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区域初中薄弱学科质量提升的行动策略与管理实践
丁玉祥 初中学科质量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加强区域初中学科质量建设是推进区域初中教育质量提升的必然选择,是实现区域义务教育阶段初中学校高位、优质、均衡发展的基本保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核心任务。但是,从区域初中质量建设的现状看,初中学科质量建设水平受制于初中学科质量的发展品质。目前,初中办学的校际质量分化明显,主要呈现是学科质量发展的不均衡,集中体现在英语、数学、物理学科的分数两极分化,具体表现在学科低分率过高,及格率偏低,导致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偏低,影响了区域初中质量的均衡发展。因此,落实国家义务教育质量标准(学科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基本要求),尝试以“控制和降低低分率,有效提升合格率”为工作重点,选择初中英语、数学、物理学科质量建设为突破口,开展区域初中薄弱学科质量改造的行动实践,通过优化教学过程,改进教学方式,保证学生学习的基本质量,为推进区域初中学校均衡发展奠定发展基础。为此,我区开展了如下行动实践。
一、明确区域初中薄弱学科质量提升面临的突出问题 初中薄弱学科质量改造的行动是一项艰巨任务,涉及教师、学生、家长和学校管理多方面的因素,不是一蹴而就,急于求成的工作,需要信心、恒心和耐心。只有通过一段较长时间的坚持和努力,才有可能见到为质量提升所付出精力和各项投入的回报。客观上看,初中学科质量提升因其复杂性和艰巨性,从而在工作的推进中会遇到如下一些问题: 1.教师认识不统一 部分教师对初中薄弱学科质量改造的意义认识不够,没有看到区域初中质量提升对学校自身发展以及教师自身成长所带来的实践意义。可能因为认识上的缺位,导致部分教师对区域初中学科质量提升表现出信心不足、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强,参与性不广。2.学校管理不配套 学校针对初中薄弱学科质量提升的行动缺乏有针对性、系统性的配套方案,过多地寄希望于、依赖于区级层面的专业推动。客观上看,学校质量问题的解决关键是学校自身,主要还是依靠自身内因的决定性作用。学校如果在初中薄弱学科质量改造的行动中失去主动性,区域初中学科质量提升推进的成效将必然降低。3.措施执行不到位 学校或区级教研部门共同研制的质量提升举措,在教师或薄弱学科备课组执行中不到位,不能按要求落实,不能按标准达成,使得好的措施或方案实施成效降低。另外,学校在初中薄弱学科质量改造行动中的相关举措跟进督查没有形成制度,导致执行态度不够坚决或执行力度不够到位。4.学生习惯不够好 大部分学生受自身能力、教育时机错失和家庭教育方式不当等因素影响,学习习惯较为散漫,学习注意力难以集中,缺乏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基本能力。忽视德育的助学功能,导致学生学习习惯没有养成,对学科学习失去正向促进作用,学生行为规范上的问题容易反复出现。5.研究形式不丰富 学校及区级学科教研对于初中薄弱学科质量改造的行动研究互动缺乏整体规划,忽视对制约质量提升问题的深层次、多维度归因,导致解决质量提升的研究活动形式单一,方法匮乏,与实际脱节。由于缺乏制约质量提升相关问题的特色活动创意设计,导致教师参与问题解决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够。
二、明晰区域初中薄弱学科质量改造的行动策略 1.切实明确教学的质量标准 根据中考英语、数学、物理考试说明,结合学科课程标准,明确相关教学内容的质量教学要求,使所有教师明确质量标准要求,了解教学内容的一般性要求和重点性要求,尤其是基于中考的基础、中等水平教学内容的教学要求。2.科学统整教学内容 根据中考质量标准和考试说明,针对校际的学情现状,根据学科三年的课程计划,以学科课程标准为依据,合理统整学科课程的内容安排,科学地简化、删减、组合与调整学科教学内容,突出学生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与基本方法、基本习惯的达标教学,保证学生能够看得进,听得懂,学得会。3.精心重组教学计划 根据重组、统整后的教学内容,结合课程的课时安排,重新制订教学计划,明确教学的阶段安排。4.实施目标导向的教学 在学科教研员指导下,薄弱学科备课组能科学地统整教学内容,保证每一位教师明确重点教学内容的质量标准与教学要求。教师能准确编制、清晰表述每节课的学习目标,让所有学生对当堂的学习任务心中有数;教师能紧紧围绕编制的教学目标进行达标教学。教学过程中,能围绕目标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过程,通过“低起点、密台阶、快反馈,勤矫正”的教学策略,实现教学目标的当堂达成。5.不断优化教学方式 教师应根据学生认知特点和学情现状,结合教学内容,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杜绝单一的讲授式、灌输式教学。尽可能地采取多样化学习资源,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保证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尽可能让学生展示学习成果,最大限度让学生表达学习中的思考结果和存在问题,让学生通过展示交流,暴露知识掌握情况,从而让学生“小步慢走,应学尽会”。6.及时反馈学习结果 一是保证每节课课前实施诊断性评价练习。教师每节课前5分钟,针对已学内容编制诊断性练习,进行课前诊断补偿,对新学知识进行铺垫;二是加强课中反馈练习,课堂教学中,应结合本课教学重点,安排形式多样的反馈练习,加强反馈练习的当堂巡批;三是新课结束前,实施当堂形成性评价。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与内容,编制有针对性的形成性评价试题,进行当堂检测.最大限度保证学生课堂达标;四是实施阶段性教学循环反馈。能根据学情针对学生日常重复性的知识与学习内容,编制基于目标的评价试卷,定期循环监测,保证教学的成效,并根据检测情况,主动改进教学。. 7.规范学生的学习档案 对学生学习达标情况以及阶段性形成性测试情况进行记录,帮助和指导学生记录学习情况,根据学习档案进行学习过程管理。8.有序组织校际联合的备课 针对学情基础,建议不同学校间薄弱学科备课组进行合理分工,进行教学内容的研讨,落实各类型评价试题的编制,提高备课质量,保证教学成效。建立校际定期合作备课机制,教研员加强教师的备课指导,开发学科教学同步资源,并结合备课活动,开展跟进式教研活动,组织专题研讨。
三、尝试区域初中薄弱学科质量改造的方法 1.充分发挥德育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教育功能 学校及教师应充分重视德育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教育,尤其是重视对学生学习习惯、学习兴趣以及学习毅力的培养,重视利用学科教学和班队会渗透学法指导,通过开展学生经验交流,相互分享成功学习的经验,并定期组织多样化的评比活动,对进步学生进行表彰。同时创造条件,充分整合家校的教育合力。2.为校际联合教研创设活动时间和空间 为了营造氛围,加强同类学校教师之间的话语交流,需要尝试以质量薄弱学科的同类学校为基础,建立校际合作教研活动基地。活动基地为学科组校际间的集体备考、学科研讨、活动竞赛提供活动保证。各学校为本校英语、数学、物理学科教师共同寻找一个固定的校际合作教研时间,学科教研员每两周一次组织定期教研活动,开展系统的质量提升专题研究。3.研制达标性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 基于提升及格率,降低低分率的目标,各学校围绕“如何解决及格率和低分率”,突出课堂教学基本要素,制定达标性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作为校内合格课、常态课以及优质课评选的基本评价标准,通过评价标准引导教师调控和改进自身的教学行为。4.联合开发同步的达标性、过关性的作业单 通过指导校际积极开发课堂达标性的作业单、课后巩固性作业纸,落实课上学习结果和课后作业的及时反馈,保证校际普通班级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高水平过关。5.建立相关举措执行力的过程性督查制度 参与初中质量提升专题的项目学校,应结合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结合学科教研要求和举措,以提高执行力为核心,制定配套制度,做好跟踪落实,强化学科指导建议的落实效度。6.定期组织专题性、系列化的校际联系教研活动 基于制约学校质量提升的关键问题,结合学科教研活动,合理规划,精细安排,落实英语、数学、物理三门学科专题性、系列化的联合教研,增加校际教师专业发展机会,通过交流和研讨不断丰富教师专业智慧,提高教师的教学成就感和职业尊严感。及时汇编校际优秀教师教学经验汇编,组织特色学科活动与竞赛,为教师营造乐于工作,精于研究,乐于奉献的良好工作范围。7.尝试基于信息技术的多样化分类辅导 为了适应学生差异化学习和个性化辅导,切实提高基础薄弱学生帮扶效果,部分学校可采取数字化学习手段,结合翻转课堂理念,尝试基于“电子书包”的分类辅导尝试,通过观看同步辅导的微视频,提高教师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尝试利用“淘题吧”进行自主作业和补偿性练习,落实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高水平过关。8.尝试建立激励性奖励机制 参与初中质量提升专题项目的学校,应着手建立激励性的奖励制度,突出对教学质量有明显改善的教师的及时肯定,并大力表彰。区教育质量监控部门应推动以校际为核心的质量发展共同体建设,有计划地组织优秀教师的经验交流、学科研讨等活动,为教师搭建专业发展的校际发展平台。对有突出业绩的教师,学校和区级应给予表彰。9.落实质量提升专题项目的经费保障 区级层面应分别为校际的各类专题研究活动提供经费保障,学校对本校教师在“提升及格率,降低低分率”专题项目中取得实绩的教师应给予专项奖励。
四、规范区域初中薄弱学科质量改造的措施 1.落实学校层面的保障措施(1)加强管理服务。一是为薄弱学科备课组提供课程教学改进与实施的制度保障;二是协助薄弱学科备课组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和学习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三是协调家长力量,做好配合工作;四是为薄弱学科备课组行动计划提供研讨和学习的便利;五是结合校情,独立制定本校“降差升格”实施方案,做好行动计划实施的过程性监控,督促教师落实学科教研员教学建议和措施;六是定期组织薄弱学科备课组进行校内研讨,总结校本化的成功经验,及时改进教学。(2)强化资源保障。学校应能提供行动计划落实的相关硬件服务;充分拓展学习资源,丰富教学方式,部分学校可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如“电子书包”以及“e学习项目”等自主学习的平台的应用,丰富分层辅导的教学形式,提高学生参与分层辅导的主动性和实效性。2.落实区级层面的保障措施(1)发挥学科教研员的专业支持优势。一是协助学校做好学情分析;二是协助和指导薄弱学科备课组进行质量标准的和教学要求的研讨;三是指导学校做好教学内容的简化、调整;四是指导薄弱学科备课组改进学科的命题技术,加强命题过程指导,提高学校形成性评价、诊断性评价、阶段性评价等试题的命题质量;五是加强薄弱学科深度备课和课堂教学的跟进指导。(2)落实区域质量监控机构的跟进服务。一是做好行动计划的总体方案的设计和构架,充分协调和整合学校资源,促进学校行动计划的落实与实施,加强薄弱学科教研活动的经费保障;二是调整教研员的工作重心,督促教研员做好重点学科、重点年级、重点班级的教学改进工作,突出对相关学校行动过程的指导、帮助,并实施组织校际间的研讨与交流;三是认真做好薄弱学科质量改造过程中成功经验的梳理,促进校际间交流;四是不断改进薄弱学科教学质量的评价模式,突出学科的纵向增长和发展性评价。(作者单位:江苏南京市奏淮区教师进修学校)
第二篇:小学提升薄弱学科整体质量具体实施方案
小学提升薄弱学科整体质量具体实施方
案
今天,按照垌冢中心初中领导的精心布署,我们与兄弟学校的相关领导和老师一起参加四年级质量分析会,共同商讨薄弱年级四年级的质量提升办法,对于这次分析会,我有两个感受,一是这次会议,体现了中心初中领导对我镇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视,二是体现了垌冢教育人一心为教育的精神。在此,我谨代表XX小学对大家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
近两年来,我校各年级学科发展不均衡开始显现。各学科的不均衡发展是制约我校教育教学质量整体提升的一大瓶颈。开展薄弱学科转化工作,通过薄弱学科的转化,促进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已是当务之急。由于各种原因致使四年级成了我校相对薄弱的年级。在几年里,各类的考试中,四年级整体质量均不理想,学校领导十分重视,从多方面多渠道入手加强对薄弱年级的管理,有了一定的效果,但整体还是不够理想,仍与预期目标有一定的差距,为此,我们以此次期中考试质量分析为契机,结合四年级实际情况,调整工作思路,经过分析讨论,为进一步提高四年级各科质量制定了具体的措施,特在此与各校进行交流,互相学习。
一、找准症结,对症下药。
要想提升成绩,首先要找出制约质量提升的根源。对于四年级,领导十分重视,本着“关注现实、尊重个性、强调过程、立足发展”的原则,健全“学困生”的人格,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建立学困生的自信心,促进他们的行为习惯得到较好的改善,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习成绩,从而提升整体质量。教务处专门组织四年级各学科教师,针对薄弱学科、薄弱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展开深入的分析研讨,共同查找出制约学科教学成绩提高的症结。主要成因有以下几点:一是学生成长环境堪优。许多学生家长外出打工,很多孩子成了“留守学生”四年级“留守儿童”占班级人数的80%以上,绝大多数家长常年在外,孩子由爷爷奶奶照顾,长期缺少父母关爱,加之爷爷奶奶的溺爱,至使大部分学生个体形成了依赖思想强,自由散漫,学习上缺少上进心,吃不了苦的一系列不良习性。家庭教育、课外辅导更是成为空白,加上学生基本上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缺乏动手、动脑的机会,出现了一部分学生跟不上正常的教学进度,从而态度消极,兴趣淡薄,缺乏信心,上课无精打采,厌倦作业,害怕考试,更缺乏独立思考和钻研的精神和能力。二是班额大,两极分化严重。四年级一直以来都是大班,学生六十几人,给教师的教育教学带来了诸多不便,学生辅导上往往顾此失彼。同时,随着学生年级的变化,学科知识的要求、能力的不断提高,在班级中出现了一部分学习态度消极、兴趣淡薄,缺乏信心的“学困生”。两极分化十分严重,以数学科为例,此次考试优秀人数有33人,中等与中等偏下但在六十分以上的学生只有14人,不及格人数有17人,其中,低于40分的9人,这9人中,有3人低于十分,这大部分的差生基本上都是单亲生,有两个是孤儿,家庭境遇极差,导致心智发育不成熟,转化起来十分困难。这一点也是提升整体质量的一大阻碍。三是现有的教学模式下的教学效率有待提高。虽然四年级各学科的教师整体教学水平很好,教师在学困生转化上也付出了大量的时间与汗水,教学质量较之以前也有所提高,(从历年的考试成绩来看,语数科教学质量有大幅度的提升,语文科中,及格率由上学期末的75.8%上升到84.1%,总积分由上学期末的70.1上升到74.3,数学科中,均分与他校差距由三年级时的20分缩小到现在的6分。)但差距仍然存在,主要是因为原有的以教为主的低效能高消耗的传统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四是教师动力支撑不足,热情难以持久。由于学困生较多,学生转化难度大,导致任科教师付出与收获不对等,学生整体成绩虽有提升,但仍与预期目标有很大差距,时间长了,教师的工作热情便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打击,信心也会打折扣,这也会直接影响学科质量的提升。
二、领导重视,加大对薄弱学科治理力度。
针对以上成因,为进一步加强薄弱学科质量提升工作,学校成立了以李皓校长为组长的薄弱学科管理专班,严格实施领导蹲班蹲科制度,李校长负责蹲点四年级数学,李利勇主任负责蹲点四年级语文,蔡校长负责蹲点四年级英语、思品、李华玉校长负责蹲点四年级科学。李爱玉主任关注四年级班风与学习建设。各领导对自己所蹲点学科实行全方位督查指导,要深入教学一线,多进入教室听课,教学上多指导,多与任科教师交流,经常不定期对学生作业的布置、完成与批改情况进行专项督查。针对各学科每一个阶段的检测情况进行跟踪分析,及时了解学科情况,查找问题,在此基础上定细提高措施和提升目标,并组织实施。
三、加强教学常规管理。
向常规教学要质量永远是教学工作的立足点。也是消除薄弱班级、薄弱学科的重要方法。学校将更加注重教学常规的精细化管理,做到:“严、细、精、恒”,重点检查备、教、改、导、考、析、研,做到有检查就有反馈,有问题就有整改。检查的结果实行通报,存在的问题,通报到人,限期整改。特别加强对薄弱班级、薄弱学科教学工作的专项查和督导,组织推门听课,加强教学常规检查,及时通报教情、学情和管理状况,并召开高质量的研讨会。
四、加强薄弱学科的集体备课,使用高效导学案进行教学。
针对薄弱学科的现状,加强集体备课是解决这一症结是关键。教师集体备课是集中集体智慧,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有效途径。成立集体备课组,进行集中个案研讨活动,以集体备课为载体,以使用学案教学为抓手,实行定时集体备课与即时交流相结合的备课形式,积极促进和帮助教师主动进行“自备、集体备、补备”的备课模式,搭建平台集中团队力量,最终形成有效指导教学的统案,并使薄弱学科教师共享集体智慧,从以教为主的低效高耗的传统教学模式向以学主的高效课堂转型。从而提高教学效益,达到消除薄弱班级、学科的目的。
五、重视单元练考,追踪成绩分析,检测薄弱学科发展状况。
薄弱学科的强化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因此,学校要重视单元练考后的质量分析工作,特别是薄弱学科,要认真详实的做分析,查找问题,并寻找解决办法,从而正确的引导学生学习。
抓好周练、单元过关和月考工作。针对薄弱学科,每周要对本周学生学习情况进行一次针对性的综合练习;在一个单元知识学习结束后进行一次单元练考,每个月教务处要认真组织一次月考,形成对学生每一个学习阶段学习情况的整体连贯性的监控,每次考试结束以后,及时依据成绩,对该学科的教学成绩,进行纵向、横向分析,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找出存在的问题。尤其要重视三项数据的变化(均分、及格率、后20%均分),抓住成绩整体提升的关键。努力提高学科及格率与后20%均分。这样循环下去,薄弱学科教师对自己的教学状况了如指掌,从而积极反思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
六、充分发挥班主任的协调、引领作用,力促薄弱学科的转变。
薄弱学科的形成与班主任工作紧密相连,充分发挥班主任的协调和引领是转变各学科的一个重要途径。要求薄弱学科班主任从以下方面来协调:一是开好分析会,让每一个学生找出自已的弱科及造成的原因,如:听课、练习、兴趣等主面。其次,树标、传经、请导师,让优秀学生或优秀教师做学法介绍,从各学科特点、学习习惯、学习方法、自我调节等方面改进。尤其要重视潜能生的转化,潜能生是影响质量的一个很关键的因素,所以,对潜能生的转化显得尤为重要。任科教师都要建立好潜能生档案,认真做好潜能生的阶段提高工作,重点关注在及格边缘的学生,给他们特殊的“优待”,坐位优先考虑,课堂优先提问,作业优先批改,错题优先辅导,思想优先交流,成绩优先肯定。从而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再次,采用家校携手的方式,引导家长与学校、任课教师、学生牵手,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格局。班主任经常及时与家长沟通,共同关注弱科学生和学生的弱科,从生活上温馨体贴,从心里上及时解困。巧妙发挥班主任的影响力,让学生真正享受学习的乐趣,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
七、以人为本建立激励机制,提高教师的教学热情。
我校在教师评价机制上,加大对弱科教师的鼓励和奖励。使弱科教师工作起来有想头,干好工作有甜头。学校领导特别注重关心帮助他们,为他们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服务到位,千方百计为他们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心理环境,真正做到抓在要点上,管在情理上,帮在境界上。让尊重与呵护成为习惯,让学习与创新蔚成风气,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提高学科质量的同时,又建设了一支和谐高效的教师团队。
精诚所致,金石为开。有了上述一系列有效举措的实施,必将使我校的薄弱学科的教学“薄”转“强”,促进各科教学质量均衡发展,促使我校教学成绩稳步提升。为我镇教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作出实际的贡献。
XX年12月3日
第三篇:袁灶初中薄弱学科质量提升工程阶段工作汇报
让自主学习点亮学生未来
--袁灶初中“初中语文学生自主学习支持系统建设”工作汇报
一、学校概况
袁灶初中建校于1983年,地处二甲镇和海门三星镇交界之地。学校由南北两校区组成,南校区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中心区域,北校区主要为教师生活区。
学校现占地面积41535平方米,生均占地达55平方米,建筑面积11950平方米,生均达15.9平方米,绿化面积16200平方米,覆盖率达到34%,生均21.4平方米;学校固定资产667.55万元。学校教育服务区域覆盖人口30000人以上。学校现有班级14个,总人数415人,教职工人数59人,专任教师53人。
二、做法与进展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在阐述课程基本理念时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获取新知识的途径越来越多样化,自主选择性学习成为人们学习的主要方式,让学生学会学习、自主学习,增强终身学习的观念和能力是时代需要,更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因此,我校将较为薄弱的语文学科作为改薄的主要学科,通过建设初中语文学生自主学习支持系统来促进农村语文教育从传统向现代化转型,向新课改精神、素质教育方针看齐,向语文课程本质属性回归,着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综合语文素养,以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新要求,促进“人”的现代化。项目建设一年来,我们有收获,有疑惑,现汇报如下:
1、职责明确,分工合作
2015年4月,由校长主持召开了项目建设工作会议,成立了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分解任务,明确职责,分工协作,创新高效。
2、硬件保障,培养兴趣
学校投入财力和物力,开辟了两个专用室:语文阅览室和语文活动室。阅览室内专门购置了书架和桌椅,还新购了一批图书,供学生挑选并阅读。每张书桌上还分类推出部分名家作品,由教师撰写推荐理由,做成书签,便于学生按照兴趣选择、阅读。
语文活动室目前主要展示了学生在各类主题活动中获奖的书法作品、手工作品、摄影作品等,供学生观摩和学习,并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添加新的优秀作品,以此激励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享受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激发学生参与语文学习与活动的兴趣。两室均有专人管理,以保证其正常规范使用。
另外,学校还大力进行校园文化建设,在过道、草坪等公共场所张贴各类名言、标语,还摘选学生的优秀座右铭展示在学校大草坪四周,让学生随处可以学习语文,营造良好的语文学习氛围。
3、更新观念,强化师资
在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因此,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首先就要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为此,学校多次组织教师进行学习,做好动员,让教师全面认识“改薄工程”的重要意义,促使教师解放思想,解决思想上的等待、观望态度。
首先,学校定期组织全体语文教师利用业务学习以及集体备课的时间深入学习2011版新课标,改变教育思想的习惯性思维,更好地转变观念,把课堂还给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学校还致力于推动教师的专业成长,如
每学期进行论文评比,鼓励教师积极进行教学研究,撰写论文,参加各类比赛并对获奖者予以奖励。让教师在埋头工作的同时,加强理论学习,提升理论素养,站在更为专业的高度去引领学生的发展。
其次,学校以薄弱学科质量提升工程为契机,走出去,请进来,引领教师加强学习,提升业务水平。一方面组织教师外出学习、培训、听课,另一方面请外面的教师为我校教师做讲座、上示范课。学校曾经邀请过育才中学特级教师丁卫军来校做指导,还与协作区学校经常进行教学研讨;此外,还组织教师参加区、市级培训,要求回来介绍他校的教学经验,通过学习来推动我校语文学科的发展。2015年暑假,全体语文教师参加了网络培训,2015年12月,我校唐莺、刘晓超、姜林静、吴卫星、陈火兵等教师参加了通州区组织的特级教师论坛,2015年12月,我校组织了牵手江苏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活动,邀请江苏省特级教师徐立刚、张金保来学校跟我校语文教师同台竞技并参与评课,还给我校语文教师作了讲座,让大家受益匪浅。2016年3月,郑珍贵、刘晓超、姜林静等老师参加了全国古诗文研讨会,2016年4月,学校还专门组织语文教师到如东景安中学观摩学习,另外,学校还组织教师积极研究和探索教学的模式,通过“青蓝工程”以老带新,开展开课评课、专题讲座、主题研讨、集体备课、教学观摩、教学会诊、案例引领、读书沙龙、课题牵动、等多种活动,探究更合理的教学方式。通过各种培训与活动,我校语文教师的业务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提高,教学效果也有了一定的提升。
4、开发课程,优化资源
一是组织教师开发《初中语文悟学课堂“学教案”》校本课程,与目前使用的教材相配套,为教师教学提供范本,也便于学生自主学习。
二是充分利用好我们学校语文组与英语组共同开发的基于“忠孝文化”的《二十四孝双语阅读》校本课程,学校每周开设一节校本课程,分别由语文老师和英语老师带领学生领略忠孝文化,既有利于学生双语阅读能力的提高,又有利于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
三是借助地域文化特点,正在带领学生开发可供部分学生拓展知识、发展能力、提升语文素养的校本课程,如《二甲地区的民俗文化》、《余西古镇方言俗字俚语》等。
四是正在筹备依托学校网站的“语文资源网”,目标是将本校语文组的特色资源上传,成为语文组网络教研内容的一个版块,为语文老师、学生开展网络教与学的实践提供更为优质广阔的交流空间,并利用这一网络平台,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较为丰富的资源。
5、社团活动,激发兴趣
学校每学期都会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各年级的语文学科活动,把竞赛作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思维的切入口。目前学校有“繁星”文学社,还有写作兴趣班、书法社团等。每学期都会组织校级作文竞赛,书法比赛等活动,并推荐表现优异的学生参加更高级别的比赛。2015年7月,崔蒋鹏、朱雯雯、马佳豪、曹玉洁、殷佳濠同学在江苏省中小学生“成语新说”创作大赛中获奖;2015年11月,吴燕、马佳豪、王佳凤、张怡宁、季佳雯同学在江苏省 学习生活,也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三、问题与不足
1、教师的信心不足,积极性不够
由于学校生源流失比较严重,学生整体素养偏低,学生难管、难教,导致教师的信心不足,积极性不高,加之对于学校薄弱学科质量提升工程是摸着石头过河,很多理念、诸多措施还跟不上要求,要达到目标任重道远。
2、观念更新不及时,扎实性不够。
虽然学校花了大力气加强了对教师个人素养的提升,但是,由于理论学习不充分,缺乏科学导向的引领,所以很多教师观念依然难以更新,对于学校提出的悟学课堂模式,只在公开课运用一下,平时很难扎扎实实根据要求落实到位。
3、专业引领缺乏,科学性不够。
很多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学校教师合作而成,没有专家的引领,缺少层次性,科学性。
4、学生差异较大,整体性不够。
在开发课程资源的时候,我们没有兼顾到整体学生。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语文基础大多较为薄弱,有一定的自卑心理,且受自身地域文化影响,很难一下子融入本地文化,在这样的基础上要求他自主学习较为勉强;留守儿童则缺少父母监管,自主学习的自觉性缺乏,且大多由爷爷奶奶监管,家校沟通也较为困难。
当然,薄弱学科想要提升为优质学科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我们将会在下一阶段,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不断增强改革意识,在摸索中前进,在前进中探索,不断总结,锐意进取,重基础,低起点,勤反馈,切实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让自主学习点亮学生的未来。
第四篇:薄弱学校提升的探索与实践
薄弱学校提升的探索与实践
金塔县羊井子湾小学
2010年7月
羊井子湾乡是我县唯一的移民乡,移民基地从1985年开始开发建设,自建设初期各级领导就非常重视移民子女受教育问题,1986年克服困难创建了羊井子湾小学,1993年乡政府成立,同年设立了榆树井小学,1997年乡学区成立,1998年羊井子湾中学成立,1999年设立了双古城小学,羊井子湾中学和羊井子湾小学合并改建为九年一贯制学校,2007年学校中学部因布局调整撤并后改建为寄宿制完全小学(附设幼儿园),至2009年榆树井小学和双古城小学及附设幼儿班全部撤并到羊井子湾小学,全乡小学及幼儿园均实现了集中办学,彻底完成了“一乡一校”的布局调整目标。学校现有教职工30人,在校小学生370人,幼儿139人,其中寄宿学生 人,寄宿幼儿 人。
近年来,学校始终坚持“办人民满意的学校”宗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加强学校内部管理,加快校园内部设施建设,使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逐年提高。学校2004年被县委、县政府授予“县级文明单位”称号,2006年被县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2008年获得“平安学校”称号,2009年在全县第二届教学大会上获得“教
学质量进步奖”,被县委、县政府评为“全县教育先进单位”,学校在社会上的声誉正在逐年提升。
一、学校现状的理性分析
由于我校学生全部是东部贫困山区移民子女,他们吃苦耐劳精神较强,而基础素质先天不足,加上学校文化底蕴浅,教学条件差,诸多因素影响着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使得历年来学校教学质量提高较为困难。客观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因素:
一是在校学生生源复杂,学前教育不到位,学生养成教育较差,学生接受教育起点低,起步晚,学困生多,教学质量提升难度大。由于学生是从东部多个县移民而来,有很多来自偏僻山区,在原籍时上学少,或是当地的基础教育条件差,移民到我县后受方言的限制,师生深入交流困难,学习困难学生偏多,要想提升教育质量关键在于如何转差。
二是学生家庭支持不足,流动性大,异动频繁,学额巩固难。移民群众大部分自身文化水平素质较低,不能很好辅导教育学生,加之家庭比较困难,经济条件差,家中子女多,受经济条件制约,对教育重视不够,支持动力不足。特别是一些从边远山区移民来的家庭,大都是一家三四个孩子,他们在原籍时没有接受幼儿教育,迁入本地后入学年龄偏大,有的十多岁才上小学一年级,有的一家三四个孩子一起上小学,最大的十五六岁还上小学四、五年
级;还有部分学生春季种地时随家长转入我校就读,秋季又随意转回老家或亲友处借读;有的家里几个孩子,因为各种因素老家留一个,带在身边一个,过一段时间再把带在身边的送回去,把留在老家的带过来,造成异动频繁,每年异动学生都在三四十人以上,教材分发困难,近几年国家推行“两免一补”等扶助政策后,这种情形才得以好转。
三是移民群众文化程度偏低,认识观念、风俗习惯、生活习惯有差异,学生行为习惯转变慢。由于全乡整个村组都是移民家庭,学生受到相对独立的居住交流环境和相对落后的家庭教育影响,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卫生习惯都比较差,学校花费的精力大,转变比较慢,给学校教育和管理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
四是建校以来学校虽然进行过多次改扩建,但校舍仍然紧缺,学校建设重心只能放在加强校舍建设,满足教育教学基本条件上,对教学软硬件投入不足,学校文化底蕴浅,教学设施缺乏,管理不够精细,部分教师素质有待提高。
受这些客观因素的制约,跟兄弟学校相比,要提升薄弱学校内涵,提高移民基地学校的教学质量,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努力。我们迎难而上,不断研究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和办法,尽全力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管理力度,创新教学思路,贯彻落实全县教学大会精神,学校上
下千方百计抓教学,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实现了教育教学质量稳中有升。
二、学校提升的探索与实践
薄弱学校的改造不仅仅是一个投入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学校自身建设的问题。具体地说,就是薄弱学校的软件建设才是改变薄弱学校面貌的根本所在。如果学校的领导班子、教师队伍、管理制度等等相关措施跟不上,就是有再好的办学条件也是难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
因此,要改变一个学校落后面貌,除了要依靠政府在资金上的大力支持来改善办学条件外,更重要的是要“自强”。要依靠自己的努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加强自我建设,不断地改革、完善学校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不断提升学校领导班子和教师队伍的素质,才有可能使一个弱校逐步甩掉薄弱的帽子。那么一个薄弱学校应该从那些方面来加强自身建设呢?我们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1.提升学校办学条件、文化品味方面的探索 针对学校现状,我们在进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制订了符合校情、师生认同的近期发展目标和长远发展规划,把校园划分为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既因地制宜,又有利于教学;既着眼于近期使用,又考虑到长远的发展,以共同的远景来凝聚人心,激发斗志。在努力争取项目、引进资金进一步加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满足基本的教育
教学需要的同时,克服经费紧张的困难,筹措资金提升寄宿制学校办学水平和文化品味,加强内部配套设施建设。
为了能为进一步办好寄宿制小学,让学生满意,家长放心,我校加强投入,将有限的建设资金向寄宿生食宿工程倾斜,先后投入十余万元,改善寄宿学生食宿条件,为寄宿学生提供优越的生活条件。在饮食方面,我校改建了高标准的学生食堂和餐厅,能容纳300名学生同时就餐。寄宿学生实现了刷卡就餐,并通过设臵实现一餐只能刷一次,预防误操作造成学生损失。学生食堂购臵了消毒柜、冰柜等,学生统一使用学校提供的碗筷就餐,使学生碗筷有消毒,菜肴可保鲜,满足了寄宿生的需求。另外,学校还为寄宿生准备了物品储存柜等,形成了规范而优越的寄宿生活条件,真正做到让家长放心。对于低年级寄宿学生,学校为他们准备了电视机、影碟机,播放一些学生喜爱的影片等。办学条件的改善,为寄宿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生活条件,使他们能够真正积极主动地投入快乐的学习生活。
为了提升学校文化品味,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学校围绕校园环境建设、制度建设、转变观念、规范行为等重点,结合我校实际,培育积极进取的校园文化,增强校盛我荣、校衰我耻的意识,激发师生发展学校的内驱力,引导全体师生努力把我校创建成一所积极、向上、健康、安全、和谐的学校。通过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以良好的“三风”
建设促使教学质量提升。学校架设开通了远程教育网、光纤宽带网、校园局域网、闭路电视网和校园语音广播系统,建立了雏鹰广播站、学校网站,创作了校歌,设计了校徽,坚持办好校报《校园广角》,确保校园文化建设取得成效,提升学校文化底蕴。
2.提升学校内部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方面的探索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改变办学理念,规范办学行为
我们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依法治校的原则,立足实际,整章立制,完善职责,设立标准,严格落实。我们坚持以人为本,正面引导,积极推行“爱心教育”、“关怀教育”、“自我教育”、“和谐教育”,引导广大教职员工自觉转变观念,转换角色,在管理上出新招,讲实效,克服“条件决定论”和“生源决定论”的消极思想,从最基础的地方抓起,每位员工都最大限度发挥能动性,每个部门都能最大限度发挥积极性,作为校长积极为他人创造条件,搭建平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保障学校各项工作正常开展,保障各项工作目标落实。
(2)加强管理落实责任,制定规划明确目标。学校建立健全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制度,落实责任,细化督查考核办法,进行精细化管理,向常规管理要质量。修订完善了《羊井子湾学区制度汇编》,收录教育教学制
度31项、安全后勤制度52项、幼儿园管理制度17项共100项各类管理制度,制度建设做到了全、细、实、严:一是“全”,制度涉及学校管理的各个层面,各个方面,不留空白;既有人事管理制度、教学管理制度、学生管理制度、总务后勤管理制度等内部管理制度,又有家长学校制度等对外关系方面的制度;既有约束性制度,又有引导、激励性制度。在评价体系方面,也力求“让学生快乐,促学生上进”。二是“细”,内容具体,详细明了;从教师到门卫,人人职责明确;从教导处到总务处,处处权责分明;从教育教学到后勤财务,事事有章可循。三是“实”,制度切实可行,便于实际操作;四是“严”,纪律严明,赏罚分明。在健全制度的同时,做到每一项工作都要有较为详实的资料记录和完备的档案材料,以利于体现过程管理,记录学校的发展历史。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打造一支乐于奉献、肯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管理队伍和思想过硬、师德高尚、观念新、业务精、乐教善教、精心育人的教师队伍。
一个学校的发展和建设总离不开教师,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对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做为教学质量薄弱的羊井子湾小学教师队伍中存在的问题更多,个别教师存在着“条件决定论”和“生源决定论”的消极思想,不是教师教育影响学生,而是学生
影响改变教师,总是怨天忧人,报怨客观因素,不从主观能动性上找原因,课堂教学艺术性差,效率低下,导致教学成绩偏低,个别教师工作责任心不强,不能潜下身子精心务作自己的教学工作,总和教学能力差的个别教师比,对学校相关制度臵若罔闻,不抓落实,不认真辅导及按时批阅学生作业,把精力消耗在玩电脑、打游戏上,对学校安排的工作总是有许多牢骚和应付之辞,平时工作松懈浮跨。要想改变薄弱学校的落后面貌,首要任务是要紧紧抓住教师队伍建设这个关键问题不放松。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强化教师队伍的职业道德教育,提升教师的师德水平。教师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高尚的人格品质和职业道德。教师的教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风,一个学校,尤其是薄弱学校,必须将教师队伍的职业道德当作一项长期的重要工作来抓。对提升教师职业道德水平,我校领导班子充分予以重视,将师德建设列入日常管理工作之中。一方面,学校经常性地组织广大教职员工学习有关教育教学理论、法规,增强教师的法制意识;宣传校内外涌现出来的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通过学习先进材料、召开专题讲座、专题讨论、请优秀教师介绍先进经验等活动来创造一种学先进、比先进、赶先进的良好氛围。校长引领广大教师积极投身自己学校的改造和建设,动员广大教师参与学校的管理中来。学校领导经常与教师广泛地交
流、沟通,组织教师开展讨论,共同分析自己学校的薄弱环节及其产生的原因,与教师一起寻找自身的不足和毛病甚至是错误。克服那种将责任归咎于外部环境,一味强调这样那样的条件对学校发展的制约,而不去认真分析管理和教学中所存在问题的现象。
二是立足校本教研,促进教师成长。我们都知道,一个教师只有工作热情而没有广博的知识和精湛的业务能力是教不好学生的。要想使薄弱学校教师队伍的业务素质有所提高,只有靠校长和教师自己的努力来实现。提高薄弱学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主要途径是校本培训和教师的自我学习。我校本着学校即研究中心,教室即研究室,教师即研究者充分利用本校资源,发挥学校教师集体的智慧,实现资源共享。加强教师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与合作,使教师队伍形成了自我发展、自我提升、自我创新的内在机制,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化组织。我们学校组织富有实效的校本培训,构建教师发展平台。学校针对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难点问题,组织教师进行教研课题研究,着眼于学校发展中的问题,以个人课题、教育案例、教育叙事为抓手,指导教师自我反思;以课例研讨、读书报告、专家讲座等多种形式,引领教师发展。省级重点课题《农村寄宿制学校办学模式及管理办法研究》已结题通过鉴定,正在进行的课题有市级课题2项,县级课题1项。积极参加教育局组织的各种学习培训和交流活动,加大教师在岗
培训力度,组织各科教师进行教材教法过关测试,参加教育技术能力校本培训和初级认定,让所有教师都掌握多种电化教学手段,并运用在平时教学之中。学校鼓励教师深造取得更高一级学历,通过本科再读、培训学习掌握新知识、新观念和现代教学手段,为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增加了后劲。为了全校教师更好的充实丰富自己,学校图书室购买了大量的书籍,全天为教师开放服务,并要求教师每学期撰写读书心得、读书随笔等。
三是校长和管理者自觉主动地学习新的教育理论、法规,从各方面提高自身的领导素质和管理水平,自觉端正办学思想,克服“应试教育”思想的束缚,把学校工作真正转变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上来;同时,制定相应的措施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类继续教育,特别是通过制度管理来激励教师自觉主动地学习。学校制定了教师继续教育制度,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分阶段的对教师进行有关教育理论、教育技术、业务知识等方面的培训,以此来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
3.千方百计狠抓教学,高效务实提高质量 教学质量是学校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就要紧紧围绕教学质量如何稳住和稳中求升来进行,针对学校和学生实际,学校明确提出了“打基础、抓素质、训练队伍、促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办学指导方针,坚持了“拼搏是基础,教改是出路”的改革方向,提出了遵循
教育规律,要偏爱差生及“对待差生的态度是衡量教师教育思想是否端正的重要标志”的口号,明确了教学质量目标,学校领导努力把主要精力放在领导教学上,学校的各项工作以教学为中心,为教学服务,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在教学过程管理中根据校情,我们进行了明确的目标管理,领导包年级,中层骨干包科目,加强反馈矫正系统,通过月讲评,期中小结,期末总结,不断加以强化,使教学过程管理扎扎实实地落实在实处。同时学校把职称评聘、评优树模等全部和教学质量挂钩,机会大量倾斜给一线骨干教师,加大二次分配奖励力度,形成了领导注重抓管理、教师主动抓教学的良好局面。
我们学校引导教师把第一着眼点放在课堂上,深化课堂改革,打好基础,提高能力。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我们不断对教师的课堂教学工作提出新的要求,在听评课上下功夫,在说、授、评中求提高。狠抓教学过程的管理,从备课到上课、批改作业、课后辅导、差生转化以及课堂改革到师德行为都有具体要求。
(1)分层递进搞教学,多种形式促辅导。为了提高学习成绩,我们要求各科任教师在摸清学生底细的基础上,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制定出不同的目标,适当降低学科教学坡度和难度,适度减缓授课进度,实行缓慢推进,补前学后,当面指导和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并倡导学生互帮互学,合作学习,共同提高。同时认真做
好学生课后的个别辅导,绝不放弃任何一名学生,落实师生一对一辅导,学生一帮一辅导,作业一错一辅导,建立辅导档案,教师每周有辅导记载,教导处每月检查督导,合理调整,精心部署,让学生切实掌握所学知识。
(2)抓好教改促教学,高效课堂出效益。全县首届教学大会的召开及教育局制订的“意见、办法、标准”的下发推行,为课堂教学机制建设的推进指明了方向。学校以“三课”为载体,落实“临帖式”教学实验,贯彻课堂教学“四类五步”教学模式和“20+20”时间分配模式,打造高效课堂,倡导亲情教学,要求教师全部说鼓励性话语,不允许任何打击学生自信心的话出现在课堂,每堂课必须做到六个一,即教师说一句名言,当堂讲评一个学生作业,有针对性的表扬一位学生,当面辅导一位学生,当堂给一道检测题,及时给学生一个满意的评价。通过实验,有效地促进了教师教学水平和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3)思想养成促学习,奖励机制添动力。面对相当多的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态度不端正、兴趣不浓厚的现状,我们深信,只要解决了不学的问题,学好的问题也就不难解决了。为了改变学生较差的行为习惯,学校除了加强红领巾监督岗、班级日常管理、少先队自主管理等常规管理制度外,各班级还设立了雏鹰争星活动和“比一比,谁最棒”班级评比活动,重视学生自信心的培养,用良好的行为养成习惯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用大面积进行奖励方式增
加学生学习动力,为此,学校还组织了硬笔书法比赛、作文大赛、学科知识竞赛等多种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同时对每次测试后学习成绩优秀和进步明显的学生进行奖励,每次期中、期末各班级还要评出三好学生、优秀少先队员、优秀班干部、优秀作业获得者、班级进步突出者等,称号班主任可以自定,目的是为了鼓起学生学习的信心。我们的要求是,每学期每个学生都要有至少一次奖励机会,通过奖励,肯定学生的付出和成绩,引导鼓励学生把心思放在学习上,努力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4)学生迁转把入口,延伸测试不能少。随着移民基地的持续开发建设,每年都有部分新的移民学生转入我校就读。为防止造成新的学困生,学校在保证接收的前提下,对他们进行入学延伸测试,了解他们的既往学习情况,合理安排插转班级,防止反复产生新的学困生,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
(5)典型引导广造舆论,努力转变群众观念。要使移民子女能更好地发展,靠学校单方面的教育,其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他们的成长与家庭环境、家长素质、社区环境是密不可分的。近几年移民群众的收入逐年增加,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但部分移民群众的观念却没有转变,对教育不够重视,家庭文化氛围不浓。为此我们通过开家长会、教师家访、办家长学校等方式,举行专门的新《义务教育法》、两免一补等宣传活动,让国家政策进村组、进
移民家庭、进家长头脑,同时张榜宣传和上门慰问升入高一级学校的优秀学生,以身边典型实例做引导,在学校和社会上广造舆论声势,转变群众教育观念,形成重视教育的社会氛围,促进家、校、社区沟通和配合,共同致力于提高教学质量。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我们的心血和汗水获得了成果,在近几年的教育质量抽测中,我校成绩稳中有升,特别是去年成绩有较大突破。
各位领导:在取得进步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与教学质量较好的兄弟学校相比,我们的成绩仍有差距。我们将继续加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抓好教育教学,特别是提高相对薄弱学科的教学质量,使教学质量稳中有升。在教育局的正确领导和兄弟学校的大力帮助下,有全体教职工的齐心协力,我校的教学质量一定能取得新的进步。
第五篇:农村小学薄弱学科教学管理探索与实践
农村小学薄弱学科教学管理探索与实践
摘要:农村小学由于受到教学条件限制、师资队伍素质不高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农村小学音体美发展存在薄弱环节。针对农村小学薄弱学科,农村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思路,国家要加大对农村小学投入支持力度,多措并存实现农村小学学科均衡发展。
关键词:农村小学;薄弱学科;教学管理
一、农村小学学科发展现状
义务教育关系到国民素质的提升,农村小学涉及人数众多,农村小学教育是否到位,直接影响着我国国民素质水平提升。小学作为基础教育阶段,对学生未来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我国城乡二元体制存在,社会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导致了农村小学学科失衡发展现状。
当前很多农村小学学科发展存在失衡现象。与城市地区相比,农村小学音体美等学科存在薄弱环节。比如说音乐课教课方式依然是老师领唱,学生跟唱的形式;体育课则以简单的活动为主,体育器材老化问题严重。农村小学薄弱学科影响了农村地区孩子们全面发展,对于受教育者未来全面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
二、农村小学薄弱学科存在的原因
(一)农村小学硬件设施不到位
因为农村小学教育经费有限,农村小学硬件设施建设不到位。农村小学微机室、多媒体教室、体育器材匮乏,造成了无法有效开展音体美等学科教学,使得农村小学生存在薄弱学科。在部分贫困农村地区,很多农村小学生不同年级挤在同一个教室里上课,对计算机、乐器等教学器材更是没有见过。
(二)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素质有待提升
1、老龄化严重
相对于城市学校优越待遇来说,农村小学教师待遇较低,很多师范毕业生往往选择留在城市,而不回农村小学。这样一来,农村小学师资力量不能得到更新,教师老龄化问题严重。同时农村小学普遍缺乏英语、音乐和体育、美术老师。由于师资队伍建设不到位,农村小学一个教师往往身担数职,进行跨学科教学。这些农村小学老师由于没有受过音体美专业学习,因此其教学效果不容乐观,制约了农村地区小学生全面发展。
2、教学观念落后
长期以来,农村地区教师对外交流较少,其教学方法和观念没有根本改变,依然采用粉笔和讲课的方式进行教学。对于文化知识停留在灌输知识的层面上,尚未认识到学生的自主性。尤其是对于音体美教学,农村小学老师教学方法基本上没有任何改进,使得具有音体美天赋的学生失去了自身发展机会。
三、化解农村薄弱学科对策
针对农村薄弱学科存在现状及原因,要想有效化解农村薄弱学科存在的问题,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切实实现农村小学生学科均衡发展。
(一)整合教育资源
由于农村人口流动性较大,很多村落已经没有适龄儿童上学,独立存在的农村小学勉强维持着运转。针对学龄儿童少的村落,教育部门应当整合教育资源,对那些只能消耗教育资源的农村小学勇于撤销。兴建中心小学是有效方式之一。兴建中心小学能够有效整合教育资源。在兴建中心小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交通状况、地理位置、学生上学等一系列问题,为周边农村小学生提供方便。通过整合教育资源,能够实现教学条件改善,为中心小学配备优秀的小学教师,实现小学生综合素质提升。
(二)壮大师资队伍
要想化解农村小学薄弱学科存在的问题,优秀师资队伍是必要条件。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素质和数量是当务之急。具体来说可以通过三个方式来实现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
1、招聘高素质人才
农村小学要想方设法招聘高素质教师,尤其是具有综合素质的小学老师。通过提高教师待遇等方式,以优惠条件吸引更多的优秀小学教师到农村小学任教。农村小学可以适当放宽招聘音体美教师比例,提高专业教师数量和质量。小学除了配备数学、语文两位教师之外,应当配备其他学科教师,比如说音乐、美术、外语、微机等。农村小学要对美术、音乐和信息技术学科予以充分重视,避免出现学科发展失衡状况。同时尽可能地对大班级进行小班教学,实行严格的小班级教学模式,使得每一个学生能够获得均衡发展。
2、开展对外交流
农村小学应当利用一切机会,积极开展教师交流。鼓励和支持本校老师到外地进行挂职锻炼和培训,提高其工作技能。农村小学应当欢迎外地优秀教师到本校进行授课,这种积极的教师交流机制有助于提升学生们的综合素质,实现均衡发展。
3、加大培训力度
要想实现农村小学学科均衡发展,关键还是依靠本校教师队伍。因此农村地区小学应当加大对本校教师培训力度,提高其讲课水平,培养综合型人才,为小学生学科全面发展打下基础。
(三)加大硬件建设
农村小学存在薄弱学科的关键因素在于硬件建设不到位。很多依托于教学硬件的学科,因为硬件建设不到位,导致学科教授不到位。因此国家应当加大对农村小学资金扶持力度,改善农村小学硬件设施。城市地区小学应当对口扶持农村小学硬件建设,为农村小学提供必要的帮助,比如说城市小学淘汰的教学器材可以支持给农村小学。
农村小学教育与国民素质有着直接关联,对于农村受教育者未来成长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从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得知农村小学教育由于教师队伍素质低、硬件设施不到位等原因,农村小学音体美等学科发展存在薄弱环节。这些薄弱环节存在影响了农村小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对于其未来全面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针对这种情况,除了国家加大对农村地区小学扶持力度之外,农村小学应当整合教育资源,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更新教学观念,力争实现农村小学学科均衡发展,努力把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学科差距缩小到最低限度。参考书籍
[1] 齐翠萍.如何正确运用小学数学教学评价[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2007,(23)[2] 战会玲.发展性教师评价初探[J].科技致富向导 , 2008,(20)[3] 秦锐.对中学音乐新课程教学评价的思考[J].科技促进发展 , 20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