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优环境 强基础 兴产业(党委工作报告)
优环境,强基础,兴产业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谨代表中共........镇第六届委员会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
五年来工作回顾
五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党的十七大及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工作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县委、县政府“一条主线、两个抓手、六大产业”的基本思路,结合我镇工作实际,紧紧围绕“一水四线三区一龙头”(一水即文江;四线即922县道、黔桂铁路、贵广快速铁路、厦蓉高速公路;三区即........昌明经济开发区、移民搬迁项目区、........〃.....60公里山区特色生态高效农业开发区;一龙头即小城镇建设为龙头)优势,以“六抓六促”(抓观光农业促结构调整、抓园区规划促城镇建设、抓古城文化促旅游发展、抓村庄整治促社会和谐、抓综合 治理促社会稳定、抓党的建设促经济发展)的经济社会发展思路为抓手,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作用,团结和带领全镇党员干部和群众,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圆满完成了本届党的各项工作任务,促进了经济稳步增长和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一、党的建设不断加强
1、抓好党的自身建设,不断提高执政能力。五年来,........镇党委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严格按照创先争优和“三实三创”的要求,以提高素质为关键,以完善镇党委的领导方式和工作机制为重点,全面加强镇党委班子的执政能力建设,努力创建“勤政廉洁、执政为民”的党政班子,不断提高领导班子驾驭农村工作的能力。一是抓镇党委中心学习组学习,提高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建立和健全了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认真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五四全会精神以及胡锦涛总书记在2011年“七一”重要讲话。通过学习,不断增强领导干部的思想觉悟、政治素质、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二是抓思想作风建设,树立良好干部形象。
1、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四 个长效机制”文件和省委“1+9”文件精神,大力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以创建“四线百乡千村万名党员示范工程”为载体,全面提高党员素质,实现示范带创。我镇于2007年被........州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领导小组评为........州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示范乡镇,2009年黄土村被列为州级基层组织建设示范村。
2、扎实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年和基层组织拓展年活动,有效推动了我镇基层组织建设的发展。达到了党委提出的:“党建牵头,项目搭台,产调凸显”的党建模式,并得到了州委和县委的认可。2011年黄土村党支部被评为十星级党支部。
3、认真开展“三个建设年”和“四帮四促”活动,猛安村作为州政协等单位“四帮四促”和“党建扶贫”联系点,群众得到了实惠,农业得到了发展,基础设施得到了加强,干群关系不断融洽。
4、全面实施干部下基层记民情日记建民情台帐活动,为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干部的宗旨意识进一步增强,树立了良好的干部形象。三是抓制度建设,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原则。先后制定和完善了《干部请销假制度》、《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党委民主生活会制度》等规章制度,做到用制度管事管人。建立健全了《镇 党委议事规则》,对重大问题坚持集体研究、不搞一言堂、不开家长会。班子成员讲党性、讲大局、讲原则,能认真执行党委的决议,正确处理好责任与权力的关系,自觉维护班子的团结。通过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加强了班子成员的沟通,增进了团结,营造了干事创业的良好班子氛围。
2、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夯实党的执政基础。一是加强基层干部力量。镇党委始终把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贯穿于党建工作始终,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2010年,按照县委的安排,全面完成了全镇村支两委班子换届选举工作。通过依法民主选举,把一批政治素质好、廉洁奉公、年富力强、能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优秀党员群众选进村级领导班子,优化了村支两委班子结构,为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二是加强基层组织阵地建设。通过向上争取资金,2007年完成了古城村、桐荡村、猛安村基层组织活动场所建设。2009年完成了文江村基层组织活动场所的维修。2010年完成了黄土村、白 马村基层组织活动场所新建工作。确保村村有组织活动场所,丰富党员群众生活。
3、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素质,强化党员教育管理。一是认真做好党员发展工作。严格按照“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原则发展党员,五年来共发展党员80名,消除了党员发展空白村。二是切实加强对流动党员管理。对外出半年以上的党员进行了调查摸底,建立名册,流动党员得到有效管理。
4、狠抓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转变干部作风。坚持“标本兼治”的原则,认真抓好党员干部的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建立健全党员干部学习教育制度,强化民主监督机制,促进党风廉政建设。一是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贯彻中央、省、州、县有关文件精神。播放党风廉政建设电教片,用典型案例对党员干部进行廉政教育。通过多渠道的宣传教育,增强了党员干部遵纪守法的自觉性。二是定期召开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镇党委班子以及各支部每年召开两次以上民主生活会,按照上级有关规定切实提高民主生活会质量。三是进一步建立健全党风廉政建设制度和工作制度,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了《党务政务公开制度》、《村务公开制度》、《财务 会审制度》等,从源头上扼制了违法违纪案件的发生。四是转变职能、确保民生。为转变干部职能,镇党委严肃年度考核纪律,实施年度考核与平常考核相结合,确保了全镇干部在2008年的凝冻灾害、2010年的旱灾中奋勇向前,战胜了凝冻和旱灾,得到了群众的认可,社会的好评,特别是2010年的抗旱救灾工作得到了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政府网、金黔在线等媒体的相继报道。我镇在年终综合目标考核中,2006年获得全县二等奖、2007年获得全县三等奖、2008年获得全县 等奖、2009年获得全县三等奖、2010年获得全县三等奖的好成绩。(最好不要这一段了或者修改为:五年来,全面完成县委、县人民政府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在各年度综合目标考核中均取得可喜成绩。)
二、镇域经济不断发展
1、经济发展态势良好,各项指标圆满完成。五年来,镇党政班子紧紧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组织动员和引导全镇上下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2006年至2010年,全镇工业总产值、农业总产值、农民人均纯收入等经济指标实现年均增长15.21%、8.91%、14.13%。
2、项目建设稳步推进,综合实力全面提升。五年来,我们紧扣发展这一主题,用发展聚人心、树形象,呈现出持续发展、科学发展的良好势头。一方面,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为紧紧围绕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有效利用“........〃.....60公里山区特色生态高效农业开发区” 建设项目和“两高”“一铁”及昌明工业园区的区位优势,逐步打造旅游、观光、赏花、品果、养殖于一体的农业乡镇。另一方面,加大项目争取力度,重点项目建设取得重大突破。以项目建设为突破口,重点加大了人畜安全饮水、农田水利、道路交通等项目的争取和实施,农业项目和基础设施得到较大改善和顺利实施,其中年增长1500亩以上的有机茶园已进入采收阶段,2.5万亩的速生林项目长势喜人。
三、社会事业不断进步
1、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全面推进,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五年来,我们始终把山、林、水、田、路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围绕道路建设、水利整治、校舍危改、基础产业、社会事业各个方面,大力争取项目资金投入,取得了可喜成绩。抓好村级道路硬化,从2006年开始,通过争取和整合各种资金,共硬化道路13条、3.5万平方米。顺利完成投入960万元的农发项目。按时完成2010年投资177.6万元的“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投入550万元的文江和古城人畜饮水工程已投入使用。通过协调“贵广”高速铁路项目部投入260万元的文江连心桥工程即将竣工。投入300余万元的黄土大桥已开工建设,实现了村寨道路硬化85%以上。
2、计划生育工作常抓不懈,奖扶政策全面落实。全面落实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责任制,进一步完善了基础工作,规范了收费项目,加大计划生育经费投入,加强流动人口的管理及计划生育工作队伍建设,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和服务水平。针对我镇计划生育工作的严峻形势,镇党委、镇政府审时度势,进一步健全制度,强化责任,夯实基础,顺利通过各年度省、州、县的检查验收。五年来,全镇人口出生率保持在13.26‰以内,符合政策生育率在94.58%以上,多孩率在0.58%以下,手术落实率在85%以上。同时,全面落实了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政策,采取公平、公正、公开评议等方式,把奖励扶助金及时发放到位。推行计生利益导向机制,倡导少生快富奔小 康思想,切实转变了群众的计划生育观念,全面认真落实“双降”目标任务,统筹解决人口问题。
3、综合治理工作力度不断加大,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坚持稳定压倒一切,始终把确保一方平安作为我们的首要任务来抓。逐步加大对综治工作经费的投入,深入开展“五五”普法活动,强化公民法律意识,“平安镇(村)”创建工作成效显著。进一步完善了司法、政法、治保调解等一系列防控体系,强化管理;打击违法犯罪和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确保了黔桂铁路和“两高”建设的顺利实施。加大了对非煤矿山和道路交通安全的整治力度,每年对镇内的非法矿井、采石场进行地毯式的清查,没收非法产品和作业工具,对盗采人员移交司法机关严肃。加强对“黄、赌、毒”的整治,重拳出击取缔了新场街黑网吧,严肃处理涉毒人员。确保了社会稳定和人民安居乐业,为打造平安、和谐........奠定了基础。
4、文化、教育、卫生事业不断发展,各项工作齐头并进。五年来,学校办学条件、教学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明显改善,素质教育得到进一步加强,“两基”顺利通过验收。五年内新建了坤主王小学教师宿舍、黄土小学综合楼、........中心校综合楼、猫耳井幼儿园。文江村柿花树和猛安村掌虎坝校点。新修了镇文化站和卫生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面覆盖,参合金自筹金额居全县之首。
各位代表、同志们,过去的五年,是镇党委带领全镇人民团结奋进,开拓创新的五年;是排除一切困扰,战胜各种困难,工作取得新进展、产业取得大发展的五年;是各项改革不断深入,镇域经济加快发展的五年;是发展势头明显好转,城镇面貌突出变化的五年;是全镇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的五年。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各位代表、广大党员干部和全镇一万四千多人民群众团结努力、艰苦奋斗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镇党委对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对各位代表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地感谢;并通过你们向全镇10个基层党组织和战斗在农村第一线的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以及所有关心........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诚挚的谢意!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工作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和不足:一是镇财力有限,资金筹措困难,创建规模产业基地难度大;二是由于地理位 臵的特殊性,小城镇建设步伐还需进一步加快;三是经济发展后劲虽足,但产业化水平较低,种养业科技含量不高;四是党的建设方面还存在不少的薄弱环节,班子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和基层组织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五是一些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六是经济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招商引资项目难以推进,影响了........的对外形象。这些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在今后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今后五年的工作
今后五年,是“十二五”规划和发展的重要时期,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五年,是推动我镇这个特殊的地理区域工农业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五年。搞好这五年的工作,对于全面建设、实现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意义重大。因此,我们要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创新发展思路,强化工作措施,有效发挥“143”区位优势(“一水四线三区”,一水即文江;四线即922县道、黔桂铁路、贵广快速铁路、厦蓉高速公路;三区即........昌明经济开发区、移民搬迁项目 区、........〃.....60公里山区特色生态高效农业开发区)推动各项工作扎实有效开展。
今后五年........镇党委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围绕“优环境、强基础、兴产业、促发展”为战略,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主线,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以发展园区建设为重点,以发展现代农业为手段,大力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不断优化发展环境,提升镇域经济综合实力,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提升执政能力和工作推动力;进一步壮大支柱产业,完善基础设施,普及惠民工程,促进城镇建设上水平,推动全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
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到2015年,全镇GDP达2.5亿元以上,财政收入达600万元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900元以上,工业总产值达5238万元以上,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5‰以内;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达到100%;农村人口参合率达到95%以上;农村绝对贫困人口控制在1%以下;村务公开、财务公开率达到100%,90%的基层党组织达到“五好”标准。人民 生活总体上实现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阶段性成效。
一、优化环境,推动重点项目顺利实施。
从一定程度上讲,优化经济环境就是生产力。今后五年,我镇要把优化环境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一是要强化农村政策法规宣传教育。着力解决群众思想认识上的问题,让人民群众明白优化环境与发展经济之间的辩证关系,把群众思想统一到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就是发展农村经济,就是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的高度上来,形成人人加入整脏治乱工作的良好氛围,全镇60%以上的村寨实现民居包装。二是要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利用村支两委换届的契机,配好配强村级班子,坚持公开、民主、合法、择优的原则,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人选进村支两委队伍,为村域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二、夯实基础,促进基础设施体系合理布局。
1、优先发展农田水利。结合全国第一次水利普查抓好我镇水利工程普查摸底工作。对全镇所有水库的维修加固进行立项并全面治理;搞好山塘河坝水利工程的维 修;抓好全镇范围内的水渠整治;确保农业生产用水和人畜安全用水。
2、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结合园区建设和古城旧貌建设完成........小城镇规划编制工作,进一步挖掘古城文化,尽全力恢复古城原貌,发展旅游业。结合“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进一步完善........镇村寨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村寨道路硬化率达95%以上。
三、调优结构,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民增收。
1、稳定传统产业,发展现代农业。紧紧抓住........〃.....60公里山区特色生态高效农业开发区建设,稳定水稻、玉米、油菜三大传统主导产业,确保粮油安全的基础上,加快农业产业提质升级,进一步完善现代农业区域布局,集中发展专业化、区域化、特色化的优势产业。重点发展花卉、剌梨、茶叶、蔬菜、大鲵养殖等产业。确保年平均发展速度为花卉300亩、剌梨1500亩、茶叶2000亩、蔬菜2500亩、大鲵养3000尾以上,至2015年实现花卉种植2000亩、剌梨种植10000亩、茶叶18000亩、蔬菜7500亩、大鲵养16000尾以上,确保在满足因开劈 “两高”“一铁”“一区”(........昌明经济开发区)市场的基础上,打入“两广”和省会贵阳市场。
2、落实惠农政策,增加农民收入。全面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加大农民实用技术和技能培训力度,提高农民致富能力;鼓励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或向第三产业转移,促进农民增收和劳动力就业转移。进一步优化返镇农民工创业环境,鼓励和引导积累一定资金、掌握一定技能的返镇农民工自主创办各种实体,引领群众致富。
3、推行农村综合改革,促进产业规模发展。进一步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推行土地流转机制,鼓励农民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服务组织;组建茶叶、花卉、红米、剌梨等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构建与外界进行农业技术交流与产供销一条龙合作的平台,为农业产业的规模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四、统筹兼顾,促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1、发展教科文卫事业。着力推进素质教育,重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从实际出发,合理调整学校布局,完成........中心小学寄宿制学校建设任务,全面提升办学条件与教 学水平。加强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村级卫生体系建设全覆盖。建设各村阅览室、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农民健身工程等文化活动中心,繁荣农村文化生活。继续实施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政策,力争农民参合率达到100%,让党的惠民政策真正惠及民生。
2、创新人口计生工作机制。坚决按照“双降”的目标要求,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5‰以内,符合政策生育率保持在94.5%以上,积极探索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新机制,进一步强化“以村为主、村民自治”工作机制,抓好“两术”和社会抚养费征收工作,宣传“少生快富”思想,推行计生利益导向机制,继续降低和稳定低生育水平,确保在省、州、县计划生育工作评估排名中,进入“先进”行列。
3、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平正义。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提高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效率。一是切实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继续坚持打防结合的方针,深入开展扫黑除恶、禁赌禁毒扫黄等专项治理。建立健全镇、村、组三级安全防范和社会矛盾调解网络,强化安全责任追究,不断提高基层组织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的能力和水平。二是进一 步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积极预防和有效化解矛盾纠纷,依法按政策及时妥善解决群众诉求,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特别要妥善处理中马长青园区土地征用、拆迁安臵、山林水势纠纷、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等方面的矛盾和问题,高度重视并处臵好群体性事件。三是强化安全生产监管。深入开展专项整治,突出抓好非煤矿山、烟花爆竹、道路交通、食品药品和重点领域监管整治,预防和减少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四是关注民生。重点关注五保户、特困群众和孤寡老人的生活,在低保评定、社会救助等保障机制中切实保护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五、创新机制,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推行党务公开,扩大基层民主;努力建设学习型、创新型、勤政型、廉洁型、节约型机关;继续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继续深化农村基层组织“三级联创”活动,把便民服务中心建设成为机关干部联系群众、为民兴办实事的载体与平台。充分发挥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积极向上级争取实施全镇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加强基层民主法制建设,推进民主选举、民主 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和政务财务公开。强化基层组织建设,扎实搞好村支两委换届工作,配好配强村支两委班子;做好干部的培训工作,优化党员队伍结构,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努力做好党员发展和后备干部培养工作,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进一步加强在职干部的教育管理和考核工作,探索建立制度与教育并重的监督体系,建立干部监督考核机制,突出抓好党政班子和干部作风的监督,积极探索加强干部作风建设的新方法、新途径,打造优良的党员干部队伍,确保全镇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
各位代表,同志们,回顾过去,成绩来之不易;展望未来,我们任重道远。让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奋进,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为圆满完成预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二篇:抓队伍 兴产业 强基础
找问题
查差距
抓措施
---怀忠村党支部分析材料
一、基本情况
怀忠村位于怀忠镇镇区,辖14个村民小组,人口2183人,村党支部班子5人,党员65名。近年来,在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村党支部始终坚持“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指导思想,推进广大党员向管理经济转型,在科学发展的进程中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但在推进的进程中,该村广大党员干部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成效不明显,甚至村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出现下滑现象。
二、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1、思想认识不到位。一是部分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丧失了党员干部在广大农民群众中的先锋模范作用,给开展思想政治工作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二是部分农村党员干部不善于用新方法解决新问题,因循守旧,致使工作停滞不前。三是极个别村干部当选后,就千方百计在“权”上做文章,把权力当成谋取私利的工具。主要体现在不及时完成镇党委、政府布臵的各项任务,喜欢拖拉,尤其是城镇建设的征地拆迁和计划生育的常态化管理等工作难以落实到位。另一方面党支部对本村的经济发展缺乏规划,心中无数,因些带领群众奔小康,脱贫致富无门路。
2、综合素质不到位。一是由于村党员队伍受文化程度、年龄等限制,在经济建设中难发挥“领头雁”作用,多数党员不能从事二、三产业生产。导致有的村干部对农村政策掌握不多,不懂农村基层工作程序,遇到问题不知如何处理,甚至有的对有关政策理解片面,把握不准,断章取义。二是小农经济意识根深蒂固,多数党员仍然过着“早上看日出,白天拿锄头,晚上造枕头”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缺乏认识,导致对如何依法履行职责不清楚,凭经验和主观臆断开展工作。三是“等、靠、要”思想严重,缺乏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甚至个别村干部、党员自律意识差,方法简单,作风粗暴,依法行政、依法办事能力差,宗旨观念不强,服务意识淡泊,利己思想严重,影响了村干部、党员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
3、机制管理不到位。一方面部分党员干部对制度执行不力,落实不好,甚至较多制度形同虚设,随意性很大。另一方面部分党员干部存在“庸、懒、散、浮”现象,认为上级党组织对农村党员不履行职责和存在这样那样问题的基层党组织成员多是进行批评教育,对那些经教育不改却又达不到党纪国法处理的束手无策。
三、整改方向和措施
为有效确保该村在科学发展的进程中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不断改进村党组织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 的突出问题,整体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取得真正实效。通过逐步加以整改,使该村实现“五新”目标(即村级班子建设有新成效、党员队伍建设有新起色、矛盾纠纷化解有新突破、规划化建设有新举措、壮大农村经济有新思路)。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1、抓关健,增强村级班子整体功能。一是拓宽渠道,采取从致富大户、经济能人等各类优秀人才中发展,从外出务工经商的能人中回请,从外地“老板”中引进,让那些群众威信高、有带领群众致富本领、协调方法多、真心真意为群众办实事的经济能人充实到村“两委”班子中,从根本上上解决村级干部后继无人、选不出人的问题。二是对班子成员思想保宁,工作没有闯劲,不作为的,要加强教育培训,帮助其更新观念,提高综合素质。三是对班子不团结、不协调的,采取谈心谈话等方式深入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化解矛盾,促进团结。
2、抓队伍,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结合镇“五员两好”活动的开展,加大对广大党员干部的经常性教育与管理,提高党员的服务意识、效率意识和责任意识。一是坚持发展党员改善党员结构,不断增强党的生机与活力。按照“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原则,认真做好发展党员工作,不断把“农村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村干部,把村干部培养成构建和谐幸福秀美农村的带头人”的“四培”工程。二是坚持“缺什么补什么”
培育党员队伍。紧密结合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有针对性地组织党员开展学习教育,不断加强教育载体建设,使广大党员干部思想上领先一步、本领上胜人一筹,示范带动广大农民群众致富进程。三是坚持疏通“出口”纯洁党员队伍。结合农村实际,既为农村党员展示先进性搭好平台,又要严格党内组织生活,建立正常的党员退出机制,疏通党员队伍“出口”,保持党员队伍的纯洁性和先进性。
3、抓难点,解决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按照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首先解决什么问题的原则。采取全面、细致的走访调查,听取、收集、归纳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把涉及到村级财务、土地承包、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征地拆迁等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和历史遗留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进一步融洽党群干群关系。
4、抓制度,推进村支部规范化建设。一是在班子建设上,完善议事规则、学习和班子成员值班等相关制度,坚持做到大事集体研究、小事分工负责,充分调动村班子成员的积极性和模范带头作用。二是在队伍建设上,严格按照《怀忠镇镇村两级干部目标管理办法》和《怀忠镇镇村干部工作效能督办工作制度》等制度,做到“有章可循”。三是开展“两比一创”活动,调动干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了浓厚的创先争优氛围。在急难险重的困难面前,党员干部能挺身而出,积极作为。四是围绕“五员两好”载体,转变为群
众服务的工作观念。按照“不怕群众来找我,就怕群众不找我”的工作服务理论,让群众和干部能面对面接触,为群众搭建了能说事、敢说事的平台,努力使每个党员干部充满对事业,对群众的敬畏精神和破解复杂难题的能力。
5、抓发展,不断壮大集体经济。社会要发展,经济是基础。一是要引导村干部和广大党员群众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理清发展思路,要允许主动试,大胆闯,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培育支撑项目。二是结合镇区商贸建设有利优势促进发展。立足本地优势,通过走现代农业路子,培植特色种养殖基地、建立农业示范园区、兴办农业龙头企业,发展集体经济,使村各项经济社会发展的指标三年翻番。三是要强化服务推动发展。通过转变工作作风,不断抓好农民劳动技术培训,并在政策、资金、项目、技术等方面提供有力支持,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壮大集体经济,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四是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抓住新农村整体连片推进的有利时机,切实做好环境卫生整治、村庄规划、产业发展的落实,实现新农村和谐发展。
第三篇:依托资源兴产业 壮大经济强基础
依托资源兴产业 壮大经济强基础
---蔡店乡刘山村
刘山村地处黄陂区蔡店乡北部山区,是武汉市海拔最高、居住最远的老区行政建制村。全村2个自然湾118户454人,总面积约10平方公里,其中山场6000亩,耕地264亩。2009年该村集体经济收入不足万元,为了改变贫困落后的面貌,稳步提高农民收入,壮大集体经济,村两委会以革命老区扶贫开发、新农村建设及结对共建活动为契机,依托刘家山丰富的生态资源优势,发展特色农业,壮大支柱产业,兴办乡村休闲游,积极探索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有效途径,走出了一条又好又快,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
一、挖掘资源,发展特色农业
刘家山村银杏树众多,其中百年以上银杏42株,极具经济和观赏价值。为了挖掘资源优势,壮大集体经济,该村围绕银杏的种植、销售上下功夫。一是大力发展银杏苗,建设银杏苗基地50亩,年产银杏苗10余万株。二是利用门前屋后,广植银杏,形成湾子林3万株的规模。三是开辟市场,年销售银杏果8000余斤,仅销售一项就增加集体经济收入4万多元。
二、新建基地,壮大支柱产业
刘家山村充分发挥集体林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林果茶产业,引进业主,新建林果茶基地2000余亩,新建基地的林地流 转中每年交纳村级管理费1万元。一是在原有村级茶场面积112亩的基础上,新扩建茶园面积500亩,全力打造刘家山云雾青茶知名品牌,目前,茶叶产业年可创造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以上。二是在100亩散户种植型油茶的基础上,新建基地1000亩。三是新建板栗基地600亩。通过扩大基地规模,初步形成茶叶、油茶、板栗三大支柱产业。
三、因势利导,大兴乡村休闲游
该村山川秀美,旅游资源丰富,该村因势利导,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游产业。一是坚持走与清凉寨景区联合开发之路,力推清凉寨申报国家4A级旅游景区,实现生态建设同旅游开发同步,高标准打造乡村旅游景点。二是借百年古银杏名气,进一步打造银杏山庄。三是走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的路子,利用旅游业,大力推销生态有机茶叶、油茶、板栗产品,丰富旅游内涵,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四是积极引导农家乐发展,已发展农家乐25家,带动就业人口100余人,年产值500万元以上。
第四篇:强堡垒聚民心兴产业促发展
强堡垒 聚民心 兴产业 促发展
---柳湖乡岷州村创先争优活动典型材料
岷州村是2003年建立的移民村,现辖6个组266户1631人,其中党员18名,耕地面积4708亩。2009年,全村经济总收入602万元,人均纯收入达到3961元。近年来,岷州村党支部结合实际,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以“创先争优”活动为载体,坚持以发展与创新并举,在党建基层组织建设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措施,走出了一条“强堡垒、兴产业、聚民心、促发展,党群共建新农村”的新路子。村党支部先后荣获 “全市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市农村党的建设示范点”等荣誉称号。
强保垒 聚民心
岷州村党支部自2007年成立以来,存在党员干部年龄偏大、文化素质偏低、干部队伍活力不强的现状,制约了全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为此,乡党委及时调整了该村党支部书记,以起到更好的带动引领作用。该支部主要从三方面优化了班子结构:抓班子,添活力。首先以“学”字当头,充分利用周末、巡回、支书、村务四大讲堂广泛开展学习。实行每周日晚集中学习,严格执行述学、评学、讲学制度,提高班子成员抓落实、求创新、解难题的执行力;其次是规范村级管理制度,推行“目标激励”,激发干部带头干、做示范、创特色的活力。在村“两委”建设中,不断拓宽选任渠道,把外出务工能人、退伍军人、产业大户和企业老板选进村“两委”班子。有常焕有等5名外出务工人员被选为村主职干部。抓培养,重提拔。在工作中,将一些年轻有为、文化程度较高、致富能力强的群众推选到村班子,使村班子的整体战斗力得到了明显提升。按照“1+3”的培养模式,即1名老党员培养至少3名年轻人,推荐给党组织,经支部考察,选拨优秀为村两委班子成员,三年来共培养6名35岁以下的年轻人担任村组干部。抓学习,促产业。建立了党员学习制度,充分利用远程教育平台、农家书屋等阵地优势,把党员干部的学习作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来抓,把好的发展产业的做法、经验与广大群众共勉,激励他们发家致富的信心,尽快脱贫致富。近年来,通过课堂学、外出考察等方式,广大党员群众深受启发,引领全村群众发展日光温室20座、种植啤酒花150亩、枸杞50亩。
立标杆 树旗帜
支部书记赵少平不光是个热心肠的人,更是一个一心为民办事办实事、谋利益的好支书。为解决柳湖乡学龄儿童无法接受学前教育的问题,提高学龄儿童素质,他怀着一种责任感和同情的心,2006年他投资106.3万元修建了我乡第一所幼儿园。现如今,当人们走上柳湖乡平坦的街道,在周围新建的集镇环抱当中就能看到欣欣幼儿园院舍规划整齐,井然有序,显得崭新气派,黄色的墙壁显得格外醒目。2006年9月,68名适龄儿童怀着好奇的心情走进了欣欣幼儿园,并开始在自己的“新家”里快乐地唱歌、跳舞了……幼儿园内时时飘出的欢声笑语,为柳湖乡平添了无限生机。棉花是柳湖乡的主导产业,但本乡群众销售棉花要到十几里外的花海去销售,即浪费时间又增加成本,赵少平看在眼里、急在心里。2008年,在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经多方考察、论证,借移民乡发展各级帮扶的有力时机,以“自筹+帮扶+贷款”的融资模式,兴建了我乡第一家企业,年加工生产2000吨皮棉的400型棉花加工企业----彩色棉花加工厂,现已投入运营。该项目的建成,实现农副产品加工的就地转化增值,并在提供就业岗位,培植地方财源,拉动地方经济快速发展上发挥积极作用。在该支部的引领下,岷州村涌现出好多致富领路人,如日光温室种植户林梅忠,一人经营4座蔬菜大棚,一年经济收入8万余元,养殖大户庞高贤,养羊200多只、种猪30余头,实现年经济收入6万多元。
兴产业 促发展
常言道:一个人富了不算富。如何使全村群众走上富裕的道路,一直是岷州支部一班人摸索的。2009年,通过商议,该支部大胆创新,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合作经营模式,着重培育高效特色农业,以专业合作社为建设平台,以土地规模化流转为主要筹资渠道,计划三年建成以种植葡萄、红枣为主的新型高效农业产业园2000亩。千亩酒花基地又是一个促农增收的项目,预算总投资311.4万元,分两年建成1038亩啤酒花种植基地,该项目也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合作经营模式,以啤酒花专业合作社为建设平台,以土地流转和租赁发包为主要经营形式,以市县补助和公司、农户出资相结合的筹资渠道,目前,已投资180万元,完成了640亩酒花基地的苗木定植任务。针对群众发展葡萄产业缺资金的问题,岷州村党支部与赵少平的旭辉农业公司及广大群众反复协商达成“企业投资建园,农户投劳经营”的共识,一次性把15年经营权承包给农户,前三年不收取农户任何费用,而且补给合作农户相对的水费和化肥补贴,第三年开始盛产时每接产量的“四六分成法”,付给旭辉公司土地承包费,目前该办法在乡党委政府的政策和资金扶持下,得以顺利实施,这项措施既给农户解决了想种葡萄缺资金的难题,同时又为企业经营注入了活力。如今的葡萄基地正在日益彰显其效益。
多年的努力与打拼,使岷州村一班人达成共识,推进“一特四化”进程,大力发展现代化农业是促进移民群众增收致富的金钥匙,尤其是针对我乡群众文化水平低,信息相对闭塞,增收致富途径狭窄等实际。经多方探讨学习,他们意识到只有加强基层党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科学发展的能力,才能保证产业的发展壮大和群众的持续增收,为此,积极开展“1+10”活动,即1名党员村干部带动10户农户的自觉性创业实践活动。全面实施特色产业规划到村,产业任务分解到组,增收措施落实到户,科技培训服务到人,技术规范指导到田的“五到”产业富民工程,逐步形成了村党支部、合作社、农户和基地“四位一体”的服务群众增收新格局,为葡萄产业的发展壮大提供强有力组织保障和技术支撑。
办实事 谋民利
岷州村与乡政府同步成立,全村基础设施建设等刚刚起步,人民生活水平丞待逐步提高,几年来,该党支部始终坚持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把为民办实事列入村党支部的重要议事日程,充分利用国家政策和政府项目支持,组织广大村民实施了生态建设、农网改造、村级道路建设等工程。近年来,村上累计用于公益事业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达50多万元,相继完成了村级公路修建,全面实现了柏油马路村村通;为改善人居环境,借助国家投资,争取门面改造资金18.4万元,2007—2009年完成5个组230户的门面房改造工程;为尽快提高移民群众耕地的单位面积产量,增加收入,争取国家财政投资100多万元,改造中低产田3000亩;为增加移民群众的畜牧业收入,争取资金34.5万元,完成“一池三改”入户工程230户,达到“户均一座增收养殖棚”;为进一步提高村级办公效率,投资30万元,建起了660平方米的岷州村村级活动阵地;为培育壮大高效增收产业,2009年投80万元(农户自筹64万元、政府补贴16万元)建成日光温室20座,当年实现每棚1.5万元的利润。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及时了解本地人文社情,深入实施闭路电视入户工程,全村闭路电视入户率达到100%。以上工程的建成,使全村农业基础设施和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村组面貌得到了明显改观,农民人居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一个支部就是一个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岷州村党支部一班人一心一意带领群众发展经济,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赢得了群众的信赖和支持。相信,在岷州村支部一班人的艰辛努力和优秀党员、致富能人的引领下,岷州村的经济社会各项事业一定会蓬勃发展,人民群众一定会尽快脱贫致富,走上小康社会的快车道。
第五篇:强基础兴产业改面貌,核桃坪村脱贫将突围
强基础兴产业改面貌,核桃坪村脱贫将突围
泄滩乡扶贫办 谭国权
加快脱贫致富步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必然要求,更是努力践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具体体现。泄滩乡核桃坪村自被确定为全市三十个脱贫攻坚特困村之后,该乡党委政府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针对核桃坪村基础设施滞后、产业发展不足、农民收入微薄、村容村貌落后等现状,提出了“围绕群众急需完善基础设施、围绕脱贫增收培育支柱产业、围绕民生福祉改善农村面貌”的扶贫工作思路,制定出台了《泄滩乡核桃坪村脱贫攻坚行动规划》,力争通过两年努力,使核桃坪村的交通、饮水、电力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产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农民住房条件整体改善,公共服务和农民生活水平明显提升,贫困落后面貌得到较大改观。
一、围绕群众急需完善基础设施
改变特困村面貌,着力破解发展瓶颈,必须首先改善特困村基础设施。泄滩乡核桃坪村根据行动规划,按照秭归县“1119”扶贫模式,整合多方资金,用于特困村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特困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1、加强道路建设,破解行路难题。泄滩乡坚持把改善群众行路难作为解决民生问题和加快脱贫致富的基础工程,积极争取项目,加大资金投入。一是拟投资182万元,计划
硬化村级道路4.2公里,配套完善2.5公里危险路段的安保设施。目前该项目已在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完成招投标工作,七月中旬可全面开工建设,预计十月份可完成建设任务。二是拟投资40万元,新修村级断头路2公里,实现村级主干道与邻村公路连通,形成村级环形线路。该项目已于5月底开工,目前完成1.8公里路基开挖工程,7月底可建成通车。三是积极组织群众维修改造村组公路,建立道路建后管护长效机制,提高道路通达能力,保障道路畅通质量。通过加强道路建设和管护,核桃坪村将有效解决群众出行难、农产品运输难等问题。
2、加强水利建设,破解饮水难题。核桃坪村坚持“宜集则集、宜散则散”原则,根据市水利局技术人员实地踏勘规划,今年三月已经做好了特困村饮水项目选址、规划、实施方案等工作。计划投资30万元,新建安全饮水集中供水工程3处,修建蓄水池3口300立方米,架设各类管道2.2万米,解决该村第二、三两个村落90户290人安全饮水问题。该项目已于6月底开工,目前正在建设中,今年年底全村615个村民均可饮用安全水。
3、实施土地整理,破解农业增效难。核桃坪村立地条件差,地形复杂,难利用的闲置土地和中低产田多,通过实施土地整理不仅可以改善土地利用环境,还可以增加有效耕地面积,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贫困地区农户脱贫致富,实现农村全面发展。该村拟投资260万元,实施土地整理1216亩,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民的
生活环境,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该项目目前正在进行招投标中,8月份可开工建设。
4、加强农网改造,破解用电难题。山大人稀、居住分散,低压供电面积大,低压线路长等,造成核桃坪村用电质量不高,效果难以保证。因此,该村在农网改造中将切实遵循“容量适度超前,布点切合实际”的原则,将原来的2个供电台区改建为3个,由110KVA增加到280KVA。农网改造完成之后,农民用电难题将全面解决。
二、围绕脱贫增收培育支柱产业
农村富不富,产业是支柱。特困村,特在立地条件差,困在产业发展难,要使贫困村脱贫致富,根本在于发展主导产业,增强自身造血功能。核桃坪村本着“因地制宜、群众愿意、科学论证、切实可行“的原则,在充分征求广大村民意见的基础上,通过市县农业专家的评估论证,多方筹集产业发展资金,确定将核桃坪村打造成真正的“核桃”坪,让核桃产业成为该村脱贫致富主导产业。
1、着力培育核桃产业,打造农户增收之本。泄滩乡按照“低山夏橙花果香、中山茶叶竞芬芳、高山核桃满目珍、三带格局映峡江”的产业发展思路,坚持走差异化农业发展之路,把培育、发展核桃产业作为核桃坪村农民脱贫增收的主导产业来抓,进一步改变生产方式,调优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做大做强核桃产业,达到农民增产、增收、增效的目的。一是组建工作专班,制定实施方案。乡党委、政府经过深入调研、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核桃产业规划布局,制定了《泄滩
乡核桃坪核桃产业发展实施方案》,成立了由乡党委书记任组长、分管农业的副书记任副组长、扶贫办、农办、林工站工作人员和村两委班子任成员的扶贫工作专班具体抓产业发展的各项工作。二是整合扶贫、农业等各项资金近百万元,计划新发展核桃600亩,改造核桃500亩。根据核桃发展时间要求,今年秋季将完成苗木定植。届时,核桃坪村人均核桃种植面积将达到2亩。核桃种植后三年可受益,平均亩产100斤,按20元/斤计算,可增加经济收入220万元,五年后进入丰产期,亩产可达到200斤,可为全村增加经济收入440万元。三是乡党委政府明确提出,在产业发展上,要做到 “换届不换目标、换人不换方向、一届接着一届干,一条路子走到底”,狠抓责任到位、任务到位、措施到位,确保核桃产业出效益、人民群众得实惠。
2、核桃园内种植药材,快速增加群众收入。泄滩乡位于长江上游北岸,特殊的峡江气候孕育了品质优良的荆芥、天麻等道地中药材。多年以来,核桃坪村有着传统的药材种植历史,这里的群众也有着丰富的种植技术和经验。结合该村实际情况,根据群众意愿,在发展核桃的初期,计划在核桃园内发展荆芥、天麻等道地药材200亩,快速增加群众现金收入,弥补核桃产业发展初期无收入来源的不足。初步预计,每亩中药材一年可帮助农户增收3000元左右。
3、实施精准扶贫,帮助50户脱贫致富。通过实施精准扶贫,一对一帮扶,确保50个在册贫困农户摆脱贫困,逐步富裕。结合农户实际,区别制定帮扶措施,对有劳动能力 的扶贫对象,安排养殖业、种植业等适合农户脱贫增收的具体项目,帮助建立稳定脱贫的支柱产业。对需要改善居住环境的贫困户,实施危房改造等项目,帮助改善居住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在该村已选定的50个贫困户中,其中18户由秭归县、乡科级领导一对一帮扶,32户由市地税局科级及以上领导干部实行一对一帮扶。同时市地税局对核桃坪村在校学生开展大手拉小手活动,帮扶他们完成学业、成长成才。
4、着力开展技术培训,科技致富有依托。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从根本上让贫困农民脱贫致富,还得让他们掌握脱贫致富的本领,提高他们的自我发展能力。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让贫困农民用现代科技知识武装头脑,提升他们的科学种植技术,增强他们自身的“造血”功能。对此,泄滩乡科协为核桃坪村专门制定了技术培训方案。一是走出去学。今年,该乡科协带领核桃坪村干部、种植大户先后两次分别到沙镇溪镇和杨林桥镇观摩他们的核桃产业发展情况,学习他们的种植技术和经验。通过外出学习,促使他们解放思想,更新理念,增强信心。二是请进来教。根据产业发展的季节规律,乡科协适时邀请县林业局、农业局等技术专家进村入户,在田间地头开展技术培训,努力实现村落有科技带头人、户有科技明白人。三是着力培养科技示范户。结合大量青壮年外出务工的实际,泄滩乡科协着力将留在农村有一定种养殖技术和经验的农户培养和造就成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科技示范户,努力让这批思想观念新、生产技能好、辐射能力强的农业科技示范户成为新时期农村留得
住、用得上、不走的土专家。使他们成为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农业新技术、新模式、新品种等普及推广的“领头羊”,让他们成为广大农民科学种田的“风向标”。
三、围绕民生福祉改善农村面貌
以人为本,坚持民生为先,民生为要,是着力构建社会和谐之源。泄滩乡着力将改善特困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作为扶持特困村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提高特困村群众生产生活水平,不断改善农村贫穷落后面貌。
1、改善居住条件,保障农户居有所安。针对核桃坪村大部分农户居住分散,土坯房年久失修,近几年内又无力新建房屋的现状,计划对贫困户所居住的房屋进行集中连片维修改造。该项目计划分两年实施,今年已经将该村一组、三组的45个农户纳入到危房改造计划,目前正在组织农户自行实施。对验收合格的农户按照县危房改造政策进行以奖代补,每户补助资金0.3万元。由于该村地处偏远,农户收入低,贫困户多,改造难度大,市地税局将再给予每户补贴资金0.1万元。
2、发展有线电视,共享文化发展成果。重视城乡文化协调发展,着力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核桃坪村无有线电视,群众文化生活匮乏,政策信息不畅,科学技术落后。在脱贫攻坚行动中,计划投资13万元,实现光纤进村入户,解决群众文化生活匮乏和信息闭塞的问题,让全体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3、完善村级阵地,建设美丽乡村。美丽乡村建设内涵丰富,面广量大,既包含经济社会各个方面,也体现着生态和环境方面的要求,覆盖农村环境保护、生产生活、安居乐业等,可以说美丽乡村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要由易到难、有点到面,分层次、有重点协调推进。作为特困村的核桃坪,结合该村实际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开启美丽乡村建设新征程。一是完善村级阵地建设。该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建设时受资金限制,建设标准低,配套设施欠缺。今年计划进一步完善村级阵地建设,具体建设内容为:更换已经破损不堪的党员群众服务中心招牌;购置档案柜,为新农村建设档案提供基本保障;更换村卫生室药柜,提高基层公共卫生服务质量。该项目正在进行中,市妇幼保健院将结对帮扶核桃坪村卫生室建设。二是新建垃圾池,改善农村卫生条件。核桃坪村农户居住集中,生活垃圾长期处于随意乱倒的境地,农村环境脏、乱、差的状况普遍存在,为进一步改善农村卫生条件,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创造清洁优美的生产生活环境,2014年计划新建垃圾池3口,集中处理农户集中地段的生活垃圾。三是实施天保二期生态公益林补偿、农机补贴及太阳能热水器补贴。通过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提高清洁能源入户率,开展村庄环境连片整治,现生态保护与扶贫开发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