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狠抓改革促转型发展 2013年广东体彩工作会召开
狠抓改革促转型发展 2013年广东体彩工作会召开
时间:2013-02-04来源:中国体育报
--
2月1日上午,2013年广东省体育彩票工作会议在广州召开。会议学习贯彻了全国体育彩票工作会议精神,总结了2012年全省体彩工作,全面部署了2013年广东体彩各项工作。
国家体育总局体彩中心主任王卫东,广东省财政厅副厅长林楚欣,广东省体育局局长杨�1�7军分别到会并讲话,对广东体彩转变方式、创新发展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各市体育行政部门和省市体彩中心有关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本次会议与以往体彩会议不同,会议以省体育局的名义召开,由广东省体育局副局长谢昌晶主持,广东省体育局副局长曾晓红和招少鸣分别作体彩工作报告和宣布各市工作任务。会议还与各市体育局长和分管局长共同研究体育彩票工作,充分体现了省体育局在机制上全面加强对体育彩票工作的领导,表明了广东省体育局加快体育彩票改革的决心和行动。广东省体育局副局长曾晓红在会议主报告中指出,2012年广东体彩实现销量102.77亿元,首次突破百亿大关,再创历史新高,排名全国第三,获得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彩票突出贡献奖”。同时,筹集公益金25.80亿元,向广东彩民送出500万及以上大奖40注,代收代缴彩民中奖所得税1.92亿元,提供社会就业岗位3万多个,实现了快速、健康发展。自1994年体育彩票在广东发行以来,广东已累计销售体彩563.55亿元,筹集公益金157.63亿元,为国家和广东的社会公益事业和体育事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会上,林楚欣就广东体彩的发展提出意见:一是要遵循市场、彩票发展规律,做好定位,稳固排名;二是改革工作要稳妥推进、分步实施,确保彩票市场稳定、健康发展;三是要按照彩票管理的相关规定及办法,加强公益金、发行费的使用管理,提升资金使用效益;四是积极争取、稳妥推进电话、互联网销售彩票的试点工作;五是体育彩票宣传须突出公益性,要增强“责任彩票”意识。
王卫东表示,去年广东体彩销量突破百亿,对全国彩票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而今年广东要启动的体育彩票改革工作,也体现了广东敢于创新、勇于突破的特点。王卫东要求,广东体彩要实现科学发展,一要坚持市场观念,重视产品培育,促进三大类玩法统筹发展;二是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科学管理、勇于创新,抓好基础工作,实现区域的全面、均衡发展;三是要强化依法治彩,加强廉政建设,确保安全运营工作。
杨�1�7军用三个“新”对去年广东体彩工作进行概括:总量有新提升、工作有新进步、改革有新举措。他认为加快体育彩票改革工作,一是总结工作,温故而知新;二是狠抓改革,促转型发展。杨�1�7军表示,广东体育彩票2013年工作要紧紧把握发展的主题主线和核心任务,加快体彩改革,建立三级管理体制、完善体育彩票工作机制、推进体育彩票改革进程,努力开创广东体彩发展新局面。他要求,一是目标不变,总量提升;二是改革体制、创新机制;三是突出重点,攻难克坚。(黄心豪 曾照畅)
第二篇:创新求突破 广西体彩改革发展研讨会顺利召开
创新求突破 广西体彩改革发展研讨会顺利召开
2013-06-20 05:02 | 整理编辑 张程远 | 字号:T|T
导读: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彩票管理中心唯一指定官方网站,为彩民提供超级大乐透、排列
三、排列五、七
星彩、足彩、22选5、31选7等彩种官方准确中奖公告及各种资讯服务。
为贯彻落实广西体彩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加快体彩发展步伐,2013年6月14日,广西体彩督查巡视情况通报暨改革工作研讨会在自治区体彩中心召开。自治区体育局副局长张冬梅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广西体彩改革督查巡视组成员、自治区体彩中心领导班子及中层干部、业务骨干共3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
会上,自治区体育局督查巡视组成员分别通报了广西各市县体育行政部门贯彻落实广西体彩工作会议决定的情况以及地方体彩发展的调研情况,并对下一步的工作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意见。自治区体彩中心主任程汉荣结合各地市的调研情况,汇报了广西体彩下一步的工作计划和发展思路。
张冬梅副局长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提出三个要求:第一,高度重视,提高认识。今年是广西体育彩票年,一定要千方百计调动各方力量,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优势,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广西体育彩票又好又快地发展。第二,直面问题,积极解决。目前,广西体彩专管员队伍流动性大,是制约广西体彩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必须认真研究,灵活借鉴,拿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充分调动基层体彩从业人员的积极性。第三,围绕销量,扩大规模。所有工作必须紧紧围绕销量这一核心,优化服务质量,强化增机扩点,切实解决网点销量和网点规模问题。
为了给广西体育彩票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自治区体育局将在公益金分配、机构设置、人员队伍等方面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和调整,力争在政策、机制、队伍、活动、宣传等方面多管齐下,打出组合拳,促进广西体彩发展迈上新台阶。
第三篇:改革促转型 管理促跨越
改革促转型 管理促跨越——甘肃农垦临泽农场创新发展综述
临泽农场始建于1957年,前身系甘肃省地方国营新华镇农场,1969年因战备需要由中国人民解放军5281部队管理,成为部队农场;1975年3月,5281部队根据上级批示将新华农场移交张掖地区,成立了甘肃省张掖地区国营临泽农场,成为地方农场;1983年甘肃省农垦局改制为甘肃省农垦总公司后,正式纳入甘肃省农垦系统管理;2009年临泽农场成为甘肃亚盛股份公司临泽分公司。
在半个多世纪的发展过程中,临泽农场由小变大,由弱变强,实现了从贫穷落后向富裕文明的嬗变,这里无不凝聚着几代农垦人艰苦创业的心血。如今的临泽农场正以科学高效的管理体制、稳步增长的经济效益、欣欣向荣的小城镇建设、特色鲜明的企业文化和素质一流的干部职工队伍,书写着农场不平凡的发展历史。
经过60年沧桑巨变,临泽农场这片曾经的不毛之地已变成了勃勃绿洲。苜蓿草产业已实现规模化、产业化,是甘肃农垦重要的优质苜蓿草基地,源源不断为市场提供优良的绿色产品。坚持发展抓项目的工作思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现代农业,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生活水平。2012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1153万元,是建场初期的500倍;实现主营业收入5000万元,是建场初期的41倍;职工平均收入达到23000元,是建场初期的86倍。企业走上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快车道,为甘肃农垦和地方经济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发展现代农业 壮大特色产业
临泽农场大力发展特色产业,走产业化、规模化发展之路,是企业经过几十年探索总结出来的一条富民强场之路,也是加快经济增长、提高职工收入的必然选择,只有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才能独树一帜,才有大作为、大发展。
实施“三大一化”工程,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多年来,临泽农场紧紧围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的现代农业发展方向,加快种植结构调整步伐。一是主导产业种植规模不断扩大。企业通过计划指导、政策调整、效益引导等手段,强化土地的集中统一管理,培育以特药、苜蓿草种植为主的“一花一草”两大产业,其中特药种植面积达到了5000亩,苜蓿草达到了11500亩,两大主导产业的种植面积占到了总播种面积的73%,为建立大产业奠定了基础。二是经营模式不断完善。农业结构调整,土地集中经营,农资统一经营,农产品统一销售,对增加职工收入,增强公司经济统一协调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引领现代农业的作用更加突出,企业集中资金办大事的能力更加显著。三是现代农业装备水平全面加强。以膜下滴灌为代表的现代高效节水技术在特药种植中普遍推广,既节约了水资源,又提高了效益,而且降低了职工的劳动强度,把职工真正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这就是现代农业的魅力所在。农场坚持以机械装备支撑产业发展的思路,两年共购置农业机械38台,总动力达到了1000多千瓦,苜蓿草种植实现了全程机械化,农机田间作业综合机械化率达到了90%以上,现代农业水平不断提高。
推进项目建设 增强发展后劲
多年来,临泽农场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推进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的重要抓手,全力推进项目建设,投入不断档、发展不停步、创新增活力。2010—2012年累计完成项目投资7750余万元,重点在产业基地建设、基础设施改造、民生保障、文化设施建设等方面加大投入。苜蓿草基地建设项目的实施,实现了再造一个农场的目标。三年共收复弃耕地5800多亩,建成了渠、路、林相配套的标准化农田5个,耕地面积达到了3万亩,其中苜蓿草基地种植面积达到了1.5万亩,标志着苜蓿草基地建设正向着大基地、大产业的方向迈进。滴灌节水项目的实施,提升了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三年共建成10000亩高效节水滴灌示范田,作物单产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了20%;国家危房改造项目的实施,极大地改善了职工的居住条件。三年共完成危房改造任务353户,建成标准化二层住宅楼337套,所有居民完成了住房改造,城镇化率进一步提高;万亩土地整理项目建设完成,使项目区农业基础设施得到全面的改造提升,为现代农业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实施公路建设项目。几年新建柏油路26.8公里,形成了两横三纵的道路交通网,道路等级进一步提升;以生态文明为引领,建成了占地面积68亩的湿地公园,小城镇规模不断扩大,企业形象进一步提升。实践证明,项目是经济建设的载体和抓手,抓好项目建设,是推动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手段和重要途径,也是综合实力和发展潜力的标志,项目建设为农场经济持续发展增强了后劲。
加强队伍建设 突出服务意识
临泽农场有一个团结务实、作风强硬的领导集体,有一支不畏困难、真抓实干的干部队伍。农场制定和完善了一系列规章制度,推出了一系列重大改革措施,明确要求各级干部要带着对职工群众浓厚的感情,深入生产一线与职工同甘苦、共患难,解决实际问题。在领导率先垂范下,各级干部纷纷从繁杂的事情中解脱出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基层抓落实上。每当春播、三夏收获的大忙季节里,处处都能看到干部蹲点帮扶的身影。农场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方面,实行效能考核,与利益分配挂钩制,实行管理干部年薪制,以此激励干部干事创业,实现人生价值。加强干部教育培训,每年组织干部外出参观考察,学习先进、开阔眼界、增长才干,对懂管理、会经营、敢创业的干部大胆提拔聘用,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管理干部,形成了一支富有朝气和活力的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干部队伍,走出了一条经济发展与人才建设“双赢”的路子。
注重改善民生 构建和谐农场
临泽农场抢抓政策机遇加快危房改造,党委关注民生改善民生的措施始终如一。几年累计投资4000多万元,在规划区内新建了56幢337套别墅式小楼,95%的农场职工和从业人员完成了住房改造,住上了宽敞明亮、设施齐全、功能完备的新居,农场正以崭新的面貌成为甘肃农垦的宜居文明之地;为了丰富职工业余文化生活,2006年投资67万元新建了占地6000多平米的文化广场,配备了健身器材。2010—2011年在原广场的基础上,投资390万元,新建了占地面积4.5万平米的惠泽湖湿地公园。晨曦、晚霞之中人们在公园内或健身跳舞或休闲散步,一幅惬意的生活画面展现在眼前。加快基础设施改造,为职工提供优美舒适的生活环境。几年来累计投资700万元,对职工住宅区的水、电、暖、排污等设施进行更新改造,建成了节能环保的水源热泵供暖系统。同时,以主干道为中心,新建了占地50亩的生态园,形成了广场、公园、主干道为主的几个绿化新区,绿化覆盖率逐年提高,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
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建设和谐农场创造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干部职工充分享受到了改革发展带来的成果。启动多项惠及全场职工的民生工程。规范做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五类保险,在册职工参保率始终保持100%,连续多年被农垦集团公司评为“社会保险先进单位”;规范推行职工住房公积金制度。从2002年开始连续十年为职工交纳住房公积金,资金全部进入当地公积金管理中心,统一管理运行,累计为职工缴纳公积金1105万元,是农垦企业推行住房公积金制度仅有的几家企业之一;推行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等普惠职工群众的社会保障制度,使各类从业人员都能享受到社会保障的权利,社会保障覆盖率达到了100%;认真落实粮食直补、农资直补和税费补贴政策,全部向家庭农场职工兑付,同时农场内部的水费补贴、农产品价格补贴、福利待遇等优惠福利政策也全方位向职工倾斜,近年来农场返还职工的各项资金总额达1000多万元;出台优惠政策,为干部职工购房、买车、发展畜牧养殖业、购买生产资料等提供资金借款,有效地解决职工群众生产生活的实际困难,极大地调动了职工群众的积极性。目前,企业和谐稳定,职工安居乐业,各项事业显现出蓬勃发展的生机和活力。
经济的不断发展,是为了满足职工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引领职工朝着健康、文明、有序的方向发展。农场创办简报,开辟宣传栏和橱窗等文化宣传阵地,鼓励有写作能力的干部职工向《简报》和《甘肃农垦》杂志以及地方宣传媒体投送稿件,宣传企业经济建设中典型的人和事,对外树立企业形象。农场在每年的元旦、春节、五一等国家法定节假日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文体比赛等各项活动,丰富了职工的文化生活。农场每年都要表彰一批优秀的共产党员、先进集体个人、文明家庭。通过创新载体,塔建平台,建立了科普知识、法制宣传、信息交流、公民道德教育等活动阵地,极大地丰富了职工的精神文化生活,陶冶了职工的情操,拓展了企业对外文化交流领域,增强了职工爱场如家、勤奋敬业的意识,营造了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助推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向纵深发展。
第四篇:“学成都佛山促转型发展”
“学成都佛山,促转型发展”
心得体会
初心不改、矢志不渝,是学习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精神体现,更是焦作在经济社会发展道路上不断求索、砥砺奋进的具体要求,以学成都、佛山为契机,促进思想的大解放、能力的大提升,推动工作的大进步、发展的大跨越。
围绕特色小镇、乡村振兴、城乡融合、经济转型、创新-发展、城市建设等学习重点,一路学、一路看、一路讨论、一路交流,真切感受到了两市强劲的发展势头、显著的转型成效、良好的创新环境、完善的金融体系、高效的城建管理、浓厚的发展氛围,不仅让我看到了自身的短板和不足,也带来了心灵上的震撼、理念上的提升、思路上的转变,也进一步激发了我结合各自实际,视转型为重任、把先进当目标,学经验强素质,奋起直追、勇于超越,促进焦作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决心。
为什么要学习成都、佛山转型升级创新发展? 初心不改、矢志不渝,既是贯彻十九大精神、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践行新发展理念的真实写照,也是举办这次转型升级创新发展专题研修班的精神体现,更是焦作在经济社会发展道路上不断求索、砥砺奋进的具体要求。党的十九大提出了推动高质量发展和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要求,市十一届五次全会明确了我市的总体定位和 战略布局为“四城四区”,提出了“一小步两大步”的奋斗目标。成都作为中西部地区的中心城区,近些年改革创新先行先试,经济转型步伐加快,城市精神内涵丰富,尤其是各级干部忠诚担当的意识和干事创业、竞相发展的精神都值得焦作学习。佛山与焦作面积、人口相当,区位、产业相近,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可借鉴、可复制的发展经验。来成都、佛山学习,就是要让大家亲身感受先进地区的转型经验、发展态势和比学赶超、勇争一流的浓厚氛围,求得“真经”,找到“药方”,真正使新发展理念在怀川大地落地生根,成为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自觉实践。
两市在构建城市建设格局上令人震撼,要学习其在城市规划建设上的成功经验,切实做好城乡规划、建设和开发工作。两市在完善创新生态系统上令人瞩目,要学习其在保持政治定力、坚守法律底线的前提下,敢于触碰天花板,用肯定的思维看待解决问题,加快完善我市的创新生态系统,着力破解制约发展的各种问题。两市在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上令人惊叹,要借鉴两市经验,强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工业企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步伐。两市在优化区域开放布局上令人称道,必须坚持开放带动战略,加快郑焦融合发展、豫北五市协同发展、新焦济洛联动发展步伐。两市在打造自然生态环境上令人惊艳,要以成都、佛山生态建设为标杆,加快构筑焦作的生态圈,努力补齐生态建设短板。两市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上令人钦佩,我市“三农”有基础有优势,实施乡村振兴正当其时。两市在改善营商环境上令人叹服,要虚心学习成都、佛山的做法,切实作好暖企行动。
成都、佛山是践行新发展理念、高质量发展的样板,要学习两市在新时代新征程中破解难题勇闯新路的勇气,坚持问题导向,从两市成功的探索中总结经验,把握规律,为我所用,不断提升践行新发展理念的能力和本领。要传播好,防止只开花不结果。研修班学员一定要率先垂范,在焦作转型升级创新发展中当标兵、打头阵,影响和带动全所党员干部群众参与进来、互动起来,进一步激发全所上下思转型、谋创新的内生动力,掀起我市新一轮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的热潮。要结合好,防止囫囵吞枣。要紧扣焦作实际,在解放思想、转型升级、科技创新、乡村振兴、城乡一体、生态建设、金融创新、优化环境等方面借鉴两市先进经验,抓住关键,把握重点,有的放矢,以思想的大解放、能力的大提升,促进工作的大进步、推动经济的大发展、实现发展的大跨越,为加快建设“四个焦作”、早日跻身全省“第一方阵”作出更大贡献。
焦作市市政设施管理所:
2018年6月26日
第五篇:如何改革创新、转型升级发展
如何改革创新、转型升级发展
在思想观念创新方面。通过大学习、大讨论,学习国家供给侧改革理论,结合前一时期为什么要深化改革创新的讨论。不断解放思想,以改革的思维、创新的手段,破解思想和体制机制上的痼疾。以改革降成本、增活力,用创新提效率、促发展。要保持定力,不能以煤炭行业的好转,阻碍公司转型发展的道路。要立足长远,摆正生存和发展的关系。只有实现转型升级,才能真正解决我们的生存问题,才能谈到发展。
在体制机制创新方面。首先要理清母子公司的管控模式。母公司管什么,子公司责权利如何界定。按照一企一策的方法,对管理制度重新进行梳理。让子公司放开手脚,在规范管理同时做好分权工作,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真正实现“四自”。做到新公司新体制。对子公司及分公司,在总结2017年运营的基础上,重点引导和考核生产效率及可控成本。增强基层单位的压力和责任,激发内生动力和发展的活力。通过对后勤辅助人员定岗定编,消除了辅助人员的臃肿情况,调动了一线员工的生产积极性。
在管理创新方面。要确定“消除浪费、创新价值、持续改善、精益求精”的精益管理理念和“质量最优、成本最低、效益最大” 的精益价值观。一要优化管控模式,对子公司突出战略管理、资本运作、业绩考核和风险防控职能。实行放管结合,前移管理重心,增强子公司经营活力。二要深化对标管理,以行业先进企业为标杆,系统分析自身差距,对标对表。通过学习与竞争对手找差距、降成本,学习借鉴新思路、新理念。对标淮矿“严管理”及海螺水泥“精细管理”理念。要以目标管理深化对标管理。力争在财务、物资采购、考核、人力资源等方面,围绕效益效率核心,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刚性考核、刚性问责、刚性兑现。三要推进制度改革,通过组织梳理、机构设置、职能分工、岗位设置,制定岗位说明书,实行定岗定编。制定科学合理的薪酬管理制度。通过薪酬套改试算,绩效指标库,建立一套完善的薪酬激励体系。以素质论高低,以能力比强弱,以业绩定优劣,建立一套管理人员能上能下,管技人员能进能出的绩效管理制度。实行中管及一般管理人的竞聘上岗制度。
在技术创新方面。要积极探索介入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积极寻求有利于结构调整、增强后劲、助推转型的合作项目。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造”的道路。加快智能制造能力,把握行业科技发展趋势,密切关注行业科技创新成果。选择一条以研发为主、技术先进、经济上合理的技术进步路线。采取技术贸易、成果入股、攻关合作等多种形式,开展技术创新合作。迅速提升、聚集和利用各类发展资源能力,提升市场开拓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建立和完善研发成果市场化运作机制,提高技术要素参与分配的权重,引导创新活力持续释放。鼓励研发人员与市场接轨,不断开发和优化市场所需、市场利润空间较好的产品。加大人才引进力度。采用高薪引进核心技术人才,外聘行业领军人才,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平台。
在产业产品创新方面。在产业转型上必须要坚持把开放合作作为转型发展的关键,通过与上海电气合作成立的“安上科技公司”、“生物质能源科技公司”两个子公司建立,积极推进,尽早达产达效。抢抓我省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机遇,积极寻求合作伙伴,招大联强、引资引智,在产品升级上深入推进两化融合,推进智能制造,建设智能车间,探索发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对煤机产品更新升级向大型化、安全高效智能化方向迈进。逐步实现由低端制造向中高端制造,由单纯煤矿机械向煤机与非煤制造并重。利用公司从设备选型、设计、配套、制造、安装、调试的交钥匙工程优势,打造从制造到安装运营为一体的总承包服务商业模式。利用机电安装与矿山安装总承包的资质,扩展安装与设备保运转业务。建立以煤机高端设备制造为支撑,以非煤制造业务为转型,以机电安装、保运转业务为补充的现代机械制造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