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现代医学对头痛的诊治体会
【中图分类号】 r74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04-0250-02
【摘 要】 分析头痛发生的原因,掌握临床诊查要点,针对不同原因引起的头痛,制定相对应的、切实可行的治疗措施,提高对头痛患者的治愈率,解除疼痛。
【关键词】 头痛 诊查要点 治疗
头痛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有时是某些严重疾病的早期的临床表现。凡各种损伤性刺激,如化学、机械、温度、生物等刺激,作用于痛觉感受 器,经由a8纤维(传导快痛、定位明确)和c类纤维(传导慢痛、定位模糊)通过后根,进入脊髓后,经脊髓丘脑束,上传到丘脑,大脑皮层中央后回,则产生痛 觉。头痛即可出现于颅内外疾病(如炎症、脑血管疾病、颅内占位性病变、颅脑损伤、脑血管舒缩功能障碍、五官疾患、颈部疾患、颅外软组织疾患等),又可发生 于全身或内脏疾患(如高血压、贫血、肝肾疾患、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脑缺氧等),既可以是器质性病变引起的,又可以是神经功能性的(如神经衰弱、癔病、精神 病、睡眠不足与过度疲劳等)。临床上根据头痛的部位及范围分全头痛、偏头痛与局部痛。按性质分剧痛、钝痛、隐痛、刺痛、波动性疼痛、挤压型痛等。按其程度 分为重度痛、中度痛、轻度痛。 诊查要点
由于头痛的病因较多且很复杂,因此在临床上对头痛患者必须全面系统的进行病史询问和各项检查。
1.1 应注意头痛的部位、性质、程度、发生的缓急、时间与规律、加重与减轻的因素及伴随症状等。
1.2 应注意头颅的大小、形状与全身比例,有无项强、布鲁辛斯基征、克匿格斯征及颈部压痛、肌紧张、锥体束征。
1.3 应注意血压、脉搏的变化及心、肝、肺、脾的阳性体征。
1.4 应注意有无贫血、发绀、皮下结节和血管痣等。
1.5 若怀疑有颅内疾患,需做脑超声波、脑电图、气脑造影、脑室造影、放射性同位素扫描、ct检查等。必要时需进一步做血、尿、脑脊液检查及x线等检查,以辅助诊断和鉴别诊断。 治疗
2.1 治疗的原则:治疗头痛病人必须反对“头痛医头”的局部观点。应全面考虑病人的整体情况,针对病因采用兼顾全身情况的一般措施和对症处理。
2.2 头痛的处理:针对不同病因引起的头痛,进行相应的处理。
2.2.1 对眼、耳、鼻病所致头痛的处理,主要是治疗原发病,同时给予镇痛药。
2.2.2 对占位病变引起的颅内高压性头痛,除给予止痛药和安定剂外,必要时还应采取降低颅内压的措施,如静脉注射50%葡萄糖60ml,甚至静脉注射脱水剂甘露醇、山梨醇、尿素等。
2.2.3 对骨骼肌受累而至的头痛,出现肌肉收缩或痉挛,可能由肌肉或邻近结构的疾病所致,也可能因过度疲劳或情绪紧张引起。紧张性头痛即是这类头痛中最常见的一 种。头痛部位多在枕部。病人可感头部被一条带子捆住,或者头部有压迫或发紧感觉。对器质性疾病和骨关节所致的肌肉痉挛,可以采取合适物理疗法。镇痛药也有 疗效。应针对原发病采取有效措施,也可用热疗法。按摩受累肌肉往往也有疗效。苯巴比妥15-30mg,每日4次,可减轻精神紧张引起的头痛,但不宜长期使 用。阿司匹林加安定药也有裨益。
2.2.4 对偏头痛的处理:⑴急性发作的治疗:酒石酸麦角胺0.25-0.5mg肌肉注射,大多数病例可在1小时内解除头痛。越早给予越好。1周内不可重复多于1 次。口服或舌下含药疗效较差,剂量是每次4-5mg,以后每小时用2mg,直至头痛消散或总量已达11mg为止。亦可以双氢麦角胺代替酒石酸麦角胺,剂量 为1mg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必要时1小时后重复1次。咖啡麦角胺口服比较有效,所需剂量也小一些。如果病人呕吐、则可用栓剂。对脓毒血症或各种传染病,或有周围血管病或动脉硬化性心脏病人或孕妇,不可给予麦角胺。⑵预防:①二甲麦角新碱,每日剂量4-8mg,最好是每进餐时服2mg。本品对妊娠、心血管 和肺脏疾病、周围血管病、动脉硬化和高血压病人禁用,因其易产生腹膜后纤维变性而至阻塞输尿管、腹主动脉、肾动脉或髂动脉等。连续用药6个月后必须停服1 个月[1]。病人每年接受3-4次检查,防止并发症发生。②苯噻啶,每次0.25-0.5mg,每日2-3次。副作用有嗜睡和疲劳感,能增加食欲,长期服 用会发胖。
2.2.5 组织胺性(丛集性)头痛的处理,一经诊断即可服用消炎痛、碳酸锂或二甲麦角新碱等药,以预防今后发生。已发作者,应定期给予麦角胺。其余治疗措施同紧张性头痛。
2.3 针灸治疗:祖国医学辩证施治,循经取穴,对治疗头痛有一定疗效,且简便易行。
疗效评价标准
3.1 治愈:头痛消失,各项实验室正常。中国
3.2 好转: 头痛减轻,发作时间缩短或周期延长[2],实验室检查有改善。3.3 未愈:头痛症状及血压等无改变。
第二篇:头痛宁胶囊治疗头痛体会
头痛宁胶囊治疗头痛体会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不断变化,各类疾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头痛障碍性疾病也不例外。工作、生活压力,饮酒、吸烟、缺乏睡眠等不良生活方式都可以引起头痛障碍性疾病。欧美更是把偏头痛视为最有可能致残的4类疾病之一,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原发性头痛的发病率占人口总数的10%~13%以上,目前该病的发病率仍呈上升趋势,约50%的患者有家族史。该病发病人群广泛,涉及儿童、青年和成人,偏头痛是周期性发作疾病,病程长,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目前国内外对偏头痛发作期治疗与预防的常用药物包括曲坦类、麦角胺制剂、普萘洛尔(心得安)、苯噻啶、钙离子拮抗剂等,但因服药周期长,副作用大,禁忌症多,且不能有效控制复发,难以在临床长期、广泛应用。中医学认为头为诸阳之会,清阳之府,又为髓海所在,凡五脏之精华、六腑清阳之气皆上注于头部。寒、湿、痰、火、虚等因素均可使气血运行失畅而瘀阻,不通则痛。本人临床多年,用头痛宁胶囊治疗头痛有一些心得体会,现总结如下:
一、中医对头痛的定义:头痛即指由于外感与内伤,致使脉络绌急或失养,清窍不利所引起的以病人自觉头部疼痛为特征的一种常见病证,也是一个常见症状,可以发生在多种急慢性疾病中,有时亦是某些相关疾病加重或恶化的先兆。
诊断依据:
1、以头痛为主症,或前额、额颞、巅顶、顶枕部或全头疼痛,头痛性质多为跳痛、刺痛、胀痛、昏痛、隐痛等。有突然而作,其痛如破而无休止者,也有反复发作,久治不愈,时痛时止者;头痛每次发作可持续数分钟、数小时、数天或数周不等。
2、因外感、内伤等因素,突然而病或有反复发作的病史。
3、应查血常规、测血压,必要时做脑脊液、脑电图检查,有条件时做经颅多普勒、颅脑CT和MRI检查,有助于排除器质性疾病,明确诊断。
二、头痛宁胶囊成分:土茯苓、天麻、制何首乌、当归、防风、全蝎。功效主治:熄风涤痰,逐瘀止痛。用于偏头痛,紧张性头痛属痰瘀阻络证,证见:痛势甚剧,或攻冲作痛,或痛如锥刺,或连及目齿,伴目眩畏光,胸闷脘胀,恶心呕吐,急躁易怒,反复发作。
三、偏头痛属中医学头风范畴,中医学认为偏头痛主要病机为外感或内伤所致头部脉络阻闭,神机受累,清窍不利。治宜平肝熄风,滋补肾阴,通络止痛之法。而头痛宁方天麻平肝潜阳、熄风除痰。全蝎熄风通络止痛。二药合用,平肝熄风止痛之功相得益彰,故共为君药。方中诸药合用,共奏平肝熄风、滋阴养血、通络止痛之功。中药药理学研究表明,天麻注射液可增加小鼠脑血流量,降低脑血管阻力;天麻苷可增加动脉血流惯性,增强机体免疫力,有减轻脑缺血及其再灌注引起的脑组织损伤作用。天麻含增强脑细胞功能、营养脑神经成分的多种氨基酸、微量元素,且对肝脏有很强的营养、保护作用。而且天麻和其他活血类中药同用,能够显著抑制血液中5-HT活性,维持γ-氨基丁酸(GABA)的含量,以抗衡中枢神经元的兴奋性亢进,缓解脑血管痉挛,增加大脑供血供氧,改善大脑微循环,对致痛因子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能显著改善脑细胞功能,具有镇痛、解痉、祛风效果,并且见效快。土茯苓所含的落新妇苷能显著提高小鼠的热板痛阈值,有明显的镇痛作用。制何首乌可增强机体免疫力,降血脂,所含的卵磷脂为构成神经组织的重要成分。当归有抗氧化、抑制自由基作用,从而减轻脑缺氧,对缺血后再灌注损伤起到了治疗作用;当归还可抗血小板聚集,抗血栓,降血脂及防动脉粥样硬化。全蝎 蝎毒素有较强的解痉镇痛作用,全蝎提取液能抑制血栓形成,降低血小板粘附率,明显延长凝血时间。
四、头痛宁胶囊集祛风通络、祛痰除湿、补血活血、通络止痛之功效于一体,具有标本兼治的作用,临床疗效显著,且无明显的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第三篇:现代医学对艾灸的认识
现代医学对艾灸的认识
我院中医临床各科室开展中医药养生知识普及,这一周主要向广大患者及家属介绍了艾灸的用法功用及现代医学对艾灸的认识。
艾灸就是使用艾绒或其他药物放置体表的腧穴或疼痛处烧灼、温熨。借灸火的温和热力及药物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以温通经脉、调和气血、协调阴阳、扶正祛邪,达到治疗疾病、防病保健、养生美容之功效,《黄帝内经》的《灵枢〃官能》说“针所不为,灸之所宜”,《医学入门》亦说:“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可见灸法很早就被人们所重视,由于其安全性高、无毒副作用、养生保健,因此流传很广。
但中医和西医理论完全不同,所以艾灸的作用用中医的解释有很多人不能理解,这里我们就说说西医对艾灸的一些认识。
1、灸疗可使人体红血球、白血球、血小板、血色素、血清免疫体等显著增加,可以提高人体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促进机体防御抗病能力;
2、灸疗可以调节异常血压,使其恢复到正常范围;
3、灸疗可以改善心脏功能,促进血液循环,促使新陈代谢;
4、灸疗可以调整胃肠功能,促进消化吸收;
5、灸疗可以改善呼吸功能,使通气量、肺活量、耗氧量增加;在病理情况下能使气道阻力下降;
6、灸疗可以促进利尿,改善肾功能;
7、灸疗对神经系统具有调节作用,在中枢神经系统和大脑皮层的兴奋或抑制过度增强时,艾灸可使之恢复正常;
8、灸疗具有调整各种分泌腺的作用,如在病理状态下,对消化液、唾液腺、以及副肾、睾丸、卵巢、甲状腺、胰腺等内分泌腺(激素)的分泌可以起到调节作用,使各种分泌腺的功能趋向正常;
9、灸疗还具有解热抗炎、抗癌、止痛等作用;
10、灸疗可以减轻肌肉疲劳,对于防止疲劳和恢复疲劳都是十分有效的。
总之,灸法对人体各个系统的影响已被临床所证实,灸法在人类的医疗保健事业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是一种绿色、安全、简便、有效的保健、治疗方法,适合在全社会推广使用。在介绍艾灸的过程中,引发了广大患者及家属对艾灸的极大兴趣,并尝试在生活中应用艾灸养生保健,受到了患者的欢迎。
高密市人民医院
第四篇:现代医学模式对医学实践的影响
现代医学模式对医学实践的影响
1.对临床工作的影响临床医学要求医生了解疾病的同时,还应从患者的社会背景和心理状态出发,对患者所患的疾病进行全面分析和诊断,从而制订有效的、全面的治疗方案。
2.对预防工作的影响许多疾病预防与控制工作奏效与否,社会因素起着决定性作用。用“社会大卫生”观念指导防制工作,需要全社会多部门参与,同时也进一步明确预防医学事业
本身就是社会事业。
现代医学模式要求预防医学从生物病因为主导的预防保健扩大到生物心理社会的综合预防策略和措施,从而更全面、有效地提高防制效果。
3.对卫生服务的影响现代医学模式对卫生服务的影响可归纳为四个扩大,即从治疗服务扩大到预防保健服务,从生理服务扩大到心理服务,从院内服务扩大到院外服务,从技术服
务扩大到社会服务。
4.对医学目的的影响在生物医学模式下,医学以治疗为主,以治愈为目的。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在现代医学模式下,医学应该是有节制的、谨慎的、社会可承受的、经济上可支撑的、公正和公平的医学。因此,医学目的或者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医学优先战略是:确立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解除中*华*医*学*学*习网搜集整理疼痛和疾苦;治疗疾病和
对不治之症的照料;预防早死和提倡安详地死亡。
5.对医学教育的影响建立以人为本,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融会贯通,人文科学与医学交叉的开放式医学教育体系。开展社会实践第二课堂,让医学生接触人群,认识社会,学会社会诊断和提出社会治疗处方,从而培养出一大批“五星级医生”,即卫生服务的提供者(care provider)、诊疗方案的制订者(decision maker)、健康教育的指导者(health educator)、社区卫生的领导者(community leader)和卫生事务的协调者(service
manager)。
第五篇:19例胰腺损伤的外科诊治体会
19例胰腺损伤的外科诊治体会
[摘要] 目的 总结胰腺损伤的临床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9例胰腺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9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治愈18例,死亡1例。并发症有胰漏4例,腹腔脓肿2例,胰腺假性囊肿2例。结论 及时准确的早期诊断,合理的术式选择,细致全面的术中探查是提高胰腺损伤治愈率的关键。[关键词] 胰腺;损伤;外科诊治
[中图分类号] r657.5[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2095-0616(2011)22-172-01 在腹部外伤中胰腺损伤比较少见,且其具有合并伤多、早期诊断困难、并发症多和死亡率高等特点,临床处理相当棘手。现就笔者所在医院2006年~2010年间收治的19例胰腺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19例患者,男13例,女6例,年龄19~61岁。受伤原因:车祸伤10例,钝击伤4例,坠落伤3例,刀刺伤2例。根据美国创伤外科学会(aast)分级法[1],ⅰ级5例,ⅱ级7例,ⅲ级4例,ⅳ级1例,ⅴ级2例。合并脾破裂5例,十二指肠破裂3例,肠系膜破裂3例,小肠破裂2例,肝破裂2例,胃破裂1例。1.2诊断
受伤至就诊时间最短40 min,最长2 d,大部分患者在12 h内就
诊。入院时查血淀粉酶阳性率为58.3%(7/12),腹部b超确诊率为37.5%(7/16);腹部ct确诊率为64.3%(9/14)。1.3手术方法
本组中行单纯缝合引流12例;行近端缝合结扎,胰体尾切除4例,其中保留脾脏1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2例;先行幽门旷置、填塞止血、充分引流,二期手术1例。2结果
治愈18例;术后并发症8例,其中胰漏4例,胰腺假性囊肿2例,腹腔脓肿2例;死亡1例,死因为胰漏、腹腔感染后大出血。3讨论
3.1胰腺损伤的诊断
胰腺损伤常合并其他脏器损伤,症状不典型,不易早期发现,甚至在剖腹探查时也有漏诊的可能。因此,临床医生在处理上腹部外伤时,应警惕有胰腺损伤的可能。仔细的分析病史及观察体征变化,同时结合必要的辅助检查,有助于提高早期确诊率。淀粉酶的测定缺乏敏感性和特异性,目前已不作为胰腺损伤诊断的依据。b超检查可发现胰腺回声不均及胰周血肿、积液,为诊断胰腺损伤提供线索,但易受胃肠积气干扰。ct是腹部外伤首选影像学检查手段,ct显示胰腺损伤的直接征象是胰腺断裂或贯穿胰腺的低密度线,间接征象是左肾前筋膜增厚,胰腺肿大或胰周积液[2]。本组患者ct确诊率为64.3%,且可用于胰腺损伤后并发症和术后病情的监测。但值得注意的是,ct阴性并不能完全排除胰腺损伤,只要临床高度怀
疑,重复ct检查可提高检出率,对有剖腹指征,应果断手术探查以免延误治疗时机。手术时切忌满足于发现个别脏器损伤而忽略探查胰腺,术中如发现胰周脏器损伤或胰周血肿,腹腔内有皂化斑或来源不明的血性或棕色液体,则需游离十二指肠框及打开胃结肠韧带,充分显露胰腺,以便判断有无胰腺损伤及程度、范围。如遇有脾脏损伤时,应警惕是否有胰尾损伤;遇有十二指肠损伤时,不可遗漏对胰头部的检查;遇有胃窦损伤时,应仔细探查是否合并胰腺损伤,本组有1例刀刺伤患者术前诊断为胃破裂,术中发现为胃窦部贯穿伤,即打开小网膜囊探查发现合并胰颈部挫裂伤,予缝补裂口、附近放置引流治愈。3.2胰腺损伤的治疗
胰腺损伤一旦确诊多需急诊手术治疗,其基本原则是清创止血、有效引流、保存胰腺功能及处理合并伤。治疗方案的选择主要取决于胰腺损伤的类型及患者的一般情况,而术中对主胰管损伤的判断尤为重要。通过观察胰腺创面有无胰液溢出,必要时行胰管造影或经乳头注入染料可帮助判断有无胰管损伤。未伤及胰管的ⅰ、ⅱ级损伤,主要是修补受损组织及止血、引流;对ⅲ级损伤,有学者建议为了保存胰腺功能,断端的处理应采用胰肠吻合术,笔者的体会是:胰肠吻合操作相对复杂、费时,尤其是对于伤情较重的患者,而且从减少胰漏发生的角度考虑,切除断胰可以彻底清除损伤的组织。外伤性胰腺多为健康组织,质地软加上部分患者术中胰管显露困难,此时行胰肠吻合有增加胰瘘的风险。因而手术方法的选择应
尽量简单、安全,尽可能的减少吻合口的数量,如此可减轻胰瘘的危害,且保留胰头、钩突的胰岛细胞足够维持正常的胰腺功能[3]。对于严重的ⅳ、ⅴ级损伤的处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应谨慎选择,目前主张采用损伤控制的观念[4],首先控制出血及阻止消化液外溢,待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再处理胰十二指肠损伤,本组中有1例胰十二指肠复合伤合并严重肝破裂、失血性休克的患者,笔者在处理时采用了较为保守的分期手术方案,先行纱布填塞肝创面止血,修补十二指肠裂口、闭合幽门控制感染,及行十二指肠、空肠造瘘及损伤周围多管引流,待患者稳定后二期手术行胃空肠吻合,恢复肠道连续性及取出纱布,修复肝创面而治愈。另有2例患者因胰头、壶腹部严重挫裂合并出血难以修补,勉强行胰十二指肠切除,1例术后死于胰瘘后腹腔感染致大出血。胰腺损伤术后的主要并发症是胰漏、腹腔脓肿和胰腺假性囊肿。术中准确判断有无胰管损伤,可靠缝合断面和充分引流;术后有效的抗感染、适当的营养支持、联合生长抑素的应用可有效的防治各种并发症。
总之,胰腺损伤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高,准确、及时的诊断和有效处理该类损伤至关重要,在严重的胰十二指肠损伤的治疗决策中引入损伤控制外科的理念对于改善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参考文献] [1] degiannis e,glapa m,loukogeorgakis sp,et.al.management of pancreatic trauma [j].injury,2008,39(1):21-29.[2] 张晓辉,王锦波,卢文献,等.外伤性胰腺损伤的诊断与治疗
[j].肝胆外科杂志,2010,18(3):235-237.[3] 吕昕亮,朱锦德,朱红芳,等.胰腺损伤26例临床分析[j].肝胆胰外科杂志,2007,19(3):167.[4] 苗毅,喻春钊.损伤控制性手术在胰腺外伤中德应用[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7,27(1):
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