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聊斋志异》人物关系中的贤妇形象
浅谈《聊斋志异》人物关系中的贤妇形象
陶
内容摘要:
自古以来人们都用“贤妻良母”来赞美女性,要求女性。《聊斋》中塑造国众多的女性,几乎隐藏在“贤妻”的帷帐下。拉开帷帐便是一个多角关系中的贤妇形象。这种“贤”是一种满足于作者人生失意后的被压抑的欲望,动机和理想,这样的“贤妇”不是现实生活中真正的女性,而是作者真正的追求与寄托。本文将透过简单的男女“三角”纠葛中突显出的贤妻人物,女子间“以荐为贤”升华着的贤妇之情来寻找贤妻的本源,来解剖“贤妇”之姿,一系列的“贤”都来自作者、社会对妻妾相安的希望,只有异类化身青楼女子才是有真正“贤妇”,堪当贤名。
关键词:,贤妇;贤妻;三角;自荐;互荐;异类;化身;青楼女子
前言:
过去有人批评“才子佳人”小说,认为一个才子与两个(或者多个)佳人之间的“三角”或“多角”恋爱关系无非是重复“落难公子中状元,私订终身后花园”的俗套,以至千部一腔,千人一面,令人生厌。《聊斋志异》虽谈鬼说狐,却最贴近社会人生,它表现着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憧憬。“才子佳人”想来也是作者所希望的,但是却只能通过多角关系中异类的“贤”来展现,作者不能在现实中寻找,又或许是不敢在现实中寻找。所以只能寄托了,一个“贤妻”无论是什么样的身份都不重要,只要有“贤”便是完美的,当你科举失意,名落孙山时能用来什么保持那份微薄的尊严?是嘲讽科场还是寻找“贤妻来安抚心灵疮伤,或许不是嘲讽而是追寻是要求,追寻世间美好的爱情,“才子佳人”又何妨?要求异类“贤妻”来圆梦这是必然的。大抵世间男子皆会喜于情场得意,用自己的想法,幻化出低自己一等的“贤女”来满足自己的虚荣,提高自己的价值,《聊斋志异》中正是如此。
一、叶绿花更红-----简单的三角纠葛突显的"贤妻”
《聊斋》中有许多表现三角关系的小说,像《巧娘》《莲香》《青梅》《香玉》《宦娘》《封三娘》《小谢》等等.从写作的角度看,似乎作者为了处理好这些“三角关系”,而在结构上来塑造作者及当时大众一致想要的贤妻形象,也是这种贤妻紧紧的使这种三角稳固,真正做到了叶绿花红,相映生辉。
《聊斋》中在描写三个主角时,虽不是平均使用力量,但却在写其中任何一个时,处处照应另外两人,不使“一人”有“冷落之感”,,就如三角形的三边,尽管长短各有不同,但互相依存,谁也离不开谁,其实,主要也就是做到了贤妻不冷落贤妻。《莲香》就是比较典型的例子,写狐女莲香,鬼女李氏与秀才桑生之间的爱情故事。莲香以药救桑生一节,按理只要写莲香与桑生两人就够了,主要表现出莲香的贤足矣,但作者不忍李氏寂寞,不忍其贤心让人看不到,偏要把她拉上,让她也充当“医生”的角色,以口中的一点“香唾”替桑生度药,但从后文“复纳一丸,自乃接唇而布以气。生觉丹田火热精神焕发”可知,李氏这点“香唾”对治病纯属多余。但就突显了李氏莲香之贤,对桑生之用情。二女间纵然有妒,可在男主人公面前只剩下“贤”在《巧娘》中,写了傅生来数次之后,鬼狐人相处如人世。三娘直告傅生其为鬼狐的一段话,说的很明白:既于枕上问女:“巧娘何人?”曰:“鬼也,才色无匹------我母子无家,借庐栖止”。借巧娘之嘴诉出三娘,巧娘对傅生的坦白无疑写出了巧娘的贤。
简单的三角时有纠葛,这样的故事在《聊斋》中很多,也是通过这众多的故事来塑造作者心中的“贤妻”,可作绿叶红花。
二、女子争做“红娘”
以“荐”为“贤”
《聊斋》中众多笔墨中都在写女子争做“红娘”,以荐而成其书生好事的故事。对于这种行为是作者极力赞成并推崇的。因为此“荐”堪“贤”。
1、热情女子的待遇----女子自荐为“贤”
早在《诗经》中,就有不少写爱情生活的作品,如最为大家熟悉的《邶风静女》写一个女子与一个相悦的男子在城隅约会,女子赠男子彤管(一种草,即夷)示爱,男子则用彤管比况和夸赞女子的美。在《诗经》中所描写的许多都是古代社会生活的真实反映。
蒲松龄对《诗经》中“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的天真爱情的向往通过《聊斋》中女子自荐大胆地表现出来。
在《伍月秋》的开头,既没有一见钟情,睹容相思,也没有调笑挑逗等情节,而是一个鬼女因“寸心羞怯故假之以寐”的自荐枕席。“男方惊寤,始见少女如仙,犹在怀抱”,足可见作者甚而是当时当时男子对女子自荐不以为然的一种渴望。
《连琐》中杨于畏于白杨古墓之中,听到半夜有女子吟诗“去夜凄风却倒吹,流萤惹草复沾帏”。三次希望见到吟诗者均不可得后,他“听吟毕,乃隔壁而续之曰:‘幽情苦绪何人见?翠袖单寒目上时。’”这一来,奇迹就发生了,本来避而不见的胆小连琐主动找上门来。因为她从续诗中知道了杨生是一“风雅”之士,特地拜师求教了。想想当时女子对书生的崇拜真是达到疯狂的境界了,为了他们才变得胆大起来。
其实,想来这种状况在现实生活中应该很少,现实生活中很少有那么好运的书生和理想的“自荐贤妻”故事。用今天的法律道德标准来评价似乎还有些不道德,于情于理不合。但这在当时的社会来看正是作者等男性的需求,甚而是整个社会的要求。正如《卫风.氓》中后来女主人为氓所弃,但之前的结合是自愿的,与男性关系不大。一千七八百年后的朱熹斥之为“淫妇”,但不否认这是她“自叙其事以道其悔恨之意”。《聊斋》中的自荐女何尝不是,为在男子心中博得一贤之地都争做《卫风·氓》中的“自荐女”,甚而不惜成为弃妇,还得做自我检讨寻求出路,最后对男子微薄的“慈悲”感激涕零。怎么说呢?这便是女子所该有的“贤”吧,在男子心中有所需时违背社会道德自荐枕席,也可称贤。成为弃妇学会感恩(当然那得是感激男子),那便是大贤。很大程度上作者是站在男性审美角度来写的,书中女性更多的带有男性心中的理想色彩,因而热情女子,自荐贤妇便是作者大力推崇的。
2、女子互荐,互退
在《聊斋》中女子自荐似乎还远远不能满足作者和各类书生的需求,符合“贤妻”形象的除了热情奔放的自荐,还得考虑大局,多站在男子的角度为其引荐其他女子。《聊斋》中男子除了需要“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的爱情,还要求有跟相爱者到“士与女殷其盈矣”的溱洧水边的快乐生活。
《香玉》中的花妖香玉绛雪,可以说是用车轮战法来写的。先是黄生见二女郎,以后则香玉主动找生,以成其好事,此时香玉已完成自荐。可不料中途被害,接着绛雪出现,以朋友相处若干岁月;随后香玉又以“花鬼”的面貌出现,荐绛雪以友作妻;再是“花鬼”转生,复为花神,香玉重与生欢聚,而绛雪由妇退为友。通篇读来,黄生与儿女妻友关系,确实让人郁闷,此起彼伏。男人不堪寂寞,两姐妹自荐,互荐更可堪贤,若说香玉、绛雪爱黄生,所以甘心互荐、互退,那么黄生呢?黄生爱贤,此贤为封建士子的爱情梦想,其中未免带有一定“男权话语和情爱乌托邦”的味道,这不过是扮演一种将男性陈腐心态拯救出来的清新的美学现象吧!实让人不好接受。爱情与友情竟在这种“荐”与“退”中转化自如。女子之“贤”的美名在“以退为进”“以退为贤”中体现的。不难看出,作者主“情”的婚姻观念,把“淫”看成了合理的且正当的要求,带有一定的局限性。
在《聊斋》的许多爱情篇目中“贤妻”的“荐”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青梅》中首先狐女自荐做了程生的妻子,相好两年生下了青梅,之后从程生死、狐女离开,青梅成为丫头才是故事的开始。可以说后来《青梅》中主婢易位才是故事的重点,青梅夜里自荐小姐“心许”的张生,此时小姐还极力支援,终于使其如愿以偿。后又有成为新贵的青梅帮落难的小姐走出困境,共事一夫。这其中的小姐和青梅皆是为作者赞赏的,虽然在今天看来似乎让人觉得不可思议,但这也许才是当时男性心中完美的贤良妻子。《嫦娥》中的嫦娥助金使宗得以遂完婚之愿,后颠当又荐嫦娥,最后嫦娥与颠当共事宗。这种贤让人有种“东涧水流西涧水,南山云起北山云”的感觉。
可以说《聊斋》中女子的“荐”“贤”很大胆,也很讽刺,虽然有些夸张不能完全反映当时的现实生活,但从另一方面却反映出了男人的占有欲实则太强,太过卑鄙。女子自荐、互荐在与男子接触后,总是以“贤妻”的身份来要求自己忠于男子。纵然在多角关系中也只能心系一男,女子之“贤”恐怕不仅仅是“自荐投怀”,更是男子所不能及的容忍与大度,而且是身兼数职不断地在“新娘” 与“红娘”间徘徊。
这样看来,蒲松龄反应的女子不是真正的女性,而是他的追求,是男子对女子的客观要求。蒲松龄人格发展和自我实现都抒发着对社会的不满,女子之“荐”,反映了女性人身自由的一面,不过是达成男人梦幻满足的一种必要条件。
三、人化的异类女子 有的论者提出一个问题,即《聊斋志异》中所写的爱情,都不是当时现实社会中所能发生的。如说:“现实的社会生活中,很难有作品中那种出于男女相悦而生死相恋的事件,更不可能有那种倏然而来,飘然而去的浪漫艳遇。“(王茂福:《《聊斋志异》两性关系评判标准探赜》,《蒲松龄研究》.2001年第4期。但在聊斋中作者塑造的多角关系中的一系列的“贤妇”形象来表现这种爱情,不管是“自荐女”还是“荐她女”而这一系列“贤妇”几乎皆为异类。蒲松龄笔下的异类奇幻迷离让人深思。若是联系实际便不难想到书中异类女子与青楼女子的形象颇有相似。
1、异类女子
《聊斋志异》中的异类,尤其是女性的,是以人的形神,性情为主体,只是异类的某种属性特征融入或附加在其身上。花姑子是獐子精,所以让她身上有香气(《花姑子》),阿纤是鼠精,写其家窖有储粟,人“窈窕秀弱”“寡言少怒”,与鼠的本性相符(《阿纤》);绿衣女“绿衣长裙,宛妙无比”“腰细殆不容掬”,善歌“声细如蝇”是依据蜜蜂特征写出的(《绿衣女》)。可这种幻化变形不是神秘的,而是作者想要得到的艺术幻想,一种对 “贤妇”的精神幻想。
《聊斋》中众多异类狐鬼花妖,“多具人情,和易可亲,忘为异类”,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作者始终推崇的是异类中光彩照人的一面,“贤”的一面。书中异类皆是作者虚拟,却是作者内心真实所需,书中众多悍妇虽为人,并非异类,却受到了作者的鞭挞。看似有一种如屈原所赋:“举世混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悲哀。
《聊斋》中最令人艳羡而光彩夺目的应属其中的狐和那些以狐女为主人公的爱情小说。聪明美丽的人间少女同样是动人的,但比起狐女来说总是觉得稍逊一筹。写狐女,是用写人的方法来写她们的,各有不同的美貌,也各有不同的性格,又被安排在不同的情节中,总之她们一切都像人,却比人胜上一筹,这比人所盛一筹的貌与才正是“贤”。在《红玉》中红玉不仅是一般的“狐狸精”,同时也担当了“白骨精”的角色.红玉既美貌无双又在冯家遭难后,为冯相如保存,抚育孩子,以主妇自任,恢复家业,岂是一般“狐狸精”所能担当的。《阿绣》中狐女为赢得刘子固的爱情,幻化为刘子固所爱阿绣,在美与爱的竞争中却为刘子固对阿绣的痴情感动,意识到阿绣之真美,便转而助成刘子固与阿绣结合,让所爱者爱其所爱,这都超越了单纯情爱,狐女阿绣所作所为可以说都上升到了更高的文明层次。另外用鲜花和笑容塑造的女性形象——婴宁,也是人所不能做到的。
除了狐,其它异类女子也是相当出彩的。如《宦娘》中鬼女宦娘,敬爱琴艺极高的温如春,爱而不能结合,暗中促成他与善弹的葛良工结为伉俪,最后在音乐欣赏的满足和爱情的缺憾交织的心情中悄然隐去;还有很多异类这里不一一列出。不管是何异类,蒲松龄都把众多中狐、鬼、花妖、精怪幻化进入了人世间。
恐怕只有蒲松龄笔下的异类(如上所举)才真正算得上“贤”,也只有这些异类能够完成作者及当时大众心中的贤吧!若是常人只要能“贤”,怪又何畏?身为异类,心比人“贤”,实为大贤。
2、青楼女子的化身
正如前面所说《聊斋志异》的众多关于爱情的文章中都是人间男子找异类女子,而不准人间女子找异类男子。可是在第一次零距离接触时却是所谓的异类女子更像人间女性。男子并不是把这种“婚姻”当成婚姻。故而他们和众多狐鬼花妖相好都变得理所应当了,在他们的心目中这种“贤妇”无非是一群美貌的青楼女子的化身。
孔子说:“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对于女子只需做到“呼之即来挥之即去”即可。就像小说中的狐女,只有她们才能在枷锁羁绊着女子手脚的蒲松龄时代去寻找自己的爱恋者并和他们一起,而且做到了“有缘时无所不至,缘尽则好聚好散。”若非青楼女子又怎么可能像狐女一般肆意发展其个性。她们对于男子并没有什么“负责”的要求,纵然有情并不要求专一的情感。这也许便是青楼女子的宿命。作者把异类女子和青楼女子合而为一便完整的塑造了“贤妇”,她们往往不遵从所谓的三从四德,也不按世俗伦理行事,她们所遵行的只是自己的情感追求,她们带给男性意识的是蒲松龄对已经形成定式女性形象的颠覆。或隐或现的表现了作者的孤愤,意愿和理想。而且将异类女子人化为美貌的青楼女子恐怕是当时男子普遍所想得到的关于在爱情中寻找的安慰吧!
作品中甚而直接将青楼女子作为女主角儿上演,《瑞云》中女主公瑞云虽为妓女,可是却为人称道,她的美貌与德行,人间女子罕见,其藏身于青楼之中却为众男子喜爱的称“贤”。可见,此时“贤妻”形象正是青楼女子。
在当时那个男权的世界中,男子认为他们才是最重要的,可是现实中的女性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那么他们便从比人类生活中低贱的下层中寻找替身。人是万物的灵掌他们是尊贵的人,高雅的书生。此时作者便急于塑造一批身份低等的美貌女子去满足他们的需求,这便是异化的青楼女,既不生妒,还能处理好多重“三角”关系。让男子满意于敬重到随时可离之、可弃之。《聊斋》众多篇目《蛙女》《香玉》《阿纤》《丑狐》中皆有表现。作者在众多篇目如《巧娘》《莲香》《葛巾》等,虽然写得情意缠绵,但往往津津乐道于一夫多妻,妻妾相安。或者给爱情加上“宿命论”的神秘色彩,或者把爱情写成轻率的结合。甚至把玩弄女性的人也写得颇为多情。
约瑟夫.坎贝尔曾说“神话是集体的梦,梦是个人的神话。”每个人心中都有自身的弱点,所以每个人心中都期盼能将弱点克服。想来蒲松龄的梦是符合当中社会大众所需的,虽然和他自身大相径庭,他的梦中神话或许显得有些荒唐和可笑,至当今来看,几乎是错误的,悲哀的。在此不必过多苛责作者,恰可看出这作者笔下的妻妾确实如青楼女子间的相处,男子对待妻妾也如对待青楼女子。
结语:
走笔至此,感慨颇深。蒲松龄坎坷的一生和特殊的生活经历对他的文学创作有着重大的影响,而科场的失意和生活的贫困,更使他在思想上对科举制度的腐朽、封建政治制度的黑暗有深刻的认识和体会,他常常处于愤懑、无聊之中。因此,他借创作来抒情,寻求心理慰藉,其中女性形象恰恰充当了他的理想载体,饱含了他在人生失意后被压抑的某些欲望、动机和理想。尤其是书中始终维持着妻妾相安的“贤妇”,她们是异类的化身,她们貌、情、性又似青楼女子。她们迎合着当时男子所需,争做“红娘”,努力自荐、互荐,甚而自退,只为博得一贤之名,也只有她们的存活才使《聊斋》得以存在流传。相信,透过《聊斋》中的多角关系看背后的贤妇形象,我们会对《聊斋》有更深刻的了解。
参考文献: 【1】袁行霈 主编《中国文学史》(第二版)第四卷 高等教育出版社 【2】蒲松龄 清《著聊斋志异》 陕西旅游出版社
【3】雷群明 著《聊斋艺术通论》 三联书店上海分店出版 【4】陈炳熙 著《聊斋境界》 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 【5】刘浩琳 《简析<聊斋志异>中的狐怪意象》(07016146)【6】王平《二十世纪<聊斋志异>研究述评》2004.8.16
第二篇:浅析《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
《聊斋志异》是一部奇幻与现实相结合的小说。蒲松龄创造性地继承我国志怪小说的优良传统,驰骋丰富的想象和联想,采取幻化的形式曲折地反映生活,从而在现实主义的基础上赋予《聊斋志异》以积极浪漫主义色彩。小说中,塑造的人物形象鲜明生动、丰富多彩。作者在描写人物的过程中善于抓住他们最本质的性格特点,用符合人物身份、性情的语言和行为、神秘魔幻的故事情节来刻画出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女性形象的塑造尤其成功。既写出了她们表面的相似,又刻画了她们性格的歧异,使得一个个心地善良、才貌双全而又各有千秋的女子跃然纸上,正如冯镇峦在《读<聊斋>杂说》中所说的:“《聊斋》之妙,同于化工赋物,人各面目。”[1]通过对这些女性形象的描写突出表现了其所具备的优秀个人品质,超越和颠覆了传统的封建思想,体现了一种强烈的女性意识。
一、独具风格的女性形象:
《聊斋志异》中女性形象大致可分为四类:人(如芸娘),物(花妖狐媚如青凤、葛巾),鬼(如聂小倩),仙(如翩翩)。作者在作品中通过对这些女性形象的描写突出表现了其所具备的优秀个人品质,超越和颠覆了传统的封建思想,体现了一种强烈的女性意识。
(一)神鬼狐妖:
在民间信仰风俗中,狐狸是狡猾的动物。《说文》中日::“狐,妖兽也,鬼所乘之”。[2]宋代罗愿《尔雅翼·释兽四》日:“狐,妖兽⋯⋯说者以为先古淫妇所化,善为魅惑人,或称狐媚。”[3]狐与以色祸人分不开,这便是人们给狐妖所限定的角色。翻翻《太平广记》,可知狐妖祸人故事在众多志怪小说中是不绝如缕的。不写狐妖祸人,而将其赋予美好的人性却很少见。最为著名的要数唐传奇中的《任氏传》。另外,宋人话本中的《李道达》、《西池春游》这屈指可数的几篇小说中,才看到狐女美好的形象。
与狐女相比,神女与鬼女的形象则要单调很多,我们所说的神女,大多可称为仙女,容易联想到的是嫦娥、织女等。因为神女所反映的是方士,神仙家们的集体意识,个人创造的因素较小,所以神女的面目大多雷同,行为也大受限制。她们身上更多体现了理想的东西。
而鬼女则更多体现了现实的因素。如果说神女是“美”的化身,那么鬼女就是“怨”的化身。这和人们对鬼的理解有关。人的天性是乐生恶死,总是将死与悲哀相联系,冈而也难怪小说中的女鬼多为怨魂了。著名的鬼女形象则有璩秀秀,倩女,惠娘等。而这类怨女形象,却直接表现了封建社会妇女地位的卑下和战乱带给青年男女的苦难。
在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神鬼狐妖大多活灵活现,性格各异,不一而足。她们在人间来回穿梭,人亦沉浮于仙界鬼域之中,有着生与死的转化。这些仙、鬼、妖(主要是狐)之类,则是潜伏在人身上的种种的幻化,各具象征意味,是人欲冲破束缚的象征与寄托。所以《聊斋志异》中的异类、幻境以及人的生死转化,在某种意义上只是一种形式,它们所昭示,所显现的,却正是当时的人情世故、社会背景。在揭示社会本性,人的真实面目上,它们与现实是息息相通的。至于仙、鬼、妖(狐)之类,则是潜伏在人身上的种种的幻化,各具象征意味,是人欲冲破束缚的象征与寄托。因此,她们虽然各具其形,各有其性,即为一类,性情往往也各各不同,但是她们身上却大都具有人的影子、人的性情。她们除了具有本类的特征、本类的能力以外,本性上也具有人的因素,而且往来于人间,与人发生了种种故事。因此,《聊斋志异》所营造的,是一个以人为中心、以人世为基本的,由人本身的异化投影出的。
(二)凡人:
《聊斋志异》中写实题材的作品为数不多,大多是现实中处于社会最底层的下层妇女的典型写照,深刻而真实地描写了她们的悲惨生活以及她们为争取起码的生活权利的勇敢抗争。《细侯》中妓女细侯的形象也刻画得十分成功。细侯久处风尘之中而心境高洁,不为恶势力屈服,希望获得平等的爱情。后来遇到穷书生满生后,表现的那么坚定和矢志不二。后来,一富商趁满生蒙冤入狱,用卑鄙手段骗娶了她。事后,细侯知道真相,趁富商外出,毅然私奔满生。[4]
二、《聊斋志异》中所体现的现代女性特点:
(一)敢于突破传统封建礼教的束缚
“中国几千年男性统治的社会要求妇女遵循‘三从四德’、《女书》、《女戒》等一整套让女性窒息的封建礼教,终生依附男人。”[5]可见封建礼教对与妇女的压抑和束缚是十分严苛的。在<聊斋志异》中,作者却完全没有把这一套放在眼里,在蒲松龄的笔下,故事中的女主人公敢于跳出封建牢笼,大胆地追求自己的幸福。
1、至情至性的神鬼狐妖:神,鬼,妖(狐)中的女性,她们本身在不同程度上就是冲破礼教束缚的象征和代表,她们具有比人要大得多的自由,可以随意将自己的感情流露出来,将欲望释放出来。
首先,仙女对待情感的态度似乎比较空灵和超然一些,因为她们列位于人上,而且法力高超,来去自由。但她们不再是驾飞龙,乘紫气,采灵芝的世外人,也不再是饮风吸露,超然物外的槛外人,满身紫气的仙女成了为丈夫,为子女,为家庭恪职尽守的贤妻良母。
在《嫦娥》中,嫦娥本是天上的仙女,被谪下凡,与宗子美发生感情,并请人做媒结为夫妻,但当期限已满,重返天庭时,她却放不下这段感情,于是便“托为窃贼相窃”,当宗子美仍不死心,找到了已成为仙女的嫦娥“执手款曲,历诉
艰险”,使得嫦娥不觉侧楚,于是感叹道:“莽郎君,吓死妾矣!⋯⋯ 乃教情欲缠人。”这个“缠”字,用得十分巧妙,非常形象地表明了仙女嫦娥内心的波涛汹涌。她一方面得守礼必须得斩断情丝,一方面又对宗子美一往情深,在宗子美的痴情感动之下,嫦娥终于让感情战胜了礼教,重回凡间过着为人妻的生活。
其次,《聊斋志异》中的女鬼行为应该较少约束,更能反映女子对封建礼教的反对。
《鲁公女》中的鲁公女死后为鬼,因为感动于书生张于旦的真情,“不能自己,遂不避私奔之嫌”,与张燕好,两人形影不离,共同生活了五年。后由于阴界要让鲁公女投生,所以她便与张生签订了来世婚姻.即使投生长大后也非张不嫁,在经历了重重磨难之后,两人终于走到一起,比翼双飞,表现了女主人公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又如《连城》,连城亦是因爱而死,又因爱而生。
再次,在仙、鬼、妖(狐)几者之中,仙与鬼直接来源于人,是人的异化形态,因而沾染的“人气”较为多一点。而妖(狐)较仙与鬼,由于并不是人化而来,因而受到的礼教沾染应比较少一些。狐女们在感情方面大多勇于直接追求,偏爱风雅士,常褰帘而入,自荐枕席。
如在《红玉》中,开篇便写到:“一夜,相如坐月下,忽见东邻女自墙上来窥。视之,美。近之,微笑。招以手,不来,亦不去。固请之,乃梯而过。遂共寝处。”[6 ]红玉和相如的爱情虽然单纯和真挚,却也勇敢而直白,饱含着对自由和爱的大胆追求。
2、凡间女子和礼教世界:在我国封建社会里,女性处于被歧视、被压迫的地位。凡间女子深受封建礼教的束缚,而《聊斋志异》中展示女子与封建礼教的抗争和命运斗争。如《侠女》中的侠女是大家闺秀,她为报答顾生的养母之德,甘心情愿地未婚生子,给顾家传宗接代而不接受明媒正娶。侠女的婚姻观在讲贞节,讲究婚姻是“终身大事”的社会中,像她这样只讲求婚姻实质,不讲表面的礼法和名分的的表现,可以说是极其解放的思想。
3、打破男女之间的界限:作者所歌颂的“至情”,有的超出了性爱的范畴。《娇娜》中的孔雪笠与娇娜并非恋人,他们之间的友谊、情感同样是那样真挚动人。他们在各自婚嫁后,都忠实于自己的爱人,同时未因此中断友谊。为救娇娜,孔生任凭电击雷轰,兀立不动,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他死后,娇娜痛哭道:“孔郎为我而死,我何生矣!”接着她当着孔妻和自己兄弟之面,抱着孔生,“以舌度红丸入,又接吻而呵之”,救活了孔生。为了朋友的生命,为了相知之情,“男女授受不亲”的道德规范已被抛到了九霄云外。[7]这对于一个少妇来说,确实是了不起的举动。作者对这个形象,给予了热情的赞美。
总的说来,无论是从人还是仙、鬼、妖、狐几个方面来看,在他们身上都呈现出他们极度摆脱封建礼教的束缚,追求自由。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表现出民主、平等等进步思想。而又由于他在科举仕途上的失败和对世态炎凉的深刻体会,在他的心中又有着超乎常人的幽情孤愤,对社会的黑暗与不公,颇多认识。
(二)女性的自主意识
人类自从摆脱了母系氏族社会后,就再也没有摘掉过男尊女卑这个帽子,男子所拥有的地位和权利是女性永远也难以相比的,这样的情况直到今天也没有彻底消除。而在《聊斋志异》中,作者则表现出一种强烈的对男女平地位的追求,充分展现了女性的自主意识,树立了一种全新的女性形象。
书中的青年女性个个聪明伶俐、机智勇猛,才华超群,品行出众,热情善良,且才貌双全,能文能武;相比之下,男子则显得黯然失色,稍逊风骚了。有些女子的才能甚至大大超过了男性,如《颜氏》中的颜氏女扮男装,与丈夫一同应考,结果一举中式,而丈夫名落孙山,后来做了官还能有声誉,极具政治才干。全书闪烁出为女子翻案,宣传男女平等,甚至女子胜过男子的思想火花,因而使本书染上了女性的赞歌的色彩。[8]
(三)深度的女性美
作者对女性的外在美的描写,重神轻形,寥寥几笔,化平淡为神奇,让读者浮想联翩,犹如佳人就在眼前。更重要的。是作者对女性美的深度挖掘。在他的文章中体现了女性自身审美意识的觉醒,还有更高形式的美---女性意识高度自由后洋溢于外的自由之美。婴宁就是这种美的化身,在她的头脑中,没有封建纲常的束缚,所以她在言行上就表现得自由而率真。从某种意义上讲,婴宁这一形象甚至具有一种形而上的意味。其女性美的深度挖掘,具体可以体现在女性形象散发出来的现代女性特点。
1、自信:自信是现代社会中新型女性所拥有的典型特点,而蒲松龄笔下的女性也赋予了这样的优点。20世纪80年代,芝加哥大学教授九迪·蔡曾说:现在美国报纸上铺天盖地的文章都是教女人如何在男人的面前保持性魅力,而在300年前封建闭塞的中国,蒲松龄竟然已经写出了像《恒娘》这样的小说![9]《恒娘》表现了这样一个故事,即一位嫡妻如何运用自己的魅力与小妾争宠并将丈夫掌握在自己手中,作者在文中突出表现了女性因自信所带来的美丽。当朱氏因在丈夫那里失宠而向恒娘请教时,恒娘道:“嘻!子则自疏,而尤男子乎?朝夕而絮聒之,是为丛驱雀,其离滋甚耳!其归益纵之,即男子自来,勿纳也。”教导朱氏应当有自信,莫因丈夫的疏远而懊丧,最后帮助她从容取得了丈夫的爱。
2、自尊自重:聊斋中的女性角色都有十分独立的品格,懂得自尊自重。《王桂庵》中王生向芸娘求婚时,芸娘就问:“既属宦裔,中馈必有佳人,焉用妾?”表现出她不愿意作妾的想法。婚后王生又因为一句自己已有妻室的戏言让芸娘愤而投江,充分展现了女性自尊自重的观念,变相的将古代一夫多妻的腐朽制度贬得一文不值。《红玉》中她和相如的恋情被冯翁发现并辱骂后,女流涕日:“亲庭罪责,良足愧辱!我二人缘分尽矣!'’当相如希望她“当含垢为好”时,被红玉严词拒绝,她为保持自己的尊严而宁愿选择放弃爱情和生命,足可见其女性自
主意识之强烈。
3、独立的经济能力:这点在《黄英》中表现得最为直接。黄英嫁给子才后“于间壁开扉通南第,日过课其仆”。女性拥有了自己独立的经济能力,而作为对比,男方却仍遵循封建固有观念,以富为耻,认为君子固穷,颇显虚伪。到后来“楼舍连垣,两第竞合为一,不分疆界矣”。这让马子才显得颇不自安,自己也说“今视息人间,徒依裙带而食,真无一毫丈夫气矣”。然而黄英却从容地说:“君不愿富,妾亦不能贫也。无已,析君居:清者自清,浊者自浊,何害?”充分表现了黄英体现出的现代女性独立意识,将马子才的无能和虚伪衬托的淋漓尽致。这与中国古代妇女负担沉重的家务,经济不能独立,无法参加社会活动,地位十分低下的现实形成了明显的冲突。
三、结语
蒲松龄用他的生花妙笔成功塑造了一批美丽迷人、才情动人、智慧过人的女性形象。掩卷思之,《聊斋志异》中风姿绰约、贤德聪慧、多才干练的女性,作为某个思想符号,某种精神象征,某类情感代表,成为中国古代小说人物画廊亮丽的风景,也给予今天的我们以超现实的审美享受与寄托。
参考文献:
[1][8]金元浦.中国文学阅读与欣赏[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9。[2]许慎.说文解字[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
[3] 朱一玄.聊斋志异资料汇编[M],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5]高芸.述《聊斋志异》中的女性自主意识[J].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
[6]笃行辑校.全校会注集评聊斋志异[M].齐鲁书社,2000.
[4][7]胡益民、李汉秋.清代小说(修订版)[M],安徽教育出版社,1997.10。[9]马瑞芳.马瑞芳讲聊斋[M].中华书局,2005。
致谢
毕业论文已让我非常痛苦的接近尾声了,我的三年大学生涯也即将圈上一个句号。此刻我的心中却有些怅然若失,因为那些熟悉的教育系的恩师们和各位可爱的同学们,我们也即将挥手告别了。在这三年的时间里,我在学习上和思想上都受益非浅。这除了自身努力外,与各位老师、同学和朋友的关心、支持和鼓励是分不开的。
论文的写作是枯燥艰辛而又富有挑战的。“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这次毕业论文能够最终顺利完成,归功于各位老师三年间的认真负责,使我能够很好的掌握专业知识,并在毕业论文中得以体现。老师的谆谆诱导、同学的出谋划策及家长的支持鼓励,是我坚持完成论文的动力源泉。也正是他们长期不懈的支持和帮助才使得我的毕业论文最终顺利完成。在此,我特别要感谢我的导师汪武雄老师。从论文的选题、文献的采集、框架的设计、结构的布局到最终的论文定稿,从内容到格式,从标题到标点,他都费尽心血。没有汪武雄老师的辛勤栽培、孜孜教诲,就没有我论文的顺利完成。
最后,再次感谢所有任课老师和所有同学在这三年来给自己的指导和帮助,是他们教会了我专业知识,教会了我如何学习,教会了我如何做人。正是由于他们,我才能在各方面取得显著的进步,在此向他们表示我由衷的谢意,并祝所有的老师培养出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桃李满天下!
第三篇:《聊斋志异》中狐狸精形象研究
《聊斋志异》中狐狸精形象研究
课题组长:张兆颖
课题成员:张兆颖、王雨晨、黄仲辰、岳佳琦、杨卓君 指导教师:杨小青
实施时间:2011年5月——2011年9月 研究关键词:《聊斋志异》、狐狸精、人物形象
一、研究背景
北京市高中新课程文言文教学实效性研讨会上,我班的课题《走进古人 汲取智慧》,对于古代笔记体小说进行阅读。我组选择了清代作者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并发现其中“狐狸精”形象占据重要地位,因此决定进行拓展研究,探索蒲松龄对小说中角色形象的刻画。
二、研究计划
(一)活动所需条件:
电脑、书籍
(二)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查阅法
(三)人员分工
杨小青教师——综合指导
张兆颖、王雨晨——阅读名著,查找文献资料 黄仲辰——阅读名著,写作,摄影记录活动 岳佳琦——针对阅读女性形象,写作 张兆颖、杨卓君——后期制作
三、研究过程:
(一)阅读名著
2011年五月下旬,张兆颖、王雨晨、黄仲辰、岳佳琦、杨卓君小组全体成员在经过一段时期阅读《聊斋志异》,将阅读成果于教室成果分析会上交流展示。全本阅读后我们根据内容将《聊斋志异》五百余篇分为人、鬼、妖、仙四大类,并通过仔细阅读聊斋志异中有关“狐狸精”的数篇文章。
(二)提出问题,针对解决
深入阅读后,于2011年6月上旬开展第二次会议。所出现的问题于会议时进行汇总,成果如下:
① 聊斋中狐狸精与传统狐狸精有何区别?分别有怎样的特色? 传统观念里,“狐狸精”具有妖艳、狡猾、欺骗、蛊惑的色彩成分,甚至沿用至今,“狐狸精”都作为侮辱性词汇在口语中应用。但聊斋狐狸精颠覆了这些传统思想,描绘了新式的至情至性的“狐狸精”。② “狐狸精”形象怎样体现蒲松龄的“孤愤”? 清代人有言:“蒲之孤愤,假狐鬼以发之;施耐庵之孤愤,假盗贼以发之;曹雪芹之孤愤,假儿女以发之;同时一把辛酸泪也。” ③ “狐狸精”形象给后人以怎样的深刻启示?
本组针对问题交换解答,并查找文献资料以助解答。
四、研究结论
《聊斋志异》中狐狸精形象研究报告
问题①结论:
在东亚文化圈里,狐狸与女性的关系得到强调,母狐作为传统婚姻体制的反面形象出现,她们的美丽与贪婪和欺骗相连,意味着对传统道德的背叛,在基督教文化和孔孟文化中,“狐狸精”都是贬义词。聊斋中的狐狸却整个颠覆了古代小说中狐狸精的传统。《聊斋志异》近五百篇,八十多篇写狐狸精。那么聊斋中狐狸精与传统狐狸精有何区别呢?有怎样非同寻常的魅力? 第一,狐媚
聊斋狐狸精风华绝代,貌美如花,柔情似水,风流多情,而最令人失魂落魄的是她们的狐媚。“媚”对于女人来说的重要性我们从杨贵妃身上就可以看出,她不一定是后宫最美的,但她一定是最媚的,“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嘛。蒲松龄将狐狸精的媚传神生动的展示出来,她们与封建社会中那些三从四德、足不出户、逆来顺受的妇女相悖,她们会发挥自身优势,把握男人心里。比如其中的《恒娘》就是如此,她懂得夫妻关系的艺术,即夫妻感情保鲜问题,恒娘教导失宠的朱氏,丈夫爱妾,不是因为她是否漂亮,而是因为她难得到,所以恒娘会用“媚”将自己变易为难,变旧为新来驾驭男人。这是聪明女人的表现,但是“恒娘恒娘”她是否真的是“永恒的娇娘”呢?不然,女人光靠“媚”是有限的,李白有诗言道“昔日芙蓉花,今成断肠草。以色事他人,能得几时好?”,女皇武媚娘,她的名字中就有“媚”,但她从多年的后宫生涯中悟出“以色事君,岂能长久”这个道理。所以说,女人要独立,要提升自己的价值内涵。而蒲公笔下的狐狸精恰恰也具备这个特点。第二,独立意识鲜明,自强好胜
封建时代女性总是被统治者,处在社会最底层,儒家经典《仪礼》制定出所谓“三从”,即“未嫁从父,即嫁从夫,夫死从子”,《周礼》又制定“四德”之说,即“妇德,妇言,妇容,妇功”,于是乎便出现了“三从四德”之说。然而,蒲松龄生活的时代是明末清初,他受到一个思想的洗礼者——李贽的影响,对妇女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李贽提出了极其精辟的论点:“故谓人有男女则可。谓见有男女,岂可乎?谓见有长短则可,谓男子之见尽长,女子之见尽短,则又岂可乎?设使女人其身,而男子其见,乐闻正论,而知俗语之不足听,乐学出世,而知俗语之不足恋,则恐当世男子视之,皆当羞愧流汗,不敢出声矣!此盖孔圣人周流天下,欲庶几一遇,而不可得者,今反视之为短见之人,不亦冤乎?冤不冤,与此无与,但恐观者丑而。”(《焚书》卷二)。由于作者思想解放,聊斋狐狸精对“三从四德”这个千百年的传统说不。她们在男人面前会掌握主动权。《凤仙》当中,女狐凤仙见两位姐姐的丈夫才华横溢,身份显赫,不禁心有不甘,因而离开自己的丈夫刘赤水,留下一面镜子激励他,当他专心读书时,她就在镜中微笑:刘赤水一松懈,她就在镜中悲泣,如此鼓励下,刘赤水考中了进士。凤仙懂得以牺牲相守的时光来换取尊严,她是狐狸,但她要求人格尊严,她的好胜倔强惹人喜爱。是耸立在所有狐狸精中耀眼的人格魅力。第三,阳光、乐观、健康
这是个全新的精神内涵,赋予在她们身上已完全脱离了狡猾欺骗的色彩。像《小翠》“以脂粉涂公子作花面如鬼”的顽皮,塑造了阳光女孩的形象;《婴宁》的“笑声始纵”,全文中25处描写她的笑,是她乐观豁达、胸无尘世的写照。还有《娇娜》“口吐红丸”救孔生,“报之不啻以身”的侠肝义胆,她的心灵、外貌皆美,是一种健康的美。她们是狐,却是如此令人怜爱的狐,她们化成柔弱的女子,亦有刚强的一面,令男人都叹服的一面。第四,为衰败家业力挽狂澜的家庭顶梁柱
她们有明确的人生目标,对困境有深刻的认识,头脑冷静,应对能力强。《辛十四娘》的丈夫遭人陷害入狱,辛十四娘果断决绝地动用她的人脉,救出自己的丈夫,最后她又发挥了自己独立精神,懂得“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她将自己的容貌日益变得苍老,却不知韶华逝去,丈夫爱的是她那沧桑的容颜。但为了自己的追求,果断离开,寻找自己的幸福,她同时也为丈夫铺下了安宁的后半生之路。还有被蒲松龄成为“狐亦侠”的红玉,她被冯相如的父亲赶出来后不讲个人恩怨,只讲对所爱者的奉献,用辛勤劳动和心计,转变冯相如的一生命运,撑起一份家业。辛十四娘、红玉,用蒲松龄的话来说是一“仙”、一“侠”,突破了“狐”的身份,在风雨如磐的社会里面对强横势力,救助无能的男人,使传统狐狸精在她们面前相形见绌。
综合以上人物形象,我们以诗的形式来将之概括: 【恒娘】宠辱不惊为端庄,风流妖娇媚无央。贤德有方长相悦,无常公子也牵肠。【凤仙】赧颜醉态倾人寰,三仙锦簇独怆然。好胜佳人恨未已,作镜影悲复笑颜。【婴宁】捻梅一枝来,遗花烂漫情。一声犹未了,笑矣乎婴宁。
【辛十四娘】红衣蹑露一段香,美人慧眼识豺狼。室有仙人解囹圄,花容沧桑不相忘。
问题②结论:
蒲松龄的“孤愤”心情隐含在这一个个娇媚的狐狸形象之中,可以举《婴宁》来具体证明。
在中国古代小说中,哭得最美的是谁?红楼千金小姐林妹妹,哭的花瓣落地,鸟惊飞去。笑笑得最美的又是谁?聊斋狐女婴宁是也。
在一场注定悲剧里,黛玉掩着那柔弱而骄矜的脸,“呜咽一声犹未了”,未了的是她幽怨的情,不尽的恨。她为何而哭,是为自己与宝玉的木石前盟更是因为那桎梏般的封建婚姻体制扼杀了她一生的幸福。我们可以从林妹妹的眼泪中窥探出,曹雪芹满腔愤懑。
而婴宁呢?她爱笑,“放生大笑”、“浓笑不顾”,笑得连结婚拜堂都不能行礼。她是狐女,一种拥有灵性的生物,大肆地笑着那些足不出户、唯唯诺诺的妇女;笑着黑暗封建社会中的贪官污吏;笑那些陷落在礼教之中无法自拔的愚人们。她的笑,穿越半年时光传来,是怎样尖锐的嘲笑啊。我们仿佛可以听见,蒲公大笑着拍手道:“笑矣乎婴宁!笑矣乎!笑吧我的婴宁,看那些贪官腐儒多么荒谬可笑!”。而又可从婴宁爽朗的笑声中听出几丝叹息,那是蒲公隐隐的悲伤孤愤。
这一“哭”一“笑”,实是她们作者的哭笑不得。
问题③结论:
聊斋写狐狸精,将她们塑造成一个个或美丽善良、活力机敏,或侠肝义胆、敢爱敢恨的鲜活形象,她们所具有的人格精神,是脱离了铅华,洗净了浮躁与世俗的云淡风轻,轻的那么优雅,令人几乎忘记她们是狐狸。蒲公借用狐狸,想告诉我们什么?有人说,那是蒲公理想情人的形象;也有人说,这是讽刺当时黑暗社会人心不古,倒不如狐狸真善美。无论怎样,那都是蒲公对人间善恶人性的深刻思考,每一个形象背后都有很多哲理,值得我们去推敲思考。
【参考文献】
⑴马瑞芳《马瑞芳说聊斋》,作家出版社 ⑵胡狼拜月《如花美眷 似水流年》,重庆出版社
⑶蒲松龄《聊斋志异》,中华书局 ⑷蒲松龄《聊斋志异》,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⑸ 南矩容《从狐鬼形象看<聊斋>对<水浒>的借鉴》,固原师专学报,1988年第三期
五、教师指导意见:
语文学习的外延即是生活,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发现了问题、并进行探索,这便是一种研究性学习。该组同学研究过程中选取材料的角度、看待问题的深度等方面,到让我们看到了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学习是学生的学习,只有学生觉得有研究价值的问题,才是他们最需要深入挖掘学习的问题。有时,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为可贵,更能反映一个人的阅读水平。因此,培养质疑的习惯是语文学习的重要任务,也是我一向坚持的做法。在语文文言文教学中过程中,我发现:由于学生课业负担沉重,能够自己支配的时间少,部分学生基本不看课外书,只是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没有形成自觉阅读的习惯。即使是阅读过课外文言文书籍的学生也因仅是片段阅读无系统而缺乏阅读的持久性。所以,我认为该小组尝试着读大部头的文言专著,而且能够在阅读的基础上对文本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并提出自己的问题。在研究遇到瓶颈时,该小组同学能在教师指导下,参阅相关书籍,使研究继续深入、深化。这是一种极为重要的研究的意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一定要有研究的意识和文献的意识。将来他们考入大学或继续深造,这是做学问的一个基本素养。而高中阶段,通过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学生这方面的能力获得锻炼,是为其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第四篇:《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
《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
01111-14陈一惟
清代著名作家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借谈狐说鬼,真实地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的现实生活,深刻地描绘出人民群众所受的苦难。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女性生活在人间的底层,她们的痛苦擢发难数。蒲松龄的孤愤心情和寄托情怀使他首先注意到妇女的生活状态。作家倾注了他的全部热情,用那枝生花妙笔,塑造了众多的女性形象。
《聊斋志异》的故事主要来源于民间。民间故事通过作者的艺术夸张和加工,于是成了一部浪漫主义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这些故事中以爱情为题材的作品占了全书的很大比重。追求婚姻自由,藐视和反对封建礼教,珍爱爱情,这样的女性是《聊斋志异》中描写最多的一类。《青凤》、《娇娜》、《小翠》写人与狐的爱情,《聂小倩》、《公孙九娘》、《小谢》写人与鬼的爱情,《织成》、《翩翩》写人与仙的爱情,《竹青》、《香玉》写人与花鸟虫鱼等精灵的爱情。也有《连城》、《侠女》这样写人与人之间的爱情。
这些恋情故事都极其曲折动人,绚丽有文采,而且有强烈的思想性。作者讴歌真诚高洁的爱情和建立在这种基础上的美满自由的婚姻生活。作者塑造了大量美的形象,她们敢于向封建礼教挑战,她们不仅有美的外貌,而且具有反封建礼教的叛逆行动,她们是美的高度统一体。在这些作品中,有机智贤能并挽救夫家危亡的红玉,有深山采药救情人生命垂危的莲香,也有坦荡爱笑的婴宁,温情体贴的翩翩,多情守信的嫦娥等等。她们往往有着美丽的外貌,鲜明的个性,纯洁的灵魂和真挚的爱情,她们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对婚姻自由的追求和对封建礼教的藐视反抗。
《聊斋志异》中关于人妖艳遇的故事写得最精彩美妙,最令人难忘。所有的人妖恋情都有相似之处。书生与精魅幽欢的场所环境大致相似。男主人公的身份处境大致相同,几乎都是书生一个。他们穷愁潦倒但却才情横溢,风流儒雅。贫贱书生在生活仕途上运际多灾,但在情场上却艳遇不迭,非凡得意。女主人公这些狐仙精魅们个个美丽绝伦,聪慧绝顶,既有倾国之貌,又有灼人之情,她们热情主动,只求奉献没有索取,专爱失意书生,并不计较回报,她们一往情深及时地抚慰着书生们落寞的心灵。这样的多情女子,实在是人间难得的佳偶。这些女子不仅是失意书生生活中的伴侣,而且还是他们精神上的知音。她们理解书生的牢骚,排遣他们的郁闷,献给他们温柔,坚信他们的才能。她们是他们的红颜知己。这也体现了蒲松龄对女性美的关注,不仅停留在其年轻美貌,也不仅深入到其心灵秀美,才能超凡。蒲松龄以执着的态度和集中的注意力审视的是红颜知己。这与屈原以女性美为政治理想美的寄托不同,与曹雪芹以女性美为人性美的象征也不同,蒲松龄把女性美作为知己之情的形象化身。
对《聊斋志异》中描写爱情的篇章,人们予以了热情的赞美之词。有谁能不为蒲松龄所描写的动人的爱情故事和炽热的两性情感而扣动心扉呢?有谁能不赞叹蒲松龄的进步的爱情婚姻观,诸如宣扬恋爱自由,歌颂爱情专一,表现夫妇平等呢?虽然在蒲松龄的笔下,这些女性最后大多都获得幸福的归宿,但这只是作家的理想。在腐朽黑暗的封建社会,男女青年自由结合的可能性是极小的。蒲松龄正是通过这些妇女的不同遭遇,反映了封建婚姻制度、封建礼教对女性的摧残。
创作〈聊斋志异》蒲松龄是用一枝饱蘸着激情的笔来写出的。这些狐鬼精魅作者把她们当做一个实实在在的人来塑造,作者把无限爱慕之情倾注在她们身上。这也是蒲松龄塑造女性形象的一个重要艺术手法,这就是幻化。把非人(花妖狐魅,神仙灵祗等)幻化为人。书中的女性大都是鬼狐花鸟等异物的化身,但这些异物都具备了人的感情、人的个性,以致使读者感到“多具人情,和易可亲,”。作者通过高度的艺术概括和细节描写,塑造了大量成功 的典型形象。作者抓住人物的本质特征,运用浪漫主义手法,发挥了惊人的想象力,塑造了反映现实的典型性格。鲁迅说《聊斋志异》中的“使花妖狐魅,多具人情,和易可亲,忘为异类,而又偶见鹊突,知复非人。”作者不仅赋予她们美人的外貌,而且赋予她们以社会人的高贵灵魂。她们具有自由,反抗强暴,爱憎分明的优秀品质。但她们又保持了动物的原形的某些特点,这就加强了形象的艺术力量。
《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是卓越的。它根植于民间文学土壤中,又接受了古典小说的传统,成为文言短篇小说的典范。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对《聊斋志异》的艺术特征有过确切的论述:《聊斋志异》虽亦如当时同类之书,不外记神仙狐鬼精魅故事,然描写委曲,叙次井然,用传奇法,而以志怪,变幻之状,如在目前;又或易调改弦,别叙畸人异行,出于幻域,顿入人间;偶述琐闻,亦多简洁,故读者耳目,为之一新。
蒲松龄塑造了一百多个生活在中国封建社会晚期的女性形象。这些宛如生人的形象,没有一个是雷同的,她们之间面貌各异,性格、经历也不相同,既有那个时代女性的共同特征,又有独特的个性。《红楼梦》也是塑造了一批女性形象的伟大作品。如果可以比较的话,就描写的全面细腻深刻这方面来说,作为短篇小说的《聊斋志异》自然比不上鸿篇巨制的《红楼梦》。但蒲松龄的生活经历于曹雪芹不同,因此《聊斋志异》的女性就阶级来说,似乎要比《红楼梦》广泛一些,能使我们更多地了解封建社会绝大部分妇女的生活状况。以短篇小说而论,便没有一个能和蒲松龄相比的了。
参考书目:《聊斋志异》
《中国小说史略》
《〈聊斋志异〉妇女形象作品评注》
第五篇:《聊斋志异》中男性鬼怪形象研究
邱雪 贺梦菲 吴佳妮 内容摘要:《聊斋志异》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但其中的男性鬼怪常常被人忽略。本文以此为出发点,以男性鬼魂和男性精怪为分类,重点探析男性鬼怪形象的性格特征。关键词:《聊斋志异》 男性鬼怪 形象
《聊斋志异》是由蒲松龄所创作的文言文短篇小说集,其中女性鬼怪形象丰富多彩,无论是普通读者还是学术研究,似乎都习惯把注意力投注在这些美丽动人的女性形象身上,而男性鬼怪形象则被忽略。本论文主要针对《聊斋志异》中的男性鬼怪形象进行深入研究。由于《聊斋志异》中出现的男性非人形象复杂多变,出现了一些难以界定类型的角色,在此要特别说明的是,本论文所研究的男性鬼怪形象是指具有明确男性性别特征,以人类形态(包括幻化成人类和鬼魂形态,非纯物态)出现过并进行了具体活动,展现出鲜明性格特点的鬼、魂、精、怪,神、仙和具有特异功能的人类等形象不计入研究范围。以此为标准,《聊斋志异》中出现男鬼的有74篇,男怪的有39篇,其中男性狐怪25篇,其他男性精怪14篇。一.男性鬼魂形象
(一)鬼性的升华与堕落 1.高尚品格的代言
鬼在大多数人的眼中都有着不好的形象,他们恐怖凶残,吓人害人。但在《聊斋志异》中却有着不少品格高尚、善良无私的男鬼,他们虽然身为鬼魂,却心持感恩,不泯人性,帮助人类。《水莽草》中的祝生因被水鬼所骗成为水莽鬼。水莽鬼不能轮回转世,需要找到另外的替死鬼才能去投生。然而祝生却坚持不犯下害人的罪孽,并赶走其他想要害人的水鬼,守护地方民众的平安。他的善良行为最终感动了上天,由鬼变神。《王兰》中的王兰被鬼差误勾而死,成为野鬼存于人间,却并没有因此自暴自弃伤害他人,反而利用自己作鬼的神通四处游历,治病救人。最后被天帝封为神官。《珠儿》中的珠儿本是被妖僧驱使害人的小鬼,被李化收留之后心怀感恩之情,如同亲生儿子般侍奉守护李化家人。这些男鬼都是因他人之错而被迫成鬼,但却坚守自己品行的善良高尚,最终也获得了好的结局。2.真挚友情的见证
从常理上看,鬼与人阴阳有别,不能够交往生活更不可能成为朋友。但《聊斋志异》中有一类男鬼,他们在与人类的交往中缔结出真挚动人的友情,成为终身知己。《王六郎》中的王六郎是个水鬼,他因感谢捕鱼人许某的祭酒之恩而为他捕鱼,两人每夜畅饮,遂成知己。后王六郎因为自己的善良无私,被天帝招为招远土地。仙凡之别,路途之远也并未分隔二人的友谊,捕鱼人奔走数百里赴昔日之约,两人梦中相见,互道珍重。《褚生》中的褚生也是这样一个有情有义的男鬼形象。褚生与陈生一起师从吕先生,褚生为报陈生的恩德,代替陈生参加考试。与陈生依依不舍地诀别后,褚生投胎成为吕先生的后嗣,此间情分绵长不尽。这些故事展现了一群看重友情,有情有义的男鬼形象,他们与人之间的动人友谊,如千古绝唱,感动人心。
3.忠贞爱情的守护
《聊斋志异》中还有一类男鬼痴心痴情,为爱献身,无论做人做鬼,都矢志不渝地守护着自己的爱情。《阿宝》中的孙子楚对阿宝一见倾心,魂竟脱离身躯随阿宝而去,后又化作鹦鹉,日夜伴她左右,而不顾自己的身体断气已久。《连城》中的乔生钟情于连城,连城病死后乔生也跟着痛苦而死,他的魂魄在地狱里依然不忘找寻连城行踪,只求来世托生在一起,可见用情之深。
4.感人亲情的展示
孝悌是中国社会的传统价值标准,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道德追求在蒲松龄的笔下也有许多体现。《聊斋志异》中有一类男鬼形象,展现了亲情的感人肺腑,是孝子、友兄的代表。例如《席方平》中的席方平就是一个十分典型的孝子形象。父亲冤死之后,席方平的灵魂飘到阴间为父伸冤,在地府中遭到鬼差与阎王的欺凌拷打,受尽折磨,仍不改初心。终于他的孝心被二郎神所赞识,席父起死回生,席家也最终富裕起来。5.丑陋人性的堕落
还有一类男鬼,他们生前便性格卑劣,诸多陋习,直到死去依然不思悔改,执迷不悟,成为丑陋之鬼。《死僧》中的死僧生前爱财如命,死后鬼魂依然抱着藏金之处大笑不止。《王大》中的周子明被鬼差涂成赤墨眼,中指被打断,被城隍惩罚痛打三十大板后依然赌性如故,病入膏肓,不知悔改。(二)鬼眼看世界 1.科举制度下的男鬼
《聊斋志异》中有许多关于科举和鬼书生的故事,这些鬼书生性格善良朴素,生前便紧紧围绕科举而活,死后依然放不下读书与功名,或教人读书,或替人科举。这些男鬼的形象,实际上就是世间无数读书人的形象,我们透过这些鬼书生之眼看到的是封建科举制度下无数读书人的生活环境和痛苦状况。例如《于去恶》中的男鬼于去恶,为了参加地府选官考试而抄书苦读,却因考官中游神耗鬼夹杂而落榜,最终得到桓侯赏识方才选为官员,深刻地展现出在科举制度下痛苦煎熬,饱受折磨的读书人形象。2.封建官场中的男鬼
封建社会官场的腐败黑暗在鬼的世界同样存在,《聊斋志异》中有不少阎罗、鬼差的形象,他们在地府任职,也同样贪污腐败,残暴百姓。《席方平》、《王大》、《鬼作筵》等多篇都出现了收取贿赂的鬼使,《考弊司》、《王十》、《公孙夏》等多篇都出现了运用酷刑奴役惩罚鬼魂的鬼差,这些男鬼形象实际上就是世间腐败官吏的形象,我们透过这些鬼差之眼看到的是封建官场的腐烂,封建官员鱼肉百姓的丑恶面目。3.民生百态里的男鬼
《聊斋志异》中还有一类普通男鬼,他们既非博学多才的读书人,也非有钱有势的商人或官吏,而只是代表着最平凡弱小的平民形象,透过他们的眼睛,我们看到的是平民百姓贫苦的生活状况和饱受欺凌的悲剧命运。如《王十》中无辜平民王十因贩盐被鬼使打上私贩之罪,而现实里漏数万之税的大商大户却非私贩,良民大众饱受欺凌。二.男性精怪形象(一)男狐形象 1.狐翁形象
狐翁在《聊斋志异》中多作为狐父形象出现,他们身为长者,常常显示出对于自己女儿的关爱。如《长亭》中的狐父爱女心切,不愿女儿嫁给石生,之后他与女婿石生关系一直很差,纷争不断。狐翁护女的心情和与女婿的纠葛带有很强的现实性,体现着一个人间普通父亲的爱女之心和固执骄傲的性格。另外如《萧七》中的狐父,主动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徐继长,牵线姻缘,显示出一位长者的大度、儒雅与睿智。除了身为狐父而嫁女的这类形象之外,《聊斋志异》中还多涉及有报复行为的狐翁形象。如《九山王》中的狐翁就是一个报仇的典型。狐翁一家老小被李生残忍杀害,他化为算命先生复仇,诱导李生起义谋反,不久朝廷军队围剿李生山寨,李生全家被杀。另如《遵化署狐》中也有报仇情节,丘公杀死了狐狸全家,而狐翁化为老头,将丘公行贿一事状告朝廷以此报仇。这类狐翁的角色不仅揭示出狐狸所具有的人类复仇心性,亦展示了狐翁过人的巧智与缜密的心思。
2.狐青年形象
除了年长的狐翁,涉及男狐的篇目中有绝大部分都描写了青年之狐。如《胡氏》中的男狐是一个教书的秀才,欲娶主人女儿却遭到主人的拒绝,最终二人化敌为友,冰释前嫌,显示了狐与人类之间的情谊。再如《周三》中的义气之狐周三,身虽为狐却尽心尽力为人类铲除狐妖,与人类结下了深厚的友谊。除此外,《念秧》中的狐仆鬼头聪明机警,帮助主人识破骗子阴谋,讨回所骗之财,《娇娜》中的皇甫公子不仅让小妹娇娜为孔生治病,还主动介绍自己的姨女阿松给孔生结识,这些篇目都体现了狐与人类交好的和谐关系和至深友情。(二)其他男怪形象 除了狐之外,《聊斋志异》中还经常出现一些幻化成男性人类形态的妖、怪之类,如虎妖、蝎精、鱼妖等等,也具有十分鲜明的性格特征。他们中既有为非作歹的妖怪,也有报恩偿债的良物,显示了大千世界中的丛生万象。如在《五通》中,“五通”怪奸淫良家妇女,危害平民,而其主要势力最终被勇猛的万生所除绝,正如蒲松龄所言“万生真天下快人也”①,可见得民间对于妖怪作恶的憎恨之深。除了描写以反面形象出现的妖怪,《聊斋志异》中还呈现出对善的歌颂,即使是妖怪,他们也展现出人性中美好与善良的品质。如《二班》中的两只虎妖班爪与班牙,他们虽长相凶猛,“粗莽可惧”,却将殷元礼救治其母亲的恩情谨记在心,在殷元礼被狼群攻击时奋不顾身上前相救,显示了二班对恩情的看重与尊崇。这些善良的男怪形象读来使人倍觉温暖,可以看到《聊斋志异》中涉及男怪篇目的书写,都反映出了蒲松龄对人性恶的有力鞭笞和对人性美的弘扬,寄予了作者浓浓的讽刺与希冀。
总而言之,蒲松龄在男性鬼怪故事里着力表现男性鬼怪的生活追求、为人品质,展现他们的结友经历与奇异生活,影射着现实人类的性格与生活,字里行间充满着蒲松龄的情感寄托。注释
①蒲松龄:《聊斋志异》,华夏出版社2013年版,第597页。参考文献 1.贾海建:《<聊斋志异>中的狐男形象》,《淄博师专学报》2007年第1期。2.陈建萍:《论<聊斋志异>中男性形象折射出的蒲松龄内心世界》,《蒲松龄研究》2009年第4期。3.冯明涛:《万红丛中数点绿——聊斋话男狐》,《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第4期。4.刘湘吉:《<聊斋志异>中的死而复生现象研究》,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年5月。