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加强监督制度建设入手 不断提高监督工作水平

时间:2019-05-12 00:10: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从加强监督制度建设入手 不断提高监督工作水平》,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从加强监督制度建设入手 不断提高监督工作水平》。

第一篇:从加强监督制度建设入手 不断提高监督工作水平

加强监督制度建设是我们党确保执政能力和执政地位的保证,是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的必然要求。然而,监督制度存在缺陷,制约着反腐倡廉建设。本文认真分析当前反腐倡廉监督制度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原因,为今后加强监督工作提出了对策。

加强监督制度建设是我们党确保执政能力和执政地位的保证,是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的必然要求。胡锦涛总书记在第十七届中央纪委第五次全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进一步加强监督制度建设,改革和完善党内监督体制,健全权力运行监控机制,拓宽监督渠道,增强监督合力,加大监督制度的创新力度。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对新时期、新形势下推进反腐倡廉建设指明了方向。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就是要紧紧抓住监督制度建设这个反腐倡廉的关键,创新和拓宽加强监督的途径和方法,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不断提高监督工作水平。

一、当前反腐倡廉监督制度建设中的存在问题

(一)监督制度不够完善。一是有些规章制度在制度建设上,没有周密的长远规划和统筹安排,往往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零敲碎打,应急特征明显。二是有的制度在内容安排上,重外部监督,轻内部监督,重上对下监督,轻下对上和同级监督,在权力的内在有效制衡、合理分配上缺乏具体规定。由于体制上的原因,当前对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成为党内监督体系中的最薄弱环节,对“一把手”的监督目前还没有建立一套行之有效措施和办法。三是有些制度在监督的制度化和程序化建设上,比较滞后,监督方式单一,缺乏全过程监督,结果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有的制度在整体设计上,规定得比较原则,过于简单,制度之间缺乏连贯性、系统性;有的只规定不准,出了问题后怎么办,没有相应的配套制度和实施办法;有的制度执行起来弹性比较大,刚性不够,制度本身粗和虚的多,细和实的少,针对性和操作性不强。

(二)监督制约不够有力。集中体现在各级监督意识普遍薄弱,重制度建立,轻制度落实。如本区区直一些单位挂在墙上的管人、管权、管财、管事的制度少则有20多个,多则有30多个,但能够落实到位的制度实在是少之又少,没能发挥制度本身应有的监督作用。而有些监督人员虽有制度,但缺乏责任感,监督意识薄弱,也不主动监督;有的民主意识和法制意识不强,不会监督;有的在领导面前特别是“一把手”面前怯懦,心存顾虑,不敢监督;有的则是“老好人”思想作怪,不愿监督;有些被监督者权力观错位,怕监督失去权力,不愿意接受监督;有些在监督工作的具体操作过程中,重过程,轻结果,不严格地进行责任追究。

(三)监督渠道不够畅通。一是广大人民群众实行知情监督的渠道不畅通。如一些地方和部门办事公开透明度不高,权力运作,重大事项决策,干部选拔等工作公开性不强、公开范围不够广,干部群众获取信息不对称,在行使知情权、参与权方面受到限制,无从监督。二是人民群众反映真实情况的渠道不畅通。目前仍然缺少一种能让人民群众畅所欲言的情况反映机制,信息失真、信息滞后、信息匮乏等问题不同程度地存在,导致有关部门对领导干部的一些倾向性、苗头性问题不能及时发现和掌握,造成监督上的被动和不力。另外,有关部门对人民群众反映的情况重视不够,处理不及时,以及一些部门的相互推诿、扯皮现象,伤害了干部群众反映真实情况的积极性。

(四)监督机制不够健全。工作体制决定监督机制,而现阶段的工作体制是地方各级纪委在人事任免、人员编制、办公经费等一系列问题上,对同级党委、政府有较强的依赖性,而且纪检监察机关是在同级党委领导下工作,因此,纪检监察机关所拥有的权力、权威和地位都使其难以独立地行使职权。同时,由于垂直管理部门的人事管理任免权在上级主管部门,地方党委政府和其他一些监督机构,对出现问题的人或单位,无法采取一些行政处理或组织处理的手段,致使监督的着力点悬空,出现“看得见的管不着、管得着的看不见”的怪现象,造成上级监督不到位,同级监督难,下级不敢监督的结果。

二、加强监督制度建设中的原因分析

(一)思想认识不够到位。目前,影响制度落实和监督效果的思想障碍主要有三种。一是责任意识不强。有些党员干部不是以对党的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积极主动地同消极腐败现象作斗争,而是信守“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多栽花、少栽刺”的处世哲学,遇见问题绕道走,明知不对,少说为佳。二是民主观念淡薄。有的领导干部不懂得接受监督是自己必须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习惯于监督别人,却不愿意接受别人尤其是下属的监督;还有的担心监督多了会影响团结,被人批评会损害自己的形象,揭露出问题会给单位抹黑,因而对监督采取消极应付的态度。三是害怕打击报复。特别是在对上级领导和实权部门的监督方面顾虑更大,怕得罪了领导会穿小鞋、遭报复,怕将来有事不好求人,所以发现问题也不敢监督。

(二)制度规定不够全面。制度建设作为一门学问,必须总体规划,突出重点,注重环节,整体推进,既立足解决眼前反腐倡廉工作面临的实际问题,又要从长计议。可是,一些单位制定制度缺乏系统构建观念,系统性,严密性、操作性、连贯性不强,致使有的党员干部钻制度规定的“空子”,打“擦边球”,以致违法违纪现象时有发生。甚至有些单位和领导干部认为建立健全制度不但自缚手脚,而且会影响自己“行使权力”和“既得利益”,所以自由裁量空间大,缺乏统筹和一致,削弱了对党员干部的约束力,影响了反腐败工作的深入进行。

(三)执行制度不够坚决。制度执行力严与不严是衡量制度权威和尊严的一把标尺。可是,由于各级监督机构力量不足,体制不顺,监督渠道不畅,致使一些地方和领导干部执行制度奉行好人主义,认为违反制度只是芝麻小事,又没违纪犯法,于是就不管不问,没有做到有纪必依、执纪必严、违纪必究,影响制度的严肃性;或者执行制度奉行两条标准,对身边的人、给自己谋利益的人,执行制度就松,否则,执行制度就严,“一碗水端不平”,惩处不力,失去了制度的严肃性,就必然失去制度的约束力。

三、加强监督制度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教育,增强监督主体和客体的思想意识。思想认识的深度决定接受监督的态度、决定对权力的认识和理解,只有提高思想认识,才能增强监督管理的有效性。一要加强对监督意识的教育。监督意识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作为监督主体,要担负起监督的职责;另一方面作为监督客体,要自觉接受各方面的监督。三要加强权利观的教育。教育领导干部保持清醒的头脑,树立正确的权利观;划清公私界限,分清权与钱的归属,正确应对和处理各种事务,把权力放在为人民群众谋福利上。

(二)从严治党,健全完善党内监督机制和体制。党内民主监督是党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按照“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的要求进行自我约束和自我完善的一种机制。在工作实践中,应准确、正确地运用这一机制,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引导,切实提高党内民主监督意识,不断增强监督客体接受监督的自觉性,增强监督主体履行监督职责的主动性,营造良好的党内民主监督环境和氛围。要不断完善党内民主监督的内容,认真贯彻《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加强配套制度建设,形成较为完备的党内民主监督制度体系。要运用多元化的监督方法,充分发挥党的代表大会、党的委员会全体会议、党代会代表的监督作用,认真执行地方党委常委会向全委会报告廉政勤政、选人用人等方面工作情况的规定,增强监督的权威性和有效性。要认真落实党员监督权,健全党内情况通报制度,完善民意调查制度,建立健全党内事务听证咨询、党员定期评议领导班子成员、党员领导干部述职述廉等制度。要着重抓好党务公开制度,及时公开党委的重大事项、重要活动、重大决策、决定和决议,以及党委的选人用人情况。要充分发挥党内监督专门机关纪委的作用,通过改革纪委监督体制,适当加大它的权力,提高它的地位,充实它的职能,同时,健全和完善纪检监察机关派驻机构对驻在部门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监督的制度。要科学设臵和轮换各级党委巡视检查组,建立巡视工作责任制和保障机制,从制度层面构筑监督预防腐败的有力武器。

(三)从严治政,建立健全行政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建立和形成权力运行监控机制,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明确要求,是中央《工作规划》确定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工作目标之一。推进行政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建设,首先要建立行政权力运行前的廉政风险评估预警防范机制,科学分析、识别、评估行政权力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腐败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预警防范措施的监控体系,全面准确查找和分析不同行政权力和权力运行不同环节中存在的廉政风险,并进行科学的识别和评估;按照分级、分类预防的要求,对不同行政权力风险制定不同的防范措施;建立动态的廉政风险信息采集、分析、反馈和快速反应处理系统,跟踪掌握风险变化情况,及早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进行预警,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通过规范行政权力运行流程和公开透明运行,防止行政权力运行过程中发生腐败问题;抓住决策、执行、结果等权力运行的主要环节,进一步完善监控措施;积极探索对单位一把手的监督办法,有效防止决策失误,行为失范;向当事人公开全部与行使权力或事项办理过程有关的情况,尽量满足当事人信息需求;如实记载权力在各个环节的运行情况,为事后考核和责任追究提供依据。要突出抓好政务公开制度的落实,及时公开本地区、本单位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财务收支情况、干部作用情况、勤政廉政情况,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

(四)拓宽渠道,建立健全多层次、宽领域的监督机制。一是进一步加强乡镇纪委、街道纪工委的班子建设,在班子领导较弱的乡镇(街道)纪委书记,由同级党委副书记担任提高监督的级别;二是要把监督触角延伸到最基层。全面配备村级“两员”(即村级纪律检查员和村务监督员),加强对村级党务、村务以及村“两定”干部监督。同时落实村 “两定”干部“双述双评”(述职述廉和评议测评)制度,通过召开由村党员群众代表、村民理财小组成员、村(社区)里的乡镇党代表、人大代表、村(社区)特邀党风廉政监督宣传员、乡镇(街道)包片领导、包村(社区)干部、驻村(社区)的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参加的会议,对村“两定”干部的履职情况、工作实绩和遵纪守法情况进行评议和测评,从而接受群众的监督。八步区在以黄洞村为试点在全区推行了此项做法已取得了初步的效果;三是充分整合行政监督、人大监督、政协监督、司法监督和舆论监督的力量,形成强大的合力,全方位对各级组织和负责人以及关键环节的监督。

(五)与时俱进,建立健全监督制度创新机制。创新是制度建设的灵魂。加强监督制度建设,必须把创新作为主线,用创新的思路破解制度建设中的难题。一是创新监督内容,对于经过实践检验确属比较成熟的经验和做法,在总结完善的基础上及时转化为制度,并选择合适时机推出;对于需要解决和规范而立法难度又较大的一些问题,深入进行研究论证,力争尽快研究制定出有针对性的监督制度。二是创新监督方式方法,积极探索构建“机制加科技”的防治腐败监督制度,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和信息技术,搭建专项资金公开运行、统一招投标、行政审批电子监察、廉情评估预警等平台,建立健全流程化管理、重大项目代建和问责等制度,提高监督制度科学化水平。三是创新监督载体,以权力公开透明运行为抓手,建立网络举报和受理机制,充分发挥网络反腐作用。

(六)狠抓落实,不断提高监督制度执行力。实践证明,制度的效用在于执行,执行的效果取决于抓落实的力度。抓落实的力度有多大,制度的作用就有多大。只订制度,不抓落实,行同虚设,再好的制度也是白纸一张。胡锦涛总书记在第十七届中央纪委第五次全会上指出,切实抓好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必须不断提高制度执行力。这就要求我们,一是在制定制度时,不仅要有实体性规定,而且要有程序性规定和违反制度的惩戒性规定。这样才能提高执政行为的规范性和监督制约的有效性。二是要切实加强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要建立健全制度执行的监督机制,加强日常监督和专项检查;要建立和完善制度执行问责制,把制度执行情况纳入党风廉政责任制检查考核和领导干部“述责、述廉、述效”内容,对执行制度不力的,群众意见大的要坚决追究责任。三是领导干部特别是党政“一把手”要认真践行“一岗双责”制度,既要抓好制度落实,又要树立法规面前人人平等,制度面前没有特权的意识,带头学习制度,严格执行制度,自觉维护制度。

第二篇:切实加强能力建设不断提高政法工作水平

文章标题:切实加强能力建设不断提高政法工作水平

政法委是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机关,肩负着领导、组织、协调、监督的职能作用,提高政法委机关履行职责的能力,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保持政法部门党员干部先进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政法部门必须深刻领会中共中央关于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精神实质,准确把握

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用科学发展观、政绩观指导政法工作实践,切实履行“立警为公、执法为民”宗旨,通过转变执法理念、改进执法方式、改革工作机制、提高队伍素质,以全面提高执法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加强政法队伍建设,保持政法部门党员干部的先进性,政法机关在提高中央政法委提出的“五个能力”(对敌斗争、维护国家安全的能力,打击预防犯罪、驾驭治安局势的能力,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严格公正执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能力,服务经济建设、促进改革发展的能力)的基础上,还要切实加强“三个能力”。

一、加强民主集中制,提高科学决策能力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增强党的活力和团结统一”,实行民主决策,是民主集中制在政法机关重大决策上的本质体现。

政法机关领导干部必须积极主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在学习和实践中掌握新知识,积累新经验,增长新本领,提高科学判断形势、应对复杂局面和总揽全局的能力,保证党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以及上级政法机关的各项要求得到全面贯彻执行。一是要提高政法委员会民主决策质量。政法委员会在研究决策涉及全局、关系政法部门长远发展的重大议题时,要充分贯彻民主集中制。决策前应对政法委员会成员的思考和准备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必要时应提前召开碰头会进行布置,政法委员会成员要深入调研,全面掌握情况,使自己提出的意见充分体现科学性;会上各位委员要畅所欲言,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充分发挥领导干部的智慧潜能;决策后还应注意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呼声,及时发现和调整既定决策的偏差,使之日臻完善。二是要改进领导工作作风。领导干部要不断拓展知识领域,善于把理论知识与复杂多变的具体实际紧密联系起来,使之转化为现实的决策能力。要把深入调查研究的工作作风贯彻到决策活动中去,使决策的过程同时也成为研讨的过程;要把“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路线贯穿到工作实践中去,边实践、边思考、边总结,使实践过程真正成为深化思想认识、增强分析能力、提高决策水平的过程。三是要提高政法委员会工作效能。政法委员会,在政法书记主持下讨论决定重大、疑难案件和政法工作的其他重大问题,地位重要,责任重大。要通过加强业务学习、建立考核考察制度等措施,强化委员们的工作能力和责任,不断提高议案议事能力,切实发挥好政法委员会的决策作用。

二、加强学习,提高开拓创新能力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的源动能来自于学习,勤于学习、善于学习,不仅是时代进步的要求,更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前提。政法机关要突出抓好领导班子建设,组织好集中学习,加强对重大问题的集体学习制度,使学习具有系统性和针对性。同时要突出政法干部全员学习,通过开展“做学习型政法干部、创学习型政法机关”活动,全面提升政法干警的学习力。

学习的根本目的在于创新政法工作,提升政法工作水平。政法机关要创造一切有利于实现政法工作创新的条件,积极地把学习力转化为开拓创新能力。一是要创新政法理论,为政法改革提供理论支撑。理论创新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政法理论,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构现代法治理论、建设和完善中国特色法律制度的迫切需要,它是时代赋予政法工作的重要课题。“和谐、稳定、公正”是政法工作的主题,也是“立警为公”追求的目标,衡量“执法为民”的标准,创新政法理论的研究,应始终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科学发展观,站在政治体制改革的高度,牢记“立警为公,执法为民”宗旨,以创新法律监督理论为核心深入展开。二是要创新工作机制,实现执法规范化。科学的工作机制是依法、高效履行职责的保障,政法机关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以求真务实的精神,勇于冲破有悖于时代要求和司法规律的观念和习惯的束缚,大力推进政法改革,用创新的办法解决制约工作发展的深层次问题,用法律、纪律和制度来规范政法机关权力的行使,防止利益驱动和执法随意性,使政法工作在创新中发展,在规范中加强,确保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为政法工作深入健康开展提供机制保障。三是要创新管理机制,提高工作效能。政法机关要树立强烈的忧患意识,以时不我待的精神,加快对旧的管理制度和工作运行调控机制进行改革,建立一套符合政法工作客观发展规律的管理机制。要深入研究和探索业务、队伍、信息化“三位一体”建设发展模式,建立科学的政法工作考评机制,切实调动干警与部

第三篇:不断提高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水平

规范管理 注重实效 不断提高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水平**区地处苏鲁边界,是山东“南大门”。全区辖5镇和1个街道办事处,196个行政村、15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28.8万人。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始终坚持把村务公开民主管理作为做好“三农”工作、维护农村稳定的头等大事来抓,加强领导,创新思路,在普及深化、规范提高上下功夫,在强化监督、务求实效上作文章,力戒搞形式、走过场,不断提升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水平,为促进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抓住一个关键点,在加强领导、健全运行机制上狠下功夫 抓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领导重视是关键,规范运作是重点。领导干部的认识程度,决定着抓工作的力度。近年来,为全面落实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我们利用多种形式教育引导各级干部尤其是农村干部,从维护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从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促进农村发展、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高度,去认识和把握把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切实提高思想认识,进一步明确工作思路,健全运行机制,深入扎实地推进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区里专门成立了由区长任组长,分管副书记、副区长任副组长,区直11个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在民政局专门设立了办公室,办公室为常设机构,编制2人,民政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同时明确一名副科级干部专抓此项工作。进一步明确了纪检、组织部门牵头协调,民政部门负总责,财政、农业、经管、司法、计生等部门负责具体业务指导的工作职责。各镇(街)、村也都成立了相应的工作机构,明确责任,落实人员,形成了区、镇、村三级联动,职能部门协调配合,上下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一是健全工作运行机制。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先后制发了《关于在农村进一步强化村务公开促进民主管理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农村基层班子建设发展农村经济的意见》,区纪检、组织、经管、民政等有关部门也都下发文件,指导和规范村级工作健康开展。区村务公开民主管理领导小组还建立了联系会议制度,每月通报一次情况,每季度召开一次例会,每半年进行小结,年底进行考核总评,切实加强调度和指导。二是健全督查机制。在督查范围上,实行点面结合,每月15日前每个镇(街)随机抽查三分之一的村,每季度组织一次全面普查,推动村务公开全面开展;在督查方式上,坚持明查与暗访相结合,普查时,组织专门人员进行明查,抽查时,采取不打招呼。不提前预约、不用基层人员陪问,督查人员直接进村入户暗访的方式,保证了督查工作情况真实可靠;在工作力量上,坚持专兼职相结合,除从区有关部门抽调专门督查人员外,还从社会上聘请了60余名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作为兼职督查员,实行划片管理、交叉督查。三是健全考核奖惩机制。区委、区政府建立了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目标责任制,区级领导、区直部门、镇街干部与乡村帮包联系点,同目标、同责任、同奖惩,实行党的建设、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村务公开民主管理、计划生育等捆绑式帮包、一体化考核。同时,我们还建立实施了村务公开民主管理责任追究制度。对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出现严重问题的,实行“一票否决”,镇、村集体当年不予评先树优,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当年不予提拔重用,直接责任人进行诫勉或免职,增强了各级干部抓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责任意识。

二、抓住一个根本点,在公开到位、提高群众满意度上狠下功夫 村务公开我区村务公开起步较早。我们始终坚持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内容,改进形式,拓宽渠道,确保做到全公开、真公开、群众满意,推动了村务公开工作向纵深发展。首先,在公开内容上,由侧重财务公开向党务、政务、财务“三位一体”拓展。我们认为,凡是群众关心关注的村务都应当公开,只有全公开、实公开才能达到群众满意。为此,我们明确把村务公开内容界定为三大项、十五小项,由原来侧重于财务公开逐步拓展到党务、政务、财务“三位一体”公开。一是财务公开内容。主要包括财务计划、各项收入、支出、收益分配等。二是村民自治事务公开内容。主要包括村干部工作目标。误工补贴标准、人数、项目承包方案等。三是政务公开内容。主要包括计划生育指标安排、宅基地划分、征用地补偿、救灾救济款物使用、粮食补贴等内容。四是党务公开内容。主要包括党员大会决议、发展党员、党费收缴等内容。去年,我区推行了发展党员票决制,把党员大会票决结果和群众代表评议情况进行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全区新发展的党员全部得到党员群众的认可,没有发生一起来信来访情况。其次,在公开方式上,按照“统一时间、统一版面、统一内容”的要求,由公开办事结果向公开办事全过程拓展。本着节省、实用的原则,在村部及群众居住集中、醒目的地方统一设置固定、永久的公开栏。为使村务公开真正成为“阳光工程”,我们注意把政策依据、规章制度、办事方式、审核程序及办事结果等内容如实交给群众,把村务公开由事后公开调整为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公开。涧头集镇涧头集村在土地承包中实行“四榜”公开,一榜公开土地承包法,二榜公开征求意见结果,三榜公开合作社章程,四

榜公开收益分配情况,使群众一看就清楚,一听就明白,一说就知道,赢得了民心,顺应了民意,推动了改革的顺利进行。第三,在公开范围上,由单纯村级公开向镇(街)、村、户三级联动公开拓展。在村务公开中,将群众普遍关注的吃水、用电、宅基地划分、计生指标、道路建设等10余项内容规定必须定期公开,我们印制了村务公开表,由村填报,镇(街)审核,村务公开表镇(街)、村各1份,公开内容“一表定死”。村级公开的同时,镇(街)同步公开,使群众不论是从镇(街)了解到的,还是从村庄了解到的内容都一样真实可靠。区、镇(街)根据村务公开表的内容定期抽查或普查,发现内容不实的,及时予以通报整改,避免了公开内容不真实、假公开、不公开现象的发生。我们针对行政村规模调整后村级规模较大的实际,选取了部分村实行入户公开试点。即在公开栏公开村务的同时,村干部把村务公开表直接送到各自然村的村民代表、驻村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家里,由这些同志入户进行讲解宣传,使广大群众坐在家里就能及时了解到村务公开的情况。

三、抓住一个切入点,在完善决策、提高民主管理质量上狠下功夫 为落实好群众对村务工作的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我们突出规范了三项制度,有效提高了民主管理质量。一是规范村级重大事务决策制度。按照先党内后党外的原则,规范了村党支部的决策组织权,发挥核心作用,保证决策活动的正确方向;规范了村民会议的决策表决权,使表决结果充分体现全体村民的意志;规范了村委会决策执行权,维护村委会在村民自治中的法律地位;规范了村民议事组织的决策监督权,让群众参与决策的整个过程。我们在镇、村两级推行了重大事务民主听证制。对产业结构调整、重点项目建设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召开由党员代表、群众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参加的民主听证会,广泛征求意见,增加工作透明度,减少或避免工作决策失误。二是规范财务管理制度。村级财务收支情况是农民群众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也是村级管理的一个难点。为此,我们主要健全了村级财务“双代管”、财务支出审批和会签、民主理财三项制度。村级财务“双代管”即将村级财务、帐务全部纳入镇(街)代管,各村不再单独设立财务帐目。财务支出审批和会签即村里所有重大支出,必须事先向镇(街)提出申请,写出支出报告单,由分管镇长审批签字后才能实施;村里的每笔支出单据,都必须有村支部书记、村主任和经办人的签名方可支出。民主理财即对村里的各项开支,必须由民主理财小组审核通过并加盖民主理财专用章后才能入帐。通过强化监督管理,有效地堵住了村级财务管理上的漏洞。三是规范监督制度。建立健全了两项民主监督制度:即民主评议制度。每年对村班子、村干部进行一次评议。评议时,村党支部班子成员、村委会班子成员都要作述职报告,并接受党员、群众的质询,由评议者评出称职或不称职,由镇(街)党委、政府考核认定。两次被评为不称职的村党支部班子成员和村委会班子成员,要进行组织调整或通过法定程序进行罢免。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每年底由各镇街抽调经管站、审计站、财政所的同志,对全区196个行政村、15个居委会进行交又审计,形成审计报告,在村务公开栏进行公开,接受群众监督。

四、抓住一个结合点,在加强引导、巩固成果上狠下功夫 我们注重把农村干部群众通过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激发出的热情干劲,及时引导到农村各项工作中来,取得了明显效果。一是强化了思想基础。实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把知事权亮给群众,议事权交给群众,监督机赋予群众,实现了群众真正当家作主。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参政意识、法制意识愈来愈强,主动学知识、学科技、学文化、学法律的愿望越来越强烈。近年来,全区农村先后有2600名党员群众参加法律大专班、法制培训班等各类专题培训班。广大群众参政议政意识的增强、科技文化水平和法律知识的提高,也为下步村“两委”换届选举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二是夯实了组织基础。在村务公开民主管理中,党员群众充分认识到,搞好村级工作,关键在班子、关键在干部,选好一个人,就能带好一个村,更加注重运用好手中的村干部推荐权、选举权。在党支部班子“两推一选”和村委会直选中,广大党员群众纷纷荐贤人、举能人、选好人,一大批自身致富能力强、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强,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优秀人才被充实进村“两委”班子,有力促进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三是壮大了经济基础。实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广大干部群众心齐、气顺、劲足,人心思上、士气高昂、干事创业、加快发展已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有力推动了全区农村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2005年7月

第四篇:不断提高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水平

精选范文:不断提高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水平(共2篇)不断提高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水平规范管理注重实效不断提高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水平**区地处苏鲁边界,是山东“南大门”。全区辖5镇和1个街道办事处,196个行政村、15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28.8万人。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始终坚持把村务公开民主管理作为做好“三农”工作、维护农村稳定的头等大事来抓,加强领导,创新思路,在普及深化、规范提高上下功夫,在强化监督、务求实效上作文章,力戒搞形式、走过场,不断提升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水平,为促进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抓住一个关键点,在加强领导、健全运行机制上狠下功夫抓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领导重视是关键,规范运作是重点。领导干部的认识程度,决定着抓工作的力度。近年来,为全面落实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我们利用多种形式教育引导各级干部尤其是农村干部,从维护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从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促进农村发展、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高度,去认识和把握把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切实提高思想认识,进一步明确工作思路,健全运行机制,深入扎实地推进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区里专门成立了由区长任组长,分管副书记、副区长任副组长,区直11个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在民政局专门设立了办公室,办公室为常设机构,编制2人,民政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同时明确一名副科级干部专抓此项工作。进一步明确了纪检、组织部门牵头协调,民政部门负总责,财政、农业、经管、司法、计生等部门负责具体业务指导的工作职责。各镇(街)、村也都成立了相应的工作机构,明确责任,落实人员,形成了区、镇、村三级联动,职能部门协调配合,上下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一是健全工作运行机制。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先后制发了《关于在农村进一步强化村务公开促进民主管理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农村基层班子建设发展农村经济的意见》,区纪检、组织、经管、民政等有关部门也都下发文件,指导和规范村级工作健康开展。区村务公开民主管理领导小组还建立了联系会议制度,每月通报一次情况,每季度召开一次例会,每半年进行小结,年底进行考核总评,切实加强调度和指导。二是健全督查机制。在督查范围上,实行点面结合,每月15日前每个镇(街)随机抽查三分之一的村,每季度组织一次全面普查,推动村务公开全面开展;在督查方式上,坚持明查与暗访相结合,普查时,组织专门人员进行明查,抽查时,采取不打招呼。不提前预约、不用基层人员陪问,督查人员直接进村入户暗访的方式,保证了督查工作情况真实可靠;在工作力量上,坚持专兼职相结合,除从区有关部门抽调专门督查人员外,还从社会上聘请了60余名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作为兼职督查员,实行划片管理、交叉督查。三是健全考核奖惩机制。区委、区政府建立了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目标责任制,区级领导、区直部门、镇街干部与乡村帮包联系点,同目标、同责任、同奖惩,实行党的建设、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村务公开民主管理、计划生育等捆绑式帮包、一体化考核。同时,我们还建立实施了村务公开民主管理责任追究制度。对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出现严重问题的,实行“一票否决”,镇、村集体当年不予评先树优,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当年不予提拔重用,直接责任人进行诫勉或免职,增强了各级干部抓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责任意识。

二、抓住一个根本点,在公开到位、提高群众满意度上狠下功夫村务公开我区村务公开起步较早。我们始终坚持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内容,改进形式,拓宽渠道,确保做到全公开、真公开、群众满意,推动了村务公开工作向纵深发展。首先,在公开内容上,由侧重财务公开向党务、政务、财务“三位一体”拓展。我们认为,凡是群众关心关注的村务都应当公开,只有全公开、实公开才能达到群众满意。为此,我们明确把村务公开内容界定为三大项、十五小项,由原来侧重于财务公开逐步拓展到党务、政务、财务“三位一体”公开。一是财务公开内容。主要包括财务计划、各项收入、支出、收益分配等。二是村民自治事务公开内容。主要包括村干部工作目标。误工补贴标准、人数、项目承包方案等。三是政务公开内容。主要包括计划生育指标安排、宅基地划分、征用地补偿、救灾救济款物使用、粮食补贴等内容。四是党务公开内容。主要包括党员大会决议、发展党员、党费收缴等内容。去年,我区推行了发展党员票决制,把党员大会票决结果和群众代表评议情况进行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全区新发展的党员全部得到党员群众的认可,没有发生一起来信来访情况。其次,在公开方式上,按照“统一时间、统一版面、统一内容”的要求,由公开办事结果向公开办事全过程拓展。本着节省、实用的原则,在村部及群众居住集中、醒目的地方统一设置固定、永久的公开栏。为使村务公开真正成为“阳光工程”,我们注意把政策依据、规章制度、办事方式、审核程序及办事结果等内容如实交给群众,把村务公开由事后公开调整为不断提高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水平第2页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公开。涧头集镇涧头集村在土地承包中实行“四榜”公开,一榜公开土地承包法,二榜公开征求意见结果,三榜公开合作社章程,四榜公开收益分配情况,使群众一看就清楚,一听就明白,一说就知道,赢得了民心,顺应了民意,推动了改革的顺利进行。第三,在公开范围上,由单纯村级公开向镇(街)、村、户三级联动公开拓展。在村务公开中,将群众普遍关注的吃水、用电、宅基地划分、计生指标、道路建设等10余项内容规定必须定期公开,我们印制了村务公开表,由村填报,镇(街)审核,村务公开表镇(街)、村各1份,公开内容“一表定死”。村级公开的同时,镇(街)同步公开,使群众不论是从镇(街)了解到的,还是从村庄了解到的内容都一样真实可靠。区、镇(街)根据村务公开表的内容定期抽查或普查,发现内容不实的,及时予以通报整改,避免了公开内容不真实、假公开、不公开现象的发生。我们针对行政村规模调整后村级规模较大的实际,选取了部分村实行入户公开试点。即在公开栏公开村务的同时,村干部把村务公开表直接送到各自然村的村民代表、驻村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家里,由这些同志入户进行讲解宣传,使广大群众坐在家里就能及时了解到村务公开的情况。

三、抓住一个切入点,在完善决策、提高民主管理质量上狠下功夫为落实好群众对村务工作的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我们突出规范了三项制度,有效提高了民主管理质量。一是规范村级重大事务决策制度。按照先党内后党外的原则,规范了村党支部的决策组织权,发挥核心作用,保证决策活动的正确方向;规范了村民会议的决策表决权,使表决结果充分体现全体村民的意志;规范了村委会决策执行权,维护村委会在村民自治中的法律地位;规范了村民议事组织的决策监督权,让群众参与决策的整个过程。我们在镇、村两级推行了重大事务民主听证制。对产业结构调整、重点项目建设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召开由党员代表、群众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参加的民主听证会,广泛征求意见,增加工作透明度,减少或避免工作决策失误。二是规范财务管理制度。村级财务收支情况是农民群众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也是村级管理的一个难点。为此,我们主要健全了村级财务“双代管”、财务支出审批和会签、民主理财三项制度。村级财务“双代管”即将村级财务、帐务全部纳入镇(街)代管,各村不再单独设立财务帐目。财务支出审批和会签即村里所有重大支出,必须事先向镇(街)提出申请,写出支出报告单,由分管镇长审批签字后才能实施;村里的每笔支出单据,都必须有村支部书记、村主任和经办人的签名方可支出。民主理财即对村里的各项开支,必须由民主理财小组审核通过并加盖民主理财专用章后才能入帐。通过强化监督管理,有效地堵住了村级财务管理上的漏洞。三是规范监督制度。建立健全了两项民主监督制度:即民主评议制度。每年对村班子、村干部进行一次评议。评议时,村党支部班子成员、村委会班子成员都要作述职报告,并接受党员、群众的质询,由评议者评出称职或不称职,由镇(街)党委、政府考核认定。两次被评为不称职的村党支部班子成员和村委会班子成员,要进行组织调整或通过法定程序进行罢免。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每年底由各镇街抽调经管站、审计站、财政所的同志,对全区196个行政村、15个居委会进行交又审计,形成审计报告,在村务公开栏进行公开,接受群众监督。

四、抓住一个结合点,在加强引导、巩固成果上狠下功夫我们注重把农村干部群众通过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激发出的热情干劲,及时引导到农村各项工作中来,取得了明显效果。一是强化了思想基础。实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把知事权亮给群众,议事权交给群众,监督机赋予群众,实现了群众真正当家作主。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参政意识、法制意识愈来愈强,主动学知识、学科技、学文化、学法律的愿望越来越强烈。近年来,全区农村先后有2600名党员群众参加法律大专班、法制培训班等各类专题培训班。广大群众参政议政意识的增强、科技文化水平和法律知识的提高,也为下步村“两委”换届选举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二是夯实了组织基础。在村务公开民主管理中,党员群众充分认识到,搞好村级工作,关键在班子、关键在干部,选好一个人,就能带好一个村,更加注重运用好手中的村干部推荐权、选举权。在党支部班子“两推一选”和村委会直选中,广大党员群众纷纷荐贤人、举能人、选好人,一大批自身致富能力强、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强,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优秀人才被充实进村“两委”班子,有力促进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三是壮大了经济基础。实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广大干部群众心齐、气顺、劲足,人心思上、士气高昂、干事创业、加快发展已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有力推动了全区农村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20xx年7月

[不断提高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水平(共2篇)]篇一:浅析加强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浅析加强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农村基层组织处于基层工作的最前沿,直接面对人民群众。村务公开是人民群众反映农村党风政风好坏的风向标,也是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政权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夯实党的执政基础的一项全局性工作。如何进一步加强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

一、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现状

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把加强村务公开民主管理作为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和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一件大事来抓,使村务公开不断由点向面,由少到多,由浅至深推进,并逐步向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轨道发展,既加强了对基层干部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增强了广大基层干部依法办事、清正廉洁的意识,又拓宽了群众参政议政的渠道,促进了党风、政风和党群干群关系的明显好转。归纳起来,主要有四个特点:

(一)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已形成浓厚氛围

市、乡、村各级都成立村务公开领导小组,村级建立了村务公开监督小组,确定了具体工作人员,制定了工作规划,明确了工作职责,形成了党政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工作人员专门抓和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参与的村务公开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多数村对村务公开认识到位、宣传到位、监督到位,村干部抓好村务公开的自觉性进一步提高,怕失权而不想公开,嫌麻烦而不愿公开等模糊认识得到了进一步的澄清,广大群众参与村务公开的积极和主动性进一步增强。

(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逐步走上规范运作

就芦芝乡而言,从面上来看,全乡7个行政村,规范公开的村占90%以上,一般公开的村占10%左右,各村都按“一栏四簿四制度”的要求开展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公开栏都按照政务类、事务类、财务类和回音壁进行规范,全乡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的路子。

(三)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载体不断创新

近几年来,芦芝乡积极探索创新村务公开民主管理载体,以增强工作实效。2004年开始试行村务公开工作“听证会”,2006年全乡开展村务公开民主听证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积极创新村务公开方式,采取拓展外延、创新方式、改变模式等手段,村务公开主管理由单纯的上墙公布,转变为多样化、多形式,促使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更具真实性与规范性。村民对村务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进一步得到落实。

(四)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内容进一步拓展和延伸

以村务公开民主管理为龙头,公开的范围向校务、医务、厂务、站(所)务、组务延伸,内容向党务、事务全面拓展。凡是可以公开、能民主讨论的事都民主决策,拓展的民主渠道,推进了茂盛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

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存在问题

(一)村集体经济薄弱,影响了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正常开展

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其重点是围绕村集体财务收支情况开展的。村集体经济的薄弱导致开展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被动,一方面村干部认为村集体一没经济,二没权力,没什么可公开的;另一方面群众认为现在村集体已经是“空壳子”了没什么好公开的。

(二)农村民主法制氛围不够浓厚,群众参与积极性不高 当前农村群众素质不高,民主法制意识较为淡薄,群众参与民主监督、民主决策、民主管理的积极性不高。

(三)村务公开民主管理运作机制过于程式化

现有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操作基本按“一栏四簿四制度”的要求程式化进行,过于繁锁及不切实际的程序带来操作的不便,以至村干部怕公开、不公开。再加上公开也较注重于上墙公布,并且多为事后公开,引导群众参与决策、讨论的较少,导致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效果不佳,同样制约了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三、加强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对策及建议

针对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通过深入的分析,笔者认为,加强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应注意抓好以下五方面的重点。

(一)突破难点,从营造浓厚民主管理氛围切入,充分调动群众参与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积极性

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点多面广,如何把基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调动起来,把群众的参与热情调动起来是抓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难点。一方面要加大宣传力度。要通过标语、会议、宣传材料等多形式、多载体,广泛宣传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及时把中央、省、市有关加强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政策精神及时传达到基层干部和广大群众当中。如,编发《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知识手册》发到每家每户,扩大广大人民群众的知事权、议事权和监事权,解决群众不关心公开,不参与公开和不会监督公开、不敢监督公开的问题。要进一步增强基层干部抓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引导基层干部克服经济发展是硬指标,公开工作是软任务的思想,树立“两手抓”的职责意识。切实解决少数干部怕公开、担心公开、不愿公开、不敢公开、不重视公开和不懂公开甚至假公开的问题,实现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变“要我抓”为“我要抓”和群众变“被动参与”为“主动参与”目标要求。另一方面要畅通监督渠道。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主要目的,就是让村民真正参与到民主监督、民主管理中来。必须把公开后倾听群众的反映作为一个重要环节给予应有的重视。要充分发挥意见箱、监督电话、回音壁的作用,畅通上下对话和沟通的渠道。要指定专人负责接待、搜集和整理群众的反馈意见,对群众提出的问题,要认真解释和答复,切实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实,不断增强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抓住重点,从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入手,规范和落实村务公开民主管理行为

一方面要建立健全一级抓一级的纵向责任落实机制。进一步推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目标责任制,建立市、乡、村三级目标管理责任落实体系,把村务公开纳入对乡镇及村整体工作的目标管理和考核内容之中,坚持与经济工作挂钩,同步考核,量化考核,严格奖罚。对工作搞得好的要及时进行通报表彰,对工作一般的进行戒勉谈话或批评教育,限期整改。对工作差甚至造成不良后果的,按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有关规定实施责任追究,做到严惩重罚。在执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过程,一定要明确公开内容、时间、程序、范围等,明确乡镇领导干部、驻村干部、村干部和有关责任人的职责范围,层层抓落实。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部门齐抓共管的横向责任落实机制。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由组织部门牵头,纪委、民政、财政、农业等其它部门依据各自的职权范围和工作分工配合抓落实。但在具体工作中容易产生相互依赖或推诿现象,工作难于形成合力,造成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监督不力,成效不明显。为此,各相关部门应切实加强工作中的相互沟通和协作配合,既履行好自身职能,又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形成合力。要组建和发挥好推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指导协调小组的作用。协调小组各成员单位按各自的职能分工负责抓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建立挂钩责任制,规定各成员单位分别挂钩一个乡镇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每季度召开一次成员单位联席会议,相互通报有关情况,研究布臵下阶段工作。通过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工作机制,为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扎实推进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三)关注热点,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出发,拓展延伸村务公开民主管理范围

在农村,群众普遍认为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就是村财收支公开。这是对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认知误差。随着形势的发展,群众关注的热点逐渐从财务公开转移到事关群众发展的方方面面,例如:农村税费改革政策、经济发展思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土地审批、救灾救济、计划生育等等。这些群众关注的热点焦点,是农村易产生矛盾纠纷的主要集中点,存在着诸多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和谐建设的不利因素。因此,要把加强村务公开民主管理作为构建和谐农村的一项重要措施来抓。当前,要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农村的要求,从解决事关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热点问题出发,对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在内容上进行深化,在范围上进行拓展延伸,不断扩大群众对村务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把群众关注问题的热情转化为推进发展的强大动力,真正使村务公开民管理工作成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阳光工程”、“民心工程”。

(四)突出亮点,从改革创新载体着力,增强村务公开民

主管理工作实效

[不断提高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水平(共2篇)]近年来,各地在创新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形式,增强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实效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探索,积累了很多经验,形成了开展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许多亮点。当前,要把推行村务民主听证这一亮点作为加强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主要途径。为了能真正体现群众民主决策,在推行村务民主听证过程中,要结合乡镇、村实际大胆探索创新各具特色的听证模式,即:一会一议式、一会两议式、一会多议式,表决式和非表决式,会场听证式、现场听证式、现场与会场听证相结合式、质询答辩式、征求意见式等,让听证代表根据听证项目充分表达意愿,使听证会成为解决热点难点问题的有效途径,成为村民充分表达自己意愿,与村干部平等协商村务的沟通平台。

(五)消除盲点,从加强管理制度建设抓起,夯实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基础

加强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要改变单抓公开而公开的工作方式,着重从源头、从根本抓起,全面消除工作的盲区。一是在管理上推行村账乡管。在不改变集体资产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分权的前提下,由专职会计人员代为村集体建设账户,进行记账、核算,每个行政村只设出纳员兼报账员,会计档案由乡设立专柜进行保管,积极稳妥地推行“村账乡管”。在实行“村账乡管”的基础上,开展“村账民管”试点工作,把村集体的账务交给村民管理,不断创新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方式,提高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实效。二是在措施上加强监督。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及《福建省村集体财务管理条例》要求,建立健全村务监督小组。要充分发挥党员在村务公开民主管理中的作用,鼓励和引导党员带头参与村务民主管理,积极参与村务民主决策。各村可根据实际需要专门成立村务民主监督党小组、村务民主监督协会等群众性督组织,增强监督效果提高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实效。三是在业务上加强培训。由乡镇对换届后的村两委干部进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相关知识的培训。针对农村会计人员素质偏低的问题,开展村级财务人员岗位培训,经考试合格后发给合格证书,实行村级财务人员持证上岗,全面提高村干部开展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业务水平,夯实工作基础。

篇二:抓好村务公开 加强民主管理

扎实推进村务公开民主管理

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巨野县田桥镇党委政府

巨野县田桥镇共有29个行政村,3.7万人,耕地5.6万亩。近年来,我们把村务公开民主管理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维护广大农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根本措施来抓,着眼于强化基础工作,着力于规范程序运作,着力于完善工作机制,全方位、全过程实行村务公开,切实保障农民群众的知情权、管理权、参与权、监督权,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健康发展,维护了全镇的改革发展稳定。2006年,先后荣获县级“先进基层党组织”、县级“基层政权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抓组织,促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开展

近几年的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只有把村务向群众公开,把权力交给群众,真正让群众享有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才能得到群众的真心支持和拥护,农村的改革和发展才有坚实的基础。为此,我们把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阳光工程、民心工程,摆上农村工作的重要日程,建立健全民主管理的领导体制、强力推进村务公开工作的工作机制。做到了三个到位:一是组织领导到位。镇里成立了

由纪委书记任组长,[不断提高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水平(共2篇)]组织委员和分管副镇长任副组长,民政、经管、财政、审计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组织实施、指导协调、监督检查等工作。党政一把手亲自抓,纪委书记靠上抓,民政、经管等部门负责人具体组织实施,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二是宣传发动到位。充分利用会议、广播、报纸、明白纸、黑板报、专题讲座等途径和形式,广泛深入地开展宣传活动,组织各级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深入学习《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中央、国务院“两办”《关于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意见》、《山东省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规范》等有关政策文件,提高思想认识。自2001年以来,我镇每年都召开工作会议,专题部署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任务,提出目标要求。今年3月份,我们又对全镇100多名村干部进行了村务公开民主管理专题培训。三是责任落实到位。层层建立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责任制,镇党委、政府把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镇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和主要部门负责人,都有自己的联系村;各行政村的党支部书记是本村

导;经管站、财政、审计等部门作为配合部门常抓不懈,推动各项公开制度不断完善;纪检监察部门围绕村务公开制度的落实,加强对违纪案件的查处。同时,将村务公开落实情况纳入了镇、村干部岗位目标管理和考核的重要内容,定期督促检查,落实奖惩措施,形成了上下协调、整体联动、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局面。

二、抓规范,促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机制的完善

实现村务全方位、全过程的公开,必须本着依法公开、真实公开、方便监管的原则,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规范,用制度规范程序,用程序约束行为,保证工作落实。我镇结合实际制定出台了《巨野县田桥镇村级组织工作职责、制度、标准》和《关于进一步做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意见》等文件,对村务公开的内容、形式、程序、时间做出了规范,对群众参政议政的方式和集体经济管理及村务监督小组的工作职责等作了明确规定,同时还建立了村民代表议事会制度、民主理财制度、村财镇管制度、民主评议村干部制度,使村务公开步入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轨道。突出抓了“四个规范”:一是规范公开内容。凡是群众关心的涉及到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都要向群众及时公开,在公开内容上紧跟发展变化的形势和群众关注的热点,实行动态管理,随着招商引资和民营经济发展带来的项目用地不断增多,群众关

注的热点又发生了新的变化,我们及时取消了粮食征购、农业税收缴、电费收缴等项目,新增加了土地征用及补偿、失地农民安置及社会保障等项目,并将公开内容细化为农民负担类、财务管理类、土地管理类、政务决策类、事务管理类5大类,同时,对群众要求公开的其它内容,做到随提出随公开。二是规范公开时间。统一公开时间,各村财务收支每月至少公开一次,时间为下月的10日前,村务至少每季度公开一次,临时性、阶段性的重大事项随时公开,镇里统一规定,每月的10日为“财务公开日”,每季度

戴,从而使该村的各项工作都走在了全镇的前列。目前,全镇29个行政村都设立了高标准的村务公开栏。

三、抓关键,促村务公开民主管理质量的提高

推行村务公开,目的就是要让群众真正当家作主。只有及时公开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重要事项,公平公正地把村里的事办好,使集体的钱花的明白、合情合理,村务公开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为此,我们注重把村务公开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有机结合起来,突出抓了三个关键环节。一是坚持把工作的切入点放在强化村级财务管理上。建立民主理财制度,各村都通过民主选举,成立了3-5人的民主理财小组,对本村的财务收支情况进行全过程的监督,每月记帐前,村会计要将当月的所有财务原始凭证,交民主理财小组逐一审核把关,经审核无异后,由民主理财小组组长签字加盖民主理财专用章后方可入帐。凡不经民主理财小组审核的票据,一律不准下帐,镇经管站不予审批。实行了村帐“双代管”制度,在不改变村集体资金所有权、使用权和受益权的前提下,由镇经管站对村级财务统一审核、统一把关、统一保管,镇里每年组织一次财务审计,审计结果向群众公开。为加强农村财会队伍的建设,提高农村会计财务管理的水平,我们从2001年起,对全镇29个行政村的会计实行了“委派制度”,通过公开考选,择优录用了29名农村会计,按照

下页 余下全文

第五篇:不断提高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水平

**区地处苏鲁边界,是山东“南大门”。全区辖5镇和1个街道办事处,196个行政村、15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28.8万人。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始终坚持把村务公开民主管理作为做好“三农”工作、维护农村稳定的头等大事来抓,加强领导,创新思路,在普及深化、规范提高上下功夫,在强化监督、务求实效上作文章,力戒搞形式、走过场,不断提升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水平,为促进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抓住一个关键点,在加强领导、健全运行机制上狠下功夫

抓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领导重视是关键,规范运作是重点。领导干部的认识程度,决定着抓工作的力度。近年来,为全面落实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我们利用多种形式教育引导各级干部尤其是农村干部,从维护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从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促进农村发展、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高度,去认识和把握把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切实提高思想认识,进一步明确工作思路,健全运行机制,深入扎实地推进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区里专门成立了由区长任组长,分管副书记、副区长任副组长,区直11个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在民政局专门设立了办公室,办公室为常设机构,编制2人,民政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同时明确一名副科级干部专抓此项工作。进一步明确了纪检、组织部门牵头协调,民政部门负总责,财政、农业、经管、司法、计生等部门负责具体业务指导的工作职责。各镇(街)、村也都成立了相应的工作机构,明确责任,落实人员,形成了区、镇、村三级联动,职能部门协调配合,上下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一是健全工作运行机制。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先后制发了《关于在农村进一步强化村务公开促进民主管理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农村基层班子建设发展农村经济的意见》,区纪检、组织、经管、民政等有关部门也都下发文件,指导和规范村级工作健康开展。区村务公开民主管理领导小组还建立了联系会议制度,每月通报一次情况,每季度召开一次例会,每半年进行小结,年底进行考核总评,切实加强调度和指导。二是健全督查机制。在督查范围上,实行点面结合,每月15日前每个镇(街)随机抽查三分之一的村,每季度组织一次全面普查,推动村务公开全面开展;在督查方式上,坚持明查与暗访相结合,普查时,组织专门人员进行明查,抽查时,采取不打招呼。不提前预约、不用基层人员陪问,督查人员直接进村入户暗访的方式,保证了督查工作情况真实可靠;在工作力量上,坚持专兼职相结合,除从区有关部门抽调专门督查人员外,还从社会上聘请了60余名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作为兼职督查员,实行划片管理、交叉督查。三是健全考核奖惩机制。区委、区政府建立了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目标责任制,区级领导、区直部门、镇街干部与乡村帮包联系点,同目标、同责任、同奖惩,实行党的建设、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村务公开民主管理、计划生育等捆绑式帮包、一体化考核。同时,我们还建立实施了村务公开民主管理责任追究制度。对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出现严重问题的,实行“一票否决”,镇、村集体当年不予评先树优,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当年不予提拔重用,直接责任人进行诫勉或免职,增强了各级干部抓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责任意识。

二、抓住一个根本点,在公开到位、提高群众满意度上狠下功夫

村务公开我区村务公开起步较早。我们始终坚持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内容,改进形式,拓宽渠道,确保做到全公开、真公开、群众满意,推动了村务公开工作向纵深发展。首先,在公开内容上,由侧重财务公开向党务、政务、财务“三位一体”拓展。我们认为,凡是群众关心关注的村务都应当公开,只有全公开、实公开才能达到群众满意。为此,我们明确把村务公开内容界定为三大项、十五小项,由原来侧重于财务公开逐步拓展到党务、政务、财务“三位一体”公开。

一是财务公开内容。主要包括财务计划、各项收入、支出、收益分配等。二是村民自治事务公开内容。主要包括村干部工作目标。误工补贴标准、人数、项目承包方案等。三是政务公开内容。主要包括计划生育指标安排、宅基地划分、征用地补偿、救灾救济款物使用、粮食补贴等内容。四是党务公开内容。主要

下载从加强监督制度建设入手 不断提高监督工作水平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从加强监督制度建设入手 不断提高监督工作水平.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从制度建设入手建设和谐社会

    文章标题:从制度建设入手建设和谐社会第一,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建立健全尊重、激发、鼓励和保护全社会创造活力的政策和体制。社会活力是历史进步与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一个没有......

    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不断提高领导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范文

    学习贯彻落实好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就要深入理解为什么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怎样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在工作中增强落实四中全会精神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在突出重点上有新思......

    全面加强督查队伍建设不断提高督查工作水平

    全面加强督查队伍建设不断提高督查工作水平新余市不断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努力抓好督查干部队伍建设,切实关心支持督查干部队伍,着力培养提高督查人员素质,从而使全市督查......

    开拓创新,不断提高综合统计工作水平

    开拓创新,不断提高综合统计工作水平 ——自治区统计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忠山在综合统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1年9月26日) 同志们: 在金风送爽、瓜果飘香的美好日子里,大家齐聚......

    从制度建设入手构建和谐社会

    文章标题:从制度建设入手构建和谐社会第一,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建立健全尊重、激发、鼓励和保护全社会创造活力的政策和体制。社会活力是历史进步与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一个没......

    从小事入手,建设节约型机关大全

    从小事入手,创建高效节约型机关11月18日,李克强在会见机关事务工作先进集体代表和先进工作者时指出,要建设高效节约型机关,做廉洁奉公的模范。在会上,李克强指出,做好机关事务工作......

    县委组织部从四个方面入手加强作风建设

    ------委组织部从四个方面入手 加强部机关干部党性修养和作风养成 年初以来,---县委组织部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组工干部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活动,从四个方面着手,积极......

    建立健全长效机制 不断提高机关党建工作水平

    建立健全长效机制 不断提高机关党建工作水平来源:吉林省林业厅 加入时间:2008.03.19 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永葆党的先进性,是当前机关党建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中央保持共产党员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