要跟上时代的......

    激活右脑培养语文素质

    激活右脑培养语文素质 ——情境作文《馋猴推车》教学设计 在课堂教学如何实施素质教育的研讨热潮中,有关专家大声疾呼:“应当设法唤醒儿童沉睡的右脑。”长 期以来,在“应试......

    语文教学应注重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语文教学要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甘肃省兰州市西固区陈坪中心校: 火东仙 关键词:语文教学 创造性思维 培养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大家......

    小学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新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阅读、写作强调学生自己读和写”。“阅读教学以学生阅......

    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语感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 2001年7月教育部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而“培......

    语文教学应如何走出

    语文教学应如何走出“模式化”的复制和僵化 美国教育家埃根所说:“教学中不存在一种可以适应于所有教学的模式或结构。不同的教学目标需要有不同的教学策略相适应,世界不存......

    语文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浅析中学语文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安顺市实验学校 谢朝贤 摘要:很多中学语文老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的语文学习与他们生活实际相关不大。学生通过某种违背教育的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