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抓党建,强基础,助推产业示范园区建设[推荐]
抓党建,强基础,助推产业园区建设
大乘镇党委、政府为了深入推进基层组织年建设年和“百村春风工程”。突出“双培双带”,强化把党员培养成致富带头人,把致富带头人中的先进分子培养成党员,党员带领群众共同发展,党组织带领致富带头人不断进步工作重点。提高村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带领群众强基础、兴产业、增收入、促和谐的能力。狠抓带头人建设和结对帮带工作,建立了镇党委委员联系党代表、党代表联系党员、党员联系群众的“三联”制度,特别是加大了产业发展大户的结对帮联工作,以“项目党建”为抓手,围绕经济发展项目和新农村建设项目,实行“项目+党组织+党员+致富能手”模式,狠抓党建助推产业示范村建设,在党建引领下,带头发展起了畜牧养殖园区,现已建成了一个屏山县大乘彩虹兔业养殖场、一个屏山县大乘祥云獭兔养殖场、一个大乘鸡勇士蛋鸡养殖场、一个大乘明友养猪场、一个大乘万红养猪场、一个大乘龙胜毫猪养殖场,一个大乘明友林下生态养鸡场。
第二篇:抓党建引领产业发展强产业助推乡村振兴
抓党建引领产业发展强产业助推乡村振兴
近年来,XXXXXX局驻村帮扶工作队终坚持发挥党建“主脉”功能,积极打造产业“造血”系统,注重从实处着手、从难处助力,紧扣工作实际,打通XXX镇XXX村产业振兴的“任督二脉”。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助推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结好对子,建驻村机制。
乡村振兴徐徐开启,出征鼓点催人奋进。XXXXXXX局驻村工作队始终以党建统领工作,怀着真心、带着真情团结XXX村“两委”班子,担当作为,帮助培育后备力量,发展年轻党员,吸引各类人才,留下“永不走的工作队”。近年来,审计局机关支部和熊河村党支部积极开展“支部共融共建、助力乡村振兴”活动,以“党建+”为助推精准脱贫的重要抓手,在党建的引领下,党员示范、产业互动,充分调动党建资源,切实加强基层组织体系建设,实现了共建、共谋、共治、共享,取得良好效果。(二)理好路子,建规划机制。
驻村工作队深入调研,认真考察产业项目,扎实推进兴村富民各项工作。为掌握第一手情况,工作队员深入农户家走访座谈,认真听取农户关于土地资源分配、生态环境保护等实际问题的想法,共收集意见建议XXX条。组织熊河村党支部党员考察参观八里畈镇古村落丁李湾的旅游产业发展情况,组织党员和贫困户参加“XXXXX”“XXXX大讲堂”等活动XXX余次,宣讲扶贫政策和油茶产业发展、旅游发展等乡村振兴举措,进一步激励了群众干事创业的热情,提升支部的扶贫水平和党员对扶贫工作的能力素质。(三)搭好台子,建销售机制。
为拓宽种植户增收渠道,促进农特产品销售,去年11月和12月,驻村工作队将XXXX和XXX村级文化广场作为销售平台,组织开展两场“消费扶贫”活动。深入发动贫困户和群众提供油茶、鸭子、泥鳅、时令蔬菜等农产品XXX余种,吸引帮扶责任人和社会力量XXX多人次参加,共为贫困群众增加经济收入XXX万余元。“消费扶贫”销售平台的有效搭建,扩大了消费扶贫格局,切实调动群众发展产业积极性。(四)架好梯子,建长效机制。
驻村工作队邀请县林业局专家对全村油茶种植情况进行调研,认真听取指导意见,吸纳切实可行的发展建议。熊河村与XX羚锐绿达山茶油公司签订油茶园流转合同,对全村连片油茶进行集中提升改造,涉及农户XXX余户,面积XXXX余亩,每亩补偿X元,茶籽收获后,由公司高于市场价收购。经过提升改造工程,大大提高了油茶授粉率和光照率,每亩提升油茶产量XX斤,年均增加收入XX元。“公司+农户”产业发展模式的建立,创新了脱贫长效机制,增强了农户积极性,确保农户收入可持续增长。二、存在问题
在驻村帮扶队的帮助和支持下,XXX村在产业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具体情况如下:
一是农户带动力度不足,参与力不够。
政策扶持和资金扶持力度较小,未形成规模效应,经济效应不明显,对农户影响力较弱;二是旅游项目单一、没有特色,深度开发力度不够,主要还是以观赏、农家乐为主,缺乏创新和深度加工。三、下步工作打算
今后,XXXX村将紧抓电子商务发展机遇,大力推进电商扶贫产业发展方向,不断扩大群众脱贫增收致富的来源渠道,借助现代化电商营销体系和物流渠道有力的促进了本地区特色精品农业蓬勃发展,外销本地产品,拓展特色产品消费市场。
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力度。
完善相关配套设施,充分利用美丽乡村建设机遇,重点加强乡村旅游资源丰富地区道路、通讯、水电、厕所支持改造力度,完善相关配套设施;二是加大宣传力度。在乡村旅游开发中,深入挖掘农耕文化内涵,加强乡村旅游带头人和农户的培训力度,通过理论学习和实地考察,开阔眼界,激发发展潜力,促进农户增收;三是推行差异化发展。构建多元发展格局,乡村旅游的开发应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不能千篇一律,开发的产品既要坚持原貌,又要突显地方特色,要充分利用乡村旅游发展平台,推动特色农产品种养业、深加工业、特色手工艺品制造业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乡村振兴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在未来的征程中,XXXXX局驻村工作队将坚持和践行党建引领乡村全面振兴的理念,扎实履行驻村帮扶职能,与XXX村“两委”一道,团结带领广大村民,积极推进产业发展,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阔步前行。
第三篇:抓队伍 兴产业 强基础
找问题
查差距
抓措施
---怀忠村党支部分析材料
一、基本情况
怀忠村位于怀忠镇镇区,辖14个村民小组,人口2183人,村党支部班子5人,党员65名。近年来,在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村党支部始终坚持“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指导思想,推进广大党员向管理经济转型,在科学发展的进程中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但在推进的进程中,该村广大党员干部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成效不明显,甚至村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出现下滑现象。
二、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1、思想认识不到位。一是部分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丧失了党员干部在广大农民群众中的先锋模范作用,给开展思想政治工作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二是部分农村党员干部不善于用新方法解决新问题,因循守旧,致使工作停滞不前。三是极个别村干部当选后,就千方百计在“权”上做文章,把权力当成谋取私利的工具。主要体现在不及时完成镇党委、政府布臵的各项任务,喜欢拖拉,尤其是城镇建设的征地拆迁和计划生育的常态化管理等工作难以落实到位。另一方面党支部对本村的经济发展缺乏规划,心中无数,因些带领群众奔小康,脱贫致富无门路。
2、综合素质不到位。一是由于村党员队伍受文化程度、年龄等限制,在经济建设中难发挥“领头雁”作用,多数党员不能从事二、三产业生产。导致有的村干部对农村政策掌握不多,不懂农村基层工作程序,遇到问题不知如何处理,甚至有的对有关政策理解片面,把握不准,断章取义。二是小农经济意识根深蒂固,多数党员仍然过着“早上看日出,白天拿锄头,晚上造枕头”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缺乏认识,导致对如何依法履行职责不清楚,凭经验和主观臆断开展工作。三是“等、靠、要”思想严重,缺乏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甚至个别村干部、党员自律意识差,方法简单,作风粗暴,依法行政、依法办事能力差,宗旨观念不强,服务意识淡泊,利己思想严重,影响了村干部、党员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
3、机制管理不到位。一方面部分党员干部对制度执行不力,落实不好,甚至较多制度形同虚设,随意性很大。另一方面部分党员干部存在“庸、懒、散、浮”现象,认为上级党组织对农村党员不履行职责和存在这样那样问题的基层党组织成员多是进行批评教育,对那些经教育不改却又达不到党纪国法处理的束手无策。
三、整改方向和措施
为有效确保该村在科学发展的进程中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不断改进村党组织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 的突出问题,整体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取得真正实效。通过逐步加以整改,使该村实现“五新”目标(即村级班子建设有新成效、党员队伍建设有新起色、矛盾纠纷化解有新突破、规划化建设有新举措、壮大农村经济有新思路)。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1、抓关健,增强村级班子整体功能。一是拓宽渠道,采取从致富大户、经济能人等各类优秀人才中发展,从外出务工经商的能人中回请,从外地“老板”中引进,让那些群众威信高、有带领群众致富本领、协调方法多、真心真意为群众办实事的经济能人充实到村“两委”班子中,从根本上上解决村级干部后继无人、选不出人的问题。二是对班子成员思想保宁,工作没有闯劲,不作为的,要加强教育培训,帮助其更新观念,提高综合素质。三是对班子不团结、不协调的,采取谈心谈话等方式深入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化解矛盾,促进团结。
2、抓队伍,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结合镇“五员两好”活动的开展,加大对广大党员干部的经常性教育与管理,提高党员的服务意识、效率意识和责任意识。一是坚持发展党员改善党员结构,不断增强党的生机与活力。按照“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原则,认真做好发展党员工作,不断把“农村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村干部,把村干部培养成构建和谐幸福秀美农村的带头人”的“四培”工程。二是坚持“缺什么补什么”
培育党员队伍。紧密结合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有针对性地组织党员开展学习教育,不断加强教育载体建设,使广大党员干部思想上领先一步、本领上胜人一筹,示范带动广大农民群众致富进程。三是坚持疏通“出口”纯洁党员队伍。结合农村实际,既为农村党员展示先进性搭好平台,又要严格党内组织生活,建立正常的党员退出机制,疏通党员队伍“出口”,保持党员队伍的纯洁性和先进性。
3、抓难点,解决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按照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首先解决什么问题的原则。采取全面、细致的走访调查,听取、收集、归纳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把涉及到村级财务、土地承包、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征地拆迁等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和历史遗留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进一步融洽党群干群关系。
4、抓制度,推进村支部规范化建设。一是在班子建设上,完善议事规则、学习和班子成员值班等相关制度,坚持做到大事集体研究、小事分工负责,充分调动村班子成员的积极性和模范带头作用。二是在队伍建设上,严格按照《怀忠镇镇村两级干部目标管理办法》和《怀忠镇镇村干部工作效能督办工作制度》等制度,做到“有章可循”。三是开展“两比一创”活动,调动干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了浓厚的创先争优氛围。在急难险重的困难面前,党员干部能挺身而出,积极作为。四是围绕“五员两好”载体,转变为群
众服务的工作观念。按照“不怕群众来找我,就怕群众不找我”的工作服务理论,让群众和干部能面对面接触,为群众搭建了能说事、敢说事的平台,努力使每个党员干部充满对事业,对群众的敬畏精神和破解复杂难题的能力。
5、抓发展,不断壮大集体经济。社会要发展,经济是基础。一是要引导村干部和广大党员群众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理清发展思路,要允许主动试,大胆闯,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培育支撑项目。二是结合镇区商贸建设有利优势促进发展。立足本地优势,通过走现代农业路子,培植特色种养殖基地、建立农业示范园区、兴办农业龙头企业,发展集体经济,使村各项经济社会发展的指标三年翻番。三是要强化服务推动发展。通过转变工作作风,不断抓好农民劳动技术培训,并在政策、资金、项目、技术等方面提供有力支持,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壮大集体经济,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四是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抓住新农村整体连片推进的有利时机,切实做好环境卫生整治、村庄规划、产业发展的落实,实现新农村和谐发展。
第四篇:抓党建强基础 重民生促发展2011工作总结
抓党建强基础 重民生促发展
上蒲溪瑶族乡2011工作总结
上蒲溪瑶族乡位于辰溪县东南边陲,距县城89公里,与中方县蒿吉坪乡接壤,距怀化市城71公里,全乡辖12村行政村,8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9312人,下设14个党支部,共有党员267名。境内资源丰富,现有乡集体林场4750亩,乡集体林场盛产松杉木材,生长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红豆杉、苦丁茶和甜茶。蒲溪流域地藏玉竹石,是园林建筑的上等石材。六屋场村建有辰溆中三县的瑶族文化纪念阁。至今保存完好的明清时期古建筑群的五宝田村被评定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现有耕地6240亩(水田5640亩,旱地780亩),山地面积71127亩,森林覆盖率78%以上,是全县林业大乡和森林覆盖率最高的乡镇。
一年来,乡党委在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工作部署及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扎实推进“三为两促”创先争优主题实践活动,突出“抓党建强基础,重民生促发展”的思路,以“三级联创”活动为动力,以创建“五个好”党委为目标,齐抓共管,整体推进,全乡上下形成“团结共事、扎实干事、高效成事”浓厚气围,逐步呈现民族团结进步、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的生动局面。
一、抓班子,带队伍
上蒲溪瑶族乡党委始终坚持把党委班子建设作为党建工作的首要任务来抓,以提高素质为关键,以完善乡党委的领导方式和工作机制为重点,不断强化班子的政治理论学习,切实抓好乡党委的自身建设,全面加强乡党委班子的执政能力建设,努力提高领导班子驾驭全局的能力。乡党委班子成员在工作中始终坚持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自觉践行“个人形象一面旗、工作热情一团火、谋事布局一盘棋”的要求,团结协作,求真务实,勤政廉洁,形成较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主要做到抓民主集中制,促进领导班子的团结,乡党委书记在党政会议讨论研究工作时,坚持做到不抢先发言定调子、不压制发言堵路子、不强制拍板作决定,在民主集中的基础上,对重大问题做到有主见不主观、能果断不武断,从而充分调动了班子成员的能动性和积极性,突出了班子的集体领导地位;同时抓作风,努力实现班子和谐,乡党委把作风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来抓,班子成员人人做到求真务实,清廉从政,认真抓好各项工作,起到了很好的表率带头作用,一年来,乡党政领导班子精诚团结,顾全大局,服务群众,不搞小集团活动,在乡党委书记的带领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汗往一处流,确保政令畅通,积极发挥上蒲溪瑶族乡各项事业建设的排头兵、火车头的积极作用。
二、抓党员,强素质
乡党委始终坚持高标准发展党员、高要求管理党员。发展党员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宁缺勿滥,德才兼备的原则,2011年发展党员13名,高中以上文化程度8人,其中大专3人,全部是农村致富能手和各行业的先进分子。在高标准发展党员的同时严格管理党员,做到党员管理教育成效明显,党员素质不断提升,能自觉践行党的宗旨,带头履行职责,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并充分利用今年村“两委”班子换届选举时机,加强村级党组织队伍建设,使真正有知识、有文化、有号召力、有奉献精神的党员进入到村“两委”班子,新一届村“两委”班子尤其是新一届村党支部班子,在夯实党的基层组织工作、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组织群众完成村集体公益事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还立足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有意识地组织农村党员和发展对象参加乡政府举办的农村经济知识和农业技术技能培训,提高党员服务农村经济建设、服务群众、“双带”致富的能力,努力使每名党员能够掌握1—2门以上的实用技术。从而使广大党员队伍素质大大提高,在各项工作中,都能充分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并大力推进党员联系帮扶,全乡280名党员接对帮扶420户,带动产业发展大户42户,带动产业示范基地6个,结对贫困学生28人,联系困难户127户,落实帮扶物资资金12万元。
三、抓制度,强机制
乡党委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努力做到工作机制好,先后建立和完善《党委议事规则、决策程序》、《干部请销假制度》、《领导接待日制度》、《学习制度》、《干部首问责任制》等28项制度,全面实现由人治向法制的根本性转变,增强办事透明度,多做实事,树立良好的干部形象。同时,要求全体干部、职工一律实行挂牌上岗,转变作风,接受群众监督,增强责任心,方便群众办事,做到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在全乡形成了比、学、赶、超的良好局面。实现了管理措施到位,工作运行规范的目标,全年无干部违法违纪问题。
四、抓落实,重绩效
乡党委始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工作中做到党建工作与各项工作统筹兼顾,有机结合,相互促进。一是基础建设取得新进展。乡党委始终坚持夯实基础建设,突破发展瓶颈。针对芦沅主道公路全线塌陷,乡党委积极筹措资金,并动员全乡党员干部对全线进行一次全面整修,着力解决群众行路难问题。完成排子坡5公里接边公路新建工程,完成龙脑上度改桥项目,已争取六屋场村公路桥危桥改造项目和六屋场村至中方县蒿吉坪乡、五宝田村至中方县丁家乡2条接边公路7公里新建项目工程,全乡交通状况大大改善。针对全乡农民用电难用电贵问题,乡党委积极向上汇报,通过努力争取,已列入中方县电力局改造项目,目前已完成全乡12个行政村的规划设计测量工作。并抢抓水利建设年契机,已积极争取排子坡村高低圳7000米的稻田引水主干渠三面防渗工程及桐木坳骨干山塘除险加固工程建设项目。二是防汛抗旱救灾工作成效显著。今年遭受50年一遇的特重大旱灾,我乡12个行政村普遍受灾,乡党委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最大限度保证村民生活用水安全,合理分配并有效利用稻田灌溉水资源,努力将旱灾损失降到最低。通过乡财政购臵水泵20台,并对群众自购水泵给予200元的乡财政补助,使全乡共投入抗旱水泵达60余台。还严格落实领导联片、干部包村、党员干部帮户的责任机制,组建农技、农机、财政、民政等部门10余干部支农服务队,下到村组,走到田间地头指导抗旱和提供技术服务,为夺取抗旱救灾的胜利提供了强有力的人、财、物保障。同时,在旱灾期间,切实加强了森林防火和农村大屋场消防安全防范,建立健全报警、预警体系,加大安全知识的宣传和教育,确保旱灾期间没有发生一起失火责任事故。汛期来临之后,乡里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派专人对骨干山塘、地质灾害危险地进行监测,对沿溪村庄巡逻预警,严格按照“谁管理、谁监控、谁负责”原则,严格落实党政一把手负总责机制,确保全乡安全渡汛,无一重大险情发生。三是产业发展格局不断优化。乡党委牢牢抓住我乡是林业大乡优势,切实做强做大林业支柱产业,现建有年产20万株杉秧苗圃,并通过异地调苗,政府补贴,今年完成工业原料林新建面积2000亩,退耕还林后续扶持项目800亩,大力扶持环保炭厂,延长林业产业链条,努力实现林木资源合理开发,充分利用,持续发展。同时,大力发展短、平、快产业,今年新增金银花面积800亩,葛根面积600亩,高山葡萄200亩,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千方百计确保农民增收。四是重点工作继续推进。乡党委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工作目标,强化措施,明确责任,狠抓落实,确保绩效。2011年计生工作年终考评名列全县一类乡镇行列。并通过狠抓生产、交通、消防三大安全工作,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着力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全乡无一起重大安全事故,无一起民转刑案件发生,无一人到市、赴省、进京上访,整个社会形势保持持续稳定。
五、抓服务,惠民生
乡党委始终要求全乡党员干部切实做到知民情、解民忧、化民怨、暖民心,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始终把思想作风建设当作头等大事来抓,积极为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坚决杜绝“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不良现象发生。始终坚持教育兴乡战略,狠抓师德师风建设,强化校园周边环境整治,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为提高办学条件,通过多方努力,已启动总造价80万元学校项目建设工程。为着力改善群众就医条件,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全乡继续推进新农合工作,2011年参保率96%以上,并多方筹措资金,已申报立项总造价60万元的乡卫生院门诊大楼新建工程。为确保强农惠民资金及时发放到位,乡党委严格限时办结制度,全年共新建农村安居工程房屋24栋,发放惠民资金120余万元,并积极组织领导干部大接访,努力转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深入基层访民情,解民困,积极创建了服务型机关,树立了党委政府形象,得到了群众好评。
中共上蒲溪瑶族乡委员会
2011年12月30日
第五篇:党建1234助推产业1234+
树党建旗帜 建产业大镇 促脱贫攻坚
今年,马家砭镇进一步加强党建创新工作,用“党建1234”工作思路推进“产业发展1234”,进而实现树党建旗帜,建产业大镇的战略目标,有力的推动了脱贫攻坚任务的顺利完成。
一、抓学习,贯穿一条主线。马家砭镇共辖党支部40个,其中农村支部36个、机关支部3个,协会支部1个,党员639名,其中女党员84名,外流125人,有书写能力的党员有258人,通过党员小书包,上门送学等举措,实现了党员学习全覆盖。紧紧围绕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升年这条主线,通过形式多样的学习方式和丰富多彩的学习内容,狠抓学习不放松,既坚定了党员理想信念,又开拓了思维,增强了担当意识,主动作为,为全镇营造积极向上的发展环境奠定了基础。
二、树典型,培育两类标杆。为了将学到的精神食粮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内生动力,我镇通过群众推推荐,支部评议,党委审核,全镇确定杨和平等道德标杆42名,文红等科技示范标杆32名,并对两类标杆进行了为期两天的集中培训,鼓励他们继续发扬美德,发挥才能,带动周围群众崇尚美德,靠勤劳的双手发家致富,有力的促进了经济与文明的同步发展,全镇呈现出了风清气正好扬帆的发展态势。
三、强管理,健全三项制度。在全镇范围内积极推行村干部坐班代办制度,重大事项议事制度,党员结对包扶兜底户制度,村干部为群众代交水电费,带领养老金,代写申请书,全镇两委班子成员中的党员和党员中心户主动认领615户兜底贫困户,每月走访,帮助砍柴,挑水,理发,群众有困难,党员来服务成了我镇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四、重实效,推进四大工程。举全镇力量推进了党建旗帜工程,扶贫攻坚工程,产业基础工程,综合提升四大工程,一是积极实施了阵地清零,投资60万元完成新建了刘家坪,赵家墕,陈家沟村的党员活动阵地,投资20万元维修改造了焦家河,阳湾党员活动室,为党员群众开展活动提供了必要的场地支撑。二是在争取驻村工作队和包扶人帮助的基础上,帮助有劳动能力的283户贫困户发展短平快产业283个,长期增收项目165个,力争通过教育扶贫脱贫18户,移民搬迁脱贫16户,发展产业脱贫239户,政府兜底保障615户,确保年底脱贫任务顺利完成。三是积极争取项目扶持,实现了产业1234,即建成或依靠一个有在省内外销售能力的专业合作社,建成两个百座大棚示范区,建成三个500亩山地苹果示范园,建成4个1000亩粮食高产基地,以产业引领,使我镇两万多父老在十三五末与全国人民一道步入小康社会。四是要求综合提升,争创一流业绩,要进一步依托马家砭镇的现有土地资源,林业资源,人文资源,全面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全面加快投资环境改善,积极争取更多外援,力争在五年之内成为全县经济强镇。
支部推动 能人互动 协会带动
-------任家元则脱贫有实招
任家元则全村111户502人,总土地面积5000亩,有党员22名,其中女党员3名,2016年贫困户认定35户65人,其中有劳动能力的4户12人,该村以两学一做为契机,狠抓党员教育,充分发挥支部堡垒作用和党员示范带头作用,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实现了学习教育成果转化,在产销上全程服务,走出了一条能人带动,协会援助,共同致富的路子。
一、支部推动,思想教育抓得紧。任家元则党支部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利用协会开办“扶志大讲坛”,积极宣传扶贫攻坚政策,对贫困户灌输“扶勤不扶懒”、要我干到我要干的思想。针对其有劳动能力、就业无门路、思想有依赖的特点,加强思想教育,帮助他们转变就业观念,树立自强、自立的意识,同时吸收为协会会员,共同发展现代农业产业,有力的推动了脱贫攻坚步伐。
二、能人互动,科技力量支撑强。在发展“短平快”扶贫产业的过程中,任家园则致富能人韩世杰产销全程参与指导,县镇技术人员长期蹲点,现场手把手给贫困户指导服务,并采用机械深翻、深施基肥、机械起垄、机械覆膜、覆膜保墒、垄沟种植等精细化现代农业耕作技术,为了能使扶贫产业旱涝保收,县农业局投资200余万元实施了节水灌溉工程,提高扶贫产业抵御陕北“十有九旱”的自然风险,必将全面提高农民种田效率和土地利用率,为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保驾护航。
三、协会带动,农民增收落得实。“短平快”扶贫产业的顺利发展,《子长县农民之家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起到了很好的带动作用。合作社成员大多是当地的粮食生产大户,耕地较多,种田经验丰富,他们积极推进土地流转,帮扶贫困户田间耕作,使“短平快”扶贫产业既集中连片,又可统一锄草、除虫、防病,带领全镇农民走上了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的大潮中。现在350亩地膜洋芋即将上市,每斤零售价都在1元左右,亩产可达5000斤以上,预计10月份“张杂谷10号”可上市,每斤零售价在7元左右,亩产可达1000斤以上。34户贫困户种植的124亩“张杂谷10号”和92亩地膜洋芋玉米套种总产值可达51万元,人均收入达到了4553元。在销售上,应用现代电子商务平台,注册绿色商标品牌,做到了产销一条龙服务,解决了贫困户的销售后顾之忧,农民增收落到了实处,贫困户脱贫已进入倒计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