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促转型 纺织业聚焦供给侧改革(5篇)

时间:2019-05-12 00:44: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大数据促转型 纺织业聚焦供给侧改革》,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大数据促转型 纺织业聚焦供给侧改革》。

第一篇:大数据促转型 纺织业聚焦供给侧改革

再生资源网 http://www.bianbao.net/ 本文摘自再生资源回收-变宝网(www.bianbao.net)

大数据促转型 纺织业聚焦供给侧改革

变宝网5月9日讯

在“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如何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打开产业新格局,对实现纺织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5月5日,以“新供给 新需求 新格局——开启纺织工业„十三五‟新征程”为主题的2016中国纺织创新年会·柯桥峰会在绍兴召开。相关政府机构、行业协会、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共同探讨纺织行业转型升级、企业提质增效的有效方法与途径。

发现新需求、重构新供给:创新驱动产业发展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纺织行业建成纺织强国的最后冲刺阶段。自“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提出以来,如何去库存、调结构,实现有效供给成为行业关注的重点问题,而这也正是纺织服装业需要着力提升的方向。

2015 年,《纺织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提出了产业定位的新表述:纺织工业是我国传统支柱产业、重要的民生产业和创造国际化新优势的产业,是科技和时尚融合、衣着消费与产业用并举的产业,在美化人民生活、带动相关产业、拉动内需增长、建设生态文明、增强文化自信、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这些表述体现了中国纺织工业转型升级走向高端的必然要求和必经过程,同时,也对中国纺织业“知己而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再生资源网 http://www.bianbao.net/ 创新能否成为纺织行业的习惯性动作,关乎纺织大国向强国转变之成败。而如何有的放矢、卓有成效地推进创新是全行业的重要课题。

在互联网时代,纺织业供给端和需求端正在发生新的变化:供给端成本扁平、模式创新、智能制造;需求端由消费者关注产品向关注体验转变,城市市场向城镇市场下沉,二八经济到长尾经济共存嬗变。

“创 新要„明势而为‟,我们既要强调根本性、革命性的技术创新,同时还要注重文化创意、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与供应链协同创新来满足消费需求、优化成本结构 和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简而言之,成本控制和质量管理是基础,产品设计和商业模式是保障,消费安全和环境友好是责任,消费导向和生活方式是目标。”

打造新格局:大数据促进纺织企业转型

近日,工信部印发《绿色制造2016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旨在通过实施绿色制造专项行动,建立绿色制造体系和推广绿色技术的应用。作为推行及实施绿色制造的重点行业之一,纺织工业如何通过绿色制造实现供给与需求的有效对接,进而挖掘需求的潜力?

对 此,中国工程院院士周翔表示,工业4.0为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带来契机,其核心不是实现自动化和信息化,而是关注制造业对客户、人类及环境的意义。“经 历数十年的跳跃式发展,中国制造业存在着缺乏理念和忽视细节的问题,其发展尚处于自动化初级阶段,关注点仍停留在质量提升与成本控制层面”。

“十三五”时期,国内外发展环境更加错综复杂。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国际产业格局进一步调整,经济发展前景广阔,但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要求更加紧迫。我国纺织工业具有建设纺织强国的战略机遇,但也面临严峻挑战。

再生资源网 http://www.bianbao.net/ 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副司长曹学军指出,首先,新一轮科技与产业变革为行业创新发展提供重大机遇;其次,消费结构升级为纺织产业升级提供新空间;再次,纺织产业转型升级任务艰巨紧迫。

目前,在国际经济形势进入复苏阶段,国内“十三五”建成纺织强国的决战时期,纺织业供给侧改革正着力于缓解市场的供需矛盾,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的“三品”战略成为纺织业调整供给侧的主要途径。

作 为全国最大的纺织产业集群基地之一,“三品”战略同样也是柯桥的战略选择。经济的转型升级离不开纺织业的转型。“近年来,我们按照补短板、促转型、提绩效 的要求,全面加快推进纺织产业转型升级,运用大数据致力打造„时尚柯桥、印象柯桥、幸福柯桥‟,深入实施„服务业兴区‟和„工业强区‟两大战略,坚定不移 推进印染集聚升级和时尚创意发展。”

如何融合大数据与时尚元素,开拓国际国内新市场,成为开辟中国纺织工业新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互联网+”的浪潮下,纺织供应链应该积极地适应互联网时代,加强两化深度融合,推进纺织制造数字化、智能,构建绿色制造体系,提高绿色发展水平,打破过去的运作模式和传统的商业运作模式,以加快转型获得实质性突破。

对于传统制造业的纺织行业来说,通过数据分析解读了当前纺织和时尚行业需求和供给的新格局,众多企业已经迈出了全新的一步,同时大数据思维方法也给纺织企业转型的成功应用带来了启发。

专 家表示,“企业要学会确定业务方向,选择一个相对容易又可操作的议题项目作为突破口,从源数据中获得对企业决策和运营价值的数据。值得注意的是,企业只有 在精准了解新需求的基础上,通过科技、商业模式等的创新,提供新供给,才能实现成功转型,进而造就中国纺织时尚业的全球领导新格局。”

纺织 技术进步的终极目标是“多、快、好、省”,即扩大产能和产量、提高生产速度和效率、优化产品品质和性能、节省能源和原料,纺织技术的创新需要 再生资源网 http://www.bianbao.net/ 长远的发展规 划和执着的工匠精神,需要始终深入客户中间,发现需求,并进一步引领需求,为客户带来持续成功,为客户的客户带来惊喜。

本文摘自变宝网-废金属_废塑料_废纸_废品回收_再生资源B2B交易平台网站;

变宝网官方网址:http://www.bianbao.net/ 网上找客户,就上变宝网!免费会员注册,免费发布需求,让属于你的客户主动找你!

第二篇:改革促转型 管理促跨越

改革促转型 管理促跨越——甘肃农垦临泽农场创新发展综述

临泽农场始建于1957年,前身系甘肃省地方国营新华镇农场,1969年因战备需要由中国人民解放军5281部队管理,成为部队农场;1975年3月,5281部队根据上级批示将新华农场移交张掖地区,成立了甘肃省张掖地区国营临泽农场,成为地方农场;1983年甘肃省农垦局改制为甘肃省农垦总公司后,正式纳入甘肃省农垦系统管理;2009年临泽农场成为甘肃亚盛股份公司临泽分公司。

在半个多世纪的发展过程中,临泽农场由小变大,由弱变强,实现了从贫穷落后向富裕文明的嬗变,这里无不凝聚着几代农垦人艰苦创业的心血。如今的临泽农场正以科学高效的管理体制、稳步增长的经济效益、欣欣向荣的小城镇建设、特色鲜明的企业文化和素质一流的干部职工队伍,书写着农场不平凡的发展历史。

经过60年沧桑巨变,临泽农场这片曾经的不毛之地已变成了勃勃绿洲。苜蓿草产业已实现规模化、产业化,是甘肃农垦重要的优质苜蓿草基地,源源不断为市场提供优良的绿色产品。坚持发展抓项目的工作思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现代农业,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生活水平。2012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1153万元,是建场初期的500倍;实现主营业收入5000万元,是建场初期的41倍;职工平均收入达到23000元,是建场初期的86倍。企业走上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快车道,为甘肃农垦和地方经济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发展现代农业 壮大特色产业

临泽农场大力发展特色产业,走产业化、规模化发展之路,是企业经过几十年探索总结出来的一条富民强场之路,也是加快经济增长、提高职工收入的必然选择,只有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才能独树一帜,才有大作为、大发展。

实施“三大一化”工程,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多年来,临泽农场紧紧围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的现代农业发展方向,加快种植结构调整步伐。一是主导产业种植规模不断扩大。企业通过计划指导、政策调整、效益引导等手段,强化土地的集中统一管理,培育以特药、苜蓿草种植为主的“一花一草”两大产业,其中特药种植面积达到了5000亩,苜蓿草达到了11500亩,两大主导产业的种植面积占到了总播种面积的73%,为建立大产业奠定了基础。二是经营模式不断完善。农业结构调整,土地集中经营,农资统一经营,农产品统一销售,对增加职工收入,增强公司经济统一协调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引领现代农业的作用更加突出,企业集中资金办大事的能力更加显著。三是现代农业装备水平全面加强。以膜下滴灌为代表的现代高效节水技术在特药种植中普遍推广,既节约了水资源,又提高了效益,而且降低了职工的劳动强度,把职工真正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这就是现代农业的魅力所在。农场坚持以机械装备支撑产业发展的思路,两年共购置农业机械38台,总动力达到了1000多千瓦,苜蓿草种植实现了全程机械化,农机田间作业综合机械化率达到了90%以上,现代农业水平不断提高。

推进项目建设 增强发展后劲

多年来,临泽农场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推进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的重要抓手,全力推进项目建设,投入不断档、发展不停步、创新增活力。2010—2012年累计完成项目投资7750余万元,重点在产业基地建设、基础设施改造、民生保障、文化设施建设等方面加大投入。苜蓿草基地建设项目的实施,实现了再造一个农场的目标。三年共收复弃耕地5800多亩,建成了渠、路、林相配套的标准化农田5个,耕地面积达到了3万亩,其中苜蓿草基地种植面积达到了1.5万亩,标志着苜蓿草基地建设正向着大基地、大产业的方向迈进。滴灌节水项目的实施,提升了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三年共建成10000亩高效节水滴灌示范田,作物单产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了20%;国家危房改造项目的实施,极大地改善了职工的居住条件。三年共完成危房改造任务353户,建成标准化二层住宅楼337套,所有居民完成了住房改造,城镇化率进一步提高;万亩土地整理项目建设完成,使项目区农业基础设施得到全面的改造提升,为现代农业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实施公路建设项目。几年新建柏油路26.8公里,形成了两横三纵的道路交通网,道路等级进一步提升;以生态文明为引领,建成了占地面积68亩的湿地公园,小城镇规模不断扩大,企业形象进一步提升。实践证明,项目是经济建设的载体和抓手,抓好项目建设,是推动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手段和重要途径,也是综合实力和发展潜力的标志,项目建设为农场经济持续发展增强了后劲。

加强队伍建设 突出服务意识

临泽农场有一个团结务实、作风强硬的领导集体,有一支不畏困难、真抓实干的干部队伍。农场制定和完善了一系列规章制度,推出了一系列重大改革措施,明确要求各级干部要带着对职工群众浓厚的感情,深入生产一线与职工同甘苦、共患难,解决实际问题。在领导率先垂范下,各级干部纷纷从繁杂的事情中解脱出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基层抓落实上。每当春播、三夏收获的大忙季节里,处处都能看到干部蹲点帮扶的身影。农场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方面,实行效能考核,与利益分配挂钩制,实行管理干部年薪制,以此激励干部干事创业,实现人生价值。加强干部教育培训,每年组织干部外出参观考察,学习先进、开阔眼界、增长才干,对懂管理、会经营、敢创业的干部大胆提拔聘用,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管理干部,形成了一支富有朝气和活力的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干部队伍,走出了一条经济发展与人才建设“双赢”的路子。

注重改善民生 构建和谐农场

临泽农场抢抓政策机遇加快危房改造,党委关注民生改善民生的措施始终如一。几年累计投资4000多万元,在规划区内新建了56幢337套别墅式小楼,95%的农场职工和从业人员完成了住房改造,住上了宽敞明亮、设施齐全、功能完备的新居,农场正以崭新的面貌成为甘肃农垦的宜居文明之地;为了丰富职工业余文化生活,2006年投资67万元新建了占地6000多平米的文化广场,配备了健身器材。2010—2011年在原广场的基础上,投资390万元,新建了占地面积4.5万平米的惠泽湖湿地公园。晨曦、晚霞之中人们在公园内或健身跳舞或休闲散步,一幅惬意的生活画面展现在眼前。加快基础设施改造,为职工提供优美舒适的生活环境。几年来累计投资700万元,对职工住宅区的水、电、暖、排污等设施进行更新改造,建成了节能环保的水源热泵供暖系统。同时,以主干道为中心,新建了占地50亩的生态园,形成了广场、公园、主干道为主的几个绿化新区,绿化覆盖率逐年提高,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

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建设和谐农场创造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干部职工充分享受到了改革发展带来的成果。启动多项惠及全场职工的民生工程。规范做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五类保险,在册职工参保率始终保持100%,连续多年被农垦集团公司评为“社会保险先进单位”;规范推行职工住房公积金制度。从2002年开始连续十年为职工交纳住房公积金,资金全部进入当地公积金管理中心,统一管理运行,累计为职工缴纳公积金1105万元,是农垦企业推行住房公积金制度仅有的几家企业之一;推行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等普惠职工群众的社会保障制度,使各类从业人员都能享受到社会保障的权利,社会保障覆盖率达到了100%;认真落实粮食直补、农资直补和税费补贴政策,全部向家庭农场职工兑付,同时农场内部的水费补贴、农产品价格补贴、福利待遇等优惠福利政策也全方位向职工倾斜,近年来农场返还职工的各项资金总额达1000多万元;出台优惠政策,为干部职工购房、买车、发展畜牧养殖业、购买生产资料等提供资金借款,有效地解决职工群众生产生活的实际困难,极大地调动了职工群众的积极性。目前,企业和谐稳定,职工安居乐业,各项事业显现出蓬勃发展的生机和活力。

经济的不断发展,是为了满足职工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引领职工朝着健康、文明、有序的方向发展。农场创办简报,开辟宣传栏和橱窗等文化宣传阵地,鼓励有写作能力的干部职工向《简报》和《甘肃农垦》杂志以及地方宣传媒体投送稿件,宣传企业经济建设中典型的人和事,对外树立企业形象。农场在每年的元旦、春节、五一等国家法定节假日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文体比赛等各项活动,丰富了职工的文化生活。农场每年都要表彰一批优秀的共产党员、先进集体个人、文明家庭。通过创新载体,塔建平台,建立了科普知识、法制宣传、信息交流、公民道德教育等活动阵地,极大地丰富了职工的精神文化生活,陶冶了职工的情操,拓展了企业对外文化交流领域,增强了职工爱场如家、勤奋敬业的意识,营造了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助推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向纵深发展。

第三篇:供给侧改革倒逼铁路转型发展

中国铁路总公司披露,中国铁路总公司总经理盛光祖和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张瑞敏16日在青岛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这标志着铁路总公司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现代物流建设、提高运输有效供给取得又一重要成果。(4月17日中国新闻网)

曾几何时,“铁老大”是坐着等待商机的到来,现在主动出击,顺应市场的需要,铁总与海尔集团签署长期战略合作协议的签订,让民众看到了铁路部门供给侧改革的新变化,新气象。

在客运方面,铁路客运部门紧跟时代潮流,打造多种旅游品牌列车,来满足旅客日益迫切的旅行的需求,推出诸如图书借阅、育婴哺乳、康体检查、休闲保健等特色服务,让民众感觉到坐火车是一种惬意和休闲,是便捷的生活享受。

在货运方面,铁路部门变“坐商”为行商,提供发货,运费查询,货物追踪等的电子商务服务;支持煤炭,矿石,钢铁等物资的在线交易并提供配套物流服务;在稳定“黑货”市场的同时,更不忘加大工业机械,电子产品,日用百货等零散货源的“白货”运力保障。大幅度的改善“白货”市场的供给侧服务,不断地改善货源结构,优化货物种类。通过转变经营方式,优化运输组织,提高运输效能,真正实现货主就是上帝。

铁总联姻海尔,标志着路企联合开启现代企业物流转型之门。铁路部门一方面发挥全天候,大运力,低运价,节能环保,不受气候影响等优势,另一方面从仓储、装卸、运输、配送、流通、加工、信息处理等方面优化调整,提升服务质量,减少破损率,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时限,提供有效供给;而作为企业方的海尔集团,一方面根据战略协议的签订来保证稳定的货源,另一方面可以凭借铁路运输高效的运输速度和相对低廉的运输价格在家用电器市场上进一步提高品牌效应和竞争力;而老百姓则因家用电器价格的稳定甚至下调得到真正的实惠,最终形成良性循环的市场经济体系。

在笔者看来,供给侧改革,真正的为铁路改革提供了机遇,更是促进铁路向现代企业转变的根本,提高铁路服务人民大众的能力。不管是作为旅客还是货主真正在乎的还是铁路是否能够提供方便快捷,经济实惠的服务。随着铁路运输业的发展,相信铁路部门的大改革也必将带动我国经济进入一个新的台阶。(文/李刘会)

供给侧改革倒逼铁路转型发展

时间:2016-03-03 20:00:24 来源:人民铁道网 作者:陈荣鹄

2015年11月,总书记主持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中强调,推进经济结构性改革,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的一个重要举措,要实行“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的五大政策,并指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提高供给侧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供给侧改革“路线图”,基于当前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的要求,是实现经济新常态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铁路应如何适应供给侧改革呢?

随着中国铁路大规模的建设,到2015年底,中国铁路营业里程超过12万公里,居世界第二位,其中高铁1.9万公里,居世界第一位。铁路网的完善,提高了铁路服务社会的能力,一票难求,一车难要的现象已经很少见了。随之出现了,营业里程增长,铁路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大幅下降。国家发改委公布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铁路累计完成货运量33.6亿吨,同比下降11.9%。全年全国铁路完成货运周转量23754亿吨公里,同比下降13.7%。同期,全社会完成货运量450.2亿吨,增长4.4%,完成货物周转量180583亿吨公里,下降0.5%。铁路货运所占份额降幅较大。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落实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从生产领域加强优质供给,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使供给体系更好适应需求结构变化。当前,我国钢铁、煤炭、水泥、玻璃、石油、石化、铁矿石、有色金属等行业,产能过剩严重,去产能是供给侧改革的必然要求。我们稍加留心,不难发现,这些产品和原材料,正是铁路运输的优势产品,所以有人说,2016年铁路货运的日子必将更加难过,有可能出现无货可运的局面。

铁路是否也出现产能过剩了?大规模的铁路建设是否需要?供给侧改革倒逼铁路改革发展。

供给侧改革为铁路改革提供了机遇。受运能紧张限制,多年来,铁路一直以挖潜提效为己任,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提高运能。大秦铁路就是典型的例子,大秦铁路1992年全线通车,2002年运量达到设计能力一亿吨。2004年起实施持续扩能技术改造,2010年完成年运量4亿吨,2014年达到4.5亿吨,为原设计能力的4.5倍。超负荷运转,造成安全压力巨大,设备损耗严重,人员疲惫不堪,尤其是机车乘务员,长期处在超强负荷状态。高运量,不见得产生高效益。这种超负荷运用状态不是经济运行的新常态,违背自然科学规律。2015年,铁路货运量的下降,一方面是国家经济转型的需要,另一方面为铁路转型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铁路转型现代物流企业终于迎来了难得的契机。

供给侧改革促进铁路向现代企业转变。供给侧改革需紧盯需求侧,生产是为了消费,产品一定要适应需求。过去多年,铁路运能不足,发展以提高运量为目标,想法设法提高运量,围绕运量提升,以分界口交车限制,组织菜单生产,不顾顾客需求,不顾产销对接,形成了人们俗称以铁路自我为中心的“铁老大”。需求侧的旺盛,供给侧也是不得而已。伴随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铁路货运市场悄然发生变化。铁路赖以生存的大宗货物运输需求萎缩,一向紧张的车皮忽然摆在家门口等待客户,市场的供求关系发生逆转。铁路的粗放管理走到尽头,亟待向现代企业转型。只有具备足够的能力,才能提供市场需求产品和服务。只有融入市场,铁路转型现代企业才有前途。

供给侧改革必将提升铁路服务人民的水平。供给侧改革从生产领域出发,紧扣市场需求变化,避免盲目扩张,盲目生产,符合五大发展的理念。供给侧改革去除了过剩的产能,腾出更多的人力物力发展需要的产品,是产业升级发展的必然要求。供给侧改革将铁路运输拉回了市场,过去以计划为主的生产向以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的方向发展,铁路运输的产品更加贴近市场的需求。2015年,以市场为中心铁路货运改革终于迈出坚实的一步,主动上门服务,主动了解市场需求,主动提供全程物流服务,以服务赢市场渐入人心。虽然这条路走得艰难,但路终将是走出来的。

供给侧结构改革,适应我国当前经济形势,是我国经济迈上新台阶的必由之路。铁路职工既要正视面前的困难,更要顺应历史潮流,抢抓机遇,转变观念,主动作为,实现转型发展。

铁路部门“六大举措”保供给侧改革

2016-03-12 11:18:51 来源:中华铁道网

最近,全国“两会”正在北京召开,在参会的各位代表委员们,铁路发展是被谈及最多的话题之一,可以说,在“两会”期间,在代表委员间掀起了一股“铁路风”抑或是“高铁风”。这一现象反映出中国铁路发展事业事关民生之举、经济之举、战略之举。最近,笔者从中国铁路总公司获悉,为了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部署要求,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客运服务需求,中国铁路总公司决定开展“铁路客运服务质量年”活动。

那何为“供给侧改革?”其实,所谓供给侧就是指从供给方面着手,实现与需求相适应的供给,尽力实现供给与需求的平衡,这样才能实现良性、健康的发展。

3月11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在其官网公布了《2016年春运铁路客运服务体验式调查报告》。该份《调查报告》充分肯定了2016年春运铁路部门在购票便捷性、乘车舒适性、进出站秩序性、志愿服务方便性等做的努力;不过,报告也同时较为尖锐的指出了铁路目前快速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比如各类黄牛党倒票、拉客、宰客等扰乱站车秩序的行为、候车室、厕所等部位卫生较差、旅客求助遭遇冷遇、低价盒饭容易断供等问题。对此,为进一步对接市场需求,提高铁路有效供给,让广大人民群众更加安全、方便、温馨的出行,铁路部门在认真听取“两会”代表委员意见建议,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和广大旅客意见的基础上,决定在2016年开展“铁路客运服务质量年”活动。

据笔者进一步了解,此次“铁路客运服务质量年”活动主要内容有六大方面,分别是“全面调整优化列车运行图”、“改善餐饮服务及商品供应”、“维护良好站车秩序”、“整治站车卫生环境”、“完善服务设施”、“改善服务态度”。虽然紧紧只有短短的六句话,但句句精辟,句句都针对旅客需求而实施相对应的供给。下面笔者着重从六大方面进行阐述多举措实施的供给侧改革。

从全面调整优化列车运行图方面看,据笔者了解,这次铁路部门运行图调整不同以往,以往的全国运行图调整都是在既有运行图基础上进行的调整,而这次运行图调整是对现行运行图基本框架的整体优化,在大幅增开旅客列车的同时,对列车运行结构进行了全面调整。比如,这次铁路部门重新编制了高铁运行图,大量增开动车组列车,动车组列车总量将达到2100余对;同时,铁路部门在各类热门线路增开傍晚后出行的动车组列车100余对,有效满足了有夜间出行的旅客需求。又比如为了满足新型城镇化建设,铁路部门这次新增了大量地级市间始发和终到普速列车和旅游列车,有效满足了高铁无法到达的旅客的出行需求。上述种种,足见铁路部门按需供给,有效供给。

从改善餐饮服务及商品供给方面看,一直以来,高铁盒饭价格高、口味差一直饱受广大旅客的诟病。不过,近日,中国铁路总公司总经理盛光祖在参加江苏代表团会结束以后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铁路部门一直想为旅客提供物美价廉的食品,考虑增加包子、饺子等供应,相信不久高铁就餐的问题就能大大得到改善,旅客的满意度也会得到提升。

从维护良好站车秩序方面看,从中国消费者协会的《调查报告》中不难看出,黄牛党倒票、宰客、揽客、拉客等问题暴露出站车秩序方面还需铁路部门加强管理和整治。这就需要铁路部门与相关执法部门相互合作联合治理,有效打击黄牛党的倒票、宰客、揽客等扰乱站车秩序的行为,规范站车等场域秩序,营造安全放心的乘车环境。

从整治站车卫生环境看,从中消协这份《调查报告》中可以看出,旅客集中反映的问题就有候车室、厕所等部位卫生差、环境差。笔者认为,这需要铁路与旅客们共同努力,只有双方共同努力才能营造良好的舒适的干净的候车和乘车环境。从铁路部门来讲,要加大这些公共区域的保洁力度和文明候车、乘车的宣传力度。铁路部门将2016年定义为铁路的“厕所达标年”,相信这不是一句空话,至少从笔者最近乘坐的普速列车和高铁列车就可以看出铁路部门这一举措不是“虚头巴脑”,而是“真真切切”的。而从旅客角度来讲,一直以来,国民素质问题饱受国外媒体的吐槽和讽刺,以致于在出国旅游前,导游还需要讲解不要乱扔垃圾、乱吐痰等卫生注意事项,这不应该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古国国人应有的表现。所以,笔者认为,文明候车、乘车是广大旅客的最基本要求,这是国民素质提高的具体体现。

从完善服务设施方面看,现如今的高铁车站都是一个具有地方浓郁特色的各有各的建筑风格的“艺术品”,站内的各类服务设备设施齐全先进,高铁列车的整洁美观和舒适,这些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但各类老的车站,由于使用年限比较长,尤其是在无障碍化设施、厕所、墙面、站台平整度等方面还是与旅客的需求存在较大差距,与高铁的落差相对比较大,给旅客的感觉不是很好,不过可喜的是,铁路部门正在有条不紊的对一些老旧车站进行重新翻修,低站台的改成高站台、没有自动扶梯的创造条件设置自动扶梯,旅客们的需求正在不断得到满足,相信不久的将来,这些老旧车站的铁路服务设施方面会有一个巨大的改善。

从改善服务态度方面看,在中消协这份《调查报告》中,旅客求助遇到了冷遇,这从侧面反映出铁路服务人员服务态度还有待提高。而中国铁路总公司为此推出的“铁路客运服务质量年”活动正是切中要害,直达病灶。相信通过中国铁路总公司的不断努力,“以服务为宗旨、待旅客如亲人”服务理念将不断深入铁路职工内心,铁路职工的服务态度也将得到改善。可喜的是,在高铁列车上的服务人员,她们争做“陆地航班”,努力向航空服务看齐,她们的服务态度是值得肯定的,其倡导的无需求、无干扰、有需求、有服务,从眼神中发现需求等主动服务还是非常值得笔者来点赞的。

总而言之,铁路部门针对“铁路客运服务质量年活动”而实施的“六大举措”正中要害、直达病灶,它为满足旅客出行,实现自身改革发展,推动国民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挥应有作用,更为大家日后能够更加方便、快捷、温馨出行提供了强大保障。

第四篇: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民营经济繁荣发展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民营经济繁荣发展

民营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河南而言,目前我省民营经济贡献了全省70%以上的GDP、50%以上的地方财政收入、60%以上的税收、80%以上的新增城镇就业,已成为支撑增长、促进创新、扩大就业、增加税收的重要力量。在实践中,民营经济几乎遍布国民经济各行业、各部门,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民营经济发展遇到了不少困难和问题。这些新常态下的结构性、体制性、素质性矛盾和问题,无疑需要着眼于中长期经济发展,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破解。

从供给侧看,经济发展主要是依靠土地、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驱动,这些要素在充分合理配置条件下经济才能实现长期稳定可持续发展。所以,推动民营经济长期繁荣发展,必须从改善制度、土地、资本、劳动力、技术和管理等要素供给效率着手。

推进制度创新,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活力。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让市场真正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正确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更多地运用市场化机制,更大程度和更广范围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坚决破除要素市场化配置的制度性障碍。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兼并重组。鼓励民营企业进行产权制度创新,引导民营企业把握住兼并重组、债务重组、破产清算等低成本扩张机遇,参与到国有企业改革和“僵尸企业”出清过程当中,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在新一轮洗牌中变得更优更强。减税降费,切实减轻民营企业负担。深化财税制度的改革,以“供给侧改革”为契机,全面降低企业有效税率,取消一切不合理的乱收费,切实提升民营企业盈利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拓宽融资渠道,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支持。建立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充分发挥政府创业风险投资引导资金的作用,发挥政府信贷贴息政策支持作用,完善风险分担机制,发展壮大担保机构,最大程度降低间接融资成本,鼓励直接融资,切实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创新融资方式,提高融资效率。积极发展互联网金融,促进互联网支付、网络借贷、股权众筹融资、互联网保险、互联网信托等新型金融业态,为民营中小微企业发展提供有效服务。大力推行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撬动和扩大民间投资。把PPP作为当前扩大民间融资投资的重要途径强力推进,鼓励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地方政府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的建设,与政府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实现民营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鼓励科技创新,提升民营经济创新发展水平。着力完善创新服务体系,增强服务供给能力。要进一步加快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和留学人员创业园等孵化载体建设,降低创新创业的门槛和成本;进一步完善科技成果转化的市场体系和服务体系,探索构建以科技创新质量、贡献、绩效为导向的科技评价体系,切实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营,推进“官、产、学、研”一体化,形成高效的区域创新协作网络。着力创新政策优惠配套,强化政策导向功能。加大对民营企业创新产品和服务的政府采购力度,鼓励各级重点工程和政府性投资项目通过首购、订购等方式,优先面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创新活跃的科技型小微企业采购,以加快其创新产品的市场开发与培育。

优化人才资源,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积极培育创业者和企业家。大力倡导创新创业精神,营造尊重成功、宽容失败的文化氛围,鼓励大学生、科技人员、军转人员、农民工等各类人员进行创业,努力培养优秀的企业家队伍,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局面。创造人才红利。进一步加强素质教育和职业培训,建立有效的人才激励政策,把培育本地高素质技术人才与吸引和留住高端创新人才相结合,促进人口红利逐步升级成为人才红利,切实解决民营企业人才短缺问题。

强化资源集约节约,引导民营经济转型发展。我省许多民营企业处于传统行业,处于产业链的前端和价值链的低端,也面临着去产能、去库存、降成本的巨大压力。因此,要引导广大民营企业加大资源利用的效率和质量,全面节约高效利用资源,形成有利于资源节约和高效利用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推动民营企业走转型发展之路。转变政府职能,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公平竞争环境。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简政放权。进一步清理、整合、精简涉及民间投资管理的行政审批事项,并在此基础上,重点解决放权不同步、不协调、不到位等问题,搞好“放、管、服”改革,实施权力清单制度,切实提高行政效能。进一步破除垄断,放宽准入限制。逐步消除各种形式的不合理规定和隐性壁垒,坚决破除垄断,放宽市场准入,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第五篇:关于科技创新产业转型供给侧改革方面素材收集

关于科技创新、产业转型、供给侧改革方面素材收集

一、关于科技创新方面

1.总书记谈科技创新:抓住了就是机遇,不能观望懈怠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就创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习近平论科技创新:科技强国要在标志性技术上下功夫

今年两会期间(2016年3月),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创新发展理念首要的是创新”,要“保持锐意创新的勇气”,并指出“要抓住时机,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力争在基础科技领域作出大的创新、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大的突破。

“十三五”期间,习近平指出:“充分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着眼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放手支持群众大胆实践,大胆探索,大胆创新,及时发现、总结和推广群众创造的成功经验,把群众的积极性和创业精神引导好、保护好,充分发挥了人民群众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为改革发展创造了一个宽松的环境。”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高度重视科技创新,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习近平说,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他指出,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科技强国是应有之义,但科技强国不是一句口号,得有内容,得有标志性技术。

近日,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的《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论述摘编》,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该书摘选了自总书记2012年12月7日至2015年12月18日期间的讲话、文章、贺信、批示等50多篇重要文献,分8个专题,共计188段论述。其中,该书第三篇重点阐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第六篇重点阐述“牢牢把握科技进步大方向”,摘抄近半年来内容如下:

我国同发达国家的科技经济实力差距主要体现在创新能力上。提高创新能力,必须夯实自主创新的物质技术基础,加快建设以国家实验室为引领的创新基础平台。当前,我国科技创新已步入以跟踪为主转向跟踪和并跑、领跑并存的新阶段,急需以国家目标和战略需求为导向,瞄准国际科技前沿,布局一批体量更大、学科交叉融合、综合集成的国家实验室,优化配置人财物资源,形成协同创新新格局。主要考虑在一些重大创新领域组建一批国家实验室,打造聚集国内外一流人才的高地,组织具有重大引领作用的协同攻关,形成代表国家水平、国际同行认可、在国际上拥有话语权的科技创新实力,成为抢占国际科技制高点的重要战略创新力量。

——《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说明》

(2015年10月26日),《人民日报》2015年11月4日

当前,世界正处在新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交汇点上。科学技术在广泛交叉和深度融合中不断创新,特别是以信息、生命、纳米、材料等科技为基础的系统集成创新,以前所未有的力量驱动着经济社会发展。随着信息化、工业化不断融合,以机器人科技为代表的智能产业蓬勃兴起,成为现时代科技创新的一个重要标志。中国将机器人和智能制造纳入了国家科技创新的优先重点领域,我们愿加强同各国科技界、产业界的合作,推动机器人科技研发和产业化进程,使机器人科技及其产品更好为推动发展、造福人民服务。

——《致二〇一五世界机器人大会的贺信》(2015年11月20日),《人民日报》2015年11月24日

纵观世界文明史,人类先后经历了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信息革命。每一次产业技术革命,都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巨大而深刻的影响。现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引领了社会生产新变革,创造了人类生活新空间,拓展了国家治理新领域,极大提高了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互联网让世界变成了“鸡犬之声相闻”的地球村,相隔万里的人们不再“老死不相往来”。可以说,世界因互联网而更多彩,生活因互联网而更丰富。

中国正处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历史进程之中。中国高度重视互联网发展,自二十一年前接入国际互联网以来,我们按照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确保安全的思路,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网络经济,推进信息惠民。同时,我们依法开展网络空间治理,网络空间日渐清朗。目前,中国有六亿七千万网民、四百一十三万多家网站,网络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发展、融入人民生活。

——《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2015年12月16日),《人民日报》2015年12月17日

走出这次国际金融危机的阴影,最终要靠科技进步。目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创造历史性机遇,催生智能制造、互联网+、分享经济等新科技、新经济、新业态,蕴含着巨大商机。

——《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5年12月18日)

2.李克强总理---“科技创新要面向“双创”在“顶天立地”上下功夫”

李克强总理:科技创新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我国发展战略的成败,必须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 全局的核心位置。进而又指出:科技创新要面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顶天立地”上下功夫。所谓“顶天”,就是以原始创新研发高精尖技术,推动“双创”向 更高层次跃升;“立地”,就是依托“双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李克强总理多次强调,“万众创新的“万众”,也包含科学家、科技工作者,他们的成果需要转化。要让科技人员以自己的发明创造合理合法富起来,激发他们持久的创新动力。”

2016年3月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李克强在报告中指出:“2015年我国科技领域一批创新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第三代核电技术取得重大进展,国产C919大型客机总装下线,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对我国发展取得的成就,全国各族人民倍感振奋和自豪!”

3.江苏省委罗志军书记---使创新成为引领江苏发展第一动力

“一中心,一基地”。全国人大代表、中共江苏省委书记罗志军强调,有别于北京、上海提出的“科技创新中心”,江苏要立足实体经济与科技创新的紧密结合。2016年1月23日,政协江苏省第十一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开幕式上 “在新的征程上,我们要坚定不移推进创新发展,使创新真正成为引领江苏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江苏是一个勇于创新、善于创新的地方。改革开放以来,在这片土地上,诞生了乡镇企业这个“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从创出“星期天工程师”做法,到大力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再到实施创新驱动核心战略,江苏创新的步伐越走越坚实。正是靠着这种不断的创新,才推动江苏经济发展壮大、一路向前。在新的形势下,应对更加激烈的竞争,破解前进中的困难挑战,唯有创新、创新、再创新。我们要牢牢抓住创新这个“牛鼻子”,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把建设新江苏的基点放在创新上,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迈出更大的步伐,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方式。坚持走有江苏特点的创新之路,充分发挥我省科教人才、实体经济、对外开放等各种优势,大力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的最佳环境,强化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提高创新要素配置效率,在构建创新平台、创客空间、政策引导、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下更大功夫,让那些有志于创新创业的人们能够一展身手、梦想成真。要大力实施企业制造装备升级、企业互联网化提升计划,着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使“一中心、一基地”成为“经济强”的有力支撑和显著标志。”

2016年1月24日省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上,“思路决定出路,理念又决定思路。适应新常态、实现新开局,必须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的发展理念,以新理念引领新的实践,推动全省上下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让新的发展理念在江苏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4.江苏省长李学勇---入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

2015年10月23日,省长李学勇主持召开省政府常务会议,听取关于创新型省份建设情况汇报,研究支持科技创新和改革发展的9项重点举措。会议强调,“要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对江苏工作的明确要求,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为“迈上新台阶、建设新江苏”提供有力支撑。”

总书记视察江苏时,要求我们用好科教资源丰富、研发力量雄厚和创新型省份建设试点省、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优势和机遇,以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切实把创新抓出成效。会议强调,要深入贯彻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大力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增强企业创新能力,打造创新型产业集群,推动基础性前瞻性研究开发,完善区域创新体系,突出创新人才的驱动作用,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着力形成市场化的创新激励机制,着力完善知识产权创造和保护机制,着力突破鼓励创新的利益导向机制,着力创新科技管理机制,进一步打通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的通道,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的根本转变,为新常态下促进经济行稳致远、提质增效升级提供新动源。会议研究了进一步加强重大创新载体、高新技术企业集群、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创新型市县区、省产业技术研究院、高新区建设和编制“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等一系列重点举措,要求各地、各相关部门和单位抓紧组织实施。

——省政府常务会议(2015-10-23)5.江苏省长石泰峰---“十三五”打造制造创新双中心

2016年3月7日石泰峰针对“一中心”有“四着力”:着力建设一流的产业科技创新载体,着力构建开放的产业科技创新网络,着力打造与国际接轨的产业科技创新生态,着力健全高效的产业科技创新机制。针对“一基地”有“两计划”:企业制造装备提升计划,企业互联网化提升计划。

二、产业转型方面(资料较少)

1.总书记

2015年11月13日总书记在视察如意集团时指出,企业是创新主体,掌握了一流技术,传统产业也可以变为朝阳产业,并要求我们深入实施以质取胜和市场多元化战略,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全球布局产业链,加快形成出口竞争新优势,提高抵御风险能力,为我们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指明了方向。

前年全国两会期间,总书记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对江苏提出了推动转型发展的三项重点任务。

2.李克强总理----有序有力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

2016年02月14日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推动医药产业创新升级,更好服务惠民生稳增长;确定进一步促进中医药发展措施,发挥传统医学优势造福人民;决定开展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推进外贸转型增强服务业竞争力。

2016年1月28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日前主持召开座谈会,李克强:应该把过度依靠自然资源转到更多依靠人力人才资源,把亿万人民的积极性、创造性释放出来,潜力是非常大的。

要靠不断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等改革来清障搭台。政府要着力建立公平的市场规则和秩序,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培育新的发展动能,催生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

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接续,要坚决有序有力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当前要突出抓好钢铁、煤炭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坚持发挥市场倒逼作用,政府重点是支持做好员工分流安置,推动企业瘦身健体、提质增效。

大企业也要开展“双创”,主动“+互联网”,通过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方式,广泛集聚各方资源,实现个性化设计、柔性化制造、网络化营销,以模式创新促进传统产业焕发生机。

3.江苏省委罗志军书记

2016年3月25日,我省在泰州召开民营企业家座谈会,罗志军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江苏发展的各个阶段性转变中,民营企业都是打头阵、当主力,也因此不断创新发展壮大。在当前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民营经济要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在实现自身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同时,为全省大局提供重要支撑。落实好五大任务,企业要积极发挥主力军作用。要积极“去”,倒逼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主动“降”,优化流程,创新管理,轻装上阵;全力“补”,做好高端产品、高端技术的“加法”和“乘法”,到产业链、价值链的高端去参与竞争。要大力推动科技创新、结构升级、制度优化,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提高全要素劳动生产率。

4.江苏省长李学勇

2015年9月17日主持召开省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李学勇在会议明确了今后一段时期江苏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方向,那就是:坚持高端引领,突出创新驱动,着力突破核心技术,做强骨干领军企业,加快形成集聚效应,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努力培育新的增长点,增创经济发展新优势。要求各地各部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创新型企业为主体,以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为目标,对人才、项目、资金、政策统筹部署,从制造、流通、消费全面引导,从研发、应用、产业化全程推动,努力把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为支柱产业集群,为全省经济在转型升级中持续健康发展提供重要的增长极。

三、供给侧改革方面

1.总书记---关于供给侧改革的“四则运算”

2015年11月10日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习近平表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抓好“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习近平强调,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

2015年11月18日,习近平在菲律宾APEC会议发表演讲时表示:“必须下决心在推进经济结构性改革方面做更大努力,使供给体系更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

2016年1月4日至6日,总书记在重庆调研强调“要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重点是促进产能过剩有效化解”。

2016年01月28日,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上,习近平提五个“搞清楚” 明确供给侧改革方案基本路径,习近平强调,做好工作方案,要“搞清楚现状是什么,深入调查研究”;“搞清楚方向和目的是什么,把握好手段,防止就事论事甚至本末倒置”;“搞清楚到底要干什么,确定的任务要具体化、可操作”;“搞清楚谁来干,做到可督促、可检查、能问责”和“搞清楚怎么办,用什么政策措施来办”。

2.李克强总理----创新调控 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

2015年11月18日总理李克强在“十三五”规划纲要编制工作会议上称,“要在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促进产业迈向中高端”

2015年12月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经济工作专家座谈会。在供给方面,李克强还特别提到要继续运用好结构性减税等手段。

2015年12月3日 在总理座谈会上,李克强说,明年要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必须继续从供需两端加大结构性改革力度,以创新供给带动需求扩展,以扩大有效需求倒逼供给升级,实现稳增长和调结构互为支撑、互促共进。他特别提到,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着力培育壮大新动能,下定决心提升改造传统动能。要“两头促进”,不能“一头沉”。

2016年3月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李克强: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持续增长动力。围绕解决重点领域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加快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李克强分别从“推动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向纵深发展,充分释放全社会创业创新潜能,着力化解过剩产能和降本增效,努力改善产品和服务供给,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更好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六大方面,进行详细阐述。具体如下:

(一)李克强强调,以敬民之心,行简政之道,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效能。继续大力削减行政审批事项,注重解决放权不同步、不协调、不到位问题,对下放的审批事项,要让地方接得住、管得好。大力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实现部门间数据共享,让居民和企业少跑腿、好办事、不添堵。简除烦苛,禁察非法,使民众有更平等的机会和更大的创造空间。

(二)李克强指出,要发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互联网+”集众智汇众力的乘数效应。大力弘扬创新文化,厚植创新沃土,营造敢为人先、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充分激发企业家精神。

(三)李克强表示,重点抓好钢铁、煤炭等困难行业去产能,坚持市场倒逼、企业主体、地方组织、中央支持,运用经济、法律、技术、环保、质量、安全等手段,严格控制新增产能,坚决淘汰落后产能,有序退出过剩产能。中央财政安排1000亿元人民币专项奖补资金,重点用于职工分流安置。

(四)李克强说,改善产品和服务供给要突出抓好“提升消费品品质,促进制造业升级,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三个方面。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

(五)李克强称,今明两年,要以改革促发展,坚决打好国有企业提质增效攻坚战。加快改组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赋予地方更多国有企业改革自主权。

(六)李克强表示,大幅放宽电力、电信、交通、石油、天然气、市政公用等领域市场准入,消除各种隐性壁垒,鼓励民营企业扩大投资、参与国有企业改革。

3.江苏省罗志军书记---供给侧改革五大任务落实,关系到整个十三五发展

2015年12月31日省经济工作会议上,省委书记罗志军提出了2016年经济工作的“十个更加注重”,其中之一,就是“更加注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罗志军在会议上阐述了我省经济面临的“五大压力”,认为在‘三期叠加’的大背景下,影响经济增长有总需求不足的问题,但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结构性问题,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主要表现为有效供给的总量、供给的结构不能适应需求总量、需求结构的变化”。

2016年1月28日,江苏省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举行第三次全体会议,罗志军指出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要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重中之重,认真做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工作。深化改革攻坚,构建有利于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制度保障。我们要焕发新风貌,奋发进取创造发展新业绩。全省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践行“三严三实”,以优良的作风和过硬的本领担负起团结带领人民群众建设新江苏的历史重任。全省广大人民群众要大力弘扬“三创三先”新时期江苏精神,踊跃投身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浪潮,凝聚起“迈上新台阶、建设新江苏”的强大合力。

2016年2月16日在苏州主持召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座谈会。省委书记罗志军强调,要深入学习领会总书记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论述,按照中央的决策部署,进一步凝聚共识,更好地把握共性,通过多方共同努力,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罗志军强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中央明确的重大决策部署,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现在大家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意义和重点任务,已经形成了广泛共识,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化认识、强化共识,深刻认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深刻认识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问题导向下的战略选择,深刻认识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江苏经济凤凰涅槃、提质增效的必由之路。

罗志军强调,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五大任务已作出部署,这五大任务能不能落到实处,关系到我省经济发展能否爬坡过坎,关系到江苏整个“十三五”时期的发展。要不折不扣地落实好中央的决策部署,把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方面能做的事情要先做起来,争取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赢得主动、收获红利。

2016年3月25日,我省在泰州召开民营企业家座谈会,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的民建、工商联界委员时发表的重要讲话精神。省委书记罗志军在座谈会上强调,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进一步强化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鲜明导向,营造有利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鼓励支持广大企业弘扬创新精神,激发创新活力,努力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实现更好发展。石泰峰在主持座谈时强调,要全面贯彻总书记关于非公有制经济工作的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进一步强化鼓励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鲜明导向,积极引导促进民营企业参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设身处地为企业着想,着力解决企业关心的融资、市场准入、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等突出问题,努力营造有利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

2016年4月8日,省委、省政府召开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会议,对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五大任务、推进“一中心”“一基地”建设和开发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进行系统部署。罗志军强调,江苏是全国第一个通过地方立法全面推进绿色建筑的省份,加强生产方式绿色变革,促进产业结构绿色转型,增加供给侧绿色产出,是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推进供给侧改革的重要途径。罗志军在调研中指出,企业要把发展的基点放在创新上,稳步向中高端迈进。各级政府部门要坚持问题导向,千方百计引进重大项目、实施工业技改、优化产业结构,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挖掘增长潜力。

2016年04月11日江苏召开全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会议,罗志军强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牵涉到政府、企业、社会方方面面,是一场利益关系的深刻调整,要多方努力、协同发力、形成合力。各级党委政府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务的落实。企业作为市场主体,要通过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从产业中低端迈向中高端,实现核心竞争力的较大提升。罗志军希望我省企业家抓住这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窗口期,充分发挥聪明才智,顺时应势,积极作为,加快转型升级,实现凤凰涅槃。

2016年04月17日江苏省委书记罗志军:我们要把总书记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想学深悟透,紧密结合新江苏实际,积极探索,大胆实践,确保中央决策部署在江苏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4.江苏省长石泰峰---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又有新动作。2016年2月26日《江苏省政府关于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的意见》出台

2016年1月24日在江苏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代省长石泰峰作政府工作报告,突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把产业结构调整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方向,优化存量、引导增量、主动减量,努力增加有效供给,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2016年4月1日-3月29日至30日,(江苏)省长石泰峰在苏州调研考察。指出, 要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着力打造核心竞争力,为“迈上新台阶、建设新江苏”作出贡献。

石泰峰在调研中强调,要全面贯彻落实中央要求和省委部署,从战略层面科学谋划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改善供给结构作为主攻方向,着力提高产业素质和竞争力,着力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发展。要大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把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结合起来,加快打造创新型领军企业,强化对提高供给质量的支撑。要注重延伸产业链,认真落实中国制造2025江苏行动纲要和“互联网+”行动计划,做好“微笑曲线”两端的文章,推动产业提质增效升级。要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提高产品层次和质量水平,加快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自主品牌,抢占市场制高点。要积极开拓市场,牢固树立国际化意识,抓住用好国家“一带一路”等战略机遇,加快“走出去”步伐,进一步提升市场占有率。

2016年江苏省省长石泰峰:多措并举帮助企业降本增效,加快完善企业减负政策体系和长效机制,确保今年为企业直接减负1000亿元。

2016年4月26日,省政府召开全体会议,省长石泰峰在讲话中强调,二季度是抓推进、促落实的关键阶段,要深入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牢牢把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自觉践行新理念、适应新常态,认真对照年初确定的主要任务和重点工作,咬定目标不放松,突出关键抓落实,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确保主要目标达到或超过序时进度,为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

在回顾总结一季度工作时,石泰峰说,面对复杂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全省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紧紧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重点,增强发展动能,推动政策创新,着力攻坚克难,狠抓工作落实,统筹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有好,主要指标保持在预期和合理区间。

石泰峰指出,当前国际环境中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还在增加,我省发展面临的深层次结构性矛盾和问题依然存在,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同时也要看到,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宏观经济政策效应正在逐步发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将释放新的动力和活力。

石泰峰强调,做好二季度工作,要坚持以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为引领,全面实施七大战略,扎实推进八项工程,牢牢咬定目标,坚持问题导向,落实关键举措,着力改善民生,特别是要突出抓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任务,突出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突出打好外贸攻坚战和外资翻身仗,突出促进实体经济健康发展,推动经济在转型升级中持续健康发展。

【江苏省委省政府召开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会议 罗志军石泰峰分别讲话】http://cpc.people.com.cn/n1/2016/0411/c117005-28267228.html 【罗志军:抓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大机遇 为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提供新动能】http://cpc.people.com.cn/n1/2016/0401/c64102-28244701.html

下载大数据促转型 纺织业聚焦供给侧改革(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大数据促转型 纺织业聚焦供给侧改革(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